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12358709_1123792564932792_2309479017010308929_n0 - 2022-10-22T194102.7310 - 2022-10-22T194052.372

賢賢易色:
【原文】:子夏曰:「賢賢易色;事父母能竭其力;事君,能致其身;與朋友交,言而有信。雖曰未學,吾必謂之學矣。」(《論語•學而第一》)
這句話最令人困惑的是開頭這幾個字,也就是大多數人都不知道『賢賢易色』應該作何解釋。我們先來看後面『事父母、事君和與朋友交』這三段話的意思,其實也不難理解,也就是侍養父母能夠竭盡所能,侍奉君王能夠以身作則,與朋友相交能夠言而有信。
我們知道,父母、君王和朋友是五倫中不可或缺的人倫道德體系,而且這句話所呈現的是一種為人處事的道義,其主旨在於修養自性,通過禮義絜矩而治家治國。
那麼,回到子夏剛開始說的『賢賢易色』我們就不難理解了,第一個『賢』應該是動詞,第二個『賢』則代表賢人君子,而『色』在此無疑講述的是態度或者心態,而所謂的『易』則應該解釋為端正。
子夏這整句話的意思就是:跟從聖賢的人能夠端正自己的態度,侍養父母能夠竭盡所能,侍奉君王能夠以身作則,與朋友相交能夠言而有信。這個人即使沒有學習文化知識,我也一定要稱讚他是有學問的人!
(4) 書法同好知識交流園地 | 賢賢易色: | Facebook https://bit.ly/3eOFPFT
--------------------
【原文】
1.7子夏曰①:“賢賢易色②;事父母,能竭其力;事君,能致其身③;與朋友交,言而有信。雖曰未學,吾必謂之學矣。
【註釋】
①子夏:姓卜,名商,字子夏,孔子的高足,以文学著称。比孔子小四十四岁,生于公元前507年。孔子死后,他在魏国宣传孔子的思想主张。
②贤贤:第一个“贤”字作动词用,尊重的意思。贤贤即尊重贤者。易:有两种解释,一是改变的意思;二是轻视的意思,即尊重贤者而看轻女色。
③致其身:致,意为“奉献”、“尽力”。这里是要尽忠的意思。
【翻譯】
子夏說:“一個人能夠尊重賢者而看輕女色;侍奉父母,能夠竭盡全力;服侍君主,能夠獻出自己的生命;同朋友交往,說話誠實、恪守信用“這樣的人,即使他自己說沒有學過什麼,我也一定要說他已經學習過了”
【解讀】
修己當從身邊做起
子夏的這幾句話意在重申孔子的觀點:修德必須重視實踐。在他看來,德行本身就是一種實踐,只有通過不斷地實踐,才能摸索出真正的學問,這與掌握了多少文化知識並無太大的關聯。並且,他還給我們指出,只要能在實踐中做到“德”“孝”“忠”“信”等,就能成為一個有道德的人。即便那個人沒有學過多少知識,依然能夠受到人們的尊敬。因為,德行遠比學識重要。
“賢賢易色”,指的是夫妻間相處時,做丈夫的應當對妻子的品德多加重視,不要將自己的注意力過多地放在美色上。夫妻是最親密的人,重視妻子的德行,對於提高自己的修養大有裨益,唐太宗李世民、明太祖朱元璋都因為身邊有賢妻而少犯了不少錯誤。如果只看重美色,耽於狎昵,必然有損美德,甚至會鑄成大錯。歷史上因沉湎於美色而亡國的君主不在少數。比如,為討得寵後褒姒一笑而烽火戲諸侯的周幽王,因迷戀楊貴妃而毀掉唐朝盛世的唐明皇李隆基。倘若當年的周幽王、唐明皇喜好仁德,做個德行高尚的君主,還會失信於天下,導致家國傾覆嗎?
“事父母,能竭其力”講的是孝道,而且,子夏還重點提到了“竭其力”。常言道,百善孝為先,只有孝順父母的人才有可能成為一個有道德的人。不過,這裡的“竭其力”並不是非要竭盡全力,應當視實際情況而定,只要對自己的父母盡心行孝就行了。並且,是不是孝子也不能用贍養父母的物質條件來衡量,若是那樣的話,窮人家就沒有孝子了。
“事君,能致其身”講的是“忠”君之道。在古時,作為臣子的,就應當盡人臣之力,哪怕是付出自己的生命也在所不惜。若是放到現在,這個道理同樣說得通。比方說,你身為國家公務員,就得儘自己最大的本分為人民謀福祉;身為企業高管,就得儘自己最大努力為公司謀利益。即便你是個手藝人,也得把自己的活計做好、做精了,才會有人讓你掙他的錢。說白了,你得乾一行愛一行才行。無論做什麼事情,都要拿出自己百分之一百的忠誠和熱情,甚至還要更多,這才是“事君”之道。
“與朋友交,言而有信”是個誠信問題。其實,這與上邊的“事君,能致其身”是相互關聯的,與朋友或同事交往,若是答應了對方的請求,就要盡力去做。倘若能夠做到則是最好,即便是沒有做到,只要你盡力了,也不會失信於人。大家都知道人無信而不立的道理,這也是與人交際的根本。盡心盡力地替人家做事,就是恪守諾言,忠人之事。若是表面上答應幫忙,背地裡卻另有一套,也沒有絲毫的愧疚之心,這就是失信於人,是不道德的行為。
本章中所講的四種關係,佔了五倫中的四倫,足能看出子夏對道德實踐的重視。在他看來,若想做個真正有道德的人,就應從身邊事做起,只有躬身踐行,方能悟透真正的學問,才算有著真正的仁德。倘若只會空談大道,而不將其付諸實際行動,充其量只是徒有其表,是個假道學而已。這也難怪子夏會說“雖曰未學,吾必謂之學矣”了。若是有人能夠全部做到這些,不管他的知識是深是淺,僅憑他表現出來的德行,我們就能認定此人必是真有學問。而且,這也暗合了孔子所講的做學問要先學會做人的道理。子夏曰:“賢賢易色;事父母,能竭其力;事君,能致其身;與朋友交,言而有信。雖曰未學,吾必謂之學矣。”-《論語》註釋及翻譯 https://bit.ly/3FcQuoi
------------------------------------
學而:    
子夏曰:「賢賢易色,事父母能竭其力,事君能致其身,與朋友交言而有信。雖曰未學,吾必謂之學矣。」
學而:    
子夏說:「重賢輕色、盡心孝順父母、盡力獻身國家、交朋友言而有信的人,即使沒有高等學歷,我也認為他已經受到了良好的教育。」
-------------------------
文化課教材(高級):賢賢易色 | 文化高級 | 大紀元 https://bit.ly/3DknqtL
【原文】:子夏(1)曰:「賢賢(2)易色;事父母能竭其力;事君,能致其身(4);與朋友交,言而有信。雖曰未學,吾必謂之學矣。」(《論語•學而第一》)
【註釋】
(1)子夏:姓卜,名商,字子夏,孔子的學生,比孔子小44歲,生於公元前507年。孔子死後,他在魏國宣傳孔子的思想主張。
(2)賢賢:第一個「賢」字作動詞用,「尊重」的意思。第二個「賢」為名詞,是「賢者」的意思,賢賢即尊重賢者。
(3)易:有兩種解釋;一是「改變」的意思,此句即為尊重賢者而改變好色之心;二是「輕視」的意思,即看重賢德而輕視女色。
(4)致其身:致,意為「獻納」、「盡力」。這是說把生命奉獻給君主。
【語譯】
子夏說:「一個人能夠看重賢德而不以女色為重;侍奉父母,能夠竭盡全力;服侍君主,能夠不惜犧牲自己的生命;同朋友交往,說話誠實恪守信用。這樣的人,儘管他自己說沒有學習過,我一定說他已經學習過了。」
【研析】
子夏認為,一個人有沒有學問,他的學問的好壞,不是看他的文化知識,而是看他能不能實行「孝」、「忠」、「信」等傳統倫理道德。只要做到了這幾點,即使他說自己沒有學習過,但他已經是有道德修養的人了。所以,這一章可以看到孔子教育重在德行的基本特點。
【延伸思考】
1、來學校學習,最重要的學習是什麼?
2、談談平時如何做到孝順父母?
3、與朋友交往時,最重要的是什麼?你有做到嗎?如何做到的?
* * *
【說故事時間】
坐懷不亂
「坐懷不亂」這個成語出自《詩經•小雅•巷伯》漢•毛亨傳。 內容是講魯國有一男子獨住一屋,有一天夜裡暴風雨大作,鄰居寡婦的房舍被風雨打壞了,寡婦便前往這男子的住處想借住一晚,但是被這男子毅然拒絕。
故事裡,寡婦舉春秋時魯國柳下惠為例:當年柳下惠夜宿城門,遇到一個來不及進城回家的女子,柳下惠怕那女子受凍,讓那女子坐在自己懷中,以身體為她取暖而過了一夜,全國沒有人說他淫亂。希望魯男子可以答應讓他借住一宿,但最後仍被拒絕。後來柳下惠的這則故事被濃縮成「坐懷不亂」,用來形容男子行事端正,雖與女子同處而不淫亂。
原文:
魯人有男子獨處於室,鄰之嫠婦(嫠li,寡婦)又獨處於室。夜暴風雨至而室壞,婦人趨而托之,男子閉戶而不納。婦人自牖與之言曰:「子何為不納我乎?」男子曰:「吾聞之也,男子不六十不閒居,今子幼吾亦幼,不可以納子。」婦人曰:「子何不若柳下惠,嫗不逮門之女,國人不稱其亂。」男子曰:「柳下惠固可,吾固不可;吾將以吾不可,學柳下惠之可。」(《詩經•小雅•巷伯》漢•毛亨傳)
其它參考資料:
人生感悟:坐懷不亂真君子
(http://www.zhengjian.org/zj/articles/2004/11/27/30061.html)
【課後作業】文化課教材(高級):賢賢易色 | 文化高級 | 大紀元 https://bit.ly/3DknqtL
歷史上有些人流傳千古不是因為他的豐功偉業,而是由於他的品德高潔,您可以舉一些例子和同學分享嗎?
--------------------
子夏曰:賢賢易色,事父母能竭其力
2017-06-25 由 愛影視愛生活的我 發表于文化
子夏曰:賢賢易色,事父母能竭其力,事君能致其身,與朋友交,言而有信。雖曰未學,吾必謂之學矣。
卜商,字子夏,以文學著稱,孔門十哲之一,傳說論語由子夏與仲弓合撰。
這段章句,只要理解了賢賢易色,其他的基本上,不必要做太深入的解讀,直接從字面意思解釋即可。那麼賢賢易色又該如何解釋呢?以至於許多次對此產生誤解。
首先我們還是老辦法一個個字的分解,看看他們單獨的意思。
賢:賢,多才也!一般多指有才能,品德高的人。另外賢,有勝過,超越的意思。還有尊重,崇尚的意思。
那麼問題來了,兩個賢字放一起,怎麼理解呢?這個問題我們暫且擱置
易:改變,變化,簡單,交換等
色:此處的色,與前文中巧言令色的色同義,意思是神情,神態,臉色。
易色,如果我再次解釋為神態/神情變化的意思。我們可以想想,生活中,我們會在那些情況下情緒變化較大呢?
比如說:被人辱罵了,又比如說在玩的時候,看見上級老師來了,再比如說,聽到意外的消息,還有在同輩朋友相處的時候一般會比較輕鬆的,除非產生誤會/爭執/仇怨的時候會改變神色。
我們回頭再思考賢賢,如果這兩個字有一個代表名詞,是賢人,有品德的有才華的人,那麼第一個賢字字,我們理解為動詞還是形容詞?
我個人認為應為動詞,應該理解為尊敬,崇尚之意。那麼賢賢的意思就是尊敬賢能的意思。
而賢賢易色的意義,應該這麼理解,有才能,有品德的人應該得到競爭,我們碰到這樣的人,就不能亂來,應該從心裡表現出尊敬的神態。這就是易色的根本原因。對我們值得尊敬的人,我們就該表現出應有的尊敬。由內而外的,發自內心的尊重。
我們在看後文,可以認為是賢賢易色的發展,事父母,事君,與朋友交,都要講究的相應的原則,對父母,要孝敬,為國家,為公司辦事要竭盡所能,和朋友交往,說出的話,就要做到,講究誠信。
如此,那個人,才能算是個合格的人才,這樣的人,就算沒有學過文化課,我也認為他是很有學問的人了。
如果結合上下文來看,子夏說的這一段話,正好就是對上一段:子曰:弟子入則孝出則弟……的解釋補充和總結。
之前孔子對弟子們的要求先學會做人,懂得人際交往原則之後有餘力在學文。而子夏則進一步說,做到了賢賢易色,掌握了人與人交往的原則之後,不學文,都是很有文化的人了。
這些行為其實都在於一個將心比心。當你想要得到尊重時,先尊重別人。所謂己所不欲勿施於人!當我們深刻理解這種道理之後,我們就已經走上了學問之道了。
原文網址:https://kknews.cc/culture/q2kezqy.html

子夏曰:“賢賢易色;事父母,能竭其力;事君,能致其身;與朋友交,言而有信。雖曰未學,吾必謂之學矣。”-《論語》註釋及翻譯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nicecasio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