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乙未割台,是年 陰曆六月十三日 日軍佔新埔,十六日早晨日軍經月桃窩進軍至下山攻芎林,是時抗日軍數百在獅頭山為第一線陣營,連戰連勝,日軍狼狽敗走,敵軍隨即分路經石頭坑進軍至上山,以數千敵軍包圍,至翌日( 六月十七日)芎林到處被放火,眾寡不敵,芎林村落遂化為焦土,義軍在獅頭山戰死者二十一人。」
芎林立「月桃窩抗日事件紀念碑」追思保家衛土忠魂
新竹縣芎林鄉鄉長黃正彪(右)、鄉代劉名揚(左)合力透過紀念碑,想讓更多後代永遠記住月桃窩抗日事件。(記者黃美珠攝)
芎林立「月桃窩抗日事件紀念碑」追思保家衛土忠魂 - 新竹縣 - 自由時報電子報 https://bit.ly/3OFaYLe
2021/08/02 13:30
〔記者黃美珠/芎林報導〕隨著一年一度義民節的來到,新竹縣芎林鄉最近也在下山村水尾、跟竹北東海交界處樹立1個「月桃窩抗日事件紀念碑」,用以追思當年芎林鄉民於1895年英勇對抗從新埔大舉取道芎林,準備要越過頭前溪攻往寶山的日軍。鄉代劉名揚說,這個月桃窩抗日事件不乏有女扮男裝的烈士,保家衛土巾幗不讓鬚眉。
芎林鄉長黃正彪說,義民在台各處都有,但仍能淵遠流長為後世不忘,毎年義民節前後仍感懷追思的除新埔褒忠亭義民廟,其他已經不太多見。
但是芎林鄉親到現在毎年農曆7月12日仍懷著慎終追遠的心在月桃窩萬善爺廟辦普渡拜義民,這很難得。所以當鄉代劉名揚提案,要求公所在竹22線芎林水尾跟竹北東海交界處、月桃窩古道前樹立紀念碑,給更多人記得這個當年的抗日事件,公所樂見配合,畢竟竹22 線是近年新竹縣知名的路跑、自行車運動樂土。
劉名揚本身熱中地方文史的調查。他說,1895年8月,日軍攻佔新埔,便從石頭坑經月桃窩古道要入芎林街,再渡頭前溪攻取寶山,引發芎林鄉親強烈的反抗。
他說,根據相關資料顯示,因為芎林人強烈的家國意識,日軍也因此火燒芎林街。儘管如此,芎林人不為屈、折,日軍一離境,鄉親便不忍義軍曝屍,主動收骸10多具合葬於月桃窩的萬善爺處,其中還發現有1具是做男裝打扮的女性,寫下抗日之戰也有女性參與的可歌可泣。
芎林地方文史工作者羅文生說,月桃窩古道是當年新埔經石頭坑往芎林市街的主要通道,日軍取道月桃窩南攻,引發反日之戰可以想像。
至於萬善爺廟,最早是源自先民開墾拓路所挖到的無主屍骸經集塜入土後所建,彰顯先人悲天憫人的胸懷。萬善爺廟有了以後,陸續又收原住民出草的遇難者、後來的義民軍等。
他說,月桃窩萬善爺廟興建於1877年(清光緒3年),1975年重建過,一路從最早的草寮到現在的鋼筋混凝土、洗石子構造物。因此研判舊塜應該是清光緒年間就有、甚至更早。而依地方耆老的說法,塜內是有義民軍骸,雖數量已難考究,但鄉親毎年農曆7月風雨無阻普渡祭拜,展現後人虔誠的追思。
新竹縣芎林鄉長黃正彪(前)、鄉代劉名揚(後)在義民節來到前,虔誠向月桃窩萬善爺舊塜祈求國泰民安,(記者黃美珠攝)
芎林立「月桃窩抗日事件紀念碑」追思保家衛土忠魂 - 新竹縣 - 自由時報電子報 https://bit.ly/3OFaYLe
----------------------
1. 確有月桃窩古道, 以前曾是新埔芎林間要道, 北端出口在新埔月桃窩橋, 南端也有出口在芎林下山水坑口東海一帶, 示意圖及越嶺鞍部磚寮等參考前篇記錄.
2. 古道沒落原因, 可能一是有替代可繞經118縣道, 二是須經過萬善祠, 行人多所避諱.
3. 古道崩塌無人整修原因, 猜測下山水坑口當地人大概只有中元普渡會到萬善祠吧? 於溪流中只見有引水管路. 其東邊石頭坑山旁的三段崎古道越來越出名, 還整建有觀景台涼亭, 相較之下月桃窩古道卻彷彿消失了.
4. 目前古道在萬善祠這一頭數百公尺已毀, 但小溪流中水量不大有土石且無黑淤泥, 尚不難踏溪石往上行走(見圖片3).
從越嶺鞍部磚寮往石頭坑山稜線走, 成弧線先往南兩百多公尺再九十度折往東. 轉折往東後在大草原上路徑清楚, 約1公里稜線(20分鐘)即接上三段崎古道越嶺處(電桿_寶芎高幹_11枝25, 可停一小車, 下一點_11枝27處是三段崎古道續行叉路口).
該越嶺鞍部往南到往東轉折點的兩百多公尺, 幾個月前 5/03時, 草長及膝風吹草低景色怡人, 路跡清楚. 今再走一次卻是芒草過頂盤據, 路跡難辨, 甚至越嶺鞍部附近都快被雜草淹沒, 連幾個颱風雨量驚人可見一般. 芒草過頂卻無法綁布條, 難得有兩三棵樹枝, 我自己綁的布條也不易被看到, 若是單一人初探可能不容易抓準方向.
若從石頭坑山方面往西走過來, 右側草原中見過一小一大廢棄磚屋(離路邊約80公尺)後不久需右轉往北(見圖片4), 該九十度轉折點在最路底山谷崖邊之前, 似曾有大隊人馬在該處續往前劈草開路約 50公尺後放棄(見圖片5).
水坑口 ; 118縣道轉東海二街走到山腳下過東山橋再穿過竹22鄉道. 再往前上行的叉路取右有福德祠及鄭進士堂, 叉路取前再轉左即是水坑仔主要道路, 路左側第二小橋往萬善祠
犁頭山_石頭坑山_間稜線及月桃窩古道踏查之二 - 登山補給站 https://bit.ly/3q7kiNP
---------------------------
前言:現存已知的台灣省政府頭前溪水源保護區界基石,位於許多座新竹縣山頭之上,從犁頭山(犁頭下山)的11號到冷洽水山的45號, 除結城山暫難安排造訪之外,其餘已知者應皆已造訪過。本以為短期之間應無機會有新的頭前溪水源保護區界基石可造訪,最近在山友山行記錄中意外發現另一顆尚未造訪過的台灣省政府頭前溪水源保護區界基石No.12。這顆編號12的台灣省政府頭前溪水源保護區界水泥柱位在新竹新埔犁頭山(頭前溪水源保護區界11、標高156公尺、另有三等三角點No.97)與石頭坑山(頭前溪水源保護區界13、標高237公尺、另有二等三角點No.1029、三等三角點No.6)連稜路線之間,也勾起約16年前夫妻兩人利用一個週六下午在犁頭山與石頭坑山縱走原路往返的記憶,卻完全不記得曾路過位在月桃窩古道南北橫切犁頭山石頭坑山稜線之間鞍部的這顆基石,當年路況不錯、才得以半日縱走往返兩趟。感謝山友的記錄,因犁頭山及石頭坑山也已由三段崎古道及文林步道幾處登山口單攻多次,就利用這個機會研究另一條不同的月桃窩古道上山路線及月桃窩古道歷史緣由,雖找不到任何較為明確的資料記錄,只知南端芎林路線似已因部份路段崩毀而不通,但北端新埔月桃窩橋入口卻也一時找不到任何相關資料。週日北部預報為穩定天候、實際卻一直下著毛毛細雨,按慣例、往南應有陽光、於是下午再次安排一趟未知的踏查旅程,探訪月桃窩古道及登臨難得可以再追加一顆的頭前溪水源保護區界基石12號,這顆應該也是目前唯一未有山名的頭前溪水源保護區界基石,也與犁頭山11號、石頭坑山13號正好連號、也位在同一條山稜之上。20120108 探訪月桃窩古道及鞍部頭前溪水源保護區界12號基石 @ 風之足跡 :: 痞客邦 :: https://bit.ly/3BUGhdu
---------------------------
三段崎與月桃窩崎古道 @ 金山面文史工作室 :: 隨意窩 Xuite日誌 https://bit.ly/45zA04s
三段崎與月桃窩崎古道
一、前言
新竹縣芎林飛鳳山系與竹北犁頭山系山巒起伏,經先民辛勤開闢,留下了上山與下山兩條清代道光年間興築的古道,其中部份古道已經被現代道路和產業小徑取代,更有些古道隨著時光移轉,早已消失在荒煙蔓草之中,不復可尋。近年來,運動休閒風氣興起,可以兼顧運動和體驗大自然的休憩活動逐漸受到重視,這些沒落的古道有待縣府積極規劃為健行、遊憩路線,推動新古道文化休閒旅遊,讓具有歷史、人文、自然和樸拙的古道重見天日,是一件刻不容緩的事。在此,本文將介紹飛鳳山系的三段崎古道與犁頭山系的月桃窩崎古道,提供讀者發思古幽情與徜徉大自然的全新體驗。
二、三段崎古道
連續三段用卵石舖成之山坡路,係早期芎林下山通往新埔街頭之捷徑,全程皆以石頭舖成,總長約 四公里 。從下山金鑑堂至石頭坑山頂稜線為第一段,第二段從山頂稜線至劉重有宅,第三段風吹拗(凹)至石頭坑底,故稱為三段崎古道。
三段崎古道堪稱是新竹縣原始風貌保持最完整的古道;而其豐富的生態和人文意義,更是愛好健行、賞鳥及親子踏青者最好的自然生態教室。從下山村金鑑堂至張正殿農宅路面皆已闢為水泥產業道路,張屋後方懸崖邊俯瞰,東海窟、六家地區(含高鐵站區)與頭前溪沿岸,乃至於新竹市均可盡收眼底。往前走在多種植物落葉舖滿的古道,是彈性十足的落葉大道,散步其上彷彿踩在海綿上。再加上不規則形狀的道路與豐富的林相,美麗的景緻適合做身心靈的SPA。另往左邊小徑附近有座幽靜的石頭伯公,是沉思的好地方。下坡盡頭係張家獨立農宅,維持著早期農村散亂有趣的純樸風味。屋旁有棵珍貴的百年竹柏﹙客家人稱百日青﹚,是上好的家具樹種。張屋後方也有一條蜿蜒的石子路直上石頭坑山頂,沿路有數十棵老檸檬桉樹散發的清香撲鼻而來,在陡峭的卵石古道行走,別有一番滋味在心頭。
走到稜線上寬敞處,暑意頓消。石頭坑山頂上樹林中有一三角點,是登山客登頂後合照「存證」地標,山頂上還可以看到日據時代種的尤加利樹。接著拾階而下,輕快的腳步、涼風習習,全身舒暢,越過水坑坑溝,看到滿山遍野的橘子園,走一小段大石頭舖設的古道到達劉屋三合院,橫屋大部份倒塌,所有牆身係夯土建築,極為特殊,客家人稱為夯土建築,係利用木板間隔,中間用泥土滲雜石頭、竹枝夯實的建築法。往前行右側邊坡上可看到一株四人合抱三百年老樟樹;充滿生氣的老樹,加上配置得宜的三塊石頭伯公,是一處具有自然美感的藝術空間,平坦路段過後是兩山之間的一處隘口,此處是芎林鄉與新埔鎮東北季風最強地點,因此客家人稱為「風吹坳」;雖然風勢強勁,但視野極佳,居高臨下,整個新埔田野風光和鳳山溪沿岸一覽無遺,秋天的風吹坳,滿山遍野白茫茫芒花,搖曳如稻浪般美麗,此路段往下為產業水泥道路,沿途有茂密、參天的竹林,最後到達寶石進入新埔。
三、月桃窩崎古道
月桃窩崎古道位於芎林鄉下山村與新埔鎮文山里,溪谷中長滿月桃,故名月桃窩。古道始建於道光年間,全程皆以卵石鋪成,犁頭山稜線上設有茶亭一座,供來往旅客休憩、飲茶。沿途風景秀麗,林相豐富,適合健行踏青。近山頂處有一日據末期的防空洞,充滿神秘的色彩,值得一看。古早期為竹北、東海窟、下山、新埔街尾居民南北對外交通、就學及農產交流道路。現月桃窩崎古道因月桃窩萬善祠旁路段,於民國七十五年左右山丘崩塌,古道中斷不能通行。民國七十八年工研院曾在山頂茶園設立風力試驗實驗站,後因功效不彰而拆除。另文山里路段,民國七十年後,因茶葉輸送關係,拆除大部份石頭古道,闢成 三米 產業道路,民國七十九年三商行財團收購山頂數 十甲 茶園,欲開發為高爾夫球場,後因法令限制未開發成功,茶園從此雜草叢生、一片荒蕪,使古道遜色不少。
另據新竹文獻會通訊第零壹壹號頁10〈芎林鄉文獻採訪錄〉記載,「乙未割台,是年 陰曆六月十三日 日軍佔新埔,十六日早晨日軍經月桃窩進軍至下山攻芎林,是時抗日軍數百在獅頭山為第一線陣營,連戰連勝,日軍狼狽敗走,敵軍隨即分路經石頭坑進軍至上山,以數千敵軍包圍,至翌日( 六月十七日)芎林到處被放火,眾寡不敵,芎林村落遂化為焦土,義軍在獅頭山戰死者二十一人。」從相關文獻資料可知「月桃窩古道」是具有歷史人文意涵的古道,期待縣府、鄉、鎮公所重視古道整修,讓古道重現生機。
四、結語
三段崎與月桃窩崎古道早期為新竹市金山面、竹東鎮外五里、
芎林街上、上山、下山、竹北六家、東海窟、新埔街頭居民南北對外交通、就學及運送民生物資和農產的道路。現成為附近居民與少數登山客運動健身的好地方。三段崎與月桃窩古道見證地方發展與客家先民交通困頓時期,值得大家珍惜與親近,體驗它蘊含豐富的自然、人文和生態資源。
※新竹縣政府觀光局於94年撥款整修三段崎古道,95年完工。建設涼亭以及翻修原有生態路面,古道古早味盡失。
三段崎古道 卵石烙印百年足跡
【聯合報╱記者莊旻靜/竹縣報導】
新竹縣芎林鄉飛鳳山古道是新竹縣著名景點,相隔不遠的三段崎古道,不僅同樣擁有好景色,還有一段延續百年的卵石步道,迄今保有原始風貌,是早期芎林人擔抬農特產品到新埔販售的產業道路,見證百年歷史。
芎林鄉下山村村長何信橋家族世居當地已5、6代,他表示,三段崎古道最早為產業道路,一端在芎林下山村,另一端出口在新埔鎮寶石里,早期道路未開,芎林鄉人肩挑物資到新埔鎮上販售,全靠走山路。在芎林端入口處不遠,仍保有當時留下的卵石步道。
何信橋說,三段崎古道可分成三段,全長約4公里 ,來回步行約1到2小時。從芎林入口處第一段最陡,車子仍可行,過了涼亭後屬第二段,可見到卵石道和竹林,風景古樸。在涼亭處,可俯瞰芎林稻田美景、眺望竹科和高鐵新竹站,坐收淳樸鄉村美景和新穎現代建築。
芎林鄉下山村的稻田,在日據時為貢米,也就是進貢日本天皇食用的稻米,村內有大片稻田美景,兩季稻穗成熟時,都吸引許多遊客拍攝。
古道步入第二段較為平坦,兩側雜林自然成綠蔭。何信橋說,即使夏天步行,也十分涼爽。最後一段直通新埔鎮寶石里,出口能接通縣道115線。
地方文史工作者黃有福認為,三段崎古道不僅是產業道路,因下山村距離芎林市區較遠,下山村的學生也會走古道到寶石國小上課,也是一條通學步道。
除了中間的二段崎外,一段崎和三段崎部分古道已鋪上柏油,失去古意,步行民眾較少,部分路段出現樹倒狀況,民眾步行時,仍須注意安危。
【2012/11/04 聯合報】三段崎與月桃窩崎古道 @ 金山面文史工作室 :: 隨意窩 Xuite日誌 https://bit.ly/45zA04s
-------------------------------
芎林鄉月桃窩抗日事件紀念碑。
日本隨軍記者大谷誠夫(1896)在《台湾征討記》內記載的進攻水仙嶺前哨戰。1895年8月6日,這場總攻擊指揮為山根少將,當日軍通過水尾庄山麓(月桃窩)時,突遭埋伏於山林中的九芎林義軍猛烈射擊,日軍立刻展開還擊,並派出一隊兵力攻擊義軍右側,日軍此時發現民宅有百姓面帶笑容比出怪異手勢,便全數斬殺,此時義軍退往九芎林街方向。據俘虜所言,與日軍對抗之義軍為棟字副營(庄民自行組成義民),武器俱全,統帥為林學源,兵力約兩百名。此戰役,發現十名死者中有女扮男裝,並於胸前置有大量彈藥,確有女性加入義軍事實。
另《新竹文獻會通訊》有提到,在下山村月桃窩一帶遭遇林學源、劉仕確、劉仁鋉、劉仁超和末任總理劉仕樑(與民主國大將軍劉永福同為宗親)等率庄民,配合義勇軍誓死抵抗及募集軍糧,並在獅頭山(今上山村柵門口前)設置最後防線抵禦上千名日軍。簡單來說就是用竹竿、菜刀和火繩槍以對抗日軍的大砲、機槍。由於義軍和一般百姓穿著並無不同,日軍一時無法分辨不出民或義軍,造成日軍死傷以致延誤南下接管時間。當日軍正式進駐之際,一氣之下便火燒九芎林街,也是日軍在北臺灣少數焚燒的街庄之一,由此可知日本人對九芎林人有多麼的腦火。
當地耆老(謝OO和劉OO),也都有提到戰亡義軍屍體無人敢認,最後部份奉祀於月桃窩萬善祠。
(11) 芎林鄉月桃窩抗日事件紀念碑。... - 芎林人 - 遊子心底的母親 - 芎林鄉民代表 劉名揚 | Facebook https://bit.ly/3WH5MZu
留言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