姜氏家廟姜氏家廟/1835年,淡水同知李嗣鄴要求竹塹城西門總理周邦正

北埔姜氏家廟是臺灣新竹縣北埔鄉當地姜氏家族的祠堂,現為縣定古蹟。建於1924年,為「二堂二橫」格局之建築,廟內保有邱玉坡及邱鎮邦父子的擂金彩繪、徐清及徐春泉的木雕、辛阿救的石雕等客家人匠師藝品[1]。
北埔姜氏家廟 - 維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書 https://bit.ly/3X0OENX
沿革
1835年,淡水同知李嗣鄴要求竹塹城西門總理周邦正與九芎林莊總理姜秀鑾組織「金廣福墾號」,在今新竹縣北埔鄉、峨眉鄉、寶山鄉一帶開墾。開墾過程由於資金需求龐大,閩籍墾戶陸續退出,因此姜氏家族獲得了金廣福大半的開墾成果,成為當地望族。1921年(日治大正十年),在族人姜瑞昌、姜振驤倡議下,開始施作家廟,歷時三年完成[1]。
姜氏家廟初期有會館功能,外地族人可在路經北埔時借為休息用餐處,也提供參與春秋祭典的族人住宿。太平洋戰爭期間,家廟左右廂房曾分別提供幼稚園和北埔國民學校充作教室;戰事後期更被徵收做為日軍物資囤積處,前堂屋頂並為此架起機關砲防禦[2]。
戰後,1949年隨國府遷臺的移民佔用姜氏家廟的前堂與左右兩廂做為住宅,因此雖然建物日漸老舊,但姜家不願整修。1964年,左廂房後段完全倒塌,家廟也長期不復舉辦祭祖典禮,僅有姜氏後人針對建築物做部分維護[2]。
1999年921大地震時,部分建築再遭損毀。2004年由新竹縣文化局定為縣定古蹟,並完成一、二期修復工程[3];2013年起由客家委員會補助進行第三期工程,在2016年1月24日上梁完成[4]。
特色
格局
姜氏家廟佔地1500平方公尺,建築面積836平方公尺,以260度方向座東朝西,左右對稱。由前而後為前堂、正堂,正堂兩側有當地客家人稱為「橫屋」的左右廂房;即「二堂二橫」格局。前堂與正堂之間有中庭;正堂與二橫屋之間設日井、月井及過水廊相連[2]。
裝飾
姜氏家廟建築之時,聘請當代名匠施作,其中以木作、彩繪與石雕皆具特色[1]。
大木作即柱、樑、通、楹等木造屋架的間架、尺寸、式樣與構法,由「阿清司」徐清(又名徐清連)規劃。徐清師從八塊莊(今臺灣桃園市八德區)名匠葉金萬。徐清採用「疊斗式」屋架設計,精巧繁複;在本堂棟架大通上的趖瓜型座斗,有細長的爪由上向下延伸,形態逸秀,最具葉金萬的門派風格。鑿花部分則由徐春泉施作,於前堂、本堂檐下與棟架上皆可見,雕工細密,與獅頭山海會庵、中港慈裕宮等作品均為徐春泉的工藝代表[2]。
石作匠師有辛阿救、姜房兩人分工,但兩人負責構件不同,並非比拚技藝的對場作。辛阿救為姜家姻親,36歲時參與姜氏家廟工程,主要代表作有前堂與本堂下的龍柱,在粗獷的造型及流暢有力的線條之餘,細節處理仍相當細膩[2]。
彩繪部分由清朝廣東省大埔縣橫溪鄉的名匠邱玉坡、邱鎮邦父子跨海至臺灣施作[2]。邱氏父子最著名為「擂金彩繪」,其作法需先將金箔研磨成粉收納,彩繪前再以特殊調配技術將金粉研磨成半液體狀,塗於彩繪部位後,以手推抹成漸層效果[5]。目前邱玉坡在臺灣的作品僅存此一處,邱鎮邦之作品亦只在八處留存[1][5]。北埔姜氏家廟 - 維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書 https://bit.ly/3X0OENX
---------------------------
文化部文化資產局--國家文化資產網 https://bit.ly/3US03h2
北埔地區的開發約始於1834(道光14年),由當時的淡水同知李嗣鄴出資補助九芎林庄總理姜秀鑾設立隘樓十五座,並僱用隘丁來加強沿山一帶防務,次年更下令竹塹城西門總理周邦正與姜秀鑾組織金廣福墾號,負責開墾的任務。
姜周二人分工合作進行墾拓事業,使得墾拓事業漸有進展,為大隘地區(北埔、峨眉、寶山等鄉)的開發奠下基礎。金廣福墾號是一個由閩粵兩籍業戶與舖戶合股組成,兼具防番與土地拓墾功能的組織。由於隘墾困難重重,需費資金龐大,閩籍捐資股夥紛紛退出,使得金廣福墾業大半歸於姜家所有。姜家遂成為北埔最大的家族,對新竹縣的開發,佔有重要的地位。
姜家雖然是北埔的旺族,但是並未建立共同之祠堂,僅成立世良公嘗等組織。直到1921年(大正10年)才由姜瑞昌、姜振驤等人提倡興建家廟,並募集資金延請名匠施作,家廟至1924年(大正13年)年竣工落成。
公告類別日期文號備註說明
指定/登錄2006-07-24府授文文字第0950095754號
公告公文府授文文字第0950095754號_公告_北埔姜氏家廟.pdf
評定基準1.具歷史、文化、藝術價值2.重要歷史事件或人物之關係3.各時代表現地方營造技術流派特色者4.具稀少性,不易再現者5.具建築史上之意義,有再利用之價值及潛力者
指定理由具有保存價值
法令依據文化資產保存法第一百零二條,新竹縣文化局九十五年五月十八日召開之「新竹縣文化資產審議委員會會議」辦理。
所屬主管機關新竹縣政府
現況地址縣市行政區地址
新竹縣
北埔鄉
南興村7鄰南興街1號
主管機關資訊名  稱:新竹縣政府文化局
聯絡單位:文化資產科
聯絡電話:03-5510201*603
聯絡地址:新竹縣竹北市 縣政九路146號
地籍資料北埔姜氏家廟地籍圖.jpg
定著土地範圍(公告地號)地籍所有權屬使用分區分區類型
新竹縣 - 北埔鄉 - 公園段 - 1022新竹縣 - 北埔鄉 - 公園段 - 1023新竹縣 - 北埔鄉 - 公園段 - 1048
定著土地範圍(文字描述)北埔鄉公園段1022、1023、1048地號
所有權屬身分公私有
姓名/名稱
土地所有人私有
姜潮樂
建築所有人私有
姜氏家廟管理委員會
管理人/使用人身分
姓名/名稱
管理人
姜〇〇
外觀特徵姜氏家廟位於北埔街區的南面,由於姜家在當時是北埔最大的家族,故聘請名匠來興建這座祠堂,姜氏家廟由大木名匠葉金萬的高徒徐清所規劃,整體為兩堂兩廊兩橫屋規模。
祠內的彩繪、石雕及木雕非常精緻,因匠藝之不凡而被譽為台灣四大家之一,具有極高的藝術價值。
室內特徵竹縣縣定古蹟北埔姜氏家廟竣工落成於1924年,作為北埔最大家族的姜家,聘請了在當時台灣數一數二的名匠來興建祠堂。
姜氏家廟由大木名匠葉金萬的高徒徐清規劃,彩繪部分是由廣東大埔名匠邱玉坡及邱鎮邦父子主筆,其擂金彩繪最為特別;木雕部分由徐清及徐春泉所主持,兩人雕工各具特色,人物生動活潑,令人嘆為觀止;石雕部分則為辛阿救的作品,祠內的建築工藝表現不凡,具有極高的藝術價值,可謂新竹縣的建築瑰寶,亦是客籍匠師的代表作。
其中又以邱玉坡的擂金彩繪是一絕,邱玉坡是客家彩繪的名匠,為了姜氏家廟,跨海來台,為家廟留下國寶級的作品,也是目前全台僅存的作品(另一作品大溪齋明寺已於後來重繪)。
現  狀由於姜氏家廟具歷史意義,其建築匠藝極具藝術價值,於民國九十三年指定為縣定古蹟。
該廟目前除山川殿仍保有原來之風貌外。
應重點維護之事項1.建築本體日常保養及定期維修。
2.使用或再利用經營管理。
3.防盜、防災、保險。
4.緊急應變計畫之擬定。
5.其他管理維護事項。
相關網址臺灣大百科全書
文化部文化資產局--國家文化資產網 https://bit.ly/3US03h2
--------------------------------------------
北埔姜氏家廟
姜氏家廟堪稱全台四大家廟之一,位於新竹縣北埔街區南面(北埔鄉南興村9鄰25號)。關於姜氏家廟的興建緣由,必須先從姜家於北埔的墾拓談起。清道光15年(1835)竹塹城西門總理周邦正與姜秀鑾組織「金廣福」墾號,進行大隘地區(北埔、峨眉、寶山等鄉)的墾拓事業,「金」意為吉祥,象徵財源廣進;「廣」是指廣東人;「福」指福建人,由字面上可知這是一個閩粵兩籍合股的組織。然因隘墾需要龐大資金,在閩籍股夥紛紛退出之後,金廣福墾業大半歸於姜家所有,使得姜家成為北埔最大的家族,對於新竹縣的開發可謂功不可沒。
不過姜家雖然是北埔的旺族,但一開始僅成立「世良公嘗」組織,遲至日治時期才由姜瑞昌、姜振驤等人提倡興建家廟,以提供族人祭拜祖先、舉行宗教聚會時有個固定場所。故開始募集資金延請名匠施作,於日治大正11年(1922年)開工,大正13年(1924)竣工落成,共佔地1,500平方公尺。不過1944年與1949年分別遭日軍及國軍軍眷佔用,1979年整修本堂屋頂,1985年第二次整修,2004年指定為縣定古蹟,以保存經典家廟建築。由於建築體年久失修,呈現漏水、蟻蛀現象,目前正在進行解體調查工程,了解屋體損毀狀況,以利於下一階段修復工程的施作。
由於姜家是當時北埔最大的家族,興築之匠師均為一時之選。整體是由大木名匠葉金萬的高徒徐清所規劃,為左右對稱之「二堂二橫」建築,方位坐東朝西,空間規劃嚴謹有序,「本堂」為主要祭祀空間、供奉姜家歷代祖先之神位;「前堂」為主建築物入口;兩邊橫屋之間各有過水廊相連,形成一個內部開闊的祭祀空間。
祠內的木雕、石雕及彩繪亦非常精緻。木雕部分是由徐清及徐春泉二人以「對場作」手法競技鑿雕而成,雕工精緻、造型生動活潑,如徐清的「人面獅座」,有著如人類一般的手足蔚為一絕;前堂檐下的吊籃乃為徐春泉的作品,將木頭雕成如竹編或繩編的花籃,也令人咋舌。前堂的龍柱與石獅子則為辛阿救所做,以色澤灰黑的觀音山石為材質,造型豪邁粗獷、線條剛勁有利。至於由廣東大埔名匠邱玉坡及邱鎮邦父子所主筆的彩繪,一直是姜氏家廟最為稱著之處,尤以黑色為底、畫上金色圖案的「擂金畫」堪稱一絕,呈現出穩重華麗之感;其繪畫的題材除傳統吉祥意涵的動植物、文字、器物外,更創新船隻、洋樓以及人物畫等主題,將十九世紀流行的新事物都收入畫幅中,有別於傳統的文人彩繪。
整體而言,姜氏家廟可謂新竹縣的建築瑰寶,因具有極高的藝術價值而被譽為台灣四大家廟之一,見證了姜家在北埔的發展,具有歷史意義、建築藝術等多重價值https://nrch.culture.tw/twpedia.aspx?id=7973 https://bit.ly/3Ago6hM
------------------------------
北埔姜氏家廟
北埔姜氏家廟
類 別古蹟
種 類縣(市)定古蹟
公告日期2006-07-24
名稱北埔姜氏家廟
縣市區域新竹縣
地址南興村7鄰南興街1號
所屬主管機關新竹縣政府
來源單位文化資產局
來源網址來源網址
北埔地區的開發約始於1834(道光14年),由當時的淡水同知李嗣鄴出資補助九芎林庄總理姜秀鑾設立隘樓十五座,並僱用隘丁來加強沿山一帶防務,次年更下令竹塹城西門總理周邦正與姜秀鑾組織金廣福墾號,負責開墾的任務。
姜周二人分工合作進行墾拓事業,使得墾拓事業漸有進展,為大隘地區(北埔、峨眉、寶山等鄉)的開發奠下基礎。金廣福墾號是一個由閩粵兩籍業戶與舖戶合股組成,兼具防番與土地拓墾功能的組織。由於隘墾困難重重,需費資金龐大,閩籍捐資股夥紛紛退出,使得金廣福墾業大半歸於姜家所有。姜家遂成為北埔最大的家族,對新竹縣的開發,佔有重要的地位。
姜家雖然是北埔的旺族,但是並未建立共同之祠堂,僅成立世良公嘗等組織。直到1921年(大正10年)才由姜瑞昌、姜振驤等人提倡興建家廟,並募集資金延請名匠施作,家廟至1924年(大正13年)年竣工落成。
文化部 iCulture-文化空間 北埔姜氏家廟 https://bit.ly/3TDWGJV
---------------------------------------
縣定古蹟北埔姜氏家廟第三期修復工程上樑典禮
發布日期:105-01-23
    「北埔姜氏家廟第三期修復工程」經過一年多的努力,拆解下來的構件逐步組裝回到原位,並於1月24日上午9時30分,在文化局蔡榮光局長、北埔姜氏家廟宗親、設計監造團隊、工程團隊等於北埔姜氏家廟共同舉辦上樑儀式,也宣告姜氏家廟的修復將進入最後屋面及收尾階段,整體工程預定將於今年5月底完工,完工後,這個新竹縣最具藝術價值的姜氏家廟,將展現精緻的客家建築工藝之美。
    北埔姜氏家廟為姜家祭祀祖先之祠堂,於1924年建立,規模及工藝極具特色,於93年指定為縣定古蹟,家廟建築是由客籍名匠邱玉坡、邱鎮邦、徐清、辛阿救等人所協力完成,成就此一客家建築工藝經典之作。其中邱玉坡的擂金彩繪作品,更是邱氏彩繪之精髓,也是目前唯一留存在台的作品,更顯其重要性。
    家廟但因年久失修,彩繪及木作漸漸產生損壞,於93年底獲客家委員會補助一千五百萬元進行解體調查工程,並於94年底完工。96年獲行政院客家委員會補助一千八百萬元進行第一期修復工程(左右橫屋部分),於98年完工。同年再核定補助二千一百萬元進行第二期修復工程(正堂部分),於100年8月底完工。102年進行第三期修復工程設計,並再獲得客家委員會補助三千六百萬元,進行修復工程。累計本古蹟已獲得九千萬補助經費,其中縣府自籌約九百萬,其餘均由客家委員會補助,讓這座古蹟得以保存下來,讓世人得以見到客家工藝之美。
    由於姜氏家廟建築的技藝價值極高,工作團隊均以高規格的修復工法,以保持原貌為原則,每個構件逐一編號拆解保護,以盡可能保留的態度,仔細修復每個構件,並請台南藝術大學的修復團隊,協助彩繪的保護清理,因此,修復的工作繁瑣,工期相當長,經過近兩年的努力,終於見到成果。設計建築師薛琴教授也說明,姜氏家廟的修復以分期施工方式進行,以獲得最佳的修復經驗,來保存木構件的彩繪,並結合修復師與傳統匠師,一起進行構件的保存,已是國內文化資產修復的先驅作法,經驗十分難得。
   文化局蔡局長也特別感謝客家委員會對本案長期的支持,讓這個客家建築工藝的代表作得以分期逐步修復完成。北埔老聚落目前有四處古蹟,二處歷史建築,今年2月底北埔忠恕堂也將要完工,相信這兩處文化資產修復完成後,整個北埔老聚落的文化資產都可以完整地呈現在大家的眼前,未來亦將在台三線茶趣廊道的旗鑑計畫下,持續輔導及推動北埔整體文化觀光產業發展。   
撰稿單位:文化資產科                    
承辦科長:張愛倫(電話:5510201#600)
承 辦 人:劉敏耀(電話:5510201#601)
縣定古蹟北埔姜氏家廟第三期修復工程上樑典禮 https://bit.ly/3UFoD5l


根據吳學明的研究說明了姜家遲遲未興建家廟以凝聚族人共識之原因,首先為早期姜秀鑾家族與世良公嘗之間並沒有密切的關係,持有之嘗底(股份)亦為極少數,故遲至 1921 年才由北埔的姜氏領導興建家廟。姜姓早有世良公嘗但可能不是源於北埔,因此姜秀鑾家對世良公嘗不甚熱中,至光緒 16 年才買進極少量的嘗份,及至日治後姜秀鑾子孫才倡議建立姜氏家廟,以奉祀始祖姜世良。其次姜家在清朝時期掌握金廣福的隘墾事業,已足始姜家平穩發展,不需再借助宗族的力量,凝聚族人以形成勢力。從家族發展的觀點來看,姜家早期勿需也未有藉由家廟興建來號召族人力量,壯大家族勢力情況。若從當時地域社會環境來看,18 世紀末 19 世紀初,宗族的力量較為薄弱,無論客家或閩南族群都習於建立地域性宗教祭祀廟宇,並以之作為區域聯絡感情的中心,而非透過宗族的力量,且日治時期社會已逐漸穩定,而社會越是穩定,越是傾向以本地的地緣組織和宗族關係為社會群體的構成法則。既然姜家發展已臻成熟且不以家廟凝聚共識,為何到了後期,又以「安放姜世良公派下歷代祖先靈牌永遠由子孫奉祀」為名義,誰又在短期之內凝聚共識號召眾親人以奉祀為名,促成家廟的興建呢?根據家廟成立之初時任北埔庄長及家廟管理人雙重身分之姜瑞昌之長孫姜良旭先生認為,「姜氏家廟的興建與新姜當時的主母-鄧登妹有關,由於鄧登妹原本在民國初年已醞釀要建家廟,但後來因為資金不足,加上兒子瑞昌、瑞鵬反對」而暫時擱置。當時瑞昌和大多數姜家男丁一樣受了新式教育對家廟一事態度冷淡,而瑞鵬在日本唸的是基督教上智大學,留學期間,..............
---------------------------------------
國 立 中 央 大 學
歷 史 研 究 所
碩 士 論 文
北埔姜家女性研究
(1834-1945)
研究生:張素芬
指導教授:吳學明博士
〈建築姜氏家廟收入支出決算一攬表〉
收怡豐喜捨金 2210 圓
收榮和喜捨金 2210 圓
收茂豐喜捨金 1302 圓
收吉豐豐喜捨金 1005 圓
收肇豐喜捨金 902 圓
收瑞鵬喜捨金 500 圓
收紹清喜捨金 570 圓
收紹猷喜捨金 120 圓
收榮和牌位金 4483 圓
收義豐牌位金 4185 圓
收鈴牲牌位金 1554 圓
收世良嘗會份共金 10667.06 圓
收世良嘗會份共金 5105.84 圓
收姜喜喜捨金 50 圓
收姜房喜捨金 50 圓
收姜金榜喜捨金 100 圓
收姜娘送喜捨金 100 圓
收姜義湘喜捨金 50 圓
收姜阿統喜捨金 70 圓
收姜枝頓位金 30 圓
收姜娘德喜捨金 50 圓
收姜清光喜捨金 40 圓
收姜昇之喜捨金 70 圓
收姜枝保喜捨金 40 圓
收姜水之喜捨金 24 圓
收姜氏冬石妹捨 20 圓
收來賓祝賀禮金 38 圓
收兌橫彩一條金 32 圓
收兌鐵板共金 43 圓
收十四年度世良嘗會份扣來金 2210 圓
以上總和 36147.89 圓
總金來源(原稿所載) 36111.35 圓 354
由〈建築姜家廟收入支出決算一攬表〉的捐款紀錄可見其資金的主要來源,除了代表全台姜姓家族的世良嘗會外,為北埔姜姓家族公號及祭祀公業所捐獻,其中公號部份以代表姜振驤房的怡豐與代表姜滿堂的榮和捐獻為首;牌位金部分以姜滿堂與秀巒派下之姜義豐祭祀公業為主要來源。對北埔姜家而言,藉由大隘 信仰中心慈天宮的建立已鞏固其地方領導地位,再者,若以倫常觀念來看,姜家在家廟興建前,北埔姜家早有屬於各房之祭祀公嘗,可見北埔姜家在分家之後為了祭祀本房的祖先往往成立祭祀嘗會,加上姜家有為本房祖先「作祭」的習俗,所以,祭祀祖先已成為姜家各房必要的生活重心,實勿須擔心祭祀祖先一事後繼無人。因此,各房各自成立了本家的祭祀組織,興建家廟一事也顯得無足輕重。依上述分析可以理解姜家早期為何一直未有興建家廟之舉動。茲抄錄家廟石柱、石堵之捐獻紀錄如下:
裔孫榮華婦 宋氏松妹 敬献(本堂龍柱) 大正十一年壬戌冬月建
裔孫婦 曾氏新梅 敬献
裔孫金發婦 王氏嬌妹 敬献 裔孫校頓恭献
裔孫榮維婦 鍾氏招妹 敬献
裔孫娘德 恭献
裔孫阿喜 敬献
裔孫首□枝明∙深 仝敬献
裔孫萬金婦 胡氏畏妹 敬献
裔孫紹清 敬献 裔孫振乾婦彭氏味妹 敬献
裔孫娘送 敬献 裔孫金榜 敬献
裔孫首恭 敬献 裔孫清光 敬献
裔孫冬妹 敬献 裔孫阿海婦楊氏有妹 敬献
裔孫石妹 敬献
裔孫滿堂婦鄧氏登妹敬献(龍柱) 大正十一年壬戌冬


北埔姜氏家廟 - 維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書

北埔姜氏家廟|文化資產複合查詢|文化部文化資產局--國家文化資產網

姜氏家廟/1835年,淡水同知李嗣鄴要求竹塹城西門總理周邦正北埔姜氏家廟 (1)

北埔姜氏家廟|文化資產複合查詢|文化部文化資產局--國家文化資產網

北埔姜氏家廟 - 維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書


 

https://photos.app.goo.gl/EVB9YlJ2VPLSvNLp2

北埔姜氏家廟-2016-8月 - Google 相簿 https://bit.ly/3MUf6EZ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nicecasio 的頭像
    nicecasio

    姜朝鳳宗族

    nicecasio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