越南氣候濕熱,蒙軍開始水土不服,加上陳朝太宗於群臣激勵下,抵抗意志陡升,收攏殘兵再戰。且蒙軍志在滅宋,雲南偏師僅是試探攻擊,教訓意味濃厚,兀良哈台權衡後並不戀戰,撤軍回國,卻也成功逼迫越南入貢。

陳興道早於水下暗立木樁,專門刺破困住吃水深的蒙元水軍,蟄伏時

抵抗蒙古帝國的勇氣(六):蒙古鐵騎出征本是「凜冬將至」,越南陳朝竟能讓蒙元水軍全軍覆沒 - The News Lens 關鍵評論網

蒙元戰艦眼望越南小艇滑過水面敗走,戮力追擊時,忽然動彈不得,原來陳興道早於水下暗立木樁,專門刺破困住吃水深的蒙元水軍,蟄伏兩岸的越南軍隊瞬間現身,一時殺聲四起,弓矢齊飛。陳興道水軍瞧準時機,逆襲元軍,蒙元水軍驚慌失措,全軍覆沒,「白藤江之戰」越南贏得空前大勝。
成吉思汗創建蒙古帝國後,蒙古鐵騎所向披靡,除了遊牧民族先天適合征戰的生活條件外,後天對工匠技藝的渴求更讓蒙古大軍成為當時的高科技部隊,搭配目空一切,不信奉教條的戰術,13世紀堪稱是蒙古人的世紀。
不過擴張終有盡頭,即便蒙古無與倫比地散佈反抗者將面對死亡與毀滅的「蒙古恐怖」,始終有人擁有面對強權的不屈勇氣,甚至奮起反擊,那便是位處東南亞的越南。
蒙哥汗的試探攻擊
蒙古帝國蒙哥汗時代,為一舉盪平南宋,再度運用遊牧民族擅長的「大包圍」戰術,於1253年派忽必烈繞過南宋,攻佔大理國首都大理城,隨即斬首大理主戰派權臣,號稱三國時代越巂夷王高定後裔,世襲「中國公」的「大理高氏」高泰祥,隨後於1254年由兀良哈台消滅大理國。
1257年成功掃蕩雲南的兀良哈台勸降越南陳朝(今越南北部)失敗,直接發兵,開啟「第一次蒙越戰爭」。年輕的陳朝宗室將領陳國峻(後封『興道王』,以下以通稱『陳興道』行文)不敵撤退,陳朝太宗御駕親征迎戰,但蒙古兵鋒銳利,大破越南,長驅直入,進佔陳朝首都昇龍(今河內)。
所幸越南氣候濕熱,蒙軍開始水土不服,加上陳朝太宗於群臣激勵下,抵抗意志陡升,收攏殘兵再戰。且蒙軍志在滅宋,雲南偏師僅是試探攻擊,教訓意味濃厚,兀良哈台權衡後並不戀戰,撤軍回國,卻也成功逼迫越南入貢。
敵退我追的游擊戰
隨著蒙哥汗亡故,蒙古帝國陷入內戰,越南北境安寧,直至忽必烈自立為汗,建立元朝並消滅南宋,蒙古征服世界的狂潮再起,真正的難關到來,越南「凜冬將至」。
1282年忽必烈汗命唆都率先跨海遠征「占城國」(今越南南部),1284年占城不敵歸降,但忽必烈照樣以借道陳朝,南征占城為藉口,命皇子鎮南王脫歡率大軍出兵越南,「第二次蒙越戰爭」爆發。
陳朝命陳興道層層阻截,但蒙元大軍依然勢如破竹,轉眼再度攻陷昇龍,陳朝太上皇聖宗與其子仁宗出逃,不少宗室陸續降敵,脫歡再命唆都北進合圍陳朝,值此危急存亡之秋,陳興道並不屈服,審時度勢後改弦易轍,不再與蒙元軍隊正面對決,游擊戰開打!
因蒙元大軍突破國境後,紅河平原已無險可守,誘敵深入實在是越南無奈之舉,當前可恃的唯有等待「夏將軍」發威,要依賴越南炎熱潮濕的風土,疲弊蒙軍,並堅壁清野,待元軍分散時,民兵四起,一點一滴地蠶食,等待之後反攻的良機。
終於越南雨季來臨,暑氣逼人,瘴癘肆虐,糧運不繼,反攻號角響起,鹹子關一役陳朝軍隊首度正面擊敗元軍,越南士氣大振,一舉收復昇龍,脫歡眼見敗象已成,決定撤軍,但陳興道早於退路佈防,敵退我追,十面埋伏,脫歡狼狽逃回,唆都戰死沙場。
越南的逆襲
忽必烈汗大怒,徵調南方行省大軍三度來襲,1287年,再次由脫歡為總帥領陸軍,以烏馬兒率水軍夾擊越南,「第三次蒙越戰爭」開戰,越蒙三度較量,決一死戰,就在今朝!
蒙元大軍侵略,越南不敢攖其鋒,陳興道避實擊虛,先保護陳朝聖宗、仁宗撤離昇龍,穩定軍心,長期抗戰。越南軍隊更化整為零,持續偷襲元軍補給線,還俘獲擊沉元軍糧船,奠定勝利基礎。
蒙元大軍於越南境內始終無法捕獲越南主力,「夏將軍」亦悄然出擊,兵疲師老,補給困難,脫歡再度被迫撤軍,烏馬兒率水軍先行,1288年蒙元水軍退往白藤江欲入海返國,陳興道率軍阻擊,於漲潮時詐敗後撤,誘使元軍來追,烏馬兒高大戰船無視越南小艘水軍,輕敵冒進。
此時,潮汐漸退,蒙元戰艦眼望越南小艇滑過水面敗走,戮力追擊時,忽然動彈不得,原來陳興道早於水下暗立木樁,專門刺破困住吃水深的蒙元水軍,蟄伏兩岸的越南軍隊瞬間現身,一時殺聲四起,弓矢齊飛。陳興道水軍瞧準時機,逆襲元軍,陳朝聖宗、仁宗親征增援,蒙元水軍驚慌失措,全軍覆沒,烏馬兒遭生擒,「白藤江之戰」越南贏得空前大勝。
脫歡的陸軍同樣連續遭到埋伏,再次大敗潰退返國。雖然因國力差距,越南最終入貢元朝,但酣戰下的勝利,成功動搖蒙元侵略野心,意義非凡。
昇龍皇城紀實
越南李朝遷都至今河內後,改名「昇龍」,建設皇城,但作為蒙越戰爭的戰場,遭逢數次祝融,加上時間遷移,原先佔地宏大的故宮,如今只剩幾座城門遺跡與考古挖掘區域。
不過當時造訪,入口因節慶活動被點綴得五彩繽紛,我們霎時疑惑是否認錯景區,但一過售票處卻別有洞天,最具代表性的「端門」敞開迎賓,登時有皇城威嚴,遠方的「河內旗台」是法國殖民時期的軍事哨所,更以昂揚之姿成為城市象徵。登上城門還有著傳統服飾的青年學子擺拍與穿制服的學生遊逛,看來也是知名的校外教學景點。
過端門入禁城後,設數個展示廳介紹昇龍皇城的典故與文物,除了有潔白無瑕的龍碗瓷器外,也講述了陳朝太宗抗擊蒙古的史實,較為遺憾的是陳朝史蹟僅有上朝的「敬天殿遺跡」,並只留下基座與石龍台階,其餘盡數歸於塵埃。
皇城不只有文化用途,地面尚保存過去改裝的總參謀部作戰指揮室與深藏地底的國防部作戰指揮中心,陡峭階梯深入地下,地道廳舍四通八達,「越戰」的艱困不言而喻。
最後攀登完公主樓的小巧樓閣後,過條馬路亂走至一蓮池畔,左顧右盼發現原來還在皇城境內,此處竟是考古遺跡區,但內有咖啡雅座、環池步道,將考古遺址公園化的創意讓我記憶猶新。
而昇龍皇城的歷史,與越南抗戰共始終,見證了越南君臣上下面對強權壓境,並不氣餒的勇氣與決心,並由於有如此複雜的歷史,當之無愧地成為聯合國世界遺產。目前仍時刻進行維護,但施工品質略嫌粗糙,不符我對世界遺產預想的精緻,砂土裸露、動線凌亂,越南的觀光看來仍有提升的空間。 抵抗蒙古帝國的勇氣(六):蒙古鐵騎出征本是「凜冬將至」,越南陳朝竟能讓蒙元水軍全軍覆沒 - The News Lens 關鍵評論網
抵抗蒙古帝國的勇氣(六):蒙古鐵騎出征本是「凜冬將至」,越南陳朝竟能讓蒙元水軍全軍覆沒 - The News Lens 關鍵評論網 https://bit.ly/3T9AIBl


延伸閱讀


陳興道早於水下暗立木樁,專門刺破困住吃水深的蒙元水軍,蟄伏時陳興道早於水下暗立木樁,專門刺破困住吃水深的蒙元水軍,蟄伏時

938年白藤江之戰(越南語:Trận Bạch Đằng,938/陣白藤,938)指的是938年12月中國南漢政權與靜海地區(今越南北部)軍閥吳權之間的戰爭,因發生在白藤江而得名。
起因
938年,楊廷藝的女婿吳權在愛州(今清化)起兵,反對矯公羨。矯公羨見吳權勢力強大,於是向南漢求救。劉龑任命兒子劉弘操為靜海節度使,封交王,支援矯公羨。劉龔自己則屯兵海門(今廣西壯族自治區博白縣),為劉弘操的後應。南漢崇文使蕭益認為此節氣多雨且又道路難行,勸諫劉龑暫時放慢進兵的速度,多用鄉導帶路。但劉龑不聽,仍命令劉弘操率水軍進兵,從海口(下龍灣)進入白藤江。
經過
此時,吳權已經攻破古螺城,殺死矯公羨。在得知南漢軍隊到達白藤江之後,命令手下的軍士砍伐樹木,製造木樁,並在木樁頂端包上鋒利的鐵皮。吳權將這些木樁插在白藤江入海處的險要的江心裡,同時在河岸一帶設下伏兵。
石䊆畫,模擬938年場白藤江之戰
白藤江江水因漲潮而上升,淹沒了這些木樁。吳權當即命令部下率水軍向南漢軍挑戰。南漢水軍向前攻擊,吳軍佯敗而退。劉弘操果然命令南漢軍追擊,到達了吳軍的埋伏地點。敗退的吳軍返回死戰。不久以後,江水退潮,江水下面的木樁全部暴露了出來。吳權的伏兵四起,趁機駕小船襲擊南漢軍,與之展開白刃戰。南漢軍大撤,劉弘操陣亡。
戰後
吳權在939年稱王,建立吳朝,都城古螺。越南(交趾)開始走向自主獨立發展道路,至968年丁朝建立。
後世歷史學者,視丁朝為越南建國的創始階段,被中國承認為藩屬而不是領土。史家黎嵩稱「我越正統之君,實自此始」[3]。
後世評價
越共對這次戰役中吳權的表現給予高度評價。
白藤江之戰 (938年) - 維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書 https://bit.ly/49NiPO8
---------------------------------------
白藤江之戰 (981年北宋與越南前黎朝的戰爭)白藤江之戰(981年北宋與越南前黎朝的戰爭)_百度百科 https://bit.ly/42QWRHS
白藤江之戰(越南語:Trận Bạch Đằng 981)亦稱宋越戰爭(越:Chiến tranh Tống-Việt),中國稱宋黎戰爭(越南語:Chiến tranh Tống- Lê),指的是981年中國北宋與越南前黎朝之間的戰爭。因其交戰地點位於今越南北部的白藤江(越南語:Sông Bạch Đằng)而得名。
979年,越南丁朝宮廷發生內訌,原太子、南越王丁璉殺死太子丁項郎。不久宦官杜釋發動宮廷政變,殺死了丁部領和丁璉。阮匐、黎桓等人又殺死杜釋,扶立丁璇即位。 [1]  隨後黎桓執掌政權,鎮壓阮匐等反對勢力。 [2]  占城乘機進攻丁朝首都華閭。
980年,宋朝知邕州太常博士侯仁寶上奏宋太宗,請求趁丁朝內亂之機南下討伐。 [3]  宋太宗任命侯仁寶為交州陸路水路轉運使;任命蘭陵團練使孫全興、漆作使郝守俊、鞍轡庫使陳欽祚、左監門將軍崔亮為兵馬都部署;寧州刺史劉澄、軍器庫副使賈湜、供奉官閣門祗候王僎為兵馬都部署,伺機進攻丁朝。
丁朝太后楊雲娥得知宋朝調兵遣將將要南下,令黎桓整備兵馬。黎桓為心腹部將範巨備所擁戴,在軍中自稱皇帝,建立前黎朝;廢丁璇為衞王。
經過
宋太宗得知黎桓篡位,以扶立丁璇復位為名義,下令侯仁寶率陸軍出邕州,劉澄率水軍出廣州,立即發兵討伐黎桓,試圖水陸夾擊。宋太宗同時還向黎桓發出國書,斥責其篡奪丁朝皇位之事。黎桓派牙將江巨望假冒丁璇的使者出使宋朝,要求加封節度行軍司馬。宋太宗察覺到這是黎桓的緩兵之計,一面令宋軍繼續進兵;一面遣使赴黎桓處,要求黎桓或是交出丁璇母子,或是入朝受封。但黎桓不予理會。
980年,宋朝陸軍侯仁寶、孫全興部到達諒山,陳欽祚部到達西結,打敗數萬黎軍,殺死二千餘人。水軍則由劉澄率領,到達白藤江。黎桓命令在白藤江裏打下許多木樁,阻攔宋軍的戰船。次年春,宋軍在白藤江打敗黎軍,斬首千餘人,俘虜戰船二百餘艘。侯仁寶率軍先行,孫全興部停留在花步地區七十天等候劉澄的水軍。侯仁寶多次派人催促,但依舊滯留不前。劉澄軍到來後,兩軍方才合兵前進,由水路至多羅村。
結果
黎桓引兵退至支稜江,遣使向侯仁寶獻詐降書。侯仁寶中計,不以為備。於是黎桓夜襲宋軍軍營,擊潰宋軍,侯仁寶戰死。陳欽祚得知侯仁寶已戰敗身亡,率軍撤退,遭黎桓追擊,大敗。
戰後
轉運使許仲宣向宋太宗上奏此事,宋太宗下令撤軍回國。不久,宋太宗下詔懲治相關將領。劉澄憂驚病死,賈湜、王僎二人在邕州被處死。孫全興被押赴汴京斬首,其他將領都遭懲處。陣亡的侯仁寶則被追贈工部侍郎的官爵。
黎桓在宋軍退兵之後,試圖與宋朝重新修好外交關係。983年,黎桓遣使向宋朝朝貢,遣還俘虜,上表謝罪。 [4-5]  986年,又遣牙校張紹馮、阮伯簪等朝貢,並要求宋朝承認其在越南的統治地位。 [6]  宋朝最終於987年承認了黎桓的統治地位。 [7-8] 
史載
《宋史· 交趾傳》 [9] 
太平興國五年秋,詔以蘭州團練使孫全興、八作使張璿、左監門衞將軍崔亮為陸路兵馬部署,自邕州路入;寧州刺史劉澄、軍器庫副使賈湜、供奉官閣門祗候王僎為水路兵馬部署,自廣州路入。是冬,黎桓遣牙校江巨湟齎方物來貢,仍為丁璿上表曰:"臣族本蠻酋,闢處海裔,修職貢於宰旅,假節制於方隅。臣之父兄,代承閫寄,謹保封略,罔敢怠遑。爰暨淪亡,將墜堂構,將吏耆耋,乃屬於臣,俾權軍旅之事,用安夷落之眾。土俗獷悍,懇請愈堅,拒而弗從,慮其生變。臣已攝節度行軍司馬權領軍府事,願賜真秩,令備列藩,幹冒宸扆,伏增震越。"上察其欲緩王師,寢而不報。王師進討,破賊萬餘眾,斬首二千餘級。六年春,又破賊於白藤江口,斬首千餘級,獲戰艦二百艘,甲冑萬計。轉運使侯仁寶率前軍先進,全興等頓兵花步七十日以候澄,仁寶累促之,不進。及澄至,並軍由水路至多羅村,不遇賊,復擅回花步。桓詐降以誘仁寶,遂為所害。轉運使許仲宣馳奏其事,遂班師。上遣使就劾澄、湜、僎,澄尋病死,戮湜等邕州市。全興至闕,亦下吏誅,餘抵罪有差。仁寶贈工部侍郎。
《資治通鑑 · 宋紀十》 [10] 
秋,七月,丁未,以仁寶為交州路水陸轉運使,蘭州團練使孫全興等為邕州路兵馬都部署,寧州刺使劉澄等為廉州路兵馬部署,水陸並進以討之。
黎桓遣牙校齎方物來貢,仍為丁璿上表,自言徇將吏軍民之請,已權領軍府事,乞朝廷賜以真命。時孫全興等出師既逾時,帝察其意止欲緩兵,寢而不報。
交州行營言破賊軍於白藤江口,斬首千餘級。時候仁寶率前軍先發,孫全興等頓兵花步七十日,以俟劉澄,仁寶屢促之,不行,及澄至,並軍由水路抵多羅村,不遇賊,復擅還花步。賊詐降以誘仁寶,仁寶信之,遂為所害。時諸軍冒炎瘴,人多死者,轉運使許仲宣馳奏仁寶戰歿,且乞班師;不待報,即以兵分屯諸州,開庫賞賜,給其醫藥,謂人曰:“若俟報,則此數萬人皆積屍於廣野矣。”乃上章自劾。詔書嘉納之,就劾澄等。會王僎病病,澄與賈湜並戮於邕州市。徵全興下獄,伏誅。贈仁寶工部侍郎,官其二子。
白藤江之戰(981年北宋與越南前黎朝的戰爭)_百度百科 https://bit.ly/42QWRHS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nicecasio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