龍潭東飛行跑道-陸航龍岡機場,現廢棄-龍潭飛行場 - Google 地圖
龍潭東飛行跑道-陸航龍岡機場,現廢棄-龍潭飛行場 - 龍岡機場 Google 地圖 https://bit.ly/3q158Kd
龍潭東飛行跑道-陸航龍岡機場,現廢棄-龍潭飛行場 - Google 地圖
龍潭飛行場 - 龍岡機場 Google 地圖 https://bit.ly/3q158Kd
桃園龍潭三坑飛行場 https://bit.ly/3NTc04t
龍潭南飛行跑道-陸航601旅基地-龍潭體育園區棒壘球場 - Google 地圖
龍潭南飛行跑道-陸航601旅基地-龍潭體育園區棒壘球場 - Google 地圖
龍潭東飛行跑道-陸航龍岡機場,龍岡機場、現廢棄 https://goo.gl/maps/328V2oM4MuSxMqbw9
龍潭南飛行跑道-陸航601旅基地 https://goo.gl/maps/Mqa6noZawyLqKFdM9
台陸軍航特部601旅大起底:守衛北台灣的"皇家部隊"
2015年04月07日09:07 來源:東南網
台陸軍航特部601旅大起底:守衛北台灣的"皇家部隊"- https://bit.ly/3PWizWx
原標題:台陸軍航特部601旅大起底:守衛北台灣的"皇家部隊"
台陸軍航特部601旅的軍官違規私帶親友團和女藝人登上阿帕奇直升機,引發眾怒,事件也越鬧越大。犯事的軍官勞乃成恐面臨15年重刑﹔台“國防部”也火大,第二撥懲處人員也將擴至少將軍官﹔“三軍統帥”馬英九高度關切,7日軍方要全台“同時異地”開軍紀檢討會進行整頓。
在關注台軍整頓軍紀的同時,外界的目光也瞄准出包的台陸軍航特部601旅,這到底是一支什麼樣的部隊?
“拳頭部隊”肩負北台灣安危
陸軍航特部601旅,即陸軍航空特戰指揮部航空第601旅,又稱陸航601旅。其旅徽有英文I、H兩字母,代表台灣島內第一支成軍的航空旅,是戰力堅強的拳頭部隊,負責堅守台灣北部防線。陸航601旅,旅代號“龍城部隊”,意為“但使龍城飛將在,不教胡馬度陰山”。
陸航601旅駐軍桃園龍潭,不隻有各兵種的聯合戰斗部隊,還肩負著特戰破壞、陸空作戰等任務,綜合作戰能力非常強,也是所謂“台海防衛作戰”非常重要的一環。
軍事專家施孝瑋表示,在新竹、桃園、台北、宜蘭區域,如果說敵方在此區域進行登陸攻擊,陸航601旅的攻擊營將負責該區域內的攻擊敵軍,對其進行空對地的空中攻擊。
而台“國防部”斥資近700億元新台幣購買的29架新型阿帕奇攻擊直升機,全數編入陸航601旅,顯見對陸航601旅戰略地位的重視﹔其最新戰力還有UH-60黑鷹直升機。
多將官之后被稱“皇家部隊”
陸航601旅戰力遭起底,其內部管理人員與人事也被放大檢視。
首先犯事的第2攻擊隊中校副隊長勞乃成,其父是前“國防部”聯三訓練處長陸軍少將勞則康,陸官36期畢業,勞乃成是在與其父同為36期同學薛石民出任空特司令時,到陸航擔任飛官的。
此外,包括前10軍團指揮官趙希平兒子,以及前“憲兵司令”張慶翔家族晚輩,通通在陸航601旅服役,因此該旅也被稱為“皇家部隊”。據透露,在陸航601旅,不僅薪水高、缺額多,如果英文能力好,到外國受訓的機會也多,陸軍私下把他們叫做“驕傲兵種”。
陸航601旅在裝備管理上也遭曝問題多多,台媒引述台軍方人士爆料說,陸航601旅的阿帕奇作戰隊,包括寢室、停機坪辦公室與維修機棚,都在同一棟建筑裡,軍中形容是“牛驥同一皂”。包括為阿帕奇直升機、黑鷹直升機新建棚廠,都是同一設計,外觀新穎雄偉,但官兵從寢室走廊探頭,就可望見機棚裡的阿帕奇直升機,也就是說官兵等於和阿帕奇直升機睡在一起。(海峽導報記者林連金)
台陸軍航特部601旅大起底:守衛北台灣的"皇家部隊"--軍事--人民網 https://bit.ly/3PWizWx
--------------------
戰力精良的陸航601旅
戰力精良的陸航601旅 https://bit.ly/3Q1ISuf
陸軍航空601旅是結合航空及特戰兵力,執行立體化作戰的聯合戰鬥部隊,具備強大的偵搜、攻擊、機動和全天候作戰能力。
一、601旅編製概況
(一)成軍歷史:陸軍航空601旅的前身為空騎601旅,成軍於民國87年7月1日。編製包含攻擊、戰搜、通用等3個不同屬性的直升機營,此外,還擁有飛機保修廠、通信航管連、警衛連、旅部連等單位。
601旅擁有優秀的戰備訓練績效,保修官兵有120位通過「國家技術檢定——飛機修護丙級證照」。當年921大地震、賀伯和桃芝風災時,601旅官兵皆在第一時間馳援,穿越重山峻嶺,贏得民眾高度肯定。
(二)戰備訓練內涵
1.駐地訓練:以「執行戰備能力」為目標,使士官兵熟練核心訓練課目,達到戰鬥射擊、裝備保養、互助自救的能力。
2.專精訓練:藉模式化課表、標準訓場、整合師資等,反覆施訓、熟練專業專長,完成組合訓練。
3.基地訓練:達到基地基本戰力鑑測合格標準。
二、主要使用機型
(一)UH-1H直升機
1.性能:由美國貝爾公司製造的中型通用直升機,可執行運輸人員、物資補給、救援等任務。裝備T53-L-13發動機,時速最高可達204公里,實用升限3,800公尺,最遠航程達511公里,可搭載10~14位士兵。
2.實戰驗證:UH-1H在美軍服役多年,不但為陸空作戰開啟先河,也使地面作戰邁向立體化。越戰中充分驗證其耐用、多用途、酬載大的特性。
UH-1H出產於1960年代,性能上存在一些限制,在高高度與高氣溫環境下尤其明顯。至今,貝爾公司已出產超過1萬架UH-1H。美軍將在近年內全面汰除UH-1H。貝爾公司已提出舊機性能提升案(HueyⅡ(休伊二式)),可降低成本,並延長UH-1H服役時間。
(二)AH-1W攻擊直升機:由美國貝爾公司製造,具備攻擊和機動特性,是601旅的快速打擊主力,亦是美軍陸戰隊主力攻擊直升機。
(三)OH-58D戰搜直升機:是捕獲並標示目標的戰場武裝偵察機,需協同其他武裝直升機,完成作戰任務。美軍特種部隊亦使用此一機型。
(四)CH-47SD中型運輸直升機:已具備數位式座艙系統和先進電戰能力,亦為美軍現役運輸機種。
楊繼宇、楊宏康/青年日報96年4月4日、4月6日第3版
戰力精良的陸航601旅 https://bit.ly/3Q1ISuf
--------------------
陸軍航空特戰指揮部,簡稱陸軍航特部、航特部、或航特,為中華民國陸軍的航空(武裝直升機、運輸機)與特戰(傘兵)部隊,總編制兵力員額約10,387人,前身為陸軍空降特戰司令部,簡稱空特部、空特。[1] [2]
中華民國陸軍航空特戰指揮部 - 維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書 https://bit.ly/3Yc5HOh
沿革
1944年1月1日中華民國陸軍在雲南省昆明市成立「陸軍傘兵第一團」,1958年3月1日中華民國陸軍在臺灣省桃園縣龍潭鄉成立「陸軍特種部隊司令部」。
1974年4月1日,為統一指揮體系,「陸軍空降司令部」與陸軍特種作戰司令部併編成立「陸軍空降特戰司令部」(空特部)。
1979年10月執行「靖安專案」,納編「陸軍航空指揮部暨航空訓練中心」。
1999年10月1日因應精實案,改編為「陸軍航空特戰司令部」(航特部)。
2006年2月16日因應《國防部組織法》規定,改稱為「陸軍航空特戰指揮部」。
編階
航特部設一席中將和七席少將共八位將官編制,是軍團級單位,和陸軍司令部三大軍團—第六軍團、第八軍團、第十軍團為同一階級。[3]
組織
陸軍航空特戰指揮部(駐臺南市歸仁區)—「武漢部隊」
直屬單位:
行政排
憲兵排
101兩棲偵察營(駐澎湖縣西嶼鄉、連江縣南竿鄉及金門縣)—「海龍蛙兵」或「成功隊」,取其「不成功,便成仁」之含義。
高空特種勤務中隊(駐屏東縣內埔鄉)—「涼山特勤隊」。
配屬單位:
陸軍特種作戰指揮部(駐桃園市龍潭區)—「天龍部隊」
本部連
狙擊連
通信資訊作業連
特戰第一營(營部連+特戰連×3)
特戰第二營(營部連+特戰連×3)
特戰第三營(營部連+特戰連×3)
特戰第四營(營部連+特戰連×3)
特戰第五營(營部連+特戰連×3)
陸軍航空第六〇一旅(駐桃園市龍潭區)—「龍城部隊」,主要防守北臺灣。陸軍航空第601旅編制兵力2,124人。
陸軍航空第六〇二旅(駐臺中市新社區)—「龍翔部隊」,主要防守中臺灣。陸軍航空第602旅編制兵力2,148人。
陸軍飛行訓練指揮部(駐臺南市歸仁區) —「飛鷹部隊」,平時作為策畫執行訓練單位,戰時就地轉換為陸軍航空第六〇三旅,支援各作戰區作戰。[4]
空降訓練中心(駐屏東縣屏東市大聖西營區)[5]
勤務連
傘具整備連(2019年7月1日更銜[6])
空投連
導航排
傘教組(神龍小組屬任務編組,非常設編制)
學員生營
特戰訓練中心(駐臺中市和平區麗陽營區)
勤務連
特43連(反恐連)
學員生營
裝備
陸軍航空特戰指揮部於1992年購買42架AH-1W超級眼鏡蛇攻擊直升機,1997年再度購買21架AH-1W,共擁有63架AH-1W,但在1999年7月17日、2008年7月16日[7]失事折損2架AH-1W [8]。目前擁有61架AH-1W,編成兩個攻擊直升機營,編制於陸軍航空第601旅(駐守桃園市)與陸軍航空第602旅(駐守臺中市)。
陸軍航空特戰指揮部於2010年購買30架AH-64E阿帕契攻擊直升機,已經在2013年11月底全部抵達臺灣,但在2014年4月25日失事墜毀1架,目前擁有29架。AH-64E阿帕契攻擊直升機編成兩個攻擊直升機營隸屬陸軍航空第601旅,另外編制30架UH-60M黑鷹通用直升機。
中華民國陸軍航空特戰指揮部 - 維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書 https://bit.ly/3Yc5HOh
飛行場の測候所: 穿越時空到70年前的龍潭機場,竟有40架日本軍機[隼]和[疾風]! https://bit.ly/3pShogc
穿越時空到70年前的龍潭機場,竟有40架日本軍機[隼]和[疾風]!
最近陸軍龍潭601旅超紅,大家都要組團去看阿帕契,想要戴頭盔打卡上傳FB。其實啊其實,如果可以穿越時空,回到七十年前1945年的終戰時,大家知道到龍潭飛行場去可以看到什麼嗎?可以看到四十架日本的軍機,而且有26架的一式戰(隼),14架的四式戰(疾風)!這些飛機,今天只要隨便保留一架,都是世界級的博物館超級古董,可惜早就通通拆光光啥也沒有了。
這座最近很紅的龍潭機場,前身龍潭飛行場,是日本陸軍於1944年下半所興建來做軍機秘匿用。依照日本陸軍第8飛行師團在二戰末期「天號作戰」期間的特攻記錄來看,1945年3月下旬開始到6月上旬間,其所轄下的誠部隊特攻攻擊中,從台灣出發的33回攻擊,就包含1次從龍潭出擊的任務。
終戰時的美軍記錄裡,龍潭飛行場留有日本陸軍的飛行第20戰隊,以及特攻為目的編成的誠16飛行隊飛機。接收時的飛機記錄,龍潭飛行場留有26架的一式戰(隼),14架的四式戰(疾風),算是美軍於二戰最末期猛烈轟炸下,台灣仍能維持戰備使用的機場之一。
我想,應該不少軍事迷看到這裡眼睛快掉下來了,龍潭曾留有二十幾架的隼!?? 還有疾風!?? 對的。如果終戰時有遠見多留幾架下來,這些飛機真的都是世界級的航空典藏品了。只能說,千金難買早知道。(下圖裡黑白的一式戰隼,彩色的是四式戰疾風,拍照地點不是龍潭,僅供參考)
如今的龍潭基地不是說不會開放,不是說民眾完全不能進去參觀,只是不接「散客」,而且貴婦團優先。至於怎麼團進團出,大家都還在看國防部怎麼辦。但我其實比較好奇,如果龍潭挖一挖,挖出一架或半架的隼或疾風,那才更有夠看啊!
如果大家想多知道龍潭,或者日本時代興建的飛機場歷史,以及台灣這座「不沉空母」的故事,歡迎找下面這本書來看喔。
不沈空母 台灣島內飛行場百年發展史
台北地區現貨供應:
假面騎士玩具店(02-2556-3786)
~台北市南京西路163號1樓57室(賓王飯店1樓賣場)
每日:14:00到21:00
偵探書屋 Murder Ink(02-2559-7776)
~台北市南京西路262巷11號
週一 - 週六:
14:00 到 22:00
週日:
13:00 到 20:00
如果您不方便在臺北前來購買,我們也提供了全台超商取貨付款的服務,請透過露天的網購購買。http://goods.ruten.com.tw/item/show?21526916306078
★三本免運費!!★面交地點:限 新北市中和區 中和環球 正門口。
本書定價1200元
本書的大小尺寸與花車一書相同19cm x 26cm,全彩印刷,總頁數包含序與目錄還有附錄,大約448頁。
本書簡介:
二 戰期間,將台灣視為一座不會沈沒的海上航空母艦「不沈空母」,是民眾耳熟能詳的一種政策宣傳。在日本發動大東亞戰爭,台灣捲入二戰陰霾中時,島上的飛行場 正是大日本帝國往南洋連結的重要樞紐。二戰後的台灣,兩岸對峙下,仍有不少日本時代興建的機場持續使用至今,也留下許許多多台灣航空發展百年來 的重要遺跡。本書為作者耗費超過二十年蒐集資料,並藉由實地調查後整理而成的台灣航空重要著作。書中以百年來台灣島內飛行場/機場的發展歷史與脈絡為主軸,介紹其歷經的演變,以及殘存的各種遺構,是研究台灣航空發展及台灣軍事遺跡、戰爭遺產不可缺少的重要經典。
全書的章節呈現上,以時 間為主要切分點,在 日本統治後期較多飛行場大量增設時,才以日本海軍與陸軍兩種體系加以區分。書中內容包含台灣航空發展黎明期的飛行場與著陸場、民航肇始期的島內飛行場,以 及大東亞戰爭爆發前、戰爭間與整個二戰末期所興建的台灣島內日本陸軍與海軍飛行場,最後的章節則為二戰後興建的台灣島內機場。全書除了有詳盡的文字說明 外,更以超過一千五百張的圖片,包含各時代的相關地圖、航照與現地調查照片記錄,呈現出台灣島內飛行場/機場百年來的發展歷程。書中首度曝光許多興建於二戰時期的飛行場重要軍事設施遺跡調查成果,是台灣在戰爭遺跡的文化資產研究上,非常重要的參考著作。
本書包含一些讀者可能有興趣的主題:
1. 桃園航空城陰影下的二戰桃園飛行場遺跡
2. 虎尾飛行場的相關二戰遺跡
3. 東港飛行場尚未被破壞前的記錄
4. 林青霞出身的社團新村,原大林飛行場遺跡
5. 台灣各地現存的飛行場相關二戰時防空塔、機堡與耐爆通信所
6. 戰後興建的龍岡機場拆除前調查
7. 台灣各地現存飛行場相關的丸龜狀防空壕
8. 台灣現存的日本時代八幡製鐵所鋼骨飛機棚廠
9. 淡水水上機場的遺跡
10. 二戰時飛行場興建之際留下的滾輪遺物
關於書名的說明:
「不 沈空母」是二戰時台灣民眾廣被教育的一個說法,是台灣島內這些飛行場興建的主要原因,因此本書在終戰七十年的此時出版,特別以此來作為書名。之所以不以 「沉」字而以「沈」字來書寫,乃因「不沈空母」是日文漢字裡的用法,也是當年台灣人民接受此一稱法時的書寫方式,故選擇以此來做書名。至於本書副標題「台 灣島內飛行場百年發展史」,因本書內容以台灣島內的飛機場發展百年史(從日本時代講到戰後)為主,不包含澎湖或一些戰後興建的離島機場,故書名必須有此界 定。至於使用「飛行場」一詞,而非如今民眾慣用的機場或飛機場,乃因本書所介紹的大多數機場,在當年完工時,甚至至其撤廢時,都是以「飛行場」稱之。此 外,根據我國民航法第二條的名詞定義,直到如今也是以「飛行場:指用於航空器起降活動之水陸區域」來稱呼,故書名以此稱之。
關於本書內容的說明:
這本書內所寫的台灣島內飛行場發展歷史,原本只打算整理日本統治時代的飛行場,將時間點終止於二戰結束時,不過因為考量到戰後興建的機場多在離島,本島的新建機場數量相當少,故在調查寫作上並不會增加太多篇幅,因此最後仍將其納入,這是本書會以百年來台灣「島內」飛行場/機場發展脈絡加以撰寫的原因。至於篇章的區分方面,為了有系統與脈絡地包容進所有百年來台灣島內出現過的飛行場/機 場,整理時大致上以時間為切分點,在較多機場大量增設時期才以日本海軍與陸軍加以區分,故章節安排的方式,以台灣航空發展黎明期的飛行場與著陸場、民航肇 始期的島內飛行場,以及大東亞戰爭爆發前、戰爭間與整個二戰末期所興建的台灣島內陸軍與海軍飛行場加以分別介紹,最後的章節則為二戰後興建的台灣島內機 場。
本 書在寫作上為了讀者的易於閱讀,並未加上冗長的註解。因為以學術規格撰寫註腳的前提是,這個註解是真正有意義且對於所述史實的真相有所幫助,而非只為了表 面上看似學術著作的表象。儘管如此,本書對於重要的史料與數據等出處記載,是以在文章中明確寫明的方式點出,因此並不會因為沒有在書末附上參考文獻或者列 出成排驚人註解,而有損後續研究者要找到資料出處與來源的困擾。
除 了史料上的整理與詮釋,在這類軍事建設與遺址的研究中,現場田野調查相當重要,但因為時間距離的遙遠,一些口述歷史的正確性必須審慎對待。以台灣的現地調 查而言,似乎變成只要有二戰時期日軍的機場,就有神風特攻隊,就有零戰。殊不知二戰時日本的陸軍與海軍體系差異,也反映在飛行場相關設施的建設上,包含各 種周邊建物的規劃邏輯與設置,都有所不同。因此單憑口述來記錄,其實有相當風險。與史料的相互對照及驗證,是研究者非常重要的功課。
至 於戰爭遺跡的實地調查,也需要大量時間親自探訪才能獲致第一手資料,並且與文獻上的記錄加以比對。在本書的研究調查過程中,意外發現許多飛行場相關設施在 終戰後七十年的時間點都依然健在,可說相當不可思議。由於這些戰爭遺跡至今大多仍未獲得文化資產指定的保護,因此透過本書的介紹與初步調查,或可提供國內 對於軍事遺產的保存有更進一步的推展。不過,因為有不少日軍當年的飛行場在戰後一直維持軍事基地的身份,故調查時僅以極少數的基地開放機會作初步審視與研 究,許多非開放區則仍有眾多謎團無法解開。而因為顧慮到非常多的軍事遺址仍位處於軍事基地內,或者仍為機敏之用地,故本書在寫作與調查時,均避開這些地 帶,以免帶來困擾。然而,在國內不斷裁軍,連軍事用地也不斷釋出的情況下,軍事文化遺產的重視成為一個不容忽視的課題,若未經調查就全面摧毀騰出空地,則 將是文資保存上的重要損失。
今 年正好是終戰七十年的時刻,在台灣長期以來缺乏尊重多元史觀與庶民記憶的情況下,往往僅紀念「對日抗戰」這樣的觀點,導致不少民眾竟然還有二戰時是日軍來 轟炸台灣的荒謬歷史記憶,完全忘記中華民國空軍與美軍對台的空襲。相對於此,為了與上述這樣的大中國史觀抗衡,日軍在台灣的建設,往往也容易被以訛傳訛地 過份誇大,來凸顯對日抗戰史觀的偏狹。其實,回歸歷史層面,尊重不同族群的歷史記憶,應該才是面對不同過去的正面態度。而對於台灣在二戰中所留下的戰爭文 化遺產,則不應該當成「日帝餘毒」地剷除,而應該好好保留來警惕戰爭的苦難與追求和平的努力。希望這本書的完成,能對台灣戰爭歷史的研究,以及軍事遺產的 保存上有所助益。
飛行場の測候所: 穿越時空到70年前的龍潭機場,竟有40架日本軍機[隼]和[疾風]! https://bit.ly/3pShogc
飛行場の測候所: 穿越時空到70年前的龍潭機場,竟有40架日本軍機[隼]和[疾風]!
八塊飛行場懷生機場龍潭飛行場 - Google 地圖
八塊飛行場懷生機場龍潭飛行場 - Google 地圖
八塊飛行場懷生機場 - 維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書 https://bit.ly/46WCCdB
懷生機場,舊名八塊飛行場,也稱八塊厝飛行場,原址位於台灣桃園市八德區(舊新竹州桃園郡八塊庄,八塊即八德之舊稱)。於日治時期建造,駐有日軍神風特攻隊。在太平洋戰爭末期做為對美軍船艦攻擊的基地,另二處相同功用的機場是距離7公里外的龍潭(西)(戰後荒廢,跑道北半部現為國道三號)及龍潭飛行場(跑道部分約1公里;現為陸軍航空601旅龍城營區)。二戰後,在美軍協助下鋪設混凝土跑道(約2,573公尺)及柏油滑行道(約2,575公尺)各一條,並興建一座現代型式的塔台。為紀念黑貓中隊駕駛U-2偵察機殉職的飛行員陳懷生上校(追晉),取名為懷生機場[1]。
歷史
二戰期間駐防八塊飛行場的部隊是日本陸軍航空隊,海軍航空隊被稱為神風,陸軍航空隊的自殺特攻隊稱為誠字號,八塊飛行場約在1944年10月建造完成,八德邱氏餘慶堂(蓮塘公宗祠)與敦德堂(道陞公宗祠)分別在1945年2月被日軍借用部分民宅做為軍事使用,其中餘慶堂的右側是被設置為醫療室,編制一名醫官及兩名醫務兵,特攻隊隊長及隊員便常到此處討論軍情或閒聊談笑,當時住在餘慶堂左側的邱創忠校長會說日語也對日軍頗為禮遇[2],彼此禮尚往來,邱家人製作龍鬚糖送特攻隊隊員,隊員則回禮整包的香菸。
1945年終戰後,國民政府來台接收了飛行場,當時也接收了日軍數台飛機與戰車,八塊飛行場開始被賦予空軍桃園基地的備用機場任務,1950年代,被當作戰鬥機的練習打靶場,一般民眾是禁止進入的,後來建造國道二號高速公路時,軍方更在國道上方蓋了一個飛機橋,是為了延伸飛機跑道而設想。
在美軍駐台期間,當美軍航空母艦停靠基隆後,其艦載機均暫駐懷生機場,待航空母艦離港時再飛返航空母艦歸建。美國與中華民國斷交後,做為中華民國空軍防砲司令部使用,並擔任空軍桃園基地之備降機場。此一階段,懷生機場僅提供高賓任務之直昇機起降使用。
懷生機場在1998年正式解除軍事機場任務,它也是國內最早的一個航空模型飛行場,早期由於航空模型協會與軍方有簽約的關係,提供給各玩家一個理想的場地。懷生機場於2001年撥交給中華民國陸軍陸軍運輸學校使用,才真正結束其原有飛機起降之功用。部分現已改建為國防大學校本部;跑道部分仍保留。
1990年代初期,原本在興建國道二號時,軍方還打算保留懷生機場;然而在國道二號通車後,軍方毅然決定廢止此機場。廢止後,其中一部分跑道,被國防大學相中,2007年7月正式從大直遷移至此而成為校本部。而大直原址則變成今日國防部新址[1]。然而,國防大學除了在八德的校本部外,原本分散於桃園大溪的理工學院、台北復興崗的政戰學院及管理學院等校區仍然持續保留使用。
育勤營區
2020年10月22日,桃園市政府與國防部合作,在懷生機場原址興建「育勤營區」的第一期工程開工,預計於2023年6月完工。
基地總面積約75.15公頃,第一期開發面積28.57公頃,待營區完工之後,原駐守在內壢中原營區、大溪埔頂營區以及暫駐在鶯歌岳崙營區的部隊,將移至新建的育勤營區;同時成就中原營區(台鐵中原站)及大溪埔頂營區(轉運站)的都市計畫發展[3]。懷生機場 - 維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書 https://bit.ly/46WCCdB
從歷史地圖中看桃園八塊機場之演進概況 (1944-2001)
中華民國地圖學會 https://bit.ly/3PZUDS5
中華民國地圖學會常務理事 許哲明 編寫
據《臺灣區各飛機場要圖》、《美軍十四航空隊臺灣區目標圖》、《戰後初期臺灣軍事用地的接收》、《盟軍記載的二戰臺灣機場》等相關文獻,及研究二戰日軍飛行場專家(張維斌、洪致文)之網誌,綜合彙整出日軍在臺灣(含澎湖)部署的飛行場至少有74座。
覽閱《台灣省兵要地誌圖》(1949-1950),其中標示出的機場依分類計有:重要機場16座、次要機場14座、輔助機場9座、投彈場1座(佳冬機場)、射擊場2座(八塊機場、彰化機場)、中間機場9座、原標陸軍飛行場2座(應該是沒改訂到),合計53座。其中在現今桃園市就有三座如圖1所示,另還有一座為假機場(圖內已塗銷之),參閱表1。
圖1:桃園地區之飛機場分布圖 (1949.10)
表1:桃園地區日軍設置之飛行場表 (1949.10)
圖(表)1. 第二項之八塊飛行場所在地係日治時的「八塊厝」,1920年改稱「八塊」;其係於1944年10月興建完成,屬同方向多跑道飛行場,在其左側另有一座副跑道與其聯成V字型;在1944年美製”one inch目標圖”中被標註為鶯歌石簡易機場 (Okaseki L/S),參閱圖2。戰後在美軍協助下,原主跑道長1,500公尺擴充延長至2,573公尺,且興建一新式塔台;美軍駐台期間 (1951-1979),當航空母艦停靠基隆後,其各式戰機均到此機場暫駐。
圖2:八塊飛行場目標圖及航照 (1944)
圖3為1960年代聯勤測量署(1960年7月由測量處改制)測製的《八塊機場地形圖》,此圖目前僅存藍晒副本,圖內可辨識之註記是左下的「更寮腳」,及右下的「化學兵學校營區」(1962年5月遷駐);比對相關圖資,此圖測繪的應該是已不再使用的副跑道區域(朝北向),時間有可能是在1962年。當年聯合勤務總司令部測量署(2003年9月裁撤)係參謀機關,一般是由所屬測量學校或測量隊執行測量外業,而此案規模較小,判斷是由前者所辦理。圖面上顯示副跑道已廢棄,該區域予以測圖,提供其他用途規劃使用。
圖3:八塊機場地形圖 (1962),60.1x110.2cm
「八塊鄉」1950年更名為「八德鄉」,故此機場又稱「八德機場」;由於所在小地名為「更寮腳」,故也有人稱為「更寮腳機場」;另為紀念1962年時遭擊落而殉國的黑貓中隊飛行員陳懷生,而更名為「懷生機場」。此機場於1950年代,被當作戰鬥機的練習打靶場;1979年以後為空軍防砲司令部使用,並兼有桃園軍用機場之備降場任務;1998年此機場解除軍事任務;2001年此處撥交予陸軍運輸學校使用,從此解除飛機起降之功用;2007年改建為國防大學校本部。覽閱現今的Google衛照地圖(參閱圖4)還可看到「八塊機場」東北側的主跑道及隱約可見朝北的副跑道痕跡。中華民國地圖學會 https://bit.ly/3PZUDS5
快訊/阿帕契砲管被撞歪了!601旅軍官「誤觸開關」出包遭封口 航特部回應
留言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