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地公的楹聯; 如在其上;正則為神萬世尊福而有德千家敬
周穆王,賜號「土地公」,並頒賜聯一對曰,「福而有德千家敬,正則為神萬世尊」。「安仁自安宅,有土必有神」
最強的男人 - 福德正神 https://bit.ly/3aixqZ5
中庸: 子曰:「鬼神之為德,其盛矣乎!視之而弗見,聽之而弗聞,體物而不可遺。使天下之人齊明盛服,以承祭祀,洋洋乎如在其上,如在其左右。《詩》曰:『神之格思,不可度思!矧可射思!』夫微之顯,誠之不可掩如此夫。」
-------------
無所不在的道
【原文】
子曰:“鬼神之為德,其盛矣乎!視之而弗見,聽之而弗聞,體物而不可遺。使天下之人,齊明盛服(1),以承祭祀。洋洋乎!如在其上,如在其左右。《詩》曰:‘神之格思,不可度思,矧可射思。’(2)夫微之顯,誠之不可掩(3)如此夫!”(第16章)
【注釋】
(1)齊(zhai):通“齋”,齋戒。明,潔淨。盛服:即盛裝。(2)“神之格思……”:引自《詩經;大雅。抑》。格,來臨。思,語氣詞。度,揣度。矧(Shen),況且。射(yi),厭,指厭怠不敬。(3)掩:掩蓋。
【譯文】
孔子說:“鬼神的德行可真是大得很啊!看它也看不見,聽它也聽不到,但它卻體現在萬物之中使人無法離開它。天下的人都齋戒淨心,穿著莊重整齊的服裝去祭祀它,無所不在啊!好像就在你的頭上,好像就在你左右。《詩經》說:‘神的降臨,不可揣測,怎?能夠怠慢不敬呢?’從隱微到顯著,真實的東西就是這樣不可掩蓋!”
【讀解】
這一章借孔子對鬼神的論述說明道無所不在,道“不可須臾離。”
另一方面,也是照應第12章說明“君子之道費而隱”,廣大而又精微。看它也看不見,聽它也聽不到是“隱”,是精微;但它卻體現在萬物之中使人無法離開它,是“費”,是廣大。
作一個形象的比喻,道也好,鬼神也好,就像空氣一樣,看不見,聽不到,但卻無處不在,無時不在,任何人也離不開它。
既然如此,當然應該是人人皈依,就像對鬼神一樣的虔誠禮拜了。
無所不在的道 https://bit.ly/3ORfX8O
---------------------------------------------------
土地公的楹聯; 如在其上;正則為神萬世尊福而有德千家敬請問是什麼意識 https://bit.ly/3RdQI2d
在南洋“福而有德千家敬,正則為神萬世尊”是常見於大伯公神位兩邊的對聯。
東南亞華人的“大伯公”信仰,其實是延續了中國南方的社群或社群的土地神明崇拜。“大伯公”的暱稱,拉近了人與神的距離,而神廟、神龕又或者是神像上書明“福德正神”的正式稱號,又說明了“大伯公”的信仰和中國南方的土地福德神信仰,具有淵源。源自中國南方的先輩,把他們熱愛土地、感恩土地、敬拜土地、祈求神聖的土地庇佑的心情與信仰,移植到東南亞,以源自原來信仰傳統的心情和文化模式,去面對落地生根的新地方。
從清代開始,東南亞華人的“大伯公”信仰拜的神像可以是從漳泉或潮州等地輸入的木像或紙像,但是,膜拜的對像則是當境的土地神。而人們印象中的福德正神或大伯公,還是中國南方過去信仰傳統對土地神的“中國印象”,一個慈祥的白鬍子老員外,一手拿柺杖表現長壽不朽的精神,一手捧著黃金告誡大家土地生黃金;神像兩旁的聯語,就是“福而有德千家敬,正則為神萬世尊”。
這樣由兩組方塊字組成的聯語,很有意思,足於讓人感覺到,聯語所要表揚的人格態度也是方方正正的,也足於說明我們的先輩傳給我們的一些觀點,同樣是強調為人處世要方方正正。
許多人都很有福氣,一眼看過去就知道他吃得好睡得好也穿得好,一身珠光寶氣。但是,我們的傳統文化的思維方式認為,你有現世的福報、運氣好是你個人的事,至多是你一家子和親朋戚友之間的事,但是你要別人敬你,還有要有“德”。
“德”是什麼?德就是順應大道的自然,自然的人性表現得很自然之處就在人都有追求安全感和充實的生活的自然傾向。因此,每個人在生下來後,也就很自然而然的希望能與別人好好相處溝通;自己對別人好別人也對自己好,就是心中沒有遺憾。由此發揮出來的“德”,就必須以思想和行為體現出現,是謂“德行”。德行往往是表現成為仁義忠信的立場,態度當然也就確立在不貪、不嗔、不痴、行動上就充滿慈愛寬容和謙虛,先公後私而至大公無私。
所謂由富易生驕,貧窮而有德固然可喜可敬,但是若要福而有德,則是一種更難考驗,能透過這種考驗者,富貴不能淫、威武能不屈、貧賤不能移。人能福而有德,貢獻社會的能力越大,在生前死後,當然都能獲得千家敬了。
所以,總結“福而有德千家敬”的意涵,“福”不必受反對也不會受嫉妒,追求幸福應受肯定。但生命意義的高度與成功的內涵不在福報好而在“福而有德”。
“福而有德”的人,就是經過了榮華富貴而不迷失方向,受過了的考驗的人。這也就是“正人君子”的表現。這就是“正”。我們的祖先早在周朝時已有一種看法,認為“有德”的正直者,死後可以成為神明。如《禮記·祭統》在總結這一思想時說,人要能有“法施於民、以勞定國、以死勤事,能御大災,能扞大患這五種德行,才有資格可以成為“神”——也就是把個人生命從現實的有限變成在靈界的長久不朽。
所以,“正則為神萬世尊”是中華傳統對好人好事的一種看法,將有德之正人君子已離世的短促的肉身生命,昇華轉化為超越時空的神聖,活在每一代人的心中,千秋萬載近距離保護人們,讓人們以清心和誠意去崇拜和學習。
不論每一地境的福德神生前是誰,以神明之間的級別品位來說,福德正神的地位,並不在很高的品位,卻是最接近我們的神明,也是修養人格的學習楷模。他是我們每一個地方的守境神明。也因為他和我們的親近,甚至可能就是領導開荒的前賢轉世為神,所以,地方人士多是把這位在冥冥中佑護大家的父老比擬為血緣親人,暱稱為“大伯公”。從生命的意義來說,神靈向人世間闡發的生命教育卻在“福而有德千家敬,正則為神萬世尊”。
土地公即福德正神,據係周朝周武王二年二月初二日生(公元前一一三四),姓張名福德,字濂輝,七歲能文,天資聰明,事親至孝,為人忠厚慈善,年三十六歲時官運來臨,在周成王二十四年(前一○九八)任朝廷統稅官,期間體恤民困,善舉頻傳,澤被萬民。至周穆王三年(前一○三二)辭世,享壽一百零二歲。
福德逝世後,有一貧戶用四塊大石打成石墳,一塊作頂,三塊作牆,因福德為官清正,取其名為福德,後加正神,朝夕膜拜。豈料該膜拜之人,不久由貧變富,原因是五穀豐收,六畜興旺,人馬平安,認是福德神恩護佑,鄉民集議籌資興建福德廟堂,將其畫像塑成金身,供眾人朝拜,自此香火綿延。故祀拜歷史,至今三千一百五十多年了。
事經傳至朝廷,周穆王賜號「土地公」,並頒賜對聯:「福而有德千家敬,正則為神萬世尊」,「安仁自安宅,有土必有神」,此後百姓更為虔敬奉祀。
在我國,土地公神先佛教而受膜拜,為最古老之神。在中國大地,鄉村社區、陌路阡頭,皆有土地廟,型制有大有小,一年之中受祭祀頻次最多,每月初二、十六必有祭祀,稱為做牙或牙福,希望有迎福招財之意。正月初二稱為「頭牙」,二月初二稱為牙禮,為福德正神祝壽之意。十二月十六日稱為「尾牙」,商人祭祀並宴請員工,以報終年辛勞。農民種田維生,祈求土地公長佑豐收谷物。
土地公神不但普及全國,並傳至海外,留芳四域。中國人到每個地方,必安其神位。我旅遊至香港時,見香港居民將其祀位安放在大門外旁邊土地上,馬來西亞華僑則將其牌位安放在神桌下面地上。雖牌位安置有別,虔敬之心則無軒輊。
WEB00 https://bit.ly/3IikrmJ
新竹 芎林 五龍村 8鄰 下窩仔土地公
在其上
福蔭千秋慶
神靈萬姓安
----------------
https://www.facebook.com/groups/1933006136980420/permalink/3263516467262707/
桃園新屋永安漁港海螺文化館內的伯公廟模型 https://www.facebook.com/groups/1933006136980420/permalink/3265223920425295/
新埔鎮最美麗的田頭伯公-田新福德柌/張氏家廟(縣定古蹟)-田新福德祠 @ 姜朝鳳宗族 :: 痞客邦 ::
雲林「最美土地公廟」毛茸茸粉紫花海環繞!麝香木滿炸成新一代追花景點 - 玩咖Playing - 自由電子報
雲林「最美土地公廟」毛茸茸粉紫花海環繞!麝香木滿炸成新一代追花景點 - 玩咖Playing - 自由電子報
新竹 關西 上林里 8鄰 福神
(3) 老伯公舊土地公 | 新竹 關西 上林里 8鄰 福神 | Facebook https://bit.ly/3IwOCqi
神之格思 = 恩格之神 ? 會不會是左右看顛倒了! 思看成恩了! “神之格思”就是,神明來,神明來了。“不可度思”,“度”是猜度的、猜測的,神明是來或是不來,我們沒有辦法猜想他來
曾在民宅神明龕看到牌匾上「神之格思」四個字,其意出自<中庸>第十六章 子曰:「鬼神之為德,其盛矣乎。視之而弗見;聽之而弗聞;體物而不可遺。使天下之人,齊(齋)明盛服,以承祭祀。洋洋乎,如在其上,如在其左右。詩曰:『神之格思,不可度思,矧(診)可射(亦)思?』夫微之顯。誠之不可揜(捨)如此夫。」
其中「神之格思,不可度思,矧可射思」
譯文-
神靈來去無蹤影,何時降臨猜測難,哪能從心裡厭煩?
恩格之神-紅面將軍? - https://bit.ly/3BgOUyo
子曰:「鬼神之為德,其盛矣乎!視之而弗見,聽之而弗聞,體物而不可遺。使天下之人,齊明盛服,以承祭祀,洋洋乎如在其上,如在其左右。詩曰:『神之格思,不可度思,矧可射思。』夫微之顯,誠之不可揜如此夫!」
解:
孔子說:「鬼神的性情功效,可真是大極了!看他不見,聽他無聲,但是他無所不在,像是具有形體的事物不能遺棄。使天下的人齋戒沐浴,穿著整齊的衣服去奉行祭祀,到處充滿流動著鬼神的靈氣,好像就在頭頂上,又好像就在身邊左右。詩經上說:『神的來臨是不可臆想測度的,怎麼可以厭惡不敬呢?』鬼神的事本來是隱微的,卻又如此顯著,所以真實無妄的心不能掩藏就是這道理啊!」
無所不在的道
【原文】
子曰:“鬼神之為德,其盛矣乎!視之而弗見,聽之而弗聞,體物而不可遺。使天下之人,齊明盛服(1),以承祭祀。洋洋乎!如在其上,如在其左右。《詩》曰:‘神之格思,不可度思,矧可射思。’(2)夫微之顯,誠之不可掩(3)如此夫!”(第16章)
【注釋】
(1)齊(zhai):通“齋”,齋戒。明,潔淨。盛服:即盛裝。(2)“神之格思……”:引自《詩經;大雅。抑》。格,來臨。思,語氣詞。度,揣度。矧(Shen),況且。射(yi),厭,指厭怠不敬。(3)掩:掩蓋。
【譯文】
孔子說:“鬼神的德行可真是大得很啊!看它也看不見,聽它也聽不到,但它卻體現在萬物之中使人無法離開它。天下的人都齋戒淨心,穿著莊重整齊的服裝去祭祀它,無所不在啊!好像就在你的頭上,好像就在你左右。《詩經》說:‘神的降臨,不可揣測,怎?能夠怠慢不敬呢?’從隱微到顯著,真實的東西就是這樣不可掩蓋!”
【讀解】
這一章借孔子對鬼神的論述說明道無所不在,道“不可須臾離。”
另一方面,也是照應第12章說明“君子之道費而隱”,廣大而又精微。看它也看不見,聽它也聽不到是“隱”,是精微;但它卻體現在萬物之中使人無法離開它,是“費”,是廣大。
作一個形象的比喻,道也好,鬼神也好,就像空氣一樣,看不見,聽不到,但卻無處不在,無時不在,任何人也離不開它。
既然如此,當然應該是人人皈依,就像對鬼神一樣的虔誠禮拜了
無所不在的道 https://bit.ly/3ORfX8O
這個詩是引用大雅里面的,《詩經》有小雅、有大雅,大雅里面有一篇詩,叫做抑之詩,抑是提手邊,給人家壓抑下去的那個抑字,抑制的抑字,抑之詩那一篇詩,在那一篇詩裡面有這幾句話,“神之格思,不可度思”,“神”就是“神明”,“神明”的格思是什麼?“格”是什麼呢?“格”當“來”字講,“思”這個字不是當思想講,這個字是當語助詞,古人說話,文語說話有他的語氣的,我們現代人說話,有現代人說話的語氣。這個語氣與那一句話的意思,沒有實際的意思,只是表示說話的,語音的一個氣氛而已,這叫語助詞。“神之格思”就是,神明來,神明來了。
“不可度思”,“度”是猜度的、猜測的,神明是來或是不來,我們沒有辦法猜想他來,度是你猜測他來,你猜測神,是不是什麼時候來啊?你猜想不到,“不可度思”,度是度量的意思。“矧可射思”,“矧”是當況且講,這個“射”,前面射箭是讀射,這裡是讀“易”,“射”是什麼呢?“射”是當“厭倦”講,或是當“懈怠”講。那麼就是說祭祀的時候,神明他來的時候,我們祭祀的人想像不到,我們也猜測不到。既是他來我們都猜測不到,那我們只有拿真誠心,來感應就可以了。我們必須要拿真誠心去祭祀,他自然來。至於他來我們又看不見、又聽不到,當然我們猜測不到,我們只有拿真心。
既然如此,我們拿真心祭祀都來不及了,何況我們還能“懈怠”嗎?我們更不可以“懈怠”了,前面講,我們只有拿真心去祭祀,我們絕對不可以,有應付的心理,有懈怠的心理,你拿這種應付的心理,拿很懈怠、很厭倦的心理來祭祀,那個鬼神絕對不會來的。這個意思就是告訴我們,鬼神是無處不在,我們對於無處不在的鬼神,你看不見、也聽不到。你只有拿真誠心去祭祀他,才能感應他來,你絕對不可以拿“懈怠心”,去應付了事,那感應不到的,這一篇意思是如此。
詩曰神之格思不可度思矧可射思-中庸講記-徐醒民-儒家文化 https://bit.ly/3BeHVpz
台中市七將軍廟 「神之格思」位列神班,晉陞七府千歲 @ 台灣多奇廟 :: 隨意窩 Xuite日誌
台中市七將軍廟 「神之格思」位列神班,晉陞七府千歲 @ 台灣多奇廟 :: 隨意窩 Xuite日誌
行書陽刻「神之格思」四字,以線條描邊,更形浮凸。上
款「同治辛未季春吉旦」,下款「三山弟子黃維昭敬立」,文字皆
為覆竹式楷書金字。
「神之格思」用典深奧,源出《詩經.大雅.抑》有「神之格思
,不可度思,矧可射思?」句,意謂神之降臨,難以揣測,豈可
妄加猜測而不敬慎。可見立匾人非一般村夫,當有相當文采,此
黃維昭自署「三山弟子」,此三山當指福州于山、烏山、屏山,
亦即黃維昭來自省城福州,此匾可能出自唐山匠師。
據日治時期《寺廟台帳》,大里七將廟始建於同治8年(1869),
此同治10年立匾年代,既呼應廟史、亦可助佐證以往土牛線上,
原住民與漢移民間的緊張關係。
所有權屬 財團法人臺中市七將軍廟
『神之格思』匾 臺中市文化資產處-古物 https://bit.ly/3U9g56Y
《詩》曰:“神之格思,不可度思,矧可射思?”是啥意思
意思是神明來去難預測,不知何時忽降臨,怎可厭倦自遭懲。
出自《大雅·抑》,是中國古代第一部詩歌總集《詩經》中的一篇,相傳為衛武公所作。全詩十二章,前三章,每章八句,後九章,每章十句。此詩語言精練,堪稱是一座成語的礦藏,“夙興夜寐”“白圭之玷”“舌不可捫”“投桃報李”“耳提面命”“諄諄告戒”等成語,都出自此詩。
全詩(節選)如下:
視爾友君子,輯柔爾顏,不遐有愆。
相在爾室,尚不愧于屋漏。無曰不顯,莫予雲覯。
神之格思,不可度思,矧可射思!
譯文如下:
看你招待貴族們,和顏悅色笑盈盈,小心過失莫發生。
看你獨自處室內,做事無愧于神明。休道“室內光線暗,沒人能把我看清”。
神明來去難預測,不知何時忽降臨,怎可厭倦自遭懲。
擴展資料:
周平王就是周幽王的兒子宜臼,幽王昏庸殘暴,寵愛褒姒,最後被來犯的西戎軍隊殺死在驪山。幽王死後,宜臼被擁立為王。
周平王二年(公元前770年),晉文侯、鄭武公、衛武公、秦襄公等以武力護送平王到洛邑,東周從此開始。其時周室衰微,諸侯坐大。平王施政不當,《王風·君子於役》、《王風·揚之水》就是刺平王使“君子行役無期度”,“不撫其民,而遠屯戍於母家(申國)”之作。
而《大雅·抑》作者衛武公則是周的元老,經歷了厲王、宣王、幽王、平王四朝。厲王流放,宣王中興,幽王覆滅,他都是目擊者,平王在位時,他已八九十歲,看到自己扶持的平王品行敗壞,政治黑暗,不禁憂憤不已,寫下了這首詩。
參考資料來源:百度百科——大雅·抑
這句話的意思是《詩經》說:神的降臨,不可揣測,怎麼能夠怠慢不敬呢?格,來臨。思,語氣詞。度,揣度,推測,估計。矧(Shen),況且的意思。射(yi),通“斁”,厭,指厭怠不敬。
這句話出自《中庸》十六章,原文是子曰:“鬼神之為德,其盛矣乎!視之而弗見,聽之而弗聞,體物而不可遺。使天下之人,齊明盛服,以承祭祀。洋洋乎!如在其上,如在其左右。《詩》曰:'神之格思,不可度思,矧可射思。'夫微之顯,誠之不可掩如此夫!”
白話文意思是孔子說:“鬼神的德行可真是大得很啊!看它也看不見,聽它也聽不到,但它卻體現在萬物之中使人無法離開它。
天下的人都斋戒净心,穿着庄重整齐的服装去祭祀它,无所不在啊!好像就在你的头上,好像就在你左右。《诗经》说:‘神的降临,不可揣测,怎么能够怠慢不敬呢?’从隐微到显著,真实的东西就是这样不可掩盖!”
擴展資料
這一章是藉孔子對鬼神的論述說明道無所不在,道“不可須臾離。”意思是道也好,鬼神也好,就像空氣一樣,看不見,聽不到,但卻無處不在,無時不在,任何人也離不開它。既然如此,應該是人人皈依,就像對鬼神一樣的虔誠禮拜了。
這句話也引用了詩經中《大雅·抑》的選段:視爾友君子,輯柔爾顏,不遐有愆。相在爾室,尚不愧于屋漏。無曰不顯,莫予雲覯。神之格思,不可度思,矧可射思!
其中意思是說看你招待貴族們,和顏悅色笑盈盈,小心過失莫發生。看你獨自處室內,做事無愧于神明。休道“室內光線暗,沒人能把我看清”。神明來去難預測,不知何時忽降臨,怎可厭倦自遭懲。
這句話的意思是《詩經》說:神的降臨,不可揣測,怎麼能夠怠慢不敬呢?格,來臨。思,語氣詞。度,揣度,推測,估計。矧(Shen),況且的意思。射(yi),通“斁”,厭,指厭怠不敬。
這句話出自《中庸》十六章,原文是子曰:“鬼神之為德,其盛矣乎!視之而弗見,聽之而弗聞,體物而不可遺。使天下之人,齊明盛服,以承祭祀。洋洋乎!如在其上,如在其左右。《詩》曰:'神之格思,不可度思,矧可射思。'夫微之顯,誠之不可掩如此夫!”
白話文意思是孔子說:“鬼神的德行可真是大得很啊!看它也看不見,聽它也聽不到,但它卻體現在萬物之中使人無法離開它。
天下的人都斋戒净心,穿着庄重整齐的服装去祭祀它,无所不在啊!好像就在你的头上,好像就在你左右。《诗经》说:‘神的降临,不可揣测,怎么能够怠慢不敬呢?’从隐微到显著,真实的东西就是这样不可掩盖!”
擴展資料
作品鑑賞
《中庸》一書,共三千五百多字,按照朱熹的分法,分三十三章,四大部分,傳的是自上古大聖以來的儒家道統心法,其內容涉及為人處世之道、德行標準及學習方式等諸多方面。第一章到第十九章的內容著重從多個角度論述中庸之道的普遍性和重要性。
第二十章承上啟下,從魯哀公向孔子詢問處理政務的方法一事著手,通過孔子的回答指出了施行政事與加強人自身修養之間的密切關係,並進一步闡明天下通行的五項倫理關係、三種德行以及治理國家的九條原則。在此章的最後引出全書後半部分的核心“誠”,並強調要做到“誠”的五個具體方面。第二十一章到第三十三章的內容,便是圍繞“誠”來展開的。
《中庸》第一章(“天命之謂性”)是總綱,但這個總綱卻是子思表述出來的,並不是孔子原話。此下第十二章(“君子之道費而隱”)和第二十一章(“自誠明謂之性”)都是每個部分的綱領,但恰恰也都是子思說的,而引用的絕大部分孔子的原話,反而是用來解釋、例證這些綱領的。也就是說,如果援用“經—傳”的結構來理解,《中庸》裡具有“經”的地位的話,都是子思說的;而孔子的話反而只有“傳”的地位。
此句出自《詩經·大雅·抑》。
神之格思指思想、境界高遠,常人所不來能及,秉性如此。
不可度思指無法自己擅自改變。
矧可射思指難道你能夠討厭他嗎自?
整句話是「相在爾室,尚不愧于屋漏.無曰不顯,莫予雲覯;神之格思,不可度思,矧可射思?」意思是看看你的zhidao室中,在陰暗的地方也要光明磊落,什麼都是顯而易見的,不要以為別人看不見,神明的來臨是不可猜度的,難道能夠討厭他嗎?
!“神之格思”,這三個思、三個層次,他說鬼神,你要想到鬼神在你前面,你怎麼樣去體會,“格”就是到達,你要用思想去體會鬼神不可知的這一面,有沒有百上帝、有沒有佛、有沒有菩薩、有沒有神仙、有沒有鬼、有沒有神、有沒有魔等等問題,“格思”,你怎麼樣到達呢?“不可度度思”,他說你不能用普通的一般思想的習慣去想它的,用意識思想達不到的。“矧可射思”,這個古文“矧”字,就是現在“何況”、“況且”,就是這專個字。有時候你讀到古文,一句話看到這個“矧”字,它就是代表“何況、況且”。他說你思想中、意識思想推測已經推測不到,“矧可射思”,什麼叫“射”?猜猜的。所以有些人說,“有鬼沒有鬼,有神沒有神?”“沒有!”“你憑什麼知道?”“我猜屬想的。”這個猜想不行!這要講實驗的,不能猜想。射思,“射”就是猜想,亂猜叫做“射”。猜不行!要求實證。換句話說,這三個思“矧可射思”,那要實證。《詩》曰:“神之格思,不可度思,矧可射思?”是啥意思四字成語裡有“玷”的-紫金港成語網 https://bit.ly/3B6MC4M
鬼神之為德
子曰:「鬼神之為德,其盛矣乎!視之而弗見,聽之而弗聞,體物而不可遺。使天下之人,齊(齋 ( ㄓㄞ ))明盛服,以承祭祀,洋洋乎如在其上,如在其左右。詩曰:『神之格思,不可度思,矧 ( ㄕㄣˇ )可射思!』夫微之顯,誠之不可揜 ( ㄧㄢˇ )如此夫!」
註解:
1:鬼神之德其盛矣乎—鬼神,泛指天地萬物之精氣,如山神、河神、天神、地神,大大小小,有物皆有神。人及其他動物生時已各有其名,故只於死後稱鬼,如論語為政24:子曰:「非其鬼而祭之,諂也。」此鬼即是指已死之祖先。(人雖死,其精神常存在我們的心中,故以時祭之。)誠敬之人,對天地山河諸神,自然會產生誠敬之心;孝順之人,對父母祖先之靈魂,自然會產生恭敬之心,如在其上,如在其左右,論語八佾篇第12:「祭如在,祭神如神在。」就是此意。
鬼神各司其職,不受情慾、親疏、好惡所影響,誠然大公無私,其德比之聖人,又多了一分神秘性,故孔子盛讚之。
2:體物而不可遺—體物,鬼神乃萬物之主體。遺,遺漏。鬼神乃萬物之主體,為萬物之不可遺漏的。
3:齊明盛服—齊,同齋 ( ㄓㄞ ),齋戒。明,潔淨。盛服,穿著整齊的衣服。齋戒潔淨,穿著整齊衣服來祭祀,以表達尊敬。
4:洋洋乎—充滿又流動著,在每一個空間之中。
5:神之格思,不可度思,矧可射思—格,來臨,降臨。思,語助詞,無意。度,音惰 ( ㄉㄨㄛˋ ),懷疑揣測。矧 ( ㄕㄣˇ ),況且。射,音亦 ( ㄧˋ ),討厭。神的降臨要以恭敬的心來感應,不可以有懷疑揣測的心,何況是以厭惡的心對待神。
6:夫微之顯—微,隱微,不易見。顯,明顯,容易感受到。鬼神雖看不到,聽不見,只要心誠,卻可以很明顯的感受到。
7:誠之不可揜如此夫—揜 ( ㄧㄢˇ ),同掩,遮蔽,隱藏。(有誠心,就可以很明顯的感應到神的存在,沒有誠心就感受不到。)誠與不誠,非常清楚,是如此這般的無法隱藏。
簡譯:
孔子說:「鬼神的靈效,真是太大了!雖然看不到也聽不見,卻是萬物的主體,為萬物之不可遺漏的。他的德行使天下人齋戒潔淨,穿著整齊衣服來祭祀,以表達最高的尊敬。充滿又流動著存在每一處空氣之中,好像他就在自己的頭上,又好像就在自己的身旁。詩經大雅抑篇說:「神的降臨要以恭敬的心來感應,不可以懷疑揣測,何況是以厭惡的心對待神。」鬼神雖看不到,聽不見,只要心誠,卻可以很明顯的感受到。是否有誠心,非常清楚,無法隱藏的。
演譯:
君子修道除了自身的反省外,還要隨時以誠敬謹慎之心,與鬼神合其德,如33章「君子內省不疚,無惡於志(不要愧對良心)。」還要隨時感覺鬼神在我的四周看著我,如詩云:「相在爾室,尚不愧于屋漏。」所以,修道除了尊重自己,以誠敬之心,喚出自己的良心-本性。還要以誠敬之心,善待身邊的萬事萬物,因為物各有神。所以25章曰:「誠者,非自成己而已也,所以成物也。」能如此修身,則神人合體,24章曰:「故至誠如神」。(人能發出至誠之心,他和神沒兩樣。)中庸第十六章--鬼神之為德 @ 原佛子心樂園----訓文、古文賞析 :: 隨意窩 Xuite日誌 https://bit.ly/3RGqCVm
中庸 第十六章 鬼神之為德
子曰:「鬼神之為德,其盛矣乎。視之而弗見;聽之而弗聞;體物而不可遺。使天下之人,齊明盛服,以承祭祀。洋洋乎,如在其上,如在其左右。詩曰:『神之格思,不可度思,矧可射思?』夫微之顯。誠之不可揜,如此夫。」
一、要旨:這章是子思引例至聖先師孔子論鬼神的話,再次說明道在自身,須臾不可離的道理。首段言鬼神的性質、變化,以及祂的偉大。第二段指出鬼神的靈驗,充滿上下左右,使人恭敬祭祀。第三段引例詩經的話,說明鬼神之靈驗,讓人知道戒慎、恐懼。最後一段闡明鬼神雖然隱微看不見,卻很明顯,叫我們要誠心,不可掩蔽,才能實行中庸之道。
二、分解:
【原文】:子曰:鬼神之為德,其盛矣乎。視之而弗見;聽之而弗聞;體物而不可遺。
【註解】:鬼神:自性光明正直為神,自性邪曲不明為鬼。(亦可稱為陰陽)。體物:體恤萬物,言鬼神為萬物不可遺缺的,它是萬物的本體。
【解釋】:至聖先師孔子說:「鬼神的性情變化,莫測高深,充塞宇宙,真是偉大到極點,因為鬼神虛靈縹緲,看也看不見,聽也聽不到,但卻是萬物的本體,是萬物不可缺少的。」
* * 、心得記要:
1、以科學觀點而言,鬼神(靈魂)是肉眼看不見的無形意識體,具有穿透性(如太陽穿透玻璃般的自然),他是完整而且不會受到傷害,靈體只是一團磁場,移動方式比光速還快,根據研究,他有五個能量體,即:靈氣體、感性體、理性體、智性體、心性體:等。
2、神為陽之靈,鬼為陰之靈,此天地陰陽之理也,如果天地間沒有鬼神,宇宙間即如同枯木,死灰一般,沒有生機,孔子就不用談:率性、中庸之道了。
3、鬼神充塞於天地之間,即道也。在天曰理,賦於人曰性,孔子曰:本性良心,老子稱為谷神,佛稱真如妙理,此道(本性)若修持圓滿時,儒稱聖,道稱神仙,釋謂佛也。
4、鬼神是視之而弗見,聽之而弗聞,但是他的本體,主宰著天地人萬物等,孔子曰道(鬼神)也者,不可須臾離也,可離非道也,故曰:體物而不可遺。
5、所以以鬼神來代表道,喻道奧妙不可言,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聽不到,看不見,但是仍不離其身也。
【原文】:使天下之人,齊明盛服,以承祭祀。洋洋乎,如在其上,如在其
左右。
【註解】:齊明盛服:齊同齋,即齋戒,明是潔淨,盛服是整齊衣冠。 洋洋乎:
洋溢充滿。
【解釋】:他能使天下的人都齋戒沐浴,使身體潔淨,並且穿著整齊的禮服來祭
祀,祭祀的時候,莊嚴肅穆,使世人深深感受到鬼神的靈氣,充塞在
於自己的頭上,以及四周上下、左右一般,須臾不離。
* 、心得記要:
1、易經曰:聖人以神道設教,而天下服矣。自古以來,鬼神之說,即深入民間,使人人知道舉頭三尺有神明,而不敢胡作非為。
2、使天下之人,齊明盛服,以承祭祀:鬼神既是一團靈光,靈氣、頻率,要得到感應,必須齋戒沐浴,服裝整齊,心誠專一,才能感格神明降臨賜福消災。
3、根據靈魂學家研究指出,人類的靈魂(鬼神)從上天掉下來的過程中,走過了七個不同的區域即:慈悲、仁愛、寬容等是準備區;嚴謹、智慧、意願、秩序等是淨化區,回到上天的路程也是一樣。
4、鬼神之靈應、靈驗,使天下的人感動得誠惶誠恐來祭祀他,據道學辭典指出,溝通的方法有五種,一是鬼壇、二是神壇、三是仙壇(鸞堂)、四是法壇(中堂)、五是天壇。
5、鬼神之靈應,洋洋乎如在其上,如在其左右,不獨中國文學名著:聊齋記載甚詳,在西方國家亦有自動書寫、靈媒、催眠術::等,事實不勝枚舉。
【解釋】:詩曰:『神之格思,不可度思,矧可射思?』夫微之顯。誠之不可揜,如此夫。」
【註解】:格思:格:來臨;思:語助詞。度:預測。矧:音審:況且。射:討厭。揜:隱藏。
【解釋】:詩經大雅抑之篇上說:「神明於何時降臨,是不可以預測的,自己的行為怎可厭倦或不謹慎?又怎能怠慢不敬呢?」因為鬼神的奧妙莫測,本來是隱微難見,但卻又靈驗而明顯,可見人的誠心,是這樣的不可以掩蔽的。如此乎中庸的真理,就像在本章上所說的是如此可知也。
* 、心得記要:
1、此段引例詩經大雅抑之篇,說明鬼神的靈驗,此衛文公所作,用來自我警愓,戒慎恐懼也。
2、神之格思,不可度思:因為真神(上帝)是最完美、最真實、善良、美麗、純潔、光明、全知、全能的,他是世人的本來面目,和諸佛之原相也。
3、蓋神乃由幾個細身所構成,略分靈氣體、感性體、理性體、及智性體,居於不同空間中,他的來臨,人類不可能預先猜測,怎麼可以怠慢呢?
4、子思引例孔子以詩經為例,說明鬼神,乃是無形中,主宰人類一切的吉凶禍福。作善降祥,作惡降殃,絲毫不爽的道理,勉勵世人要慎獨,戒慎恐懼,急速積功累德也。
5、鬼神本是隱微難見,但是主宰人類的善惡之報,是這麼的明顯、感應,絲
毫不爽,可見尊敬仙佛要誠心誠意,大公無私,絕不可虛心假意、陽奉陰
違、口是心非、掩蔽過錯,如此叩拜聖神仙佛,才有助益。
第十六章 鬼神之為德 @ 一貫道興毅南興南悌區 :: 隨意窩 Xuite日誌 https://bit.ly/3dg9hnl
無所不在的道
【原文】
子曰:“鬼神之為德,其盛矣乎!視之而弗見,聽之而弗聞,體物而不可遺。使天下之人,齊明盛服(1),以承祭祀。洋洋乎!如在其上,如在其左右。《詩》曰:‘神之格思,不可度思,矧可射思。’(2)夫微之顯,誠之不可掩(3)如此夫!”(第16章)
【注釋】
(1)齊(zhai):通“齋”,齋戒。明,潔淨。盛服:即盛裝。(2)“神之格思……”:引自《詩經;大雅。抑》。格,來臨。思,語氣詞。度,揣度。矧(Shen),況且。射(yi),厭,指厭怠不敬。(3)掩:掩蓋。
【譯文】
孔子說:“鬼神的德行可真是大得很啊!看它也看不見,聽它也聽不到,但它卻體現在萬物之中使人無法離開它。天下的人都齋戒淨心,穿著莊重整齊的服裝去祭祀它,無所不在啊!好像就在你的頭上,好像就在你左右。《詩經》說:‘神的降臨,不可揣測,怎?能夠怠慢不敬呢?’從隱微到顯著,真實的東西就是這樣不可掩蓋!”
【讀解】
這一章借孔子對鬼神的論述說明道無所不在,道“不可須臾離。”
另一方面,也是照應第12章說明“君子之道費而隱”,廣大而又精微。看它也看不見,聽它也聽不到是“隱”,是精微;但它卻體現在萬物之中使人無法離開它,是“費”,是廣大。
作一個形象的比喻,道也好,鬼神也好,就像空氣一樣,看不見,聽不到,但卻無處不在,無時不在,任何人也離不開它。
既然如此,當然應該是人人皈依,就像對鬼神一樣的虔誠禮拜了。無所不在的道 https://bit.ly/3ORfX8O
20210319水美里高新街210巷福德祠﹝桃園楊梅﹞ - 萌芽悠遊網 - 萌芽網頁
20210319水美里高新街210巷福德祠﹝桃園楊梅﹞ - 萌芽悠遊網 - 萌芽網頁
ㄧ尺 'ㄧ尺三 金尊 神像用 四角神龕 / 臺中 靈安壇 六角神龕訂製 / @ 聯成寺廟雕刻社 :: 痞客邦 ::
ㄧ尺 'ㄧ尺三 金尊 神像用 四角神龕 / 臺中 靈安壇 六角神龕訂製 / @ 聯成寺廟雕刻社 :: 痞客邦 ::
留言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