桃園平鎮的王屋公廳(植槐堂)尋找客家夥房在哪裡  https://bit.ly/49boqgH

桃園平鎮的王屋公廳(植槐堂)二進式四合院,建於1851年-饒桃園平鎮的王屋公廳(植槐堂)二進式四合院,建於1851年-饒

植槐堂三川脊頂門樓。
植槐堂八柱歇山頂軒亭,為特色建築。


客家人祀奉「龍神」

桃園平鎮的王屋公廳(植槐堂)二進式四合院,建於1851年-饒桃園平鎮的王屋公廳(植槐堂)二進式四合院,建於1851年-饒桃園平鎮的王屋公廳(植槐堂)二進式四合院,建於1851年-饒


《敦厚維風》木匾一座,前署“福建臺澎水陸等處掛印總鎮利勇巴圖魯曾、候補道福建臺灣府正堂加十級紀錄十次洪”,落款:“蔭堂王作霖立”,署:“咸豐九年拾弍月日”。

   經查這兩位官員,為臺灣總兵曾元福、臺灣府知府洪毓琛。不過,曾元福任總兵為同治元年(1862年),同年卸任,同治四年(1866年)再回任。而洪毓琛任知府為咸豐十年(1860年),同治元年按察使銜分巡台灣兵備道。兩人任職交集應為同治元年,和題署的“咸豐九年(1859年)晚了三年。
     我的判斷,植槐堂落成應在咸豐九年,一直到同治元年才請到長官的頒賜,所以才會有年代不吻合的情形。
     “蔭堂王作霖”是我們家族在前清最風光的人。本名王天縱,字作霖,號蔭堂,為仕甲公次子。他通過捐納,官至州同,授奉直大夫。清代奉直大夫為從五品,他的父親仕甲公授儒林郎,從六品,

桃園平鎮的王屋公廳(植槐堂)二進式四合院,建於1851年-饒


平鎮市南勢王姓仕甲公派下的饒平客家墾殖與語言特色 - 客家话 - 客家风情——客家人·客家网 HakkaOnline.com https://bit.ly/43zNpJs
平鎮市南勢王姓仕甲公派下的饒平客家墾殖與語言特色 徐貴榮---位於桃園縣平鎮市南勢地區的王姓家族,大致為王仕甲的後裔
饒平客家來台 平鎮市南勢王姓仕甲公派下的饒平客家墾殖與語言特色 - 客家话 - 客家风情——客家人·客家网 HakkaOnline.com
根據《平鎮南勢三槐堂族譜 王克師派下》記載,渡台始祖十三世王克師,原籍廣東省饒平縣城子里元歌都蓮塘社墩上鄉,現為饒平縣新豐鎮墩上村,筆者曾於九四及九五兩年暑假親訪墩上王姓家族,記錄語音。王克師於前清雍正三年(1725),偕宗姪王仕福由淡水上陸,初至新莊。雍正六年(1782),入墾南崁,其三子世甲公移居平鎮南勢庄墾殖。桃園縣境內的同宗支派還有康熙五十五年王廷仁(克師之堂叔)自饒平到鹿港上陸,墾殖彰化,其後裔分傳至中壢、平鎮,為北勢王景賢來台祖。以及堂兄弟王克照來台先墾南崁、大園,後移中壢、平鎮,其後裔遷至楊梅、竹東、北埔等地,為中壢、新坡、關西、沙坑、北埔、竹東王屋來台始祖,目前字輩倫序到了年、興、派。
2005.8.31筆者(右)與饒平縣新豐鎮墩上村王姓受訪者合影,後為磚造半圓形土樓
平鎮市南勢王姓仕甲公派下的移墾
來台祖克師生有三子,長子仕泮、次子仕種、三子仕甲等三子,其中三子仕甲遷安平鎮南勢庄(今平鎮市南勢、金星、東勢等里),仕甲生三子,長子天恭生四子,次子天縱生十子,三子天球生七子,三兄弟總共有二十一子,可謂子孫繁衍,人口旺盛,後有擴及觀音、中壢、及移居台北者相當多,裔孫輩出。所以,位於桃園縣平鎮市南勢地區的王姓家族,大致為王仕甲的後裔。因克師妣葬龜山鄉大坑村大坑宗祠左邊(嘉慶25年冬立)。第二代長子世泮、次子世種,及其第三代之墓仍在大坑村陳厝坑14鄰高速路邊(其妣賴氏媽墓卻在今平鎮祖堂右邊田中),早期其祭祀公業王仕甲祀產又在龜山鄉南崁頂陳厝坑,此即有謂「饒平王姓入墾龜山鄉大坑村,擴及隔鄰蘆竹鄉南崁一帶」是錯誤的。因王克師死後葬於蘆竹營盤坑76 字號山上之統帥高球場內,書名「道光23年立」,再根據族譜敘述,墾殖順序應是「先墾殖蘆竹南崁,再移墾龜山大坑一帶,後移殖平鎮」。
修建植槐堂宗祠
從其<植槐堂興修誌>記載,第二代仕甲移墾平鎮,到第三代天恭、天縱、天球三兄弟於咸豐初年新建宗祠,名為「植槐堂」(位置在今中豐路南勢一段31巷進入約二百公尺左轉,地址為平安里二鄰77號),為該族之總家廟(後來因子孫繁衍,另建有一分宗祠在建安里東勢147號)。祖堂建後,曾有三次出火重製祖牌,一為同治十一年,二為民國十二年,三為民國五十七年,歷次擴大規模,都沿用客家寺廟建築,屋脊燕尾,雕樑畫棟。最近一次在民國八十九年決議修建,經評審後,由中壢蕭維彬師傅以符合客家傳統寺廟施工法修建,於九十三年農曆十一月十一日修建完成,祖牌登龕安座,為一座二進式四合院,門樓屋頂財子壽雙排面向內外,在國內不多見。
93年修建完成後平植槐堂門樓外觀(徐貴榮攝影 94.5)
百家姓中王姓堂號一般為太原堂,為何平鎮王家特稱為「植槐堂」呢?根據其族譜記載:宋太祖太宗朝,王祜以直道,不容於時。歸而植三槐於庭,並對人說:「吾子及孫必有位至三公者。」(周禮云:秋官朝士「面三槐,三公位焉。」)不久,他的三個兒子,懿、旦、旭俱貴顯。特別是王旦,相真宗皇帝於景德、祥符年間,朝廷清明,天下無事,享其俸綠榮名,十有八年。…曾孫鞏,有雋才,長於詩,與蘇軾友契,歷官終於正丞。桂馨蘭馥,簪纓相繼,遂額其家曰「三槐堂」,蘇軾並為之作「三槐堂銘」,聳於一時。人以物顯,才以人傳,世稱其族曰「三槐世代」。所以,這一派王氏傳下皆以「三槐」為堂號名,而平鎮以「植槐」為名。
93年12月修建完成後平鎮植槐堂正廳(徐貴榮攝影 94.5)
植槐堂正廳門上掛著「敦厚維風」匾額,為清咸豐九年由掛印總鎮利勇巴圖魯所賜。幾副對聯述說著王家發源及遷台歷史,例如:正廳「發太原,遷粵東,源流蓮塘以來,綿綿延延,嘗念孝忠世德;乘波濤,擇淡北,衍派桃澗而後,承承繼繼,宜增剛直家聲」。上聯點出王家發祥於太原,遷粵始祖王淳質於宋淳佑四(西元1244)年因避元亂,自福建寧化遷居廣東潮州饒平縣之蓮塘並定宗族字輩;下聯說明克師來台路線,到桃澗堡墾殖,裔孫繁衍,定祠於平鎮(桃園原稱桃仔園、中壢古稱澗仔壢,合稱桃澗堡,平鎮屬桃澗堡)。正廳門聯「植槐永著忠臣第,求鯉真傳孝子家」,上聯說明宋朝上祖王祜植三槐於庭之故事;王姓自古文才武略,人才輩出,諸如王剪、王賁、王導、王羲之、王之渙,於此則書王祥臥冰求鯉孝子傳家之故事。
客家人的住居,於有奉祀神明或祖先正廳,俗稱為「廳下」的神桌下正中,一定會祀奉「龍神」,其地位等同於土地公,有鎮宅之用,所以常稱為「福德龍神」。平鎮植槐堂王屋除了有龍神奉祀之外,屋後正中之處更有一塊「龍石」矗立,則是別家宗祠所無之處,若非於祭典時有人引導或提起,一般不易見著。
植槐堂正廳後的「龍石」(徐貴榮攝影 99.3.7)欽加利勇巴圖魯   重修北極殿碑記拓本-文化部-典藏網-藏品資料 https://bit.ly/4a7SbA6
食福酒、食饌
植槐堂王屋祖廟的祭祀,最特殊的是還留有古代帝王宗廟以「尸」代替祖宗的遺俗。那就是該堂祭典一年分春秋二次,春祭於農曆正月十八日上午九時,是仕甲公的忌辰;秋祭在農曆八月二十二日早上九時,是賴氏媽的忌辰。祭祀之時,於三獻禮等主祭之後請兩位較高輩的長者,分坐於祖牌案前,由祭祀者敬酒,接著吃飯菜,划酒拳,互相對話,並接受族裔問話,謂之「食福酒」、「食饌」,時間約一刻鐘至半小時,非常有趣而有古味,筆者首見。
食福酒、食饌、划酒拳(徐貴榮攝影 99.3.7)
王姓不開鑼,饒平齋不點主
一般客家人去世做法事(俗稱「做齋仔」),都會有「開鑼」、「成服」、「起鼓」、「點主」的程序。王姓族人都說:「王姓不開鑼,饒平齋不點主」,為何呢?根據族譜記載:根據荊楚歲時記記載。閻羅王升堂問案時必開鑼,但是「人間有姓王,地府有閻王」,王不見王,故王姓人家不開鑼。另一是不點主,相傳宋真宗有次微服出遊,偶見一戶人家對聯頗為欣賞,探知為才子王奇所寫,欲拜其為師,王奇謙虛地呈上謝詩兩句:「不拜春官作座主,親逢天子為門生」,故王姓人家不點主,寫「神魂」而不寫「神王」。其實所有饒平人做齋都不點主,並不是王姓饒平人而已,以上緣由或許還有其他故事。
語言特色
如今中壢後站及平鎮王姓「年、興」字輩大都還能說饒平客話,「派」字輩以下,則越來越少。在我的饒平研究分類中,把它歸在A組,它與前兩次刊出的B組新屋陳屋、八德袁屋聲調相同,唯一不同的是「陰入」調,它跟一般饒平話一樣,入聲韻尾-b、-d、-g三者俱全。聲母沒有zh、ch、sh、rh,合併到z、c、s、無聲母中,韻母古蟹、止、深、臻、曾攝知、章組三等主要元音為ii。如:制zii31、齒cii31、針ziim11、神siin53、織ziid2。則和四縣話相同。一般饒平話「陰平」調不會連讀變調,它最特殊的是「陰平」後接「陰聲調類」(陰平、上聲、陰入)時,會產生前字變調成上聲。如(陰平)舂臼 zung11→31 kiu11、(上聲)甘蔗 gam11→31 za31、(陰入)窩壢 vo11→31 lag2等。
至於詞彙,和其他饒平話特徵相同,如「說話」說「講事」、「痛」說「疾」、「祖母」說「阿嬤」,但也有一些特殊的說法,例如:「拜神」說「拜護」、「毛闌」說「簝蕪」、「耳朵」說「耳窟仔」、「鼻子」稱「鼻窟仔」、「母親」稱「阿姐」(zia31)、「牙垢」說「牙黃」、「樓上」說「棚崠」等。另外還有一些親屬稱呼時,利用聲調分別語義的。例如:
公:聲調本調是陰平,各點調值都是11,但在親屬稱謂面稱「祖父」、「伯公」(伯祖父)等親屬稱謂時,會把調值升高為55,借以表達和土地公稱謂「伯公」不同的詞義。土地公稱謂「伯公」的「公」聲調維持不變,仍為本調陰平調值11。
爸:聲調是陰平聲調調值11,背稱都不變聲調。但直稱時都變成去聲調55,讀成a11ba55。
太:本是去聲調55,但在背稱或面稱「阿太」(曾祖父)時,遠稱時聲調都是53,但近稱則改為弱化調值21。
姑:陰平調值11,但在直稱「阿姑」(姑媽)時,則調直升高,成為55。背稱或讀其他親屬稱謂則恢復原調值11。如:姑丈、姑婆。
哥:陰平,在面稱「阿哥」(哥哥)時,將調值升高為55成為a11go55。
(本文感謝王年六、王興宏及已故校長王興森等先生接受訪談、記音及提供資料)
平鎮市南勢王姓仕甲公派下的饒平客家墾殖與語言特色 - 客家话 - 客家风情——客家人·客家网 HakkaOnline.com https://bit.ly/43zNpJs


三槐堂的由来


文化資源名稱:    植槐堂王屋饒平齋
文化資源別稱:    饒平齋
篩選理由:    典範性:民俗活動具有示範作用,可顯示其特色者。地方性:民俗其形成與發展具地方特色,或與其他地區有顯著差異者。人民歲時重要風俗、信仰、節慶等儀式,顯示藝能特色者。風俗習慣之歷史傳承與內容顯現人民生活文化典型特色者。傳統性:具有古昔生活傳承,風俗形成與發展者。
歷史源流:    饒平齋是饒平人特有的喪葬文化形式,一般而言,客家齋較學老齋(泉州重祭祖,漳州重放赦)嚴謹,而就客家齋而言,饒平齋又較海陸(海豐、陸豐)、四縣(蕉嶺、平遠、興寧、長樂)齋嚴謹 南勢口的植槐堂王屋來台祖為13世王克師。王克師生於清康熙43年(1704)11月15日,卒於清乾隆32年(1767)。於清雍正3年(1725)偕宗姪仕福等人由廣東省饒平縣渡海來台,在淡水登陸。起先在新莊一帶開墾,後王克師之子王仕甲遷移至今桃園平鎮地區。 南勢口的植槐堂王屋是饒平客,其喪葬法事承襲傳統的「饒平齋」。目前台灣的饒平客因受時代變遷影響,風俗、語言流失得相當嚴重。因此目前依然保持「饒平齋」傳統儀式的植槐堂王屋是非常值得關注與保存的。 據祭祀公業王興鐘主委所說,植槐堂王屋是饒平客,宗親的喪葬法事承襲傳統的「饒平齋」,與其他客家族群略有差異,如饒平齋不點主就與其他姓氏不同。 不點主之緣由相傳來自宋代,宋真宗有次微服出遊,偶見一戶人家對聯頗為欣賞,探知為才子王奇所寫,欲拜其為師,王奇謙虛地呈上謝詩兩句:「不拜春官為座主,親逢天子作門生」。故王姓人家不點主,寫「神魂」而不寫「神王」。 參考相關文獻,其實所有饒平人做齋都不點主,並不是王姓饒平人而已。目前台灣的饒平客因受時代變遷影響,風俗、語言流失得相當嚴重。因此目前依然保持「饒平齋」傳統儀式的植槐堂王屋是非常值得關注與保存的。 饒平齋是饒平人特有的喪葬文化形式。一般而言,客家齋較學老齋(泉州重祭祖,漳州重放赦)嚴謹,而就客家齋而言,饒平齋又較海陸(海豐、陸豐)、四縣(蕉嶺、平遠、興寧、長樂)齋嚴謹。 植槐堂王屋是饒平客,其喪葬法事承襲傳統的「饒平齋」。與其他客家族群不同是,饒平客於喪葬中不開鑼。就其原因,據族譜記載,荊楚歲時,閻羅王升堂問案時必開鑼,但是「人間有姓王,地府有閻王」,王不見王,故王姓人家不開鑼。目前台灣的饒平客因受時代變遷影響,風俗、語言流失得相當嚴重。因此目前依然保持「饒平齋」傳統儀式的植槐堂王屋是非常值得關注與保存的。
歷史源流資料來源:    地方耆老口述:王興鐘/民國37年生 其他:《三槐王氏族譜王克師派下》,桃園:三槐王氏族譜王克師派下編輯委員會,1971。
舉行時間:    大殮、成服之後大殮、成服之後
辦理週期:    喪葬
舉辦地點:    中豐路南勢一段36巷43弄25號
主辦單位名稱:    祭祀公業王仕甲管理委員會
民俗節慶類圖像及後設等資料-植槐堂王屋饒平齋

111年起單車探訪大溪龍潭 @ 水龍吟部落格 :: 痞客邦 ::


桃園平鎮的王屋公廳(植槐堂)尋找客家夥房在哪裡  https://bit.ly/49boqgH
平鎮植槐堂(未定古蹟)平鎮植槐堂(未定古蹟) @ 二魚訪古錄 :: 痞客邦 :: https://bit.ly/3xj2OkY
     植槐堂在桃園市平鎮區金星里,是我家族宗祠。起造年代,根據族譜《三槐王氏族譜王克師派下》:“咸豐年間。”並不準確。還有資料說:天恭公、天縱公、天球公建於咸豐初年,更不正確,天恭公死於道光年間,怎可能參與建祠工作? 客家人歷史源流,來瞭解這支桃園客家王氏 | 王者之風-閩王紀念館
     推測建造年代,需要文獻資料。今堂外高懸《敦厚維風》木匾一座,前署“福建臺澎水陸等處掛印總鎮利勇巴圖魯曾、候補道福建臺灣府正堂加十級紀錄十次洪”,落款:“蔭堂王作霖立”,署:“咸豐九年拾弍月日”。
     經查這兩位官員,為臺灣總兵曾元福、臺灣府知府洪毓琛。不過,曾元福任總兵為同治元年(1862年),同年卸任,同治四年(1866年)再回任。而洪毓琛任知府為咸豐十年(1860年),同治元年按察使銜分巡台灣兵備道。兩人任職交集應為同治元年,和題署的“咸豐九年(1859年)晚了三年。
     我的判斷,植槐堂落成應在咸豐九年,一直到同治元年才請到長官的頒賜,所以才會有年代不吻合的情形。
     “蔭堂王作霖”是我們家族在前清最風光的人。本名王天縱,字作霖,號蔭堂,為仕甲公次子。他通過捐納,官至州同,授奉直大夫。清代奉直大夫為從五品,他的父親仕甲公授儒林郎,從六品,相形之下,略遜。
     不過,這些都是虛銜,天縱公真正的差使是中壢興南、水尾、內壢、洽溪仔、青埔、石頭、後寮、高山頂、中壢埔頂、芝芭里、三座屋、北勢、雙連坡、安平鎮、南勢等十三庄總理,屬於鄉紳的職務,當時為咸豐六年(1856年)。
    迹象顯示,仕泮公和仕甲公雖然一起入墾安平鎮,但後來都各自有產業。植槐堂所在的北勢,屬於仕甲公,仕甲公唯一的妻子賴氏媽,就葬在植槐堂不遠處。
    族譜說:仕甲公修建南崁宗祠,當時南崁宗祠只有克師公和楊氏媽,另外就是早夭的仕種公和隨克師公來台的仕福公,規模不大。事實上,仕甲公也不可能單獨建立宗祠,應該在和仕泮公鬮分克師公產業時,就先抽出五十石租存公產業,三十石供克師公媽祭祀之用,二十石成立八世祖文峰公會之用,所以南崁宗祠應該兩兄弟同心戮力修建的。
    後來仕甲公遷來安平鎮居住自然有公廳的配置,具有祭祀先人的功能。
    天縱公修建植槐堂應該是在舊公廳基礎下擴建的,當時除克師公和楊氏媽外,等待入祀者,還有下列七位祖妣:
仕甲公,忌辰道光十四年(1834年)正月18日
天恭公,忌辰道光二十年(1840年)10月8日
天恭公之張氏媽,未過門而逝
天恭公之陳氏媽,早卒
天縱公之劉氏媽,忌辰道光二十六年(1846年)9月30日
天縱公三子啟仁公,忌辰道光二十一年(1841年)8月10日
天球公之長子啟輝,早逝
不只這樣,還有更直接的兩位:
仕甲公之賴氏媽,咸豐七年(1857年)8月22日辭世
天球公,也在同年10月17日辭世。
    前後不到兩個月,接連失去兩位至親,作為十三庄總理的天縱公,毅然挑起興建宗祠的責任,邀約子姪,聚集資金,營建植槐堂,作為家族祭祀的場所。
    植槐堂建成之後,又經過四次改建。
1.同治十一年(1872年)仲春下浣
2.大正十二年(1923年)11月19日
3.民國五十七年(1968年)11月9日
4.民國九十三年(2004年)11月11日
    其中第二次改建,傳說和“乙未之役”有關。根據行政院客家委員會客家文化發展中心2013年7月客庄文化資源普查,族人王年綿口述歷史資料表示:當年黃娘盛、胡嘉猷率領的義軍,從安平鎮庄退到龍潭陂,日軍沿路搜捕,來到南勢口,逼問胡嘉猷下落,以為族人有所隱瞞,當場殺死兩人,並縱火植槐堂,在族人搶救下燒掉三分之一。
    縱火事件,從未聽先父說及,只說當年族人購置洋砲,準備抗日,幸日軍經過時並未發砲,否則必遭屠戮之災。至於殺人事件,先父說,萬嵩伯之父景振公是唯一受害者,他在路上遇見日軍,不幸遇難。族譜《三槐王氏族譜王克師派下》也有記錄,“景振,啟川長子,啟品嗣男,生於同治九年(1870),享年27歲,日本侵台時因反日而被砍頭,卒年民前十六年(丙甲1896)二月間。”但時間對不起來,晚了七八個月。查景振公三子萬吉伯出生於1896年1月5日,或許族人認為景振公遇害在萬吉伯出生後,但十月懷胎,未嘗沒有遺腹子的可能。先父萬良公生於1906年,年綿生於1925年,這些往事都是聽來的。年綿為萬艮伯次子,三弟年麟後來過繼給萬嵩伯,萬嵩伯偕年麟定居台北市永康街,與先父過從甚密。萬嵩伯生於1893年12月5日,景振遇害時還不到3歲。    
大正二年曾祖父啟榜公主持登龕祭。 
日治時期先祖父景造公的家庭照,第二排左三為先父萬良公。 
日治時期的植槐堂,八柱歇山頂軒亭為主要特色,石欄和台基都在。
    從大正十二年十一月十九日先祖登龕祭祀的舊照看,植槐堂第二次由大房萬官公、二房萬船公和三房景永公擔任經理,三房景湖公主文,落成先祖登龕典禮由先曾祖父三房啟榜公主祭,其他合照的人,如景經公、萬優公、萬化化為大房,萬津公為二房,景班公為三房,依舊三房合力。這次改建,往東(前)移了4米,現在堂後的“化胎”,其實就是舊堂的“龍神”,具有極高的文化資產價值。
    現在植槐堂二進五護(左二右三)的建築格局,還有公廳正身和軒亭、門廳有五對燕尾,三川脊門廳,內埕歇山頂軒亭,外埕接半月形水池,大多承襲了第二次改建的形式。 
           從上述照片看,軒亭為大木結構,山櫛藻梲,下有台基,當時就有八柱,四柱落於台基上,另四柱立於台基外,八柱之外還圍有抱手式石欄,短柱頭還有方台可置瓶花。而且軒亭內還懸吊宮燈兩座,相當豪華氣派。不過門額上所懸“敦厚維風”四字與今字體不類,修改之跡明顯。
           從另一張先祖父景造公家庭合照看來,宮燈已經不見了,上面改置盆花。宮燈、花瓶、花 盆都是擺設,非重要典禮毋須供奉。
          1968年改建峻工時兩屆省議員王新順曾蒞臨,不過他是仕泮公派下,主要工程仍由仕甲公三房主導。改建主要在建材方面,中埕鋪上地磚,軒亭木柱改為水泥柱,柱頭改為西式,亭下台基不見了,石欄也拆除了,擺設的瓶盆也派不上用場。
1968年省議員王新順參加祖堂竣工典禮。
植槐堂三川脊頂門樓。
植槐堂八柱歇山頂軒亭,為特色建築。
大正時期的石欄不見了,內埕鋪上地磚,漸與軒亭台基平,柱頭也改採西洋風格。
左橫屋為我小時精神意義上的老家,曾為父祖輩生活空間。
        我個人對植槐堂的第一次印象,倒不是正廳,而是左邊外排的橫屋。大門緊掩,黑漆漆的房間,地上滿滿的人,哭成一片,後來才知祖父殯天,那時我三歲。
        原來這就是先祖先父生活成長的空間,旁邊養豬養雞鴨,氣味極不好聞。從小在台北“嬌生慣養”,理應住不慣這樣的房子,但每次生父要回“老家”,內心總是雀躍不已,自然也都跟得上。
        對“老家”的期待,主要來自親切的堂兄年厚,四叔萬焴公獨子。出生於1933年,足足大我 21歲。就讀台北師範學校,服務宋屋國民學校九年。 
        1954年著名的雲南反共救國軍經泰、緬來台,整編為忠貞部隊,眷屬進住忠貞新村,其學齡兒童暫時就讀於桃園縣八德鄉霄裡國民學校。1960年桃園縣政府成立忠貞國民學校建校籌備委員會,以平鎮鄉長陳增祥先生為主任委員,省議會葉寒青暨杜顯信先生等21人為委員,派年厚堂兄為幹事,進行建校事宜。
        次年開始招收學生,並以丘永昶為首任校長,1966年郭興桂為第二任校長,1978年林讓泉為第三任校長,1983年張桂柯為第四任校長,1987年鄧碧賢為第五任校長。年厚兄早已取得全國性公務人員考試普通考試教育行政及格,但任同校26年教務主任,歷經五任校長,卻不得調升,應係當時政治環境使然,終於1988年元月退休。先父在時,常以其為人老實,不知應酬長官為辭,或許“敦厚維風”之家訓使然。雖然如此,忠貞國小的老同事後來還都保持密切連繫,可見平時為人排難解憂,深得人心。
         退休後,在在宗祠不遠處築起新房,很快的,新房成了我們精神象徵的“老家”。他承襲先曾祖啟榜公醫療技術,中醫師考試及格,開始懸壺濟世。遠近馳名,門庭若市。我過去常有尿道結石之苦,但只要年厚堂兄的藥在身上,常保無憂。後來醫藥轉給長女玲芸,家裡依舊高朋滿座,幾乎日不閉戶,應是好客的個性使然。
         先父愛釣,家中魚具不下二十竿,但從未攜回老家,從叔侄話題多魚得知,自我兄弟出世以後,先父只能割捨嗜好,“徒有羡魚情”,每每念及,多所愧疚,沒想到年厚堂兄退休之後,也由於俗務所羈,漸少垂釣之樂。
   年厚堂兄的俗務,在於家族社區事務。家族大小事,多所取決,我回老家,就常遇到遠房族人聚在這裡說事。另如家族祭祀、祠堂改建、族譜重修,多所參與。尤其《三槐王氏族譜王克師派下》乙書,其中1992年冬“族譜序”委我代筆,“諡法祿位名氏表”委我代定,其他天球公譜及索引表等,及編審、校對等繁重工作均一力承擔,備極辛苦。當年克師公偕姪仕福來台之外,還有十二世廷仁公,十三世克照公先後來台,編族譜時,年厚堂兄也能搜集到他們的族譜,可見人脈之廣及用心之勤,令人佩服不已。
   社區每有喪葬事宜,慰吊從不落人後。先父棄世,停殯台北,數度北上,佈署穩妥,解我兄弟之憂。另外,景造公及傳下佳城,原在十四世妣賴氏媽墓旁,低濕滲水,乃發起遷建南崁仕甲公墓近處,也深獲叔姪兄弟支援。而且每年二月初2除草、掃墓之職務,一直都承擔最力最多,一直到前幾年,年事漸高,才得交卸。
    近年來,我也開始關心家族史,訪了兩次克師公及楊氏媽墓,還回到大陸饒平縣尋根,覺得很多事都有待釐清,很多事要請教年厚堂兄。去年二月9日,我陽曆生日當天,接到惡耗,立即奔赴老家,見到他老人家躺在冰箱內,腦筋一片凌亂,一部家族活字典就這樣成了空白頁,任我有多少眼淚都顯不出自字,人間何處還有曬經台?今後找誰見證?
    去年10月到龍岡、武漢國中訪視實習中,中午照例回老家吃飯,不意大門緊掩,只能驅車到植槐堂前小憩,也是人亡政息嗎?
平鎮植槐堂(未定古蹟) @ 二魚訪古錄 :: 痞客邦 :: https://bit.ly/3xj2OkY


3 12 月, 2022客家人歷史源流,來瞭解這支桃園客家王氏 | 王者之風-閩王紀念館 https://bit.ly/4cmk2Oy
客家人歷史源流,來瞭解這支桃園客家王氏
台灣的客家人
客家人的大量東移台灣,根據早期有關的文獻及近代查記資料記載,差不多都在康熙二十年以後的事。在此之前的明鄭時代,台灣以來自閩南移民為主,雖有若干粵東的客家人,曾跟隨鄭氏的部隊入台,但人數究竟不多,且其後人多被清政府遣散回籍,因此不能算為自動自發的正式移民。
康熙二十二年(公元1683年)清政府平定台灣以後,為防止台灣成為反清復明的根據地,對大陸向台灣的移民一直採取限制措施。早期來台的客家人,大多屬於粵籍嘉應州(後稱梅州)屬的各縣人民,來自潮州、惠州府屬的各縣的客家人,為數極少,有來台的也是走偷渡的途徑。
康熙三十年代以後,這些首批來台的嘉應州各縣的客家人,因府城(今台南市)附近已無多餘土地可墾,逐步移至屏東高屛溪東岸及東港溪流域墾居。
康熙六十年,朱一貴作亂,清政府派藍廷珍到台平叛。當時在台的粵籍客家人協助平叛有功,清政府解除了粵籍人民東移來台的限制,來自潮州、惠州府屬的各縣移民紛紛落腳嘉南平原(今台南、嘉義等縣)一帶墾居。還有來自福建汀州府的各縣移民,隨著這波移民潮來到台灣南部墾居。台灣南部指的是現嘉義以南至屏東一帶地區。當時移民墾居這一帶地區的客家人口數,至少有數萬人之多。
其後經雍正、乾隆、嘉慶各朝,直至同治,仍然有來自粵籍以及福建汀州府的客家人來台墾居。此時來台的客家人的墾居的區域已經轉向遼闊的中北部地區。雍正年間,「客莊」隨著客家移民潮的興起,在台灣中部日漸增多,也由此可見,當時流布在台灣中部各地區的客家人口必不在少數。到乾隆末年,由於海禁的逐漸鬆弛,來台墾居的客家人更見增多。此時客家人移墾的區域已由台灣中部向台灣中北部轉移。到了乾、嘉、道時代,客家人移墾的區域已在台灣北部地區,如台北、桃園、新竹、苗栗等地。
在台灣的客家人以粵籍嘉應州(鎮平、平遠、興寧、長樂、梅縣等縣)的客家人佔最多數,約佔二份之一左右;其次為惠州(海豐、陸豐、歸善、博羅、長寧、永安、龍川、河源、和平等縣),約佔四份之一左右;再其次為潮州(大埔、豐順、饒平、惠來、潮陽、揭陽、海陽、普寧等縣),約佔五份之一左右;而以福建汀州(永定、上杭、長汀、寧北、武平等縣)的客家人最少,僅佔十五份之一左右。
壹  潮州饒平王氏原鄉概述
依據《三槐王氏族譜–王克師派下》所載,開粵祖王淳質,謚太乙,於南宋淳祐四年(公元1244年),因避胡亂,偕同妻秦氏攜五子(計有七子,長子王惟浩、次子王惟修因兵亂而失散),從福建汀州府寧化縣,遷居到廣東省潮州府饒平縣元歌都蓮塘社城仔里新豐宮墩上鄉,(廣東潮州府海陽縣弦歌都下饒堡鳳凰山下蓮塘社東坑尾王屋鬥)(今新塘鎮東山村南側),聚族建宗祠,弘建「裕安樓」,定祖祠之名曰「垂裕堂」。
昭穆字倫
由開粵祖定下三槐王氏之世輩如下:
原鄉饒平風情
饒平縣在北部山區的上善鎮、上饒鎮、饒洋鎮、新豐鎮、九村鎮、建饒鎮和中部山區的東山鎮、溪村鎮,主要都是講客家話,客家人口約有二十萬人,佔全縣人口之百分之二十二。
饒平王氏開饒衍派
開粵祖王淳質生七子,長子王惟浩、次子王惟修因兵亂而失散,行蹤去向、繁衍狀況未明,余五子衍派情形如下:
三子王惟和居王屋鬥,五代孫王安祿派居浮山東官鄉。
四子王惟平派居新豐墩上鄉,來台饒平王氏概由此衍出。
五子王惟亨派居上饒埔萍鄉。
六子王惟貞派居三饒添寧寨鄉。
七子王惟良派居詔安縣官陂徙秀篆鄉。
饒平王氏在饒之衍派
現居人口約有600余人,主要分布在新豐鎮新光管區墩上村,上饒鎮埔中管區王屋村,上善鎮二善管區王屋村,以及九村鎮坑子里。
主要分派:上善王氏第三房遷大埔縣黃沙田墩,以及新豐墩上王氏,後裔遷台灣。
貳  潮州饒平客家王氏來台支系
族譜
來台祖王克師派下
(1)、來台祖王克師
王克師系開粵第十三世,十二世王廷遇之次子,生於康熙四十三年(公元1704年),於雍正三年(公元1725年),偕同宗姪王仕福等從廣東渡海來台,經淡水上陸,先入新莊(即今新莊區),雍正六年(公元1728年),移居桃園縣南崁,卒於乾隆三十二年(公元1767年),享壽64歲,葬於南崁廟口營盤坑上,今之統帥高爾夫球場內。
(2)、目前的世輩及居所
十六至二十五世之世輩,「啓景萬年興,派別思源遠」,目前年長者以十九、二十世之年、興輩份居多,年輕者則以二十一至二十二世,派、別輩份為主,自王克師公元1725年來台,迄今(2022)年,已歷297年。
王克師來台時年22歲,現已傳了十二世(即已傳至第二十四世裔孫),平均一世相隔約24年,繁衍家庭約1300戶,主要居所分布在平鎮區平鎮、南勢、北勢及東勢柑園,中壢區後寮、大侖及市區,少部份在新北市、基隆、瑞芳,花蓮,屏東潮州等地區
來台祖王廷仁派下
(1)、來台祖王廷仁
十二世王廷仁,康熙五十五年(公元1716年),時年24歲,隻身來台,從鹿港上陸,移墾彰化,後其長子王克享遷移淡水上崁莊,在宗兄王克師家居住,經營生意並耕作王克師之田,維持生計,此派後裔大部份居住中壢、平鎮、楊梅、台中、彰化。
(2)、與王克師之宗親血緣
查十二世王廷仁與朝萬公之廷遇、廷謙等,系同曾祖父之堂兄弟,其曾祖父九世祖心悅公,下有二子良相、良斯,良相之次子即王朝萬,良斯之子王朝帶,即王廷仁之父,王廷仁即為北勢王景賢等之來台始祖。
來台祖王克照派下
(1)、來台祖王克照
十三世王克照,清康熙六十年(1721)五月,於平朱一貴及大甲番亂時,福建南澳總兵藍廷珍奉命鎮壓,王克照等堂兄弟隨軍赴台,後落籍台灣。先入墾於桃園南崁、大園,後移居中壢、平鎮一帶,後裔則衍遷至中壢、楊梅、觀音、新坡、新屋,新竹縣竹東、關西、橫山沙坑、北埔等地。
(2)、與王克師之宗親血緣
查十三世王克照、王克師系同祖父之堂兄弟,其十一世祖朝萬公,育有四子廷親、廷遇、廷樂、廷謙,王克照系廷謙之長子,王克師系廷遇之次子,王克照、王克師可謂來台支系之始祖。
隨同王克師來台之宗姪王仕福(隻身來台之王仕福)
據查十四世王仕福,系原鄉同族人,與王克師一起來台墾殖,未娶,別世後無人承鼎,惟先前有加入文峰公會〈即上祖來台思念原鄉,每年一世祖(王淳質)、八世祖(王文峰)、十一世祖(王朝萬)三忌日有祭典,故台灣也邀同族人勷成此會,於王文峰忌日(農歷八月二十四日)一同祭典〉,故每年祭祀加入牌文共做忌日。
參   桃園平鎮「植槐堂」王氏
本族來台開發系自清朝雍正3年公元1725年,來台祖王克師自廣東省饒平縣墩上鄉蓮塘社渡海來台,由淡水上陸先至新莊(今新北市新莊區),雍正6年入墾南崁。第二代王仕甲於嘉慶18年(公元1813年)遷至桃園平鎮南勢地區,迄今公元2022年,來台已297年,歷經十二代繁衍,相傳子孫約有六千餘人。現今桃園市龜山區、蘆竹區有20余甲林地、田地作為祭祀公業之產業,以其收益用來春、秋二祭,清明祭掃,祖祠墓園維護之用。
1、來台祖克師公22歲隻身來台,後遷至南崁大坑內、園林坑創業垂基有成,娶楊氏媽為妻。楊氏媽生於乾隆五年(公元1740年),生三子仕泮(生於乾隆二十二年,公元1757年)、仕種、仕甲(生於乾隆三十一年,公元1766年),來台祖54歲生長子,63歲生三子,為了繁衍後代,可以推想,披荊斬棘,以啓山林,備極辛酸。
2、十四世(遷台第二代)長子王仕泮,次子王仕種、三子王仕甲,長子、次子傳下十五世繁衍狀況列表匯總如下:
3、其中三子王仕甲素有大志,興產成富,建祠於桃園南崁,今之龜山區大坑里陳厝坑,名振鄉里,受封儒林郎,享壽六十九歲,卒於道光14年(公元1834)。王仕甲傳下生三子,王天恭、王天縱、王天球,其傳下之三大房即由此區分。
4、乾隆五十七年(公元1792年),王仕甲27歲生長子王天恭,嘉慶五年(公元1800年),嘉慶八年(公元1803年)分別生下次子天縱、三子天球,財丁兩旺,家業興創,嘉慶十八年 (公元1813)(參閱文瀾宮伯公修建碑文) 王仕甲時年48歲,遷移安平鎮居住,即今桃園市平鎮區南勢王屋現址,續後建造祖堂。
5、王仕甲傳下十五世三大房,繁衍狀況列表匯總如下:
6、王天恭、王天縱兄弟先後擔任過安平鎮十三莊總理,於咸豐九年(公元1859年),得福建台灣水陸掛印統鎮利勇巴圖魯曾元福,及候選道福建台灣府正堂洪毓琛,為王作霖(天縱)立之匾額「敦厚維風」一面。由此推算建祠完成迄今(公元2022年)至少應有163年歷史,而嘉慶十八年 (公元1813)遷徙到平鎮居住,迄今已近210年矣。
7、十六世之後計傳21男,裔孫繁衍迅速,樹大分枝,後世子孫陸續向外發展,形成日後有數個饒平王氏之宅院(即大瓦房),惟仍保留共同的祖祠以及祖塔,匯聚一脈相承的宗親關係,王克師派下之長子王仕泮,其傳下十五世第三子王天喜過世後第八年(咸豐3年),其夫人李氏立撥之分鬮書,即是最佳之例證。
8、各支系各行業傑出經營有成者之人、事、物軼事簡列(由於隱私原因,部分名字暫以○呈現)
(1)、懸壺濟世中醫藥學與西醫醫師
十六世王啓榜傳下之中醫五代,即王景傳(17),王萬修(18),王年澱、年蔣(19),王興○(20)。
另王啓榜之後王萬○,及子王年○以及王啓榜之後王見○亦都有專精於中醫藥學。
而二房王天縱之後王年○,為慶升中醫診所中醫師。
西醫醫師部份,年輕一輩相繼崢嶸頭角,分別有中山醫專牙醫科畢業王興○;高雄醫學院醫學系畢業,任榮民醫院醫生王興○;台北醫學院醫學系畢業,任榮民總醫院醫生王興○;國防醫學院醫學系畢業,醫學博士,任三軍總醫院醫生,國防醫學院副教授王興○…等等。
(2)、茶葉製作改良
王景○任草湳陂茶葉試驗所技士;王年○屏東農專畢業,任大東制茶工廠代表人;王年○畢業於茶葉練習所,曾任廠長、經理、副總經理;王興○逢甲大學畢、東海大學研究所碩士,高考及格,省政府農林廳茶葉改良場會計主任。
(3)、農漁業技術
王逢○(19) 畢業於基隆水產學校,並赴日本東京水產大學研究漁業經濟,曾任三監興業(股)董事長及最高顧問;王年○畢業於東吳大學法律系,曾任台灣省政府農業廳漁業局薦任技正、簡任技正;王興○考入省政府檢驗局,派赴屏東地區任香蕉出口檢驗工作等。
(4)、教育界
王年○畢業於政大研究所,文學博士,現任彰化師範大學教授,王世○畢業於中大企管研究所,營銷管理博士,現任中興大學教授;國小校長退休有王興○、王興○;國小主任退休有王年○、王年○、王年○;以及擔任教職者王萬○、王榮○(18)、王年○、王年○、王年○、王年○…等等。
(5)、交通界包涵交通處、鐵路局、郵局、公路局等
如早期王萬○鐵路局站長退休、王興○省交通處、松山機場、港務局棧埠處。
(6)、地理擇日、堪輿
三房王天球第五子王啓榜之第八子王景班,畢生從事地理擇日,精於堪輿;大房王天恭之裔孫王興○(20),務農,於農忙之余拜王景班(17)為師,學習勘輿命理,中年學有所成,開創「興○擇日館」。
(7)、土木建築師
大房王天恭之二十世裔孫王興○(20),台北工專土木工程科畢業,任土木工程建築師。
(8)、政界、民意代表
仕甲大房王天恭之十九世裔孫王年○(19),曾任桃園縣平鎮鄉公所課長、第五屆鄉長;仕甲大房王天恭之裔孫王年○(19),曾任三任桃園縣平鎮鄉民代表會主席,二任桃園縣議員;仕泮之三房天喜之二十世裔孫王新○(20),曾任台灣省第二屆省議員;仕甲大房王天恭之二十一世裔孫王勝○(21),曾擔任多屆平鎮市市民代表。
(9)、法界律師
仕甲三房王天球之十九世裔孫王年○(19),中壢農校畢業,書記官考試及格,曾任宜蘭地方法院書記官及土地代書,律師考試及格,於桃園執行律師工作。為本宗第一位律師,亦為平鎮市第一位土長律師。
(10)、產業創業
王萬○、王萬○(18)兄弟白手成家,創建源春精米所,王萬○(18)創立中光行;王萬○(18)任安吉布行店東;王興○(20)任榮麒紡織(股)公司董事長;王興○(20)任光益機械工廠公司董事長…等等。
肆  堂號與宗祠聯對匾額
本族堂號有太原堂,系紀念祖先發祥地山西省太原府。本宗祠正廳祖牌為太原堂。
有三槐堂、植槐堂,系紀念先祖北宋兵部侍郎王祜,文武忠孝素有陰德,手植三株槐樹於庭,謂吾後世必有為三公者,果其子王旦,位宋真宗宰相,故後世以三槐堂、植槐堂為堂號以資紀念。本宗祠門額為植槐堂。 客家人歷史源流,來瞭解這支桃園客家王氏 | 王者之風-閩王紀念館
宗祠聯對與匾額,以紀念祖先之遷徙脈絡,風采逸事。本宗祠現有楹聯六對、匾額三面
客家人歷史源流,來瞭解這支桃園客家王氏 | 王者之風-閩王紀念館 https://bit.ly/4cmk2Oy

桃園平鎮的王屋公廳(植槐堂)二進式四合院,建於1851年-饒桃園平鎮的王屋公廳(植槐堂)二進式四合院,建於1851年-饒桃園平鎮的王屋公廳(植槐堂)二進式四合院,建於1851年-饒桃園平鎮的王屋公廳(植槐堂)二進式四合院,建於1851年-饒桃園平鎮的王屋公廳(植槐堂)二進式四合院,建於1851年-饒桃園平鎮的王屋公廳(植槐堂)二進式四合院,建於1851年-饒桃園平鎮的王屋公廳(植槐堂)二進式四合院,建於1851年-饒桃園平鎮的王屋公廳(植槐堂)二進式四合院,建於1851年-饒桃園平鎮的王屋公廳(植槐堂)二進式四合院,建於1851年-饒桃園平鎮的王屋公廳(植槐堂)二進式四合院,建於1851年-饒桃園平鎮的王屋公廳(植槐堂)二進式四合院,建於1851年-饒


百年宗祠變凶宅 宗親議論紛紛 百年宗祠變凶宅 宗親議論紛紛
04:102015/05/25 中國時報 蔡依珍 、桃園
百年宗祠變凶宅 宗親議論紛紛 - 社會新聞 - 中國時報 https://bit.ly/3PzJvKA
平鎮「植槐堂」王氏宗祠是二進式四合院,建於1851年,迄今164年歷史,歷經多次整修都沿用客家寺廟建築規制,屋脊翹鵝、雕梁畫棟,中旬才有逾300名大陸福建的王氏宗親前來參訪交流。
南勢庄「植槐堂」位於平鎮區南勢一段,是當地望族王家祖厝,隨著人丁增加,共3次大規模擴建,最近一次整修是在2004年,成為一座二進式四合院,占地超過4000坪前有半月池,屋頂有福祿壽三仙雙排面向內外,在國內不多見,屋脊等都點綴裝飾色彩華麗的剪黏花草人物,是地方具指標性的公廳建築,客委會也曾在「新‧賞客庄」叢書裡專文介紹。
桃園植槐長春王姓宗親會祕書長王興洪說,王氏家族1725年渡海來台,第3代於1851年興建祖祠,取名為「植槐堂」,目前約有1000戶派下員,近萬子孫開枝散葉在南桃園各地,每年農曆正月18及8月22日,都會在植槐堂四合院的天井搭布棚舉行祭祀大典,並以近百桌外燴凝聚感情。
王姓子孫說,福建逾300名王氏宗親,16日才來植槐堂參訪,他們依古禮迎「開閩三王」出巡,雙方同時進行兩岸文化交流,當天晚上就在植槐堂搭布棚宴客,桃園市長鄭文燦也特地前來致意,沒想到8天後竟發生凶殺案。
是否擔心祖厝變凶宅?王興洪說:「那有什麼關係!」認為舉辦法事好好溝通就好,他說目前廂房磚瓦都已老舊,實際居住不到20戶,「大不了全部翻新改建!」但仍要與所有派下員討論後再決定。但祖厝發生凶殺案,仍讓宗親議論紛紛。百年宗祠變凶宅 宗親議論紛紛 - 社會新聞 - 中國時報 https://bit.ly/3PzJvKA


案情逆轉!平鎮古厝命案 檢:有他殺之嫌
郭火的遺體從宗堂古厝移出。(記者李容萍攝)
案情逆轉!平鎮古厝命案 檢:有他殺之嫌 - 社會 - 自由時報電子報 https://bit.ly/4ammAKE
2015/05/24 13:53
〔記者李容萍/桃園報導〕發生於桃園市平鎮郊區「植槐堂」的2死命案案情急轉直下,桃園檢警今天上午勘驗研判並非2人互砍致死,疑有外力介入跡象,有他殺之嫌,懷疑有歹徒侵入蓄意殺人。
警方調查,同住在平鎮區王屋宗堂的王年全(55歲)、郭火(52歲),原本是好友,約2年前,郭火才投靠住進王年全在宗堂的古厝;昨晚10點許,警方接獲報案到場時,王年全滿身是血倒臥宗堂門外的自小客車旁,經送醫不治,郭火則倒臥房內,整床棉被都沾滿了血,經初驗皆為刀傷致死。
住在宗堂的王先生說,死者王男是他的堂叔,無業也未婚,昨晚因為下大雨,他是聽到狗叫聲和鄰居敲門聲後報警,兩人雖是堂叔姪,好客的叔叔三不五時會邀友人到家餐敘湊熱鬧,平日沒有深談,不清楚堂叔為何惹上殺機?
王、郭兩人都是刀傷致死,警方第一時間不排除是好友互砍致死;不過,檢警今天上午勘驗現場案情出現逆轉,檢警發現郭火除了前額1刀刺到臉的刀傷,胸口也被刺3刀,而王年全胸前1刀更是1刀致命,行凶歹徒手段凶殘。
檢警查訪宗親後得知,王男與郭男很要好,不太可能會互砍,但投靠好友的郭火本身有組織犯罪、恐嚇、詐欺等前科,是否因道上糾紛惹上殺機,現場監視器畫面也因天色昏暗拍的模糊,是否有外力介入,警方正釐清中。
王屋堂派下子孫表示,位次平鎮區南勢一段內的「植槐堂」,為當地望族王家祖厝,是四合院建物,該建物最初於1815年興建,160多年來,歷經三次整修,方有今日雕樑畫棟、古色古香的規模;如今發生凶殺案,子孫們議論紛紛,希望警方早日揪凶讓真相大白,也讓宗堂恢復往日平靜。
消防人員趕到現場後,緊急將王姓男子送醫
檢警親赴案發現場釐清案情。(記者李容萍攝)
桃園市平鎮郊區「植槐堂」發生2死命案,案情有待釐清,警方拉起封鎖線管制人員進出。(記者李容萍攝)
桃園市平鎮郊區「植槐堂」發生2死命案,警方拉起封鎖線,左鄰右舍駐足古厝前熱議。(記者李容萍攝)
案情逆轉!平鎮古厝命案 檢:有他殺之嫌 - 社會 - 自由時報電子報 https://bit.ly/4ammAKE


王盛隆先生為平鎮市公所退休的公務員據其所述,王屋來台祖克師生有三子,長子仕泮、次子仕種、三子仕甲等三人,其中三子仕甲遷安平鎮南勢庄(今平鎮市南勢、金星、東勢等里),仕甲生三子,長子天恭生四子,次子天縱生十子,三子天球生七子,三兄弟總共有二十一子,可謂子孫繁衍,人口旺盛,後有擴及觀音、中壢、及移居台北者相當多,裔孫繁昌。所以,位於桃園縣平鎮市南勢庄的王姓家族,多數皆是王屋來台祖克師三子仕甲派下。此王屋植槐堂所居住的人,原來居住於南勢里的王屋於一百多年前遷徙過來,最早因為經濟因素最早只有興建正身,後來加蓋左右橫屋,最早興建時是泥磚屋,後來翻修成紅磚屋,附近過去是種植柑橘所以柑園路因此而得名
客語拼音:四縣:ciid faitong(6658743) https://bit.ly/4993pD2

桃園平鎮的王屋公廳(植槐堂)二進式四合院,建於1851年-饒


109春走訪平鎮見聞 @ 水龍吟部落格 :: 痞客邦 ::



臺灣華文電子書庫

桃園平鎮的王屋公廳(植槐堂)二進式四合院,建於1851年-饒桃園平鎮的王屋公廳(植槐堂)二進式四合院,建於1851年-饒桃園平鎮的王屋公廳(植槐堂)二進式四合院,建於1851年-饒

臺灣華文電子書庫


24°54'23.1"N 121°11'37.5"E - Google 地圖 https://bit.ly/3VuzYIw
24°54'40.5"N 121°11'59.1"E - Google 地圖 https://bit.ly/3TPglK2
平鎮找到2處1895乙未戰爭紀念遺跡: 碑文字;統一促進黨張安樂立碑


硬頸時代-乙未客家戰役文化季:平鎮戰祭/胡嘉猷-中櫪與楊梅鎮之間的安平鎮/2017乙未客家戰役文化季龍潭歸鄉文化節/客庄12大節慶以「乙未客家戰役文化季」為主題+「安平鎮之役」、「大湳尾之役」、「龍潭陂之役」、「大嵙崁之役」等4大戰役+包含了原本的「龍潭歸鄉文化節」,以及新規畫的「平鎮戰祭」 @ 姜朝鳳宗族 :: 痞客邦 ::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nicecasio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