竹市里長蔡松根 尋回舊港島文史
04:102021/09/05 中國時報 陳育賢 、竹市
竹市里長蔡松根 尋回舊港島文史 - 地方新聞 - 中國時報 https://bit.ly/3No9fcm
新竹市西北邊陲地帶有個快被大家遺忘的小村落「舊港島」,它是全市僅有的「小島里」─舊港里,過去是孤懸在頭前溪出海口、但位置極為重要的小島,日據時代曾繁榮一時,甚至設立了時稱「出張所」的海關,舊港里長蔡松根說,這座小島的故事豐富又精彩。
已任3屆舊港里長的蔡松根,首任是參加當年的里長補選,8年多的任期中,蔡松根致力尋回舊港島的文史,同時舉辦兒童親子活動,希望藉由不斷加強島內安全設施與硬體,同時注入親子活動的活力,重新賦予這座被市區人們漸漸淡忘的小島新生命,讓舊港島成為親子可以前來做2小時、甚至更長時間的小島巡禮。
蔡松根指出,很多人不知道,舊港里其實是座小島,對外僅能以「舊港橋」連接新竹市,另與「白地橋」連接竹北市,早年更只有「水路」通往「內陸」,要靠小船接駁橫渡頭前溪才能到達竹市,直至1960年發生的船難悲劇,犧牲了18位南寮國小學生與1位賣菜孕婦的生命後,隔年才有了寬約3公尺的水泥大橋連接兩地。
由於舊港島位處頭前溪與鳳山溪、新竹兩大溪流的出海口匯流之處,遇滿潮又遭逢颱風或大雨侵襲時最危險,常有可能造成該里淹水災情,因此當地每遇颱就要警戒,當舊港大橋警戒水位到4.3米時,舊港里226戶、670人就要疏散撤離。
蔡松根近年積極向水利署二河局爭取經費近6000萬元,不僅整治環島沿岸的水筆仔,更將河岸步道的圍牆高度升高60公分,讓河、海水灌入時間往後延長,足足為里民多爭取到3個小時的撤離時間,全心建設舊港里並照顧舊港里民。竹市里長蔡松根 尋回舊港島文史 - 地方新聞 - 中國時報 https://bit.ly/3No9fcm
新竹市有一座鮮為人知的舊港島,位於新竹市南寮漁港的東南方,是一個質樸又充滿色彩的古宅聚落,曾在日據時期被指定為全臺對外貿易的五大港口之一,擁有豐富的生態資源與人文歷史。竹塹社大舊港島文化資源盤點 | 蕃新聞 https://bit.ly/3CqMpKP
近年經過經濟部水利署第二河川局對於舊港島沿岸進行環境改善,加上原有豐富的歷史人文聚落,儼然已成為大新竹民眾假日休憩的選項。
為了整合舊港島人文地景相關資源,讓民眾在觀光凝視過程更容易深入淺出認識舊港島,竹塹社區大學協同竹塹探索研習社的夥伴,深入舊港島聚落藉由學術工具文化資源盤點,尋找出舊港島發展的符號。
竹塹探索研習社社長賴源欽指出,在文化資源盤點過程中發現,舊港島空間具備一條1.8公里的環島步道,可徒步悠閒散步享受沿岸城市景觀與水環境,步道右側立有聚落發展歷史與生態解說,使民眾徒步環島時更具有社區教育意義,,舊港島內有濕地、百年莿桐樹、海關舊址及舊港燈塔等豐富生態與文史資源。
竹塹社大舊港島文化資源盤點 | 蕃新聞 https://bit.ly/3CqMpKP
走在舊港聚落的每個角落,抬頭均能看見帆船型舊港大橋地標,舊港沿岸時常有小型漁筏穿梭頭前溪,聚落生活環境寧靜且樸實。可以說只要來到舊港島會有一種喜歡上它的感覺,且距離新竹市區也不遠,安排家人一天或是半天小旅行很不錯。
竹塹社大專案組長吳映彤分享到,透過這次對於舊港島的文化資源盤點,我們發現舊港島的亮點是由內而外呈現三層地景樣貌,第一層由聚落結構而成,包含老屋、廟宇、古蹟、居民與雞狗等,不時還會看到植栽、木瓜與蓮霧;第二層是環島步道層,走在環島步道上享受海風與遠看新竹市沿岸風光;第三層生態環境與水資源教育層,舊港島沿岸清晰可見彈塗魚、水筆仔、招潮蟹、排水引道與水閘門等。
也發現舊港島也有很多無人居住老屋、缺少公共廁所、巷弄多、飛機吵雜聲等暗點。不管亮點還是暗點希望藉由這次文化資源盤點出來,讓舊港島聚落有更多發展可能,更能作為竹塹社大進入舊港島發展地方創生之基石。竹塹社大舊港島文化資源盤點 | 蕃新聞 https://bit.ly/3CqMpKP
-------------------------------
很多人不知道,新竹市西北邊陲有個快被大家遺忘的小島,名為舊港島,位於頭前溪出海口。
舊港原稱竹塹港,清代時是臺灣與福建貿易的重要港口,也來往東亞各地。日治時期,臺灣總督府指定竹塹港為對中貿易的主要港口之一,港務因而盛行。直到1952年,因舊港易封淤,船隻出入不便,此後舊港被南寮漁港取代,港口機能完全消失。
早年舊港島沒有橋樑,要靠小船接駁才能到達竹市,1960年發生船難悲劇,隔年才有了寬約3公尺的水泥大橋連接兩地。
舊港島乘載了精彩的歷史人文故事,還有豐富的河口生態,更有適合拍照的美麗賞夕平台,歡迎大家來體驗小島漫步的樂趣!
費用:50元(保險雜支),請於3/25前至東門國小繳費
主講者:舊港里里長 蔡松根
連絡電話:(03)5256181
活動時間:2022.03.29 上午8:30-11:30
集合地點:8:30「舊港大橋與白地橋連接處底下的停車場,旁有石頭水流公」停車方便,由此開始導覽。
(或於新竹火車站搭乘藍15路公車至「富美宮站」步行10分鐘抵達集合地點)
漫步路線:途經「舊港庄役場」、「基隆稅關舊港出張所」、「賞夕平台」、「舊港橋-舊港沉船事件」
竹塹水---舊港島的前世今生故事活動日期:2022-03-29 - BeClass 線上報名系統 Online Registration Form https://bit.ly/3JbCnkm
-----------------------------------------
書籍介紹舊港島環境營造規劃 - GPI政府出版品資訊網 https://bit.ly/3NprzBH
一、基本資料補充蒐集與調查 第4752篇[新竹北區]舊港島賞夕平台/舊港島/舊港大橋休息站/環島護岸/紅樹林(水筆仔)X台灣施旅行|Hsinchu North Old Port Island X Taiwan ShihTrip - ShihTrip施旅行
包含氣象、水文、地文、人文資料蒐集、生態資料蒐集、相關法令與計畫研析,以了解舊港島整體環境概況。舊港原稱竹塹港,於清雍正九年(1731年)開港,嘉慶12年才改稱為舊港。舊港島行政區劃隸屬新竹市北區,為獨立的舊港里共有10鄰,人口總數截至106年6月份為674人。計畫區左岸即為新竹漁港特定區,因擁有欣賞海景之良好視野及與海景相互融合之景觀,因此觀光遊憩活動盛行,再加上新竹漁港為一處兼具發展休閒漁業及擁有多元使用的設施,故成為新竹市重要的觀光景點。
二、環境調查與分析
本計畫進行從斷面00至斷面17-1大斷面測量,共計施測20處大斷面;防洪工程設施構造物調查含堤防、護岸、內面工及河道植生情況等,防洪構造物共14處,跨河構造物共4處,固床工共2處,入流工共20處;本次施測舊港島1/1000地形約19公頃;河床質採樣、分析工作數量計10處。現地環境調查分為歷史資源、人文資源、自然資源及水利設施。舊港島位居新竹市主要市區北端,未來新竹市主要推動的包括新竹漁人碼頭計畫、新竹左岸整體景觀規劃計畫及新竹市17公里海岸風景區等三項跨區域型的觀光遊憩前瞻計畫,均可透過台68線快速道路藉由舊港大橋與舊港島可以串接。
三、發展潛力分析
針對舊港島境變化的分析,對環境需求變化的觀建課題掌握,瞭解整體社會經濟可能的走向,才能把未來的「藍圖規劃」作一較具體的表述,本計畫採用SWOT分析,再依據分析結果藉以提出適宜的策略方案。關於親水活動及景觀遊憩分析,依據舊港島在地理環境及人文歷史上的特性,未來可針對「自然賞景活動」的導入為主,並輔以「文化體驗活動」來強化整體旅遊型態的建構,在環境營造上可強化河中島的特殊地理性強化生態環境營造,再導入歷史人文圖像的在地文化創意產業,結合歷史人文遺址復舊,創造出有別於新竹市17公里海岸風景區各景點的景觀特色,強化成為新竹市濱海觀光帶重要的ㄧ環。
四、現況水理與河床沖淤分析檢討
對各防洪構造物通水能力進行檢討,除了進行通水能力分析外,也將進行河床沖淤分析檢討。透過蒐集歷年本河段沖淤分析成果,並考量環境營造計畫方案,比較評估檢討河道整理、疏濬之可行性,及舊港島排水整治問題及對策研擬等。
五、環境營造計畫
舊港島環境營造規劃未來執行區域可吸引並服務新竹市、竹北市,及沿68快速道路進入新竹漁港濱海遊憩區、新竹市17公里海岸風景區及南寮聚落的遊憩族群,在環境營造的構想上應著重生態環境廊道及遊憩帶的整體串連,包含結合溝貝排水及豆子埔溪排水滙流口與舊港大橋上下游區域結合自然濕地規劃,養灘綠化建構堤岸綠廊,並結合堤頂空間喬木綠蔭營造舒適的廊道空間,並強化舊港島環島綠帶的建構,達成生態環境廊道建構,與遊憩路線串接的效果。
六、民眾意見及社區配合度調查
本計畫針對舊港里,以訪談方式及里民座談會,將繼續推動河口段環境營造規劃之公眾參與,凝聚利益相關者之意見,瞭解研究區內居民所關心之內容,舉辦座談會以凝聚共識。
七、經營管理與實施計畫
整體經費將依據防洪安全、生態保育、環境營造、遊憩體驗等相關面向的未來發展需求,核實編列未來發展經費,以有效達成舊港島整體環境營造事務的成果。依循整個發展構想及環境之狀況,必須結合公部門軟硬體資源並結合社區民眾同時投入,進一步勾勒願景,讓社團與居民參與文化綠意造鄉的綠色產業,才能持續孕育出有創意的構想與動力。書籍介紹
一、基本資料補充蒐集與調查
包含氣象、水文、地文、人文資料蒐集、生態資料蒐集、相關法令與計畫研析,以了解舊港島整體環境概況。舊港原稱竹塹港,於清雍正九年(1731年)開港,嘉慶12年才改稱為舊港。舊港島行政區劃隸屬新竹市北區,為獨立的舊港里共有10鄰,人口總數截至106年6月份為674人。計畫區左岸即為新竹漁港特定區,因擁有欣賞海景之良好視野及與海景相互融合之景觀,因此觀光遊憩活動盛行,再加上新竹漁港為一處兼具發展休閒漁業及擁有多元使用的設施,故成為新竹市重要的觀光景點。
二、環境調查與分析
本計畫進行從斷面00至斷面17-1大斷面測量,共計施測20處大斷面;防洪工程設施構造物調查含堤防、護岸、內面工及河道植生情況等,防洪構造物共14處,跨河構造物共4處,固床工共2處,入流工共20處;本次施測舊港島1/1000地形約19公頃;河床質採樣、分析工作數量計10處。現地環境調查分為歷史資源、人文資源、自然資源及水利設施。舊港島位居新竹市主要市區北端,未來新竹市主要推動的包括新竹漁人碼頭計畫、新竹左岸整體景觀規劃計畫及新竹市17公里海岸風景區等三項跨區域型的觀光遊憩前瞻計畫,均可透過台68線快速道路藉由舊港大橋與舊港島可以串接。
三、發展潛力分析
針對舊港島境變化的分析,對環境需求變化的觀建課題掌握,瞭解整體社會經濟可能的走向,才能把未來的「藍圖規劃」作一較具體的表述,本計畫採用SWOT分析,再依據分析結果藉以提出適宜的策略方案。關於親水活動及景觀遊憩分析,依據舊港島在地理環境及人文歷史上的特性,未來可針對「自然賞景活動」的導入為主,並輔以「文化體驗活動」來強化整體旅遊型態的建構,在環境營造上可強化河中島的特殊地理性強化生態環境營造,再導入歷史人文圖像的在地文化創意產業,結合歷史人文遺址復舊,創造出有別於新竹市17公里海岸風景區各景點的景觀特色,強化成為新竹市濱海觀光帶重要的ㄧ環。
四、現況水理與河床沖淤分析檢討
對各防洪構造物通水能力進行檢討,除了進行通水能力分析外,也將進行河床沖淤分析檢討。透過蒐集歷年本河段沖淤分析成果,並考量環境營造計畫方案,比較評估檢討河道整理、疏濬之可行性,及舊港島排水整治問題及對策研擬等。
五、環境營造計畫
舊港島環境營造規劃未來執行區域可吸引並服務新竹市、竹北市,及沿68快速道路進入新竹漁港濱海遊憩區、新竹市17公里海岸風景區及南寮聚落的遊憩族群,在環境營造的構想上應著重生態環境廊道及遊憩帶的整體串連,包含結合溝貝排水及豆子埔溪排水滙流口與舊港大橋上下游區域結合自然濕地規劃,養灘綠化建構堤岸綠廊,並結合堤頂空間喬木綠蔭營造舒適的廊道空間,並強化舊港島環島綠帶的建構,達成生態環境廊道建構,與遊憩路線串接的效果。
六、民眾意見及社區配合度調查
本計畫針對舊港里,以訪談方式及里民座談會,將繼續推動河口段環境營造規劃之公眾參與,凝聚利益相關者之意見,瞭解研究區內居民所關心之內容,舉辦座談會以凝聚共識。
七、經營管理與實施計畫
整體經費將依據防洪安全、生態保育、環境營造、遊憩體驗等相關面向的未來發展需求,核實編列未來發展經費,以有效達成舊港島整體環境營造事務的成果。依循整個發展構想及環境之狀況,必須結合公部門軟硬體資源並結合社區民眾同時投入,進一步勾勒願景,讓社團與居民參與文化綠意造鄉的綠色產業,才能持續孕育出有創意的構想與動力。舊港島環境營造規劃 - GPI政府出版品資訊網 https://bit.ly/3NprzBH
舊港(臺灣話:Kū-káng;客家話:Khiu-kóng)是一個擁有歷史的港口及聚落,位於臺灣新竹市西北端,與新竹港相鄰,頭前溪近河口處北岸的沙洲[1],以舊港大橋與白地橋連接新竹市大部與新竹縣竹北市。清代時曾是臺灣與福建貿易的重要港口,也是臺灣距離泉州最近的港口。
舊港 (新竹) - 維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書 https://bit.ly/42DxfN1
歷史
舊港原稱竹塹港,於清雍正九年(1731年)開港[2]。清代時,港口曾多次遷移頭前溪的南北岸,歷史較悠久的習稱為舊港。19世紀中期以後,竹塹行郊多設此地。除了航行於臺灣島南北港口外,航線主要與漳州、泉州、福州各港互通,甚至到天津、牛莊以及東南亞的呂宋、暹羅以及東北亞的日本、朝鮮各地。清代乾隆末期到日治大正年間,是舊港的全盛時期[3]
清代台灣巡撫劉銘傳興建鐵路時,曾在舊港興建一條材料搬運的鐵路支線,稱舊港支線,完工後便廢棄不用。日治以後,1895年8月30日由日籍鐵道隊員板倉勝文踏查舊線跡後提出報告,於《臺灣鐵道史》一書中可窺見到相關記載。
日治時期,香山港一度興起,竹塹港的發展遲滯。臺灣總督府指定竹塹港為對中貿易的四個港口之一,竹塹港的港務因而恢復盛況。1932年後因戰爭因素,總督府停止海峽貿易,竹塹港成為專屬漁港。1952年,政府以舊港易封淤,船隻出入不便,遂於頭前溪南岸另建南寮漁港取代舊港。此後舊港的機能完全消失。[4]
1946年,舊港地區被分為新港、舊港二村,為竹北鄉(今竹北市)的最西端,1953年舊港村改隸屬新竹市舊港里,成為新竹市的最西北端。
現況
目前舊港聚落人口僅餘一百餘戶,七百多人,且年齡偏高,主要從事近海漁業;近年來則有海產店與娛樂場所在此開業
舊港 (新竹) - 維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書 https://bit.ly/42DxfN1
留言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