刪禮名家--- 竹北 魚寮 戴家古厝                            @ 時 空 旅 人 :: 隨意窩 Xuite日誌 https://bit.ly/45N5kw6

戴氏堂號「註禮堂」,「註禮」的堂號源於遠祖為漢朝經學家戴德訂註禮記八十五篇號曰大戴禮,其姪戴聖註禮記四十九篇號曰小戴禮,戴氏後世則以「註禮堂」或「譙國堂」做為光榮的標誌
位於新竹頭前溪和鳳山溪的出海口,有一個由二溪流共同沖積而成的沙洲,稱之為<船頭溪洲> 。 船頭溪洲兩側的沙汕,原為臺灣海峽往來船隻,在風急浪高時的避風場所,雍正九年(1731)因島內 南北交通的需求,而開為島內貿易港,稱之為<竹塹港>。 嘉慶十八年(1813),竹塹港因洪水而淤塞,船戶商民乃出資在頭前溪南岸另闢新港(今富美宮旁), 原竹塹港隨即被稱之為<舊港          > ,此為舊港地名之始。 嘉慶二十年(1815),新港
 刪禮名家--- 竹北 魚寮 戴家古厝
位於新竹頭前溪和鳳山溪的出海口,有一個由二溪流共同沖積而成的沙洲,稱之為<船頭溪洲> 。
船頭溪洲兩側的沙汕,原為臺灣海峽往來船隻,在風急浪高時的避風場所,雍正九年(1731)因島內
南北交通的需求,而開為島內貿易港,稱之為<竹塹港>。
嘉慶十八年(1813),竹塹港因洪水而淤塞,船戶商民乃出資在頭前溪南岸另闢新港(今富美宮旁),
原竹塹港隨即被稱之為<舊港> ,此為舊港地名之始。
嘉慶二十年(1815),新港復因洪水而淤塞,港埠乃再移舊港;
俟後舊港因島內交通並兼營兩岸貿易而漸趨繁榮,形成聚落稱之為<溪洲店>。
日治以後,於明治三十四年(1901)新竹設廳時,將<溪洲店>和位於北岸的<海仔尾>、<魚寮>
等聚落合併,成立<舊港庄> ;大正九年(1920),新竹改廳設州,舊港改為街庄,原庄改為大字;
臺灣光復後,民國35年,舊港大字以鳳山溪為界,被析分為舊港村與新港村,歸新竹縣竹北;
民國42年(1953),舊港村又被畫歸新竹市,改稱舊港里迄今。
於是乎,造就了舊港里(溪洲)屬於新竹市; 而新港里(魚寮) 屬於竹北市的情況.....
據聞在清代,曾有漁民在頭前溪口的南北兩岸,各建有一個煮晒漁獲、修補漁網用的草寮;
其中位在北岸者,稱之為魚寮; 在南岸者,則稱為南魚寮,簡稱為南寮。
不久以後,在頭前溪口的一個沙洲中,亦建有一個魚寮,就以南寮為基點而稱之為<北寮仔>
位於竹北市新港里的魚寮,是個以戴府王爺為信仰中心的單一姓氏(戴氏)的聚落....
當地的信仰中心即位於新地社區內的<港安宮>
路過魚寮其實只是偶然.....發現<戴家古厝>也是一場偶然
路過此一村落,心想走馬看花隨意走走,卻於村中發現此一古厝,頗有拾遺之感;
戴家古厝格局屬四合院,第一進採凹壽形式,前有四方軒亭,因為沒有前埕,格局是比較特殊的;
門額上書<刪禮世家>,門樓左右兩側牆面留有泥塑作品,可以看出是當地最氣派的住宅;
可以猜想主人應該也是地方上的代表人物吧?
門額下掛有一木牌,上面寫著<戴文燦>的名號,經搜尋網路關鍵字,找到零星的資料:
戴文燦,昭和十一年(1936)畢業於舊港公學校(今南寮國小)....曾擔任第十屆竹北鄉代表主席....
(無法證實是否即為此人)
至於<刪禮名家>的由來,則來自於戴姓祖先的光榮事蹟....
西漢時,梁(郡治今河南商丘)人<戴德>,與其侄子<戴聖>,同學禮于後蒼,宣帝時皆被立為博士
,稱為<大戴>、<小戴>。 選集古代有關禮儀等的論述,分別編成《大戴禮記》和《小戴禮記》。
戴德活躍於漢元帝時(前43年一前33年),作《大戴禮記》。戴德是後倉的四位弟子之一,
《小戴禮記》作者戴聖則是戴德之弟戴仁之子。
漢朝學者戴德將漢初劉向收集的130篇綜合簡化,一共得85篇,被稱為《大戴禮記》,後來
其姪戴聖又將「大戴禮記」簡化刪除,得46篇,再加上《月令》、《明堂位》和《樂記》,
一共49篇,被稱為《小戴禮記》
「大戴禮記」後來失落了,「小戴禮記」就是今天的《禮記》。
《大戴禮記》本與《小戴禮記》皆為漢代禮學的傳記,其學術地位、聲望是相當的。
這也就是戴氏族裔以刪禮名家自居的由來
戴姓人家郡望譙國、廣陵、清河; 因此宅第的第二進門額上書有<廣陵門第> 等字樣。
(第二進照片轉載自網路照片)
新港港安宮的戴府王爺(戴衢亨) 是臺灣戴姓宗親的信仰中心;
根據記載:
戴王爺名衢亨,字蓮生,生於乾隆十九年(1754),卒于嘉慶十六年(1811)。
戴王爺本籍江西省大庾縣人,乾隆戊戌狀元(一甲一名進士),官至上書,軍機大臣,
大學士,俗稱宰相之重任;並加恩晉贈太子太師,諡文瑞,並且代理國事七天。
清道光年間,戴王爺神光蒞臨竹塹魚寮(新港),歷經100多年來,神恩廣澤,
佑民護國,眾信徒感沐神恩,塑造金身,集資發起建廟,於西元1980年正式興建,
經歷四年完成,並於西元1984年11月舉行落成典禮暨護國祈安普醮。
為了敬祖懷德、慎重追遠,以及促進宗親之間團結,由新竹市、新竹縣、桃園縣、台南縣
等各友會及各祖堂管理委員會共同成立< 臺灣區戴姓宗親港安宮戴府王爺祭祀委員會 >
每年舉行新春聯合祭祖團拜活動,以凝聚宗親濃厚情感。
戴姓後裔目前則分佈于臺灣之高雄、美濃、內埔、桃園、新竹、苗栗等地。
穿梭在婉延的巷道內,不時可以看見古厝散落其間...
多數已破敗不堪
想必也多是戴姓人家..
刪禮名家--- 竹北 魚寮 戴家古厝 @ 時 空 旅 人 :: 隨意窩 Xuite日誌 https://bit.ly/45N5kw6
-------------------------
新竹-竹北 戴氏古厝 戴家古厝
□ 等級: 未列歷史建築
□ 產權: 私有
□ 完工: 不明
□ 結構: 磚造
□ 風格: 中西式
□ 用途: 住宅
----------------------【配置】----------------------
戴氏古厝坐東朝西
平面有雙進三護龍
是新竹少見的四合院大厝
----------------------【配置】----------------------
受限於村莊狹小的腹地
第一進前身三開間 護龍夾於兩身之間
入口設置凹壽 前方還有一座拜亭
此拜亭構造相當粗糙 研判是戰後再另行興建的
次間外牆均以燕子磚與斗仔砌法構成
再配上墀頭與水車堵的大面積花磚與彩繪磚
來展現戴家的財富與權勢
兩種規格(矩形與方形)的花磚相互交織
此外 在墀頭貼上彩繪磚的做法 也是相當罕見
入口凹壽處
 以彩繪與書法繪於對看堵的頂堵與身堵 頗有韻味
裙堵的四面花磚牆 則延續次間的華麗
入口門楣的"刪禮名家"
可能源自於晉 陳邵《周禮論·序》所云:
「戴德刪古禮二百四篇為八十五篇,謂之《大戴禮》。
戴聖刪《大戴禮》為四十九篇,是為《小戴禮》。
後漢馬融、盧植考諸家異同,附戴聖篇章,
去其繁重,及所敘略,而行於世,即今之《禮記》也。
鄭玄亦依盧、馬之本而注焉。」 
因此此家可能為戴德、戴聖之後
第二進 正身雖然無法一窺全貌
但依照空拍機 可能外觀較為樸素 不若第一進
然而正身的屋脊使用雙層花磚搭配柳條磚
在外面觀賞 依舊展現其富貴氣勢
---------------
破琴示節學禮刪文
戴姓
。“霞舉”,比喻高遠。下聯典指東晉學者、畫家、雕塑藝術家戴逵(?-396...,使人召之。逵對使者破琴曰:“戴安道不為王門伶人。”後徙居會稽之剡縣。逵性...示節;學禮刪文。——佚名撰戴姓宗祠通用聯上聯典指晉·戴逵,性高潔,能鼓琴...
姓氏始祖   姓氏文化   人口分布   戴氏祖廟   姓氏名望
戴[姓氏]
。“霞舉”,比喻高遠。下聯典指東晉學者、畫家、雕塑藝術家戴逵(?-396...,使人召之。逵對使者破琴曰:“戴安道不為王門伶人。”後徙居會稽之剡縣。逵性...示節;學禮刪文。——佚名撰戴姓宗祠通用聯上聯典指晉·戴逵,性高潔,能鼓琴...
姓氏始祖   姓氏文化   人口分布   戴氏祖廟   姓氏名望
陳逵[當代詩人]:陳逵,男(1902~1990)漢族,曾用名陳弼猷。湖南 -百科知識中文網 https://bit.ly/3soCB23
破琴示節學禮刪文


「戴氏宗祠」位於屏東縣佳冬鄉昌隆村,為傳統客屬聚落。而「佳冬」是屏東傳統客家庄-「六堆」中的「左堆」,也是唯一緊鄰台灣海峽的客庄。由於緊鄰林邊溪加上海運便利,海上經商貿易繁盛,為傳統「六堆」中最富有的聚落。「佳冬」閩客融合,有著鮮明的傳統人文景觀,更是目前屏東縣三級古蹟與民居古厝、宗祠保留最多的鄉鎮。 
「昌隆村」舊名「昌隆庄」為紀念渡海移墾來台的開基者-戴昌隆,胼手胝足的苦心開創。「戴氏宗祠」供奉大陸原鄉嘉應州鎮平縣開基祖戴玉麟,後裔散居苗栗、新竹、桃園、台中,而戴昌隆拓墾屏東佳冬為次。佳冬昌隆村「戴氏宗祠」是目前台灣戴氏宗族中最具規模的宗祠,更是戴氏後世追懷先祖的中心。 
「戴氏宗祠」重建於日治昭和10年(1935年),為二進式左右護龍形制,配置勻稱相互呼應,優雅的燕尾脊線飛揚於天際,前後廳屋脊上分別以「雙龍戲珠」與「雙龍拜塔」為脊飾,氣勢不凡。左右通廊簷牆上西式洗石子卷草勳章泥塑,巧妙地融入傳統合院建築中,金色的外飾更是十分引人注目。在格局上一進前廳為門廳,二進後廳為正堂,安放主祀祖先牌位,空間挑高寬敞,門廳與正堂間設內埕為祭祀空間,左右護龍廊間設護室,做為公嘗辦公、議事與私塾教學用途。 
「戴氏宗祠」門廳大門門額上有戴氏堂號「註禮堂」,「註禮」的堂號源於遠祖為漢朝經學家戴德訂註禮記八十五篇號曰大戴禮,其姪戴聖註禮記四十九篇號曰小戴禮,戴氏後世則以「註禮堂」或「譙國堂」做為光榮的標誌,在正堂的廊柱的對聯也揭示了戴氏開宗古訓。 
 而宗祠正堂採三通五瓜抬樑式屋架,工構嚴謹與雕飾為難得一見的經典之作。棟架上的彩繪則是名匠師陳玉峰的作品。棟架通樑上碩大的螭魚雕飾托木與屋架步通上垂花(吊筒)精緻細膩絕倫的雕飾,磁吸著視線而無法移動。步通上的象座、獅座與員光雕飾,充滿精采的故事與栩栩如生的人物與花鳥動物,則是令人目不暇給。 
在台灣傳統鄉村中,充滿著許多像「戴氏宗族」拓墾和聚落發展的故事與充滿藝術價值的建築,而長期透過每一幢古厝的紀錄與書寫,在於串聯成台灣319鄉鎮的地方軼史,這個夢想正一步一步地實現中…。
319旅行事誌-戴氏宗祠-註禮堂(屏東佳冬鄉昌隆村) https://bit.ly/3L2TQwe


戴德 、戴聖
戴德,字延君,河南梁人,戴德與姪子戴聖是西漢中期朝廷的禮學大家。戴德、戴聖都是后倉的學生,共同學習自漢初高堂生所傳承下來的《士禮》十七篇。(相當於《儀禮》)漢初高堂生講授《士禮》,後來有蕭奮傳《士禮》給孟卿,而孟卿再將此書傳授給后倉與魯閭丘卿。有人主張古本《禮經》原有五十六篇,而后倉僅挑選當中十七篇,其餘三十九篇交付書館保存。后倉為了解說這十七篇而作《后氏曲臺記》,並將十七篇的內容分別傳授給戴德與戴聖、聞人通漢、慶普。戴德後來將所學傳授給徐良,戴聖則授橋仁、楊榮兩人。后倉所傳四家,除了聞人通漢最後未立學官之外,其餘的慶氏《禮》、大戴《禮》、小戴《禮》皆在漢宣帝時正式立為博士,其中對於後世禮學發展影響深遠者,又以戴德、戴聖兩人為最。主要原因在於兩人的著作──大小戴《禮記》皆通行於後世。
      有關戴德所編的《大戴禮記》與戴聖所編的《小戴禮記》兩部書的由來,我們大致可以這麼理解:《古禮記》二百四篇(也有學者主張當為一百三十一篇)本來是孔門七十子後學習禮過程的課堂內容記錄。流傳至漢代時,戴德從中挑選了八十五篇,戴聖從中挑選四十九篇,各自編輯以配合講授《儀禮》時使用。但是也有人主張,戴聖是從大戴本的八十五篇當中刪去部分篇章而成四十六篇,其後東漢經學家馬融又增補了三篇,成為現今所見的四十九篇《小戴禮記》,兩種說法雖然有所不同,但是可以看出大小戴《禮記》的內容與先秦以來的儒家禮學傳統,有著深刻的聯繫。因此這兩部經典是我們探討先秦、漢初儒家禮學發展時,不可或缺的重要材料!
      由於戴德、戴聖在官學中教授的本子並不是《禮記》,而是《儀禮》,因此我們也可以對照一下雙方對於《儀禮》篇次安排上的差異:
      戴德:1士冠禮 2士昏禮 3士相見禮 4士喪禮 5既夕禮 6士虞禮 7特牲饋食禮 8少牢饋食禮 9有司徹 10鄉
                飲酒禮 11鄉射禮 12燕 禮 13大射禮 14聘禮 15公食大夫禮 16 覲 禮17 喪 服 
      戴聖:1士冠禮 2士昏禮 3士相見禮 4鄉飲酒禮 5鄉射禮 6燕 禮 7大射禮 8士虞禮 9喪 服10特牲饋食禮
                11少牢饋食禮 12有司徹 13士喪禮 14既夕禮 15聘 禮 16公食大夫禮 17覲 禮
      這反映出戴德、戴聖對於《儀禮》看法的差異,其中戴德的看法基本上合於《禮記‧昏義》所說:「夫禮始於冠,本於昏,重於喪祭,尊於朝聘,和於鄉射,此禮之大體也」,但兩者的意見皆未被鄭玄注《儀禮》時所採用,不過即便如此,戴德與戴聖的禮學思想依舊透過大小戴《禮記》而流傳至今。臺北市孔廟儒學文化網(Taipei Confucius Temple Confucian Culture)-首頁-儒家賢哲-歷代儒者-秦漢 https://bit.ly/3sD7RdK

至聖先賢半身像_冊-095-戴聖刪禮名家-竹北 魚寮 戴氏古厝-「大戴禮記」後來失落了,「小刪禮名家-竹北 魚寮 戴氏古厝-「大戴禮記」後來失落了,「小

無止盡?

刪禮名家-竹北 魚寮 戴氏古厝-「大戴禮記」後來失落了,「小

卓然而立

刪禮名家-竹北 魚寮 戴氏古厝-「大戴禮記」後來失落了,「小刪禮名家-竹北 魚寮 戴氏古厝-「大戴禮記」後來失落了,「小刪禮名家-竹北 魚寮 戴氏古厝-「大戴禮記」後來失落了,「小

瑞囸祥雲--瑞日祥雲

刪禮名家-竹北 魚寮 戴氏古厝-「大戴禮記」後來失落了,「小

興月X風

戴德(?—?),西漢後期魏郡斥丘人(今河北省邯鄲市成安縣北鄉義)[1][2],漢代今文經學的開創者。
戴德活躍於漢元帝時(前43年一前33年),作《大戴禮記》。而制定《小戴禮記》的戴聖是戴德之姪子,戴仁之子。
戴聖與叔父戴德兩人被後人合稱為大小戴
戴聖(?—?),西漢後期的魏郡斥丘人(今河北省邯鄲市成安縣北鄉義)[1],是漢宣帝時的禮學家,是漢代今文經學的開創者。戴德是其叔父、戴仁是他的父親。
戴聖一生最大的貢獻是制定《禮記》(也稱《小戴禮記》)。戴聖與叔父戴德兩人被後人合稱為大小戴[2]。


戴德、戴聖:西漢歷史上的經學博士 
戴德、戴聖:西漢歷史上的經學博士_祭祀_孔子_戴行 https://bit.ly/45PLZdz
西漢時,梁國甾縣縣城(今民權縣林七集)有一戶姓戴的人家,出了兩個儒學大家:戴德、戴聖。兩人是叔侄,戴德為叔,戴聖為侄。漢宣帝時,戴氏叔侄都立為今文經學博士。史稱戴德為“大戴”、戴聖為“小戴”,合稱“大小戴”。《三字經》中有“大小戴,注《禮記》,述聖言,禮樂備”之說,可謂影響深遠。

戴德、戴聖的祖籍梁國甾縣。據考證,甾縣就在現在的民權縣境內。甾縣,秦朝碭郡及漢代梁國下轄縣,獲渠出自甾縣城南。縣城城址位於今河南省商丘市民權縣林七鄉西村。縣屬範圍約在今民權縣部分地區和蘭考縣固陽、閆樓、小宋、孟寨、葡萄架、南彰、張君墓等鄉鎮。漢章帝建初八年(83年)改甾縣為考城縣。由於戴聖《禮記》的重大成就,南宋咸淳三年(1267年),宋度宗趙禥以戴聖籍貫地,詔封戴聖為“考城伯”。
戴德,字延君,號稱大戴,西漢今文禮學“大戴學”的開創者,是周朝宋國君主宋戴公的第二十二世孫,以祖先諡號為姓氏。戴德生年不早於公元前99年,卒於大約在公元前37年至公元前23年間。據傳,戴德有一個哥哥叫戴行,是侄兒戴聖的父親,也是當時一位研究《禮儀》的學者。戴聖,字次君,生卒年不詳。西漢時期學者、禮學家,漢代今文經學的開創者。後世稱其為“小戴”。
戴行的妻子是大家闺秀,知书达理,与夫君一起精研礼学,对儿子寄予很大的希望。戴行在外做官,他的妻子在家专心教育儿子读书习文。戴行很疼爱弟弟戴德,每一次回家省亲,戴行都会将自己整理收藏的有关《礼仪》资料送给弟弟,这为以后戴德和戴圣研究编著《礼记》打下坚实的基础。

後來,一場“巫蠱之禍”給戴行帶來了滅頂之災。
巫蠱之禍是漢武帝在位後期發生的一次重大政治事件。巫蠱為一種巫術,當時人們認為使巫師祠祭或以桐木偶人埋於地下,詛咒所怨者,被詛咒者即有災難。漢武帝徵和二年(公元前91年),丞相公孫賀之子公孫敬聲被人告發為巫蠱咒武帝,事後公孫賀父子被朝廷下獄致死,諸邑公主、陽石公主、衛青之子長平侯衛伉皆坐誅殺。漢武帝寵臣江充奉命查巫蠱案,用酷刑和栽贓迫使人認罪,大臣百姓驚恐之下胡亂指認他人犯罪,數万人因此而死。
江充與太子劉據有隙,遂趁機與案道侯韓說、宦官蘇文等四人誣陷太子。太子劉據心中恐懼,遂起兵誅殺江充,後遭漢武帝鎮壓兵敗,皇后衛子夫和太子劉據相繼自殺。後來,壺關三老和田千秋等人冒死上書漢武帝為太子劉據伸冤,終於清醒過來的漢武帝龍顏大怒,立時諭旨誅滅王充三族,燒死宦官蘇文。又修建了“思子宮”,於太子被害處作“歸來望思之台”,以誌哀思。此事件牽連者達數十萬人,戴行不幸被殺。當時,戴聖年僅五歲,和母親離開家鄉甾縣外出逃難,方免遭殺害。

戴聖初諳事理時,戴母便含辛茹苦教育戴聖。她告訴兒子,中國人對禮儀特別重視,並耐心地給兒子講《論語》中孔子督促兒子孔鯉學禮的故事,告誡兒子“不學禮,無以立”的道理,讓戴聖從小便接受到禮儀的熏陶。
一天,戴聖好奇地問母親:“孔子為什麼那麼重視禮?”
戴母告訴戴聖,因為孔子生活的那個時代政治上混亂、軍事上諸侯國互相征伐。自從周平王東遷後,周王室日漸衰微,地位一落千丈,實際上和一個中等諸侯國差不多。各國為了在眾多的諸侯國中得到一塊生存之地,互相攻伐,戰火連綿,蠶食鯨吞,大國吞併小國,不斷崛起的大國先後出現“春秋五霸”。隨著禮樂制度的崩潰,人們的道德也逐漸淪喪。面對這樣混亂的社會,孔子作為一個對社會負責任的人,提出了一系列改造社會的政治思想。孔子政治思想中的治國工具就是“禮”。
後來,戴母又給戴聖講孔子重視祭祀的故事,讓戴聖從小對孔子十分景仰。
戴聖上私塾後,跟隨老師學習《論語》。一天,戴聖讀到有關孔子祭祀的記載:“子曰:祭如在,祭神如神在。吾不與祭,如不祭。”便去請教老師什麼意思?老師告訴他,這句話的意思是:“祭祀祖先就像祖先真在面前,祭神就像神真在面前。我如果不親自參加祭祀,那就和沒有舉行祭祀一樣。”
聽了老師的解釋,戴聖很受感動。
回到家裡,母親又給他講了《禮》中的一段話:“事親有隱而無犯,左右就養無方,服勤至死,致喪三年。”這段話的意思是:侍奉雙親,對其過失不可稱揚,不可直言冒犯,或左或右地精心侍候,任勞任怨,直至雙親下世,極其哀痛地守喪三年。
聽了母親的話,戴聖心裡很內疚,遂問母親,自己的父親去世多年,而自己作為兒子,根本就沒有盡到人子之責。於是,戴聖決定回到自己的家鄉去祭祀祖先。母親告訴他,你的祖籍在梁國甾縣,是濟水河邊的一座古城,路途很遠,你年紀尚小,等長大後再回去祭祀吧。
可是,性格執拗的戴聖卻堅持一定要回祖籍祭拜祖先。母親拗不過戴聖,便帶著兒子踏上回家祭祀的路程。母子倆走一路問一路,跋山涉水、風塵僕僕地走了二十多天,才回到魂牽夢繞的祖籍甾縣縣城(今民權縣林七集)。恰逢大年初一,大街小巷,人來人往,街坊鄰居都在按照傳統習俗相互登門拜年祝福。此時的戴聖,也完全沉浸在濃濃的鄉愁之中。他向人打聽到自己的祖塋後,便按照從母親和老師那裡學到的禮儀,鄭重地祭拜了自己的祖先。此時,戴聖怎麼也沒有想到,在這裡竟然遇到了自己從未見過面的叔叔戴德。
這一年,戴聖年方十二歲。

叔侄團聚,分外溫馨。戴德看到侄子如此懂禮,便把自己對《禮》的研究傾囊而授。為了讓戴聖的學業進一步提高,後來,戴德又將戴聖介紹給自己的老師後蒼。
後蒼,字近君,生卒年不詳,是西漢著名經學家,東海郡郯(今山東郯城縣)人,曾侍奉夏侯始昌。夏侯始昌精通“五經”(漢武帝時稱儒家的五部經典為五經,即《詩》《書》《禮》《易》《春秋》)。後蒼還是研究《孝經》的專家,西漢宣帝時博士,官至少府。撰有《後氏曲台記》,已佚。後蒼的弟子中,著名者有戴德、戴聖、慶普、蕭望之、匡衡等人。後蒼見到戴聖時,非常喜歡這個勤學好問的學生,看到他醉心於《禮儀》的研究,便把自己收集的《禮儀》184篇傳授於他。
戴聖在學習《禮》時,看到老師傳授的內容十分混雜繁亂,便向老師請教。後蒼告訴他,秦朝時秦始皇焚書,《禮》不得傳,唯有高堂生能言講,遂傳《儀禮》十七篇於蕭奮,蕭奮傳之孟卿,孟卿傳之後蒼。後又得仲尼弟子及後學者所記有關禮儀的學說共二百一十四篇。戴聖的叔叔戴德很早也發現了這個問題,便刪其繁重而記之為八十五篇,輯成《大戴禮記》(今殘)。
戴圣看到叔叔辑成的《礼记》,仍然不太满意,于是又在叔叔戴德研究的基础上进行选编。戴圣将战国到汉初孔子弟子及其再传、三传弟子等所记的各种有关礼仪论著编撰成书,并将《大戴礼记》简化删减成46篇,再加上《月令》、《明堂位》、《乐记》3篇,一共49篇,后世称为《小戴礼记》。该书原为解说《仪礼》的资料汇编,后经郑玄作注,摆脱从属于《仪礼》的地位而独立成书。其要言精义比起《仪礼》中的繁文缛节,更有利于维护封建统治。戴圣因此开创了“小戴学”,终成一代礼学大师。

戴聖研究的《禮記》在當時就引起很大的反響,成為海內關注的禮學大師。漢宣帝聞之,稱讚有加,遂把戴聖召到自己的身邊。漢宣帝是一位非常有作為的皇帝,也是中國歷史上有名的賢君。漢宣帝對這位比自己年齡大不多、又同樣是在“巫蠱之禍”中倖存下來的學者非常喜歡,經常和他討論禮學問題。在戴聖禮學思想的影響下,漢宣帝決定給自己的曾祖父漢武帝立廟。
當時,漢昭帝駕崩後,昌邑王劉賀(史稱漢廢帝)只做了短暫的27天皇帝,就被霍光廢掉。漢宣帝劉洵即位之初,朝內霍氏家族掌握政治、經濟、軍事權力向宣帝爭權,甚至謀殺了皇帝的元配皇后徐氏,讓霍光的小女兒做了皇后。外面,同姓宗室爭奪帝位的威脅也嚴重存在。面臨著極複雜的局勢,漢宣帝一方面依靠重刑強化權力;一方面依靠儒術緩和矛盾。漢宣帝為了表明自己作為皇帝的合法性,即位不到兩年就下了一道全面頌揚他曾祖父漢武帝的詔書,要求丞相、御史與列侯、博士等討論武帝的“尊號”和“廟樂”。經過驚心動魄的“武帝廟樂之爭”後,反對者被定重罪。大臣們按照《禮儀》尊武帝的廟號為世宗廟,在廟中演奏《盛德》《文始》《五行》舞曲,武帝生前巡行過的四十九個郡國都建立世宗廟。為武帝立廟一事確實是漢宣帝初即位時的一招妙棋,也是其與霍光暗戰中的重要一環。戴聖的禮學思想,無疑成為這場政治運動中,皇帝手中一張響噹噹的王牌。
公元前51年,漢宣帝為了進一步統一儒家學說,加強思想統治,在皇家圖書館石渠閣召開了一次重要的學術會議,即“五經同異討論會”。這一會議有五經諸儒二十三人參加,漢宣帝親自出席,並對一些有爭議的命題做出裁決。在關於禮的討論中,後蒼的另一個弟子聞人通漢和戴聖展開激烈地辯論。議題很多,諸如關於“孤”的辯題,“服喪”的辯題,戴聖引經據典、侃侃而談,引得漢宣帝頻頻點頭。從此,戴聖《禮記》的影響也更加廣泛。戴聖名震天下,終成一代大儒。
《禮記》是“五經”之一,而“四書”中的《大學》《中庸》也都是出自《禮記》,這部典籍對我們中國人影響十分深遠。如今,我們通過對戴德《大戴禮記》、戴聖《小戴禮記》的研究,就能了解先秦的禮制和先秦儒家的哲學思想(如天道觀、宇宙觀、人生觀)、教育思想(如個人修身、教育制度、教學方法、學校管理)、政治思想(如以教化政、大同社會、禮制與刑律)、美學思想(如物動心感說、禮樂中和說),是研究先秦社會的重要資料,是一部儒家思想的資料彙編
戴德、戴聖:西漢歷史上的經學博士_祭祀_孔子_戴行 https://bit.ly/45PLZdz


刪禮名家-竹北 魚寮 戴氏古厝-「大戴禮記」後來失落了,「小刪禮名家-竹北 魚寮 戴氏古厝-「大戴禮記」後來失落了,「小刪禮名家-竹北 魚寮 戴氏古厝-「大戴禮記」後來失落了,「小刪禮名家-竹北 魚寮 戴氏古厝-「大戴禮記」後來失落了,「小刪禮名家-竹北 魚寮 戴氏古厝-「大戴禮記」後來失落了,「小刪禮名家-竹北 魚寮 戴氏古厝-「大戴禮記」後來失落了,「小刪禮名家-竹北 魚寮 戴氏古厝-「大戴禮記」後來失落了,「小刪禮名家-竹北 魚寮 戴氏古厝-「大戴禮記」後來失落了,「小刪禮名家-竹北 魚寮 戴氏古厝-「大戴禮記」後來失落了,「小刪禮名家-竹北 魚寮 戴氏古厝-「大戴禮記」後來失落了,「小刪禮名家-竹北 魚寮 戴氏古厝-「大戴禮記」後來失落了,「小刪禮名家-竹北 魚寮 戴氏古厝-「大戴禮記」後來失落了,「小刪禮名家-竹北 魚寮 戴氏古厝-「大戴禮記」後來失落了,「小刪禮名家-竹北 魚寮 戴氏古厝-「大戴禮記」後來失落了,「小刪禮名家-竹北 魚寮 戴氏古厝-「大戴禮記」後來失落了,「小刪禮名家-竹北 魚寮 戴氏古厝-「大戴禮記」後來失落了,「小刪禮名家-竹北 魚寮 戴氏古厝-「大戴禮記」後來失落了,「小刪禮名家-竹北 魚寮 戴氏古厝-「大戴禮記」後來失落了,「小刪禮名家-竹北 魚寮 戴氏古厝-「大戴禮記」後來失落了,「小刪禮名家-竹北 魚寮 戴氏古厝-「大戴禮記」後來失落了,「小刪禮名家-竹北 魚寮 戴氏古厝-「大戴禮記」後來失落了,「小刪禮名家-竹北 魚寮 戴氏古厝-「大戴禮記」後來失落了,「小刪禮名家-竹北 魚寮 戴氏古厝-「大戴禮記」後來失落了,「小刪禮名家-竹北 魚寮 戴氏古厝-「大戴禮記」後來失落了,「小刪禮名家-竹北 魚寮 戴氏古厝-「大戴禮記」後來失落了,「小刪禮名家-竹北 魚寮 戴氏古厝-「大戴禮記」後來失落了,「小刪禮名家-竹北 魚寮 戴氏古厝-「大戴禮記」後來失落了,「小刪禮名家-竹北 魚寮 戴氏古厝-「大戴禮記」後來失落了,「小刪禮名家-竹北 魚寮 戴氏古厝-「大戴禮記」後來失落了,「小刪禮名家-竹北 魚寮 戴氏古厝-「大戴禮記」後來失落了,「小刪禮名家-竹北 魚寮 戴氏古厝-「大戴禮記」後來失落了,「小刪禮名家-竹北 魚寮 戴氏古厝-「大戴禮記」後來失落了,「小刪禮名家-竹北 魚寮 戴氏古厝-「大戴禮記」後來失落了,「小刪禮名家-竹北 魚寮 戴氏古厝-「大戴禮記」後來失落了,「小刪禮名家-竹北 魚寮 戴氏古厝-「大戴禮記」後來失落了,「小刪禮名家-竹北 魚寮 戴氏古厝-「大戴禮記」後來失落了,「小刪禮名家-竹北 魚寮 戴氏古厝-「大戴禮記」後來失落了,「小刪禮名家-竹北 魚寮 戴氏古厝-「大戴禮記」後來失落了,「小刪禮名家-竹北 魚寮 戴氏古厝-「大戴禮記」後來失落了,「小刪禮名家-竹北 魚寮 戴氏古厝-「大戴禮記」後來失落了,「小刪禮名家-竹北 魚寮 戴氏古厝-「大戴禮記」後來失落了,「小


刪禮名家-竹北 魚寮 戴氏古厝-「大戴禮記」後來失落了,「小刪禮名家-竹北 魚寮 戴氏古厝-「大戴禮記」後來失落了,「小刪禮名家-竹北 魚寮 戴氏古厝-「大戴禮記」後來失落了,「小刪禮名家-竹北 魚寮 戴氏古厝-「大戴禮記」後來失落了,「小刪禮名家-竹北 魚寮 戴氏古厝-「大戴禮記」後來失落了,「小刪禮名家-竹北 魚寮 戴氏古厝-「大戴禮記」後來失落了,「小刪禮名家-竹北 魚寮 戴氏古厝-「大戴禮記」後來失落了,「小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nicecasio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