桃市6客家館舍去年虧4千萬 客家局:整合行銷策略 朝OT營運目標努力
桃園市客家文化館啟用逾20年,因設施老舊及人事維運成本偏高,去、前年收支皆短絀逾1400萬元。(記者黃政嘉攝)
桃園市客家文化館啟用逾20年,因設施老舊及人事維運成本偏高,去、前年收支皆短絀逾1400萬元。(記者黃政嘉攝)
2025/08/09 21:52
〔記者黃政嘉/桃園報導〕桃園市客家事務局2005年起建置7館舍推廣客家文化,但審計部桃園市審計處點出,去年、前年,除台灣客家茶文化館外,其餘6館收入均入不敷出,去年收支共短絀4053萬元,財務自給率及參訪人次都有成長空間。客家局長范姜泰基回應,各館現持續增加自營收入、導入行銷創意與多元活動,未來以客茶館的OT(營運、移轉)模式為目標努力。
據客家局統計,去年多數館舍的總參訪人次,其實較前年增加1至4成,惟減少最多的為永安海螺文化體驗園區的3成6,是因前年辦世界客家博覽會,拉高參觀人數基期;入不敷出最嚴重為客家文化館,啟用逾20年,因設施老舊及人事維運成本偏高,去、前年皆短絀逾1400萬元。
范姜泰基表示,客家文化館、崙坪文化園區已獲客委會補助,現進行空間優化評估及規劃設計,以降低營運成本並優化服務品質,另預計辦理海螺園區的常設展換展,同時已啟動上述館舍的OT促參預評估作業;各館現結合魯冰花節、義勇季等代表節慶活動,形塑文化品牌,搭配節慶推主題遊程,藉此吸人流、提升場館使用效益,暑假推7館整合行銷,強打親子同樂。
至於桃園北區客家會館的輕食空間仍未達委外經營標準,范姜泰基說,透過宣傳,去年場租收入已較前年成長7成5,今年4月也在戶外增設13格汽車位,6月增設Ubike公共自行車租借站,另獲客委會補助,規劃八德崖線客家生活廊道的環境營造,且推八德崖線特展,將會館打造成廊道遊憩點,培養客群、活化場館;議員許家睿認為提升場館的交通可近性,整合周邊文化及景觀資源,可提升來館數
"桃市6客家館舍去年虧4千萬 客家局:整合行銷策略 朝OT營運目標努力 - 生活 - 自由時報電子報" https://news.ltn.com.tw/news/life/breakingnews/5138157

“1895乙未戰爭客家首部曲—紅日頭”/桃園抗日客家劇重現台


「中央外交」與「地方外交」之間:甲午戰爭期間王之春出使述論---pdf
https://history.nccu.edu.tw/upload/24/publication_file/321/1.pdf


抵抗精神深植於台灣人民的DNA中。台灣人民曾抵抗許多入侵者,包括荷蘭人、西班牙人、滿清帝國、日本(台灣議會設置請願運動),以及中國國民黨政權(在一九四七年的二二八事件中,約一萬八○○○名至二萬八○○○名台灣人遇害;一九四九年後的白色恐怖時期,有超過三○○○人被處決,十四萬人遭到監禁,還有一九九○年的野百合學生運動)。然而,即使在民主時期,台灣人民也曾多次為捍衛民主而奮起,包括二○○八年的野草莓運動、二○一四年的太陽花運動,以及二○二四年五月的青鳥行動等。     https://bit.ly/4fjHE7x


《1895乙未》紀錄片|國家文化記憶庫 2.0

姜紹祖(1876-1895),譜名金韞,號纘堂,生於光緒二年“1895乙未戰爭客家首部曲—紅日頭”/桃園抗日客家劇重現台“1895乙未戰爭客家首部曲—紅日頭”/桃園抗日客家劇重現台

《1895乙未》紀錄片|國家文化記憶庫 2.0 https://bit.ly/3SEG5Yw
《1895乙未》紀錄片 《1895乙未》紀錄片|國家文化記憶庫 2.0
  此影片為2021年桃園市政府客家事務局完成製作的《1895・乙未》紀錄片,內容介紹西元1894年清朝在甲午戰爭戰敗,將臺灣割讓給日本的歷史背景下,記載島內民眾在面對清朝無情地放棄而群情激憤,在動盪變局之中,台灣島上不同背景的人群,做出了各自不同的抉擇,尤有眾多默默無名之士,毅然奔赴戰場,為保衛家園,不惜奮戰犧牲。
  1895年日軍登陸基隆澳底,乙未戰爭爆發,日軍快速攻佔基隆、台北,惟向南進攻至桃竹苗地區,遭到以客家族群為主的臺灣義軍奮勇抵抗,其中以桃園「大湳尾之役」、「安平鎮之役」、「龍潭陂之役」及「大嵙崁之役」等四大戰役,在地義軍抵抗特別激烈,死傷尤為慘重,在日軍攻陷彰化八卦山後,桃竹苗客家義軍勢力也幾乎瓦解,戰情急轉直下,最終日軍也順利向南完成臺灣接收。
  台灣人民面對異族統治,不分族群、不劃南北、不計年齡、不論性別,為保衛鄉土在全台各地組織義勇軍守衛家園,真正參與這場戰爭的不是那些位高權重的清國官員,而是在台灣土地上奮勇抗戰的無名百姓,當時台灣的文人仕紳紛紛動筆寫作,不僅用文字記錄這場戰爭,也記錄這一段動人的台灣歷史。《1895乙未》紀錄片|國家文化記憶庫 2.0 https://bit.ly/3SEG5Yw

“1895乙未戰爭客家首部曲—紅日頭”/桃園抗日客家劇重現台

 


 

“1895乙未戰爭客家首部曲—紅日頭”/桃園抗日客家劇重現台“1895乙未戰爭客家首部曲—紅日頭”/桃園抗日客家劇重現台


“1895乙未戰爭客家首部曲—紅日頭”/桃園抗日客家劇重現台

桃園抗日客家劇重現台灣民主國藍地黃虎旗   台灣中評網:桃園抗日客家劇重現台灣民主國藍地黃虎旗 https://bit.ly/4auCVNK
台灣中評網:桃園抗日客家劇重現台灣民主國藍地黃虎旗 https://bit.ly/4cwg7Pc
“藍地黃虎旗”正是台灣民主國所使用的國旗。(中評社 黃文傑攝)
  中評社桃園10月6日電(記者 黃文傑)桃園市政府客家事務局與財團法人桃園市客家文化基金合力製作“1895乙未戰爭客家首部曲—紅日頭”,即將正式公演,5日演出前記者會,可以看到演員賣力重現義民保台歷史,其中演員手拿一面大旗,正是“藍地黃虎旗”,台灣民主國所使用的國旗。
  負責戲劇策劃的哈旗鼓文化藝術團團長李榮豐告訴中評社,1895年台灣割讓給日本,台灣部份士紳鼓動前清台灣巡撫唐景崧成立“台灣民主國”,推舉唐景崧為大總統,後來唐景崧跑了,台灣民主國也解散,但是台灣開始有為自己土地進行戰爭概念,抗日意味一種“拒絕”,人民有“拒絕服從”權利,他希望喚醒為土地奮鬥的台灣精神。
  哈旗鼓文化藝術團,“哈旗鼓”是搔人胳肢窩發出的聲音,通俗的字眼,其實蘊含著李榮豐想以輕鬆、歡樂的方式帶領大眾接受客家文化的心意。
  這次以客家文學之母鍾肇政撰寫的《沉淪》為根基,經過多次實地考察、訪談後,編寫“紅日頭”劇本,劇中將還原1895年乙未戰爭期間,桃園大湳尾、安平鎮、龍潭陂、大嵙崁等4大戰役中,客家民兵起義過程,且結合桃園在地知名合唱團、武術、影像等元素,整齣戲將於10月27日與11月10日舉行公演。
  桃園客家事務局5日在公演前,先舉行新聞發布會,秀出幾個片段,武術人員精湛演出,重現義民保台歷史,來賓也一起以紅沙土填滿主視覺“紅日頭”,象徵整齣戲將重現義民軍不畏傷亡、血染沙場,奮力保衛國土。
  比較特殊的是,舞台上武術人員拿著“藍地黃虎旗”,在舞台上不斷來回奔跑揮舞,整齣戲名叫“紅日頭”,代表意義是什麼?是否鼓吹“台灣國”?
  曾經拿到第23屆全球中華文化藝術薪傳獎、年年也都推出客家樂舞劇的哈旗鼓文化藝術團團長李榮豐,接受中評社採訪。
台灣中評網:桃園抗日客家劇重現台灣民主國藍地黃虎旗 https://bit.ly/4cwg7Pc
-----------
桃園抗日客家劇重現台灣民主國藍地黃虎旗台灣中評網:桃園抗日客家劇重現台灣民主國藍地黃虎旗 https://bit.ly/4auCVNK
台灣中評網:桃園抗日客家劇重現台灣民主國藍地黃虎旗 https://bit.ly/3viGdVn
哈旗鼓文化藝術團團長李榮豐。(中評社 黃文傑攝)
  李榮豐說,台灣人看到“紅日頭”,會認為“颱風要來了”,那是天災前,災難來臨的象徵,當時1895日軍來台,日軍旗幟就是大大紅色圓圈,也是紅日頭。
  他解釋,看到紅日頭,人民倍感無力,百姓似乎只能無奈承受,這次會結合“台灣民主國”以及乙未抗戰故事為背景,也是有歷史考究,“藍地黃虎旗”確實是當時的國旗。
  李榮豐表示,1895台灣割讓給日本,當時就有國際法概念,後來“台灣民主國”唐景松跑了,但是開始為自己土地戰爭,想要獨立國家概念,實踐最徹底就是由北到南客家人。
  他說,桃園很特殊,當年四大戰役,好比大嵙崁大概有2千多人,加上原住民起來對抗,抗日意味一種“拒絕”,人民有“拒絕服從”的權利,“拒絕服從”就開始有自己的主體性,台灣很需要為自己土地為人民承諾感認同感歸屬感,願意為這一塊土地來奮鬥,希望喚醒這樣精神。
  李榮豐說,客家人不論基於保家衛土,或者為維護自己尊嚴,因為相信,活著就是要有尊嚴,不願意屈從卑微活下去,願意拿命來拼,這樣為土地來拼的台灣精神。
  他指出,這齣戲討論很多,包括為何要發起戰爭?很多人認為不要戰爭,但是有人要尊嚴活下去,當面臨死亡關卡,或者有親人真正走了,面對天災人禍,就開始深思。
  李榮豐表示,日本人來台灣,也覺得台灣人很奇怪,為何要抵抗?台灣人更是不懂,日本為何要拿台灣人的土地?當老百姓被迫上戰場,沒有辦法決定自己命運
台灣中評網:桃園抗日客家劇重現台灣民主國藍地黃虎旗 https://bit.ly/3viGdVn

“1895乙未戰爭客家首部曲—紅日頭”/桃園抗日客家劇重現台“1895乙未戰爭客家首部曲—紅日頭”/桃園抗日客家劇重現台“1895乙未戰爭客家首部曲—紅日頭”/桃園抗日客家劇重現台


演出以鍾肇政《沉淪》一書中的龍潭陸家軍串聯全劇,描述陸家經過一番論戰,呈現出戰與不出戰的糾葛陸家論戰一番,出戰與不出戰的糾葛。(桃園客家事務局提供)
【記者徐乃義/桃園報導】
1895乙未戰爭是臺灣史上規模最大、傷亡也最慘重的一場戰爭,其中,義民軍保家衛國的勇氣廣受後人緬懷。為紀念客家先烈的義勇精神,也讓民眾藉由舞台戲劇閱讀歷史,桃園客家首度製作大型舞台劇「1895乙未戰爭客家首部曲—紅日頭」,並選在平鎮「乙未戰爭紀念公園」即將動工之際演出。
由純青合唱團用歌聲唱出當年73名烈士,英勇抵抗日軍的精神。由純青合唱團用歌聲唱出當年73名烈士,英勇抵抗日軍的精神。(桃園客家事務局提供)
桃園客家事務局兼任桃園市客家文化基金會執行長何明光表示,公演以臺灣文學之母—鍾肇政的《沉淪》一書為根基,經過多次考察、訪談後,改編、撰寫為「紅日頭」腳本。全劇由哈旗鼓文化藝術團監製,廣召各界人士擔綱要角,有部分演員雖非客家人,為完美詮釋劇情、重現當年客庄景象,而努力學習客語台詞,本劇也邀請桃園在地的純青合唱團與荷聲合唱團參與演出,利用戲劇、音樂、武術、舞蹈及動畫特效等元素,重現義勇軍在大湳尾、安平鎮、龍潭陂及大嵙崁等4大戰役中,驍勇保護家園的過程。劇情鉅細彌遺、完整呈現許多1895年間的真實事件,將日軍侵台景象、人民壯烈保衛家園的情景刻劃得淋漓盡致,讓現場觀眾看得目不轉睛,情緒也隨著劇情起起伏伏。
為讓各族群的民眾都能欣賞「紅日頭」,客家局與客家文化基金會特別於演出過程安排華語字幕,讓觀眾輕鬆了解劇情
乙未戰爭客家首部曲—紅日頭 重現歷史重點事件 https://bit.ly/3xbUhR4


【記者范家豪/屏東報導】 桃園市政府客家事務局與財團法人桃園市客家文化基金會日前舉辦「1895乙未戰爭客家首部曲—紅日頭」記者會,宣布桃園首度製作的大型客家戲劇公演,將分別於10月27日與11月10日在桃園市客家文化館演藝廳及桃園市婦女館國際演藝廳演出,即日起開放索票!
桃園市長兼任桃園市客家文化基金會董事長鄭文燦表示,1895年乙未戰爭是臺灣史上,戰鬥地域最廣、時間最長、參與人數最多、死傷嚴重、規模最大的一次戰爭。客家局與客家文化基金會委託多次赴海外公演、亦在雙十國慶大會精采演出的哈旗鼓文化藝術團製作「紅日頭」一劇,並選在平鎮「乙未戰爭紀念公園」動工之際進行公演,以緬懷義民軍保家衛國的勇氣,也紀念客家族群的義勇精神。
▲「紅日頭」宣傳海報。(圖/哈旗鼓藝術團)
哈旗鼓文化藝術團以客家文學之母—鍾肇政撰寫的《沉淪》為根基,經過多次實地考察、訪談後,編寫「紅日頭」劇本。劇中將還原1895年乙未戰爭期間,桃園大湳尾、安平鎮、龍潭陂、大嵙崁等4大戰役中,客家民兵起義過程;且結合桃園在地知名合唱團、武術、影像等元素,讓觀眾在欣賞戲劇、認識歷史的同時,也能享受視覺與聽覺的饗宴。
台上三分鐘、台下十年功,紅日頭劇組演員從7月份就開始每星期至少兩次以上的排練至今,所扮演的每個角色皆很用心賣力地背練台詞及表情及動作,也都希望在演出時可達最佳的狀況,最難得的是許多演員都不是客家人,要在這麼短的期間要將客語台詞練熟且講的標準實是有很高的難度,所幸在幾位客語老師熱心的指導加上演員自己的敢講及努力下,已達近八成的標準。
▲「紅日頭」劇中人物信海公(陸信海)。(圖/哈旗鼓藝術團)
「紅日頭」於10月27日及11月10日將分別在桃園市客家文化館演藝廳及桃園市婦女館國際演藝廳演出,即日起歡迎民眾至桃園市客家文化館、桃園市婦女館、桃園市客家文化基金會、桃園藝文設施管理中心索票,或洽哈旗鼓文化藝術團(0917-257642)預約訂票。
「1895乙未戰爭客家首部曲—紅日頭」 重現義民保台歷史 – 屏東時報電子報 https://bit.ly/4cqvkS9


「1895乙未戰爭客家首部曲—紅日頭」重現義民保台歷史
2018-10-05
桃園市政府客家事務局與財團法人桃園市客家文化基金會今(5)日舉辦「1895乙未戰爭客家首部曲—紅日頭」記者會,宣布桃園首度製作的大型客家戲劇公演,即日起開放索票!
桃園市長兼任桃園市客家文化基金會董事長鄭文燦表示,1895年乙未戰爭是在臺灣史上,戰鬥地域最廣、時間最長、參與人數最多、死傷嚴重、規模最大的一次戰爭。客家局與客家文化基金會委託多次赴海外公演、亦將參加雙十國慶大會的哈旗鼓文化藝術團製作「紅日頭」一劇,並選在平鎮「乙未戰爭紀念公園」動工之際進行公演,以緬懷義民軍保家衛國的勇氣,也紀念客家族群的義勇精神。
哈旗鼓文化藝術團以客家文學之母—鍾肇政撰寫的《沉淪》為根基,經過多次實地考察、訪談後,編寫「紅日頭」劇本。劇中將還原1895年乙未戰爭期間,桃園大湳尾、安平鎮、龍潭陂、大嵙崁等4大戰役中,客家民兵起義過程;且結合桃園在地知名合唱團、武術、影像等元素,讓觀眾在欣賞戲劇、認識歷史的同時,也能享受視覺與聽覺的饗宴。
「紅日頭」將於10月27日與11月10日分別在桃園市客家文化館演藝廳及桃園市婦女館國際演藝廳演出,即日起歡迎民眾至桃園市客家文化館、桃園市婦女館、桃園市客家文化基金會、桃園藝文設施管理中心索票,或洽哈旗鼓文化藝術團(0917-257642)預約訂票


桃園市政府客家事務局與財團法人桃園市客家文化基金會日前舉辦「1895乙未戰爭客家首部曲—紅日頭」記者會,宣布桃園首度製作的大型客家戲劇公演,將分別於10月27日與11月10日在桃園市客家文化館演藝廳及桃園市婦女館國際演藝廳演出,即日起開放索票!
桃園市長兼任桃園市客家文化基金會董事長鄭文燦表示,1895年乙未戰爭是臺灣史上,戰鬥地域最廣、時間最長、參與人數最多、死傷嚴重、規模最大的一次戰爭。客家局與客家文化基金會委託多次赴海外公演、亦在雙十國慶大會精采演出的哈旗鼓文化藝術團製作「紅日頭」一劇,並選在平鎮「乙未戰爭紀念公園」動工之際進行公演,以緬懷義民軍保家衛國的勇氣,也紀念客家族群的義勇精神。
哈旗鼓文化藝術團以客家文學之母—鍾肇政撰寫的《沉淪》為根基,經過多次實地考察、訪談後,編寫「紅日頭」劇本。劇中將還原1895年乙未戰爭期間,桃園大湳尾、安平鎮、龍潭陂、大嵙崁等4大戰役中,客家民兵起義過程;且結合桃園在地知名合唱團、武術、影像等元素,讓觀眾在欣賞戲劇、認識歷史的同時,也能享受視覺與聽覺的饗宴。

「1895乙未戰爭客家首部曲-紅日頭」重現義民保台歷史
10月27日在桃園市客家文化館演藝廳公演獲得熱烈回響。
     一八九五年乙未戰爭是在台灣史上,戰鬥地域最廣、時間最長、參與人數最多、死傷嚴重、規模最大的一次戰爭。客家事務局與客家文化基金會委託多次赴海外公演、參加雙十國慶大會的哈旗鼓文化藝術團製作「紅日頭」一劇,並選擇平鎮乙未戰爭紀念公園動工之際進行公演,以緬懷義民軍保家衛國的勇氣,也紀念客家族群的義勇精神。
    哈旗鼓文化藝術團的客家文學之母--鍾肇政撰寫的台灣人三部曲第一部《沉淪》為根基,經過多次實地考察、訪談後,編寫「紅日頭」劇本。劇中將還原1895年乙未戰爭期間,桃園大湳尾、安平鎮、龍潭陂、大科崁等四大戰役中,客家義民起義過程;且結合桃園在地知名合唱團、武術、影像等元素,讓觀眾在欣賞戲劇、認識歷史的同時,也能享受視覺與聽覺的饗宴。
還有一場公演於11月10日在桃園市婦女館國際演藝廳演出,歡迎民眾至桃園市客家文化館、桃園市婦女館、桃園市客家文化基金會、桃園藝文設施管理中心索票觀賞。
1895乙未戰爭客家首部曲-紅日頭 首演開鑼 | PeoPo 公民新聞 https://bit.ly/4aoAzAp


乙未戰爭客家首部曲—紅日頭 重現歷史重點事件
更新: 2018年10月28日
演出以鍾肇政《沉淪》一書中的龍潭陸家軍串聯全劇,描述陸家經過一番論戰,呈現出戰與不出戰的糾葛陸家論戰一番,出戰與不出戰的糾葛。(桃園客家事務局提供)乙未戰爭客家首部曲—紅日頭 重現歷史重點事件 | 台灣大紀元 https://bit.ly/4ctO4A7
分享給LINE好友 !
【記者徐乃義/桃園報導】1895乙未戰爭是臺灣史上規模最大、傷亡也最慘重的一場戰爭,其中,義民軍保家衛國的勇氣廣受後人緬懷。為紀念客家先烈的義勇精神,也讓民眾藉由舞台戲劇閱讀歷史,桃園客家首度製作大型舞台劇「1895乙未戰爭客家首部曲—紅日頭」,並選在平鎮「乙未戰爭紀念公園」即將動工之際演出。
由純青合唱團用歌聲唱出當年73名烈士,英勇抵抗日軍的精神。由純青合唱團用歌聲唱出當年73名烈士,英勇抵抗日軍的精神。(桃園客家事務局提供)
桃園客家事務局兼任桃園市客家文化基金會執行長何明光表示,公演以臺灣文學之母—鍾肇政的《沉淪》一書為根基,經過多次考察、訪談後,改編、撰寫為「紅日頭」腳本。全劇由哈旗鼓文化藝術團監製,廣召各界人士擔綱要角,有部分演員雖非客家人,為完美詮釋劇情、重現當年客庄景象,而努力學習客語台詞,本劇也邀請桃園在地的純青合唱團與荷聲合唱團參與演出,利用戲劇、音樂、武術、舞蹈及動畫特效等元素,重現義勇軍在大湳尾、安平鎮、龍潭陂及大嵙崁等4大戰役中,驍勇保護家園的過程。劇情鉅細彌遺、完整呈現許多1895年間的真實事件,將日軍侵台景象、人民壯烈保衛家園的情景刻劃得淋漓盡致,讓現場觀眾看得目不轉睛,情緒也隨著劇情起起伏伏。
為讓各族群的民眾都能欣賞「紅日頭」,客家局與客家文化基金會特別於演出過程安排華語字幕,讓觀眾輕鬆了解劇情。

“1895乙未戰爭客家首部曲—紅日頭”/桃園抗日客家劇重現台

桃園市政府客家事務局與財團法人桃園市客家文化基金會今(27)日晚間於桃園市客家文化館舉辦「1895乙未戰爭客家首部曲—紅日頭」首場戲劇公演,現場座無虛席,吸引500人前來欣賞桃園客家製作的第一齣舞台劇。
桃園市政府客家事務局兼任桃園市客家文化基金會執行長何明光表示1895乙未戰爭是臺灣史上規模最大、傷亡也最慘重的一場戰爭,其中,義民軍保家衛國的勇氣廣受後人緬懷。為了紀念客家先烈的義勇精神,也讓民眾藉由舞台戲劇閱讀歷史,桃園客家首度製作大型舞台劇「1895乙未戰爭客家首部曲—紅日頭」,並選在平鎮「乙未戰爭紀念公園動工」之際演出。
本次公演以客家文學之母—鍾肇政的《沉淪》一書為根基,經過多次考察、訪談後,改編、撰寫為「紅日頭」腳本。全劇由哈旗鼓文化藝術團監製,並邀請桃園在地的純青合唱團與荷聲合唱團參與演出,利用戲劇、音樂、武術、舞蹈及動畫特效等元素,重現義勇軍在大湳尾、安平鎮、龍潭陂及大嵙崁等4大戰役中,驍勇保護家園的過程。劇情鉅細彌遺、完整呈現許多1895年間的真實事件,將日軍侵台景象、人民壯烈保衛家園的情景刻劃得淋漓盡致,讓現場觀眾看得目不轉睛,情緒也隨著劇情起起伏伏。



新竹南十八尖山-1895乙未戰爭古戰場      24°44'15.1"N 120°53'31.9"E - Google 地圖

“1895乙未戰爭客家首部曲—紅日頭”/桃園抗日客家劇重現台“1895乙未戰爭客家首部曲—紅日頭”/桃園抗日客家劇重現台“1895乙未戰爭客家首部曲—紅日頭”/桃園抗日客家劇重現台“1895乙未戰爭客家首部曲—紅日頭”/桃園抗日客家劇重現台“1895乙未戰爭客家首部曲—紅日頭”/桃園抗日客家劇重現台

碉堡

“1895乙未戰爭客家首部曲—紅日頭”/桃園抗日客家劇重現台

新竹南十八尖山-1895乙未戰爭古戰場      24°44'15.1"N 120°53'31.9"E - Google 地圖

24°44'48.1"N 120°55'38.0"E - Google 地圖


清末明初的士兵

“1895乙未戰爭客家首部曲—紅日頭”/桃園抗日客家劇重現台


“1895乙未戰爭客家首部曲—紅日頭”/桃園抗日客家劇重現台

乙未保台公園遊客中心被諷「蚊子館」 平鎮區長︰標租案盼綁停車場
平鎮1895乙未保台公園於2021年啟用,區內遊客服務中心卻閒置至今,被諷是「最大裝置藝術」、「蚊子館」。(議員黃敬平提供)
乙未保台公園遊客中心被諷「蚊子館」 平鎮區長︰標租案盼綁停車場 - 生活 - 自由時報電子報 https://bit.ly/4bf6x26
2024/05/13 16:28
〔記者鄭淑婷/桃園報導〕由前瞻經費補助興建的桃園市平鎮「1895乙未保台公園」,2021年啟用至今3年多,遊客服務中心除了廁所,幾乎閒置、毫無功能,被當地民眾戲稱是「最大裝置藝術」、「蚊子館」;平鎮區長呂緣坦言,遊客服務中心標租案已流標5次,都沒有廠商前來投標,未來希望能跟乙未公園地下停車場綁在一起,才能有廠商投標,期間不管是社區或社團借用都會協助。
十二區公所今(13)於市議會進行工作報告,議員黃敬平表示,乙未保台公園耗資4億多元興建,地下停車場由桃市府交通局管理,地上乙未之環、展示廳等由客家事務局管理,遊客服務中心則由區公所代管,但公園啟用後就閒置至今,沒有開放給在地的復旦里及復興里使用,也未開放民間社團協會進駐,「只有蚊子去過,民眾不得其門而入,只能到後面上廁所」,耗費公帑建設卻在養蚊子,市府及代管單位平鎮區公所應提出有效活化運用的計畫。
呂緣答詢,遊客服務中心標租案已流標5次,擬將遊客中心跟乙未公園地下停車場綁在一起招標;對於黃敬平質疑,地下停車場租約還要1年多才屆期,難道還要再繼續養蚊子?呂緣表示,期間不管是社區或社團借用,區公所都會協助。
另,位於平鎮區賦梅路與復旦路二段的原「第九公墓」素地,距離乙未保台公園僅400公尺,黃敬平表示,該處原可作為與乙未保台公園相輝映的衛星公園,並透過變更都市計畫變更為機關用地,興建地下停車場、公園等公有設施,但整地完工2年多來,始終只用圍籬圍起來,同樣是「看得到卻玩不到、用不到」。
副市長蘇俊賓表示,若地目變更順利,後續就是編列預算的問題,會視使用項目來編列;呂緣表示,該處目前還是農業區,目前在都市計畫變更當中,所以暫時以圍籬圍起,並先行評估拓寬賦梅路與復旦路二段路口的可行性。乙未保台公園遊客中心被諷「蚊子館」 平鎮區長︰標租案盼綁停車場 - 生活 - 自由時報電子報 https://bit.ly/4bf6x26


“1895乙未戰爭客家首部曲—紅日頭”/桃園抗日客家劇重現台“1895乙未戰爭客家首部曲—紅日頭”/桃園抗日客家劇重現台“1895乙未戰爭客家首部曲—紅日頭”/桃園抗日客家劇重現台“1895乙未戰爭客家首部曲—紅日頭”/桃園抗日客家劇重現台“1895乙未戰爭客家首部曲—紅日頭”/桃園抗日客家劇重現台“1895乙未戰爭客家首部曲—紅日頭”/桃園抗日客家劇重現台“1895乙未戰爭客家首部曲—紅日頭”/桃園抗日客家劇重現台“1895乙未戰爭客家首部曲—紅日頭”/桃園抗日客家劇重現台“1895乙未戰爭客家首部曲—紅日頭”/桃園抗日客家劇重現台“1895乙未戰爭客家首部曲—紅日頭”/桃園抗日客家劇重現台“1895乙未戰爭客家首部曲—紅日頭”/桃園抗日客家劇重現台

1895乙未戰爭竹苗之役

1895乙未戰爭竹苗之役


https://youtu.be/zGGz1-_D7yI
電影《一八九五 乙未》(上集) https://youtu.be/LGXoG6LJWO8
電影《一八九五 乙未》(下集) https://youtu.be/VwccydqGL5c
客家烈士抗日姜紹祖(北埔姜家)「1895乙未」可歌可泣的5個月抗日歷史,雖然不全是客家人血淚撰寫,卻多由客家人組織地方武力奮勇抵抗,是屬於全體台灣人血淚的故事 http://bit.ly/2Y7Debn


楊再雲-楊載雲(?年-1895年),湖南湘潭人,臺灣知府黎景

新竹南十八尖山-1895乙未戰爭古戰場      24°44'15.1"N 120°53'31.9"E - Google 地圖

24°44'48.1"N 120°55'38.0"E - Google 地圖


黎景嵩 - 維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書

1895乙未戰爭客家人PDF


1895乙未戰爭竹苗之役

乙未戰爭,是臺灣史上規模最大的抗日戰爭,其中苗栗地區的尖筆山之役,由徐驤、吳湯興等客籍抗日將領,率領因土地認同、保衛家鄉而集結的義軍,阻止日軍南下進入苗栗的關鍵戰役,故列為苗栗大事件之一。
光緒20(1894)年清日甲午戰爭爆發,隔年(1895)戰敗後的清廷與日本簽訂馬關條約割讓臺灣與澎湖,為了抵抗日本的接收統治,一場保鄉衛土的乙未戰爭於焉展開。隨著6月日軍佔領台北、新竹後,便南往苗栗。8 月逼近由徐驤、吳湯興帶領的客籍抗日義軍駐守的尖筆山,坐落於新竹、苗栗交界處(今苗栗縣竹南鎮)。是月8 日,義軍與北白川宮能久親王率領的近衛師團交戰8小時。義軍戰敗,苗栗前線失守。徐驤、吳湯興率軍退守後壠(今苗栗後龍)。爾後日軍接續佔領中港、後壠、頭份和苗栗,並一路往南至台中、嘉義和台南等,10月全島抗亂始平定。乙未戰爭-尖筆山之役-文化部國家文化記憶庫 https://bit.ly/3YBp8SF


1895已歸順日軍的大嵙崁總兵余清勝

余清勝為起蓋兵勇營房曉諭圭崙嶺地方人民告示-本告示為頭品頂戴統領台北隘屯防軍砲隊等營記名簡放總鎮靖勇巴圖魯余所出示的曉諭告示。內容為余清勝統領奉唐景崧巡撫調派,將隘勇後營及新募之勝果砲隊駐紮圭崙嶺(即今桃園縣龜山鄉),一開始都是搭設帳棚
大嵙崁
主力部隊與另兩支部隊在7月24日掃蕩三角湧附近可能藏匿民兵的區域後,便解散回到各自的營地,禮密臣隨主力部隊回到大嵙崁。大嵙崁最早的名稱為「大姑陷」,源自於平埔族霄裡社語「Takoham」之音譯,即為今日桃園市大溪區。而流經大溪的主要河流稱為「大姑陷溪」將其分為東西兩半。大姑陷後來又改名為「大姑崁,更於同治四年(1865)為慶賀李騰芳科舉考中舉人,遂改稱「大科崁」。劉銘傳任臺灣巡撫時,又再次將此改名為「大嵙崁」到了大正九年(1920),將大嵙崁改稱為大溪街。大嵙崁|國家文化記憶庫 2.0 https://bit.ly/4avEwnm
--------------
乙未桃園前哨戰探訪│張健豐
平鎮褒忠祠亦稱義民廟,創建於清乾隆56年(1791),是林爽文事件中,廣東客家人組織義軍支援清兵打仗,皇帝賜「褒忠」所致乙未戰爭時,客籍(家)出身的吳光亮,以「抗敵守土」的義民精神,號召南桃園的客家志士自由抗戰。義軍前進指揮所就設在褒忠祠,打響平鎮區保鄉衛土運動的第一戰。
8月26日,位於桃園市中壢在地的中原大學主辦《韌性客庄研習營》的《乙未戰役記憶探索》座談,筆者受邀主講《乙未戰爭與客家精神》。隨後,桃園龍潭導覽協會理事長徐鳳園發表《乙未戰爭‧桃園四大戰役影響與展望》。
平鎮褒忠祠的由來
座談會所在的褒忠祠也稱褒忠亭,隸屬桃園市平鎮區義民里。附近有聯新國際醫院、復旦中學、1895乙未保台紀念公園等,生活機能頗佳。褒忠祠內供奉義民爺的牌位及神像,是全台義民廟中最先有聖像的廟宇。政府在1955年間特頒定每年農曆7月20日為義民節,為全台宗教最早有節慶日的宗廟。
廟內目前可見的最早史料,首推咸豐10年(1860)8月所立的《重修廣興庄褒忠亭碑記》。該碑記載:「自乾隆伍拾六年間我鄉民急公向義,遵奉憲諭,星夜爭先,赴救府縣,各竭忠勇,務除寇亂,以安官全民而已。果爾馬到功成!蒙上憲保奏朝廷,親自御筆「褒忠」分別獎賞慰勞義民,所有沒于王事者。時在鳳(鳳山縣〈今高屏地區〉)南既立亭祀,而淡(淡水廳)北缺焉,將何以崇聖典而妥義靈耶?茲廣興莊前總理宋廷龍首倡義舉,就地築亭一座。…咸豐柒年總理宋寶雲復倡義重修,增其式廓後堂,原舊前堂更新,敝者葺之,略者詳之,竹苞松茂,儘制度之得宜。」
該碑所提乾隆56年間「鄉民急公向義」、「赴救府縣,各竭忠勇,務除寇亂」,指的是乾隆52年(1787)在台中大里杙(大里),由漳州人林爽文發動的民變事件。因「廣東、泉州等庄」的客家人、泉州人組織義軍支援清兵打仗。乾隆皇帝乃賞給廣東、泉州等莊「褒忠」、「旌義」里名。今日,位於雲林縣北港鎮義民里旌義街的義民廟,以及新竹縣新埔鎮枋寮的褒忠亭義民廟,皆是因此事件而建廟。
而「時在鳳南既立亭祀,而淡北缺焉」一句,說明「鳳南」的今六堆客家地區的茄苳腳(今屏東縣佳冬鄉)已有褒忠亭祀,而「淡北」的今南桃園卻沒有,故宋廷龍當初才倡議創建褒忠亭。據該廟的簡介,它是由新埔鎮的枋寮褒忠亭分香奉祀。祭典轄區有今中壢區、平鎮區、楊梅區等13大庄的信眾。
褒忠亭在1933年後改稱「宋屋褒忠義民廟」,因其所屬的廣興庄,在清乾隆9年(1744)由客家先民在此拓墾,它和大湳尾與高山下三個墾庄,合稱「宋屋」,意指宋姓客家移民所集散的聚落。
大湳尾戰役的打響
1895年乙未,日軍近衛師團於陽曆6月22日攻占新竹後,當時坐鎮台南的客家抗日義首劉永福,要求駐守新竹、苗栗兩處的前台灣鎮總兵吳光亮,如「該處兵力,卑薄吃緊難恃,可將其統領飛虎新苗各軍移駐台灣(台中)府城(今彰化),再添營勇,以固半壁。」客籍出身的吳光亮乃以「抗敵守土」的義民精神,號召南桃園的客家志士自由抗戰。
於是,當日軍以桃園到新竹的劉銘傳鐵路所串起城鎮,組成兵站補給線後。據守南桃園的龍潭坡(今龍潭區),大嵙崁(今大溪區)市街、安平鎮庄(今平鎮區鎮興里)的客家抗日義軍,以中壢西南方的宋屋一帶因有埤塘、沼澤溼地作為天險,加上劉銘傳鐵路和清官道(今台一線)沿著此地鋪設,坡陡路斜,是襲擊敵軍的好場所。因此,宋屋戰區便位居南桃園抗戰的第一線前哨地,義軍前進指揮所就設在褒忠祠。
隨後,客家義軍襲擊日軍運糧車隊和兵站基地,並破壞電線,造成台北到新竹之間的聯絡中斷。6月24日駐守台北的近衛師團長北白川宮親王派遣澀谷在明中佐(中校)率領兩個步兵中隊約600多人南援,25日來到大湳尾時,當地客家義軍宋阿榮等阻止,打響平鎮區保鄉衛土運動的第一戰。
「大湳尾之役」的來由
桃園四大戰役之一的「大湳尾之役」稱呼,首見於前台灣省文獻會編纂委員陳漢光(1921-1973)的《台灣抗日史》(守堅藏書室,1948);日軍戰史則稱「6月25日廣背庄附近之小戰鬥」。廣背庄約位於今平鎮區平鎮里,土地公潭一帶。靠近縱貫線鐵路,即劉銘傳鐵路的遺址,大湳尾則在鐵路北方不遠處。
前引《台灣抗日史》描述該戰役為:「新竹失後,日軍人據中壢街,並設兵站。義民張兆麟、徐子勳、宋阿榮等率子弟軍數百人駐廣興庄義民廟,廿三日襲擊日軍兵站,日軍受創後自台北調澀谷中佐率大隊來助,潘良(又作潘龍)、邱明琳、黃德、謝乞、張生、陳富、劉秋、劉長、彭相、徐傳、趙英、胡元等為響應新竹廿五日之逆襲,於是日清晨,分率數百人分據大湳尾及上店仔庄村落內,以阻日軍南援。八時四十分果有日軍數百人自北而南,義軍遂開槍阻擊,日軍受創不能進。激戰數刻,日軍不勝,遂冒死衝鋒先後三次,均不敵而退。嗣引火焚屋,潘良見四面火起,知不能久抗,收隊欲還,不幸為日軍所陷,死傷數十人,潘良亦死,是日日軍亦頗有死傷。」
在「大湳尾之役」犧牲的潘良,是大嵙崁防蕃將軍余清勝的副將,余將軍決定順應《萬國公法》及大清下達駐守官員內渡命令時歸順日軍,潘良則表示保家衛土乃職責所在,便歸順吳光亮的旗下。
大湳尾戰役後,日軍從軍記者嘆道:「去年日清(甲午)戰爭之際,兵站線綿延長達五百餘哩(約近一千公里),兵站部的設置也為數不少,但此次兵站線受到抗日軍如此猛烈的襲擊,這還是頭一遭。」
北白川宮親王遂派代理近衛步兵第一聯隊長的第一大隊長三木一步兵少佐(少校),從台北到中壢守備兵站補給線,並沿途掃蕩。於是,有6月28日和7月1日安平鎮戰役的濫觴。日軍在安平鎮吃了敗仗後,向日本大本營求援。陽曆7月初,從中國東北來援的山根信成少將率領的近衛第二旅團組成的山根支隊,兵分三路掃蕩南桃園地區,7月14日攻占龍潭坡,7月15、16日攻陷大嵙崁。
乙未桃園前哨戰探訪│張健豐 https://bit.ly/4iZkntM
建立紀念公園和戰祭活動
1932年,日本當局為籌建紀念北白川宮親王,於1895年7月30日在中壢新街的仁海宮(媽祖廟)舍營,規劃在仁海宮前方臨石頭溪(今新街溪)微高地點興建紀念碑。原址建於1875年的聖蹟亭則遭到拆除。加上1961年春,日本仁海宮國際關係責任調查團,為蒐集與親王有關物品以奉還其親屬而來,受到當地人士協助。日人用5千元將仁海宮門板買回帶回故國,交給北白川家,再由北白川家奉獻給靖國神社寶物館。可見殖民歷史的傷痕深深刻在中壢人的心中。
直到2015年乙未抗日兩甲子,在日軍安平鎮忠魂碑的原址,由張安樂出資興建抗日紀念碑和忠義亭,並首創平鎮戰祭活動。當時的桃園市長鄭文燦進而在平鎮區及龍潭區,舉辦2018年乙未客家戰役文化季,成為客家委員會「客庄12大節慶」之一;並將褒忠祠旁的第8公墓遷葬改造,催生平鎮第一座義民歷史公園─1895乙未保台紀念公園,除呈現桃園四大戰役,並用藝術景觀喚起民眾的歷史記憶,成為歷史教育地點。
 (作者係歷史研究工作者)
大嵙崁戰役 - 維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書 https://bit.ly/42qw4DX

張之洞/割地時紳民不服-臺灣割讓/號稱「東亞第一個民主國」誕張之洞/割地時紳民不服-臺灣割讓/號稱「東亞第一個民主國」誕163598.大嵙崁堡圖張之洞/割地時紳民不服-臺灣割讓/號稱「東亞第一個民主國」誕 張之洞/割地時紳民不服-臺灣割讓/號稱「東亞第一個民主國」誕


張之洞/割地時紳民不服-臺灣割讓/號稱「東亞第一個民主國」誕

見證乙未之役:一八九五年台灣社會的實態 - 聚珍臺灣


張之洞/割地時紳民不服-臺灣割讓/號稱「東亞第一個民主國」誕


乙未戰爭 - 維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書

張之洞/割地時紳民不服-臺灣割讓/號稱「東亞第一個民主國」誕


(義民正勇右哨)(義民伏勇哨營)


記名提督臺灣鎮總兵官萬國本進賀皇太后徽號表文 | 中研院歷史語言研究所歷史文物陳列館

萬國本 - 維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書


藏品檢索 - 國立臺灣歷史博物館典藏網

張之洞/割地時紳民不服-臺灣割讓/號稱「東亞第一個民主國」誕


臺灣記憶 Taiwan Memory

張之洞/割地時紳民不服-臺灣割讓/號稱「東亞第一個民主國」誕張之洞/割地時紳民不服-臺灣割讓/號稱「東亞第一個民主國」誕張之洞/割地時紳民不服-臺灣割讓/號稱「東亞第一個民主國」誕

臺灣記憶 Taiwan Memory


 

“1895乙未戰爭客家首部曲—紅日頭”/桃園抗日客家劇重現台“1895乙未戰爭客家首部曲—紅日頭”/桃園抗日客家劇重現台

「維時 明治二十有七年十二月一日 
布幕托為故軍友近日千丈田富田岩吉君靈分
條 条批推七八本年四月清ノ搆和憎成告港湾全
島帝國ノ敵ト為スヤセ賊戦 後 相集リ濃リニ兵器
特ニテ王師挾芸恣乎海陸進 進 進 這次奏
賊 討セシラル而シテ君此役ハ常ニ篤萬難ニ排シテ桎
進砲 烟彈雨ノ間侵攻野戰ノスラニ屢萬札
之途 出入ト而シテ濛 涯 事態 緊急スレザルヤ令
マ全島鎮定ノ故 全ソ日清戦争 措果シテ吾ヲ
ルモ至リ 賞二君ノヨク業ヲホタタ大ナリト云うべし鳴呼人
誰シカ元ヲ死或ハ秦山ヨリ重或ハ湯宅ヨリ輕
男児生テラ切テ立チ死 馬革二東長ク名ヲ竹
帛ニ垂レ素ヨリ遺根ナカルヘキナリ 如何死生を
リス而シテ以願スヘキナリ 尚ハ謹啓尋テ末リ懇意
明治廿八年十一月四日
余村在郎軍人
池田佐七郎


維時明治二十有七年十一月八日清晨、我兵自
祭嶺登陸、本師直進於左、右田岩吉率愛
島師、惟銃砲之音頻聞於耳、既後相遇於塔臺
、持兵械喊聲之際、即奮勇而進、遂逼至要
點、敵亦奮戰、而斃傷相接、後得增援、終破
城、進砲彈雨間、殊死鬬戰、既城內既陷、亂
之徒出入市廛間、肆光豐衣、踐踏民生、卒間
之進出入而鎮之、王師之威、粛然萬民咸服
焉、全島鎮定、威令肅然、萬民悅服

誰主仁義、真若上天有命、大日本之人心勇烈、聲震東夷、威名赫々、
母兒生于和魂、武者尚仁義、死於忠勇、不悔也、竹
田與予交、重兵之間、進退與共、終至戰歿、神作英靈
君可慰矣、願以慰之

明治廿七年十二月九日
余松村郡軍人撰之
池田佐七郎

-----------------------------------------
維時(時維)明治二十七年十二月一日(1894年12月1日)
布幕托為故軍友,近日千丈田富田岩吉君靈分條條批推七八。
今年四月,清朝構和憎成,告港灣全島帝國之敵為賊,戰後相集,濃密兵器,特別由王師挾持,恣意於海陸進攻。
進、進、進,此次奏賊討伐已知,君此役常以篤志排除萬難,前進炮火與煙彈雨中侵攻,野戰屢次用萬札。
出入間,情況緊急,若非如此,怎令全島鎮定?
此故,全乃日清戰爭所致,吾等至此,應當稱讚君之功績宏大。
嗚呼!人誰不願生於元地,或秦山重地,或湯宅輕地?
男兒生而必須奮起,誓死守護名譽,如馬革裹屍,東長竹帛垂揚,素來應留根基。
如何生死,是應當願意承擔的。
尚謹此啟,懇請尋問末節,祈望深切關懷。
明治二十八年十一月四日(1895年11月4日)
余村在郎(署名)軍人
池田佐七郎(署名)
---------------------
意思說明:
這封信是池田佐七郎寫給故軍友的慰問或戰事報告,內容提及1894年(明治27年)4月開始的日清戰爭,描述戰事激烈、敵我雙方交戰,表達對軍友勇敢堅毅的讚賞,以及鼓勵男兒應有的忠勇精神。並希望軍友安心,寄語生死由天,願能盡忠職守。最後禮貌結語,表示懇切關懷。


 
“1895乙未戰爭客家首部曲—紅日頭”/桃園抗日客家劇重現台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nicecasio 的頭像
nicecasio

姜朝鳳宗族

nicecasio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