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事其心者,哀樂不易施乎前,知其不可奈何而安之若命,德之至也”。莊子的意思是,從事內心修養的人,不受哀樂情緒波動的影響,知道有些事無可奈何,就坦然接受自己的命運,這是最高的德性
「知其不可奈何而安之若命」 《莊子》:“知其不可奈何而安之若命”,這句話你讀懂了嗎?_小播讀書 - MdEditor
生命裡繞阿繞,有時候會繞進這一句話。雖相同的意思,但有時候文字有
不同的表法,說穿了其意思大概就是隨遇而安,也許與生俱來的習性太頑
強了,所以用一種反面的情境,比較容易帶動人生的感觸吧!
凡是人,情緒難免有高有低,該如何把持呢?
道家:「知其不可奈何而安之若命」
儒家:「隨遇而安」
佛家:「恆順眾生,隨喜功德」
禪家:「隨緣放曠,任性逍遙」
這不是比較的選擇,而是不同的境遇會有不同的感悟,自己的心如何安住
於其中,至為關鍵。
知其不可奈何而安之若命 @ 萍水相逢,自是緣起 :: 隨意窩 Xuite日誌 https://bit.ly/40v1Yex
「知其不可奈何而安之若命」意思是,知道某些事情是無可奈何的,所以坦然接受命運的安排。咋一看,是一種消極的處世態度。但其實並非如此,因為這句話的原文是這樣的「自事其心者,哀樂不易施乎前,知其不可奈何而安之若命,德之至也」。莊子的意思是,從事內心修養的人,不受哀樂情緒波動的影響,知道有些事無可奈何,就坦然接受自己的命運,這就是德的極致。
這裡的「命」可以理解為「天命」或者是「自然規律」。所以這裡莊子講的安之若命,其實是讓我們順應自然規律,順勢而為的意思,並不是一種消極的處世態度,而是一種智慧。而這句話「知其不可奈何而安之若命」也代表了莊子對人間世的態度。我們都知道,人世間有很多事情我們我們是無法改變和掌控的,每個人的力量是有限的,所以要明白人類的局限性,才能走得更遠。
02
關於這種「安之若命」的處世智慧,莊子在「人間世」這一篇內容中講了好幾個故事。其中有一個最為著名,那就是我們所熟知的「螳臂當車」。故事很簡單,說的是螳螂不知道自己的力氣無法勝任,還奮力舉起手臂來抵擋車輪,其結果可想而知了。當然奮勇拼搏,頑強抵抗這些都是優秀的品質,但這裡有一個前提,就是我們對自身的力量有足夠的認識,這樣才不會不自量力。老子說「知人者智,自知者明」,能真正了解自己的人並不多,但這才是高級的智慧。
原文網址:https://kknews.cc/culture/a3jy95x.html
莊子說過一句話,叫做“知其不可奈何而安之若命”。
這句話,點出了人生的最高境界。
人這一輩子,要做兩件事,第一,要知道何種事情可以奈何,何種事情不可以奈何,第二,要學會對可奈何的事情奈何一下,對不可奈何的事情,安之若命。
知其不可奈何,而安之若命。
這句話是對困擾著所有人的一個人類終極問題的回答:如果我不能永遠自由,如果我不能永遠快樂,如果我不能掌控所有的事情,如果我不能隨心所欲,那麼,我該怎麼辦呢?
我還應該存在於這個世界上嗎?
我還應該去吃飯、去睡覺、去學習、去工作,去追逐,去付出嗎?
前途已經望見,並無參天林木,只有寥寥荒草。
我該何去何從?
生存還是毀滅?
生存還是死亡,這是個問題。
沒有人會去思考生存還是死亡,對於大部分人來說,這並不是一個問題。
——來都來了。
對於大部分人來說,這便是這個問題的答案。
這個答案很好,因為它很好地契合了莊子“知其不可奈何而安之若命”的哲學思想。
但這種相似,只是形似,並非神似。
形似是什麼呢?是兩者看上去差不多。莊子說:“知其不可奈何而安之若命”,普通人說:“來都來了,還能怎麼樣,就這樣過唄。”
一樣嗎?不一樣。看上去一樣,內在不一樣。
北冥有魚,其名為鯤,鯤之大,不知其幾千里也。電影屏幕上也有魚,其名為鯤,鯤之大,按照導演的說法,也有好幾千里的樣子。但是,兩者一樣嗎?
當然不一樣。北冥的鯤,是真魚。電影裡面的鯤,是假魚,是被導演加了特技的魚。
假魚非魚。
那些用“來都來了”,或者“這就是生活”來故作深沉,抑或讓青春的、蓬勃的、有活力的生命,屈服於這黑暗的現實,沉淪於這乏悶的世界,駢死於這陰暗無道的社會規則下的庸眾、奴隸、蛆行者,都是昏暗無腦的假魚。
而莊子,才是那不知其幾千里的大鯤,是摶扶搖而上者九萬里的大鵬,是天上的飛鳥,是晴空下的白雲。
鯤之大,不知其幾千里也。
奚二蟲又何知?
莊子的無可奈何,是猛士的無可奈何,是看透社會規則後的無可奈何。他想改變這個世界,但當時得不得時呢?根據莊子的判斷,不得時。不得時該怎麼辦?抱道藏身,不要跟他們硬撞,也別氣著自己,要在天地之間,用自己有限的生命,高歌一曲《逍遙遊》。
這是莊子的處世規則。普通人的“來都來了”,“這就是生活”。本質是什麼呢?本質是思想上的怠惰,是對社會規則的不了解,他們不懂得這個世界,也不想懂得這個世界,他們放棄了自己的天賦,放棄了自己的智慧,他們選擇變成動物——動物中的豬,就這樣,混吃等死,就這樣,懵懵懂懂,就這樣,庸庸碌碌,就這樣,蹉跎完自己的一生。
他們失去了勇氣,也失去了激情。
人沒有激情,還能活嗎?按照尼采的觀點,是不能活的。
激情是生命的火。
他們不僅熄了自己生命的火,還要熄掉其他人生命的火——否則,不就更就襯出了自己的萎靡不振嗎?
生命的火,不能熄。熄了,一生就完了。
他們覺得社會規則可以給他們安全感,可是社會規則是誰創立的呢?不過是些高高在上的肉食者創立的,歷史已經告訴過我們無數次了:肉食者鄙,不足遠謀。讓一群不足遠謀的肉食者來製定社會規則,來安排社會的生產和規劃,是這個世界上最可笑的事。
專業的事情,應該交給專業的人去做。而不是交給世襲的肉食者。
世襲,是人類政治文明前所未有的大墮落。
莊子在的那個世道,是什麼世道呢?是世襲制根深蒂固,歪理邪說侵蝕人心,天下失道,失道久矣的世道。都失道久矣了,會對有道者友善嗎?當然不會。越有道,越善良,越正義,越會受到排斥、嘲笑和打壓。
就像雪一樣,你的存在,不就更襯托出了泥土的污嗎?就像荷花一樣,你的鮮豔,不就更襯托出了河草的濁嗎?莊子就是那大地上的皚皚白雪,是蓮池中的熠熠荷花。
莊子是個孤類。孤、寡,天子也。
楚王命人帶著禮金,去請莊子做楚相。莊子覺得很搞笑:你是個什麼東西?別說是做一個小小的楚相。就算你統一了六國,建立大楚王朝,請我做大楚王朝的第一任宰相,我也不做啊。
孤、寡,天子也。
知其不可奈何而安之若命——莊子的處世哲學(深度好文) - 知乎 https://bit.ly/3JVs8l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