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1941年建造完成了台灣第一座水上機場,台灣第二座國際機場「淡水水上機場」,日治時期稱為「淡水飛行場」,機場初期由日本民營公司大日本航空株式會社負責經營。航班往返日本橫濱到泰國曼谷,淡水就是中途站。(有些航班會加上沖繩、東京、廣東)。

C003  新北市 淡水水上機場 (直轄市定)01 (2)淡水水上機場-台灣第一座民航用國際機場,是1930年代中期開淡水水上機場-台灣第一座民航用國際機場,是1930年代中期開淡水水上機場-台灣第一座民航用國際機場,是1930年代中期開淡水水上機場-台灣第一座民航用國際機場,是1930年代中期開淡水水上機場-台灣第一座民航用國際機場,是1930年代中期開淡水水上機場-台灣第一座民航用國際機場,是1930年代中期開淡水水上機場-台灣第一座民航用國際機場,是1930年代中期開淡水水上飛機場滑行道_Taxi_Channel_of_Damsui_Air_Harbor_-_panoramio

淡水水上機場所屬區域位於原淡水火車站與鼻仔頭川、竿蓁林川之間,昭和五年(1930年)滬尾街新店口以東之發展已飽和,唯獨「鼻仔頭」因在地理上突出淡水河,機場跑道正面向著淡水河口,可利用淡水河口中央的浮洲之南側河道四、五公里長的水面為天然跑道,是最佳之地點。
昭和十二年(1937年)台灣總督府遞信部航空局挑選淡水鼻仔頭為機場預定地,開放給民營的大日本航空公司使用。淡水飛機場於昭和十五年(1940年)至十六年(1941年)建設,是當時台灣島唯一的民間航空水上基地。
為因應航空事業的發展以及支援軍方作戰,台灣總督府在河、海、湖泊、港灣設立充實且密集的測候網,確保船隻運行及飛航安全。昭和十七年(1942年),淡水水上機場設立觀測站,名「台灣總督府氣象臺淡水飛行場出張所」,進行航空氣象觀測,服務軍方
戰後,淡水水上機場由國府空軍接收,由空軍氣象聯隊及陸軍進駐,此處不再作為機場使用,也不再對外開放,更因作為軍事之用,淡水機場內屬於日治時期的營房等建築物均被拆毀,今日僅存幾處防空洞、庭園及飛機場滑溜臺等設施,並於民國八十九年(2000年)提報為古蹟。
 公告類別日期文號備註說明
指定/登錄2000-06-27(89)北府文資字第237042號
公告公文水上機場公告-89.6.27.pdf
評定基準1.具歷史、文化、藝術價值
指定理由具歷史、文化、藝術價值
法令依據<<文化資產保存法>>27條
所屬主管機關新北市政府
現況地址縣市行政區地址
新北市
淡水區
中正東路42巷7號
主管機關資訊名  稱:新北市政府
聯絡單位:文化局
聯絡電話:(02)29603456
聯絡地址:新北市板橋區中山路一段161號28樓
地籍資料淡水水上機場地籍.jpg
定著土地範圍(公告地號)地籍所有權屬使用分區分區類型
新北市 - 淡水區 - 海鷗段 - 414新北市 - 淡水區 - 海鷗段 - 420-425新北市 - 淡水區 - 海鷗段 - 427-446新北市 - 淡水區 - 海鷗段 - 448新北市 - 淡水區 - 海鷗段 - 449-451顯示更多
定著土地範圍(文字描述)淡水區海鷗段414、420-425、427-444、446(部分)、448(部分)、449-451、471、602-610地號
所有權屬身分公私有
姓名/名稱
土地所有人公有
交通部台灣鐵路管理局
土地所有人公有
空軍總司令部
土地所有人公有
空軍總司令部
土地所有人公有
空軍總司令部
土地所有人公有
空軍總司令部
顯示更多
管理人/使用人身分
姓名/名稱
管理人
陸軍關渡地區指揮部
外觀特徵現今所存之古蹟本體為停機坪、供水上飛機上岸之滑溜臺、水岸海堤及石砌鋪道,停機坪由大小均一的混凝土塊拼接而成,地坪有垂直於建物中軸的磁磚與垂直於滑溜臺面的磁磚軸線,磁磚選用白色;溜滑臺長度為45公尺,寬度為34.84公尺,表面為厚20公分的混凝土板澆製而成,粒料形狀為圓扁相間的卵石,整個溜滑臺以三十五塊混凝土板拼接而成,側面以石砌收邊,底部較寬,越到上方越窄,石料為黑色安山岩,表面中央稍隆起,至四邊較低;河岸海堤構造分為兩層,上層與滑溜道側面收邊砌法相同,下層則為混凝土基座,沿淡水河岸所築之步道,從基地內起自與嘉士洋行連結之圍牆,迄至駁坎,石材採凌字形交疊拼砌而成;連接測候所與水上機場的環形步道之一石砌鋪道,石塊的材質與色澤與水上機場防波堤所使用石材砌岸相似,寬約12公尺,兩側有混凝土明溝,石材以三組扇形交錯鋪設,係圓弧波浪交錯加上大小材料隨機排列,弧狀波浪由低處往上層遞。
資料來源:臺北縣縣定古蹟淡水水上機場調查研究暨修復計劃
室內特徵無
使用情形戰後國民政府空軍接收淡水水上機場,由空軍氣象聯隊及陸軍進駐,此處不再作為機場使用,也不再對外開放。
水上機場內的部分區域改作為軍隊氣象觀測之用。
現  狀目前所見的日治時期遺跡,如航空設施部分僅存停機坪及供水上飛機上岸之滑溜臺,其餘房舍皆已改建不存。
應重點維護之事項古蹟應按原貌維護及修復,不宜再度開發。
淡水水上機場 - 維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書 https://bit.ly/46TmREf
---------------------------------
淡水水上機場所屬區域位於原淡水火車站與鼻仔頭川、竿蓁林川之間,昭和五年(1930年)滬尾街新店口以東之發展已飽和,唯獨「鼻仔頭」因在地理上突出淡水河,機場跑道正面向著淡水河口,可利用淡水河口中央的浮洲之南側河道四、五公里長的水面為天然跑道,是最佳之地點。
昭和十二年(1937年)台灣總督府遞信部航空局挑選淡水鼻仔頭為機場預定地,開放給民營的大日本航空公司使用。淡水飛機場於昭和十五年(1940年)至十六年(1941年)建設,是當時台灣島唯一的民間航空水上基地。
為因應航空事業的發展以及支援軍方作戰,台灣總督府在河、海、湖泊、港灣設立充實且密集的測候網,確保船隻運行及飛航安全。昭和十七年(1942年),淡水水上機場設立觀測站,名「台灣總督府氣象臺淡水飛行場出張所」,進行航空氣象觀測,服務軍方
戰後,淡水水上機場由國府空軍接收,由空軍氣象聯隊及陸軍進駐,此處不再作為機場使用,也不再對外開放,更因作為軍事之用,淡水機場內屬於日治時期的營房等建築物均被拆毀,今日僅存幾處防空洞、庭園及飛機場滑溜臺等設施,並於民國八十九年(2000年)提報為古蹟。
 公告類別日期文號備註說明
指定/登錄2000-06-27(89)北府文資字第237042號
公告公文水上機場公告-89.6.27.pdf
評定基準1.具歷史、文化、藝術價值
指定理由具歷史、文化、藝術價值
法令依據<<文化資產保存法>>27條
所屬主管機關新北市政府
現況地址縣市行政區地址
新北市
淡水區
中正東路42巷7號
主管機關資訊名  稱:新北市政府
聯絡單位:文化局
聯絡電話:(02)29603456
聯絡地址:新北市板橋區中山路一段161號28樓
地籍資料淡水水上機場地籍.jpg
定著土地範圍(公告地號)地籍所有權屬使用分區分區類型
新北市 - 淡水區 - 海鷗段 - 414新北市 - 淡水區 - 海鷗段 - 420-425新北市 - 淡水區 - 海鷗段 - 427-446新北市 - 淡水區 - 海鷗段 - 448新北市 - 淡水區 - 海鷗段 - 449-451顯示更多
定著土地範圍(文字描述)淡水區海鷗段414、420-425、427-444、446(部分)、448(部分)、449-451、471、602-610地號
所有權屬身分公私有
姓名/名稱
土地所有人公有
交通部台灣鐵路管理局
土地所有人公有
空軍總司令部
土地所有人公有
空軍總司令部
土地所有人公有
空軍總司令部
土地所有人公有
空軍總司令部
顯示更多
管理人/使用人身分
姓名/名稱
管理人
陸軍關渡地區指揮部
外觀特徵現今所存之古蹟本體為停機坪、供水上飛機上岸之滑溜臺、水岸海堤及石砌鋪道,停機坪由大小均一的混凝土塊拼接而成,地坪有垂直於建物中軸的磁磚與垂直於滑溜臺面的磁磚軸線,磁磚選用白色;溜滑臺長度為45公尺,寬度為34.84公尺,表面為厚20公分的混凝土板澆製而成,粒料形狀為圓扁相間的卵石,整個溜滑臺以三十五塊混凝土板拼接而成,側面以石砌收邊,底部較寬,越到上方越窄,石料為黑色安山岩,表面中央稍隆起,至四邊較低;河岸海堤構造分為兩層,上層與滑溜道側面收邊砌法相同,下層則為混凝土基座,沿淡水河岸所築之步道,從基地內起自與嘉士洋行連結之圍牆,迄至駁坎,石材採凌字形交疊拼砌而成;連接測候所與水上機場的環形步道之一石砌鋪道,石塊的材質與色澤與水上機場防波堤所使用石材砌岸相似,寬約12公尺,兩側有混凝土明溝,石材以三組扇形交錯鋪設,係圓弧波浪交錯加上大小材料隨機排列,弧狀波浪由低處往上層遞。
資料來源:臺北縣縣定古蹟淡水水上機場調查研究暨修復計劃
室內特徵無
使用情形戰後國民政府空軍接收淡水水上機場,由空軍氣象聯隊及陸軍進駐,此處不再作為機場使用,也不再對外開放。
水上機場內的部分區域改作為軍隊氣象觀測之用。
現  狀目前所見的日治時期遺跡,如航空設施部分僅存停機坪及供水上飛機上岸之滑溜臺,其餘房舍皆已改建不存。
應重點維護之事項古蹟應按原貌維護及修復,不宜再度開發。
淡水水上機場|文化資產複合查詢|文化部文化資產局--國家文化資產網 https://bit.ly/43mCT6s


飛行場の測候所: 看見淡水的「水上飛機場」 https://bit.ly/43sVKN2
2015年2月15日 星期日看見淡水的「水上飛機場」
話說現在搭日籍航空公司,已經開放可以全程使用照相機拍照了,因此2015.2.13.從羽田空港回臺灣時,在進入台灣的時候,剛好看到淡水河口,於是很興奮地拍下整個淡水地區的空照。這也算是一種「看見臺灣,看見淡水」啊!
  絕大部分的台灣民眾,大概都可以猜出台灣第一座民航用國際機場,是1930年代中期開業的台北飛行場(今松山機場),不過卻少人知道台灣的第二座民航國際機場是「淡水飛行場」。淡水的飛機場在哪兒?其實只要踏出捷運淡水站,在河邊往關渡方向望去,就可以看到水上機場的遺跡。
   這座水上機場係利用過去淡水河中央曾存在的沙洲「浮線」與八里間的河道,作為水上飛機起降用的天然跑道。在上圖的空拍中,大家可以看到一堆渡輪先往河口走再回繞的航跡,那就是在閃開原本浮線的水淺區域。
 雖然說,淡水的水上機場興建晚到1941年才初步完工,但是淡水的航空歲月,以及倡議作為飛行場的用地,則早此約二十多年就已經開始,而且不止有被當成「渾然天成」水上機場的條件,甚至也曾考慮興建陸上機場。
 促成淡水飛行場正式興建的,則是如曾令毅在《航空南進與太平洋戰爭:淡水水上機場的設立與發展》一文中所強調,1936年由台灣總督府與海軍武官 室所規劃,以「台灣為中心之國際航線計畫」中,「航空南進」政策的推波助瀾。這個計畫主要分成三個區塊,分別是往南支(往華南並延伸至中國大陸各地)、往 「外南洋」(往香港、廣東與中南半島各地),以及往「內南洋」(往菲律賓馬尼拉與委任統治的南洋廳區域)的三個主軸,而與淡水籌設飛行場最有關的即是往南 洋的路線。
 淡水飛行場的正式興建,事實上於1940年8月便展開調查與測量的工作,並於該年年底前完成了用地的收購,於隔年3月舉行動工的「地鎮祭」。因為水上機用 的跑道屬天然的河面,故工程多在陸地的部分,約於1941年年中前完成,並曾因短暫開辦民航的國際線業務,而成為台灣歷史上第二座的民用國際機場
 這條國際航線,是由大日本航空所經營的橫濱、淡水至泰國曼谷載客路線。該線於1941年7月19日正式開設,每二週飛行一次。因為這條國際航線的開闢,讓淡 水因而在台灣民航發展史上留名。不過,這條航線卻因為珍珠港事變的發動,而於同年12月草草廢止,讓淡水飛行場隨即轉為軍用的水上機場。
 在二次大戰的最末期,也就是昭和20年(1945年)5月13日,一架日本戰前航空史上最成功的大型水上飛機「二式大艇」,被美軍攻擊而受創擱淺於淡水飛 行場對岸、浮線之南邊,也就是八里米倉村一帶的淡水河面。據周明德前輩回憶,此二式大艇滿潮時只露出垂直尾翼,退潮時則露出上半部,一直到戰爭結束一個多 月後才拆解。
 依照曾令毅與周明德的研究,戰後初期的1945年9月10日與15日,在盟軍特許下,淡水飛行場曾迎接二次相當特殊的「綠十字飛行」。這是日本戰敗後,為 了戰後復員的關係,由日本政府向盟軍所提出,僅實施於1945年9月與10月的特殊飛行任務。因為使用飛機為日本軍機,為了識別起見,機身必須塗白,並且 在原本日本紅色圓形國徽處改以綠十字標示,故一般通稱「綠十字飛行」。這個以橫濱與淡水對飛的任務,可以說是戰後淡水飛行場最後的演出,主要乃為了載運總 重約兩公噸,在日本印製提供引揚日人使用的台灣銀行券,而有了從橫濱飛往淡水的這最後飛行。
 而隨著擱淺在淡水河面上的二式大艇被拆解,以 及綠十字飛行的終止,淡水飛行場也結束了其航空歲月。該用地在戰後由空軍接收,並將氣象聯隊設置於此(目前已搬離)。儘管當年的水上機上下河面用滑走台, 仍有淡水河潮汐上上下下日復一日地潮起潮落浸潤著歷史痕跡,但混凝土鋪成的機坪,卻早已沒有任何水上飛機再度上岸,徒留地上鑲嵌著磁磚作為引導飛機上陸滑 行方向的指示,空等再也不會有的航空時代。
飛行場の測候所: 看見淡水的「水上飛機場」 https://bit.ly/43sVKN2

補01-13-27---二式大艇_h8k-1補02-13-28淡水水上機場-台灣第一座民航用國際機場,是1930年代中期開淡水水上機場-台灣第一座民航用國際機場,是1930年代中期開淡水水上機場-台灣第一座民航用國際機場,是1930年代中期開淡水水上機場-台灣第一座民航用國際機場,是1930年代中期開13-淡水aa04-淡水飛行場1940.11cut淡水水上機場_(2)淡水水上機場-台灣第一座民航用國際機場,是1930年代中期開淡水水上機場-台灣第一座民航用國際機場,是1930年代中期開淡水水上機場-台灣第一座民航用國際機場,是1930年代中期開淡水水上機場-台灣第一座民航用國際機場,是1930年代中期開


 1937年七七事變後,臺灣總督府因為軍事的需要,以及欲與東南亞各國發展經貿關係,加上當時世界各國競先開發國際航線,於是日本官方決定在台灣,再興建一座水上國際機場。當時因淡水五虎崗之第一崙「鼻頭崙」位於淡水河岸又有較開闊的腹地,淡水河的河道可成為天然跑道,條件非常適合,於是花了二年積極規劃準備興建,在1941年建造完成了台灣第一座水上機場,台灣第二座國際機場「淡水水上機場」,日治時期稱為「淡水飛行場」,機場初期由日本民營公司大日本航空株式會社負責經營。航班往返日本橫濱到泰國曼谷,淡水就是中途站。(有些航班會加上沖繩、東京、廣東)。
    從熱熱鬧鬧風風光光開航到當年12月8日,日軍偷襲珍珠港,太平洋戰爭爆發,12月12日,日本終止航線。似乎只維持了不到一年的國際航線。1943年日本軍方徵用了民航機以及所有機場,當時全台灣的機場都改成軍用,就不再有民航機在淡水飛行場起降,戰爭期間1944年10月12日,美軍曾轟炸淡水水上機場。1945年8月日本投降,機場由國民政府,空(陸)軍接收從此不再做為機場使用,一直到現在,當然淡水人也就看不到飛機起降於淡水河口的美麗風光了。1948年氣象總隊由南京遷至淡水。50年後來到2000年,專家學者會勘基地,6月27日公告為縣(市)定古蹟
    轉眼70餘年過去了,還有誰會記得淡水鼻頭崙曾經擁有的榮耀與風華呢,難到就要讓這段輝煌的歲月,封藏在老一輩的記憶中,漸漸凋零到完全遺忘嗎?目前由軍方管轄下的古蹟現況是,可讓飛機進出淡水河道的溜滑台依舊十分完整,可由捷運站後方公園看見,還有基地營門口的石頭路面,已併入紅樹林到淡水的腳踏車道中的一部分,也是唯一開放沒有管制的區域,其他因有軍方管制一般人是禁止進入,想看也看不到(只有位於機場隔壁的淡水文化園區殼牌倉庫,還可藉由地利之便略窺一二) ,其他的遺跡由古蹟調查研究及文史工作者的記錄中得知還有防空洞、停機坪、栓飛機用的基樁、引導飛機進出停機坪由白色磁磚鑲嵌的路線、河岸的堆石邊坡等等都淹沒在一處神秘的河岸營區裡。如何才能讓鮮少人知的古蹟重生?如果尚有文史工作者持續關注,如果主管機關能負起責任!如果軍方同意開放!如果淡水人在乎過去曾經在此地發生的事以及它所帶來共同的文化價值,或許有一天淡水河的上空與河面,將出現一種嶄新的又能重回過去榮耀的景觀,屆時我會很高興的告訴所有的朋友們,我將搭飛機回家。
新增網頁1 https://bit.ly/44Nl4hQ
---------------------------------
淡水水上機場是台灣新北市市定古蹟,位於台灣新北市淡水區,捷運淡水站出口右側,緊鄰英商嘉士洋行倉庫,位置為北緯25.164415度,東經121.447473度, 海拔高度7公尺,興建於1937年台灣日治時期,是台灣的第二座國際機場(第一為松山機場)。
明治維新後,日本為了強化軍事力量,於1910年代起開始積極推動航空事業。台灣具有相當重要的戰略地位,與日本之間要靠著航空才能達到快速聯絡的目的,由於淡水河口長約五公里的河道筆直,最寬處約有一點三公里,鼻頭崙突出於淡水河岸正對著出海口,再加上當時淡水線鐵道的興建與陸路交通網的建立,使得往來台北之間非常便捷,這些因素促使日本官方決定在淡水鼻仔頭興建水上機場。
   1937年由台灣總督府遞信部航空局選定淡水鼻仔頭村為機場用地,名為「淡水飛行場」,並開放由日本民營「大日本航空株式會社」規劃經營,淡水水上機場成為台灣第二個國際機場,也是當時島內唯一的民間航空水上機場。1941年興建完工,主要建有機場事務所、飛機修護廠、油庫、航空測候所、溜滑台、牽引機等,並在淡水河道中央的沙洲豎立一支風幡作為觀察氣流之用。
   淡水飛行場主要功能是作為民用飛機長途飛行中加油轉運之用。營運航線是兩週往返一次的橫濱經淡水至盤谷(曼谷)航線,當時使用的飛機主要為載客約為二十人的雙引擎川崎飛行艇。水上機場與商港同時使用河道,每當水上飛機將起飛或降落前,巡邏艇會在淡水河道上巡邏,用擴音器通知所有船隻避開河道,以確保飛航安全。
   1941年日本偷襲美國珍珠港,12月12日日本政府宣布停止航線,淡水水上機場停止歷時不到八個月的營運,此後,僅有零星包機曾過境加油。
   1943年,日本軍方徵收淡水水上機場作為戰爭使用,便不再有民航機在淡水機場起降。隨後,駐紮東港的日本海軍航空隊進駐。日本軍方在進出機場之聯絡道路鋪上石頭路面,並於機場內修築防空洞,並添加助航設備,先在沙崙設置座「航空無線電羅針所」,1944年在關渡丘陵上設置一座航空燈塔,同年10月12日美軍轟炸淡水水上機場,擊中水上機場旁的英商嘉士洋行倉庫的油槽,機場損失輕微。
淡水水上機場介紹 https://bit.ly/44P55jF
----------------------------
淡水水上機場是臺灣第一座水上飛機場,鄰近現今淡水氣候觀測所及殼牌倉庫,淡水水上機場於1941年(昭和16)建造完工,機場最初開放由民營的大日本航空公司使用,單葉雙引擎的水上飛機,從橫濱起飛後,在淡水加油停靠再飛往曼谷,載客約20人,每月來回二次,平均一星期一航次。每次水上飛機起飛或降落前,便派出一艘巡邏艇在跑道各角落巡邏,用擴音機呼叫捕魚船隻閃避,以免妨害飛機起降。使用幾個月後,1941年12月8日,日軍偷襲珍珠港,大戰爆發,12月12日,日本政府宣布停止此一航線
(11) 戀戀淡水 | 淡水水上機場是臺灣第一座水上飛機場,鄰近現今淡水氣候觀測所及殼牌倉庫,淡水水上機場於1941年(昭和16)建... | Facebook https://bit.ly/3rz1doE
--------------------------
簡介:台灣第一座水上飛機場,西元 1937 年七七事變後,台灣總督府遞信部航空局便挑選淡水鼻仔頭村為機場預定地。
建築樣式:其它
經過二年規劃及土地徵收,才開始整地興建,終於在 1941 年建造完工,不過使用幾個月後, 1941 年 12 月 8 日,日軍偷襲珍珠港,大戰爆發, 12 月 12 日,日本政府宣布停止航線。此後,僅有零星包機曾過境加油。 1943 年 9 月日本軍方徵用民航機及飛行,所有機場皆屬軍用,便不再有民航機在淡水機場起降。隨後,駐紮東港的日本海軍航空隊便派遣小型巡哨機進駐,負責近海的巡哨。1945 年 8 月日軍投降後,淡水水上機場由國府空軍接收,由空軍氣象聯隊進駐,但從此不再做為機場使用,也不再對外開放 。
特色: 利用淡水河口中央的浮洲(土稱此條浮洲為「浮線」)之南側河道四、五公里長的水面為天然跑道,當時的設備包括:機場事務所、飛機修護廠、油庫、航空測候所、溜滑台、牽引機等。
淡水水上機場-數位典藏與學習聯合目錄 https://bit.ly/3NS3aE8


淡水文化園區觀景台 - Google 地圖

淡水水上機場 - Google 地圖

淡水水上機場-台灣第一座民航用國際機場,是1930年代中期開淡水水上機場-台灣第一座民航用國際機場,是1930年代中期開

淡水文化園區觀景台 - Google 地圖


台北縣縣定古蹟淡水水上機場調查研究暨修復計畫作者:李乾朗

台北縣縣定古蹟淡水水上機場調查研究暨修復計畫


台灣有50多座機場你敢信!真「永不沉沒的航空母艦」
2023/08/04 13:15
台灣有50多座機場你敢信!真「永不沉沒的航空母艦」 - 自由軍武頻道 https://bit.ly/3OInRDY
1940年代台灣最全盛時期擁有超過50座飛行場!今台中清泉崗空軍基地中的部分腹地,其前身即為日軍「公館飛行場」又稱豐原飛行場,是一座擁有四條平行跑道的機場。(資料照)
 〔記者劉宇捷/台北報導〕台灣現今各式使用中的中大型飛機場不超過20個,然而,你知道嗎?1940年代台灣最全盛時期擁有超過50座飛行場!因為二次大戰日本佔領台灣時期,為了太平洋戰爭需求,軍方在各地徵收或租賃許多民間私有地作為機場,並且依功能大小分級,加上原有的一線運行機場,日本軍方計畫將台灣打造成真正「永不沉沒的航空母艦」。
  為了太平洋戰爭需求,日本軍方陸續在台灣興建約54座機場,計畫將台灣打造成真正「永不沉沒的航空母艦」。(圖片擷取自檔案局:典藏國家記憶粉專)
 據戰後臺灣警備總司令部接收統計,日據末期的總機場數約為54座,其中包含日本海軍航空隊與日本陸軍航空隊所使用的各式飛行場(當時並沒有空軍的獨立軍種),不過詳細數量可能沒那麼精確,原因在於日本對機場有分級制度,依據規模及跑、滑道數量多寡,大致區分設施及滑行道完整的飛行場,以及只有一條簡易跑道的著陸場,有些甚至規模小到可以降落但不易起飛,後者也不一定會被命名,另外還有為數不少的水上機場,供水上飛機起降。
 1944年起,美軍對台灣執行大規模偵照及空襲,並對各式被判斷為「機場」的目標命名,然而日軍也有自己的命名,因此可能會發生同個機場,美、日不同稱呼的狀況。1945年台灣光復後,國民政府並不需要這麼多的機場,因此哪些機場是存是廢成為一大難題,最後決定將32處廢除,成為大片腹地規劃使用,這些機場如今多已變成民房、街道或變回田野。
  1945年台灣光復後,國民政府決定將32處機場廢除,這些機場如今多已變成民房、街道或變回田野。(圖片擷取自檔案局:典藏國家記憶粉專)
  國民政府對於機場《保留及撤廢機場處置辦法》之公文。(圖片擷取自檔案局:典藏國家記憶粉專)
 其他當時比較有名,而現今也依然存在的機場主要有: 陸軍台北飛行場(今松山機場)、海軍新竹飛行場(今新竹空軍基地)、海軍豐原飛行場(美軍稱公館飛行場,後擴建為今空軍清泉崗基地),海軍台南飛行場(今台南空軍基地)、海軍高雄飛行場(今岡山空軍官校)、陸軍花蓮港北飛行場(擴建成今花蓮空軍基地)、陸軍屏東飛行場(今屏東空軍基地北跑道)...等。
 雖然許多機場現今已不存在,但卻悄悄的融入我們的生活中,從一些蛛絲馬跡還能看出機場的樣貌,無論是地名、跑道或建築設施、都市計畫、甚至是街道走向,都可一窺這裡曾經是機場的樣貌,例如台北的南機場夜市、國防大學的園區走向、台中水湳的防空碉堡以及台北民生社區一代的空照圖等等,只是我們生活在其中但不知道而已!台灣有50多座機場你敢信!真「永不沉沒的航空母艦」 - 自由軍武頻道 https://bit.ly/3OInRDY

淡水水上機場-台灣第一座民航用國際機場,是1930年代中期開淡水水上機場-台灣第一座民航用國際機場,是1930年代中期開淡水水上機場-台灣第一座民航用國際機場,是1930年代中期開淡水水上機場-台灣第一座民航用國際機場,是1930年代中期開


淡水水上機場-台灣第一座民航用國際機場,是1930年代中期開淡水水上機場-台灣第一座民航用國際機場,是1930年代中期開淡水水上機場-台灣第一座民航用國際機場,是1930年代中期開淡水水上機場-台灣第一座民航用國際機場,是1930年代中期開淡水水上機場-台灣第一座民航用國際機場,是1930年代中期開淡水水上機場-台灣第一座民航用國際機場,是1930年代中期開

九四式水上偵察機是川西重工擊敗愛知飛行社的設計,於1934年得到"七試三座水上偵察機"的項目合同。
九四式水上偵察機 - 維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書 https://bit.ly/48TP6Cc
設計特點
九四式為雙翼和雙浮舟水上飛機,機身和機翼採用鋁合金製骨架,外覆帆布,而浮舟則由硬鋁製造。九四式的發動機冷卻器和防衛機槍座都設計成可收放式以求減少風阻。九四式的早期型E7K1採用水冷式發動機,而後期型的E7K2改為風冷式。此機於1933年2月試飛時,雖然速度仍達不到軍方要求,但已超過當時其他日本水上偵察機,而且在穩定性和航程方面都表現良好。
基本資料(E7K2)
乘員:3人(駕駛,觀察員和後部機槍手)
機長:11.4公尺
翼展:14公尺
機高:4.74公尺
空重:2,100公斤
最重:3,300公斤
最快速度:239公里/小時
航程:2,200公里
昇限:7,060公尺
發動機:三菱瑞星一二型風冷式發動機(870匹馬力)
武裝:機頭一挺7.7公釐口徑機槍+機後兩挺7.7公釐口徑機槍+120公斤炸彈
實戰利用
輕巡洋艦阿武隈號上的九四式水上偵察機
九四式從1935年開始成為日本海軍主力的水上偵察機,廣泛用於水上飛機母艦和巡洋艦,或作為海軍基地的偵察機。中日戰爭時也有用於中國戰場,當太平洋戰爭爆發後也轉戰南洋戰場,甚至隨著輕巡洋艦阿武隈號來到阿拉斯加去參加阿留申群島戰役。1943年後漸淡出戰場前線,但在海軍基地仍保留一定數目去從事巡邏,反潛和為船隊護航等任務,在戰爭後期也作為自殺特攻機。
九四式水上偵察機 - 維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書 https://bit.ly/48TP6Cc


成子寮起降水道 1944 vs 1945成子寮起降水道 1944 vs 2014

確實曾進駐所屬"淡水航空基地", 後期也可能因隱匿要求改駐"成子寮水上機基地"; 戰後國府也確實接收了8架的零式水上觀測機   Anderson's Airdrome: 2014.07 成子寮水上機基地尋訪
  1944年10月12~17日, 美國集結海軍第38艦隊下的四個分遣艦隊共17艘航空母艦戰鬥群於台灣週邊, 結合駐防中國大陸四川的美國陸軍第20航空軍, 對台灣各地區重要軍事設施展開空襲, 雖然日本駐台的陸軍第八師團與海軍14聯空戰機紛紛升空迎擊, 但無奈雙方實力差距過大, 首日作戰上午, 日軍便遭大敗; 此次作戰被稱作"台灣沖航空戰", 日軍不但無力阻擋美軍轟炸機組的空襲, 反而被護航的航艦戰鬥機擊落甚多, 無奈的日軍為了保存戰力, 只能將可用的戰備進行疏散, 接下來來數日只能任美軍輕重轟炸機如入無人之境般地恣意轟炸; 由於直接面對面作戰的不利態勢, 日軍開始著手應急之道, 此後如: 秘匿機場, 航空複墎(假機場), 竹製假飛機, 神風特攻, 震洋特攻....等, 各式應變方案紛紛出籠。
     淡水英商嘉士洋行的3座油庫, 在台灣沖航空戰的首日即被空襲, 熊熊大火連燒三天三夜, 成為淡水老一輩人口中"火燒臭油棧"的由來, 該油庫被炸的同時, 緊鄰的淡水水上機機場也遭受攻擊, 由於目標明顯, 因此基地的損傷慘重, 為了保存寶貴的戰力, 水上機的疏開計畫因此展開。 Anderson's Airdrome: 2014.07 成子寮水上機基地尋訪
     成子寮水上機基地的成立時間已不可考, 但以該地域70年前的航照圖判斷, 若非戰力疏散需要, 要作為一正式的水上機基地實在是勉強, 因此判斷成立時間可能是在"台灣沖航空戰"之後; 以屬性來看, 應屬於秘匿機場。Anderson's Airdrome: 2014.07 成子寮水上機基地尋訪 https://bit.ly/4abPBIX


淡水水上機場-台灣第一座民航用國際機場,是1930年代中期開淡水水上機場-台灣第一座民航用國際機場,是1930年代中期開淡水水上機場-台灣第一座民航用國際機場,是1930年代中期開成子寮1945vs2014nn淡水水上機場-台灣第一座民航用國際機場,是1930年代中期開淡水水上機場-台灣第一座民航用國際機場,是1930年代中期開淡水水上機場-台灣第一座民航用國際機場,是1930年代中期開淡水水上機場-台灣第一座民航用國際機場,是1930年代中期開淡水水上機場-台灣第一座民航用國際機場,是1930年代中期開

二戰末期淡水海軍航空基地關渡疏開地小考    (1) Facebook https://bit.ly/3VicAxP
  昨天下午承蒙旅日的好友,也是軍事專家的張詠翔兄提供一張二戰末期淡水地區零式水上觀測機的照片。這張照片原圖出自《航空ファン別冊・日本海軍機写真集》(1979/11),其後1990年代由文林堂所出版的《世界傑作機 No.47 日本海軍水上偵察機》中所刊載的同張照片,應是引自前書而來。這張照片的主角是零式水上觀測機,下方有「台湾淡水溪の支流を滑水中の高雄警備府飛行隊の零式觀測機11型(後期生產型)」 註記。目前,關於淡水海軍航空基地及所屬部隊相關的老照片,除了戰爭末期美軍空拍照片以外,受限於當時軍事管制及相關之規定,所以出土的照片相當稀少。特別是這一張照片推測拍攝於 1944年至1945年間,故特別珍貴。 (1) Facebook
 在討論這架飛機究竟停在哪裡之前,在此還是不厭其煩地先交代這架飛機及所屬航空部隊的歷史背景。 透過這張照片的文字資訊,大概可以得知這架零式水上觀測機應該屬於戰爭末期淡水海軍航空基地轄下的水偵隊(1944年改為953空派遣隊進駐) 。
  這個水偵隊乃是1943年11月15日海軍高雄警備府為因應戰爭的發展,乃將淡水水上機場變更為「淡水航空基地」。 該基地主要駐紮部隊為水上飛機偵察隊,並受高雄警備府司令部指揮及調配,其轄下曾配置零式水上觀測機、零式水偵機、九四式水偵機,主要負責「台灣北部海面警戒、偵察及攻擊、對潛哨戒、海上交通保護」等相關任務之執行。 1944年7月後,海軍航空實施「空地分離」制度,淡水基地的水偵隊就改由 「953空淡水基地派遣隊」 擔任。當時淡水航空基地的各派遣隊(水偵隊)主要執行台灣北部海域船團護衛及對潛掃蕩之任務,其中1944年7月至9月間「953空淡水基地派遣隊」在執行「日夜對潛掃蕩」的任務時,就曾擊沉美軍潛艦兩艘、擊傷一艘,就一個編制不算大的航空派遣隊來說,有如此之「戰果」, 反映出台灣周圍海域美軍潛艦出沒次數的頻繁。
   不過,1944年9月美軍開始由菲律賓南部的岷答那峨(Mindanao)朝中部的雷伊泰(Leyte)海域逐步挺進後,美軍為切斷日本經台灣往菲律賓的後方補給路線,並以攻擊台灣各航空基地為主要目的,而開始增派航空機動部隊朝台灣東部、沖繩及南西諸島海域集結(10月10日),當時日本陸海軍航空部隊在獲得相關情資後,陸續動員及移防相關航空部隊前往迎擊,自10月12至16日期間,雙方共派出約千架左右的各式戰機集結於台灣東方海域上空展開激烈的「台灣沖航空戰」。美軍於12日與日機交戰後,則同時針對台灣全島各主要航空基地及軍事設施展開連續的空襲行動。
   然而就目前所掌握的資料顯示,在這場著名的航空戰役中「953空」東港本隊及轄下的「淡水基地派遣隊」僅於10日接獲第二航空艦隊之指示前往台灣東部海域,並協同「偵三飛行隊」進行飛行索敵任務,同時透過雷達偵知美軍正朝台灣東部海域移動之情報。12日當天清晨,美軍即開始針對包含淡水基地在內的台灣各地軍事重地進行猛烈的空襲轟炸, 造成淡水基地周邊及駐紮航空戰隊遭受到嚴重損害, 迫使許多淡水街居民在首波空襲後,移往三芝山區躲避。
   同時隨著「台灣沖航空戰」之後日軍在台灣及南西諸島的制空權漸失,促使包含淡水航空基地在內的台灣各軍事基地興築更多的防空設施,例如1944年12月以後淡水航空基地開始以挖坑地道的方式(橫穴式)興建彈藥庫,並預計興建飛機掩體壕十五處(12月底前已完成六處), 及「高射機槍陣地」數座,以防衛美軍之空襲。 因此,「953空淡水基地派遣隊」雖然未直接參與「台灣沖航空戰」,且於該戰役後受到美軍的嚴重轟炸,以致於其後並未能發揮原本的偵搜戰力,但其在戰役先前的海上偵搜及情報搜集上,甚至是反潛攻擊戰力上,應扮演一定程度的戰略角色。
   1944年12月20日本部設於東港航空基地的「953航空隊」因戰略考量及戰隊本身損失嚴重而遭到裁撤整編,並以海上護衛總司令部轄下「九○一航空隊」之派遣隊進駐淡水航空基地,接續台灣北部海域哨戒及海上輸送船團的護衛工作, 而當時「901空淡水基地派遣隊」隸屬於海軍第五航空艦隊(司令官為大西瀧治郎中將)之下,並配置六架零式水偵機,編制共182人。不過,雖設立了專門護衛船團的「901航空隊」,但因「台灣沖航空戰」後失去了制空權,故相關工作其實已經變的有名無實,成效可說相當有限(關於淡水水上機場的歷史,可參見拙作,〈「航空南進」與太平洋戰爭: 淡水水上機場的設立與發展〉(2012)http://w3.th.gov.tw/files/taiwan63_2/0632_4.pdf )。
   以上是關於這架飛機及所屬航空部隊的背景介紹。我個人雖然研究臺灣航空史,但機場並非我研究的主要範圍,僅有所涉獵而已,所以一開始對於這張照片我以為是淡水海軍航空基地旁的紅樹林引道。之後承蒙洪致文教授的提示,認為從資料上來說日軍曾經在淡水河與基隆河交界的五股成子寮設有水上機臨時停泊地。之後我們的共識則認為這個成子寮可能就是1944年10月淡水海軍航空基地被美軍轟炸後,海軍將部分飛機移到五股成子寮一帶,因此嚴格來說成子寮應不能算基地或正式機場,可能只是疏開用的臨時水上機停泊地。 因此,後來我又將此地改為五股成子寮。不過,今早詠翔兄發揮他強大的「鍵盤e考據」功力,透過現存網路所有照片,比對成子寮及對岸關渡兩側的山勢,最後推測這張照片可能的地點是現今「關渡自然公園」內。雖然如此,細部的地點仍需要有人進行現場的田調實察,這樣才能確認無誤。 加上我以前聽過世居關渡的黃富三教授開示,日軍曾經在戰爭末期將水上飛機藏匿於關渡(http://www.kuantu.org.tw/GDT_C_02_01_03.html) ,所以這個解謎的工作好像理所當然就應該由住在淡水的我來做。因此一早我就前往了關渡自然公園。
   這個公園面積不大,收費五十元,來此地的大多是賞鳥人士或親子出遊,到此進行飛機停泊地考證的,恐怕我是第一人。買了票後,我順便把照片給他們看,希望園方告訴我哪裡是照片角度的可能地點。導覽員看了之後告訴我說,這個地方應該是他們園區沒錯,但照片顯示的地點是生態保護區,目前暫不開放,禁止進入,建議我進去後找高處拍攝。我聽了後雖有些失望,但想說還是進去看看後再說。進去之後第一個看到的就是舊貴子坑溪的引道,比對老照片後,覺得後面的山勢是對了,但好像引道寬度太小,而且距離與位置 的比例也不太一樣,加上詢問園方得知前面的橋墩可能是日治遺留,若是如此,這邊就不太可能是原本 照片拍攝的地點。 
  於是我又循著園區右側前進,中間經過了許多地方,包括濕地平台、賞鳥小屋等,都不是什麼理想的制高拍攝點,加上園區北側靠大屯山的地方有許多樹木,因此即便位置不錯,大屯山系峰脈也被樹梢所遮住。於是我就先往濕地拍,拍了幾張有可能的區域。結果發現了一個制水閘,如果這個東西是戰爭末期興建的,就有意思了。因為 戰後接收的日文檔案就曾記載淡水水上機場有興建所謂的水上機引道制水閘,為的是控制退潮及枯水期的水量,讓飛機有足夠的水量自引道滑至淡水河主跑道。不過那是淡水,至於關渡的這個制水閘可能還要再進一步考察。
   在途中尋找拍攝點的同時,不知不覺就走到了園區的最深處,也就是東側的保護區,由柵欄外往內看就有預感此區應該就是零觀水上機有可能的停泊點。以下就是兩張「超潛入」的成果,比對老照片與利用疊圖辨識(張詠翔製作及提供),Bingo!大概就是這裡了,應該八九不離十,確切的地點應該是關渡自然公園的東側的水磨坑溪引道及溼地區域。
  寫到這裡,大家可能會有些疑問,為何是在關渡呢?資料不是顯示在對岸五股的成子寮嗎?其實按照「資料是死的,歷史是動態發展」的情況來看,1944年10月淡水海軍航空基地被美軍炸掉後,其主力大多已經疏開,一部分可能就已經移往五股成子寮。但事實上戰爭末期日軍並無多餘心力重新興建基地或機場,許多美軍標註或戰後接收檔案所顯示的機場(所謂秘匿機場),大多是臨時決定的著陸場,設備只有簡單的一個跑道。而對於水上飛機來說,河面都是天然跑道,哪裡都可以停泊,所以充其量成子寮只是個臨時停泊點而已,說不上是基地或水上機場。因此,研究機場千萬不要看到黑影就開槍,看到路面就說跑道,看到跑道就說是機場呀,有些根本沒停過飛機,過份地計較機場的數字一點意義也都沒有,也很無聊。
  至於,為何這張照片中的水上機會在關渡 水磨坑溪引道及溼地區域?其實很簡單,一個原因是日軍為躲避美軍空襲,將飛機分散存放,一部分放在成子寮,一部分放在關渡,加上水上機滑來滑去的機動特性,只要不被美軍發現,就是好的藏匿場所。也許因此,關渡才會有所謂戰爭末期日軍將飛機藏在溼地的在地傳說。
【感謝中研院GIS中心技師廖泫銘先生補充一張1945年初美軍空拍圖,原圖參見中研院GIS中心美軍航照圖:http://gis.rchss.sinica.edu.tw/mapdap/wp-content/uploads/2015/12/B03575_120.jpg 】
p.s.因為我本身不研究機場,因此本篇的催生得力於軍事專家張詠翔先生,以及這一兩天不斷跟我討論及提點的洪致文教授。特此致謝!
【工商服務】關渡自然公園其實是假日不錯的休閒好去處,除了適合全家一起觀察生態外,也是野餐的不錯選擇喔(圖為園區內自然中心前的草皮廣場)。
------------------------------------
【追伸】前幾天寫了「二戰末期淡水海軍航空基地關渡疏開地小考」後,今天承蒙恩師蔡錦堂教授贈送一本《海軍飛行科豫備學生.生徒史》,回家路上翻了翻,猛然發現世界就是這麼奇妙,而我又剛好這麼有「史料緣」,居然讓我在這本又翻到「關渡零觀」這張照片。
  這還不算什麼,還在這張照片的前面發現一張新的「零觀」照片,而從其尾翼編號來看,這蠻有可能是淡水水偵隊(其後的953空淡水派遣隊)中八架「零觀」的其中一架。若是如此,這架飛翔中的「零觀」下面應該是臺北。而這本書除了有這兩張照片外,事實上還收錄了兩篇關於淡水水偵隊隊員的珍貴回憶。著實填補了我們對於該隊活動的實際圖像。
  第一篇是海軍953空淡水派遣隊指揮官高嶋大尉(操10)的回憶。主要是描述戰爭結束後,該隊活動的歷史。其大要說明終戰時該隊共有八架「零觀」,成員約150名,在成子寮迎接終戰。8月15日當天,淡水河上游的陸軍曉部隊隊長還親自前來成子寮,相互確認玉音放送的內容。26日飛行終止命令前(航空部隊飛機全數取下螺旋槳),還曾進行最後的飛行。不過,特別是的是該隊在接到高雄警備府發令「飛行終止」的前幾日,還曾接收到日本本土第302空司令部要求其奮戰到底的命令,而讓他們有些感到意外及無所適從。之後,該隊移回淡水基地,除將一些陸戰築陣資材送給當地居民外,武裝設備全數移交給陸軍曉部隊後,僅留下20人在淡水處理殘留事務後,9月初部隊大多數成員就移往臺中新社山區,進行「現地自活」的生活,隔年2月中結束臺灣的生活,全隊被遣返回日本。
  其中,比較特別的是1945年10月後,中國軍隊進駐接收七架「零觀」,其中隨中方接收的成員有一名為日本軍官,是高嶋的前輩瀧仲大尉(豫1),原是汪兆銘座機的駕駛,戰爭結束後受重慶政府所雇,隨中國空軍來臺協助接收。透過瀧仲大尉中介,淡水基地的接收融洽且順利,期間中國空軍接收的軍官因未曾有駕駛水上機之經驗,還特別要求將飛機的螺旋槳再裝回去,實地進行「零觀」的操作教學。   (1) Facebook
  第二篇是海軍953空淡水派遣隊軍官長澤(操13)的回憶。其內容特別提到1945年4月該隊移往成子寮的經過,同時提到成子寮的軍事設施為飛機繫留臺、擬裝工事、聯外道路的建造等等,並在其後陸續配合關渡第102震洋隊實施夜間演練。同年7月,支援完舟山島的空中輸的任務後,就在成子寮迎接終戰。
     以上,即是《海軍飛行科豫備學生.生徒史》一書中關於淡水水偵隊「零觀」紀錄的梗概。這些資料也可為先前的小考補充一些內容。首先,要說明的是本文並無否認成子寮的存在,只是就那張在河道的照片考證該機可能的地點為關渡。其次,就這兩篇回憶來說,當事人都把成子寮當成「基地」,但那應該是當時軍人對於駐地的習慣說法,事實上就設施現況來說成子寮沒有達到「航空基地」或水上機場的要件(若有這些設施也算,那基隆碼頭或孤拔濱早在1930年代早就是「水上機場」了),也就是說成子寮就實際狀況來說,真的就只是臨時停泊地而已,主要是為躲避美軍的搜索及攻擊,故將飛機疏散到淡水河的兩岸,以減少飛機的損失,而這樣也頗符合水上飛機的機動特性    (1) Facebook
(1) Facebook https://bit.ly/3VicAxP


淡水水上機場-台灣第一座民航用國際機場,是1930年代中期開淡水水上機場-台灣第一座民航用國際機場,是1930年代中期開零式観測機2淡水水上機場-台灣第一座民航用國際機場,是1930年代中期開淡水水上機場-台灣第一座民航用國際機場,是1930年代中期開淡水水上機場-台灣第一座民航用國際機場,是1930年代中期開

零式水上觀測機是三菱重工業研製的水上觀測機·偵察機,為日本帝國海軍委託研製的最後一款雙翼機。日軍內部代號F1M1與F1M2,簡稱「零觀」(ゼロカン),盟軍代號Pete,為日本帝國海軍開戰後最知名也是僅此一型之艦載雙翼水上飛機。
零式水上觀測機 - 維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書 https://bit.ly/3IzD32e
開發概述
1935年,日本海軍向愛知、三菱重工、川西飛機等發出委託,競標爭取一款新型艦載水上觀測機;觀測機的任務除了短程偵查、艦炮彈著回報修正外,還要具備一定的空戰性能驅趕同樣任務的觀測機。
雖然三菱接受了委託,但在這之前三菱並沒有開發水上飛機的經驗。但三菱的資深飛機工程師服部讓次與佐野榮太郎組成的團隊接下了這件任務,服部與佐野兩人的共同點都是在三菱神戶造船廠工作過,所以不只會設計飛機,對船隻的結構也略懂一二,這對需要兼顧流體力學及空氣動力的水上飛機來說相當重要。三菱的開發策略是放棄航速,換取更強的升力與空戰敏捷性。觀測機的機身採用鋁合金蟬殼狀應力蒙皮結構,鋁合金機翼,浮筒採用一大兩小,和機身的連接用支柱及確保主翼強度的張線都大為簡化,尾翼為單片式,設計初未對空氣動力進行優化。
1936年6月22日,三菱重工的原型機出廠首飛,此時名稱為十試水上観測機(F1M1),與愛知廠十試水觀及川西廠的原型機一同接受審查。在第一次審查中,川西的單翼水上飛機沒有達到需求性能因而出局,因此後來的競爭只剩愛知與三菱兩家進行,三菱的原型機速度與性能雖然合格,但飛行員指責飛機穩定性不足,在飛行途中會突然陷入自旋狀態;三菱因此為原型機作出許多改良,包括重新設計了帶上反角直線型主翼,並且對垂直尾翼的設計提出二十餘款修正概念,把浮筒略為增大。除此之外,螺旋槳從十試的雙葉款式更換為三葉螺旋槳,引擎也從中島光一型發動機(單列9汽缸,輸出600匹馬力)更換為新研製的三菱瑞星一三型發動機(複列14汽缸,輸出800匹馬力),兩款引擎重量相同,但是輸出動力增強1.3倍,同時因汽缸減少,也縮小了引擎正面截面積,降低空氣阻力。
改良過的三號原型機在1938年2月出廠,性能也改善許多,極速增加到時速370公里,爬升性能則是5000公尺9分鐘。空戰性能上略優於愛知的原型機,但是愛知的機型極速略優於三菱,雙方整體性能沒有非常大的落差;決定三菱勝出的理由則是機體材質:愛知機種主翼採膠合板製造,在高鹽份、高濕度的海上環境中很容易變質脆化。最後在1940年12月日本海軍決定由三菱勝出採用,機型正式名稱為「零式一號觀測機一型」(F1M2)。
服役狀況
改造成航空巡洋艦的最上號重巡洋艦,載有7架零式水觀
零式水觀除了由三菱重工製造(量產528架、另加4架原型機),另授權給佐世保海軍工廠代工,三菱廠的生產數據當前較無爭議,但佐世保海軍工廠的生產紀錄則有諸多說法,從140架、約180架甚至是590架等說法,因此零式水觀的總產量至少有三種論點:708架、1,005架、1,118架。零式水觀服役不久後太平洋戰爭就開打,但日本海軍設想的戰艦艦炮決戰很少出現,所以零式水觀很少執行炮擊觀測任務,主要以偵查及訓練為主。由於戰場逐漸擴張,零式水上觀測機作為海軍主力的水上偵察機佈署在各水上飛機基地和軍艦上;尤其在南太平洋戰場,基礎建設匱乏的日軍需要大量水上飛機協助作戰。
1942年4月,4架零式水觀共同擊沉美國海軍的PT-34魚雷快艇。瓜達爾卡納爾海戰期間,由田中賴三中將指揮的運輸船隊,在進行「老鼠運輸」(盟軍稱東京快車)時,零式水觀也對運輸船隊提供偵察和掩護,對此,田中賴三給予零式水觀很好的評價。零式水觀甚至與二式水上戰鬥機一同出擊爭奪制空權,或是用於反潛,巡邏和運輸等工作。但在1943年日軍戰線收縮後,零式水觀的使用場合也逐漸縮減。
零式水觀最聞名的駕駛者是藤田信雄,他在1942年9月9日和29日,駕駛伊25潛水艇上搭載的零式小型水上偵察機,兩次用燃燒彈對美國俄勒岡州的森林進行空襲,成為首位日軍空襲美國本土的駕駛員。1945年2月的日本本土防衛戰役中,藤田信雄和4名駕駛零式水觀同伴在鹿兒島上空迎擊入侵本土的盟軍飛機,並利用其機體的格鬥性能擊落一架F6F地獄貓戰鬥機(但另外4架零式水觀中有2架故障返回,2架被擊落)[1]
而其設計的空戰性能也為戰爭作出一定貢獻。1930年代性能測試時,三菱曾把她拿來和九六式艦上戰鬥機打模擬空戰,格鬥性能甚至在伯仲之間。所以日本海軍培訓飛行員時偶爾會拿她作為空戰訓練用。在南太平洋戰場時也有零戰飛行員證實說零式水觀曾在戰鬥機部隊的協助下擊落P-38,但倒沒有擊落P-39或F4F的紀錄。
二戰後,留在印尼的零式水上觀測機被印尼接收。在印尼與泰國有短暫使用紀錄。
零式水上觀測機 - 維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書 https://bit.ly/3IzD32e
--------------------------------------
淡水水上機場   nrch.culture.tw/twpedia.aspx?id=7932&fbclid=IwAR0v1pGFmgVcn93CKxUCnSkrP9nM8xK_6WAZkXPC1ypn-Y3pJX3nr1VeEjU https://bit.ly/3va6TY7
台灣第一座水上飛機場 - 淡水水上機場, 早期「淡水水上機場」是一處神秘而陌生的地帶,有駐軍管制不僅門禁森嚴,更有鐵道的阻隔,除老居民及少數樂於探險者,一般人對此處的歷史人文幾乎是隔絕的,現為縣定古蹟。
西元1937(民國26年)年七七事變後,台灣總督府遞信部航空局便挑選淡水鼻仔頭村為機場預定地。經過二年規劃及土地徵收,才開始整地興建,終於在1941年建造完工,機場最初開放由民營的大日本航空公司使用,單葉雙引擎的水上飛機,從橫濱起飛後,在淡水加油停靠再飛往曼谷,載客約20人,每月來回二次,平均一星期一航次。每次水上飛機起飛或降落前,便派出一艘巡邏艇在跑道各角落巡邏,用擴音機呼叫捕魚船隻閃避,以免妨害飛機起降。
不過使用幾個月後,西元1941年(民國30年)12月8日,日軍偷襲珍珠港,大戰爆發,12月12日,日本政府宣布停止航線。此後,僅有零星包機曾過境加油。西元1943年(民國32年)9月日本軍方徵用民航機及飛行,所有機場皆屬軍用,便不再有民航機在淡水機場起降。隨後,駐紮東港的日本海軍航空隊便派遣小型巡哨機進駐,負責近海的巡哨。
西元1943年日本軍方為增強淡水機場起降安全,便添加助航設備,先在沙崙設置一座「航空無線電羅針所」(無線電助電台),西元1944年在關渡小丘陵上設置一座航空燈塔。西元1944年(民國33年)10月12日美軍轟炸淡水水上機場,擊中隔鄰「迺生產」油庫,日機因隱匿疏散得宜,損失輕微。西元1945年(民國34年)8月日軍投降後,淡水水上機場由國府空軍接收,由空軍氣象聯隊進駐,但從此不再做為機場使用,也不再對外開放。
水上機場的建築特色係利用淡水河口中央的浮洲(土稱此條浮洲為「浮線」)之南側河道四、五公里長的水面為天然跑道,當時的設備包括:機場事務所、飛機修護廠、油庫、航空測候所、溜滑台、牽引機等。 日本時代特別開設一條,由橫濱經淡水、西貢到曼谷的水上民航線,西元1937年(民國26年)規劃西元1941年(民國30年)完工使用,第二次世界大戰被徵用為軍用機場,由海軍航空隊巡哨機進駐,戰後荒廢不用。航線是每週往返,但為太平洋戰爭攪亂了,斷線後如今只剩一條長長的沙洲,引起胡亂的猜疑;在捷運站河邊往內河望即可看到。水上機場由我國空軍接管後,供其氣象連隊使用。雖偶而有直升機在其營區起降,但已不再做為水上飛機場所用。而機場的原有設施和建築也大都改建,僅存其溜滑台,及兩旁美麗的石砌河堤,而以日人所建兩百米連外道路的石鋪路面最為壯觀,在林蔭下宛如大幅歐普藝術。早年學生都以「古道斜影」稱它,今日已納入淡水和紅樹林腳踏車道的一部份。

nrch.culture.tw/twpedia.aspx?id=7932&fbclid=IwAR0v1pGFmgVcn93CKxUCnSkrP9nM8xK_6WAZkXPC1ypn-Y3pJX3nr1VeEjU https://bit.ly/3va6TY7


台北市附近有座水上機場,您知道嗎?就是已停用的淡水水上機場,她是1940年日本在台所建之最後的一個機場,也是繼松山機場後,第二座國際機場(承航空史專家傅鏡平兄指正),其方位在淡水捷運站正南方350公尺之淡水河西岸邊。(圖片標示應為淡水捷運站,錯置紅樹林)
         水上機場坡道與淡水捷運站(Google Map)
目前為空軍某氣象單位的基地,由河口對正東南,尚有同方向之坡道,為水上飛機在河面上降落後,延坡道上岸停靠,鐵鑄之錨栓依然完好。但光復後即未使用。
淡水河口與水上機場之關係位置,白線為起降航線示意(Google Map)
1996年加拿大Bombardier 公司,製造之 CL-415 ("SuperScooper")水上飛機,其特性能貼近水面飛行,並吸取大量河水,再飛往火災、尤以森林大火區投下之,效率極佳。該公司環球推銷來台,飛至淡水河口,「正巧」飛機故障,需要就「水」迫降,雖然表現了一次水上降落之特性,恐該公司公關部門未能及時「因應配合」,故未引起媒體與民眾之注意。 台北有座水上機場、您知道在那兒? - 會管飛機卻不會飛的網誌 - udn部落格 https://bit.ly/3va6Yen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nicecasio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