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濟晴雨表?全球爭搶此金屬
2024/07/25 07:17
LTN經濟通》經濟晴雨表?全球爭搶此金屬 - 自由財經 https://bit.ly/4d7bmeM
全球銅礦供需失衡,價格持續上漲。(彭博)
EV、再生能源和人工智慧 大量需用銅歐祥義/核稿編輯〔財經頻道/綜合報導〕
隨著全球電動車、再生能源設施和人工智慧等大量使用銅的新產業快速發展,銅的國際價持續創新高,不少觀點稱銅將成為「新的石油」,未來甚至將發展成全球各國在戰略資源的爭奪戰,不過,近來因為產量不足,加上需求復甦,銅的國際價格在5月20日一度達到1萬1100美元左右,是2022年3月以來再次創出的新高。
銅作為基礎金屬中的重要組成部份,也一直被是為經濟前景晴雨表,據了解,2023年的銅價受到市場風險心理和美國聯準會政策的影響,呈現高開低走的趨勢,不過,2024年市場對降息的預期和中國政府提出多項振興經濟的利多政策,加上消費性電子庫存回補以及AI都需要大量用電,因此銅價大幅反彈。
另外,銅的開採成本因為環保法規要求嚴格,銅的地板價也有望墊高,受到各界的關注,事實上,全球對銅的需求增加與經濟和產業結構的變化有關,其一是向去碳化社會轉型,其二是全球在AI領域的開發競爭,使本來在供應上就受不小挫折的銅陷入更大的困境。
智利是全球第一大銅生產國。(彭博)
銅礦產國受挫 導致供應不足
據了解,銅價創高的主要原因與全球供需失衡有關,其中有多個國家因為氣候因素導致銅礦產量下降,包含巴西、智利、非洲尚比亞等國家,另一產國秘魯則因為政治因素導致常常停產;智利也因為內戰不斷,當地工廠工人經常鬧罷工,另外,在2022年爆發的俄烏戰爭後,歐美國家聯合抵制俄羅斯出口的產品,而俄羅斯又是銅礦出口大國,因此在供給大量減少的情況下,銅價就有所支撐。
另外,中國也是支撐銅礦供給大國,但因為中美貿易戰持續加劇,中國高科技產業很難擁有全球市場,以目前來說,中國若想與之抗衡,最主要就是需要靠電動車產業,但電動車產業若想穩定發展,不只品牌要出眾,零件也十分重要,因此中國本身就希望拉抬整個零件原料的價格,包含各種有色金屬,因此也開始減少銅冶煉的產量。
專家指出,美國與中國不同的是,並沒有想全力衝刺電動車產業出口,雖然並沒有刻意打壓銅礦價格,但為了徹底打壓中國電動車以及解決國內缺電問題,對於銅礦的需求也相對較高,若從長期趨勢來看,美國經濟好,需要的工業原料也相對較多,這也是推升銅價的因素之一。
除了電動車產業,全球AI技術正快速發展,由於AI伺服器的高耗電量,資料中心必須更新其發電和冷卻系統,也是進一步推動銅需求的其中一個原因,另外,在全球綠色能源轉型的趨勢下,銅的需求也大幅提升,因銅對太陽能電池板、風力渦輪機等能源應用上至關重要。
隨著電動車、可再生能源以及人工智慧的產業發展快速,銅價將在未來幾年持續上漲。(彭博)
智利是全球銅最大產國 比重達23%
根據美國地質勘探局(USGS)的數據顯示,2023年全球銅產量達到2200萬噸,智利再次成為全球第一大銅生產國,該國銅產量為500萬噸,佔全球產量的23%,不過產量小幅降至15年新低。
而經常受政治因素影響產量的祕魯,2023年銅產量260萬噸,較前一年增長了15萬噸,市佔排名第2;剛果民主共和國2023年以250萬噸的產量位居3;中國2023年的銅產量較前一年下降24萬噸,排名第4,同時又是全球最大的銅消費國,因此需要依賴於進口;美國則以110萬噸的產量位居第5。
根據聯合國旗下國際銅研究小組(ICSG)5月22日報告的初步數據,2024年首季全球銅礦產量年增6%至551.7萬噸,主要受惠於生產較去年同期恢復的影響,包括智利、印尼、秘魯和美國,以及剛果民主共和國等礦場計畫產能提升所帶來的額外產出。
數據指出,今年首季,智利銅礦產量年增3.2%,秘魯銅礦產量年增3.5%;剛果民主共和國銅礦產量年增24%,主要是因為卡莫阿(Kamoa)礦場的擴建以及其他礦場新建及擴大產能的結果;印尼增幅高達38%,主要是前一年同期因為嚴重降雨和山體滑坡導致大型礦山的生產下滑已經恢復,美國同樣也是恢復產能,產量年增10%。
另外,ICSG報告表示,2024全年的全球銅礦產量預估將僅年增0.5%至2250萬噸,主要因為一些項目的量產推進慢於預期、項目投產推遲,以及第一量子礦業旗下年產能38萬噸的巴拿馬銅礦遭到關閉的影響。
預估2025年,全球銅礦產量可望年增3.9%至2340萬噸,主要受益於俄羅斯的馬爾梅日斯科耶(Malmyzhskoye)銅礦投產,以及剛果民主共和國的卡莫阿-卡庫拉(Kamoa-Kakula)銅礦第三期擴建的帶動,此外也有一些中小型銅礦的擴建和投產來提振產量。
ICSG報告表示,2024全年的全球銅礦產量預估將僅年增0.5%至2250萬噸。(彭博)
LME銅價 一度漲破每噸1.1萬美元
倫敦金屬交易所 (LME) 銅價今年5月20日一度漲破每公噸1萬1000美元,是2022年3月以來再次創出的新高,摩根士丹利在最新報告中預計,銅價近期料將出現高檔震盪,但預計今年仍將繼續創高。
隨著電動車、可再生能源以及人工智慧的產業發展快速,大多專家都預期銅礦需求將在未來幾個持續增加,供不應求的情況會不斷加劇,進而導致銅價持續升高,摩根士丹利分析師表示,「銅價仍將在今年進一步上揚」,他們預計,在基本情境下,銅價有望維持每噸1萬500美元,而在牛市情境下,有望衝上1萬3125美元,認為銅市場會比最初預期的更加緊迫,特別是在美國庫存較低和中國加大進口的情況下。
據了解,銅的需求水漲船高,銅價今年來已飆漲逾3成,專家認為,銅礦在未來幾年仍會面對更大的需求,因此2025年至2030年的銅價可能處於高位或再創新高,總結來說,目前各大投資機構皆普遍看好銅價的表現,而全球著名的大宗商品交易員之一、有法國「原油交易之神」之稱的安杜蘭(Pierre Andurand)認為,由於供應難以跟上需求激增,銅價仍有巨大上漲空間,在未來幾年內可能將翻2倍,達每噸4萬美元。
LTN經濟通》經濟晴雨表?全球爭搶此金屬 - 自由財經 https://bit.ly/4d7bmeM
除了美債收益率曲線倒掛之外,還有什麼指標能夠預示衰退?答案之一是銅油比。
用LME3個月期銅比上WTI紐約原油期貨價格測算,截至2022年6月20日,銅油比在83附近,已經逼近5年的低位。
銅油比,是指國際銅價與油價的比值。金屬銅又被稱為“銅博士”,是經濟景氣度的風向標。原油是大宗商品之王,隱含著市場對通脹的預期。同為大宗商品,金屬銅和原油都與經濟走勢密切相關,但二者的比值變化往往能夠反映當前經濟在美林時鐘中所處的位置。一般認為,銅油比持續走高,銅價上漲速度快於油價,表明經濟復甦向好;銅油比的持續走低,油價上漲速度跑贏銅價,則代表著滯脹程度的加深。
國金證券首席經濟學家趙偉表示,銅對需求的高敏感性、與油對通脹的推升作用,使得銅油比走低能夠同時反映滯脹的兩個維度,可以更直觀地揭示經濟由滯脹向衰退的過程。銅價受經濟增長停滯影響更大,而油價受通脹影響更大,銅油比走低揭示了經濟由滯脹向衰退的過程。1990年以來的4次衰退預警中,銅油比突破前低後12個月內美國經濟均步入衰退。
美國滯脹程度不斷加深
國元期貨首席分析師範芮對記者表示,原油可以大致代表工業成本,也就是折射供應端,銅大致可以代表需求景氣度,折射的是需求端。按照現在實時的價格計算(美元計價),銅油比現在是大概是82.7,處於相對偏低的位置,這是由於銅價偏弱和原油偏強共同造成的。銅價偏弱主要是由於全球終端需求目前相對清淡,需求回升需要一定時間才能體現出來。原油價格偏強則是和地緣政治因素有很大關係。目前銅油比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出市場的滯脹憂慮。原油引領大宗商品市場成本提升,加劇市場通脹或者通脹預期;而終端需求仍然需要更多時間才能回升,進而才能帶動全球經濟增長。
卓創資訊分析師趙穎日前在線上會議上表示,目前全球股市及一些大宗商品價格都已出現泡沫被擠出的狀態。大宗商品的高點應該出現在滯脹階段,而在大宗商品之中,原油價格是較晚見頂的。這也是哈耶克三角所表達的概念:在註入貨幣後,不同商品受影響的程度不同,貨幣通過影響相對價格和生產的時間結構來影響經濟的真實方面,它使資源在不同的生產環節上重新分配。而產業鏈越長的品種,需求調整反映到上游的時間越長。原油是眾多商品的上游原料,因此其價格在大宗商品中是較晚見頂的。
趙穎指出,目前在美元流動性收縮,以及美元走強的背景下,一些商品已經出現了泡沫被擠出的情況。雖然宏觀層面對於原油的計價還未完全,油價仍處於高位震蕩的狀態,但隨著宏觀層面對油價的計價逐步充分,原油價格也將迎來擠泡沫,回歸自身基本面的過程。
美國CPI同比增速已連續三個月位於8%之上,而美國一季度GDP環比年化增速為-1.5%,終結連續6個季度的正成長,自2020年中以來首次出現負值。高通脹、低增長正是滯脹階段的典型特徵。
最近美國對沖基金的持倉變化也反映出經濟陷入滯脹、大宗商品見頂的一些端倪,資金正在撤出大宗商品、湧入現金。美國商品期貨交易委員會(CFTC)上週五公佈的持倉報告顯示,對沖基金6月14日當週的20種大宗商品淨多頭倉位減少5%,至2020年9月份以來新低,而投機者最近一周卻將美元的淨多頭押注提高至141.7億美元。
美聯儲刻意淡化衰退前景
隨著美國滯脹程度的逐漸加深,市場開始擔憂美國經濟會逐漸滑向美林時鐘的下一個階段——衰退。
信達證券首席宏觀分析師解運亮此前表示,通過激進加息治理通脹的本質是犧牲需求,而與之伴隨的經濟衰退是必須付出的代價。如果美聯儲猶豫不決,對抗通脹有所保留,那麼等待美國經濟的,或許是“通脹+衰退”的場景。
美聯儲鮑威爾壓制通脹的態度沒有猶豫不決,只是刻意淡化衰退前景,不願意過多的正面談論這一話題。美聯儲上週五發布的半年度貨幣政策報告顯示,通脹正在折磨著美國家庭,美聯儲恢復物價穩定的承諾是“無條件的”。
鮑威爾週五明確發聲:“美聯儲對價格穩定使命的堅定承諾,讓人們對美元作為一種保值手段普遍抱有信心。為此,我和我的同事都非常關注讓通脹回到2%這一目標。”
鮑威爾還稱,將在未來幾個月內將利率提高到任何需要的水平。他還強調,美聯儲不會試圖引發經濟衰退,美國經濟對加息進行了充分的準備。
有意思的是,鮑威爾對衰退輕描淡寫,但美國民眾對衰退的擔憂程度卻越來越高。谷歌Trends的數據顯示,上週在谷歌上“經濟衰退”一詞的搜索量創下2004年以來新高。美國民眾非常關心經濟衰退如何影響家庭財富,在谷歌上提出了各種有關衰退期前後如何進行資產配置的問題。
有分析認為,美聯儲在採用一種自我實現的預期管理方式,即鮑威爾試圖讓大家相信衰退不會發生或者不會很嚴重,最後就真的不會發生或只是輕微的衰退。當然,結果也有可能事與願違,就像美聯儲去年說“通脹是暫時的”,描繪的只是當時美聯儲對市場的美好期許。
目前除了美聯儲自己不願意直面衰退,海內外各大投行都紛紛開始預測美國衰退的概率、程度和時機。美國銀行、德意志銀行、富國銀行和高盛等均預測美國經濟未來兩年內可能出現衰退。
一位業內人士直言:“美聯儲心裡其實什麼都清楚,他們只是在語言上'走鋼絲',希望在控制通脹和抑制增長之間找到微妙的平衡,讓美國經濟付出的代價更小一些而已。”铜油比逼近5年低位 市场担忧美国滞胀程度进一步加深 https://bit.ly/3Obz4dn
-----------------------------------------
預測宏觀經濟走勢,有一些比較靈驗的指標,比較著名的有收益率倒掛和“銅油比”走低等,近期美國市場就又出現這種情況,被許多市場人士判斷為經濟進入衰退的先行指標。
用LME3銅比上WTI紐約原油期貨價格測算,6月22日,“銅油比”在82附近,這個位置幾乎到了5年的低位。
而從歷史上看,“銅油比”的走低,往往跟多次經濟衰退相吻合。1988年以來,“銅油比”預警了1990年、2001年、2008年、2011年、2019年的衰退風險。許多人認為,本輪“銅油比”走勢與2001年更接近,兩次的共同特徵是美聯儲貨幣政策收緊,美元流動性逐漸稀缺,利率上行,通脹上行,PMI回落等特徵。
“銅油比”能夠預測宏觀經濟走勢的原因在於,這兩種大宗商品的價格變化原理不同,由於銅是工業的原料,價格上漲,說明供不應求,經濟景氣上升,同時,銅是一種適合儲藏、成本相對較低的商品,價格下跌則認為經濟內部需求不足,經濟衰退風險大。
原油作為工業的血液,消費的基礎,往往是通貨膨脹的導火索,其價格快速上漲,則意味著通脹來臨,這時候貨幣當局必然實行緊縮政策,以防止物價過快上漲。
如果緊縮政策過於激進,則可能導致銅價的急速下行,而油價則由於上漲的慣性,還會繼續上行。也就是說,銅對經濟景氣比較敏感,而石油對通脹比較敏感,經濟衰退前期,很容易出現“銅油比”下行的現象。
其實,不僅僅銅價在下跌,許多大宗商品價格都在下跌,6月20日,鐵礦石暴跌11%,價格創下3月16日以來新低。從6月7日相對高點算起,鐵礦石期貨跌幅已經超過20%。其他相關的商品,焦炭也大跌超過10%,從6月9日相對高點算起,跌幅也已經超過21%。除了上述幾個品種,焦煤跌超10%,熱捲跌超6%,螺紋、原油、乙二醇跌超5%,矽鐵、動力煤、燃料油跌超4%。其實,這些商品已經下跌了一段時間。這表明經濟內部的需求正在收縮,預示著經濟衰退的風險正在到來。
此次美國的通脹,前期主要是疫情后,生產生活恢復,經濟復甦,需求消費上行,就業增加,居民收入增長,對未來的樂觀預期,居民出現加槓桿的情況,銀行的儲蓄加速下行,通脹和投資都在上行,這導致消費物價攀升,再加上疫情導致的全球供應鏈瓶頸,使得物價的上行路徑更加陡峭。
但是到了今年2月份後,尤其是2月24日,俄羅斯總統普京下令在烏克蘭展開“特別軍事行動”後,歐洲出現天然氣荒,能源成為雙方博弈的焦點,隨著原油價格開始攀升,2月初WTI原油期貨從85美元開始加速上行,到了3月份超過124美元,至今仍在100美元以上。
原油價格作為大宗商品之王,作為工業生產和生活的基礎,能夠推動其它商品價格的上漲,所以對於通脹預期影響最大,這是美國通脹後期大漲的重要原因。
所以美國此輪通脹最大的特點就是受疫情結束後生產生活恢復的經濟復甦和地緣政治危機推升能源和糧食價格上漲的雙重疊加影響。
如果未來俄烏戰爭不能很快結束,甚至長期化,俄羅斯和歐美的危機持續,或者惡化,通脹的繼續保持高位或者還上行將是持續的,這時候美聯儲為了遏制通脹,不得不激進加息縮表,不惜造成經濟衰退和就業惡化,那麼美國經濟可能硬著陸,滯漲就會到來,那麼“銅油比”的下行預示性就會靈驗。
從目前美國權威人士的判斷來看,這種可能性越來越大。
前美國財政部長薩默斯(Larry Summers)最近表態認為,要想遏制住高企的通脹,美國失業率需要在一段時間內保持在5%以上。換言之,需要兩年失業率達到7.5%,或五年失業率6%,或一年失業率達到10%。
薩默斯認為,美國可能需要像沃爾克在上世紀70年代末80年代初推行的那樣嚴厲的貨幣緊縮政策。薩默斯對通脹前景非常不樂觀。他此前預測,美聯儲想實現“軟著陸”幾無可能。他說,一個令人沮喪的事實是,當失業率低於4%,而通脹率高於4%時,經濟衰退總是會在兩年內發生,“從歷史上看,當我們遇到嚴重的通貨膨脹時,我們實際上從來沒有避免過經濟的嚴重衰退。”
數據也正在預示美國經濟滯脹的風險越來越大,美國CPI同比增速已連續三個月位於8%之上,而美國一季度GDP環比年化增速為-1.5%,終結連續6個季度的正成長,自2020年中以來首次出現負值。這個最新的數據似乎預示著滯漲的來臨。
但是美聯儲和現任官員則要樂觀的多。美國財政耶倫在近期的表態中,表明美國經濟將放緩,通脹將持續較長時間,但她不認為衰退不可避免。她說,“我預計經濟將放緩。隨著經濟和勞動力市場的複蘇,我們已經達到充分就業,它一直在以非常快的速度增長。現在我們很自然地會期待經濟平穩增長,但我不認為衰退是不可避免的。”
耶倫重申俄烏衝突以及疫情導致的供應鏈混亂是高通脹的部分原因,儘管這些因素不會立即改變,但她預計,在未來幾個月裡,通脹的速度可能會下降。
6月20日,今年有FOMC會議投票權的聖路易斯聯儲主席布拉德希望美國經濟這次能夠軟著陸。他回憶了美國在1994年的緊縮週期,那次美聯儲一共加息七次,把利率提高了一倍,達到6%,其中包括一次75個基點和兩次50個基點的大幅加息。
而此次鮑威爾在最近一次議息會議的新聞發布會上表示,美聯儲“將堅定不移地”把通脹目標錨定在2%。美聯儲高度關注高通脹風險,並堅決致力於降低通脹。這個表態表明,鮑威爾未來的貨幣政策緊縮幅度可能要向沃克爾學習,激進緊縮的的可能性更大。
大宗商品回落預示全球經濟衰退風險這次“銅油比”能靈驗嗎? |美聯儲|加息|通貨膨脹|高通脹_網易訂閱 https://bit.ly/3OzGJ50
--------------------------------------
銅油比逼近5年低位 市場擔憂美國滯脹程度進一步加深
北京新浪網 (2022-06-21 05:00)
分享| 分享至新浪微博 分享至facebook 分享至PLURK 分享至twitter 友善列印
除了美債收益率曲線倒掛之外,還有什麼指標能夠預示衰退?答案之一是銅油比。
用LME3個月期銅比上WTI紐約原油期貨價格測算,截至2022年6月20日,銅油比在83附近,已經逼近5年的低位。
銅油比,是指國際銅價與油價的比值。金屬銅又被稱為「銅博士」,是經濟景氣度的風向標。原油是大宗商品之王,隱含著市場對通脹的預期。同為大宗商品,金屬銅和原油都與經濟走勢密切相關,但二者的比值變化往往能夠反映當前經濟在美林時鐘中所處的位置。一般認為,銅油比持續走高,銅價上漲速度快於油價,表明經濟復甦向好;銅油比的持續走低,油價上漲速度跑贏銅價,則代表著滯脹程度的加深。
國金證券首席經濟學家趙偉表示,銅對需求的高敏感性、與油對通脹的推升作用,使得銅油比走低能夠同時反映滯脹的兩個維度,可以更直觀地揭示經濟由滯脹向衰退的過程。銅價受經濟增長停滯影響更大,而油價受通脹影響更大,銅油比走低揭示了經濟由滯脹向衰退的過程。1990年以來的4次衰退預警中,銅油比突破前低后12個月內美國經濟均步入衰退。
國元期貨首席分析師範芮對21世紀經濟報導記者表示,原油可以大致代表工業成本,也就是折射供應端,銅大致可以代表需求景氣度,折射的是需求端。按照現在實時的價格計算(美元計價),銅油比現在大概是82.7,處於相對偏低的位置,這是由於銅價偏弱和原油偏強共同造成的。銅價偏弱主要是由於全球終端需求目前相對清淡,需求回升需要一定時間才能體現出來。原油價格偏強則是和地緣政治因素有很大關係。目前銅油比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出市場的滯脹憂慮。原油引領大宗商品市場成本提升,加劇市場通脹或者通脹預期;而終端需求仍然需要更多時間才能回升,進而才能帶動全球經濟增長。
卓創資訊分析師趙穎日前在線上會議上表示,目前全球股市及一些大宗商品價格都已出現泡沫被擠出的狀態。大宗商品的高點應該出現在滯脹階段,而在大宗商品之中,原油價格是較晚見頂的。這也是哈耶克三角所表達的概念:在注入貨幣后,不同商品受影響的程度不同,貨幣通過影響相對價格和生產的時間結構來影響經濟的真實方面,它使資源在不同的生產環節上重新分配。而產業鏈越長的品種,需求調整反映到上游的時間越長。原油是眾多商品的上游原料,因此其價格在大宗商品中是較晚見頂的。
趙穎指出,目前在美元流動性收縮,以及美元走強的背景下,一些商品已經出現了泡沫被擠出的情況。雖然宏觀層面對於原油的計價還未完全,油價仍處於高位震蕩的狀態,但隨著宏觀層面對油價的計價逐步充分,原油價格也將迎來擠泡沫,回歸自身基本面的過程。
美國CPI同比增速已連續三個月位於8%之上,而美國一季度GDP環比年化增速為-1.5%,終結連續6個季度的正成長,自2020年中以來首次出現負值。高通脹、低增長正是滯脹階段的典型特徵。
最近美國對沖基金的持倉變化也反映出經濟陷入滯脹、大宗商品見頂的一些端倪,資金正在撤出大宗商品、湧入現金。美國商品期貨交易委員會(CFTC)上周五公佈的持倉報告顯示,對沖基金6月14日當周的20種大宗商品凈多頭倉位減少5%,至2020年9月份以來新低,而投機者最近一周卻將美元的凈多頭押注提高至141.7億美元。
隨著美國滯脹程度的逐漸加深,市場開始擔憂美國經濟會逐漸滑向美林時鐘的下一個階段——衰退。
信達證券首席宏觀分析師解運亮此前表示,通過激進加息治理通脹的本質是犧牲需求,而與之伴隨的經濟衰退是必須付出的代價。如果美聯儲猶豫不決,對抗通脹有所保留,那麼等待美國經濟的,或許是「通脹+衰退」的場景。
美聯儲鮑威爾壓制通脹的態度沒有猶豫不決,只是刻意淡化衰退前景,不願意過多地正面談論這一話題。美聯儲上周五發佈的半年度貨幣政策報告顯示,通脹正在折磨著美國家庭,美聯儲恢復物價穩定的承諾是「無條件的」。
有分析認為,美聯儲在採用一種自我實現的預期管理方式,即鮑威爾試圖讓大家相信衰退不會發生或者不會很嚴重,最後就真的不會發生或只是輕微的衰退。當然,結果也有可能事與願違,就像美聯儲去年說「通脹是暫時的」,描繪的只是當時美聯儲對市場的美好期許。
目前除了美聯儲自己不願意直面衰退,海內外各大投行都紛紛開始預測美國衰退的概率、程度和時機。美國銀行、德意志銀行、富國銀行和高盛等均預測美國經濟未來兩年內可能出現衰退。
一位業內人士直言:「美聯儲心裏其實什麼都清楚,他們只是在語言上『走鋼絲』,希望在控制通脹和抑制增長之間找到微妙的平衡,讓美國經濟付出的代價更小一些而已。」
銅油比逼近5年低位 市場擔憂美國滯脹程度進一步加深-財經新聞-新浪新聞中心 https://bit.ly/3NatpD5
----------------------------------
預測宏觀經濟走勢,有一些比較靈驗的指標,比較著名的有收益率倒掛和“銅油比”走低等,近期美國市場就又出現這種情況,被許多市場人士判斷為經濟進入衰退的先行指標。
用LME3銅比上WTI紐約原油期貨價格測算,6月22日,“銅油比”在82附近,這個位置幾乎到了5年的低位。
而從歷史上看,“銅油比”的走低,往往跟多次經濟衰退相吻合。1988年以來,“銅油比”預警了1990年、2001年、2008年、2011年、2019年的衰退風險。許多人認為,本輪“銅油比”走勢與2001年更接近,兩次的共同特徵是美聯儲貨幣政策收緊,美元流動性逐漸稀缺,利率上行,通脹上行,PMI回落等特徵。
“銅油比”能夠預測宏觀經濟走勢的原因在於,這兩種大宗商品的價格變化原理不同,由於銅是工業的原料,價格上漲,說明供不應求,經濟景氣上升,同時,銅是一種適合儲藏、成本相對較低的商品,價格下跌則認為經濟內部需求不足,經濟衰退風險大。
原油作為工業的血液,消費的基礎,往往是通貨膨脹的導火索,其價格快速上漲,則意味著通脹來臨,這時候貨幣當局必然實行緊縮政策,以防止物價過快上漲。
如果緊縮政策過於激進,則可能導致銅價的急速下行,而油價則由於上漲的慣性,還會繼續上行。也就是說,銅對經濟景氣比較敏感,而石油對通脹比較敏感,經濟衰退前期,很容易出現“銅油比”下行的現象。
其實,不僅僅銅價在下跌,許多大宗商品價格都在下跌,6月20日,鐵礦石暴跌11%,價格創下3月16日以來新低。從6月7日相對高點算起,鐵礦石期貨跌幅已經超過20%。其他相關的商品,焦炭也大跌超過10%,從6月9日相對高點算起,跌幅也已經超過21%。除了上述幾個品種,焦煤跌超10%,熱捲跌超6%,螺紋、原油、乙二醇跌超5%,矽鐵、動力煤、燃料油跌超4%。其實,這些商品已經下跌了一段時間。這表明經濟內部的需求正在收縮,預示著經濟衰退的風險正在到來。
此次美國的通脹,前期主要是疫情后,生產生活恢復,經濟復甦,需求消費上行,就業增加,居民收入增長,對未來的樂觀預期,居民出現加槓桿的情況,銀行的儲蓄加速下行,通脹和投資都在上行,這導致消費物價攀升,再加上疫情導致的全球供應鏈瓶頸,使得物價的上行路徑更加陡峭。
但是到了今年2月份後,尤其是2月24日,俄羅斯總統普京下令在烏克蘭展開“特別軍事行動”後,歐洲出現天然氣荒,能源成為雙方博弈的焦點,隨著原油價格開始攀升,2月初WTI原油期貨從85美元開始加速上行,到了3月份超過124美元,至今仍在100美元以上。
原油價格作為大宗商品之王,作為工業生產和生活的基礎,能夠推動其它商品價格的上漲,所以對於通脹預期影響最大,這是美國通脹後期大漲的重要原因。
所以美國此輪通脹最大的特點就是受疫情結束後生產生活恢復的經濟復甦和地緣政治危機推升能源和糧食價格上漲的雙重疊加影響。
如果未來俄烏戰爭不能很快結束,甚至長期化,俄羅斯和歐美的危機持續,或者惡化,通脹的繼續保持高位或者還上行將是持續的,這時候美聯儲為了遏制通脹,不得不激進加息縮表,不惜造成經濟衰退和就業惡化,那麼美國經濟可能硬著陸,滯漲就會到來,那麼“銅油比”的下行預示性就會靈驗。
從目前美國權威人士的判斷來看,這種可能性越來越大。
前美國財政部長薩默斯(Larry Summers)最近表態認為,要想遏制住高企的通脹,美國失業率需要在一段時間內保持在5%以上。換言之,需要兩年失業率達到7.5%,或五年失業率6%,或一年失業率達到10%。
薩默斯認為,美國可能需要像沃爾克在上世紀70年代末80年代初推行的那樣嚴厲的貨幣緊縮政策。薩默斯對通脹前景非常不樂觀。他此前預測,美聯儲想實現“軟著陸”幾無可能。他說,一個令人沮喪的事實是,當失業率低於4%,而通脹率高於4%時,經濟衰退總是會在兩年內發生,“從歷史上看,當我們遇到嚴重的通貨膨脹時,我們實際上從來沒有避免過經濟的嚴重衰退。”
數據也正在預示美國經濟滯脹的風險越來越大,美國CPI同比增速已連續三個月位於8%之上,而美國一季度GDP環比年化增速為-1.5%,終結連續6個季度的正成長,自2020年中以來首次出現負值。這個最新的數據似乎預示著滯漲的來臨。
但是美聯儲和現任官員則要樂觀的多。美國財政耶倫在近期的表態中,表明美國經濟將放緩,通脹將持續較長時間,但她不認為衰退不可避免。她說,“我預計經濟將放緩。隨著經濟和勞動力市場的複蘇,我們已經達到充分就業,它一直在以非常快的速度增長。現在我們很自然地會期待經濟平穩增長,但我不認為衰退是不可避免的。”
耶倫重申俄烏衝突以及疫情導致的供應鏈混亂是高通脹的部分原因,儘管這些因素不會立即改變,但她預計,在未來幾個月裡,通脹的速度可能會下降。
6月20日,今年有FOMC會議投票權的聖路易斯聯儲主席布拉德希望美國經濟這次能夠軟著陸。他回憶了美國在1994年的緊縮週期,那次美聯儲一共加息七次,把利率提高了一倍,達到6%,其中包括一次75個基點和兩次50個基點的大幅加息。
而此次鮑威爾在最近一次議息會議的新聞發布會上表示,美聯儲“將堅定不移地”把通脹目標錨定在2%。美聯儲高度關注高通脹風險,並堅決致力於降低通脹。這個表態表明,鮑威爾未來的貨幣政策緊縮幅度可能要向沃克爾學習,激進緊縮的的可能性更大。
-----------------------
銅金比:反應制造業景氣變化
油銅比:反應服務業景氣變化
復甦:銅金比上漲、油銅比下跌,商品(汽車、家電、服飾、電子產品)持續去庫存,以制造業為主國家景氣熱絡,美元指數下跌
成長:銅金比下跌、油銅比上漲,商品需求減少,對服務(旅遊、餐飲、娛樂)需求增加,而原油與服務業相關性較強
榮景:銅金比、油銅比同步上漲,以通膨為主軸的循環,銅金比上漲動能更強、時間更長,以生產力為主軸的循環,油銅比上漲動能更強、時序更長
衰退:銅金比、油銅比同步下跌,商品、服務需求同步減少,而服務相對商品需求減少更甚
從圖中可以看到,先是銅金比上漲、接著油銅比上漲,二者輪動上漲,美元指數呈下跌、上漲的周期變動,而當銅金比、油銅比同步上漲,美元指數走勢取決于經濟以通膨還是科技為主軸,當銅金比、油銅比同步下跌時,景氣衰退美元指數多為上漲行情。
銅金比、油銅比看商品/服務循環變化 | MacroMicro 財經M平方 https://bit.ly/3QE0Ukk
--------------------------
除了美債收益率曲線倒掛之外,還有什麼指標能夠預示衰退?答案之一是銅油比。
用LME3個月期銅比上WTI紐約原油期貨價格測算,截至2022年6月20日,銅油比在83附近,已經逼近5年的低位。
銅油比,是指國際銅價與油價的比值。金屬銅又被稱為“銅博士”,是經濟景氣度的風向標。原油是大宗商品之王,隱含著市場對通脹的預期。同為大宗商品,金屬銅和原油都與經濟走勢密切相關,但二者的比值變化往往能夠反映當前經濟在美林時鐘中所處的位置。一般認為,銅油比持續走高,銅價上漲速度快於油價,表明經濟復甦向好;銅油比的持續走低,油價上漲速度跑贏銅價,則代表著滯脹程度的加深。
國金證券首席經濟學家趙偉表示,銅對需求的高敏感性、與油對通脹的推升作用,使得銅油比走低能夠同時反映滯脹的兩個維度,可以更直觀地揭示經濟由滯脹向衰退的過程。銅價受經濟增長停滯影響更大,而油價受通脹影響更大,銅油比走低揭示了經濟由滯脹向衰退的過程。1990年以來的4次衰退預警中,銅油比突破前低後12個月內美國經濟均步入衰退。
美國滯脹程度不斷加深
國元期貨首席分析師範芮對21世紀經濟報導記者表示,原油可以大致代表工業成本,也就是折射供應端,銅大致可以代表需求景氣度,折射的是需求端。按照現在實時的價格計算(美元計價),銅油比現在大概是82.7,處於相對偏低的位置,這是由於銅價偏弱和原油偏強共同造成的。銅價偏弱主要是由於全球終端需求目前相對清淡,需求回升需要一定時間才能體現出來。原油價格偏強則是和地緣政治因素有很大關係。目前銅油比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出市場的滯脹憂慮。原油引領大宗商品市場成本提升,加劇市場通脹或者通脹預期;而終端需求仍然需要更多時間才能回升,進而才能帶動全球經濟增長。
卓創資訊分析師趙穎日前在線上會議上表示,目前全球股市及一些大宗商品價格都已出現泡沫被擠出的狀態。大宗商品的高點應該出現在滯脹階段,而在大宗商品之中,原油價格是較晚見頂的。這也是哈耶克三角所表達的概念:在註入貨幣後,不同商品受影響的程度不同,貨幣通過影響相對價格和生產的時間結構來影響經濟的真實方面,它使資源在不同的生產環節上重新分配。而產業鏈越長的品種,需求調整反映到上游的時間越長。原油是眾多商品的上游原料,因此其價格在大宗商品中是較晚見頂的。
趙穎指出,目前在美元流動性收縮,以及美元走強的背景下,一些商品已經出現了泡沫被擠出的情況。雖然宏觀層面對於原油的計價還未完全,油價仍處於高位震蕩的狀態,但隨著宏觀層面對油價的計價逐步充分,原油價格也將迎來擠泡沫,回歸自身基本面的過程。
美國CPI同比增速已連續三個月位於8%之上,而美國一季度GDP環比年化增速為-1.5%,終結連續6個季度的正成長,自2020年中以來首次出現負值。高通脹、低增長正是滯脹階段的典型特徵。
最近美國對沖基金的持倉變化也反映出經濟陷入滯脹、大宗商品見頂的一些端倪,資金正在撤出大宗商品、湧入現金。美國商品期貨交易委員會(CFTC)上週五公佈的持倉報告顯示,對沖基金6月14日當週的20種大宗商品淨多頭倉位減少5%,至2020年9月份以來新低,而投機者最近一周卻將美元的淨多頭押注提高至141.7億美元。
美聯儲刻意淡化衰退前景
隨著美國滯脹程度的逐漸加深,市場開始擔憂美國經濟會逐漸滑向美林時鐘的下一個階段——衰退。
信達證券首席宏觀分析師解運亮此前表示,通過激進加息治理通脹的本質是犧牲需求,而與之伴隨的經濟衰退是必須付出的代價。如果美聯儲猶豫不決,對抗通脹有所保留,那麼等待美國經濟的,或許是“通脹+衰退”的場景。
美聯儲鮑威爾壓制通脹的態度沒有猶豫不決,只是刻意淡化衰退前景,不願意過多地正面談論這一話題。美聯儲上週五發布的半年度貨幣政策報告顯示,通脹正在折磨著美國家庭,美聯儲恢復物價穩定的承諾是“無條件的”。
有分析認為,美聯儲在採用一種自我實現的預期管理方式,即鮑威爾試圖讓大家相信衰退不會發生或者不會很嚴重,最後就真的不會發生或只是輕微的衰退。當然,結果也有可能事與願違,就像美聯儲去年說“通脹是暫時的”,描繪的只是當時美聯儲對市場的美好期許。
目前除了美聯儲自己不願意直面衰退,海內外各大投行都紛紛開始預測美國衰退的概率、程度和時機。美國銀行、德意志銀行、富國銀行和高盛等均預測美國經濟未來兩年內可能出現衰退。
一位業內人士直言:“美聯儲心裡其實什麼都清楚,他們只是在語言上'走鋼絲',希望在控制通脹和抑制增長之間找到微妙的平衡,讓美國經濟付出的代價更小一些而已。”
銅油比逼近5年低位市場擔憂美國滯脹程度進一步加深-新聞-上海證券報·中國證券網 https://bit.ly/3HMqEXB
留言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