Huishanchahui.jpg (2871×178)

茶文化-茶畫《惠山茶會圖》明代畫家文徵明作於正德十三年(15茶文化-茶畫《惠山茶會圖》明代畫家文徵明作於正德十三年(15茶文化-茶畫《惠山茶會圖》明代畫家文徵明作於正德十三年(15

Huishanchahui.jpg (2871×178)

文徵明惠山茶会图卷-故宫名画记


《惠山茶會圖》明代畫家文徵明作於正德十三年(1518年)。《惠山茶會圖》描繪文徵明和幾位詩友在無錫惠山品茗。二人在茶亭井邊席地而坐,文徵明展卷頌詩,友人在聆聽;古松下一茶童備茶,茶灶正煮井水,茶几上擺放各種茶具。
《惠山茶會圖》縱22厘米,橫67厘米,現藏北京故宮博物院。
《惠山茶會圖》卷,明,文徵明作,紙本,設色,縱21.9厘米,橫67厘米。
  本幅未署款,鎢印「文徵明印」、「悟言室印」。前幅蔡羽書序,記圖作於正德十三年戊寅(1518年),時文徵明49歲。後紙蔡羽、湯珍、王寵三家書詩,顧文彬題記。
  據蔡羽序記,正德十三年二月十九日,文徵明與好友蔡羽、王守、王寵、湯珍等人至無錫惠山遊覽,品茗飲茶,吟詩唱和,十分相得,事後便創作了這幅記事性作品。畫面採用截取式構圖,突出「茶會」場景,在一片松林中有座茅亭泉井,諸人冶遊其間,或圍井而坐,展卷吟哦,或散步林間,賞景交談,或觀看童子軍煮茶。人物面相雖少肖像畫特徵,大都雷同,動態、情致刻畫卻迥異,饒有生意,並傳達出共通的閒適、文雅氣質,反映了文人畫家傳神勝於寫形的藝術宗旨。同時,青山綠樹、蒼松翠柏的幽雅環境,與文人士子的茶會活動相映襯,也營造出情景交融的詩意境界。
  此圖運用工筆設色法,樹幹、山石、坡陀的勾、擦、皴染多用中鋒,參以側鋒,具行書的筆法,呈「以書入畫」特色。運筆纖細,兼帶拙味,如人物衣紋用高古遊絲描,穩健瀟灑中略見澀筆,工中兼拙。樹石形態亦於精細中呈適當變形,工整而帶裝飾味。設色青綠、淺綺相融,山石敷以石綠,勾線、凹處加淡赭微暈,樹幹運赭石、藤黃間染,人物著色後線條用色複勾,整體色調於對比中見融和,呈現清麗細緻、文秀雋雅的新風格。這種小青綠的畫法,繼承了元代錢選、趙孟頫的山水畫體,並有發展創造,樹立了明代文人青綠山水畫的新格。文徵明惠山茶會圖卷- 故宮博物院 https://bit.ly/4akg3Ra


《惠山茶會圖》是明代畫家文徵明在正德十三年(1518年)年創作的一幅紙本設色畫,現收藏於北京故宮博物院。此畫為青綠重彩,有趙孟頫的風格特點,景色簡潔。畫面自右向左展開,山石層疊,松柏掩映,眾人或坐於泉亭之下,或列鼎煮茶,或山徑信步。人物形神兼備,儀態灑脱,與周圍的景色構成一個整體,既展現了暮春時節山林的幽深佳美,也反映了文人生活的閒雅情致。惠山茶會圖_百度百科 https://bit.ly/3vDtxbN
畫面中人物共有八人,五主三僕,在一處樹石之間搭有一簡陋茅草井亭,有兩位主人圍井欄盤腿坐於井亭之中,其中一人靜坐,單手撐着上身側首觀水,他旁邊一人腿上展卷正在閲讀。緊挨着井亭、松樹下茶桌上擺放着各種精緻茶具,桌邊方形竹爐上置有茶壺似在烹泉,一童子在取火,另一童子備器。另一文士似乎是剛走到此地,佇立拱手示意,似向井欄邊兩個文士致意問候。畫面右邊,亭後一條幽幽小徑通向密林深處,曲徑之上又有兩個文士一路恰恰攀談,徐徐漫步而來,前面一書童回首張望二人,似在為他們引路。後紙有蔡羽、湯珍、王寵三家書詩,顧文彬題記。 [2] 
創作背景
該圖作於正德十三年戊寅(1518年),時文徵明49歲。據蔡羽序記,正德十三年二月十九日,文徵明與好友蔡羽、王守、王寵、湯珍等到無錫惠山遊覽,在二泉亭品茗賦詩,十分相得,事後便創作了這幅記事性作品,記錄了他們在山間聚會暢敍的情景。 [3] 
藝術鑑賞
構圖
畫面採用截取式構圖,突出“茶會”場景,其描寫的是無錫惠山一個充滿閒適淡雅氛圍的幽靜處所。在一片松林之下,崢嶸峻峭的山石遍佈其中,一棵棵松樹蒼翠欲滴,盎然挺立於山石之上,不見其端頂,顯示出勃勃向上的生命力。 [2]  [3] 
畫法
《惠山茶會圖》局部
《惠山茶會圖》局部(2張)
此圖運用工筆設色法,樹幹、山石、坡陀的勾、擦、皴染多用中鋒,參以側鋒,具行書的筆法,呈“以書人畫”特色。運筆纖細,兼帶拙味,如人物衣紋用高古遊絲描。穩健瀟灑中略見澀筆,工中兼拙。樹石形態亦於精細中呈適當變形,工整而帶裝飾味。設色青綠、淺絳相融,山石敷以石綠,勾線、凹處加淡赭微暈,樹幹運赭石、膝黃間染,人物着色後線條用色復勾,整體色調於對比中見融和。呈現出清麗細緻、文秀雋雅的新風格。這種小青綠的畫法,繼承了元代錢選、趙孟頫的山水畫體,並有發展創造,樹立了明代文人青綠山水畫的新格。 [3]  [2] 
名家點評
清代造園師顧文彬《過雲樓書畫錄》:“文衡山《惠山茶會圖》,被服古雅,景色研麗,酷似松雪翁手筆,當為吾樓文卷第一。” [4] 
歷史傳承
據畫中“雁湖陶氏勝叔甫珍藏”、“沈鴻祚印”、“顧文彬印”等印鑑可知,此卷曾由明代雁湖陶氏、明代舒城沈鴻祚、清代過雲樓顧文彬所藏,後歸於北京故宮博物院。 [2] 
重要展覽
在2017年9月15日至12月14日期間,北京故宮博物院舉辦“千里江山——歷代青綠山水畫特展”,其中《惠山茶會圖》在午門西雁翅樓展廳展覽。 [5] 
作者簡介
文徵明(1470~1559年),原名壁(或作璧),字徵明。四十二歲起,以字行,更字徵仲。因先世衡山人,故號衡山居士,世稱“文衡山”,明代畫家、書法家、文學家。漢族,長州(今江蘇蘇州)人。生於明憲宗成化六年,卒於明世宗嘉靖三十八年,年九十歲,曾官翰林待詔。詩宗白居易、蘇軾,文受業於吳寬,學書於李應禎,學畫於沈周。在詩文上,與祝允明、唐寅、徐禎卿並稱“吳中四才子”。在畫史上與沈周、唐寅、仇英合稱“吳門四家”。文徵明傳世畫作有《山居雪霽圖》《惠山茶會圖》《春到寒林圖》《吳山秋霽》《溪山對弈圖》《綠蔭清話圖》等等
惠山茶會圖_百度百科 https://bit.ly/3vDtxbN
--------------
正德十三年(1518)二月十九日清明,文徵明与蔡羽、汤珍、王守、王宠等七人茶会于无锡惠山。此图即品泉试茗、吟诗唱和之后的乘兴之作。图以工笔重色,绘长松掩映之下,有曲径可通茅亭泉井,诸人盘桓其间,或驻足闲谈,或围井而坐,或拱手而待。茅亭之旁,有漆案茶灶、铜鼎石铫之属,二童烹茗,茶香正浓。人物被服古雅,景色妍丽,意境闲适。运笔纯熟,略带生拙之趣,秀润古雅,颇具士气,是文徵明继承赵孟頫一路青绿山水风格的经典之作。

本幅自钤:“文徵明印”白文印、“悟言室印”白文印。卷前有蔡羽楷书《惠山茶会序》,卷后有蔡羽、汤珍、王宠三家书诗及顾文彬鉴藏题记。《过云楼书画记》卷八著录。

鉴藏印:“雁湖陶氏胜叔甫珍藏”白文印、“雁湖长”白文印、“司空之章”白文印、“陶明发印”白文印、“念人”朱文印、“沈鸿祚印”白文印、“云间”朱文印、“顾文彬印”白文印等。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nicecasio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