無欲則剛、壁立千仞、有容乃大、海納百川林則徐/無欲則剛、壁立千仞、有容乃大、海納百川/海洋寬闊浩瀚

無欲則剛、壁立千仞、有容乃大、海納百川

https://www.facebook.com/groups/1396609563919682/permalink/3607696129477670/
出處與釋義
上面的經典名句,是林則徐任兩廣總督時所寫的對聯。「納」,吞納、容納。「百川」,眾多河流。「大」,廣大,恢宏。「壁」,峭壁。「仞」,八尺。「欲」,欲望,意圖。「剛」,剛強、堅定。全句的意思是:海洋寬闊浩瀚,容納百千河流,愈發恢宏廣大;山勢高聳直立,不求寸植之被,更顯剛勁挺拔。
體悟與應用
人總覺得自己渺小、脆弱,希望自己變得強大和剛毅。林則徐說出這句話,當時他頂住了內外壓力,虎門銷煙,演繹了何謂偉大和剛毅。
固然,一個人孤伶伶的活在世上,個人力量是渺小和微不足道的。但林則徐這句名言告訴我們:只要我們懂得誠懇地包容別人,接納別人的意見,得到別人的傾心幫助,我們就再不單打獨鬥,而得到了眾人的支持。正如海洋所以廣闊無邊,因為它容納所有河流。海洋在這裏,象徵了人的胸襟和量度,愈能接納別人,愈能吸納別人的意見,那並非壓低自己和委曲自己,反而是成就自己和壯大自己。
人總有許多顧慮,事事須看人臉色,腰板自然不能挺直。看看那山上的陡壁,挺拔不群,象徵了人的意志和毅力,愈是超脫世俗利害得失,放下欲念,人就愈不畏艱難,而變得堅毅和剛強。
因此,我們要像海洋一樣,自處謙下,包容別人,集思廣益,才能積厚流廣;我們也要如陡壁一樣,傲然不群,放下欲望,不同流俗,才能節比天高。
釋義及應用由招祥麒校長、朱崇學老師、許志榮老師、謝向榮博士撰寫,教育局修訂,書法由羅澄波校長撰寫。
【中華經典名句】海納百川,有容乃大;壁立千仞,無欲則剛。 - 香港文匯報 https://bit.ly/3EBb9kv
---------------------------------------------
海納百川,有容乃大壁立千仞,無欲則剛
楊傳召
2018年05月11日08:39    來源:光明日報
原標題:海納百川,有容乃大壁立千仞,無欲則剛
2018年3月1日,習近平總書記在紀念周恩來同志誕辰120周年座談會上的講話中談道:“周恩來同志是嚴於律己、清正廉潔的杰出楷模。‘海納百川,有容乃大﹔壁立千仞,無欲則剛。’周恩來同志就是這樣的人。周恩來同志畢生嚴於律己、艱苦朴素,隻求奉獻、不思回報。他告誡領導干部要過好思想關、政治關、社會關、親屬關、生活關,保持共產黨人的政治操守和優良作風。”
“海納百川,有容乃大﹔壁立千仞,無欲則剛。”這一聯語為民族英雄林則徐在任兩廣總督期間懸於府衙內的自勉聯。二句集古人語而成,言簡旨豐。上聯以海洋匯聚容納千百河流,因而成就它的浩瀚博大,告誡自己涵養氣度,廣收博採不同意見。下聯以懸崖絕壁聳立千丈而不傾不斜,無私無偏,砥礪自己剛直不阿,杜絕私欲。其中以自然現象“海納百川”“壁立千仞”為喻,既贊美山河之雄偉挺拔、廣闊深厚,又兩聯互文。習近平總書記引用此語,生動地概括了周恩來同志的崇高形象,也為國人樹立了做人的標准。
“海納百川”源出於《庄子·秋水》:“天下之水,莫大於海,萬川歸之。”唐代李周翰在注解晉代袁宏《三國名臣序贊》中的“形器不存,方寸海納”時說:“方寸之心,如海之納百川也,言其包含廣也。”后世便相沿,“海納百川”遂成為中華文化中的典型意象,以瀚海容納百川的景象,指代廣大涵容、廣闊無礙的心胸。
“有容乃大”更是中華先民政治智慧的直接表達。《尚書·君陳》記載了周成王在周公次子君陳繼承“周公”之位前對他的諄諄告誡,其中說:“爾無忿疾於頑,無求備於一夫。必有忍,其乃有濟﹔有容,德乃大。”大意為:你莫要對於頑固的人太過憤慨,也不要對個體求全責備。作為領導者,懂得忍讓,方能有所成就﹔心有涵容,方能養成大德。對此,歷代學者、思想家們咸有共鳴。宋代姚勉在《雪坡文集》中總結為“有容乃大,有忍乃濟”,明代兵部尚書太子太保袁可立更以“受益惟謙,有容乃大”自勉,《皇明經世文編》也記載“德有容乃大,事有忍乃克”,清代劉斯組認為“猛以濟寬,有容乃大,能斷乃成”,都是強調厚德與包容的重要。
自堯舜時期以來,尤其周代禮樂文明形成以來,中華民族便具有厚德包容的文化氣質。正如雄偉的萬裡長城所象征的,中華民族不僅愛好和平,反對侵略,而且尚和合,求大同,具有無窮的凝聚力與向心力。外來的精神文化、物質文明本土化,形成內生的文化要素。從中華民族的發展之路,到今日中國的幅員遼闊、民族團結、改革開放,都彰顯著自身包容厚德的文明底色。“海納百川,有容乃大”一語,恰是周恩來同志一生偉大成就與光輝人格的寫照。
作為“海納百川”的對應,“壁立千仞”形象描繪了山峰的挺立雄峻之姿。晉代張載《劍閣銘》:“惟蜀之門,作固作鎮,是曰劍閣,壁立千仞。”《水經注》則描述:“其山惟石,壁立千仞,臨之目眩。”“能近取譬”是中國人的思維特點,以自然界中山峰的剛直不屈,指代人的“無欲則剛”,恰如其分。
“無欲則剛”,出自《論語》中孔子對弟子的評價:“子曰:‘吾未見剛者,或對曰:‘申棖。’子曰:‘棖也欲,焉得剛’?”人的欲望太盛,便難有堅定剛強之德,難以剛正不阿、正道直行。“無欲則剛”是一種克己的功夫,孟子所說“富貴不能淫,貧賤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正可以作為孔子“無欲則剛”的注腳。
中國共產黨一路走來,經歷了改天換地的變遷。從缺衣少糧、前有堵截后有追兵,到新時期的“糖衣炮彈”,隨著時代與環境的變化,共產黨員所要注意的“敵人”也改換了面貌。以周恩來同志為代表的優秀共產黨員,能夠始終不忘初心、牢記使命,不僅在革命年代保持艱苦朴素的作風,新中國成立之后依然不改本色,嚴於律己。周總理說:“六七億人口的中國就一個總理,再窮也不缺那幾身新衣服,但問題不是缺不缺衣服,我這樣做,不光是一個人的事,而且是提倡節儉、不要追求享受,提倡大家保持艱苦奮斗的共產黨人本色。”對於親屬,周恩來同志同樣嚴格要求,身后甚至沒有留下任何個人財產。正是始終以人民利益為重,心有定見,不務私欲,周恩來同志方能面對任何威武患難、富貴貧賤、榮辱毀譽都不搖動己心,表現了一名優秀共產黨員的修養。
林則徐將“有容乃大”與“無欲則剛”合而言之,不僅兼取二意,更隱含了孟子對大丈夫“浩然之氣”的形容:“其為氣也,至大、至剛,以直養而無害,則塞於天地之間。”既能寬容厚德有廣度,亦能挺立堅持有高度,便近乎孟子所稱揚的大丈夫人格。
在新的歷史條件下,繼續學習與弘揚周恩來同志的精神,一方面,要加強自我修養,以優秀黨員、革命先輩為榜樣,不忘初心,嚴於律己,從優秀傳統文化中、從黨的光榮傳統中汲取精神力量。另一方面,完善參政議政機制,健全黨和國家監督體系,以制度設計避免局限之弊。內因外因共治,方能真正做到“至大至剛”,得見東海浩蕩、昆侖凌霄的浩然境界。
(作者:楊傳召,系首都師范大學文學院博士、青年學者)
海納百川,有容乃大壁立千仞,無欲則剛--理論-人民網 https://bit.ly/3EAnaqz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nicecasio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