聯福磚窯照片

聯福磚窯
恆春昔稱瑯嶠,日明治4年(1871)恆春地區發生牡丹事件後,日明治8年(1875)清廷在恆春地區建築古城及城牆,所需、土方、磚與石灰,就地取材,北門城外即為昔日築城燒磚及煉製生石灰燒石灰窯位置,當時常見白天冒煙。今磚窯場遺址尚在,燒石灰場遺址卻已不復見,民國45年磚窯原型係為以「圓窯」(形狀像福建土樓)建造,5年後進化改築為當時較高效率且先進之八卦型磚窯
聯福磚窯-文化部國家文化記憶庫 https://bit.ly/3Z3m2DX
走入歷史的八卦磚窯-文化部國家文化記憶庫 https://bit.ly/3SiBNow

八卦窯/聯福磚窯/恆春磚窯場遺址尚在,燒石灰場遺址卻已不復見,民國45年磚窯原型係為以「圓窯」(形狀像福建土樓)建造,5年後進化改築為當時較高效率且先進之八卦型磚窯


最美八卦窯--在米爾登伯格(Mildenberg)博物館的霍夫曼環狀窯

800px-Ringofen_Ansicht


霍夫曼窯(Hoffmann kiln),又譯作八卦窯[註 1]或蒸籠窯[註 2],最常用於燒製磚頭及其他陶質製品。它是由德國人佛德烈曲·霍夫曼(Friedrich Eduard Hoffmann)於1856年改良設計,1858年5月27日獲得專利的一種窯,所以以其姓氏為名[3]。這種窯在霍夫曼取得專利後被用於燒石灰,並以「霍夫曼連續窯」(Hoffman continuous kiln)之稱聞名。
  環狀爐(蒸籠窯)的橫面圖,為1858年霍夫曼取得專利之設計
霍夫曼窯 - 維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書 https://bit.ly/3SeOBvY
結構
霍夫曼窯的平面通常是像運動場跑道的環型或圓形,有時也會是矩形或U字型。而窯體可分為兩層,其中地面層的外觀多為磚造,少數為石造,旁邊會有階梯或空橋通往第二層設有木製或鋼製屋架的窯頂。至於窯室則是一條環繞成一圈的中空穹窿型長隧道,通常會被分割成12個或更多的窯室,而這些窯室之間並沒有隔間。而在兩個或兩個以上的窯室旁會設置有樹枝狀的煙道與調節閥,以便將煙引導到主煙道再從煙囪排出。至於煙囪的位置有些會安排在窯體的中央,有的會安排在窯體外的某一側,有時還會數座窯共用同一根煙囪[3]。
 窯體周圍的拱型諸入口即是窯門,是運入磚坯運出磚塊的出入口,此外在四個轉角等處的底部還開有拱型的煙道口,可以將煙引入地下煙道中。而在窯頂上方則有數個方形或圓形的投煤口,沿窯室設置而成環狀排列,共有五圈,每一個孔都有一個金屬蓋。而在窯頂中央則設有稱為「風鼎」的金屬製調節閥,可調整煙道的開閉程度以調節排煙量。而有些窯的窯頂還會設有清煙人孔,以讓人進去打掃煙道[3]。
  在米爾登伯格(Mildenberg)博物館的霍夫曼環狀窯
 日本栃木縣舊下野煉化製造會社的霍夫曼窯
燒製方式
霍夫曼窯內部分成數個窯室,使用時會將磚坯排成數排,且會避開上方的投煤口,讓投煤口對著排與排之間的空隙(俗稱火路)。磚坯排好後,便會在第一個窯室[註 3]起火,然後一間間地燒下去,除非碰到水災或過長雨季等重大問題,不然幾乎不會停火,每間窯室依序重複著裝窯、乾燥、預熱、燒窯、保溫、冷卻、出窯等過程[3]。
 在還沒有起火前,可先裝滿五個窯室的磚坯,一間窯室約可裝2000塊左右的磚坯。而窯室之間會先用報紙或牛皮紙箱隔著,除了起火的第一間窯室外,其他窯室的窯門會先用磚完全堵住。而等起火之後,便可陸續將磚坯裝入接下來的窯中。通常霍夫曼窯一個窯室燒成要花一天左右,同時間也只會有一到兩間窯室在燒,而接下來火要燒過去的窯室會先讓燃燒後的熱廢氣流過以先預熱、乾燥,而已經燒過的窯室則會進入保溫狀態再逐漸冷卻,從入窯到出窯約要15天左右的時間。一般來說出窯是在冷卻完成之後的事,但有時在磚塊供不應求時,工人會在磚塊還沒完全冷卻時就進去「搶窯」[3]。
 當霍夫曼窯停止燒製時,便得清掃煙道以保持暢通,而由於煙道窄小的關係,所以清潔工作多半是由小孩去做,而清掃出來的菸灰可以當油墨用[3]。
霍夫曼窯 - 維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書 https://bit.ly/3SeOBvY

600px-Hoffmann_style_ring_kiln800px-Ringofen_Ansicht中都唐榮磚窯廠Spahn_Park_Kalkofen2023-02-21_1546272023-02-21_1545472023-02-21_1545332023-02-21_1545182023-02-21_154514


『八卦窯』,它的名稱的由來,是因為窯的屋頂,二邊弧形窯壁各修飾為三個斜坡面所組成;加上二邊的斜坡面,共為八角形,因此稱為『八卦窯』。八卦窯內可一邊燒窯、一邊隔間、一邊放入土坯,同時可一邊出貨,一年四季可不斷入貨生土坯(即泥土塊,半成品)一邊燒、一方面出貨為最大特色。
八卦窯的主體完整材質堅硬,左右各有八個窯洞加上前後各一個,總共有十八個窯洞,窯身圓形頂上再收邊成八角形,所以稱之為八卦窯,窯洞是半圓形的拱圈約半人高,旁邊有座像是辦公室的兩層樓建築,加上非常非常高的煙囪,滿古樸的。
事實上台灣人所謂的『八卦窯』是德國人於1865年發明的, 音譯過來名稱為霍夫曼窯, 在大陸地區, 相對於傳統的間歇窯稱為『輪窯』,所以『八卦窯』這個名稱是本土化的結果, 推測起來, 大致緣由為台灣人也受陰陽五行太極之學深遠的影響; 另外八卦窯的輪燒方式所採取半自動化的隔間窯室輪燒方式生產紅磚、造成的生坯; 紅磚於兩端窯室輪轉, 其運作過程, 事實上也與八卦無異, 所以窯形是否為正八卦形? 就不是重要的關鍵所在了!
台灣首座八卦窯「中都唐榮磚窯廠」是全國唯一一處保存完整的磚窯廠,從建場設立之今,已有近百年的歷史,前身為1899年日人鮫島盛所興建之鮫島煉瓦工廠,1913年有「台灣煉瓦王」之稱的日本大企業家-後宮信太郎將其整合為「台灣煉瓦株式會社打狗工場」,並擴充規模增建新式的六座八卦窯,為日治時期南台灣重要建築物。
2004年3月內政部古蹟審議委員會審議通過公告為國定古蹟。目前「中都唐榮磚窯廠」是高雄唯一位於愛河中游段的國定古蹟,亦是全國第一座八卦窯的磚窯廠,在台灣經濟起飛的五、六O年代,曾創造了甚高的利潤,停工生產後,作為見證高雄都市及工業發展的歷史,也記錄了高雄中都地區居民共同的記憶,極具歷史文化價值。
  隨著時代進步,過去磚窯業的風光不在,就連製作磚窯特有的八卦窯也所剩無幾。八卦山紅土壤土質適合製作磚瓦,位於山麓附近的花壇鄉,也因此成了臺灣磚窯生產重鎮,生產的磚瓦,不但供應全省,還可供外銷,全盛期曾經是花壇最重要的地方產業。花壇磚窯業歷史悠久,迄今已有八十年歷史,過去磚窯業燒磚瓦都以長形「八卦窯」製作,然而在時代進步下,以往樸實的八卦窯已被自動窯所取代。
  根據磚窯業者說法,花壇磚窯業最早使用土窯燒磚,為了擴充產能,從土窯改進成串窯、圓窯,民國五十年代完成的八卦窯更讓磚瓦產能大增,為花壇磚窯業再創產業高峰,貢獻頗巨,然而近年來,不但磚窯業逐漸式微,八卦窯也逐漸被自動窯所取代。
八卦窯的優點是節省能源,只用煤炭,不必任何電力或汽油,其構造是一圓形隧道,共分三段,第一段是燃煤燒製,第二段是排列成排的磚坯準備燒製,第三段即是燒好的磚塊。
   如今,八卦窯雖已停產,惟特殊之隋圓型老舊磚造窯體,成為鄉土歷史瑰寶。
https://nrch.culture.tw/twpedia.aspx?id=6202 https://bit.ly/3Ywll6a


八卦窯廠區
 這個「八卦窯」為「霍夫曼窯」的俗稱,屋架成八角型得名,由德國人霍夫曼改良,日本人引進,共有兩層,原本還有另外五座但幾乎都拆除了。我們在平常經過此地時最容易看到的就是這個,這也是全台現存最大的八卦窯。
 近看超像一座古城牆,每個門口僅能容納正常身高的人,旁邊還有一些投射裝置,在夜晚是會打光的。
 窯體內部有許多「加固拱圈」也算是保護這個古蹟吧!延著這座窯體內部的隧道是可以像操場一樣走一圈的,在光線投入下還是蠻好看的。
 二樓看起來倒像近年常見的門窗與鐵皮屋頂,不知道是當辦公室還是倉庫用,僅留有一座樓梯,但也損壞得不堪使用了。
 從這個角度看還真的有種日式時代村的感覺。
[高雄 三民] 中都唐榮磚窯廠 百年國定古蹟 霍夫曼窯宛如巨型古城古城 首度開放藝術市集 園區週邊景點一次看 - 阿捷的打飯班 https://bit.ly/3XNPQDD

tbtckp-28tbtckp-27tbtckp-26tbtckp-25tbtckp-24tbtckp-23tbtckp-8tbtckp-2 (1)tbtckp-0tbtckp-2


臺灣煉瓦TR紅磚凸凹版,S煉瓦正S版與反S版〈日治時代〉 @ 姜朝鳳宗族 :: 痞客邦 ::


 

(72) 20230130【来点左料】和左林杰一起參觀霍夫曼窯🔎 - YouTube

2023-02-21_195432

(72) 20230130【来点左料】和左林杰一起參觀霍夫曼窯🔎 - YouTube


2023-08-11_19250220230629-Cnyy34WC9vvPa66bVsx5QZARJ2ieUfjX3iIRMdzE20230629-B6OBFsIPiTiHuIi6IRYa3HVWVWCyPrXHJ7enXTmN20230629-cNxSSJUGUbzR5ViaawFSomicDnsoUoeY4b8VI7Of20230629-K7gdZVzrzmkUIfGfKLhWgNl3huwwZ3DQavkn0r4H20230629-3Thrd1D9XmPH2fqQjNYLuwzx8pREDeJwkTu0yE6H20230629-OqBXKKmnnStvr3DxYFDeQIJR6Ja9QEtqH9JKTh5V20230629-idJSIyYAyBAcBrs7Eo5A6h5mQxU5BUy7yMCelsyz20230629-zAKRgXq4p3pLc4AqdfdLIhA9MzvL1c2475t6mWcU

高雄愛河旁驚見聖殿般美麗環拱,中都唐榮磚窯廠,開放預約參觀
高雄愛河旁驚見聖殿般美麗環拱,中都唐榮磚窯廠,開放預約參觀 https://bit.ly/44j4FBj
中都唐榮磚窯廠位於高雄市三民區愛河旁,是全台灣現存最完整的磚窯工業建築群。
從高雄車站一路向西,到逐漸人煙罕至的愛河岸,早已人去樓空的城區,連環境噪音都匱乏。在一片黯淡的地平面上,卻有兩座高聳入雲的紅磚煙囪,在太陽下閃耀亮色,彷彿某個失落文明傲骨兀立的方尖碑,為舊地的故事,靜靜守著。
探祕1:巨大工業遺構下 灰窯仔與中都人的故事
古籍上,這片土地恰是打狗川(愛河)入海之前的大轉彎,因土質不利耕作而荒蕪,直到1899年,日人鮫島盛看準河岸黏土適合燒磚,加以柴山方便取得燃燒木料,於是成立「鮫島煉瓦工場」,蓋了高雄第一間磚窯,使這片河川荒地成了老高雄人口中的灰窯仔(hue-iô-á,燒石灰的窯)或磚仔窯(tsng-á-iô,燒磚的窯),亦是今日巨大工業遺構「中都唐榮磚窯廠」的前身。
由紅磚砌成的煙囪拔地而起,雄偉矗立逾百年,遠遠就可以看到。
中都唐榮磚窯廠曾專門生產印有台灣煉瓦株式會社 T.R 標誌的一級磚,是當年建材中的精品。
探祕2:打開蒸籠窯 驚見聖殿般美麗環拱
磚窯廠歷經多次整併轉手經營,如今在今日剩餘6千多坪面積上還有磚造事務所、隧道窯、倒焰窯、八卦窯、實驗窯、磚造煙囪等設施,仍是相當可觀,難以想像原始規模,會是何等壯闊。
園區裡保存了最為古老,也是最具價值的,是長約60 公尺,寬約20 公尺,整體為磚拱形的霍夫曼窯。得名自它的發明者德國人Friedrich Eduard Hoffmann(1856年設計獲得專利),亦是所謂「八卦窯」或「蒸籠窯」,其最大特色是站在窯體內,可欣賞優雅的連續拱形組成如同環形跑道的窯床設計。整座窯則以3個窯室為單元安排裝窯、乾燥、預熱、燒成、冷卻、出窯作業,一圈即是一個循環,不必為了冷卻出窯而熄火,可以日夜不停地循環燃燒。
霍夫曼窯又稱「八卦窯」或「蒸籠窯」,是中都唐榮磚窯場內歷史最悠久、占地最大的窯。
探祕3:穿鐵衣的倒焰窯 煉出高雄工業城
從磚造階梯走到霍夫曼窯頂,向外眺望隔壁是3座倒焰窯,此為高雄工業起飛年代建造,主要功能是燒製工廠需求的耐火磚。
倒焰窯的造型方方正正,四周還加上束箍鐵件,渾身是「穿鐵衣」的硬派作風,不同於霍夫曼窯的曲線感。這是由於燒耐火磚的溫度更高,為了避免窯體崩裂,所以才有特別加固的設計。
走入倒焰窯內部,半圓空間底下的窯床,布滿矩陣方孔,長年高溫淬煉下的磚造,在微弱光線下反射出黑亮亮的鱗彩。解說人員比劃火焰從左右兩側的火口,沿著火牆向上竄燒至最高處的窯頂,再下沉至窯床,形成「倒焰」的熱對流現象,正是此種窯的特色。而方孔底下是煙道,連接到煙囪排出,「其實我們走的地面下,全都是錯綜複雜的煙道。」
倒焰窯主要燒製工廠需求的耐火磚,為了避免熱膨脹造成龜裂,以鐵件箍束窯體。
倒焰窯外牆為紅磚,內牆為耐火磚。
倒焰窯內部,半圓空間底下的窯床布滿矩陣方孔。
站在巨大的工業遺構裡,歷史是有形可見的,但還有許多沒有掛上解說牌的地方,當時磚窯業需要大量人力,所以各地勞工紛紛移入三塊厝,地區快速發展之下,街上便蓋起戲院與市場,而名氣響亮的「中都戲院」便取代了「三塊厝」,成了嶄新發展的象徵。台南移民信仰的北安殿、澎湖移民建造的中都開王殿、河川街上的市營住宅等,亦是探訪打狗川磚窯業「中都人」往昔生活的記憶座標。
由澎湖移民建造的中都開王殿,是昔日磚仔窯地區的信仰中心。
窯場旁當年的辦公室紅磚事務所,造型簡潔。
景點資訊
中都唐榮磚窯廠目前僅開放一期場域,平日10:00~17:00可自由入內參觀(週一公休),二、三期參觀須特殊申請,可洽中都唐榮磚窯廠。高雄愛河旁驚見聖殿般美麗環拱,中都唐榮磚窯廠,開放預約參觀 https://bit.ly/44j4FBj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nicecasio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