總督為從一品官,賞加頭品頂戴,即等於按正一品待遇--清朝一至九品官帽頂戴大全,三品頂戴最好看,九品頂戴最寒酸 - 每日頭條

北洋大臣-北洋通商大臣/南洋大臣-南洋通商大臣/1870年設

清朝頂戴花翎一品到九品:雲泥之別 - 每日頭條

總督為從一品官,賞加頭品頂戴,即等於按正一品待遇  奏為臣子吳炳祥中式恭謝天恩。吳棠-頭品頂戴四川總督

總督為從一品官,賞加頭品頂戴,即等於按正一品待遇     頂戴:清用以區別官員品級的帽飾。以紅寶石為最高,依次為珊瑚、藍寶石、青寶 -百科知識中文網


北洋大臣-北洋通商大臣/南洋大臣-南洋通商大臣/1870年設北洋大臣-北洋通商大臣/南洋大臣-南洋通商大臣/1870年設北洋大臣-北洋通商大臣/南洋大臣-南洋通商大臣/1870年設

北洋通商大臣,清咸豐十年(1860年),咸豐帝下詔設總理各國事務衙門下設三口通商大臣[1],負責新設口岸的通商、關防及稅收[2],並在清廷授權下處理對外通商(包括外交)事務。[3][4]三口通商大臣駐天津,管理牛莊、天津、登州三口通商事務。開始是專職,首任大臣是崇厚。
同治九年(1870年)十月,裁撤三口通商大臣,設三品北洋通商大臣,簡稱北洋大臣,由直隸總督兼任,加欽差銜。[5]北洋大臣管理直隸(今河北)、山東、奉天(今遼寧)三省通商、洋務,辦理有關外交、海防、關稅及官辦之兵工廠等事宜。擔任過北洋大臣的有李鴻章、王文韶、榮祿、袁世凱等。
北洋通商大臣 - 維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書 https://bit.ly/4a8zeNU
北洋通商大臣_百度百科 https://bit.ly/3IVeHjY
鹹豐十年十二月(1861年1月),清政府設總理各國事務衙門,下設三口通商大臣及南洋通商大臣。[1]三口通商大臣駐天津,管理牛莊、天津、登州三口通商事務。
同治九年(1870年)11月12日,清政府裁撤三口通商大臣一缺。裁撤後,所有洋務,海防各事宜,均歸直隸總督經管,頒發欽差大臣關防,稱「北洋通商大臣」或「北洋大臣」。管理直隸(今河北)、山東、奉天(今遼寧)三省通商、洋務,辦理有關外交、海防、關稅及官辦軍事工業等事宜。
中文名北洋通商大臣
北洋通商大臣簡稱北洋大臣,清朝官名。
1870年8月,李鴻章調任直隸總督,11月4日接辦了天津軍火機器總局,改稱天津機器製造局。此後,李鴻章擔任直隸總督兼北洋大臣達28年之久專辦清政府外交,興辦北洋海陸軍,並在北方兼長江流域籌辦輪船、電報、煤鐵、紡織等企業,致使北洋大臣地位不斷提高,職權不斷擴大,勢力遠超過本來地位與之對等的南洋大臣。擔任過北洋大臣的主要有崇厚(三口通商大臣)、李鴻章、王文韶、榮祿、袁世凱等。
---------------------------------
南洋通商大臣
清道光二十二年1842年8月,中英《南京條約》簽訂,五口通商(廣州、福州、廈門、寧波、上海)。設欽差大臣,辦理外交及廣州、福州、廈門、寧波、上海五口通商事務,故名五口通商大臣,由兩江總督耆英擔任。清道光二十四年1844年3月,耆英改任兩廣總督,五口通商大臣衙門遂移到廣州,之後由兩廣總督兼任五口通商大臣一職。咸豐八年十二月(1859年1月),兩江總督何桂清任辦理洋務欽差大臣,五口通商大臣衙門遂移到上海,之後一直由兩江官員擔任。咸豐十年(1860)改稱南洋通商大臣,由江蘇巡撫兼任。同治四年末(1866)起由兩江總督兼任。1868年南洋大臣衙門遷南京。
中文名南洋通商大臣別    名五口通商大臣
上海欽差大臣類    型清官名簡    稱南洋大臣性    質清末的在地方管理外交事務官員駐    地上海,南京發生時間1842年8月
南洋通商大臣,清官名,簡稱南洋大臣。和北洋通商大臣同為清末的在地方管理外交事務官員。
歷史背景
同治四年(1866),清政府將原來的五口通商大臣改為“辦理江浙閩粵內江各口通商事務大臣”,設在上海,後移南京,後來演變稱為南洋通商大臣或南洋大臣管理長江及江蘇以南沿海各省通商口岸。
南洋通商大臣初為專職,後由兩江總督兼任。其後兩江總督例兼遂成定製。歷任南洋通商大臣的有薛煥(五口通商大臣),李鴻章,沈葆楨,左宗棠,劉坤一,端方,張之洞,周馥等人。
南洋通商大臣_百度百科 https://bit.ly/3PDZuau
--------------------------------------------
南洋通商大臣或南洋大臣,第一次鴉片戰爭之後,1844年,為應付對外通商(也包括外交事務),清朝在廣州設立五口通商大臣機構,由兩廣總督特加欽差大臣頭銜兼任。第二次鴉片戰爭之後,咸豐十年十二月(1861年3月),五口通商大臣衙門移駐上海,劃歸總理衙門管轄。最初五口通商大臣為專職,薛煥任職,後由兩江總督兼任,駐地從上海移到南京。
1866年,五口通商大臣更名為南洋大臣,更名後首任應為曾國藩,黃濬認為首任為曾國荃,疑誤。[1]
歷任南洋通商大臣,署理不計入,有曾國藩、馬新貽、李宗羲、曾國荃、左宗棠、沈葆楨、劉坤一等人。南洋通商大臣 - 維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書 https://bit.ly/3PBQX7X
---------------
南洋通商大臣南洋通商大臣_搜狗百科 https://bit.ly/3vqEbT6
鹹豐十年十二月(1861.1),置三口通商大臣(詳見「北洋大臣」),並沿鴉片戰爭以來舊例,設立五口通商大臣,列於總理各國事務衙門之下,駐上海,管理廣州、福州、廈門、寧波、上海及潮州、瓊州、淡水各通商事務及各項“洋務”,由江蘇巡撫兼任。後改稱南洋通商大臣。
「南洋通商大臣」是什麼意思?
清末的在地方管理外交事務官員
        清官名。南洋通商大臣的簡稱。和北洋通商大臣同為清末的在地方管理外交事務官員。鹹豐十年十二月(1861.1),置三口通商大臣(詳見「北洋大臣」),並沿鴉片戰爭以來舊例,設立五口通商大臣,列於總理各國事務衙門之下,駐上海,管理廣州、福州、廈門、寧波、上海及潮州、瓊州、淡水各通商事務及各項“洋務”,由江蘇巡撫兼任。後改稱南洋通商大臣。
         同治四年(1866),清政府將原來的五口通商大臣改為“辦理江浙閩粵內江各口通商事務大臣”,設在上海,後移南京,後來演變稱為南洋通商大臣或南洋大臣管理長江及江蘇以南沿海各省通商口岸。
南洋通商大臣初為專職,後來由兩江總督兼任。其後江督例兼遂成定制。歷任南洋通商大臣的有薛煥(五口通商大臣),李鴻章,沈葆楨,左宗棠,劉坤一,端方,張之洞等人。
南洋通商大臣圖冊
       南京近現代史研究學者胡卓然,近期在組織南京旅遊職業學院旅遊管理系的大學生志願者,整理南京城建歷史文獻時,第一次從浩如煙海的歷史檔案之中挖掘出了答案。
  南京最早的公園出現在103年前,晚清時期的歷史檔案裡,胡卓然查詢到一份光緒三十四年(1908年)的《江寧公園辦事處為創辦博覽會上南洋大臣端方禀》,其中有這樣的記錄:「江南地當衝要,宿號名區,氣候溫和,草木暢茂……設立公園辦事處,原欲網羅眾。並且也提及:「擬就江南公園界內附近一帶,購地六百畝,建築會場,擇於三十五年三月,先開國內博覽會」。 「江南公園」的名稱明確記載在了歷史檔案裡。
  此處提到的“國內博覽會”即1910年6月5日至11月29日在南京舉行的“南洋勸業會”,是中國首屆官辦國際性博覽會,堪稱102年前在南京舉辦的“世博會」。 1908年11月,當時清朝南洋通商大臣端方為創辦南洋勸業會而呈給光緒皇帝的奏摺之中,稱:“擬即在江寧城內公園附近紫竹林一帶購地七百畝,組織會場” 。 「江寧城內公園」的記錄又再次出現。
  隨著南洋勸業會的舉辦,南京歷史上最早的公園也走入了歷史文獻的詳細記錄中。當時著名詩人王漱岩參觀了南洋勸業會後,曾寫出詩集《南洋勸業會雜詠》,該書註解裡即寫道:「綠筠花圃在會場內,青石橋北堍,即公園也,創開始於光緒三十四年,落成於宣統元年八月」。
  綠筠花圃即前述的「江寧城內公園」。公園落成的「宣統元年」即1909年,距今已103年多了。在這個日期記錄之前的歷史文獻裡,不僅在南京未見現代意義上公園記錄,即使在當時的中國全境,已建成的公園也寥寥無幾。
  王漱岩的記錄並非孤證,當時商務印書館編印的《南洋勸業會遊記》記錄:「綠筠花圃(即公園),在會場青石橋之外」。清末民初舉人徐珂彙編的、關於清代掌故遺聞的《清稗類鈔》裡,《園林類》部分也有「江寧有公園」的記錄,並且《園林類》通篇只記載這一個園林為“公園”。
  公園的名稱“綠筠”,據胡卓然查詢民國時期記錄,得知源於此地曾有一座“綠筠庵”。 「綠筠」一詞意思是青綠色的竹子,歷史上常被用於寺廟的名稱。
  公園當年的景緻很引入入勝,《南洋勸業會雜詠》、《南洋勸業會遊記》、《清稗類鈔:園林類》三部歷史文獻,都對綠筠花圃公園進行了較為詳細的描述,且描述近乎一致。胡卓然整理了有關記錄之後發現,綠筠花圃之中不僅有今天公園裡常見的荷花池、涼亭、小橋、花圃、茶館等,還有這幾處很有特色的景緻——
  其一、公園裡有鐵拐李的塑像,其酒葫蘆是以風車驅動的噴泉
  《清稗類鈔:園林類》紀錄「有吸水機一部,張以風車,車動引水而上,至一大櫃,櫃底通鐵管直至池中,池心設浮木,上有李拐仙像,背負葫蘆,司鐵筦者扳其機,則水自葫蘆湧出」。這以風車驅動的噴泉勁力十足,《南洋勸業會雜詠》記錄其“水由葫蘆噴出,高約丈餘”,即可以噴出3米多高的水柱。
  其二、公園裡有一座水晶亭,展示一塊天然大水晶石
  《南洋勸業會雜詠》記載公園裡有水晶亭,“亭內置有五百餘磅之水晶”,即水晶石有近兩百三十公斤。 《清稗類鈔:庭園類》關於這塊水晶石,也有「天然水晶高可丈許」的紀錄。如此大小的水晶石展示在公園裡,堪稱一座引入註目的景緻。
  其三、公園裡還有南京最早的動物園
  綠筠花圃公園內豢養動物供遊客參觀,這樣的景緻堪稱南京最早的動物園。
  公園裡有一座八角茅亭,是供遊客欣賞鳥類的「百鳥亭」。 《南洋勸業會雜詠》記載:「亭中隔數區,畜金雞、吐綏(即火雞)、鸚鵡、孔雀、鶺、鷂、鴞(即貓頭鷹)、鷺之屬,名曰'百鳥亭'”。鳥的種類多達八種,在當年的歷史背景下已屬難得。而另有一座鶴亭豢養了白鶴兩隻、灰鶴十餘隻。並且,也佈置了有鐵絲網籠罩的池塘,專門供鶴游水,讓遊人可以欣賞到白鶴灰鶴在水中嬉戲的場景:「畜白鶴二、灰鶴十數;巢通一池,池岸栽柳,柳下圍以竹籬,池上張以鐵網,俾鶴不致逸去」。
  尤其值得注意的是,公園還有一座虎亭,豢養著一隻老虎。透過晚清時期繪製的圖畫,還可以看得到虎亭的原貌
南洋通商大臣_搜狗百科 https://bit.ly/3vqEbT6


直隸總督 - 維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書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nicecasio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