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剛經四句偈第一句:一切有為法,如夢幻泡影,如露亦如電,應作如是觀
金剛經四句偈第二句:若以色見我,以音聲求我,是人行邪道,不能見如來
金剛經四句偈第三句:應無所住而生其心
金剛經四句偈第四句:凡有所相皆是虛妄,若見諸相非相,即見如來
----------------------------------------------------
《金剛般若波羅蜜經》所闡示的四句偈,即「空身」、「空心」、「空性」、「空法」等之真實義,如能為他人演說,令聞者悟得佛的正知正見,依照佛的經典,依義修行,即能成佛無疑。無色界破了色身,此一色身如不再繼續修「空心」、「空性」、「空法」,就無法証入佛道,故修佛法就必須要突破這四個階段。
「四句偈就是指《金剛經》卅二品中的『一切有為法,如夢幻泡影,如露亦如電,應作如是觀。』又有人舉說,法身非相分廿六品的『若以色見我,以音聲求我,是人行邪道,不能見如來。」為世尊所言四句偈。更有人不贊同以上說法,甘脆就說:「《金剛經》中任何四句,均是無上義,可都認為是四句偈。」
達摩祖師中土傳法,「直指人心,見性成佛」,標榜明心見性,就從「空身」、「空心」、「空性」、「空法」,一下子直接契入去悟道,但一般凡夫仍須分四個階梯以達修行的境界,故號四句偈。
------------------------------
關於《金剛經》的「四句偈」星雲大師全集 https://bit.ly/3UZvd7w
古印度文體多以四句讚頌,無論幾言,只要是偈,便以四句為偈。四句偈,是一種韻文體的詩歌。
 《金剛經》中說受持此經,乃至四句偈,為他人說,這樣的福德勝過以滿三千大千世界的七寶布施。由此可知,「四句偈」在《金剛經》中的重要。
 茲將本經重要的四句偈介紹如次:
 一切有為法,如夢幻泡影,如露亦如電,應作如是觀。
 佛陀四十九年所說之法,精髓就在這四句。因為世間一切法相都是暫時性的因緣假合。對於所有的現象,對於一時的人我應對,或現下的毀譽成敗,若有住於心,便容易生煩惱,有種種分別比較。過去的不愉快,埋下了成心定見;現下的因緣順利,又成了將來未必事事順心的憂慮怨嘆,怎樣能讓心清淨?
 佛陀說「應無所住而生其心」,所以才又說:「過去心不可得,現在心不可得,未來心不可得。」
 《六祖壇經》中說:「念念之中不思前境。若前念今念後念,念念相續不斷,名為繫縛。於諸法上,念念不住,即無縛也。」我們在當下要盡力,但過去了即過去了,心不管住在怎樣的念頭上,煩惱纏縛,念念相續。無所住於心,才能真正清淨自在。
 無我相、人相、眾生相、壽者相。
 四相──「我相、人相、眾生相、壽者相」,皆從有「我相」而起。執著自我的種種欲求,分別自我與他人,就會產生分別出人我對立的「人相、眾生相、壽者相」等相。「我相」是由五蘊和合,自己無法主宰它;是緣生幻有,不能常住;若放下對我的執著,則後三相,隨之解開。「無我」就是「般若」。因此,要能從假我中借假修真,無我、無對待、無是非、無苦惱、無障礙,才能顯現真如般若實相的我。
 如來所說法,皆不可取,不可說,非法非非法。
 所謂「法」,就是「軌生物解」,是指能軌範人倫,令人產生對一定事物理解的根據。它可以代表一切的名詞,甚至於心裡想的觀念、思想,有形、無形的,都可藉由它表達。例如:花、房子、桌子等,只要說出來,大家就能懂得是什麼意思。又說「法無定法」,所以說法是不可取,不可說,非法非非法。
 「法」又稱法相、非法相,有一首偈語說:「法相非法相,開拳復成掌,浮雲散碧空,萬里天一樣。」若說拳頭是法,這個法可以法無定法,因為拳頭一張開又成了一個手掌。一切法是好是壞,是善是惡,也無一定標準,譬如拳頭,給你一拳,你會說我打人,拳頭是壞東西;假如拳頭替你捶背,你會說好舒服,再用力一點好嗎?這又變成為是一個好東西。所以真正般若的法,它不在差別上計較,所謂不思善不思惡,是超越善惡的一個真理。
 若以色見我,以音聲求我,是人行邪道,不能見如來。
 這首「四句偈」主要的意思是說,清淨法身,非屬相貌,吾人應追求真理的法身佛,而不是從色與聲去執著見佛。
 韓國的敬滿法師是一位有道的高僧。有一天晚上,從外面帶回一個長髮披肩的女人,一到房間裡,幾天都不出來,徒弟們心裡很納悶。幾天以後,終於忍不住衝到房內去,看到師父坐在床邊,替那個女人按摩,徒弟很生氣地說:
 「師父,你這樣的行為怎麼能做我們的模範呢?」
 「我為什麼不能做你們的模範呢?」師父說。
 徒弟指著床上的女人:「你看!你看!你看!」
 師父也說:「你也來看,你也來看,你也來看嘛!」這個徒弟真的向前一看,那一個女人鼻子沒有了,耳朵也沒有了,眼睛也陷下去,是一個痲瘋病人,師父正在為他做特殊的治療,因為這個病會傳染,所以沒有告訴其他人。這時徒弟慚愧地跪下來說:「師父!只有你能,我們不能啊!」
 親眼所見未嘗是真的,親耳所聽也未嘗是真的,所以我們要無眼耳鼻舌身意,除去這個分別,去體會那個真實的事情、真實的心,才是般若。若以色見我,以音聲求我,那不是佛。要怎樣才能見如來呢?見到緣起就是見到法,就是見到佛;見到般若,就見到如來;見到無緣大慈、同體大悲,你就能見到如來;有平等心,就能見到如來。
星雲大師全集 https://bit.ly/3UZvd7w
-----------------------------------------------
金剛經四句偈第一句:一切有為法,如夢幻泡影,如露亦如電,應作如是觀
這是精髓中的精髓,世間一間的法相都是一種暫時性的因緣假合,現在你所看到的,都是當下你的應對、你的成敗,若到了心裡,就容易生出煩惱,也生出差別心,若讓過去的不愉快,埋下成見,現在的順利又成為未來的憂慮感嘆,又如何讓「心」清淨呢?
 因此,一切世間法,對於萬事萬物的現像,必須看破他的不真實,這是容易破滅的,也是無常的,就好像泡沫般的夢幻,對應到我們的人生,放在執著,如此便是最好。
 金剛經四句偈第二句:若以色見我,以音聲求我,是人行邪道,不能見如來
如果我們覺得,我們現在看到的、聽到的就是可以求到的,那就是理解錯誤了,我們所追求的是法身佛,也就是事物原本的樣子,而不是從相貌執著於見到的佛,因為,親眼所見、親耳所聽都未必是真的,因此我們需要除去眼耳鼻舌身意,這樣才能夠體會到真實的事情、真實的心,而得到般若智慧。
 學佛,是要向心內求,而非向心外求,因為人人都具備佛性,而佛,也在我們的生活當中。
 金剛經四句偈第三句:應無所住而生其心
慧能,禪宗六祖,也是聽到這句話而開悟,在金剛經上提到:「…一切諸佛,及諸佛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法,皆從此經出。須菩提!所謂佛法者,即非佛法。」
 因此,這也是金剛經精華重點所在,我們如果能做到「無住、無相、無念」,才能見到自性,由此可見,此部經典真的是一部值得反覆唸誦的上等妙精。
 金剛經四句偈第四句:凡有所相皆是虛妄,若見諸相非相,即見如來
你所看到的樣子,真的是事物本來的樣子嗎?這是「諸相非相」所要告訴我們的概念,這些會變化的現象,都是虛妄不實的,如果我們能夠透過現象來看到事物原本的樣子,這樣才能看到如來,不能著了相,把看到的、聽到的,就認為是真實的,如此一來,才不會人行邪道。
 也因此,唐朝以後的僧人,將金剛經視為闡揚佛性密意的經典,大都認為讀通之後可以成就佛果,具有許多不可思議之感應,而金剛經讀本也可以輕易取得,線上讀經,功德無量。
 以下,將與您分享金剛經全文,讓我們一起經常誦讀吧。
金剛經四句偈是什麼?這篇告訴你經常讀誦的好處 - 金剛經|透過《金剛經》寫禪,靜心,放下執著成就佛果 https://bit.ly/41uM4ll
----------------------------------------------
(3) 金剛經研討社 - 何謂金剛經四句偈? 請問是哪一個才是佛陀所說的四句偈? Right answer:... | Facebook https://bit.ly/3oAGgbc
何謂金剛經四句偈?
請問是哪一個才是佛陀所說的四句偈?
 一曰空身,二曰空心,三曰空性,四曰空法。
(曰為ㄩㄝ,音同約,電腦及手機難以輸入, 非日(太陽))。
以經(大乘金剛經)解經(金剛經), 詳細記載於大乘金剛經,云何四句偈 第四,文殊菩薩問世尊,世尊開示眾生。
網路法師撰寫,本人匯整重發。歡迎共同研究。
留言有電子檔及大乘金剛經經書出版公司資訊,先進及同修可參考.
自由自在 如去如來。
在家自修佛教徒信士 Will Peng.
Wrong Answers:
四句偈很多人有所誤解以為是
1.若以色見我,以音聲求我,是人行邪道,不能見如來 .
2.一切有為法,如夢幻泡影,如露亦如電,應做如是觀 .
3.任何四句都可稱四句偈,金剛經中的四句偈或金剛經任四句都只表一個名相 .
以上三者都是錯誤的 .
正確的四句偈如下:
文殊菩薩問佛:詳載於大乘金剛經中,佛常讚歎受持四句偈等,為人演說,所得福德,勝將七寶堆滿東西南北、四維上下虛空佈施之福。又勝初日分、中日分、後日分,乃至百千萬劫,以恒河沙等身命佈施之福,未審云何是四句偈?佛言:一切眾生皆有佛性,本來不生,本來不滅,只因迷悟而至升沉。何以故?眾生長迷不覺,所以永劫墮落;諸佛常覺不迷,所以永成佛道。
若有男女求佛道者,進道功程權分四級,號四句偈:
一曰空身,二曰空心,三曰空性,四曰空法。
【四句偈論第四】
  文殊師利菩薩問佛。金剛經中佛常贊歎受持四句偈等。為人演說。所得福德。勝將七寶堆滿東西南北。四維上下虛空布施之福。又勝初日分。中日分。後日分。乃至百千萬劫以來。恆河沙等身命布施之福。未審雲何是四句偈。佛言。一切眾生皆有佛性。本來不生本來不滅。只因迷誤而致升沉。何以故。眾生長迷不覺。所以永劫墮落。諸佛常覺不迷。所以永成佛道。若有男女求佛道者。進道功程。權分四級。號四句偈。一曰空身。二曰空心。三曰空性。四曰空法。雲何空身。身是父母所生。亦具父母息氣。九孔常流種種不淨。四大假合。終須敗壞。有知男女知身是幻。未死之前。當死一般。借此幻身。學佛修行。名悟身空一句偈也。復觀自心。非生非滅最聖最靈。遇境似有。境滅還無。令悟真心。常覺不昧。不隨妄想流轉。但依真性主行。名悟心空二句偈也。復觀自性寂然不動。感而遂通。變化無窮。威靈莫測。明明了了。自覺自知。靈靈寂寂。無為常為。名悟性空三句偈也。復觀如來所說經法。皆是方便。引導法門。如水洗塵。似病與藥。令證心空法了。病退藥除。名悟法空四句偈也。此四句偈乃是超凡入聖。進道門路。三世如來從此成佛。十方菩薩。依此進功。所以者何。悟得初句意。依義修行。便證預流須陀洹果。悟二句意。依義修行。便證一來斯陀含果。悟三句意。依義修行。便證不來阿那含果。悟四句意。依義修行。便證無诤阿羅漢果。此四句偈。大開諸佛道門。受持讀誦。為人演說。能令聞者。悟佛知見。成佛無疑。是故得福勝前七寶身命布施。所得福德。百千億分不及其一。
  文殊師利菩薩向佛請法說,此經中,佛常贊歎受持四句偈等,為人演說,所得福德勝將七寶堆滿東西南北四維上下虛空布施之福。用整個娑婆世界為七寶去供養,也不如誦持四句偈的功德。此經中說受持四句偈,其它經中也說受持四句偈,都是說受持四句偈的心行功德要勝過財物供養功德。為什麼受持四句偈的離相功德大於用滿虛空七寶供養功德呢?
  滿虛空的七寶是外物、外財,本來就不屬於自己,自己只是暫時使用它、支配它;自己不在這個世界時它又隨他人去了,又被他人所支配。它具有這個物性,是受他人支配的。對於一個餓了幾天幾夜的人,拿著黃金不能當飯吃,飯食要比黃金貴重;對於家財萬貫,不愁吃、不愁穿的人,黃金比什麼都貴重。佛法的四句偈也如此,聽聞佛法,入人的內心,使內心起變化,是柔能克剛。這柔的法無聲、無色、無言、無說、無香、無味。四句偈入到人的心田,能夠生根、發芽、開花、結果,可以改變人的身體狀態。人都有肉體,沒證悟時,那是業報之身;有證悟、有道果的人,那是快樂之身。世人成天不是愁這個,就是憂那個,成天被煩心的事圍繞。難以忍受時,就去找寄托。小孩鬧心上網吧,然後被網絡虛擬所迷惑;大人鬧心喝酒、賭博,然後就被酒局、賭局所迷惑。總而言之,心被身外境界牽著走,被這些所牽就是受邪惑,就沒受持四句偈。貪著物欲之樂,下生就是畜生;貪著賭博之樂,下生就是邪魔鬼穢;貪著飲酒之樂,下生就是魔子魔民;貪著網絡游戲之樂,下生就當蜘蛛織網去;專門見人過失、說人是非的,下生就脫生飛蛾、蝴蝶之類。生命狀態是怎樣輪回的呢?如蛾產卵,卵變蟲、蟲成蛹、蛹變蛾,如此分段循環。業報感召如此,業因不同,業果有別。所以,四句偈指的是從內心起變化。
  靜坐一須臾,勝造七寶塔。七寶塔再雄偉壯嚴,也有壞滅的那一天。靜坐一須臾,就這一須臾,永遠不失掉。今生靜坐一須臾,下生再靜坐一須臾,慢慢積累,總有成佛的那一天。造別的塔是福報,造自性的塔才是真功德。所以,用外財布施千萬億劫,所得都是人天福報;而受持佛說四句偈,是成就自性佛。
  佛說,一切眾生皆有佛性,蠕動含靈。自性本來就是不生不滅,只因迷、悟不同而升而沉。升就是生天,沉就是三惡道。為什麼是這樣呢?眾生是常迷不覺。長期處在沉迷之中,出了三惡道,又被“人”這一道的酒、色、財、氣四大魔軍牽著走。
  人生顛倒,將錢看得比命還重要,把名聞利養、酒色財氣看得比什麼都重要。他人說兩句壞話就放在心裡,就為這兩句壞話活著,成天想怎麼不讓他人說壞話。這麼想有用嗎?修證成佛了,還有人說壞話呢!能改變得了嗎?自己就做自己的事,別為他人活著,對得起自己良心就行,該怎麼做就怎麼做,他人的看法是他人的事。誰若做了一件天大的好事,對某些人來說卻是最壞的事;反之,亦然。這個世界就是這樣,是非各占百分之五十。你說你有理,對他人也有百分之五十為非;你說你沒理,對他人也有百分之五十為是。你說那個人壞,卻有一些人追隨他、擁護他,他正得勢;你說自己好,還有一幫人整你、害你。想一想,世事皆如此,是非利弊各占百分之五十,這是兩邊。眾生由於迷和業感召,自性不顯現。因為經常墮落三惡道,嗔恨心重、欲愛心重;所以,對佛法、對善心很難接受。這樣的人是不覺不悟的人,永遠不可能成就佛道。
  若有求佛道者,進道功程,權分四級,號四句偈。人須有善根,才能接近善知識,再經常聽聞善法,按照佛教的正常功序去做,才有機緣聽聞佛說的四句偈。不同的經典上有不同的四句偈,但是不管哪部經中的四句偈,總的概括起來就是;
  一、空身。空身是由修證得來的,不是想空的,人若一天也沒按佛法靜坐禅行密修,哪來的空身?空身不是靜坐時什麼也不想;而是當靜坐到一定程度後,先覺自身心裡有一個念佛的。這還不算,真正的空身是靜坐時,根本覺察不到身體的存在。沒有手、沒有腳、沒有頭,整個身體仿若坐在虛空,與虛空合為一體。走路時,如風擺柳,覺察不到身體的存在。
  二、空心。空心是思維空。無念是空心的前提,心裡不起一念,念一句佛號都很困難;那個境界念佛是真難。當人進入定境,想提起一句佛號來,提不動。腦裡、心裡一念不生、一念不起,就像一潭靜水那麼深邃平靜。波瀾不興,一念難起。這時非常關鍵,如果繼續下去,最容易起枯木禅;枯木禅空下去以後,不得證果;還容易著天魔類。這時,如同一塊石頭扔到平靜的水面能起波瀾一樣,誰扔的很重要。所以,必須念佛,佛號提不起來也得提。為什麼說一切佛法不離淨土,根源就在這裡。無論禅行、密修或其它法門,必須把這句佛號提起來,這時提起來的念是淨念,似是思維念,不是思維念,實際是心在念。提起這句佛號以後保持住,心才不是枯木禅,而是和佛的禅,和正知、正念的禅接上。有證悟功夫的人,聽到這裡一定注意;沒修到這裡的時候,知道就行。
  三、空性。當修行人得身空、心空以後,可以經常覺知自性本自清淨。修行人的神識出離肉體到各個地方游走,它有一種渴望心;不要以為它無形無作,這時的神識是有想、有作的。它要到各個天上去觀察,要到地府去觀察,也想到其它佛國土去,不願在這個世界上待著。因為它見到這個世界完全是顛倒的,雖然有好的一面,可是它不貪著、不喜歡這個世界,想離開這個世界。那它能離開嗎?我告泝諸位,功德不具足,沒有佛菩薩接引,沒有西方三聖來接引,走不了。昨天的我已死掉,我沒死也當死了,借此假身,修我真身,達到自性無染著。
  四、空法。對這個世界、整個宇宙當中一切萬物,一切生滅,如陽光、雨露,包括人的語言造作等等等等,都不起心、不起念、不受支配,完全是自己做主,就是空法。你說佛法,我如如不動;你說魔法,我也如如不動;你說魔王怎麼惡,我感覺都是眾生,和我都一樣,性無差別。心不被這個世界上好壞、美丑、萬事萬物所動搖,這才能談得上法空,成功了才有法空。這樣才是四句偈。
  再具體地講,什麼是身空呢?這個身體都是父母所生,九孔常流不淨之物;地、水、火、風四大假合,幾十年後要壞掉。有智慧的人,知身是幻、不真實,沒死之前,就當它死了一般。我的身體已經死掉了,剛才講的“昨天的我已經死掉,今天的我已經新生”就是這個道理。我沒死,就當我死了,借此假身,修我真身。我現在的肉體之身是假身,將來修到阿惟越致菩薩金剛不壞之身,直至成佛,那才是真身,這才是借假修真。依佛戒行、依法修行,證得身空。從理論上講身空,是想身空;從實相上是證得身空,方為身空;這是受持第一句偈。
  再觀自心。我的自心也不生、不滅,成佛由它,神通妙力還由它,境界生似有、境界滅又沒有;這個心就是人經常自覺的。普通人說我得對得起良心,就是不受道德譴責,這是假心;修行人講的是自性之心,知覺內裡有個神識,悟到不生不滅,它才具足一切,又不顯一切。這個我是真正的我,這個我是真正的主人,常覺不昧,不隨妄想,依法修行,這時是證悟心空。今生身體裡的思維心,被外緣所牽,不是心空。世事破壞佛法。世事指什麼?你不想喝酒,有人請你喝酒;不想打麻將,有人找你打麻將;心又所執。總而言之,被這些世俗之事牽著走,心被所染,就沒有心空;這是受持第二句偈。
  再觀察自性,寂然不動。它處在一種清淨的狀態中,隨著事物變化無窮,對什麼事物都能通達,不愚昧,不糊塗,清清楚楚。明明白白做人,明明白白修道,明明白白證果,這是感而遂通,變化無窮,威靈莫測,覺知靈寂,無為常為。為什麼觀世音菩薩感應千手千眼,這是根據眾生的根基不同而說法,實際萬手萬眼也能做到,只是未現。人現在這個業報之身,自性就在肉體裡住持,被六根所覆;地府裡那個性識也被押著,不能自由、不得自在;最後那個性識雖然在天上留守,也受困不能動。只有證得這些,才自明自白,自覺自知。不受業召感,變化萬千,可為萬千所通,通達宇宙法則,明白世間一切,才是證悟性空;這是受持第三句偈。
  再有,菩薩境界是菩薩的性空,聲聞有聲聞的性空,大乘和小乘不一樣,佛既為小乘人說,也為大乘人說,自然為三乘人都說了。根基不同,自己去感悟,現方便引導法門,是方便說;這些法都是方便說,都是根據眾生的不同業力說。就像水洗灰塵,有病吃藥一樣,什麼病吃什麼藥,我證我得心空,然後證得法中無我,心轉萬物破法執,心轉萬法破無明。無明在心靈當中,為塵緣雜染;當性外無明被功德化掉,自性顯現出來,這時才能心轉萬法,法中無我,不受法則的約束。為什麼,性在心裡,拿不出來,做不了主。如這個身體想飛,須坐飛機,心性受身體束縛。這就是法,身體本身就是法,身體受大自然法則的約束。所以,還談不上法中無我。只有證悟心空法空,才能藥到病除;這是受持第四句偈。
~~~~~~~~~~~~~~~~~~~
另外, 以下為個人淺解金剛經中之佛說 A,非A, 即是A ,希望是正解.
如來說人身長大,則為非大身,是名大身。
所言一切法者,即非一切法,是故名一切法。
如來說一合相,則非一合相,是名一合相。
說法者,無法可說,是名說法。
A,非A, 即是A。
老子:道可道,非常道。
即宇宙無邊無際,無始無終,無形控制一切有形,此無形的力量是宇宙萬物運行的規律,鐵則與至理,此即為道=真理。
然而,修行成果,因人而異,根器不一,每人對道的解釋,體會,領悟不同。
自性只有自己可度,佛先到玉山,分享爬玉山該注意的事項,您要自己登山,佛无法背您上山。
所以 A=現今流傳的真理, 非A=並不是也不能把真理解釋完全, 甚至是由佛陀世尊親口言傳, 即是A=此A也就是現今人們所正接觸與被傳授的真理。
真理只能心領神會(悟),而不能言傳,經由言語及文字論述出來的就不是真理。
佛陀由凡人成佛之過程, 佛陀僅能分享過程, 導迷為覺, 至於這些過程仍需信徒自行印證, 即自性自覺自渡。
《金剛經》中講過:「如筏喻者,法尚應捨,何況非法。」
筏是船筏,是指佛法,就好比過河用的竹筏,到了對岸,一定要離開竹筏才能上岸。
自(佛)性自渡, 佛無法渡您, 您要自渡彼岸。
學佛,要捨舟登岸,擺下一切所賴以超脫生死的工具。
若人言如來有所說法,即為謗佛,不能解我所說故。須菩提!說法者,無法可說,是名說法。
個人淺解, 希望對大家有幫助。
(3) 金剛經研討社 - 何謂金剛經四句偈? 請問是哪一個才是佛陀所說的四句偈? Right answer:... | Facebook https://bit.ly/3oAGgbc
--------------------------------------
《金剛經》全經文中,從無言及四句偈內涵,故甚多解經者就說:「四句偈就是指《金剛經》卅二品中的『一切有為法,如夢幻泡影,如露亦如電,應作如是觀。』又有人舉說,法身非相分廿六品的『若以色見我,以音聲求我,是人行邪道,不能見如來。」為世尊所言四句偈。
 金剛經開悟見性之四句偈,究何所指﹖有人以二十六分之「若以色見我,以音聲求我,是人行邪道,不能見如來。」之四句為四句偈;亦有以三十二分之:「一切有為法,如夢幻泡影,如露亦如電,應作如是觀。」之四句為四句偈。尚有以第五分之:「凡所有相,皆是虛妄,若見諸相非相,即見如來。」之四句為四句偈。其實均誤,應以第二分,須菩提與佛問答之四句:「云何應住,云何降伏其心。應如是住,應如是降伏其心。」之四句為四句偈為正確。
金剛經四句偈是哪四句? @ 台光講堂 金剛經六祖壇經般若心經道德經清静經在講什麼?歡迎 :: 隨意窩 Xuite日誌 https://bit.ly/3AlBrFd
----------------------------------------

金剛經四句偈,即「空身」、「空心」、「空性」、「空法」四句偈


故宮千年御寶《金剛般若波羅蜜經》宋刊本復刻 珍品有價 知識無價! 讓你更近距離看到歷史的文化!

金剛經四句偈,即「空身」、「空心」、「空性」、「空法」四句偈

故宮千年御寶《金剛般若波羅蜜經》宋刊本復刻 珍品有價 知識無價! 讓你更近距離看到歷史的文化!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nicecasio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