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平古堡要改名「熱蘭遮堡」引爭議 文化部:俗稱並不會改變
2022-10-11 15:58 聯合報/ 記者
安平古堡要改名「熱蘭遮堡」引爭議 文化部:俗稱並不會改變 | 文教新訊 | 文教 | 聯合新聞網 https://bit.ly/3RThBaL
文化部文資局最近審議為台南安平古堡內的國定古蹟更名。記者修瑞瑩/攝影
文化部文資局最近舉辦古蹟審議委員會,決定將台南安平古堡內的兩處國定古蹟合併、並更名為「熱蘭遮堡」,消息傳出,引發各界不同的看法,有的人認為「安平古堡用的好好的為何要改?」也有人認為正名也沒什麼問題,討論相當多,文化部與台南市文化資產管理處今天都表示,「安平古堡」本來就不是古蹟的名字,只是俗稱,未來要更改的只是古蹟的名字,對於大家的俗稱不會有變化。
本報獨家報導文資局最近審議,決定在熱蘭遮堡建堡400周年前夕,將相關的古蹟做一番整理,原本有兩處國定古蹟「臺灣城殘蹟(安平古堡殘蹟)」及「熱蘭遮城城垣暨城內建築遺構」,整合並修改名稱為「熱蘭遮堡遺構」,而對於之後安平古堡的名稱是否要更動,台南市文化局局長葉澤山表示,會根據文資局的審議結果做相關的更動,但改名牽涉廣泛,可能會先從市府景點介紹折頁等改起。
安平古堡更名今天引發很多討論,不只文化界的人關切,在地人也有很多討論,特別是安平區的民眾認為安平古堡名稱使用多年,「吃飽太閒嗎,沒事幹麻改名」。
文資處表示,大家所熟知的「安平古堡」並非古蹟正式名稱,文化部的審議結果只是將原古蹟名稱用語中的「熱蘭遮城」修正為「熱蘭遮堡」,並沒有說要將大家習以為常的「安平古堡」稱呼改為「熱蘭遮堡」。
文資處指出,1624年荷蘭人於安平大員興建根據地時,將其命名為Fort Zeelandia,明清時則有安平鎮城、台灣城等稱呼,至日治時期則稱呼熱蘭遮城址、安平城址等;直至國民政府來台,將原先濱田彌兵衛的紀念碑抹去、改刻「安平古堡」,後來國人即習以安平古堡稱呼,地方民間則多以王城稱之。
文化局表示,有形文化資產的法定正式名稱跟景點名稱是完全不一樣的概念。比方說「億載金城」其實是「國定古蹟二鯤鯓礮臺」、「山上花園水道博物館」其實是「國定古蹟原山上水道」、正在修復中的「321巷藝術聚落」其實是「市定古蹟原日軍步兵第二聯隊官舍群」,這些名字中有些是很久之前就為人所知的,有些則是修復活化後為讓大家知道它的新角色而取名的。原本大家熟悉的稱呼,並不會因為它正式名稱的調整而有所變化。
「熱蘭遮堡」於國定古蹟名稱的遞嬗調整,其實只是反映出考古史料日趨完善的結果,此次法定名稱修正也只是回應當代對1624年荷蘭東印度公司最初興築建物歷史、功能與形制的發現。後續市府配合中央審議結果,僅修正涉及「國定古蹟正式名稱」的部分,但與「安平古堡」景點相關的稱呼,都沒有調整的必要,請國人及市民放心。
文化部也表示,目前的景點「安平古堡」原就不是古蹟登錄名稱,而且也具時代演進及地域發展意義,不會受古蹟名稱更改影響,就像大家熟知的另一處景點億載金城,國定古蹟登錄名稱為原二鯤鯓砲台一樣
安平古堡要改名「熱蘭遮堡」引爭議 文化部:俗稱並不會改變 | 文教新訊 | 文教 | 聯合新聞網 https://bit.ly/3RThB

台南市安平區的湯匙山曾是荷蘭人1639年建造用來守衛熱蘭遮城


安平燈台(熱蘭遮城遺跡)達觀情懷繫北台Facebook https://bit.ly/3VzaV4L

台南市安平區的湯匙山曾是荷蘭人1639年建造用來守衛熱蘭遮城台南市安平區的湯匙山曾是荷蘭人1639年建造用來守衛熱蘭遮城台南市安平區的湯匙山曾是荷蘭人1639年建造用來守衛熱蘭遮城台南市安平區的湯匙山曾是荷蘭人1639年建造用來守衛熱蘭遮城台南市安平區的湯匙山曾是荷蘭人1639年建造用來守衛熱蘭遮城台南市安平區的湯匙山曾是荷蘭人1639年建造用來守衛熱蘭遮城

安平燈台(熱蘭遮城遺跡)達觀情懷繫北台Facebook https://bit.ly/3VzaV4L


台南市安平區的湯匙山曾是荷蘭人1639年建造用來守衛熱蘭遮城台南市安平區的湯匙山曾是荷蘭人1639年建造用來守衛熱蘭遮城

台南湯匙山從碉堡到公墓 文資處出刊說故事
新頭殼newtalk | 文/中央社
發布 2020.11.29 | 17:45
台南湯匙山從碉堡到公墓 文資處出刊說故事 | 中央社 | Newtalk新聞 https://bit.ly/3OLaL5U
(中央社記者楊思瑞台南29日電)位於台南市安平區的湯匙山曾是荷蘭人建造用來守衛熱蘭遮城的碉堡所在地,明清以來成為墓區,日本人也在此建造「十二軍夫墓」,台南市文資處透過刊物介紹這裡的歷史價值。
台南市文資處指出,湯匙山因從高空望下像一支覆蓋的湯匙而得名,400年前曾是荷蘭人建造用來守衛熱蘭遮城的「烏特勒支堡」(Fort Utrecht)所在地,但在西元1662年遭受鄭成功軍隊的強烈砲擊後幾近全毀。
台南市文資處指出,根據當地傳說,這塊區域屬風水寶地,自明清以來成為安平當地民眾的墓區,也是台南地區歷史悠久的公墓之一,直到1990年公告禁葬,每到農曆春節與清明時節,前往掃墓者多是居住於安平傳統聚落的社區居民及返鄉家屬,使清明掃墓成為安平人的另類聚會。
台南市文資處指出,每年農曆7月的「放山燈」儀式,眾人在安平大眾廟廟埕面朝公墓,以「發送牒文」方式邀請公墓中的男女孤滯魂魄等,前來接受人間饗宴普施,也是當地特有民俗。
台南市文資處指出,位於安平第一公墓裡的「十二軍夫墓」,是1938年日本殖民政府建來表彰與紀念12名安平軍夫的墓碑,一旁的解說牌因設置已久,模糊不清、難以辨識相關資訊,目前正進行解說牌更新作業。
台南市文資處指出,無論是碉堡或墓塚,湯匙山始終扮演著「守護」的功能,即使有形的碉堡不在了,仍是安平人心中重要的無形堡壘,文資處出版的文化資產季刊「聞芝@文資」第30期中,特別以「永恆的歸宿:從烏特勒支堡到安平公墓」加以介紹,除了紙本刊物,民眾也可到文資處網站查詢。
台南湯匙山從碉堡到公墓 文資處出刊說故事 | 中央社 | Newtalk新聞 https://bit.ly/3OLaL5U


湯匙山 - 維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書 https://bit.ly/3OqoP54
湯匙山為臺灣臺南市安平舊聚落西南側的一座小山丘,因其形狀像覆匙故名之,又稱為山仔頂、貴雅山(臺語鬼仔山)[1]。山上曾有荷人建的烏特勒支堡碉堡,而因其風水地勢,自古以來即作為當地民眾的墓地,為台南地區歷史最悠久的公墓,在戰後被劃為安平第一公墓,並於1990年由臺南市政府公告禁葬。
湯匙山上的公墓
於臺灣荷蘭統治時期時,荷蘭人為了加強熱蘭遮城的安全性,於1639年在湯匙山上建造了烏特勒支堡碉堡,其名自荷蘭地名烏特勒支。位於湯匙山腳下的「窯尾古井」是為了山上駐軍所建,至今仍可使用。古井內壁最下層以咕咾石堆砌,第二層是荷蘭磚堆砌,第三層則是明鄭和清代時期紅磚,第四層由日治及民國時期的磚塊堆砌而成[2]。在鄭成功攻臺之役最後之戰,鄭軍於1662年1月25日自北、西、南三面砲轟烏特勒支碉堡和熱蘭遮城,而荷軍在當天晚上自行引爆了烏特勒支碉堡,此堡現已無跡可尋。
張才拍攝的湯匙山
據當地傳說,湯匙山為風水上的「湯匙穴」,而安平當地商賈何傳的祖先即葬在此處;亦有鄭荷交戰下的骨骸和戰船帶來的青龍砲葬在此處一說[3]。山上亦建有一大眾廟,其創建年代不詳,而水師協鎮沈耀曾於1750年將其增建[1]。於1840年,按察使銜分巡台灣兵備道姚瑩為加強海防,在湯匙山西側山麓設立安平小砲臺。於1938年,安平十二軍夫墓興建於此。
湯匙山 - 維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書 https://bit.ly/3OqoP54

台南市安平區的湯匙山曾是荷蘭人1639年建造用來守衛熱蘭遮城台南市安平區的湯匙山曾是荷蘭人1639年建造用來守衛熱蘭遮城800px-安平湯匙山公墓.jfif


府城古井探查(4)-------- 安平區區古井 @ 丁仔登山部落格 :: 隨意窩 Xuite日誌

〈生活休閒〉飲水思源 安平古井之旅 | 中華日報|中華新聞雲

台南市安平區的湯匙山曾是荷蘭人1639年建造用來守衛熱蘭遮城台南市安平區的湯匙山曾是荷蘭人1639年建造用來守衛熱蘭遮城台南市安平區的湯匙山曾是荷蘭人1639年建造用來守衛熱蘭遮城

https://fb.watch/dUU4zDnvxu/

府城古井探查(4)-------- 安平區區古井 @ 丁仔登山部落格 :: 隨意窩 Xuite日誌

海安宮月井取午時水 窯尾古井留存3世紀取水安平公墓也敢去


臺南市文化資產管理處-安平的歷史舞台—湯匙山 https://bit.ly/3A7AK3I
位於臺南安平區安平第一公墓裡的「十二軍夫墓」,是1938年日本殖民政府建來表彰與紀念12名安平軍夫的墓碑,而一旁的解說牌因設置已久,在長年日曬雨淋下導致模糊不清、難以辨識相關資訊,目前正由臺南市文化資產管理處進行解說牌更新作業,並透過出版刊物介紹,梳理解說牌所在地—湯匙山(從高空看此處,地形像一支覆蓋的湯匙,故俗稱「湯匙山」)的歷史價值。
已故中央研究院院士曹永和曾說:「歷史是由『人、時、空』3個因素互動交織而成的,其中『空間』更是人類生活和生產的基本場所。在這個舞臺上,各種人物於不同年代連番登場又消逝,因此歷史不斷呈現階段性的演化,然而,不論演員如何更替,舞臺卻始終存在。」如果說湯匙山是一個歷史舞台,百年來在此連番登場的上臺、下戲的「演員」們,則是在此演活許多的故事,一代一代持續輪替。
400年前,這裡曾是荷蘭人建造用來守衛熱蘭遮城的「烏特勒支堡」(Fort Utrecht)所在地,但在1662年遭受鄭成功軍隊的強烈砲擊後幾近全毀。
根據當地傳說,這塊區域屬風水寶地,自明清以來,作為安平當地民眾的墓區,成為臺南地區歷史悠久的公墓之一,直到民國79年公告禁葬。每到農曆春節與清明時節,來此掃墓者也往往是居住於安平傳統聚落的社區居民及返鄉家屬,也使清明掃墓成為安平人的另類聚會。而農曆七月的「放山燈」儀式,在安平大眾廟廟埕,面朝安平公墓,以「發送牒文」方式,邀請公墓中的男女孤滯魂魄等,前來接受人間饗宴普施,也是這裡特有的民俗。
無論是碉堡或墓塚,湯匙山始終扮演著「守護」的功能,即使有形的碉堡不在了,它仍是安平人心中重要的無形堡壘。想認識更多湯匙山的精彩故事,都在臺南市文化資產管理處出版的文化資產季刊《聞芝@文資》第30期「永恆的歸宿:從烏特勒支堡到安平公墓」中。臺南市文化資產管理處-安平的歷史舞台—湯匙山 https://bit.ly/3A7AK3I
-----------------------------------
NOV 17 2009
安平湯匙山 (安平第一公墓) 傳說
西元1662年1月25日的一次大砲擊,30門大砲1天之內發射2500發砲彈,轟下熱蘭遮城後方高地的烏特勒支碉堡,結束荷蘭東印度公司在台灣38年的統治。這次戰役被稱為「鄭成功與荷蘭的最後戰役」,毀於戰火的遺址已難尋覓,但高丘仍在,這就是安平人稱的湯匙山,現為安平第一公墓。
據老輩傳述,此處風水地理是「湯匙穴」,昔時當地巨富何傳祖先墳墓就葬此,庇祐後代子孫;也有鄉野傳聞,鄭軍與荷軍交戰鋒火下的骨骸,與戰船帶來的青龍砲同眠地底。 由於這次戰役,在台灣歷史扮演關鍵意義,市府希望以公共藝術方式紀念這段歷史,讓民眾深刻暸解歷史事件的重要性並流傳長遠。(市府推動安平港國家歷史文化園區,原想整頓安平第一公墓湯匙山,並設置歷史公共藝術,可是引發安平人反彈「動祖墳大不敬」。風水與建設,熟輕熟重?
市議員馬崇喜質詢關切市府有意遷移「湯匙山」安平第一公墓,他指出,湯匙山有四、五百年的歷史,是安平歷代祖先安葬的地方,市府若要破壞遷移,安平人會很痛心,他更會反對到底。馬崇喜也憂心全球暖化後海平面上升,要求市府建立安平水岸防線,保障居民安全。安平大天后宮斜對面安平第一公墓,地方稱為「湯匙山」,馬崇喜指出,從媒體得知市府有意遷墓並建烏特勒支碉堡紀念館,但湯匙山是安平人的寶,沒有湯匙山沒有今天安平的風光,且湯匙山歷經從荷蘭、鄭成功、清朝、日據到民國,從古墓墓碑也可見安葬的先人來自泉州、福建等,是中華民族的大融合,市府不去好好維護,卻動起祖先的腦筋,安平人怎能接受。
馬崇喜也表示,從小在運河岸長大,如今運河水岸已比過去升高許多,日前八八水災前夕,運河甚至已達滿水位,連林默娘公園也快擋不住漲潮,市府聲稱要打造「東方威尼斯」,他非常擔心南市就像威尼斯一樣逐漸下沈。全球暖化之後,海平面上升,加上舊港打通,安平水岸等於是門戶洞高,民眾走一趟民權路底的鹽水溪畔、看看觀夕平台的堤岸,都發現安平海岸出現變化,他實在擔心不只安平,連府城子孫的身命雨全都受水患威脅,要求市府一定要拿出對策預先防範。「若想要選直轄市長,好膽就來動看看」!「有祖墳的人,一定反對,沒有祖墳的人才會支持」、「湯匙山已有好幾百年歷史,風水不能被破壞」安平紛雜聲音迭起。
安平讀冊會長歐財榮說,湯匙山是安平真正的文化歷史軌跡,覺得不好看,是因沒有規劃整理,政府何不撥款幫助景觀再造,「怎能破壞安平人家鄉情感」! 湯匙山墓碑呈現來自不同的祖籍地,慎終追遠的具體表現,更是台灣文化發源的縮影。文獻委員鄭道聰認為,政府有責任義務強調地方歷史價值,但必須在民意接受下進行,否則勿輕易擾動。湯匙山墳地已成安平歷史文化一部份,即使綠美化,應尊重自然,不能有過度人工設施再造。
如何讓歷史文化與湯匙山再造不衝突?不遷墳的話,仍是座墳場」,一位安平住民說,湯匙山公墓早於民國79年間公告禁葬,「可是仔細看,不難發現才起造幾年的新墓」。安平近年來觀光人潮增加,每逢週末假日更是人車擠,劉姓遊客說「文化園區有墳場,近看有點怪」;住中區常來安平找朋友的蔡先生認為,變成山丘公園對環境加分。可是礙於當地人情感,這些都是「不能公開說的聲音」。
重民意 市府決從長計議, 副市長洪正中表示,湯匙山烏特勒支堡是歷史戰役現場,長遠構想打造戰爭紀念公園,但基地環境特殊,仍須考慮民意、風水等因素,繁多墳座遷葬亦非易事,將另覓地設置烏特勒支堡歷史公共藝術,以後再從長計議,未取得共識前,不去動墓區了!洪正中說,鳥特勒支堡是這次歷史文化公共藝術設置計畫中最後一項,作品型式與地點將重新思考,預於明年6月完成。
安平湯匙山 (安平第一公墓) 傳說 @ dr HSU blog :: 痞客邦 :: https://bit.ly/3OkpepM
--------------------------------------------
安平 湯匙山古墓踏查 (一)
安平 湯匙山古墓踏查 (一) @ 時 空 旅 人 :: 隨意窩 Xuite日誌 https://bit.ly/3HVOVdT
8690牌坊古墓
位在安平大天后宮斜對面的烏特勒支堡,地方稱為「湯匙山」,現為安平第一公墓。
1662年1月25日,鄭成功以30門大砲在1天之內發射2500發砲彈,轟炸熱蘭遮城後方高地的烏特勒支碉堡,
也結束了荷蘭在台灣38年的統治。
DSC02971.JPG - 安平  湯匙山古墓踏查01DSC02970.JPG - 安平  湯匙山古墓踏查01
當時鄭成功因為判斷正確,全力攻打荷蘭人的要塞,
才讓荷蘭人做出離開台灣的決定,當地應該設立「紀念館」,說明當時的戰役,讓民眾跟遊客對這個歷史
有所了解,因而有遷移「湯匙山公墓」之構想。
但遭到當地居民的反對......湯匙山有四、五百年的歷史,是安平歷代祖先安葬的地方。
DSC02972.JPG - 安平  湯匙山古墓踏查01
(道光己亥  皇清待贈  顯妣  郭們蕭媽 ???? )
DSC02973.JPG - 安平  湯匙山古墓踏查01
 ( 咸豐  皇清誥授恩騎尉  郭府 ????? )
安平古堡旁的墓仔埔當地人稱為「湯匙山」,是台南地區歷史最悠久、擁有四、五百年歷史的公墓。
見證台灣發展史的安平墓園不但有朝著海峽建造的漢人墓穴,
更有荷蘭統治、鄭成功時期、清朝、日治時期等
所遺留下不同國籍、種族者的墳墓,亦為一種特殊的文化景觀。
DSC03005.JPG - 安平  湯匙山古墓踏查01DSC03004.JPG - 安平  湯匙山古墓踏查01
( 光緒丁亥  皇清  顯妣  周門盧孺人之佳城 )
安平是台灣最古老的城鎮,
1624年荷蘭人登陸台灣,1627年開始興建「熱蘭遮城」,即安平古堡的前身,
荷蘭人1639年在熱蘭遮城南方約100公尺處
俗稱「湯匙山」山丘制高點上設置「烏特勒茲堡」作為哨所觀測站。
DSC03006.JPG - 安平  湯匙山古墓踏查01
(光緒乙酉  清顯考董府君   妣普門  董門呂氏 ???? )
公墓旁的大眾廟又稱萬應公廟,為安平公廟之一。
主祀大眾爺、萬應公等眾神明,附近形狀如同湯匙故稱為湯匙山,又稱之為貴雅山 (鬼仔山)。
該廟建於康熙53年,現廟後有(開疆哲人)與(萬善同歸)兩大墓屋,為道光年間所建,
收容安平公墓無主孤骨。今廟為民國73年重修。
簡單在公墓裡走走看看,間雜著一些清代時期的古墓;
 DSC03007.JPG - 安平  湯匙山古墓踏查01
 ( 咸豐 ???  顯妣  百歲祖母  林門葉孺人墓 )
DSC03012.JPG - 安平  湯匙山古墓踏查01
(家慶丙寅  鎮海  陳公 ???? )
DSC03020.JPG - 安平  湯匙山古墓踏查01
(光緒己巳  顯考陳公之佳城  )
DSC03014.JPG - 安平  湯匙山古墓踏查01DSC03015.JPG - 安平  湯匙山古墓踏查01DSC03016.JPG - 安平  湯匙山古墓踏查01
( 光緒庚辰  顯妣  謝門  孫氏諡 蕉娘佳城 )
DSC03018.JPG - 安平  湯匙山古墓踏查01DSC03017.JPG - 安平  湯匙山古墓踏查01
(光緒 ???  皇清  例授軍功七品 楊府君 ???  )
DSC03019.JPG - 安平  湯匙山古墓踏查01
(咸豐三年  皇清故考  貞忠郭府君佳城  )
DSC03021.JPG - 安平  湯匙山古墓踏查01
(光緒癸未   李公  ???  )
安平 湯匙山古墓踏查 (一) @ 時 空 旅 人 :: 隨意窩 Xuite日誌 https://bit.ly/3HVOVdT
----------------------------------
台南湯匙山從碉堡到公墓 文資處出刊說故事
2020/11/29 17:32(11/29 19:16 更新)
台南市安平區的湯匙山曾是荷蘭人建造用來守衛熱蘭遮城的「烏特勒支堡」所在地,也是台南地區歷史悠久的公墓之一。(台南市文資處提供)中央社記者楊思瑞台南傳真 109年11月29日
(中央社記者楊思瑞台南29日電)位於台南市安平區的湯匙山曾是荷蘭人建造用來守衛熱蘭遮城的碉堡所在地,明清以來成為墓區,日本人也在此建造「十二軍夫墓」,台南市文資處透過刊物介紹這裡的歷史價值。
台南市文資處指出,湯匙山因從高空望下像一支覆蓋的湯匙而得名,400年前曾是荷蘭人建造用來守衛熱蘭遮城的「烏特勒支堡」(Fort Utrecht)所在地,但在西元1662年遭受鄭成功軍隊的強烈砲擊後幾近全毀。
台南市文資處指出,根據當地傳說,這塊區域屬風水寶地,自明清以來成為安平當地民眾的墓區,也是台南地區歷史悠久的公墓之一,直到1990年公告禁葬,每到農曆春節與清明時節,前往掃墓者多是居住於安平傳統聚落的社區居民及返鄉家屬,使清明掃墓成為安平人的另類聚會。
台南市文資處指出,每年農曆7月的「放山燈」儀式,眾人在安平大眾廟廟埕面朝公墓,以「發送牒文」方式邀請公墓中的男女孤滯魂魄等,前來接受人間饗宴普施,也是當地特有民俗。
台南市文資處指出,位於安平第一公墓裡的「十二軍夫墓」,是1938年日本殖民政府建來表彰與紀念12名安平軍夫的墓碑,一旁的解說牌因設置已久,模糊不清、難以辨識相關資訊,目前正進行解說牌更新作業。
台南市文資處指出,無論是碉堡或墓塚,湯匙山始終扮演著「守護」的功能,即使有形的碉堡不在了,仍是安平人心中重要的無形堡壘,文資處出版的文化資產季刊「聞芝@文資」第30期中,特別以「永恆的歸宿:從烏特勒支堡到安平公墓」加以介紹,除了紙本刊物,民眾也可到文資處網站查詢。
台南湯匙山從碉堡到公墓 文資處出刊說故事 | 文化 | 中央社 CNA https://bit.ly/3ymPfzc
------------------------------------
台南安平歷史舞台湯匙山 南市文資處2動作說故事
台南安平歷史舞台湯匙山 南市文資處2動作說故事 - 生活 - 自由時報電子報 https://bit.ly/39UQcW5
每年農曆7月在台南安平大眾廟廟埕舉行的「放山燈」儀式,是當地特有的民俗。(台南市文化局提供)
2020/11/29 13:20
[記者劉婉君/台南報導]台南市安平區湯匙山,400年前荷蘭人曾在此建「烏特勒支堡」,1938年日人建「十二軍夫墓」,戰後成為安平第一公墓,為讓更多人了解當地歷史價值,台南市文化資產管理處正更新解說牌,也出版刊物介紹湯匙山。
安平12軍夫墓見證安平人於2次大戰時,被日軍徵調參戰的歷史,但當地的解說牌因設置時間已久,已模糊不清、難以辨識相關資訊,文資處表示,目前已進行解說牌更新作業。
另外,文資處出版的文化資產季刊《聞芝@文資》,最新一期也以「永恆的歸宿:從烏特勒支堡到安平公墓」,專文介紹湯匙山,當地因從高空望下,地形像一支覆蓋的湯匙,因而俗稱「湯匙山」。
文資處指出,400年前荷蘭人在湯匙山建造用來守衛熱蘭遮城的「烏特勒支堡」(Fort Utrecht),但1662年時遭鄭成功軍隊猛烈砲擊,幾近全毀。而當地傳說該區為風水寶地,自明清以來,就作為安平當地民眾的墓區,為台南地區歷史悠久的公墓之一,直至1990年市府公告禁葬。
每年農曆春節與清明時節,安平傳統聚落的社區居民及返鄉家屬來此掃墓。而農曆7月在安平大眾廟廟埕舉行的「放山燈」儀式,面朝安平公墓以發送牒文的方式,邀請公墓中的男女孤滯魂魄等前來接受人間饗宴普施,是此地特有的民俗。
文資處指出,無論是碉堡或墓塚,湯匙山始終扮演著「守護」的功能,《聞芝@文資》除了有紙本刊物,民眾也可以進入台南市文資處網頁中的數位典藏選項查詢。
台南安平歷史舞台湯匙山 南市文資處2動作說故事 - 生活 - 自由時報電子報 https://bit.ly/39UQcW5


台南市安平區的湯匙山曾是荷蘭人1639年建造用來守衛熱蘭遮城台南市安平區的湯匙山曾是荷蘭人1639年建造用來守衛熱蘭遮城台南市安平區的湯匙山曾是荷蘭人1639年建造用來守衛熱蘭遮城台南市安平區的湯匙山曾是荷蘭人1639年建造用來守衛熱蘭遮城台南市安平區的湯匙山曾是荷蘭人1639年建造用來守衛熱蘭遮城台南市安平區的湯匙山曾是荷蘭人1639年建造用來守衛熱蘭遮城台南市安平區的湯匙山曾是荷蘭人1639年建造用來守衛熱蘭遮城台南市安平區的湯匙山曾是荷蘭人1639年建造用來守衛熱蘭遮城台南市安平區的湯匙山曾是荷蘭人1639年建造用來守衛熱蘭遮城台南市安平區的湯匙山曾是荷蘭人1639年建造用來守衛熱蘭遮城台南市安平區的湯匙山曾是荷蘭人1639年建造用來守衛熱蘭遮城台南市安平區的湯匙山曾是荷蘭人1639年建造用來守衛熱蘭遮城台南市安平區的湯匙山曾是荷蘭人1639年建造用來守衛熱蘭遮城台南市安平區的湯匙山曾是荷蘭人1639年建造用來守衛熱蘭遮城台南市安平區的湯匙山曾是荷蘭人1639年建造用來守衛熱蘭遮城台南市安平區的湯匙山曾是荷蘭人1639年建造用來守衛熱蘭遮城台南市安平區的湯匙山曾是荷蘭人1639年建造用來守衛熱蘭遮城台南市安平區的湯匙山曾是荷蘭人1639年建造用來守衛熱蘭遮城台南市安平區的湯匙山曾是荷蘭人1639年建造用來守衛熱蘭遮城台南市安平區的湯匙山曾是荷蘭人1639年建造用來守衛熱蘭遮城台南市安平區的湯匙山曾是荷蘭人1639年建造用來守衛熱蘭遮城台南市安平區的湯匙山曾是荷蘭人1639年建造用來守衛熱蘭遮城台南市安平區的湯匙山曾是荷蘭人1639年建造用來守衛熱蘭遮城


烏鬼井 - Google 地圖

烏鬼井位於臺南市北區,於1985年11月27日公告為三級古蹟[2]。據說是荷蘭東印度公司命令印尼班達島土人所蓋,而因為班達島土人膚色黝黑又頗識水性,遂被稱作「烏鬼」,井名也因此而來[1]。
沿革 烏鬼井 - Google 地圖
烏鬼井位於臺灣府城鎮北坊水仔尾北邊,約在1653年時為荷蘭東印度公司所鑿[1]。因砌以林投,所以又名林投井。其水源豐沛,常為往來商船所用[3]。
到了乾隆時期,該井改砌磚壁,直徑為1.85公尺,深3.48公尺,而水位常保在地下57公分處[1]。到了日治時期,該井一度被填土掩埋,直到民國四十四年(1955年)才由臺南市文獻委員會勘考挖掘並修復,供附近居民使用[3]。然而隨著自來水的普及,該井便不再使用,並且為了安全因素而加上水泥蓋[3]。烏鬼井 - 維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書 https://bit.ly/3WcO9m4
------------------------------------------
在鎮北坊文化園區的自強街巷弄裡,有著一口被稱為「烏鬼井」的古蹟。傳說此井水源旺盛、取用不竭,在西元1653年開鑿後至今仍然有水,當時是來往船隻及當地人的飲用水。
據說由前來的東印度公司中的荷蘭人帶著黑奴前來開挖,因當時台灣人並沒有看過皮膚黝黑的黑人,因此稱呼為烏鬼,也成為這口井的名稱由來。後來到了日治時期井水漸漸少人取用,加上常有人意外跌落,日人便將井口封住掩埋,直到西元1955年才在考古工作中挖掘修復。 烏鬼井 - Google 地圖
台南市區有烏鬼井,永康有烏鬼橋,新化有烏鬼厝,據說都是囚禁黑奴與埋葬黑奴的地方,雖然台南沒有太多當時黑奴的紀載,但由此可看見當時黑奴的活動區域與府城在國際海上貿易的重要地位。烏鬼井 | 台南旅遊網 https://bit.ly/3Ufej4L

台南市安平區的湯匙山曾是荷蘭人1639年建造用來守衛熱蘭遮城台南市安平區的湯匙山曾是荷蘭人1639年建造用來守衛熱蘭遮城台南市安平區的湯匙山曾是荷蘭人1639年建造用來守衛熱蘭遮城800px-臺南烏鬼井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nicecasio 的頭像
    nicecasio

    姜朝鳳宗族

    nicecasio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