銅漏滴壺--紫禁城內

銅壺滴漏-紫禁城內/水鐘/古代計時的刻漏器,因用銅壺盛水,滴銅壺滴漏-紫禁城內/水鐘/古代計時的刻漏器,因用銅壺盛水,滴

水鐘 - 維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書 https://bit.ly/47wXYh3
階梯式銅壺滴漏
創造時間
元朝
HKBU : History in Data : Student Projects : China in the Imperial Age Relic Curation https://bit.ly/47udURa
上圖是元朝的階梯式銅壺滴漏,又稱漏刻、水鍾。此文物全由人手打造,壺身大小由上而下變小,分別以日天壺、夜天壺、平水壺、受水壺四壺構建而成。[1] 位於最下方的受水壺壺中直豎一支刻畫了十二個時辰的銅尺,前端插一支木浮箭,下面則是浮舟。水由最高的日天壺自依順序慢慢滴至底層的受水壺,令壺中浮箭逐漸上升,從而顯示時辰。銅壺滴漏不論在黑白陰晴均可計時,但由於滴水速度始終會受到外在環境因素影響,故難免存在誤差。在中國歷史博物館中,現收藏了有一件元朝延三年(1316年)的銅壺漏壺。
歷史意義
銅壺滴漏早出現於公元前三四千年的父氏公社時期,但由於當時的漏壺技術未算成熟,以致在時間的量度上產生很大的誤差。後來,隨著得到愈來愈多天文與科學知識,水鐘亦臻完善。這文物在中國歷史中佔有一個很重的位置,這是由於當時人視銅壺漏壺為文明大躍進的表現,它不但是一個負責報時的技術性儀器,更直接推動古時的天文知識。在《順天府志》中就寫道:「上置銅刻漏,製極精妙,故老相傳,以為宋故物。」[2] 其價值顯而易見。在西漢中期,可說是為滴漏發展史寫下一個輝煌的里程碑。這是由於當時的計時精確度就高於十四世紀歐洲的機械鐘,直到1715年英國人Geogre Graham引入新元素並應用到機械鐘上,其準繩度與日誤差只有數秒,方超越了古代中國的漏刻。[3]
銅壺滴漏在中國得到如此高速的發展,無疑是與國家的背景有著密不可分的意義關係。我國以農業為本,季節變化與收成時間是最基本需要掌握妥當的因素。其次,古代的中國已極之注重「禮法」,故素有禮義之邦稱號。皇帝的祭天、封地甚至行刑等等林種種的傳統儀式都需要依靠準確的時間,才能製定曆法。值得細究的是,中國長久以來的政治觀中,敬天是不可或缺的政治行動。當權者除了要向士大夫交代,更需要得到人民的信任,簡單來說,敬天就是一個帝王的「在位任務」。4欲想觀察天象,時機就要拿捏得好,銅壺滴漏正正在此顯得更加重要。
在元代,安置於拱北樓的銅壺漏壺因一場火災而遭偷竊。其後在1860年,被兩廣總督勞崇光懸紅尋獲。但探究之下,平水壺左側部分有一小圓孔,可當作漫流漏孔,這是為了防止操縱失當時的後備方案。此外,水壺壺身的設計是平截圓錐體,有指這與古代埃及漏壺的外形十分相似,而且這款式在古代亦不常見。[5] 由此推敲,相信這是因為元代頻頻的中外文化交流,水鐘的設計可能融入了小部分西方的味道。
相關史料説明
雖然水鐘在古代中國高速發展,朝代之間經常起了巨大的突破。但是,根據歷史記載,李約瑟就認為銅壺滴壺並非始於中國,乃是出自巴比倫文化。[6] 他相信由於文化交流,滴壺才流傳入中國。反駁的學者也無可否認地指出古巴比倫使用水鐘的確比中國早,而且樣式亦存在相似之處。不過,他們亦提及到同類型的器件在有知識有文明的地域中是可以被獨立研發。
根據《銅壺漏箭制度》一書記錄,它不但解釋了宋代為何是古代中國滴漏技術的最高峰時期,更指出在這朝代,銅壺滴漏直接推動了中西文化交流。長久以來,西方認為中國雖以農為本,但卻欠缺時間觀念。[7] 當時,李約瑟等數人將本土研發的水運儀象台介紹給西方使者時,叫他們大嚇一驚。從此,兩邊廂進一步加緊科技研究,在互相的交流與競爭下一同進步。當然,朝廷的聲譽在西方亦愈來愈大。
事實上,元朝的銅壺滴漏在很大程大上是以宋朝的為標準,大體上實在與宋朝之作大同小異。在宋代,科學家沈括用了十餘年的光景去考研滴漏,最終發明了「浮漏」。[8] 這器物不但融合了新技術,而且在原料的使用、整體結構都大大改善。漏刻上的報時裝置,更是現今機械時鐘響鬧系統的始祖先驅。元代承襲了先朝的技術,以前人的功勞為標準,進一步發展更完善的水鐘。
延伸研究用途
水鐘技術在古時除了被用作報時、探究天文之外,在生產活動或相關科技亦有著極其廣泛的用途。在《黃帝內經》[9] 中就寫到漏刻可與中醫相輔相成,脈象的頻率可以依靠漏刻來量度。又例如古代道士在煉製丹藥時,亦會借助滴漏的計時,理由是其的時間準確度較其他工具都高。
水鐘在中國歷史中不斷更新、演替,從中可見中國人對科學研究的熱情與執著。在古時民間,即使沒有技術性高的銅壺滴漏,但農民在種植時亦廣泛使用「田漏」。[10] 由此可見,古時的農業亦有一套嚴謹的時間管理來控制收成。更重要的是,古時中國雖然有明顯的階級觀念,但朝廷仍然會將努力研發出來的科研成果與百姓分享,務求落實做到以科學推動文明發展並從中令黎民獲益。在此,我們可以思考不同朝代的漏刻能否被廣泛使用,從而審視人民生活與科技寬關係
HKBU : History in Data : Student Projects : China in the Imperial Age Relic Curation https://bit.ly/47udURa
--------------------------------------------------------
古代計時的刻漏器,因用銅壺盛水,滴漏以計時刻,故稱為「銅壺滴漏」
銅壺滴漏,漢語成語,拼音是tóng hú dī lòu,意思是用銅壺盛水滴漏來計時刻。出自《雞鳴埭歌》。
漏壺
漏壺是我國古代計時器的一種,我國現存最完整的成組型滴漏是元代仁宗延祐三年(公元1316年)鑄造,全組由4個安放在階梯上的漏壺組成,最上層稱日壺,高75.5釐米,外口徑74釐米,內口徑68.2釐米,底徑60釐米;第二層稱月壺,高58.5釐米,外口徑59.5釐米,內口徑54.5釐米,底徑53釐米;第三層稱星壺,高55.4釐米,外口徑51釐米,內口徑44釐米,底徑39釐米;最底下一層稱受水壺,高75釐米,外口徑38.5釐米,內口徑32釐米,底徑31釐米。各壺都有銅蓋,受水壺銅蓋中央插一把銅尺,該銅尺長66.5釐米,尺上刻有12時辰的刻度,自下而上為子、醜、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銅尺前插一木製浮劍,木劍下端是一塊木板,叫浮舟。水由日壺按次沿龍頭滴下,受水壺中的水隨時間的推移而逐漸增加,浮劍逐漸上升,從而讀出時間。
沙漏是一種計時儀器,也叫沙鍾。由於漏壺中的水受温度影響,為計時的準確性增加了困難,用水銀作動力又很不經濟,於是用一種新的材料——細沙來代替水和水銀。沙鍾由上下兩個相同的瓶子組成,中間用小口連在一起,上部瓶子所盛的細沙通過中間水口慢慢流入下部瓶中,這樣上部瓶子細沙的平面漸漸降低,瓶子時間刻度就能顯示出時間。這種沙鐘的優點是可以兩面使用,翻過來,就可以下部成為上部繼續使用。
文物
元延祐三年(公元1316年)通高264.4釐米。
此件滴漏是中國古代的計時工具,由廣州人冼運行、杜子盛等鑄造於元延祐三年(公元1316年)。整件滴漏由四個銅壺組成,分別是日壺、月壺、星壺、受水壺。也有一種説法稱為日天壺、夜天壺、平水壺和受水壺。日壺壺壁鑄有圓形太陽圖,月壺壺壁鑄有月形圖,星壺壺壁鑄有北斗七星圖,受水壺壺壁鑄有八卦圖。使用時四壺自上而下依次安放,最上為日壺,最下為受水壺。在日、月、星壺的底部各有一個出水的龍頭。受水壺壺蓋正中立一銅表尺,上有時辰刻度,自下而上為子、醜、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銅尺前放一木製浮箭,木箭下端是一塊木板,稱作浮舟。壺身刻有關於製作年份和人員的文字。
這是一件浮箭法複式漏壺。使用時,日壺的水以恆定的流量滴入下層的月壺,月壺之水滴入星壺,星壺上部有一個小洞,如果月壺滴下的水多了,多餘的就會從這裏流出,使星壺的水量保持恆定,以便均勻地滴水給受水壺。受水壺中的水逐漸增加,浮舟便托起木箭緩緩上升。將木箭的頂端與銅表尺上的刻度對照,就可知道當時的時間。這件銅壺滴漏從製成之日一直被使用到公元1900年前後,歷時將近700年,是我國現存最早、最大、最完整的銅壺滴漏。 [2] 
計時方法
銅壺滴漏
銅壺滴漏(3張)
漏壺的最早記載見於《周禮》。這種計時裝置最初只有兩個壺,由上壺滴水到下面的受水壺,液麪使浮箭升起以示刻度(即時間)。保持上壺的水位恆定是滴漏計時準確的關鍵。這個問題後來是互相銜接的多級(3~5級)水壺來解決的。宋朝王普所著《官術刻漏圖》(公元1135)曾描述一種蓮華漏,後該書失傳。根據宋朝楊軍的《六經圖》(公元1155)轉述:蓮華漏由4個壺組成。天池壺、平水壺逐級向平水小壺供水。
平水小壺上有溢水口,可是多餘的水泄入減水桶以保持水面恆定。在蓮華漏中還採用一個浮子式閥門作為自動切斷閥。當受水壺水位升至滿刻度時,浮子式閥門就會自動阻塞上級水壺的出水孔,切斷水滴。
銅壺滴漏_百度百科 https://bit.ly/40DXrYo

辭典檢視 [銅壺滴漏 : ㄊㄨㄥˊ ㄏㄨˊ ㄉㄧ ㄌㄡˋ] - 教育部《重編國語辭典修訂本》2021

世界上第一台大型機械報時鐘是河北邢台郭守敬發明的-大明殿燈漏(又叫七寶燈漏)是世界上第一台大型機械報時鐘,它比西洋鍾早了400多年。 @ 姜朝鳳宗族 :: 痞客邦 ::

銅壺滴漏-紫禁城內/水鐘/古代計時的刻漏器,因用銅壺盛水,滴銅壺滴漏-紫禁城內/水鐘/古代計時的刻漏器,因用銅壺盛水,滴銅壺滴漏-紫禁城內/水鐘/古代計時的刻漏器,因用銅壺盛水,滴銅壺滴漏-紫禁城內/水鐘/古代計時的刻漏器,因用銅壺盛水,滴


沈括漏刻 | 南臺科技大學秘書室

沈括漏刻-ps

沈括漏刻 | 南臺科技大學秘書室


刻漏:刻漏或稱漏壺,中國古代的漏水計時器。刻漏正文或稱漏壺,中國古代的漏 -百科知識中文網

銅壺滴漏-紫禁城內/水鐘/古代計時的刻漏器,因用銅壺盛水,滴沈括漏刻-ps銅壺滴漏-紫禁城內/水鐘/古代計時的刻漏器,因用銅壺盛水,滴


古人如何在夜里测量时间?_漏壶

銅壺滴漏-紫禁城內/水鐘/古代計時的刻漏器,因用銅壺盛水,滴銅壺滴漏-紫禁城內/水鐘/古代計時的刻漏器,因用銅壺盛水,滴銅壺滴漏-紫禁城內/水鐘/古代計時的刻漏器,因用銅壺盛水,滴銅壺滴漏-紫禁城內/水鐘/古代計時的刻漏器,因用銅壺盛水,滴銅壺滴漏-紫禁城內/水鐘/古代計時的刻漏器,因用銅壺盛水,滴銅壺滴漏-紫禁城內/水鐘/古代計時的刻漏器,因用銅壺盛水,滴銅壺滴漏-紫禁城內/水鐘/古代計時的刻漏器,因用銅壺盛水,滴銅壺滴漏-紫禁城內/水鐘/古代計時的刻漏器,因用銅壺盛水,滴銅壺滴漏-紫禁城內/水鐘/古代計時的刻漏器,因用銅壺盛水,滴

古人如何在夜里测量时间?_漏壶


水稻田滲漏量之探討__臺灣博碩士論文知識加值系統


銅壺滴漏-紫禁城內/水鐘/古代計時的刻漏器,因用銅壺盛水,滴銅壺滴漏-紫禁城內/水鐘/古代計時的刻漏器,因用銅壺盛水,滴

1.古時農家計時的器具。宋梅堯臣有《和孫端叟寺丞農具.田漏》。
田漏---古時農家計時的器具。宋梅堯臣有《和孫端叟寺丞農具.田漏》。
古时农家计时的器具。 宋 梅尧臣 有《和孙端叟寺丞农具·田漏》。 元 王祯 《农书》卷二十:“田漏,田家测景水器也。凡寒暑昏晓,已验於星。若占候时刻,惟漏可知。古今刻漏有二:曰称漏,曰浮漏。夫称漏以权衡作之,殆不如浮漏之简要,今田漏概取其制,置箭壶内,刻以为节,既壶水下注,则水起箭浮,时刻渐露,目巳初下漏,而测景焉。”
占星昏晚中,寒暑已不疑。
田家更置漏,寸晷亦欲知。
汗與水俱滴,身隨陰屢移。
誰當哀此勞,往往奪其時。
和聖俞農具詩十五首·田漏 - 維基文庫,自由的圖書館 https://bit.ly/3ufYXE2
----------------
古時農家計時的器具。
宋 梅堯臣 有《和孫端叟寺丞農具·田漏》。 元 王禎 《農書》卷二十:“田漏,田家測景水器也。凡寒暑昏曉,已驗於星。若占候時刻,惟漏可知。古今刻漏有二:曰稱漏,曰浮漏。夫稱漏以權衡作之,殆不如浮漏之簡要,今田漏概取其制,置箭壺內,刻以為節,既壺水下注,則水起箭浮,時刻漸露,目巳初下漏,而測景焉。”
百科解釋
概述tián lòu ㄊㄧㄢˊ ㄌㄡˋ 田漏詞語解釋古時農家計時的器具。 宋 梅堯臣 有《和孫端叟寺丞農具·田漏》。 元 王禎 《農書》卷二十:“田漏,田家測景水器也。凡寒暑昏曉,已驗於星。若占候時刻,惟漏可知。古今刻漏有二:曰稱漏,曰浮漏。夫稱漏以權衡作之,殆不如浮漏之簡要,今田漏概取其制,置箭壺內,刻以為節,既壺水下注,則水起箭浮,時刻漸露,目巳初下漏,而測景焉。
田漏的意思 - 漢語詞典 https://bit.ly/47silwp
---------------------
田漏,讀音tián lòu,漢語詞語,意思為古時農家計時的器具。
宋·梅堯臣有《和孫端叟寺丞農具·田漏》。
元·王禎《農書》卷二十:“田漏,田家測景水器也。凡寒暑昏曉,已驗於星。若占候時刻,惟漏可知。古今刻漏有二:曰稱漏,曰浮漏。夫稱漏以權衡作之,殆不如浮漏之簡要,今田漏概取其制,置箭壺內,刻以為節,既壺水下注,則水起箭浮,時刻漸露,目巳初下漏,而測景焉。”
----------------------------------------
農人每年的時間表,無論對統治者來說,或對農人本身來說,都是一件主要的事情。為了這些最重要的生產者的方便,從古代起,政府就負擔起制歷的功能,曆法等於是一個詳細的工作時間表。此外,古代的統治者,照理想說,應該順導調變四時的陰陽,以協助百姓。這個看法在漢代遠比後來盛行;一直到清亡以前,仍有領導農耕的儀式。例如,在立春前一天,地方官要執行一項儀式,鞭打一隻為宣告農時已到而製的土牛。在春季裡要選一天,皇帝帶著他的朝臣行親耕的儀式,為百姓做榜樣。更實際的是,地方官要監督、勸導農民耕作。當然,最要緊的是按期限繳納賦稅,農民對這件事情不能夠忽視。
  強迫服役和訴訟是不時幹擾農人時間表的兩件事。從漢朝到唐代中葉這段期間的大部分,百姓必須負擔相當重的力役和兵役。自古代以來,思想家們雖曾不斷地警告,除了農閒季節之外,不可以徵募農人服力役,但是不幸這個忠告常被忽視。在較近的帝制時代的中國,當兵有成為獨立職業的傾向,力役也有折錢的傾向。從長遠的角度來看,這種幹擾的減少有助於糧食生產的增加,間接地促進了人口的成長。
  在帝制時代的中國,人人都知道訴訟花錢。對於在衙門習氣和腐化賄賂之下容易受折磨的農民來講,這個說法尤其正確。例如,當公元2世紀漢代走向衰亡的時候,農民要想在城市裡解決一件法律案件,是極其困難的事。除非他在清晨或傍晚短短的開庭時間內出庭,否則他就無法得到宣判;即使如此,如果他不行賄,他就無法見到法官。他常常要在城市裡停留好幾天甚至好幾個月,因此他的親戚或鄰居必須攜帶糧食和生活費用去送給他。根據西元2世紀學者王符的估計,在漢代,這種情形浪費了每天三十萬人的工作時間。雖然這可能是誇張,但無疑訴訟會嚴重干擾農人的時間表。後世曾經試圖補救,但極少成功。在農人每天的時間表,是從日出到日落都在田裡工作。只有在中午他的家人給他送飯時才停歇,這是自古以來的習慣。依照地方習慣的不同,農人的妻子會或多或少在田裡共同工作。不過通常她是紡紗織布的人,如果有足夠的燈油,她會一直工作到半夜。從事紡織的婦女共同使用燈火,也是自古以來的習俗。
  在實施共同耕作的地方,如宋、元時代的四川,用「耘鼓」和「田漏」來劃分時間。宋代學者曾經吟詠這兩種及其他的農具。在元代一本討論農業的書裡,我們讀到:「薅田有鼓,自人蜀見之。始則集其來,既宋則節其作,既作則防其所以笑語而妨務也。其聲促然清壯,緩急抑揚,而無律呂,朝暮曾不絕響。」顯然薅鼓是一個管理及鼓勵農耕的有效工具。不過,在中國其他共同耕作極少或沒有共同耕作的地方,薅鼓並不出名。
  田漏
  農人的時間表在整個帝制時代的中國沒有變更,而商人的時間表則頗有改變。歷史的長期趨勢是走向商業的增加,因此營業時間也逐漸延長。從漢代到唐代中葉,政府在城市中指定市場的地區,商人集中在那裡營業。同一種行業的人住在同一行裡,而政府對他們施以廣泛的控制和監督。依照古來的習慣,要到中午才開市。在唐代,中午擊鼓二百下開市,到日落前的七刻鐘擊鈸三百下而散。這個規定自9世紀起逐漸鬆弛。到了12世紀,一般大城市裡從清晨到深夜都有商業活動。商人不再受地區或時間的限制了。和政府減少對市場控制同時並進的,是郊區市場的發展,這種市場稱為“草市”,從一開始就很少受到控制。當然,在宋代及宋代以後,仍然像從前一樣,在市鎮和鄉村裡有定期的市集。這種市集大致上只在當天的一段時間內開市,因為沒有延長時間的必要。
  商人通常在假日照常營業,特別是節慶假曰,因為那是做生意的最好日子。對開業的商人或叫賣的小販都是如此。新年是這個規矩的惟一主要例外,這時所有的行業都至少休假一兩天,甚至包括旅館業和藥局業。藥局必須留下一個人在休業的店裡,準備為急診者配藥方。到清末民初,有若干商店開始有在年假裡照常營業的習慣。這稱為“連市”,最初多少為人不滿,認為這種行為所表示的是對額外利潤的過度熱衷。
  清明上河圖(局部)
  工匠的工作時間表就像農人一樣,包括整個白天。當然,因為季節不同而白天會有長短,這是人們很早就知道了的。譬如,在唐代,政府規定三月和七月的時期為「長功」;十、十一、十二、一月時期為「短功」;其他月份時期為「中功」。大致是政府規定在不同的月份有不同的工作分量。在較近的時代,大約從宋代開始,城市裡的工匠通常變成在晚上也和白天一樣地工作。這個發展顯然和商人時間表的改變類似,但是施行的範圍沒有那麼廣。只有室內的手藝才需要晚間的工作,而且大約只有半年(譬如,自九月起,至三月止),用來補償一年之中這段時間較短的白天。這似乎反映了工業發展要比商業發展落後。
  在工商業裡,學徒的工作時間表都一定是最重的,他們的地位不比奴隸或僕人好。學徒、奴隸、僕役三者形成被統治階層中最下層的人群。當然,屬於有錢有勢家庭的奴隸或僕役,在某些情形裡生活或許比一般人更容易。但是從他們身上所能勒索的勞力,其實沒有限制。有名的王褒「僮約」曾經有人譯為英文,最近又有日文譯註。契約中所列舉的工作,似乎不是一個人所能負擔的。不過這篇資料仍然可以看作是集體工作情形的反映。較不為人知的是宋代學者黃庭堅的一篇題為「跛奚移文」的文章。黃庭堅的妹妹在婚後得到跛腳來服侍她。跛奚行路蹣跚,幾乎使得每一個人都不高興。不過,黃庭堅很成功地勸使她做許多不用行走的事情,並且用部分押韻的文字把她的各種工作記了下來,這些工作大要如下:
  1.早晨,她要下廚,洗鍋盆,料簡菜蔬。臠肉、膾魚、起溲、和糜等都要依照一定的方法。如果其他女僕有任何不妥的行為,譬如她們骯髒的皮膚、頭髮觸及菜盆,或是偷嘗食物,都要報告。
  2.吃完飯後,她要洗碗碟內外幾次,擦拭乾淨,排放整齊。午後當她有空時,她要洗衣服,乾淨的衣服和骯髒的衣服(即上衣和下衣)要小心擺在各別的盆子裡。白色的衣服要漂白,有顏色的衣服要染得鮮明。而且都要漿要熨。
  3.當傍晚的時候,她要呼喚牛、羊、雞群,把門關好,以防小偷。她要餵貓,餵狗,塞住老鼠洞。如果有鳥雀、貓、狗或老鼠偷吃任何食物及碰到任何鍋盆,她都要負責。
  4.當春蠶三臥,開始織繭時,她要留心讓蠶只日夜都保持溫暖。用佇麻、藤、葛等各種纖維,她可以不停地織繩或織布。
  5.夏天,她要搧涼,要準備冰甜的飲料。她要燒艾來驅趕蚊子,要把冰盤和果盤上的蒼蠅趕開。當水果還沒熟的時候,她要看守果樹;當水果成熟採下之後,她要看守水果籃。不可以讓鳥雀碰到水果。她自己也不可以嘗,否則婦女會對她謾罵,或是她自己會鬧肚子痛。
  6.天氣冷了,她要生起火盆來烘暖衣服和床鋪。她要先烘烤自己的手,然後幫別人搔癢抓痛。
  7.沒有事的時候,她可以倚著牆壁,製作鞋屨。當別的僕人被呼叫時,她要代主人傳呼,或代僕人回應。
  至於學徒的時間表,我把一篇「習賈須知」附在本文之後。這篇「習賈須知」是在1905年的一本通書上發現的。不像「僮約」和「跛奚移文」那樣夾雜著諧謔的語句,「習賈須知」完全是嚴肅的,因此較近事實,最有趣的是,在這三種資料裡,有幾項職責完全相同。
  對各個被統治階層來說,假日是很少的,除非是主要的節慶,譬如新年。對住在店裡的商人和工匠來說,通常每隔幾年就有一次回家的休假。在店裡工作,每隔一段固定的時間,他們會吃一頓比平常好的菜飯,例如每個月的初一、十五。這些事情因習慣而成常例,通常由行業公會來規定。無論商人的行會或工匠的行會都是如此。
  最有趣的是祭行神的特別假日,常常是盛大而熱烈的慶祝。隸屬行會的商店,要分攤聚宴、演戲、遊行的費用。對農民來講,這個節日是社日,有春社和秋社。早在周朝,這些慶典的開銷就已成為農民預算裡的例常項目。在祭社神以後,酒肉由鄉中眾人分享。如果碰到豐年,家家戶戶都會有人喝醉,要家人扶著回去。這一天,所有人都完全沒有工作,包括學童和婦女。因為有一個迷信,如果這一天誰不休息,就會變得又蠢又笨。元代以來,社日逐漸衰退,有人認為這是蒙古外族朝廷禁止群眾集會的結果。但農人仍常在村中的廟裡舉行一年一度的節慶,雖然廟宇和節慶各地有所不同。如前所述,明、清時期的重要節日是新年、端午和中秋。這三個主要的節慶稱為三大節,各階層都是一樣的。
  附錄:“習賈須知”
  凡出門學習生理,無論做何項腳色,須要勤慎為主。凡長輩講說話,肅耳靜聽,不宜答口,若說得堂堂正大,便虛心領受,倘說得詼諧嬉笑,便付之一笑,倘有講自己過處者,即當低首唯唯,謹記改過前非,切不可駁削強辯。不論同舖夥伴,及外行朋友,年高過己者,要按年幾(當作紀)稱呼,或伯或叔或哥,不可直以名字稱呼,有失體統。花號最為緊要,口不可亂開,言多必失,務要紮實沉靜為佳。最忌傾鬥口角,並唱木魚歌曲,言嬸說婦,實可切戒。不可暗說夥伴之短,逞己之長,設或張三說李四之短,只可耳聽,不宜答嘴,又不可過後在李四面前,賣弄小心,將張三前言搬述,致令二人生陣,此是第一關要處。立心要正,不可私意貪婪,如賭博之一事,切不可學習,即別人賭博,切不可在旁觀看,又不可往外傳言。至於嫖娼及吸食鴉片兩等,最易傷身壞品,切不可沾染。無事要寧心守舖,候聽使喚,不可乘閒出街遊玩看戲,及私窺人家婚女,即因公事順道,亦不宜有此,恐誤公事,令人指摘也。鋪內工夫,難以料定,須要隨機應變,切勿怠惰,工夫亦不分大小,小者固屬易做,大者須諒(當作量)力而為,倘自己力難勝任,即與司事商酌,決不可強力而為,致決身體。每事未做之先,必三思裁度。至於燈油燭火,更要小心謹慎,蓋舖中貨物,固屬值錢,各人性命,尤為緊要。平日用油,最宜謹慎,切勿倒卸,此事雖小,生意場中,以為極不利者。慎之慎之。隆冬時候,燈籠內須常有燭,如已用完,即將燭點著吹熄,潤油插回,並多設紙煤箱及自來火柴,以備更夜。每朝於五鼓後,留心知醒,一聞收擂,即要起身,取火點著廚房燈,發火燒水及烹茶,再點著當路之燈,然後拆床,不可莽撞,恐驚別人難睡之意。如同輩有未醒者,須要細聲喚醒,免被東家責其晏起,此是彼此關照之意。自己快點洗麵,點神燈炷香,然後洗茶杯,水滾即局茶,以奉神。如有煙筒在於檯面,或椅罅,務要收回,插在煙筒桶內,其餘浮動什物,倘有不合眼處,務必安置停當。倘睡帳房者,起身即與其拆床,掃淨櫃面塵埃,及各處檯椅,換過水池水,潤濕筆架筆,各處煙分添滿煙,換過煙筒水,見人便叫早晨一聲,無事在門首左右端坐,鞋不可離腳,不可撻踭。不可蹈膝,無論生熟客到,即奉煙奉茶,客去起身企立。日間不論在樓上,在橫廳,在後座,但聞鋪面有客到,即出去聽用。將煮飯時,鋪面無事,人廚幫火頭抹碗抹筷子,沖茶暖酒。飯已熟時,先看諸位齊與不齊,有客出街,問明回來食飯否,然後開台擺筷,須派齊整。一埋席,勿論自己會飲不會飲,必先自提壺,壺嘴要向挨身。坐不可橫肱據案。如燭暗,拔去燭花。席上有長輩,或有客,要窺其飯碗,若將食完,便離坐至他身邊,接碗添飯,雙手奉回。自己快些食完,不宜包台。若人客舉箸告慢,即用茶杯雙手奉茶,若人客食完離席,即倒水人客洗麵。倘大家食完,將椅收回原處,幼(?)收細拾碗碟,檯面有飯,用手拾起,乃可抹也,要抹歸挨身,抽埋台,掃過地,各事妥當,乃人廚,幫火頭執拾各事,即出鋪面。倘閒暇無事,搜尋衣服。凡曬衣服,務要攜布抹淨衫竹,恐竹不乾淨,有污衣服。無事切勿登樓晝寢,須出鋪面靜坐聽用。每日當午,必要局茶,斟大半杯,不宜太滿,每奉一杯,切勿分彼此不奉。午後上定各處神燈,抹淨燈盞,除去香腳,禀好各香爐,上好閒燈,落油不可太滿。若天陰欲雨,即上曬棚收曬什物,並搜尋遮帽,抹淨,放於便處聽用,若經用過,到夜晾開,候幹收回原位。若天晴,將夜間曬棚收清衣服,並所曬各等什物,務必收拾提點。一到晚餐後,廚中停當,要看鋪面埋了櫃,即陳帳房床,或有客要陳便客舖。倒了各處便壺。將交二鼓,煲水沖茶,每奉一杯,仍在門首俟候關門。行有餘力,學習算盤字墨,如有不明,不妨多問。至睡時,或有客,必要點燭照引到床,待各長者睡下,自己始可陣床。臨睡時,預備火柴,或燒好紙煤,或長明燈與更香,必要小心提點。又貯便燭台數個,於長明燈腳處,以備更夜。復執燭巡照各處門戶,並風爐灶,柴火倘有未熄,抽出,用水澆熄方妥。至各處燈燭,但不可點乾,恐更夜要用不及。諸事妥當,乃可滅燈寢。如每月初一十五,必隔日午後買香燭等物,至晚餐後,將通鋪檯椅移開掃過,即用熱水抹淨,不可抹天平及碼子,因銅鐵不可經水故也。朔望日五鼓即要起身,燒水洗面煲茶,叫醒拜神者起身洗面,乃點各處神燈,秉燭燃香,俟候參神,預備香燭元寶燈籠,跟隨上廟。凡做火頭,起身比人更早,拷了火點著廚房燈,燃火燒水,即便烹茶,然後拆床,不可莽撞。洗了面即開鑊洗碗,必要逐只洗,切不可全放盆內,以至撼爛。灶頭飯蓋及碗櫃,俱抹過,務要細細乾淨,不可將什物糟塔。煲水局茶妥當,然後買菜,凡買菜須論該舖生意大小,或豐或儉,隨機應變,當與司事前輩問明。待時合乃煮飯、料理,酸鹹等味,務要詳體各伴之歡,不可私執偏倚。飯熟,出火煲茶或暖酒,水滾必沖滿茶桶,暖酒看天時寒熱,留心著意。開台時候,倘有貓犬,必先餵食。飯已食完,即親自檢點碗碟杯筷子,洗濯妥當。打滿水缸水,不拘時候,但用完即宜打滿,以備不虞。後用手掃掃乾淨灶口,灶基風爐腳處俱宜掃淨灰塵。即尋衣服漿洗,緊記收折。但廚房無柴,先預擇短細的,留為煲茶之用,免至煙氣大,局人茶罌粟內至有燒鵝之名。如閒時,勿計工夫,應我做及不應我做,均照後生一樣做。臨盆時,將水缸蓋密,關好碗櫃門,免蟲蟄污穢。此篇係日夕定例工夫註解,尚有一呼一應,一問一答,變機,未能盡注,看者留心自勉可也。凡客床務然乾淨,客起後必先將蚊帳捲起,免留人氣在內,養木蝨。並將被看過,但有木蝨等類,即捉去,免惹別人。連被席枕一應捲好,如有客至,然後再開。平時稍暇,便將客鋪蚊帳枕席洗浴,木蝨自少生,不然木蝨蚊多,客到睡則雲難受矣。如有客搭早渡,必先隔晚買便菜,一聞五鼓即起身,煮飯,暖定酒局茶開便桌,即攜燈火到床前,叫醒人客起身洗面,食飯,俟候添奉茶,然後倒水洗面,客去,則攜雨遮仉裹送客落渡,方昭恭敬。
古人安排時間有妙招:用「田漏」劃分時間-搜狐 https://bit.ly/3QHksF4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nicecasio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