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南景點┃鹽水八角樓:重要歷史地標,臺灣少見樓閣宅第,見證日本殖民統治 - 轉角(Mable~)の吃喝玩樂
台南景點┃鹽水八角樓:重要歷史地標,臺灣少見樓閣宅第,見證日本殖民統治 - 轉角(Mable~)の吃喝玩樂
推估約日治初期鹽水八角樓影像(經重新手繪上色),原圖出自美國記者身兼外交官及商人的James Wheeler Davidson(漢譯禮密臣(台)、達飛聲)。在一次差點喪命的北極探險之後,禮密臣對復原期間錯失的世界大事十分有興趣,便決心成為戰地記者,遠赴東亞報導當時熾烈進行的日清戰爭。禮密臣在臺灣期間完整經歷臺灣民主國及日本武力接收島嶼的歷程,並留下戰時日記和玻璃底片等許多珍貴紀錄。
臺灣古寫真上色的新書 《彩繪福爾摩沙探險島:19世紀臺灣的歷史色彩》正式出版囉!!
書中收錄了19世紀(1860年代 – 1900前後)臺灣、澎湖極早期的影像考證手繪上色,並附上黑白影像原圖供對照。栩栩如生的重現當時珍貴的臺灣風土民情樣貌。透過彷彿時光機的精緻色彩還原,一起來場19世紀臺灣探險吧!!
-------------------------
鹽水八角樓位於臺灣臺南市鹽水區,為鹽水葉家大宅的第三進部分,日治時期便已依「史蹟名勝天然紀念物保存法」以「伏見宮貞愛親王御遺跡」的名義指定為史蹟,戰後於民國九十二年(2003年)年5月27日公告為歷史建築[1],民國九十八年(2009年)年5月11日公告為古蹟[2]。該建築曾入選為臺南縣歷史建築十景與臺灣歷史建築百景(第7名)之一[3]。
鹽水八角樓 - 維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書 https://bit.ly/3qc0RDJ
沿革
「伏見宮貞愛親王御遺跡鹽水港御舍營所」紀念碑
鹽水八角樓後門
鹽水八角樓建於清道光二十七年(1847年),是鹽水糖郊富商葉開鴻與其長子葉瑞西等人聘請唐山師傅來臺耗時十年才完工,建材則是來自中國大陸的福州杉、磚瓦與石條[1]。最初是一間兼作葉連成商號辦公處的三進大廈,北側還建有茶房,屋後則有花園[3]。
1895年乙未戰爭時,日本伏見宮貞愛親王率領混成第4旅團約15000多名日軍於10月10日登陸嘉義布袋口,與林德謙所率領的一營約500名黑旗軍及麻豆談少宗所率之300多人發生戰鬥,此時鹽水港街(鹽水之舊稱)則在葉瑞西與鄉紳翁煌南的率領下支援3000名義勇,但後來臺灣義勇不敵日軍而潰敗,談少宗敗走,而翁煌南與葉瑞西則先後請降[1]。10月12日時日軍攻入鹽水港後,伏見宮貞愛親王將八角樓作為下榻處與指揮所直到10月18日為止[1]。日治後期,葉家宅邸在昭和十年(1935年)因市街改正而拆除了第一進部分,改為水泥樓房,而這批樓房在二次大戰時於1945年6月中旬的轟炸中被炸毀[1]。之後在昭和十七年(1942年)時由於日本政府計畫將八角樓改為「伏見宮貞愛親王紀念館」,所以將葉家後代遷走,並拆除第二進部分,於庭中豎立「伏見宮貞愛親王御遺跡鹽水港御舍營所」石碑紀念[1]。該項工程於隔年完工,耗資3萬多圓,平時有士兵站崗,路過民眾須脫帽行禮,騎車者亦得下車以示尊敬[1]。
二次大戰之後,八角樓歸還葉家,紀念石碑則以水泥抹去字跡,後來水泥剝落,字跡因而現出[1]。2010年3月4日受甲仙地震影響,結構受損,需要修復[2]。
建築特色
葉家大宅坐西朝東,第一進原為俗稱「樓半」的店面建築,即是樓高兩層,但第二層高度並不高的建築形式[1]。第二進為三開間一條龍式的閩南建築,為祭祀祖先的花廳[1]。第二進被拆除後,建材被翁鍾五買下,照原樣重建於鹽水武廟附近[4]。
第三進即是現存的鹽水八角樓,為臺灣少見的樓閣宅第[1],其木結構採用福州杉,一、二樓之間是用十二之大木杉貫穿支撐[3]。二樓部分是用木造迴廊做出八角形,屋頂則採用歇山式,內部空間則與一樓一樣為一廳四房[1]。一樓正面為木造,而後面牆壁的上半部為磚牆,下半部則為石條[3]。此外在後門門額上有18瓣菊花飾,為日本皇室的象徵[1]。鹽水八角樓 - 維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書 https://bit.ly/3qc0RDJ
------------------------------
文化部文化資產局--國家文化資產網 https://bit.ly/3Muyc3W
八角樓藏著鹽水的歷史,藏著鹽水的記憶,風情萬種的從古早走來,雖然遺失了顏色,卻贏得了美麗。座落鹽水區的「八角樓」,它歷經百多年的物換星移,也看盡鹽水區的風華與褪色,依舊矗立在這塊土地上,帶領後代子孫走進時光隧道。八角樓是鹽水最為知名的古建築,是臺灣閣樓宅第的經典之作。走過一個半世紀,其剔透玲瓏、機趣無限的外貌,始終緊抓世人目光。八角樓彿若一面鏡子,具體而微的映照出月津港與葉連成商號的華麗與滄桑;也像一部史書,訴說著臺灣糖業與日本統治的歲月點滴。八角樓創建於清道光27年(1847),為「葉連成」商號的主人葉開鴻及其四個兒子所建的三間起兩層樓建築,全屋以中國福衫及石灰石磚為主要建材,歷時10年才完成。當時的規模,原為坐西朝東的三進大厝,佔地約300坪;後因築路與戰事,最後僅留今日所見的第三進,供後人遙思前人風華。八角樓因屋頂八角分執而得名,最為迷人之處,在於其大小木作。屋前「伏見宮貞愛親王御遺跡鹽水港御設營所」的石碑,則見證著日本統治的一頁滄桑史。葉家以經營糖業起家,「葉連成」商號曾紅遍全臺,不但是當時鹽水巨富,也是書香傳世的文人世家。日治時期,曾中過清領時期秀才的葉瑞西,便是富而好文的族人代表;推動原臺南縣文化活動不遺餘力的前任文化局局長葉佳雄,則是葉家出身的另一知名文化人。2010年3月4日甲仙地震後,原臺南縣政府文化處立即前往勘災,將第一手災情回報文建會,文建會文化資產總管理處籌備處立即於3月6日進行勘查,損壞情形如下:二樓茶樓結構嚴重傾斜、一樓和二樓後側以及閣樓樓梯間牆面出現嚴重的龜裂;二樓後側的木柱和牆面錯位,多處窗框、門框和木柱錯位龜裂,古蹟損害嚴重,必須立即進行搶修。與會專家學者建議應優先針對茶樓及八角樓後側門柱進行緊急加固,並於進行整體結構安全評估後辦理緊急搶修,以避免古蹟損害情況加劇。
公告類別日期文號備註說明
指定/登錄2009-05-11府文資字第0980110107號
公告公文127鹽水八角樓公告.pdf
評定基準1.具歷史、文化、藝術價值2.具歷史文化價值者
指定理由1.創建年代久遠,且具重要歷史意義。
2.形制特殊,具稀少性,且不易再現。
3.具建築史
法令依據文化資產保存法
所屬主管機關臺南市政府
現況地址縣市行政區地址
臺南市
鹽水區
中境里中山路4 巷1 號
主管機關資訊名 稱:臺南市文化資產管理處
聯絡單位:有形文化資產組
聯絡電話:(06)2213597
聯絡地址:臺南市中西區 中正路5巷1號3樓
地籍資料鹽水八角樓地籍圖.jpg
定著土地範圍(公告地號)地籍所有權屬使用分區分區類型
臺南市 - 鹽水區 - 月津段 - 87地號私有
定著土地範圍(文字描述)鹽水區月港段87地號
所有權屬身分公私有
姓名/名稱
土地所有人私有
葉OOO
管理人/使用人身分
姓名/名稱
管理人
葉〇〇
外觀特徵八角樓係以其特殊的歇山形式八角形屋頂而得名,建築樓高兩層,正面以木造為主,整體造型簡樸渾厚,細部又施以精工雕琢,處處令人驚艷;後側牆壁下半部為大型石條,上半部則為整齊漂亮的幾何圖案紅磚壁,厚重的質感及顏色,恰與正面呈鮮明的對比。
八角樓建築以十六根長24尺貫穿一、二樓的巨大福杉木柱為主要結構,不費釘鉚,樑、楹、門、窗皆以榫接法來完成。
室內特徵內部用大量鏤空的木作「格扇門」充當壁體,二樓迴廊精巧,木製百葉窗以適應氣候,饒富趣味,既傳統又具現代感。檐牆用雲母石玻璃鑲嵌窗、玲瓏多變的木雕花窗,迎接晨曦星輝,讓躍入的光影充滿律動與美感,後門設菊花石雕的門額裝飾彰顯家勢…等,在在顯示當時葉家的恢宏氣度及匠師高超的技術巧思,實為傳統建築中不可多的巨構佳作。
使用情形開放預約民眾參觀 做為觀光旅遊地點
現 狀八角樓僅留今日所見的第三進,供後人遙思前人風華。八角樓因屋頂八角分執而得名,最為迷人之處,在於其大小木作。屋前「伏見宮貞愛親王御遺跡鹽水港御設營所」的石碑,則見證著日本統治的一頁滄桑史。2010年3月4日甲仙地震後,原臺南縣政府文化處立即前往勘災,將第一手災情回報文建會,文建會文化資產總管理處籌備處立即於3月6日進行勘查,損壞情形如下:二樓茶樓結構嚴重傾斜、一樓和二樓後側以及閣樓樓梯間牆面出現嚴重的龜裂;二樓後側的木柱和牆面錯位,多處窗框、門框和木柱錯位龜裂,古蹟損害嚴重,必須立即進行搶修。與會專家學者建議應優先針對茶樓及八角樓後側門柱進行緊急加固,並於進行整體結構安全評估後辦理緊急搶修,以避免古蹟損害情況加劇。
應重點維護之事項2010年3月4日甲仙地震後,損壞情形如下:二樓茶樓結構嚴重傾斜、一樓和二樓後側以及閣樓樓梯間牆面出現嚴重的龜裂;二樓後側的木柱和牆面錯位,多處窗框、門框和木柱錯位龜裂,古蹟損害嚴重,必須立即進行搶修。與會專家學者建議應優先針對茶樓及八角樓後側門柱進行緊急加固,並於進行整體結構安全評估後辦理緊急搶修,以避免古蹟損害情況加劇。
文化部文化資產局--國家文化資產網 https://bit.ly/3Muyc3W
---------------------------
一九四一年葉秋源醫師結婚時的八角樓。 圖/記者江俊亮翻攝
【記者江俊亮專題報導】以蜂炮聞名的台南鹽水,有一棟一百七十餘年歷史的「八角樓」,是清代富商葉開鴻興建,宅前原有二口古井,其中一口供自家飲用,另一口供街坊鄰居汲取,如今僅存「龍井」,為當年的純樸民風、敦親睦鄰留下了見證。
鹽水是台灣最古老的城鎮之一,早在四百多年前就有漢人移居,由於當地港灣的地形,狀似新月,因此有「月津」、「月港」的雅稱,昔日與安平、鹿港並列為南台灣水路要地,曾有「一府、二鹿、三艋岬、四月津」的俗諺。
清代時,鹽水貿易興盛,造就不少富戶,當地有一句俗話「九萬二十七千」,就是形容早年有九戶人家的財產達萬元以上,二十七戶人家有千元以上身價。其中,「八角樓」建造者葉開鴻,就是經營糖業生意致富的萬元戶。
根據史料記載,葉開鴻經營的「葉連成」商號,因月津港航運之便,將台灣蔗糖銷往大陸,再將中國大陸產製的絲綢布匹運回販售。由於絲綢較輕,因此返航時,會加運福杉、磚瓦、石條等貨物「壓船底」,而這些「壓艙貨」就成為興建「八角樓」的最佳建材。
茄苳入石柳
匠師手法堪稱經典
「八角樓」屋脊多達十三條,因屋頂分執八角而得名,建造師傅都是來自唐山的名匠,自清道光二十七年(一八四七年)起造,前後共耗費十年才完工;整棟建築由十二支大福杉支撐,匠師以「茄苳入石柳」手法雕刻窗櫺,是台灣閣樓宅第的經典之作。
葉家大宅為三進二落建築,「八角樓」原為葉家大宅的第三進。第一進於日本昭和十年(一九三五年)改建為日式街屋,後來在一九四五年的太平洋戰爭中遭美軍炸毀,留下斷垣殘壁如今還在,由葉家後代翻修為冰店。
葉家大宅的第二進是花廳,日治初期,日本伏見宮貞愛親王曾在此下榻。昭和十七年(一九四二年),日本政府計畫將八角樓改為「伏見宮貞愛親王紀念館」,並拆除第二進,改為庭園,同時豎立「伏見宮貞愛親王御遺跡鹽水港御舍營所」石碑,如今石碑還在。第二進被拆除的建材,由當地醫師翁鐘五以一千八百元買下,建材以牛車運至現今的文武街,建成翁家大宅。
第三進就是「八角樓」。在八角樓興建之初,先鑿了兩口井,左側「龍井」供家族飲用、右側「虎井」供街坊鄰居自由汲取,但「虎井」後來因闢路而湮沒,如今僅存「龍井」。葉家先祖宅心仁厚、澤及鄉里,至今仍傳為美談。
天然紀念物
史蹟保存風華如昔
八角樓廳堂牆壁上,掛有葉開鴻的長子葉瑞西畫像,葉瑞西是清同治二年(一八六三年)秀才,與地方仕紳楊式金、翁煌南合稱「月津三名士」。光緒十四年(一八八八年)葉瑞西授內閣中書銜,賞戴六品花翎。鹽水已故名醫葉秋源為其曾孫。
日治時代,八角樓就被日本政府依「史蹟名勝天然紀念物保存法」指定為史蹟;台灣光復後,曾入選台灣歷史建築百景(第七名)、台南縣歷史建築十景,室內有不少懷舊老照片,可以看出這棟建築的今昔,以及與這棟建築有關的人文史料。
其中一張黑白相片「鹽水第五保奉祝『御大典』活動」,是日本大正天皇於一九一五年在京都紫宸殿舉行登基大典,台灣鹽水第五保(今中境里)同步舉行慶賀活動,各種扮相的藝閣在街上遊行的畫面,從歷史影像中,可以見到葉家大宅第一進局部,感受大宅昔日的繁華。
鹽水八角樓 鑿井睦鄰傳美談 https://bit.ly/3oytlHg
留言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