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疑美、憎美、厭憎民主三位一體+反台!!要把台灣送給中國 就明講吧 不要亂舞】
早安,Formosa!Facebook https://bit.ly/3HldTVp
昨晚陳弱水教授臉書貼出〈疑美與憎美〉,引起不少迴響。徵得同意,將全文轉貼於下。
警句:
如果台灣出現的疑美論佔上風,人們真的覺得美國要把台灣推上戰場,作用是什麼呢?只能是弱化台灣與美國的軍事連結,傷害台灣的防衛,最終走向敗亡。如果要走所謂「統一」或投降的路,為什麼不明講而要拿美國出來亂舞呢?(周婉窈murmur:明講大家還可以辯論,但就是替中國打「認知戰」,用台灣的民主和自由要沒收台灣人的自由和民主,以繼承父祖輩或精神父祖〔認賊作父〕再度支配台灣人〔含第一、二代台灣人〕。)
疑美、憎美、厭憎民主是三位一體的。(周murmur:其實還要再加「反台」或「憎台」、「厭台」。)
中國民族主義者的疑美論有其兩面性和虛偽性,疑美論是大陷阱,大家必須多想想!(周murmur:自己身體力行,最愛美國式生活,到中國吃香喝辣,就是不肯移居中國,「己所不欲」為何強推給台灣人?台灣人只配被中國+未來的你們統治?你把台灣人當成什麼?支配來支配去、販賣來販賣去的奴隸?)
~~~~~~~~~~~~~~~~~~~~~~~~~~~
疑美與憎美 
面對中國不斷升高的威脅,美國積極協助台灣構築防衛能力,遏阻對方可能的冒險行動,台灣卻出現懷疑美國的聲量,宣稱美國把台灣當棋子,以台灣為戰場,與美國合作會導致台灣流血犧牲。這是離奇的說法。所有關於台海可能發生戰爭的討論,所有的軍事推演和規劃,都只有一個前提:中國侵略台灣。這事不發生,就是和平的狀態,但中國不但威嚇動武,而且持續製造戰機逼臨的險境。
我們和民主國家的盟友之所以必須加強軍備,透過實力保護和平,無法依靠正規的外交手段,是因為我們面對的是喜怒無常,變幻莫測,視協議為無物的極權政治組織。這是普世的認知。就在前幾天(1月11日),德國總理蕭茲所屬的社會民主黨共同領袖克林拜耳(Lars Klingbeil)受訪時說:「我們必須了解,中國跨過邊界的時刻可能會在明天、後天或十年之後到來。如果中國攻擊台灣⋯⋯。」德國是歐洲大國中最想對中國表達「善意」的,即使是他們的政治領袖也明白,台海如果有事故,就是中國攻擊台灣,而且時間不定,我們的人好像還故作不知,令人稱奇。
中國共產黨精於計算、翻臉不認人的性格很早就顯現,至今沒有任何改變。殷海光1945年就說,跟共產黨訂條約就如同燒紙錢,只是做做樣子,等到它的力量成長到能達成它的目標,條約自然作廢。*在1984年的《中英聯合聲明》,中方承諾除了外交國防事務,1997之後,香港50年一切不變,聲明並且在聯合國祕書處登記,但它現在說這只是歷史文件,沒有現實意義。有這些劣跡斑斑的紀錄,在台海關係上,中共還冀望他們的話術能打動人心,依恃的是人們的健忘、缺乏認識以及大中國民族主義情緒。
如果台灣出現的疑美論佔上風,人們真的覺得美國要把台灣推上戰場,作用是什麼呢?只能是弱化台灣與美國的軍事連結,傷害台灣的防衛,最終走向敗亡。如果要走所謂「統一」或投降的路,為什麼不明講而要拿美國出來亂舞呢?——到底,這是七十年來保護我們,價值與我們相近的國家。這應該和認知戰的特性有關:不但提供假消息,而且製造認知混亂,讓人們迷失方向,在自我懷疑的狀態下接受敵人的說辭,交出自己的利益。想想看:一個群體在攻擊對方之前,什麼是最好的認知戰成果?不就是把對方都變成和平主義者嗎?台灣人要反制認知戰,就是要讓自己成為愛國主義者。
疑美論出現的另一項因素是,「敵視美國」本來就是大中國民族主義的重要成分。余英時在1996年的兩篇文章特別闡述這一點。〈飛彈下的選舉——民主與民族主義之間〉指出,中國現在的民族主義和二十世紀前中期的民族主義性質已有根本的不同,「它已從自衛轉變為攻擊:它的攻擊對象主要便是美國,因為美國今天已成為西方帝國主義的唯一象徵。」中國自十九世紀後期開始,從俾倪四方的天朝大國地位淪為列強勢力競逐的場所,剝奪感之深,不是其他亞非諸國所可相比,中國民族主義充滿對帝國主義怨懟報復的情緒,**而為中共所特別著重煽動和操弄。余先生另一文〈海峽危機今昔談——一個民族主義的解讀〉這樣說:
「中共所操縱的民族主義訴求並不止於『譴責』在台灣的中國人『分裂中國』;它還更進一步把所謂『分裂活動』和『外國勢力的干涉』緊密地聯繫在一起。這更是中國〔在下棋時〕後著中最陰狠的一步棋。」
中共這樣做,最能激動內部的民族主義情緒,他們對台灣如此,對香港更一直如此。
台灣同樣存在大中國民族主義,其中也有反美、憎美的元素,只是比較隱晦,近時終於明白暴露。余先生在1996年已特別提醒:「今天民主在台灣開始全面落實,台灣似乎還沒有人公開表示異議。其實民族主義者(包括相信『依賴理論』的新左派)暗中厭憎這種美國式民主的未嘗不是沒有人在。他們很可能同意中共指責『台灣搞假民主』,不過迫於形勢,一時不便見諸文字而已。」(〈海峽危機今昔談〉)事隔四分之一個世紀,很清楚看到,余先生的推測完全正確,疑美、憎美、厭憎民主是三位一體的。
不過要指出,中國民族主義者的憎美不完全是憎恨,還夾雜著羨慕和攀附,余先生根據社會學家Liah Greefeld的論述,稱此為「羨憎交織」(ressentiment)。這個說法可以部分解釋為什麼有這麼多中國民族主義者移民美國,成為美國公民,居住在本國的,子女也常就讀美國學校或國際學校。中國民族主義者的疑美論有其兩面性和虛偽性,疑美論是大陷阱,大家必須多想想!
*殷海光原文:「與共產黨訂條約,等於鄉下人化冥紙,條約底有效時間,恒等於其勢力尚未成長之時間,『過期作廢』。」《光明前之黑暗》,臺大出版中心版,頁62。
** 除了對帝國主義的怨恨,中國民族主義也繼續帶有對周邊國家的輕蔑和歧視。
~~~~~~~~~~~~(全文結束)
原貼文以及媒體報導的連結分別放留言欄。
Facebook https://bit.ly/3HldTVp
---------------------------------
疑美與憎美 
面對中國不斷升高的威脅,美國積極協助台灣構築防衛能力,遏阻對方可能的冒險行動,台灣卻出現懷疑美國的聲量,宣稱美國把台灣當棋子,以台灣為戰場,與美國合作會導致台灣流血犧牲。這是離奇的說法。所有關於台海可能發生戰爭的討論,所有的軍事推演和規劃,都只有一個前提:中國侵略台灣。這事不發生,就是和平的狀態,但中國不但威嚇動武,而且持續製造戰機逼臨的險境。
我們和民主國家的盟友之所以必須加強軍備,透過實力保護和平,無法依靠正規的外交手段,是因為我們面對的是喜怒無常,變幻莫測,視協議為無物的極權政治組織。這是普世的認知。就在前幾天(1月11日),德國總理蕭茲所屬的社會民主黨共同領袖克林拜耳(Lars Klingbeil)受訪時說:「我們必須了解,中國跨過邊界的時刻可能會在明天、後天或十年之後到來。如果中國攻擊台灣⋯⋯。」德國是歐洲大國中最想對中國表達「善意」的,即使是他們的政治領袖也明白,台海如果有事故,就是中國攻擊台灣,而且時間不定,我們的人好像還故作不知,令人稱奇。
中國共產黨精於計算、翻臉不認人的性格很早就顯現,至今沒有任何改變。殷海光1945年就說,跟共產黨訂條約就如同燒紙錢,只是做做樣子,等到它的力量成長到能達成它的目標,條約自然作廢。*在1984年的《中英聯合聲明》,中方承諾除了外交國防事務,1997之後,香港50年一切不變,聲明並且在聯合國祕書處登記,但它現在說這只是歷史文件,沒有現實意義。有這些劣跡斑斑的紀錄,在台海關係上,中共還冀望他們的話術能打動人心,依恃的是人們的健忘、缺乏認識以及大中國民族主義情緒。
如果台灣出現的疑美論佔上風,人們真的覺得美國要把台灣推上戰場,作用是什麼呢?只能是弱化台灣與美國的軍事連結,傷害台灣的防衛,最終走向敗亡。如果要走所謂「統一」或投降的路,為什麼不明講而要拿美國出來亂舞呢?——到底,這是七十年來保護我們,價值與我們相近的國家。這應該和認知戰的特性有關:不但提供假消息,而且製造認知混亂,讓人們迷失方向,在自我懷疑的狀態下接受敵人的說辭,交出自己的利益。想想看:一個群體在攻擊對方之前,什麼是最好的認知戰成果?不就是把對方都變成和平主義者嗎?台灣人要反制認知戰,就是要讓自己成為愛國主義者。
疑美論出現的另一項因素是,「敵視美國」本來就是大中國民族主義的重要成分。余英時在1996年的兩篇文章特別闡述這一點。〈飛彈下的選舉——民主與民族主義之間〉指出,中國現在的民族主義和二十世紀前中期的民族主義性質已有根本的不同,「它已從自衛轉變為攻擊:它的攻擊對象主要便是美國,因為美國今天已成為西方帝國主義的唯一象徵。」中國自十九世紀後期開始,從俾倪四方的天朝大國地位淪為列強勢力競逐的場所,剝奪感之深,不是其他亞非諸國所可相比,中國民族主義充滿對帝國主義怨懟報復的情緒,**而為中共所特別著重煽動和操弄。余先生另一文〈海峽危機今昔談——一個民族主義的解讀〉這樣說:
「中共所操縱的民族主義訴求並不止於『譴責』在台灣的中國人『分裂中國』;它還更進一步把所謂『分裂活動』和『外國勢力的干涉』緊密地聯繫在一起。這更是中國〔在下棋時〕後著中最陰狠的一步棋。」
中共這樣做,最能激動內部的民族主義情緒,他們對台灣如此,對香港更一直如此。
台灣同樣存在大中國民族主義,其中也有反美、憎美的元素,只是比較隱晦,近時終於明白暴露。余先生在1996年已特別提醒:「今天民主在台灣開始全面落實,台灣似乎還沒有人公開表示異議。其實民族主義者(包括相信『依賴理論』的新左派)暗中厭憎這種美國式民主的未嘗不是沒有人在。他們很可能同意中共指責『台灣搞假民主』,不過迫於形勢,一時不便見諸文字而已。」(〈海峽危機今昔談〉)事隔四分之一個世紀,很清楚看到,余先生的推測完全正確,疑美、憎美、厭憎民主是三位一體的。
不過要指出,中國民族主義者的憎美不完全是憎恨,還夾雜著羨慕和攀附,余先生根據社會學家Liah Greenfeld的論述,稱此為「羨憎交織」(ressentiment)。這個說法可以部分解釋為什麼有這麼多中國民族主義者移民美國,成為美國公民,居住在本國的,子女也常就讀美國學校或國際學校。中國民族主義者的疑美論有其兩面性和虛偽性,疑美論是大陷阱,大家必須多想想!
*殷海光原文:「與共產黨訂條約,等於鄉下人化冥紙,條約底有效時間,恒等於其勢力尚未成長之時間,『過期作廢』。」《光明前之黑暗》,臺大出版中心版,頁62。
**  除了對帝國主義的怨恨,中國民族主義也繼續帶有對周邊國家的輕蔑和歧視。
Facebook https://bit.ly/3XrsmVv
-----------------------------------------------
批疑美論是「離奇說法」 陳弱水:源於「大中國主義」
 陳弱水在臉書貼文,探討疑美、憎美論。(資料照)
陳弱水在臉書貼文,探討疑美、憎美論。(資料照)
 2023/01/18 19:50
〔即時新聞/綜合報導〕面對中國日漸加大力道的文攻武嚇,美國積極協助台灣構築防衛能力,不過這時卻出現許多「疑美」、「憎美」的聲音,宣稱美國把台灣當棋子,與美國合作將會導致台灣流血犧牲。對此,知名歷史學家、台大歷史系教授陳弱水表示,這樣的說法相當離奇。
 陳弱水今天(18日)在臉書貼文表示,我們和民主國家的盟友之所以必須加強軍備,透過實力保護和平,而非依靠正規的外交手段,是因為我們面對的是喜怒無常、變幻莫測,視協議為無物的極權政治組織。這是普世的認知。
 陳弱水說,如果台灣出現的疑美論佔上風,人們真的覺得美國要把台灣推上戰場,這只是弱化台灣與美國的軍事連結,傷害台灣的防衛,最終走向敗亡,「為什麼不明講而要拿美國出來亂舞呢?到底,這是七十年來保護我們,價值與我們相近的國家。這應該和認知戰的特性有關:不但提供假消息,而且製造認知混亂,讓人們迷失方向,在自我懷疑的狀態下接受敵人的說辭,交出自己的利益。想想看:一個群體在攻擊對方之前,什麼是最好的認知戰成果?不就是把對方都變成和平主義者嗎?台灣人要反制認知戰,就是要讓自己成為愛國主義者」。
 陳弱水指出,「敵視美國」本來就是大中國民族主義的重要成分,而台灣同樣存在該主義,其中也有反美、憎美的元素,只是比較隱晦,到了最近終於明白暴露,歷史學家余英時在1996年也說過:「今天民主在台灣開始全面落實,台灣似乎還沒有人公開表示異議。其實民族主義者(包括相信『依賴理論』的新左派)暗中厭憎這種美國式民主的未嘗不是沒有人在。他們很可能同意中共指責『台灣搞假民主』,不過迫於形勢,一時不便見諸文字而已。」如今事隔四分之一個世紀,可以看出余的推論完全正確,「疑美、憎美、厭憎民主是三位一體的」。
 不過,陳弱水也指出,中國民族主義者的憎美不完全是憎恨,當中還夾雜著羨慕和攀附,「余先生根據社會學家Liah Greefeld的論述,稱此為『羨憎交織』(ressentiment)。這個說法可以部分解釋為什麼有這麼多中國民族主義者移民美國,成為美國公民,居住在本國的,子女也常就讀美國學校或國際學校。中國民族主義者的疑美論有其兩面性和虛偽性,疑美論是大陷阱,大家必須多想想」!
批疑美論是「離奇說法」 陳弱水:源於「大中國主義」 - 政治 - 自由時報電子報 https://bit.ly/3kzmLO8
------------------------------------------------
陳弱水:疑美論若占上風 弱化台美防衛致台灣敗亡
2023/1/18 21:52
 (中央社記者葉素萍台北18日電)台大歷史系特聘教授陳弱水今天說,美國積極協助台灣構築防衛能力,台灣卻出現懷疑美國的聲量,這是離奇說法。他認為,疑美論若占上風,將弱化台美軍事連結,最終導致台灣敗亡;台灣人要反制認知戰,就是要讓自己成為愛國主義者。
 知名歷史學家陳弱水今天透過臉書表示,面對中國不斷升高的威脅,美國積極協助台灣構築防衛能力,遏阻對方可能冒險行動,台灣卻出現懷疑美國的聲量,宣稱美國把台灣當棋子、以台灣為戰場,與美國合作會導致台灣流血犧牲,「這是離奇的說法」。
 他說,所有關於台海可能發生戰爭的討論、所有軍事推演和規劃,都只有一個前提:中國侵略台灣。台灣和民主國家盟友之所以必須加強軍備,透過實力保護和平,而無法依靠正規外交手段,是因為所面對的是喜怒無常、視協議為無物的極權政治組織。
 他說,前幾天,德國總理蕭茲(Olaf Scholz)所屬社會民主黨共同領袖克林拜耳(Lars Klingbeil)受訪時說:「我們必須了解,中國跨過邊界的時刻可能會在明天、後天或10年之後到來。」
 陳弱水說,德國是歐洲大國當中,最想對中國表達「善意」的國家,即使是德國的政治領袖也明白,台海如果有事故,就是中國攻擊台灣,而且時間不定,但台灣的人好像還故作不知。
 陳弱水認為,如果台灣出現的疑美論占上風,人們真的覺得美國要把台灣推上戰場,最終只會是弱化台灣與美國的軍事連結,傷害台灣的防衛,最終讓台灣走向敗亡。
 他指出,認知戰特性是:提供假消息、製造認知混亂,讓人們迷失方向,在自我懷疑的狀態下接受敵人說辭,交出自己的利益;台灣人要反制認知戰,就是要讓自己成為愛國主義者。
 此外,陳弱水說,疑美論出現的另一因素是:「敵視美國」本來就是大中國民族主義的重要成分。台灣同樣存在大中國民族主義,其中有反美、憎美的元素,只是比較隱晦,近時終於明白暴露。
 陳弱水提到,歷史學家余英時1996年已特別提醒:「今天民主在台灣開始全面落實,台灣似乎還沒有人公開表示異議。其實民族主義者暗中厭憎這種美國式民主的未嘗不是沒有人在。他們很可能同意中共指責『台灣搞假民主』,不過迫於形勢,一時不便見諸文字而已。」
 陳弱水說,事隔1/4個世紀,很清楚看到,余英時的推測完全正確,疑美、憎美、厭憎民主是三位一體的。
 陳弱水指出,中國民族主義者的憎美不完全是憎恨,還夾雜著羨慕和攀附,余英時稱此為「羨憎交織」(ressentiment)。此說法可部分解釋,為何有這麼多中國民族主義者移民美國、成為美國公民,而居住在本國的子女也常就讀美國學校或國際學校。
 他強調,中國民族主義者的疑美論有其兩面性和虛偽性,疑美論是大陷阱,大家必須多想想。(編輯:林克倫)1120118
陳弱水:疑美論若占上風 弱化台美防衛致台灣敗亡 | 政治 | 中央社 CNA https://bit.ly/3WpI3uX
------------------------------------------------

二戰以後,凡是遵循啓蒙理念、與美國友好的國家,都享受到空前的進步和繁榮,包括西歐、日本和亞洲四小龍在內。反之,敵視啓蒙理念或與美國為敵的國家,都飽受貧窮和動亂的折磨。
 曹興誠舉例,中國是最不幸的例子。自1949年至1976年文革結束,中共所作所為處處違反啓蒙精神,以踐踏人權、土法煉鋼的方式意圖超英趕美,結果造成中國經濟的徹底破產和八千萬以上的人命冤案。
 曹興誠提及,1979年鄧小平訪美尋求援助,得到美國給予最惠國待遇並進入世界貿易組織;以後中國引進部分啓蒙理念,如宏觀調控、市場經濟和重視民營企業等等,其經濟才得到奇蹟式的成長。
 曹興誠說,美國當初幫助中國,原希望中國擺脫貧窮以後,會逐漸步向民主。沒想到中共財富爆發以後,為了延續其一黨專權,不僅沒有走向民主、法治,反而開始操弄民族主義,持續踐踏人權,施展戰狼外交,導致其與美、日、西歐等民主國家的關係全面惡化。中共現在已經化身為過去的滿清帝國,為延續其一黨專制利益,全面反啟蒙、反民主、反西方。台灣人跑去親共 曹興誠:追隨野蠻「愚蠢之至」 - 政治 - 自由時報電子報 https://bit.ly/40d2pts


淺談台灣的疑美論
星期專論》淺談台灣的疑美論 - 政治 - 自由時報電子報 https://bit.ly/48auruC
2023/09/17 05:30◎何瑞恩(Ryan Hass)
在最近一次訪問台灣期間,我在這個政治實體裡不斷被問到有關「美國懷疑論」(America skepticism)的問題。「美國懷疑論」的基本前提是,台灣人民應該將美國視為一個不可信賴的、自私自利的行為者,只是利用台灣達到自己的目的。根據這套理論,如果放棄台灣對美國有利,美國就會這麼做。
美撤軍阿富汗等事件 加劇爭論
在某種程度上,這種懷疑論是一個健康、完善的民主社會的標誌,亦即發起激烈政治辯論的權利是受到保障的。事實上,環顧全世界,對美國是否可靠和動機持懷疑態度的,絕對不是只有台灣人民而已。
一連串的事件加劇了台灣內部的這些辯論。對一個高度仰賴美國支持自身安全的社會來說,美國從阿富汗倉促撤軍堪稱一大衝擊。俄羅斯在二○二二年二月入侵烏克蘭,同樣也讓人清醒地意識到衝突的真正風險。川普政府推動台積電在亞利桑那州投資,也引起疑美論者質疑,華盛頓的目的是不是要掏空台灣在半導體製造領域的主導地位,將產能移轉到美國。
我認為,圍繞美國的動機和是否可靠的辯論,將在未來一年變得更加激烈。這有一部分是受到台灣即將舉行總統和立法委員選舉的影響。台灣某些政治人物會發現,質疑蔡英文政府大力投資與美國的關係是否明智,可以讓他們取得政治利益。
北京煽動 意圖迫台放棄抵抗
台灣內部愈演愈烈的爭論,部分原因也是美國政治週期的作用。儘管川普政府成員為了加強美台關係做出不少努力,但回顧二○一七年至二○二一年的發展,我們可以清楚地看到,川普總統對台灣沒有任何信念。相反地,正如他的首席顧問群在回憶錄中所表明的,川普是從交易的角度看待台灣。
北京也有自己的動機在台灣煽動「疑美論」。北京的目標之一,是在台灣社會散播懷疑的種子,讓台灣民眾懷疑可以將自己的安全寄託在別人身上。北京更希望台灣人民得出這類結論:他們是獨自與中國對抗的,抵抗是徒勞的,台灣人民愈早接受北京設定條件下的統一,就愈快能夠享受到和平與繁榮。
基於這些因素的共同影響,台灣和美國的領導者如何表達自己的立場,就變成是很重要的一件事。這麼做的目的,不是要將台灣人民應該如何看待美國及其意圖,強制塑造出一致性的意見,而是要確保這場有益的辯論,是以美國意圖的相關事實為基礎。
拜登四次明言保台 態度認真
以下便是一些與此相關的事實。
首先,拜登總統曾四次公開宣布,如果台灣遭到攻擊,美國將會保護台灣。他的幕僚澄清說,拜登的聲明並非反映政策有所改變。然而,根據我的經驗,當一位美國領導者反覆重申,他願意出動美國士兵去冒險時,他是認真的。
第二,美國看待台灣的方式,一直是以超越民主黨和共和黨執政的恆久利益為依歸。自第二次世界大戰結束以來,美國戰略的主要目標一直是防止衝突,維護台灣海峽的和平與穩定。華盛頓的目標不是調停或解決台海兩岸的分歧。而是堅持任何解決方案都必須經由和平方式,並且符合台灣人民的意願。
近數十年來,美國一直尋求支持台灣的經濟活力、民主制度,以及台灣在世界舞台上的尊嚴和地位。事實上,台灣在過去兩年裡獲得世界各國領袖更多的認可,超越二戰後的任何時期。雖然是北京的霸凌行徑促成這種結果,但也必須歸功於拜登政府,提高了人們對台灣在區域安全和全球經濟重要性的認識。
第三,美國對台灣的支持既廣泛又深入。美國的支持並非取決於任何個人的一時興起,即使是像總統這種有權有勢的人。美國人民對台灣的成功充滿期許。民意調查和國會議員的力挺,可以充分反映這一點。而在川普執政期間,國會議員透過立法來疏遠美國的盟友。如果川普或任何有類似本能的人在未來贏得總統選舉,他們可能還會這麼做。
第四,華盛頓和台北官員有著深入和持續的溝通。如果台灣的領導者對美國行動的意圖有疑慮,他們會問,他們也應該問,而美國官員也會做出回應。
美國挺台 基於利益與共同價值
從根本上來說,美國的全球領導地位有賴於它在世界各個角落發揮影響和投射力量的能力。這種能力來自於美國全球聯盟和安全夥伴網絡的支持。這些關係取決於美國安全承諾的可信度。而美國與台灣的關係,是美國對其夥伴的承諾是否可信的指標。
美國支持台灣不是慈善事業或悲天憫人。它不是交易性的,也不是稍縱即逝的。它是以自身利益和共同價值觀為基礎。這使得美國對台灣的恆久支持,成為一個安全可靠的選擇。
(作者何瑞恩為美國智庫布魯金斯研究所資深研究員、中國中心主任、辜振甫暨辜嚴倬雲台灣研究講座;國際新聞中心陳泓達譯)
拜登總統曾四次公開宣布,如果台灣遭到攻擊,美國將會保護台灣。圖為去年五月拜登訪日記者會,明確表達願意軍事保衛台灣。(美聯社檔案照)
星期專論》淺談台灣的疑美論 - 政治 - 自由時報電子報 https://bit.ly/48auruC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nicecasio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