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06-22_165858v2-fe406a655ca54f9c6ea60893f9baa161_1440w

中國公民「盧克」(Lu Ke,音譯)在非洲國家馬拉威誘騙當地兒童,用中文喊出種族歧視口號,並拍成影片在網路販售。上週,外媒揭發種種剝削行徑後,該男遭馬拉威當局通緝,週一(6月20日)證實人在贊比亞落網。
誘騙非洲孩子喊出「我是黑鬼,智商低」 涉嫌製作侮辱黑人影片的中國籍男子被捕-風傳媒 https://bit.ly/3A0emt3
根據BBC取得的畫面顯示,一群非洲男童圍繞在板子邊,在不明白中文字句意思的情況下,異口同聲唸出「我是黑鬼、智商低」等充滿種族歧視的句子。而影片背後的主導者,就是來自中國的男子盧克。
BBC記者調查發現,當地孩童稱盧克為「叔叔」,他每天會給孩子們0.5美元,要求他們在鏡頭前面表演,錄製祝賀或自嘲影片,​影片在中國社交平台出售,最高售價可達70美元。若孩童不照他的意思,甚至會施以暴力。
事件曝光之後驚動當地及中國政府。馬拉威當局對盧克發佈通緝。20日,馬拉威移民部門發言人朱魯(Pasqually Zulu)向法新社證實,該名男子已在贊比亞被捕。馬拉威警方發言人南瓦札(Harry Namwaza)則尋求引渡盧克,盼將人帶回馬拉威受審。
早前馬拉威外交部長藤博(Nancy Tembo)在推特上發文譴責,這段影片令馬拉威國民感到「厭惡、不尊重和深深的痛苦」。
中國駐馬拉威大使館推文撇清,稱這些影片是在2020年拍攝,卻引來更多網友批評。隨後官方又發聲明稱:「馬拉威的華人社區對種族主義表達了強烈的譴責」。
中國外交部非洲司司長吳鵬試圖滅火,他於週二(14日)前往馬拉威會見政府官員。吳鵬在推特上寫道:「我剛剛和馬拉威外長達成協議,中國和馬拉威都對種族主義零容忍。在過去的幾年裡,中國一直在打擊這些非法網路行為,未來將繼續打擊這種種族歧視視頻。」
中國的「種族主義」
熟知南非政治的學者馬泰克加(Ralph Mathekga)告訴《美國之音》,中國有歧視非洲人的紀錄,但在一帶一路的經濟影響力下,非洲各國政府往往不願正視這類問題。他說:「這段影片並不讓人太吃驚。我認為,在中國與非洲的關係中,中國從來沒有在人權和種族關係上被問責。」
中國境內涉及非裔種族歧視的事件早有先例。2018年央視春晚就曾經有演員把臉塗黑、裝上假臀扮演非裔婦女,同台演員則扮演猴子;2021年春晚,中國表演者以「黑臉扮裝」登台,並穿著傳統服飾跳舞。類似行為遭輿論批評。
2020年4月,數百名住在廣州的非洲裔人士,在沒有確診新冠肺炎的情況下被逐出家門、強制檢疫和沒收護照。不少非裔人士帶著家當露宿街頭,畫面在社交平台上擴散,引來非洲國家公開譴責。
另外《美國之音》稱,中國官員和官方媒體經常關注警察殺害喬治‧佛洛伊德(George Floyd)等非裔美國人等受矚目的案件,並以此指責美國的種族主義和侵犯人權。這次中國公民拍攝侮辱影片,美國共和黨參議員則在推特上發文譴責。
馬拉威抗議
根據在線新聞網站「馬拉威24小時」報導指出,馬拉威大學兒童權利中心(UCRC)預計在當地時間21日上午10點於首都里朗威發起抗議行動,旨在反對中國公民剝削和虐待馬拉威兒童,遊行的終點站為中國大使館。
UCRC主席曼赫瓦茲(Comfort Mankhwazi )表明,這場示威活動目的是確保政府將犯人繩之以法,並確保受害者獲得賠償。他說:「我們正在盡全力確保受害兒童的最大利益並停止剝削。」他補充說,這場抗議活動還將作為一場宣傳運動,以喚起在馬拉威、該區域乃至全球範圍內,兒童遭多重侵犯的大眾意識。(相關報導:中國社群瘋傳的「黑鬼」影片》BBC揭露中國人找馬拉威孩童拍攝 販賣「種族主義」賺取暴利|更多文章)
與此同時,包括馬拉威大學學生協會(UNIMASA)在內的多個團體聲援示威行動,他們表示,無法忍受有人以娛樂的名義剝奪馬拉威的兒童權利和自由。
誘騙非洲孩子喊出「我是黑鬼,智商低」 涉嫌製作侮辱黑人影片的中國籍男子被捕-風傳媒 https://bit.ly/3A0emt3


被歧視是因為智商低?科學家提出“種族智力論”,黑人排在末位 
2021-12-01 13:25
黑人在全球的地位有目共睹,無論在本土非洲還是其他國家,其都遠落後於其他人種,不僅國家貧窮還遭到嚴重的種族歧視。直到現在,黑人都在為自己的命運抗爭,但效果卻並不明顯,國家依舊貧窮落後,非裔遭受的偏見也難以打破。而有科學家認為黑人被歧視是因為智商低,並提出“種族智力論”,這名科學家正是大名鼎鼎的“DNA之父”詹姆斯·杜威·沃森。
作為發現DNA的科學家之一,沃森在1962年獲得了諾貝爾獎,在科學界的地位舉足輕重,然而到了2019年,其卻因為種族歧視言論被學術界集體封殺。沃森認為人種的智商存在差別,這是先天決定根本無法改變,而黑人的智商要遠低於世界平均水平,並低於白人。正是這一言論導致他被抨擊為種族歧視者,但沃森品行高尚,身邊朋友都認為他絕對不會因為歧視偏見發表此類言論。
因此也有人認為沃森是在維護科學,那麼非洲黑人的智商真的低於其他人種?還有科學家表示“瓦坎達”只是幻想。雖然電影中的黑人擁有全球最先進的科技,是守護地球的人,但實際上黑人群體落後且備受歧視,“瓦坎達”在現實中也根本不可能實現。若落後與智商之間的確存在關聯,如果不是智商低,非洲為何沒有形成高級文明,其國家又為何依舊貧困?
有人認為這是自然環境導致,非洲環境惡劣,當地人每天要考慮的事就是如何避免遭到野生動物攻擊,根本沒時間建立更高級的文明,工業發展更是落了一大截。但也有人提出這和自然環境並無關聯,因為有不少黑人在之後移民到歐美國家,但就其表現來看,依舊無法與白人、黃人相提並論。黑人依舊在最底層中掙扎,不僅熱衷於搶劫,而且會因為周圍環境太好而變得更加懶惰。
因此黑人智商被排在全球末位並非沒有道理,沃森的觀點也只是出於科學的實話罷了。不過小編卻有不同的看法,雖說不少黑人已經走出非洲,但在西方國家其依舊遭受歧視,因此很難擺脫底層社會。而全球到目前為止也沒有一份足夠準確且客觀的智力檢測表來檢測人種智力,幾乎每份檢測表都帶有偏向性。因此黑人智商較低的觀點至今沒有科學依據,想要弄清這一點還需要進一步探索DNA奧秘。
被歧視是因為智商低? 科學家提出“種族智力論”,黑人排在末位_沃森_國家_全球 https://bit.ly/3tReyGQ

2022-06-22_165511
------------------------------
「黑人天生智商低」?從科學理論和實證角度的考察
發布於2021 年9 月18 日
種族與IQ相關的問題似乎變成了各國種族主義者最喜愛的工具之一,但是他們的觀點真的經得起推敲嗎?
圖源/ Wikimedia Foundation
「本文於2020.9.12 原載於公眾號philosophia哲學社」
作者 / 星原
一個幽靈,一個科學種族主義的幽靈,在全世界上空遊蕩。它遊蕩在網絡社區陰暗的夾縫,遊蕩在美國KKK集會的前線,遊蕩在學術世界的邊緣。它有著許多名字——1980年之前自稱「科學種族主義者」的那些人,現在聲稱信奉「種族現實主義」 (race realism)、或者「人類生態多樣性」(Human Biodiversity,HBD),但是其核心觀點卻始終相似:各種族、特別是白人和黑人之間,有著天生、不可調和、廣泛的平均智力差距。[0] 我社之前的一篇推送「種族歧視錯在哪」分析了實踐的種族主義,如歧視、排擠等行為,但因篇幅所限並未充分回應這種科學假說——而本文準備補充這一點。當然,不是所有實踐種族主義的人都認為種族存在先天智力差別;也有人聲稱,相信先天智力差距存在並不意味著歧視任何個體。但是,二者經常是形影不離的。
一位種族現實主義者可能會提出以下論點:
A. 智商(IQ) 是一個非常可靠的概念(信度很高):同一個人在11歲與77歲時測得的智商有著>0.70的相關性,意味著智商在一生中相對穩定。[1]
B. 現代的一些智商測試,比如瑞文氏圖形推理測驗(Raven's Progressive Matrices),因為不需要任何語言和知識,所以對於不同的文化是公平的,具有普世性。[2]
C. 學術界公認,在美國,黑人、白人兩組兒童的平均成績差距約為一個標準差,相當於大約15個智商點(黑人85,白人100)。[3] 在非洲,平均智商更低。
種族現實主義者們喜歡使用的平均IQ 地圖
D. 收養研究(adoption study) 顯示,即使黑人和白人兒童都在白人中產階級家庭中長大,黑人兒童還是平均比白人兒童低17個智商點。[4]
E. IQ的遺傳度(Heritability) 很高:在成年人中可以達到70—80%。[5]
F. 正是因為非洲人智力低下才陷入了貧困和落後。因此不能用環境不利來當藉口給天生缺陷做辯護。
上述論點裡,除了B和F以外,都是準確的。乍看之下,這似乎證實了科學種族主義的核心觀點。但是真的是這樣嗎?本文將從三個角度提出質疑,並對AF 論點進行逐條回應:首先是理論方面,分析IQ 概念的模糊性和智力測試的局限;其次是對上述的收養研究進行梳理和解釋;最後是對於種族劃分、科學話語與權力等預設前提的反思。需要注意的是,本文並沒有試圖證明不同群體之間完全沒有基因上的智力差異—— 這遠遠超出了本文範圍。
本文的目的更為狹窄:指出現有的研究結果並不完備,不足以支撐科學種族主義的觀點,且其前提假設也非常可疑。
1 智商的理論誤區:IQ與資本主義社會
智商在普遍觀念中似乎是天生、客觀、不變的,但事實上遠非如此。我們首先追根溯源,從智商概念本身切入。
智商的定義……存在嗎?
前文所述的種族現實主義論點A,就它使用的術語— 信度— 而言,沒有事實錯誤,但是它卻掩蓋了智商概念的模糊性與爭議。信度(Reliability) 和效度(Validity) 是截然不同的概念:信度測量的是一個測試是否可以再現(replicate),也就是重複多次是否結果相近;而效度是指一個測試在何種程度上反映了它想要測量的那個概念。而IQ概念正是在效度上受到挑戰——雖然它想要測量天生智能,但我們並不清楚它到底在測量什麼。
打個比方:你發現了一個聲稱能夠探測空中魔法場強度的神秘儀器。在同一地點開啟它114514次,都顯示了大致相同的讀數。但是,這本身並不能告訴你,這個儀器真的在測量魔法場,而不是在測量氣壓或溫度。
這是因為,IQ測試的構建難以真實地反映對智力的定義。而智力(intelligence)究竟如何構成、代表著什麼意義,仍是學界糾纏不清的問題。一些學者認為,存在一個智力的一般因素(標記為g 因子),一個人的各類智能(比如運算能力、圖形能力、工作記憶等)是它的不同分支,可以綜合成單一的g值。[6] 此理論當下在學界最為流行,雖然不同的模型也存在,比如加德納(Gardner)的多元智能理論:有8個互相無關的智力,包含言語、邏輯、音樂、視覺、動覺等。[7] 即便如此,心理學家們對g是什麼也各執己見:g 因子或反映了腦神經的工作速度,[8] 或代表廣義抽象推理能力,[9] 或僅是一種統計規律性,[10] 等等。
同時,IQ測試的分數是一個相對值,[11] 沒有客觀參照系—— IQ115 僅僅說明應試者得分高於總人口的84%。115是人為規定的統計性的數字,會隨著平均分的變化而變化,不像身高170cm或體重74kg那樣對應著某個客觀不變的值。
IQ得分被人為規定為標準的正態分佈
因此,知名發展心理學家羅伯特·斯滕伯格(Sternberg) 指出:因為上述問題,通常在研究所謂的智力、種族和遺傳之間的關係時,只能以簡單粗暴的方式定義智力:智力就是IQ測試所測量的那個東西。這個定義缺陷極大:首先,這顯然是循環定義。其次,不同IQ測試(WAIS、瑞文氏等)所側重的分支也各有差異,這使得本定義更站不住腳。[12]
斯滕伯格教授,現於康奈爾大學任教
為了方便起見,我們暫且使用這個循環定義。但這樣的假設引出了更大的問題——  IQ試題在應用於不同文化環境時所測量的東西很可能是不同的,而不是在一貫地測量先天能力。為什麼這麼說?
首先,要知道,學界有一個傳統假設:智力在g 之下可以分為流體智力(fluid intelligence) 和晶體智力(crystallised intelligence) 兩個因素。晶體智力指通過運用已有知識的能力,而流體智力是從混亂的材料中總結髮現新知識的能力。[13] 一些學者因此聲稱,智力測量,至少是流體智力,對於不同文化的任何個人來說都是公平的,因為它不依賴任何教育或文化知識。[14] 這也就是文章開頭的種族現實主義論點B。但是這個觀點十分可疑—— 斯滕伯格指出,IQ測試所預設的抽象思考、基礎推理等流體智力的內容,實際上來源於現代文明,是必須在教育和訓練中被習得的。[15] 因此,論點B是一個謬誤。後文將會引用案例更深入地闡述這一點。
因此,這些原來被認為是最文化公平、最依賴天賦的技能,反而最容易被文化和環境變化影響。這就帶領我們來到了一個尤為關鍵的現象面前:弗林效應(Flynn Effect)。
弗林效應:智商的代際增長
心理學家詹姆斯·弗林在1984年發現[16]:IQ測試的得分在數十年中不斷增長,以至於必須定期提高測試難度才能把平均分保持在100。在46年中,美國的平均智商提高了13.8點(1987年的20歲青年,平均IQ比46年前的同齡人高13.8)。在一份後續研究中,弗林發現這個現像是穩定、持續的,並在流體和晶體智力中都有出現[17],同時在別的發達國家也發現了同等的IQ增長。[18] 而在一些發展中國家,比如非洲的肯尼亞,漲勢更為驚人,在1984-88的14年間兒童的IQ增長了26。[19] 這個概念對解釋種族之間的IQ差距至關重要。
來自ourworldindata.org的此表格顯示了不同IQ分支的全面增長
正如開頭的種族現實主義論點C所說,在美國,黑人、白人兩組兒童的平均IQ差距有大約是15。[20] 同時,撒哈拉以南的非洲(以下簡稱非洲)平均IQ也比歐美低:一篇2010年的元分析報告將非洲平均IQ認定為接近80(設定美國平均為100)。[21] 知名種族現實主義學者理查德·林恩(Richard Lynn) 在2006年的提出,非洲平均IQ僅僅是67(在歐美算輕度智障水平)[22],不過該統計因方法論問題其受到了許多學者的嚴厲批評[23]。無論如何,非洲和西方國家之間的IQ差距、美國境內種族差距,都是確實存在的。
但是,弗林效應的引入對「種族與智力」的討論產生了巨大的衝擊。IQ點數在短時間內變化如此之大,意味著弗林效應不可能是基因變化造成的,而只可能是源於環境因素的改變。[24] 探尋弗林效應為何發生,也就是找出哪些環境因素的改善能導致IQ增長;這樣才可以推出種族之間的IQ 差異是否也可用類似的環境因素解釋。
弗林效應的原因和IQ概念的偏差
引發弗林效應的環境因素肯定不止一個,而是一系列相關的因素,儘管其比重仍是學者爭執的對象。下面將依次介紹:
1. 最容易理解的原因,就是營養的提升,特別是0-2歲期間。[25] 同時,產前營養對於IQ也至關重要:研究顯示,在1959-61年飢餓時期出生的中國農村兒童因產前營養匱乏,認知能力發展遲緩。[26]
2. 傳染病。墨西哥根除瘧疾後新生兒IQ顯著增加,從事技術職業的比例也提高了。[27] 而傳染病的根除或控制,和現代國家和醫療體系的建立密不可分。
圖源/ WHO Africa
3. 有毒物質的存在,比如長期身處高鉛環境。[28] 平均血液鉛濃度在5 至9.9μg / dL之間的兒童(高濃度),IQ 比平均環境的兒童低4.9。[29] 在美國,因為黑人不得不聚居在內城(inner city) 等鉛濃度較高的地區,鉛因素也會相對更多地阻礙黑人。[30] 這個數據我們之後還要用到。
4. 壓力。不光產婦的心理壓力會傷害胎兒智力發展[31],而且在暴力環境中長大的兒童IQ得分也明顯較低。[32] 非洲和美國的非裔群體因為內外部的社會政治原因(比如警察暴力),經受了更多的暴行和殺戮。
但是,最為重要的因素可能是教育和訓練。弗林本人認為,IQ 與現代化有很大的關聯,在工業革命之後,人們從事腦力勞動、接受正式教育、使用科技產品越多,都意味著人們越習慣操縱抽象的概念。[33] 隨著傳統農業、手工經濟的退化和現代經濟體系的誕生,啟蒙運動的傳播導致了知識體系的重構—— 知識越來越系統化、有序化、層次化,抽象邏輯滲透到了從工作到學術的各個領域,用推理和總結找出經驗背後的規律。兒童從小接觸的電視、電子遊戲也有類似效果。[34] 同時,「考試」是人類文明近期才出現的一種行為,大規模教育也使人們對考試更熟悉。更宏觀來看,消滅飢荒、傳染病、非法武裝等等現象,也都是現代化的產物。
因此,效度的問題再次浮現:在現代文明紮根的國家,假設給一群環境相同的中產學生做IQ測試,成績在一定程度上或許真能反映先天腦能力(雖然這本身也是不可能的,中產學生也有家庭、生命經歷等環境不同)。但是,對這種文化之外、缺乏足夠訓練的人群來說—— 如貧困階級或前工業化社會——  IQ測試既包含了測驗先天能力,也包含測驗對現代性社會的熟悉度,而我們並不能從分數中看出二者比重或相互關係。
設計IQ測試的西方中產階級心理學家很難發現IQ所測量的那種思考方式並非天生、普世的,而是是現代經濟制度、城市文化、知識系統化的產物,是對學校教育的心理語言學結構的模仿。[35]它反映了現代社會、尤其是中產專業-管理階層(professional-managerial class) 的思維模式。
下文的實例清晰地展現了這一點:[36]
在1930年代,蘇聯心理學家盧里亞(Luria) 在中亞未受過教育的游牧部落中展開了一場實驗。研究者選擇了一個經常在IQ實驗中出現的任務:給牧民們展示了四個物體的照片,讓他們選擇三個相似的,排除一個不同的。
(實驗者)向(牧民)顯示了燕子,步槍,匕首和子彈的圖片。(牧民)說:
「……這是一支槍,它裝上子彈把燕子打死了。然後,必須用匕首將鳥切成碎片……所有這些東西都相互關聯!」
「但是這些是武器。燕子也是嗎?」
「不,燕子不是武器。」
「所以這是不是意味著這三件物品類似,而排除燕子?」
「不,鳥也必須在那裡。否則,就沒有可射擊的東西了。」
俄羅斯攝影家Borisov拍下的20世紀初中亞游牧民
盧里亞總結道:「他們通常沒有嘗試選擇相似的對象,而是選擇了「適合特定目的」的對象。換句話說,他們拒絕了理論任務,而將其替換為實際任務……而即使只受過一兩年正規教育的受試者,都能夠採用分類法來區分對象。」 確實,使用分類法需要受試者熟悉「動物/ 植物→ 生物」之類的知識層級,或者形狀、顏色、材料等先驗(a priori) 範疇 —— 這和前文所述「流體智力也是習得的」論點一致。因此,可以確信,IQ測試是存在系統性偏差(systematic bias) 的。
回到討論種族
眾多的研究顯示,無論是營養、醫療,還是更為複雜的文化、教育、知識系統的偏差,美洲和非洲黑人都處在不利地位,更難在IQ測試中取勝。
這種不利地位並不是與生俱來的,它需要採用歷史的角度觀察。比如,要理解為什麼很多美國黑人無法融入中產專業-管理階層,除了分析長期的奴隸制、剝削、和種族隔離的後果,更要理解二戰後美國中產階級的興起是一個由國家主導的過程,而黑人群體是被國家政策系統性地邊緣化的。
戰後的經濟暴漲使得美國政府能夠出資徹底改造美國的城市空間,《1949住房法案》通過公共支出在城郊(suburbia) 建立了新型住宅和社區,並且新設立的聯邦房貸使得很多戰前工人階級白人擁有了房產權、獲得了高質量教育和工作機會,融入了以汽車、購物中心、電影院為代表的新型中產階級文化[37]。
典型城郊白人社區圖源/ Hulton Archive / Getty Images
但是,因為政策偏向性,這些貸款幾乎完全沒有流入黑人家庭,甚至黑人二戰老兵家庭,而且在重建城區時為了建設新學校、電影院、藝術中心等中產設施拆除了很多市內黑人社區,使得黑人陷入了更深的剝削和貧民窟化中,[38]《1949住房法案》甚至都被戲稱為「黑人清除法案」。[39] 後來,1964年《民權法案》的通過、就業率增長以及城市黑人參政的增加使得一部分黑人也開始慢慢融入了中產階級文化,儘管進展在1970年代後因為經濟衰退、福利削減和新自由主義變革而愈發緩慢甚至倒退。
而在非洲大陸的歷史中,自然和人為的不利因素也極多。知名的《槍砲、病菌和鋼鐵》一書,儘管許多不足之處,仍然較好地描繪了非洲地理帶來的限制[40]。非洲的佈局南北跨度大,跨越了較大緯度,導致氣候非常多樣 —— 從沙漠到草原到雨林,在生態環境方面有著極大的差異。同時,因為瀑布眾多,沿河入海展開海洋貿易幾乎不可能。這使得作物、家畜和科技傳播的速度比歐亞大陸緩慢得多——比如原生中東的綿羊和家牛能能夠較為迅速地傳遍氣候相近的歐亞大陸,而卻經過了漫長歲月才穿透撒哈拉沙漠進入西非合適的畜牧地帶。同理,儘管公元前2000年在西非就出現了煉鐵技術[41],可能是全世界最早,但煉鐵術直到公元400年才抵達南非——跨越中非雨林實在是太難了。
非洲氣候圖
同樣,殖民主義經濟剝削也給非洲帶來了災難——比如比利時在剛果的殘暴統治不僅造成了近1000萬人死亡,還以掠奪性的橡膠種植摧毀了生態環境,致使農業數十年無法恢復。[42] 而Tom Burgis 在《掠奪機器》中也呈現了後殖民時代歐美政府和跨國集團同許多非洲國家腐化的寡頭政體合謀榨取資源和利潤,並維繫其統治。[43]
考慮到了歷史因素後,種族現實主義論點F「正是因為非洲人智力低下才陷入了貧困和落後」便顯得十分不可靠了。儘管《槍砲,病菌和鋼鐵》經常受到批評,認為太過強調地理而忽略了其他復雜因素,但是正是歷史的這種複雜性使得任何簡單的歸因變得不可能 —— 特別是歸因於天生的智商。這就類似於,一個人聲稱改革開放後深圳比貴州貧困山區發展更迅猛,只是因為貴州人天生智力極差,而與其沿海的有利位置和「特區」優惠政策完全無關。這無疑是荒謬的。
但即便有如此的困難,非洲國家在獲得獨立之後,教育和經濟的提升也使得多數人民對現代文明更加熟悉,技術工人與中產階級快速興起,營養和醫療也得到了普遍改善。因此,IQ 快速增長完全在意料之中。
確實,心理學家不僅發現在美國和非洲的黑人中也發現弗林效應,而且更發現了種族間的智商差距在20世紀下半葉逐漸縮小。根據2006年的研究,30年間美國黑人和白人平均 IQ 差距從之前的15點減少到了10點,[44] 這個現像被眾多學者公認是存在的。[45]
當然,弗林效應的存在以及IQ差距的縮小,並不能直接證實IQ差距完全是由環境因素造成的,不能排除有基因差距的可能,[46] 但確實使得「環境論」解釋變得更可能了。就此,種族現實主義者提出了挑戰:如果通過在實驗中將環境平等化,是否就可以客觀地辨別IQ差異的基因因素了呢?
2 審慎,再審慎!對一個實證研究的梳理
為了回應這一挑戰,本文將梳理一個實證案例:明尼蘇達跨種族收養研究(Minnesota Transracial Adoption Study),簡稱MTAS。MTAS確實是收養研究中規模較大的之一,雖然在方法上遠非是最完善的。本文選擇分析它,一是因為它的知名度,二是因為一個知乎回答使用了MTAS 來論證種族之間的IQ 差異是基因導致的。下文中將會指出,為什麼MTAS 數據並不能支撐知乎作者所得出的結論,以及作者在何處犯下了解讀錯誤。
知乎作者介紹道:
以上概述應該說是準確的,除了未提到一點:還有少量亞裔、印第安裔兒童。
這些兒童在平均年齡為7歲時,與十年後年後平均年齡為17歲時,分別接受了兩次IQ測試。白人兒童的得分兩次均高於黑人兒童,而混血兒童的得分介於白人和黑人的被收養者之間。不僅如此,兩次測試之間測得的種族智商差異也有所增加。
結果如下:
兩次結果人數差異是因為10年後有些孩子拒絕參與或失聯了。
根據以上看似趨勢清晰的數字,知乎作者總結道:
答主的看法和最著名的種族現實主義者之一羅施頓(JP Rushton) 如出一轍——儘管不否認環境影響存在(極少有人會否認),但是種族IQ差距也有較大的基因成分(比如50%),不可能通過改變環境來彌合。[47]
答主將MTAS作為落腳點絕非巧合——它是種族現實主義者最偏好的幾個研究之一,因為其數據似乎非常有利於他們。但是,MTAS的初始數據和很多其他收養研究也差異很大。比如,Moore (1986) 測驗了23名被白人家庭收養的黑人和混血兒童,而結果顯示黑人兒童的平均IQ比混血兒童更高,分別是118.0 和116.5。[48] 這樣的數據衝突表現了各收養研究並無普遍的共同趨勢,單一研究的結果並不能一錘定音。我們更進一步,將結合研究者(Scarr 和Weinberg)自己的觀點以及其他的文章分析MTAS本身。
跨種族收養家庭/ 圖源: Adopt US kids
有兩個要點需要解釋:其一是,在第一次測驗時為什麼IQ有差別。其二是兩次測驗間不同種族的IQ差距為何增大了(黑白差異由初次的15增至17,白人與混血差異從3增至7)。
先從第二點說起。知乎答主提到:「一般認為隨著年齡增長,基因對人的特性影響會逐漸增加直到基本成熟。」這的確是心理學界的主流觀點,雖然學者們(一如既往)提出了多個對立的解釋。因此,種族現實主義者羅施頓認為,幼年相同的撫養環境使得基因因素一定度上被掩蓋了。那麼,差距擴大就證明了種族IQ差距有基因因素,因為在17 歲時基因因素的比重更大。[49]
但是否真的存在擴大?一份分析指出[50]:研究開始時,共有25名白人兒童,其中有9 名並未參與後續調查。而最後存留的16名兒童IQ 恰好較高,他們在7 歲時的平均得分為117.6(最低為92),但整個初始白人樣本的平均IQ 為111.5(最低為62),因此出現了數據偏差。而黑人和混血兒童雖然也有數名缺席,但他們的流失並沒有給數據造成較大偏差—— 實際上,流失的黑人兒童反而IQ 偏高。因此,考慮到流失後,智商差異在兩次測驗中並沒有擴大,羅施頓先生的觀點不成立。
現在我們回到第一點,即差異的存在本身。答主抱有一個明顯的預設:不同種族兒童在相似的家庭長大,足以證明他們的環境因素大致相等(「控制環境變量」),因此差距基本是由基因因素造成。當真如此嗎?
環境並非在收養後才突然開始影響孩童,而是自子宮就開始了。第一節當中討論到的產前產後營養、醫療等等,無疑在收養前就已經對智力發育造成了可觀的影響。1976年的初始報告中,Scarr 和Weinberg指出:黑人兒童在被收養時年齡更大(2年,2.1 個標準差);進入收養家庭之前更換了更多的地點,護理質量也較差;收養父母的受教育程度也較低。[51] 同時,被識別為黑人的孩子儘管由白人父母撫養長大,仍可能遭受種族歧視。
第一節提到的種族現實主義林恩(Lynn) 質疑道,沒有有力的證據說明收養時的年齡和IQ成績有關。[52] 但是,兩位研究者在1994年反駁道:林恩忽略了21名亞裔兒童的數據,其趨勢十分明顯,收養時年齡越大、7歲IQ就越低。[53]
還有更多因素:在50年代城市規劃之後,黑人聚居環境的鉛污染大大高於白人區域,而如前所述,孕婦和兒童的血液鉛含量對IQ有著極大影響。在MTAS的混血兒童中,黑人母親的孩童平均IQ 也比白人母親的低,而這沒有任何基因因素可以解釋[54] —— 可能的原因只有樣本偏差、母嬰健康原因(比如孕婦血液含鉛量)、或其他社會因素。
美國不同種族血液鉛含量比較圖/ 圖源: Nation Center for Health Statistics
需要強調,分析結果並不能證明MTAS中的IQ種族差異完全是環境因素造成,只能證明環境因素存在,因為上述的變量都無法準確測量。[55] 但同樣它也無法證明是基因造成。簡單來說,對這個問題它什麼都不能證明,而這也是研究者Scarr 和Weinberg 的看法。[56]
順帶一提的是,關於鉛含量的觀點正是Loehlin (2000) 提出的,而原答主在回答裡引用了這篇研究作為支持種族現實主義的論據。
但是原作者完全未提及Loehlin 提出的複雜環境因素考量,也直接無視了Loehlin 得到的結論:MTAS 並不能證明任何一種解釋。Loehlin 原文如下:
儘管答主的誤用能力如此令人嘆服,至少有一個建議是完全正確的:一定要核查知乎答案上的文獻來源。本文所有引用文獻都在結尾附上,歡迎核查。
除了MTAS 和上文說過的Moore (1986)之外,還有很多收養研究,比如Tizard et al. (1972) [57],其中許多展示了黑人和白人孩童之間並沒有先天不同,而就連知名的極右翼活動家、科學種族主義者Emil Kirkegaard 自己在2019年做的收養研究都並未顯示任何種族差距。[58] 許多種族混合(admixture) 研究(例如Scarr, Pakstis, Katz & Barker, 1977)也表明非洲或歐洲血統與智商之間的相關性幾乎為零,而此研究的數據樣本量(362人)比MTAS大得多。[59]
當然種族現實主義者也做了辯護。比如Emil Kirkegaard 說,自己的研究的樣本較小,而且樣本並沒有代表性,因此結果不具有說服力。這確實是合理的。但是,相同邏輯也可以運用於MTAS:假使環境因素真的相等,未經隨機篩選的區區16個白人、21個黑人兒童樣本,真的能夠代表種族的平均智能嗎?Kirkegaard 先生的這把雙刃劍無疑也摧毀了種族現實主義者在MTAS 上的陣地。要做到有完全代表性,必須在某國隨機抽取大量新生兒收養到隨機的外國家庭中,並保證沒有任何區別對待—— 這在道德和操作上都是不可能的。
本文並不是要把某一個觀點批倒,再踏上萬隻腳永不翻案。而是說,在無法進行嚴格實驗的情況下,雙方都能找到對方漏洞;儘管收養研究的數字看似清晰漂亮,但我們必須對任何下定論的行為保持萬分謹慎。
3 反思前提:爭論背後是什麼
我們一直在討論智力概念和實證。現在我們將視野放寬,探尋種族現實主義論點背後的前提和預設,以及它們如何造成了更多的不確定性。
種族,一個偽概念?
種族IQ差距爭論最大的預設就是:種族是生物意義上存在的(沒有人否認種族在社會意義上存在)。確實,學術界有過科學定義種族的試圖:有鄧普頓(Templeton) 進化世系定義[60],或多布然斯基(Dobzhansky) 的基因頻率定義[61]等等。但首先,這些定義和大眾觀念中的種族概念有所不同,同時也有不小的爭議。因此,本文只重點分析大眾普遍的種族觀,大致如下[62]:
(1)種族反映了某種類型的生物學或基因基礎。(2)因此一個種族的所有成員都具有某種共同生物特徵,而其他種族的成員則沒有。(最明顯的就是膚色)(3)這種生物學差異是世代相傳的。
圖源: Open University
但是,這種所謂「民間定義」是準確的嗎?種族現實主義者或許會提出,眾多的研究已經證明,基因測量可以精準地找出一個人隸屬的族群或祖先地理位置[63],在世界範圍內也存在許多可以通過基因辨認的不同群體[64]。但是基因群體(clusters) 的存在,就代表著種族存在嗎?也就是說,我們日常所說的黃、白、黑等幾大種族,是否真的符合普遍觀念的第二點:內部同質而外部異質?答案是否定的。
社會上認定種族的方式只是依靠幾個肉眼可以區分的表現型(phenotype),比如膚色和髮色。但是,基因變化的分佈比這廣泛的多,並沒有任何科學理由來選擇某一個特徵(比如膚色),而不是其他特徵(比如血型),來定義種族。下圖是O型血的分佈[65],這與大眾意義上的種族幾乎無關:
因此,特徵線(cline) 概念被提出[66]:人類的基因多樣性主要是漸變的,而特徵線就是其變化曲線。雖然基因研究確實能夠辨認出一些基因上的人類群體,但其數目會非常大。當然,如果非要使用「種族」一詞,也可以把人類重新劃分成500個、或5000 個種族,但無論如何傳統的種族分類喪失了意義。
史前史(pre-history) 提供了有力證據:通常意義的「白人」有3個截然不同的祖源—— 歐洲土著狩獵採集部落、來自中東的定居移民、來自中亞的印歐游牧民,[67] 不僅從未均勻混合,幾千年來還更加分化了。在人類的起源地非洲,群體就更多了:現代人類在30 萬年前出現,而僅5-10 萬年前才有第一批人離開非洲,所以非洲之內的基因多樣性要比其他地區的大得多 [68]。
人類遺傳變異中的85%存在於種群內部,而種群之間僅存在約15%的變異,這表示了現代人類是連續的、持續在混合的。[69] 即使出現了大災難而只剩下東亞人存活,現存基因多樣性中都有至少85%會保留下來。
不同群體之間基因多樣性的範圍重合度很高
關於「種族」內部的基因多樣性,以下例子非常清晰:鐮刀型紅血球疾病(Sickle cell anemia) 一般認為是「黑人」常見的遺傳病,而美國醫療系統種族分類的標準更強化了該認知。[70] 但是,這其實是謬誤,忽視了群體差異的實際分佈:僅僅在西非,各群體都有廣泛的發病率差異:曼丁戈族(Mandinka) 僅為極低的4%,沃洛夫族(Wolof) 幾乎與非裔美國人持平為14%,而富拉族(Fula) 接近30%。[71] 因此,研究此問題時「種族」範疇實際上毫無解釋力。
關於人類基因多樣性,針對不同的研究問題必須選取不同的基因、採用不同的劃分族群方法,為了某個研究目標(比如某遺傳病)劃分出的族群並不能直接套用於另一研究(比如短跑能力)。而某種絕對的、脫離特定研究目標而普遍存在的生理「種族」實體只存在於幻想之中。
因此,很多學者們採取了「群體」(population / deme) 概念,可以定義為「擇偶通常在內部產生的一個團體」,經過一定時間後會出現特定的基因特徵(儘管經常會融合或分化),但遠遠不足以構成亞種(subspecies) 或「種族」。1985年對1200位美國科學家的調查顯示,41% 的體質人類學家和53%的文化人類學家認為種族不存在。而到了1999年,該數字提升到了69% 和80%。[72] 在許多其他國家,比如波蘭,大多數人類學家也不認為種族是某種清晰可分的亞種[73],雖然這種觀點在世紀之交的中國學界還很流行。[74]
當然,拆解「種族」概念並不能先驗地否決不同群體之間存在智力基因差別的可能性。某些群體確實因為自然選擇而出現了獨特的特徵,比如藏族人和安第斯山民更能適應高原環境。[75] 但是顯而易見,傳統的種族概念(如「黃種人」)完全無法套用於該演化結果之上。因此,如果不加反思地把「白人」「黑人」「黃種人」等作為實體進行智力研究,結果可能是充滿偏差甚至無意義的。
上文提到的種族現實主義者羅施頓(Rushton) 正犯下瞭如此的錯誤。他提出了一種社會生物學理論[76],稱黑、白、黃三個「種族」實體因為進化原因產生了不同的屬性(例如智力、暴力傾向等等),強烈暗示存在著優劣排序。雖然我們已經從源頭上批評了這種分類法,但是還可以更進一步,質疑其進化模型。
已故的羅施頓教授,生前任職於西安大略大學
 演化?
顯然,種族現實主義必須要提出一個進化理論,來解釋種族IQ差距為什麼是基因遺傳、不可彌合的,而不僅僅是一個來源不明、可能是環境造成的趨勢。白人的生存環境為什麼天擇出了高智商基因,而黑人並沒有?
這不是一個簡單的任務。一位基因學家指出,要使得各大洲的龐大人群之間出現遺傳差異,必須要有巨大、覆蓋整個大陸所有不同氣候帶、持續上萬年的自然選擇壓力。他認為這是不可思議的。[77]
當然,種族現實主義者們慣於(試圖)挑戰不可能。我們的老朋友羅施頓先生提出了「寒冬理論」(Cold Winter Theory) : 當人類離開赤道區一路向北,較冷的環境對認知的要求更高 —— 獲取食物更加困難、需要製造複雜的工具、安排長期計劃等,因此自然選擇出了高智力。而接近赤道的非洲有充沛食物供應,所以沒有這樣的需求。[78] 此論一出,獲得了許多種族現實主義者的熱烈擁護,上文提到的林恩(Lynn) 還驚人地聲稱該理論得到了「廣泛共識」[79]。
不幸的是,如此的臆斷最終是不堪一擊的,而且暴露了他們對行為生態學、人類學、地理和歷史的無知。僅舉一例:林恩在其著作《種族智商差距》中認為、、聲稱[80],西南非洲卡拉哈里(Kalahari) 沙漠裡的桑人(San) 游牧採集者—— 人類分化最早的分支[81] —— 的IQ 只有54,與歐美8歲兒童智能相同。他聲稱,這種智力缺陷是遺傳的,由千萬年來狩獵採集生活的簡單性以及沙漠高氣溫造成。[82]
但是這種說法荒謬之至。林恩斷言:「歐洲平均8歲兒童……進行桑人的狩獵採集活動不會有困難……(他們可以輕鬆學會)採摘漿果,放入容器中帶回家,收集鴕鳥蛋來儲水,並使用弓箭擊中目標。」原來狩獵採集生活如此輕鬆!但以下怎麼解釋:桑人能夠通過化學手段混合多種動植物毒素來製造能夠毒死動物但是使得肉質仍然可食的毒藥,能夠根據星座和足跡長途追踪獵物[83],同時駕馭複雜的社會關係網[84]。林恩先生顯然無法自圓其說。
桑人狩獵採集群體的日常生活/ 圖源: wikimedia
同時,任何去過沙漠的人都知道沙漠的「平均溫度」代表不了什麼。卡拉哈里沙漠在夏日的溫度可以高達46°C,而冬夜溫度低至−12 °C,而冬日極度寒冷乾燥的氣候(經常6-8個月毫無降雨)必然迫使人們在夏日做長期儲備。[85] 這完全否定了「寒冬理論」的假設。如果桑人的IQ真的低於平均,那也極可能是因為不熟悉現代性思考方式,而不是先天缺陷。
弗林提出了另一個反例:漢民族是由兩個截然不同的祖先群體構成的,分別經由東南亞和西伯利亞(經歷過北部寒冷)進入中國。如果「寒冬理論」為真,那麼漢族IQ 應會從北到南遞減,在嶺南達到最低。但這並不存在。[86]
總的來說,這展現了演化心理學的一大缺陷:因為無法進行試驗甚至觀測,所以僅靠臆想很容易炮製出一個演化理論來支持任何觀點。當然,演化心理學仍非常有價值—— 但我們必須仔細審查某個演化理論是否有經驗支持、說服力是否強於其他理論。
本段以林恩先生的另一個謬論結尾:他(一個英格蘭人)在70年代提出——當時北愛爾蘭衝突非常激烈——愛爾蘭經濟的落後,罪魁禍首是遺傳的平均智能低下。他看似聰明的演化假說如下:因為19世紀愛爾蘭人大批移民美國,而因美國當時的移民限制,只有IQ基因優秀的人能成功移民;同時,愛爾蘭在同時期因為宗教原因廣泛抵制優生學(eugenics),所以並沒有像英美那樣排除掉劣質(!?)基因。[87]但到了2018年,根據著名的PISA(國際學生能力評估計劃)數據顯示,愛爾蘭學生的平均數學成績和英國學生已經不相上下,閱讀甚至高於英國[88],而當今愛爾蘭人均GDP 已達世界第四,接近英國的兩倍[89]。林恩再一次失望了。
這引入了下一個問題:這些研究真是價值中立的嗎?還是像如上的愛爾蘭研究那樣,涉嫌為了給不公平的現狀(status quo) 做辯護?
權力和新自由主義?
正如福柯指出,任何知識(特別是社會科學)的生產,都是和權力是密不可分的。權力結構和意識形態為任何科學研究提供了「背景」,限定了問題的範圍和經驗證據的標準。上文提出的論點,即發達現代社會的思考方法被IQ概念錯誤地普遍化為絕對普遍的準則,就可放置在文化間權力不平等的視閾下觀察。
但是,IQ和權力的關係其實更為矚目。雖然IQ 概念的發明者比奈(Binet) 多次聲明IQ並不是先天的[90],但20世紀初的美國優生學(eugenics) 家們還是如獲至寶地將IQ這個嶄新概念用來支持「優生交配」,並用其論證種族優劣 —— 畢竟,現代種族觀念的產生一定程度上正是源於西歐國家企圖合理化奴役貿易和殖民主義,本身就隱含了等級排序。[91]
19世紀科學種族主義者所畫的種族圖,暗示“黑人”更接近於猩猩/ 圖源: 大不列顛百科全書
正是對「劣等智力基因」的恐懼,一定程度上催生了IQ是「測驗先天智能」的觀念,也促使了美國採取了限制東南歐移民(當時意大利人也被認為智力低劣)、加強種族隔離、甚至強制絕育等等的政策。[92] 這種偽科學抱有明確的政治目標—— 保衛現有的政治經濟制度。甚至,納粹德國都藉用了美國研究來構建「雅利安優等民族」神話[93] —— 而納粹大屠殺無疑是政治與基因偽科學勾結的最駭人的例子。
二戰後優生學退潮了,但種族、遺傳與IQ的「科學」找到了一個新盟友——自由放任(laissez-faire) 資本主義,尤其是新自由主義(neoliberalism)。正如自由市場被認定為最高效的「自然狀態」,70年代之後一些新自由主義者也將「IQ」看作「自然秩序」的一部分,並將它和市場自由掛鉤在了一起。
享譽盛名的自由放任主義經濟學家米爾頓·弗里德曼(Milton Friedman) 就認為,IQ研究能驅動公眾意見反對福利國家、平權行動和移民政策,是鼓動私有化和市場化的有力手段。[94]
很少有人知道,弗里德曼交口稱讚著名的《鐘形曲線:美國社會中的智力與階層結構》一書。該書聲稱,決定一個人在現代經濟中收入高低的最大因素,不是家庭財產或階級背景,而是天生的智力;它也聲稱黑人在智力基因上不如白人。此書在美國極右翼中被奉為圭臬,但在學術界卻因其廣泛的錯誤而名聲掃地(可參考《The Bell Curve Debate》[95]和《Inequality by Design》[96])
《鐘形曲線》封面
因為弗里德曼評價此書「精彩,新穎,客觀,明晰」[97],所以可以合理假設,他認同《鐘形曲線》的(非常非常可能是錯誤的)兩個結論:① IQ 基本是天生的,② 社會成功基本由IQ 決定。那麼,再加上自由放任資本主義的核心預設 ③「自由市場是最高效、任人唯才的」,弗里德曼對於種族的觀點也就呼之欲出了。
弗里德曼在巨著《資本主義與自由》中聲稱,在完美自由競爭中,種族主義的不公正就消失了,因為在取消了國家干預市場之後,每個人是否成功只由自己的能力(IQ) 決定。同理,歧視就不再是歧視,而僅僅變成一種口味偏好 —— 如果雇主不願意按照「任人唯才」的自由市場標準而偏好僱傭白人,那麼其利潤將受到損害,最終會被趕出市場。如果雇主甘願虧損也要維護這種獨特「口味」,那麼這是雇主的自由,國家無權干涉。[98]
同時,黑人若真有能力(IQ高),就必然會通過自由競爭出人頭地。而政府拿納稅人的錢修繕黑人社區反而是不對的,因為國家干預市場的任何行為都是不公正,也會因市場失靈帶來不良經濟影響。
由此可見,看似簡單的一個偏頗定義,其邏輯推論都可能帶來嚴重後果。
而且,弗里德曼也是虛偽的。他強烈反對60 年代後陸續出台的平權法案,認為強制取消校園種族隔離是暴政、違反了自由競爭原則,但是他卻從來沒有抗議聯邦政府在二戰後選擇性給予白人低息房貸,讓他們躋身中產階級之列,更沒有發聲為奴隸制(無疑是最缺乏自由的經濟制度)的受害者後代要求賠償。自由市場帶來了機會平等!但顯然有些人的機會比其他人更平等。
在工作場所很可能出現的種族歧視
「IQ天生」和「市場高效」兩個概念,變成了互相合法化的一體兩面。一方面,一個人在市場社會中處於不利地位,不是因為不公或壓迫,而是能力不足;反過來,也只有自由市場才夠高效辨別能力(IQ) 高下,帶來「公正」。用葛蘭西的話來說,這正是「文化霸權」的最高體現—— 統治者把自己的價值觀推行為普遍「常識」或「自然狀態」。
無論如何,弗里德曼並沒有直接聲稱黑人平均基因低劣(儘管有明顯暗示)。而自由意志主義(Libertarianism) 的代表人物馮· 米塞斯(Ludwig von Mises) 和他的學生無政府資本主義(anarcho-capitalism) 的創始人羅斯巴德(Murray Rothbard),則公然宣稱種族之間有天生智力差距[99],並用其為自己的理論辯護。[100] 羅斯巴德更認為,美國因此應該嚴控移民(因為其智力基因低下),同時應反對LGBT和女權運動,並鼓勵傳統家庭,以期生育更多白人高智商兒童。這更加表明了偏頗的科研是如何被用於維護不平等、宣揚反解放的生命政治的。
有趣的是,心理學界「種族與IQ」研究的複興,正好大約是在裡根-撒切爾式新自由主義拆解福利國家的同一時期。確實,或許可以把它看作是70年代資本主義危機之後、和去工業化同時發生的文化轉變的一部分。科學再次不可避免地和政治經濟因素糾纏在了一起。
4 尾聲
說的夠多了,在此告一段落。
鑑於篇幅和選材所限,本文並沒有敘述許多可以展開的內容,比如基因研究、考古學、神經科學、以及具體的統計方法論等等問題。而遺傳度(heritability) 的問題,雖然十分容易被誤解,但並不影響本文論述,所以作者創作了《解刨一個偽概念》來補充解釋。(文章見本次推送的副欄)
那麼,從本文有限的討論中,能獲得什麼啟示呢?似乎洋洋一萬字下來,一切都還是一筆糊塗賬:IQ測試所測的東西並不完全是先天智能,而是被營養、醫療、教育、現代化等環境因素混淆的,因此直接比較IQ 數字沒有清晰意義;收養和混合研究沒有共識,其方法論也有較大缺陷;種族概念缺乏依據、進化理論難以構建;看似客觀的科學研究卻又和權力、政治和經濟制度糾纏在了一起。
但是,這筆糊塗賬中清晰的至少有一點:當下的研究,因為其局限性,並不能證明各人類群體之間的IQ差距有任何顯著的基因因素。
要真正徹底地解決此問題,只能有兩種辦法:
1. 直接找出和智能相關聯的基因變種並比較它在各人群之間的頻率,但這是一個在短時間內無法完成的任務。影響智能的基因很可能數以千計,單個基因影響很小,需要重大技術革新才能成功辨認。一份報告指出,截至2012 年,研究還未能確信無疑地辨認出哪怕一個與智力相關的基因。[101]
2. 進行孟德爾式的嚴格實驗。也就是說,將不同程度的混血兒童放置在嚴格控制的實驗室環境下成長,並測量祖源成分和IQ之間有無關聯性;這在道德和實際上都是不可能的。上文也說過,現有的不完善的研究並沒有得出任何明晰的結果。
孟德爾式的遺傳實驗
在科學結論缺席的情況下,大眾應該抱有何種態度?怎樣才能在尊重科學的前提下,最大化人類的共同福祉?這沒有標準答案,但作者認為我們必須避免兩個極端。
首先,很多人出於對種族歧視的堅定反對,而把「種族智力基因差距遺傳論」等同於種族主義本身,並呼籲在學術界將其禁止。但這非常不智。這不僅僅會留下「阻礙科學研究」的惡名,更埋下了一個陷阱—— 如果30年後實驗真的證實了智力基因存在一定差距,那麼其邏輯推論就是:「種族主義」被科學證實了!種族主義者們將會歡呼雀躍。
這個陷阱完全可以避免。我們應當說,任何可能的實證結果,都絕不能為種族主義(一種態度、行動、政策和權力結構)做辯護,合理化歧視和迫害,或推翻《世界人權宣言》的準則:「人人生而自由,在尊嚴和權利上一律平等。他們賦有理性和良心,並應以兄弟關係的精神相對待。」反對種族主義,是出於道德和政治哲學,而不是一個科學假說的真或假。
但是,同時我們也要認清,關於種族和智力的研究一直有著重大社會政治影響—— 基因或實驗研究即使在用詞方面的一點點不小心都可能會被各國的極右勢力歪曲[102],甚至影響公共政策。同時,這類研究也有極大的利益瓜葛—— 白人至上主義組織Pioneer Fund 一直重金資助種族現實主義研究,而羅施頓和林恩正是該組織的主席。[103] 因此,政治和利益在這場爭鬥中從未缺席。
因此,我們也不能滑向另一個極端—— 放任種族主義。對任何試圖盜用或歪曲研究結論來合理化種族歧視的人,我們都必須在輿論和行動上加以反對。
新的研究正在日新月異地出現,不斷挑戰對IQ已有的認知。[104] 但是,對我們來說,僅僅關注IQ是不夠的—— 真正關鍵的是找出一個真正能夠解釋資源和權力不平等的理論系統,它必然是歷史、政治、經濟、地理、哲學、心理學、生物學等等的跨學科成就。
歸根結底,IQ測量的只是能力,遠遠不是潛能。要激發出每個人真正的發展潛能,需要的不僅僅是醫療、設施甚至教育的提升。我們需要的,是這樣的一個社會:「在那裡,每個人的自由發展是一切人自由發展的條件。」/
最後,感謝Mr. Bond 對作者提供的幫助!同樣,十分感謝原,移山,zxx,和114514寶貴的心理支持。如有疏漏,望批評指教! 
「黑人天生智商低」?从科学理论和实证角度的考察 - Philosophia哲学社 (@philosophia) https://bit.ly/3NaI3um
------------------
導語:一提到黑人,很多人都會想到是跑步界的冠軍,但是總有人說黑人頭腦簡單,四肢發達。
為什麼很少會有人直接談論黑人的問題,其實最重要的還是種族歧視,畢竟現在種族歧視越來越嚴重,但是直接下這樣的結論,真的是正確的嗎。
黑人的智商真的比較低嗎,生物學家沃森接受采訪的時候跟記者表達說他對非洲的前景非常擔憂,雖然希望能夠地位平等,但是才發現黑人的智力水平就是比白人低。
正因為他的說法,研究室直接宣布開除他,也有許多的大學宣布停止與他合作。
黑人智商低絕對是禁忌的話題,當然沃森被開除的最重要原因就是沒有做實驗就直接得出結論,想要知道結論,最重要的就是分組進行觀察,最後才能夠得出結論,但是黑人智商到底是高是低,現在也沒有辦法真正的證實。
也有人問為什麼在科學獎上黑人出現的很少,其實擺脫種族歧視,按照現在的發展,才發現中國也只有12名華人得了諾貝爾獎。
遭遇了殖民苦難之後,想要直接出現黑人科學家也不是很容易的事情,所以我們並不能直接歧視黑人。
黑人的身體真的是最強壯的嗎,其實在研究發現黑人的身體確實有很好的運動天賦,比如最近在百米短跑中,蘇炳添得到了第6名。
但是卻受到了這麼多人的關注,但是對於黑人來說,他們想要跑出這麼快的速度並不是特別困難的。
為什麼蘇炳添能夠受到這麼多人的關注,其實最重要的就是蘇炳添已經達到了黃種人的極限,但是黑人在最後,他們的身體優勢漸漸凸顯,馬上就超過了蘇炳添。
黑人擅長運動,不用多說也能知道這是不用反駁的問題,而且在一些長跑短跑或者競技運動上,他們更加適合,為什麼會更適合跑步,最重要的就是他們要有極強的耐力追捕獵物,只有這樣才能成功捕捉獵物。
許多長跑或籃球的運動員中發現,他們的耐力都會比較強,而且爆發力也會比較強,這就是為什麼他們會在運動上有更高的天賦,為什麼運動有天賦,但是沒有出現過黑人軍事家。
想要解釋清楚,其實最簡單的解釋方式就是軍事家並不是流氓,打架必須要有隊列和陣型,而且也要有自己的戰略方式,只有這樣才能夠直接帶來更大的震懾力。
只有部隊有了震懾力,才能夠打不亂,而且在打仗過程中,最重要的就是要有適合自己的戰術,正因為有戰術才能夠精準的打擊敵人,打仗靠的是腦子和戰術,並不是說誰的肌肉大就行了。
從黑人的謀略上講,他們沒有太多的戰術,所以也沒有辦法直接出現黑人軍事家。
雖然都說討論黑人就像是出現了種族歧視,但是不管什麼時候都要正視自己的缺點和優點,就算有缺點也可以用優點來彌補。
比如在運動上很少能有人直接突破黑人,但是在軍事或者其他計謀上,黑人確實沒有辦法達到其他人的狀態,這就是先天注定的。
結束語:
每個人都有優點和缺點,也不用太過擔心自己的優點或缺點會被其他人討論,雖然黑人的戰術能力不強,但是黑人的運動能力一點也不低
黑人真的身體強智商低? 為什麼沒有黑人軍事家,一起了解一下|蘇炳添|種族歧視_網易訂閱 https://bit.ly/3OcJWrL
----------------------
1953年,DNA雙螺旋結構被研究人員發現,這是20世紀最為重大的科學發現之一,和相對論、量子力學一起被譽為20世紀最重要的三大科學發現,也可能是在生物學歷史上唯一可與達爾文進化論相比的最重大的發現。而作為主要發現者之一的詹姆斯·杜威·沃森,順理成章的獲得了1962年諾貝爾生理學或醫學獎。他被讚譽為“DNA之父”,其個人照片被60多個國家的生物學教科書刊登。但是在2019年,詹姆斯·杜威·沃森卻因為自己的一些“非主流”、不符合“政治正確”的言論,被自己曾經工作過的冷泉港實驗室取消了榮譽頭銜。在此之前,他就因為個人言論被大學撤銷一切職務和榮譽稱號。
他的這張照片在生物學教科書上
這樣一個遺傳學的泰斗,一位風燭殘年的老人,他說了什麼樣的言論,以至於遭遇學術界的集體封殺?原來,沃森在接受媒體採訪時,固執地表示自己堅信“種族智力論”,認為黑人與白人的智商存在差異,而且這種差異是先天的、由遺傳決定的、沒法改變的。
詹姆斯·杜威·沃森
沃森的言論遭遇了社會上的廣泛抨擊,他本人也被學術界封殺。但依然有不少人對他報以同情或者支持的態度。他們的理由包括:第一,沃森是當今遺傳學的最高權威,其言論有一定的價值。即使他去世後再過100年,也很難再有科學家達到他現今的高度。第二,沃森本人並非是種族主義者,其人品非常高尚。據BBC報導,詹姆斯·沃森的家人和朋友對他的評價是:沃森並不是一個充滿偏見和歧視的人。筆者也有朋友曾經與沃森早年共事過,證明沃森在生活和工作中對非洲裔和華裔的年輕學者都非常友好且積極幫助,從來沒有過歧視行為。所以,他之所以堅持“種族智力論”,並非是源於種族歧視,而是堅持科學真理。沃森這種自殺式的言論,往往給人的感覺是,這位老先生在拼力傳播正確的東西。於是一時間眾說紛紜,包括引發網絡上對黑人群體智商的貶低。有人還給出了一張所謂的“全球智商地圖”,認為黑人的智商確實低於全球平均水平。
黑人的智商確實低於全球平均水平?
但問題是,這樣的說法正確嗎?世界遺傳學泰斗、諾貝爾生理學或醫學獎得主沃森的說法,就一定沒有問題嗎?
記得我閱讀過一部賈雷德·戴蒙德著作的《槍砲、病菌與鋼鐵:人類社會的命運》,內容是分析這樣的問題:歐亞文明為什麼可以戰勝美洲的原住民,即印第安文明。嚴格來說,就是歐洲人、亞洲人為什麼比美洲原住民厲害,而美洲原住民為什麼沒有發展其同等級的文明?作者告訴我們,美洲原住民其實也有一些諸如金字塔的發明創造,但是他們沒有發明車輪,沒有像馬一樣的畜力牲口,這造成了他們文明等級受到限制,最終工業化沒有出現。那為什麼他們就沒有發明車輪,沒有像馬一樣的畜力牲口呢?作者認為,這是地理環境決定的。也就是說,《槍砲、病菌與鋼鐵:人類社會的命運》洋洋灑灑寫了幾百頁,其實一句話可以概括中心思想:地理決定論。一個文明的等級上限,最主要的因素就是地理環境。
印第安人
航海家哥倫布初次到達的美洲大陸,是一個在人類文明等級體系中位置不算太高的地域。那麼非洲的文明等級怎麼樣呢?眾所周知,其實也不怎麼樣高。非洲的絕大多數地區,迄今為止還與“原始、野蠻”聯繫在一起。在自然地理上,非洲是一個獨立的板塊。從社會發展的進程看,非洲還可以大致分為南北兩部分。撒哈拉沙漠隔絕了南部非洲,造成一個相對與世隔絕的黑人區。南部非洲的偏西部,還能被他人記錄下只言片語,但如果是再往南,連這種資格都沒有,要等到大航海以後才會被外人了解。那裡的人們主要以狩獵和採集為生,生產工具基本保持在石器時代的水平。眾多部落條塊分割、散居各處,彼此分分合合。他們有各自的語言,但是沒能發明出文字。整體來看,除了曾經的南非、毛里求斯等極少數國家,非洲大陸在整體上非常落後,與歐洲大陸有明顯的代差,政治、教育、醫療、福利等等都乏善可陳,各種落後現像比比皆是。由於整體落後,非洲黑人的素質也往往不太讓人滿意。這裡說的素質,指的是受教育的程度,大約80%的非洲黑人是文盲,整個非洲受到高等教育的人口占比例不多。教育的落後,造成了非洲國家工業化水平的滯後,甚至農業化水平也是全球最差的。聯合國曾經向非洲國家援助幾百萬噸含有轉基因成分救災食糧,但是遭到了拒絕。非洲國家對現代科學一貫持有無所謂甚至抵制的態度。黑人國家普遍對引進技術不感興趣。這是因為他們還背負著原始社會的包袱。
孩子們
在這種情況下,國際社會普遍認為,黑人天生就不擅長管理國家,而且是源於智力層面的因素。有一個證據是,中國在20世紀70年代曾經在非洲援建了一條坦贊鐵路,後來中方人員將鐵路移交給當地人自己管理,結果非洲黑人自己管理起這條鐵路就非常不理想,出現了各種弊病,目前實際運力比設計運力僅有25%。這似乎是非洲黑人不擅長管理制度,“腦殼子不靈光”的證據之一。
但我認為,據此一例還不能下定義說黑人的智力水平就一定低於全球平均水平。黑人為什麼不擅長治理國家,還是與地理環境有直接關係。以非洲這樣乾旱、少雨、高溫、乾燥的惡劣環境來說,根本不太適宜人類生存和繁衍。全非洲大約有三分之一的地區,年平均降水量不足200毫米,高溫又造成瘟疫蔓延。在這樣的干旱環境下,不利於出現一個強有力的帝國政府。為什麼中華帝國富有高度組織性?中國境內有長江、黃河、淮水等大江大河,作為一個傳統農業國家,農業是國家的基礎,所以必須出現一個強有力的、高度組織性的政府,才能協調好各種力量和資源,從而治理好境內的水系。而只有國家具有了這種強力的組織性,文明才會邁進更高的層面。非洲的地理環境決定了它本來就不容易出現“大帝國”,更容易誕生如星星分佈的部落,部落在生產組織方面肯定落後,也沒有科學技術發明的原動力,這樣自然就落後了。落後的大陸,又怎麼可能繁衍出接受高等教育,有高“智慧”的人群?
非洲黑人之所以很少和中國、印度這樣,出現所謂的“大智慧”的思想家、哲學家,也與他們所處的地理環境有關。印度人比中國人更加擅長思辨,思辨是哲學的基礎能力。印度半島氣候高溫濕熱,農民不願意長時間耕作,所以很多人喜歡找一個陰涼的樹洞躺進去,於是在百般無聊中開始思索“哲學大問題”。這相當於鍛煉了人的思辨能力。幾千年下來,按照概率也會出現一些所謂的哲學家、思想家。所以印度不但宗教家特別多,他們的軟件業也非常發達,因為軟件開發與人的思辨密切相關。而非洲的地理環境比印度還要惡劣,很多地方就是綿延無盡的草原,基本找不到可以供人躺下思考的樹洞。非洲黑人每天要么忙於捕獵,要么尋找水源,不這樣做就意味著餓死、渴死,哪有時間去思索“哲學大問題”?這就是非洲黑人沒有出現哲學家的原因。
印度的苦修者
以上,是說了地理環境對人的影響。那麼,在科學層面,也就是生物學遺傳層面,有沒有證據證明非洲黑人群體的智商確實低於世界平均水平嗎?
其實,智商這個說法,本就是一個比較模糊的概念,還沒有準確的定義。市面上測試智商的方法,有各種各樣的所謂測試題,包括比奈-西蒙量表、斯坦福-比納測試、韋克斯勒智力測驗等等。但這些智商測試,有一個共同點,都非常注重於測試人的數學推理能力。包括空間幾何能力等等。這顯然對某些數學天賦不強的人是不公平的。很多在文科上極有天賦的人,他們的數學能力就一般。因為人的大腦結構是有差異的。某些人寫詩作畫屬於一流,但他可能學不懂微積分。比如教員同志,他是世界上幾百年一遇的天才,書法、詩詞、外交、軍事、哲學都是超一流水準,但是他在湖南第一師範學校讀書時的數學和物理考試總是不及格,美術還得了零分,我們能說教員同志智商不高嗎?還有很多有巨大成就的著名學者如朱自清、胡適、錢鍾書、季羨林、金岳霖、聞一多、臧克家、羅家倫、吳晗、查良鏞、沈從文等人的數學成績都很不理想,甚至堪說是很糟糕。這能說明他們的智商不及格嗎?
臧克家,高考數學零分
所以,市面上還沒有一款真正全面、客觀的智商測試方案,可以真實的反應人的智商水平,充其量是考驗證明這個人在數學方面的理解能力怎麼樣。數學能力雖然是衡量人的智商的一個主要方面,但遠遠不是全部。哥倫比亞作家加西亞·馬爾克斯創作了長篇小說《百年孤獨》,這部書的高度是全球文學界最沒有爭議的,你說加西亞·馬爾克斯這個人是不是天才?他肯定是天才。但是他上學的時候,每次遇見數學考試總是拖後腿。據他稱,他最討厭的就是數學課。
加西亞·馬爾克斯
非洲黑人因為社會組織形態落後,造成農業、工業落後,受教育的程度也落後,這影響了他們的學習能力。學習能力不強,才是造成他們被看成“智商差”的原因。此外,由於農業、工業的落後,導致非洲國家出現了一個“技術黑洞”,世界上所有的先進科學技術,在非洲大陸的影響力都不是很大,無法做到紮根。科學技術是第一生產力,科學技術上不去,生產力就不行,國民經濟就疲軟。非洲國家由於經濟發展的相對性劣質,所有就有人把智商水平與經濟發展聯繫起來,認為既然非洲國家經濟發展比較差,所以證明黑人的智商也不高。
但其實在歷史上,猶太人的智商也曾經遭遇過類似黑人這樣的質疑。我們今天不少人在說,“猶太人是世界上最聰明的民族”,比如,猶太人出了很多藝術家、哲學家、科學家。猶太人還特別會經商,會發財,還壟斷了華爾街。所以,就認為猶太人是天生的“高質量人類”。但如果時間倒退200年,當時人們對猶太人的看法,就與今天截然相反。一直到19世紀初期,猶太人還被當時的歐美人判斷為“世界上智商最差的種族”。在美國的一些大學機構,還曾經有研究人員寫了相關論文,證明猶太人確實是智商水平最低的。這都是200年前的事情了,但當時猶太人確實不是所謂的“高質量人類”,而被看成是“低智”。但是猶太人通過幾代人的奮發圖強,最終逆襲了整個種族的命運,逐漸在各行各業發揮了聰明才智,尤其是在經濟建設領域,他們做到了一騎絕塵。於是,猶太人又被看成是“世界上最聰明的民族”,整個形象調了過來。
一個在歷史上非常知名的猶太人
所以說,經濟發展的程度,事業發展是否出色,足以改變人們對某些種族或者民族的印象。
我們回過頭來再看看應用最廣泛的一種智商測試方法,即1939年美國心理學家韋克斯勒(D. Wechsler,1896~1981)制定的韋氏量表。如今這份韋氏量表的內容已經得到了多次的擴充和刷新,目前包括兒童智力量表(第四版)、學前及學齡初期智力量表(第三版)成人智力量表(第四版)等等。韋氏量表應用的是統計學原理,假定人們的智商是以平均數字100和標準差15為正態分佈的,只要我們能夠以標準差為單位計算一個人與他所在年齡組的平均數的差異,就可以求得他的智商。那麼,其主要的測試項目是什麼呢?
簡單來說,其大致框架為:
第一,知識:測量知識廣度、一般的學習及接受能力、對材料的記憶及對日常事物的認識能力;
第二,領悟:測量判斷能力、運用實際知識解決新問題的能力以及一般知識;
第三,算術:測量數學計算的推理能力及主動注意的能力;
第四,相似性:測量邏輯思維能力、抽象思維能力與概括能力;
第五,數字廣度:測量注意力和短時記憶能力;
第六,詞彙:測量言語理解能力,與抽象概括能力有關,同時能在一定程度上了解其知識範圍和文化背景;
第七,數字符號:測量一般的學習能力、知覺辨別能力及靈活性,以及動機強度等;
第八,圖畫填充:測量視覺辨認能力,以及視覺記憶與視覺理解能力;
第九、模塊圖:測量辨認空間關係的能力、視覺結構的分析和綜合能力,以及視覺運動協調能力等;
第十,圖片排列:測量分析綜合能力、觀察因果關係的能力、社會計劃性、預期力和幽默感等;
第十一,圖形拼湊:測量處理局部與整體關係的能力、概括思維能力、知覺組織能力以及辨別能力。
知識、領悟與受教育的程度有關
其中,知識、領悟與受教育的程度有關。黑人絕大多數沒有受到優秀的教育,他們做這樣的測試肯定吃虧。就如同你跑到貴州的偏遠山區,問一個兒童關於紅樓夢的知識,他肯定答不出來。而其他的則與數學能力密切關聯。但數學能力並不是衡量智商的唯一標準。而且其中一些測試項目的爭議也很大。比如,第五項測試是關乎數字廣度測驗,測量注意力和短時記憶能力,但是在臨床醫學中證明,短時記憶力強的人,未必代表就智商很高,某些人速記很厲害,但過會兒就忘得一干二淨,很多這樣的人考試總是掛科。同時,研究發現很多科學家的注意力卻往往不怎麼樣。這就是說,這個測試的設計本身就有巨大的缺陷,是一個不確定性的測試。再比如說,第九項測試是測量辨認空間關係的能力、視覺結構的分析和綜合能力,以及視覺運動協調能力,但諾貝爾經濟學獎得主約翰·納什就嚴重缺乏這方面的能力。
非洲的黑人小學生
再說這個打分,韋氏量表是假定人們的智商是以平均數字100和標準差15為正態分佈的,現代智商理論認為數值在85~115分之間都是屬於正常範疇以內的。而依據一些官方測試,黑人的平均指數都在85分以上。這充分說明,即使存在了某些差異,但這些差異還並沒有達到非常大的程度,依然在正常數值以內。而據一些網絡上的說法,說什麼黑人的智商平均為70分,這等於說他們的智商的平均水準是“不正常”,也就是“全民低智”,你們認為這可能嗎?這明顯就不符合邏輯啊。
還有一個斯坦福-比納測試也比較流行。1911年,美國斯坦福大學心理學家路易斯·特曼在法國心理學家阿佛雷德·比納的研究基礎上,搞出了90道測試題,下限為智力障礙兒童”,上限為“相當於達到成年人超級天才的程度”。他將每個年齡段的兒童平級得分設定為100分,允許有15分的偏差。這個測試,就是斯坦福-比納測試。這個測試的缺陷在於,路易斯·特曼不承認智商與文化背景、學習內容的聯繫,而僅僅強調抽象的推理能力。我們看上述的韋克斯勒發明的韋氏量表,也是強調抽象的推理能力。問題在於,斯坦福-比納測試對於什麼是“抽象的推理能力”,給出的定義卻不那麼讓人信服。因為其給出的“標準答案”僅僅是測試某一個特定的文化背景下人們對社會規範的掌握。比如,測試題問“一戶家裡來了醫生、律師、牧師,這戶人家發生了什麼”,給出的標準答案是“死亡”。如果你回答了其他答案,都被判斷為不及格。為什麼是“死亡”?路易斯·特曼說,這是因為醫生給你做出了診斷,發現你病入膏肓,於是你喚來了律師,給你起草遺囑,然後牧師也來了,為你做臨終懺悔儀式”。你必須按照他的套路答題,否則就是“智商不及格”。但只有熟悉歐洲傳統文化的人,才能想到這些內容。如果是一個中東國家的青年,他是想不起來的。還有一些題需要具備很多常識才能做,比如一道題問的是“從下面的東西里找出與眾不同的一個:南瓜、葡萄、黃豆、玉米、豌豆”,標準答案是“葡萄”,因為葡萄是水果。但在斯坦福-比納測試誕生的年代,很多窮人都沒有見過上述的東西,他們怎麼可能做對題目?
臨終懺悔儀式
總而言之,目前市面上還沒有一款客觀反映人的真實智商水平的測試體,都是有局限性的。目前所有的智商測試,僅僅是關於數學、語言、推理方面的內容,而且受到特點文化的約束,並不具有普適性。對於沒有接受過良好教育的人群來說,答這樣的題目肯定是不及格的。但這不代表他們的智商就一定有問題。後天因素對智商也有決定性作用。
值得注意的是,實際上經過遺傳學研究,人類的身體並不存在某些特定的“智力基因”。我在《基因編輯製造“超級人種”違背倫理?我不這樣看》一文中曾經說過,根本不存在所謂的“優秀基因”,目前科學家只能識別正常基因和異常基因(變異的基因),而從來就沒有所謂的“超人基因”,也包括這種僅在想像中存在的“智力基因”。既然智力基因是不存在的虛偽概念,那麼也自然不可能在人種對照中出現大的智商差異。即使稍有差異,但這些差異的分值是微乎其微的,不具備統計學意義。可以說,黑人的平均智商水平肯定在世界平均水準以上,而不是某些人想像中的“全民低智”。當然,差距肯定是有的,這主要取決於文化背景、受教育程度,而非先天性的遺傳基因因素。
可以這樣說:如果不考慮文化和教育,全球所有的人種或者民族的平均智商水準都是差不多的。即使是差異,也可以忽略不計。而拉開差距的,並不是遺傳基因,而是後天因素。
黑人的智商,據說低於世界平均水平? 是不是真的? |加西亞·馬爾克斯|杜威|非洲_網易訂閱 https://bit.ly/3yabhoC
-----------------------------------
諾獎得主重提「黑人智商低過白人」 「DNA之父」榮銜全被褫奪 https://bit.ly/3tUOF9n
曾獲諾貝爾獎的美國科學家屈臣(Dr. James Watson)博士曾聲稱基因導致黑人和白人的智商有別,結果陷入種族歧視爭議,要公開道歉。沒想到最近他接受訪問時重提當年論調,事後美國冷泉港實驗室(Cold Spring Harbor Laboratory,CSHL)發表聲明譴責有關言論,在上周五(11日)更宣布褫奪屈臣的所有榮譽頭銜。
現年90歲的屈臣在2007年說過「我對於非洲的前景感到悲觀,因為我們所有的社會政策,都是基於將黑人的智力和白人視為相同這個事實而定,但所有實驗都顯示這不是真的」,又謂希望所有種族都是平等,但「那些和黑人僱員相處過的人就會發現,種族平等不是真的」。言論一出,冷泉港實驗室隨即解除他所有行政職務,屈臣亦公開道歉。
屈臣重提當年充滿種族歧視的論調,結果遭實驗室褫奪所有榮譽頭銜。(VCG資料圖片)
不過,在最近播出的紀錄片《美國大師:解碼屈臣》(American Masters: Decoding Watson)中,屈臣重提當年論調,有人問他「對於種族與智力之間關係的看法,跟以前有沒有變化呢?」他回應稱:「沒有任何改變。在智商測試反映,黑人和白人的平均值存在差異,我認為造成差異的原因就是遺傳。」
片段曝光後,冷泉港實驗室發表聲明譴責屈臣的言論,指他的說法「無依據且魯莽」,也不代表實驗室的觀點,同時「譴責濫用科學的名義來證明偏見有理」,決定撤銷屈臣所有榮譽頭銜,括榮譽校長、Oliver R. Grace榮譽教授、名譽信託人等。
屈臣是20世紀最具影響力的科學家之一,他在1953年與另外三名科學家共同研究脫氧核糖核酸(DNA)的雙螺旋結構,並於1962年獲得諾貝爾生理學或醫學獎的榮譽;自1968年起擔任冷泉港實驗室的董事,1994年成為主席,直到2007年因涉種族歧視言論被停職。
屈臣的兒子魯弗斯(Rufus)說:「我父親的說法可能使他成為別人眼中偏執和充滿歧視的人,但那只代表他對遺傳決定命運相當狹義的理解。我父親視實驗室為生命,如今實驗室卻認為他是個麻煩。」
原文網址: 諾獎得主重提「黑人智商低過白人」 「DNA之父」榮銜全被褫奪 | 香港01 https://www.hk01.com/sns/article/282829
諾獎得主重提「黑人智商低過白人」 「DNA之父」榮銜全被褫奪 https://bit.ly/3tUOF9n


2022年6月21日 週二 上午11:45
中國對非洲嚴重種族歧視,花錢要非洲兒童自辱的影片在網路上被熱議   圖:翻攝臉書
中國對非洲嚴重種族歧視,花錢要非洲兒童自辱的影片在網路上被熱議 圖:翻攝臉書
種族歧視行為受到全球各國唾棄,然而竟有一名中國公民「盧克」在非洲國家馬拉威誘騙兒童喊出「我是黑鬼,智商低」的種族歧視口號,還拍下影片出售,泯滅人性震驚國際,馬拉威當局將他通緝。馬拉威移民部門發言人朱魯(Pasqually Zulu)20日告訴法新社:「他循未知路線逃到尚比亞之後,在奇帕塔(Chipata)被捕。」
「盧克」被控在馬拉威村莊剝削兒童,他拍攝孩子們在不明白意思的情況下用中文說出侮辱非裔字眼的影片,然後在中國社群媒體上出售,英國廣播公司(BBC)上周揭發了此事。在BBC的影片中,一群兒童齊喊:「我是黑鬼,智商低。」馬拉威警方發言人南瓦札(Harry Namwaza)說:「我們希望他在馬拉威受審」,馬拉威當局正尋求引渡盧克。
中國社交媒體上2020年傳播一群非洲兒童被教導用中文重覆喊出「我是黑鬼,智商低」的種族歧視影片,部分影片還讓馬拉威小孩幫拍片中國人洗腳。BBC節目《非洲之眼》(Africa Eye)記者塞利納(Runako Celina)和馬拉威記者姆漢戈(Henry Mhango)花費數月時間調查背後的影片製作產業並公諸於世,震驚國際社會。
塞利納和姆漢戈追查發現這上百支黑人影片大多是從「頑皮哥在非洲」、「非洲小騷克」2個抖音帳號分享出來,透過比對影片中的場景,發現拍攝地點位於馬拉威,塞利納在臉書找到盧克帳號,並與化名保羅(Paul)的中國調查記者合作接洽盧克。盧克聲稱最高紀錄是單日拍攝380支影片,每個售價人民幣200元,1天進帳約台幣34萬元。
塞利納指出,這些孩童每天可獲得1.5美元(約台幣44元)報酬,記者還找到1位影片中的孩童,年僅6歲的他透露,自己4歲開始拍片,做錯時會被打,甚至被關起來。1位孩子的父親瓦茲利(Pilirani Wazili)則悲嘆:「我們想辦法養大孩子,卻有人利用他們賺錢,我們的孩子被當成動物對待。」
中國駐馬拉威大使館上週發布聲明譴責自家公民犯下的種族歧視行為,並宣稱「中國政府對種族主義零容忍」。大使館還表示:「中國過去幾年一直在取締非法網路行為,也將持續這麼做。大使館將與馬拉威方面密切合作,確保這個令人遺憾的問題獲得妥當解決。」
馬拉威外交部發言人卡巴赫(John Kabaghe)回應:「我們正努力處理涉及我們與中國政府合作的任何方面。至於其他方面,那是國內機關正在處理的內部問題。」馬拉威曾與台灣有長達42年的邦交,2008年與台灣斷交轉與中國建交。馬拉威也是中國「一帶一路」第149個夥伴國家,中國進出口銀行還提供8000萬美元貸款,外界擔憂馬拉威恐陷入巨額債務陷阱。
中國人騙非洲兒童喊「我是黑鬼智商低」在尚比亞落網 馬拉威要引渡他 https://bit.ly/3b6ZnTt
-----------------------------
為什麼說黑人智商低就是種族歧視,而說黃種人身體素質不如黑人、白人就是事實?
為什麼說黑人智商低就是種族歧視,而說黃種人身體素質不如黑人、白人就是事實? - GetIt01 https://bit.ly/3QFVxB2
看了一下本題所有的回答,都是在用個體體驗回答群體普遍特徵。這是錯誤的,而且是沒受過教育的表現。而且我希望題主可以分得清什麼是觀點,什麼是事實,他們講的都是觀點。我來講一點科學驗證過的事實。我是英國南安普頓大學心理學畢業學生(心理學學術水平排名全英前五),我們的大一教材是斯坦福大學的心理學教材,中國也可以搜的到。根據該教材的2009年出版版本,在美國測試過智商的全樣本中,美籍亞裔平均智商最高,為110,標準差20,即亞裔智商低於90算作智力低下。白人平均智商100,標準差20。西班牙裔平均智商90,SD20。黑人平均智商80,SD20。從數據上看,黑人與亞裔相比,等同於智力低下。
在這裡我補充說明幾點。第一,這裡說的是美國亞裔,而不是中國人。美國亞裔的平均受教育程度遠遠高於中國人的平均受教育程度。第二,該智商測試的數據結論雖然被承認,但是到底是什麼原因導致了智商測試的結果?是先天基因,還是環境?這個在學術界是沒有定論的。第三,在以老白人為主導的主流西方學術界中,一直都無法忍受亞裔的智商更高這個科學事實。所以這個實驗結果遭到了大量的抨擊和詆毀。因為學術界的歧視更加嚴重。
謝邀!
以我自己在美國20多年與黑人的接觸和觀察,黑人的智商並不低。他們的問題並不是說「腦子不好使、所以念不好書」;而是他們中絕大多數人根本就不念書。所謂智商測試的題目,多是學者們在辦公室里纂寫的,涉及的方面多與邏輯思維等相關,學術性太強,而不會考你在貧民區街頭生存所需的智商情商。你讓搞智商測試的專家們到芝加哥最混亂的街區,任其自生自滅謀生兩個月,看看他們有幾個能活下來的?那是否他們的智商就不如常年累月生活在那裡的黑人?
========================
補充:美國各類的黑人群體中,來自奈及利亞的新移民收入最高,中位數家庭收入約 6萬美元,遠高於黑人總體的家庭收入中位數(約 3.3 萬),甚至高於美國白人的家庭收入中位數(約 5.3萬)。原因:奈及利亞新移民中讀書人占的比例比較高,到美國後認真讀書學IT等「手藝」的人很多。雖然說英語口音可能很重,但是他們照樣進入白領世界,收入自然就上去了。
我說富翁A是個窮鬼,他會付之一笑;我說窮鬼B是個窮鬼,大概就要開打了。
那是因為大家認為智商高比身體壯要優越。
頭腦簡單,四肢發達可不是中性詞。對吧?現在誰潛意識裡面都覺得腦子聰明比較重要,比較高端,比較能引領發展。
在現代社會,智商高和身體壯,本來就不是同等地位的東西。
非洲黑人基因多樣性大於其他大洲人種。
人類個體之間的差異,大於人種之間的差異。
也就是你挑一個中國人出來,你和他智力差異,幾乎一定大於中國人整體和非洲人整體相比較的智力差異。
沒有證據或者數據證明人類人種為基礎的智力差異。
以上是一個博士老師在上課時講的。
沒有哪個權威論證黃種人身體素質不如黑人白人,只是有些黃種人自己默認了而已。連你自己默認了,人家還幫你論證這些錯誤的,何必呢?
你可以對白人黑人說說看,黃種人身體素質不如黑人白人,我估計他們聽了應該不會太高興
看了一些回答跟其中的評論,沒想到除了精日,精韓什麼的又出來一個精黑。
所有人都在論證黑人是不是真的笨,沒有人在討論題主的問題。
問題是: 說黑人智商低,說!說!說!
管他是不是真低,說他低,算不算種族歧視。
他們真的笨,就不算種族歧視?
陳述事實就不算種族歧視?
你下次試一下跟美國黑人說,你曾祖爺爺在種植園采棉花……估計你當場就能體驗一下黑人的身體素質。
種族歧視,沒有統一標準。
比較可操作的判斷標準,一個是約定俗成,一個是主觀感受。
聽者認為被冒犯,有不適感,就是種族歧視言論。否則就問題不大。
跟我關係好的黑哥們我叫他nigga他也沒事。
歐美黑人沒接觸過,非洲黑人接觸過不少,我的觀點是:黑人不是智商低,是懶。享樂主義已經深深烙印在他們骨子裡,如果他們能有中國人一半勤奮,非洲大陸也不會像現在這樣餓殍遍野。
黑人比黃種人身體素質好這是事實啊
黃種人比黑人更聰明這也是事實啊
有什麼好辯的。
黑人屌還大呢
智力方面全世界人都差不多,不一樣的是後天成長環境。
華人猶太人在學習上的成就不是什麼智力高超,而是重視教育的傳承。老黑們成長環境惡劣,天天為生計以及周圍的惡劣環境,不靠音樂和體育能出人頭地的鳳毛麟角。這充分說明成長環境的重要性。
這當中有意思的是,大部分老黑陷入了一代一代人的循環中,白人的聖母言行環境又強化了這個循環,使得一些黑人中的有能力跳出循環的有為青年被按倒。
種族歧視語法消除,但可以緩解,而提高自己的能力跳出歧視循環是正解。
努力是自己的,歧視,由它去好了
目前沒看到黑人智力水平,或某方面智力水平弱於其他種族的研究結論,當然實際上黑人經常給人一種又懶又蠢的感覺,有人說是社會問題導致的,個人期望基因上的事實來打他們的臉。
但我知道這種研究就算出結果了也不會公布。
同時,種族間毫無疑問是有差異的,智商這個詞太大,太主觀,細化到各種能力上有些地方黑人佔優,有些地方上黑人劣勢,所以就算研究出來這些差異,誰也不能以偏概全說整個種族如何如何,更不能因此說某個個體如何如何,前者不能說是政治正確,後者是因為不能以整體確定個體。
說黑人智商低不是種族歧視,因為事實就是如此。但是不能說,為什麼不能說?因為說了人家不高興,這叫真話不能全說。
很簡單
智商低先天性的 並幾乎無法改變
身體素質差可以通過後天鍛煉而改變
所以 當你調侃一個人的時候 千萬不要說他身高不高 這個提都不能提
這年頭一智遮百丑,沒人甘心被貼上「傻」的標籤。
黑哥哥的智商一點都不低,你不信去廣東三里元看,一個個才來中國多久普通話廣東話甚至溫州話都能瞬間學會,要認真算的話網易新聞評論圈裡面的有幾個會說多語言的? 其實現在還是有對黑人的種族歧視存在,加上西方國家把幫派仇殺形容成一種黑人文化還有很多很多的種種才導致黑人變成今天這樣。其實他們真不傻,,你隨便抓個黑人跟網易新聞裡面的發評論的比智商,我保證黑哥哥能完爆中國人
其實最簡單的一個判斷方法就是可記錄的歷史資料和文化傳承。沒有智慧,是沒辦法傳承五千年不斷代的。就算是蒙元入侵,那也不是被慢慢漢化,滿清的皇帝不也要學習四書五經,這就是文化中的智慧體現。任何一個事情和現象在中國文化中都可以找到相對應的詞語和典故,這也是智商的體現…我國外念書的時候,只要小組裡面有黑人,那真是叫做豬隊友!!
嘁,我是個籃球迷,但是我現在覺得,這個種族真他媽該消失在這個世界上
這麼說吧,問題本身就是不成立的,兩個說法無疑都涉嫌種族歧視,誰這麼說可以直接開噴。黑人智商這東西不討論,因為智商是個很玄學的概念。至於後者,不同人種,民族,或者個體之間體質存在差異這是無疑的,但是差異和優劣是兩個概念,你胳膊長,可以去練硬拉,胳膊短可以去練卧推;你覺得體脂含量低是優點,等你被困在天坑等待救援的時候就會希望自己多儲存幾斤肥肉了。不同國家同項目頂級運動員的指標差異遠比同一國家運動員與普通人之間的差異大。當然,天朝人目前的平均身體素質的確不敢恭維,但是與其偷懶放個地圖炮歸咎於人種,不如去想想天朝的健身資源,文化傳統,飲食營養,自然環境等明面上的東西究竟怎麼樣。
經常有人拿田徑說事,好像世界上只有這一類體育運動。
說個我比較了解的領域。
20世紀初各級別世界拳王基本都是白人,所以按照體育決定論白人體質最好。
三十年代以後黑人明星拳王逐漸增多,以較少的人口基數產生了大量優秀拳手,甚至曾長期霸佔重量級拳壇,所以黑人體質比白人好。
蘇聯解體後大量東歐系拳手殺向歐美職業拳壇,美國的重量級拳擊江河日下,甚至找不出一兩個合格的挑戰者威脅東歐巨人,所以白人體質比黑人好。
目前的情況,重量級雖然陷入混亂,但是東歐系拳手仍然佔據重要地位,泛中量級類似,小級別則被東南亞和拉美拳手統治。泰森式的黑人猛男一去不復返,倒是玩技術流的有幾個不錯的。總而言之,靠某一時期某項體育運動的表現論證人種體質是件很naive的事情,沒有定論的事情,自己先認輸了,不覺得可笑么?ps,泰森是混血。
..........
留學已經兩年了。。。啥人應該都全部見過...我覺得,不管是啥顏色,見過漂亮的,也見過丑的一逼的...見過白人蠢死的,也認識聰明的很的!所以說啊,人比這些的話,應該是用個體來對比,不是種群吧..
為什麼說黑人智商低就是種族歧視,而說黃種人身體素質不如黑人、白人就是事實? - GetIt01 https://bit.ly/3QFVxB2
--------------------
我們都有一個印象:
黑人的身體最強壯。
黑人的智商最低。
但是談論這些問題的人不多,因為這涉及種族歧視,在歐美國家是僅次於恐怖主義的禁忌話題。
那麼,這一結論對嗎?
一、黑人真的智商低嗎?
我們都知道,DNA雙螺旋結構的發現堪稱20世紀最大的生物學成就。
2007年,該結構發現人之一的生物學家沃森在接受《太陽報》採訪的時候,跟一位英國記者表達,自己對非洲的前景非常擔憂,雖然他也希望各種族之間的地位平等,事實卻並不是如此,黑人的智力水平比白人要低。
這一言論迅速引爆了全球,隨後,沃森所在的紐約“冷泉港實驗室”宣布開除他,多家大學和他解除合作。
所以,黑人智商低在歐美國家是一個絕對的禁忌話題。
其實,沃森被開除主要是他違背了生物學的基本原則——先做實驗,再得出結論,他隨口一說,黑人智商不如白人,卻沒有做任何的實驗,這是違背科學原理的。
但這樣的實驗不好做,沒有任何一門實驗能夠證明這個觀點,要想得知這個結論,必須由人類實驗家同時觀察9個人左右,3個白種人,3個黃種人,3個黑種人,觀察他們30年的生活,讓他們接受一樣的教育,吃一樣的食物。30年後,看他們的身體和智力情況,這才能看出差異。
當然了,至今無人敢做這個實驗。
所以,黑人智商低是一個沒有被科學驗證的民科話題。是一個偽結論。
至於有人問,為何黑人沒有科學家和諾貝爾獎,實際上,中國擺脫種族歧視也沒有多少年,中國也才只有12名華人諾貝爾獎得主,黑人遭受了500年的殖民苦難,暫時科學家少點,這沒有什麼,黑人至少有一位諾貝爾經濟學獎得主,提出劉易斯拐點的劉易斯。這點我們不應該歧視黑人。
二、黑人真的身體最強嗎?
但是,黑人身體素質最強,這是一個科學結論。
曾經有健身學者研究過黑種人的身體,發現黑種人確實有很好的運動基因和運動天賦:
1、 黑人的汗腺發達,皮膚致冷更快,排汗機制比其他人種更完善,代謝與恢復能力很強。黑人選手可以比其他人種選手更快地調節至正常體溫。此外還有研究表明良好的體溫調節能力有助於提高肌肉組織的效率。
2、 黑人運動員擅長爆發力強的運動與其肌肉的組成和結構有著莫大干系。肌肉組織分為白肌纖維和紅肌纖維。前者又稱快速運動單位,在進行快速爆發力運動時,得到鍛煉的主要就是白肌纖維。黑人白肌纖維的比例超過80%,遠遠超過其他人種。另外黑人的肌肉呈長條狀,張弛協調性非常好,極低的脂肪組織含量也可以降低肌肉在收縮和鬆弛過程中的摩擦作用。簡單來說,就是黑人的骨骼密度>其他人種,黑人的脂肪<其他人種。
3、 黑人血液中所含的銅元素高於歐洲人,銅在黑色素形成過程中,對二羥基苯丙氨酸起催化作用,可進一步生成另外一些有生物活性的物質,如在芳香族氨基酸脫羧酶的作用下生成多巴胺,繼而形成去甲腎上腺素與腎上腺素等,有利於運動潛能的激發。
所以,黑種人在田徑上確實超過了黃種人。
前幾天蘇炳添晉級百米短跑,雖然得到了第六名,卻破了9秒83的記錄,得到了亞洲人的一致歡呼。
為什麼蘇炳添沒有拿牌,卻得到了這樣的榮譽?
因為他達到了黃種人的極限。
其實我們看視頻,蘇炳添一直到60%左右都是領先的,這得益於他的反應靈活和起跑速度快。
可是,我們再看,發現,最後的40%,旁邊的三個黑人迅速超了上來。
這就是黑人的身體優勢。
簡單來說的話,就是,白種人往往大腿肌肉發達,小腿不發達,黃種人更是如此。
但是黑種人擁有最完美比例的骨架,不僅大腿肌肉發達,小腿肌肉更發達。
這一次百米短跑半決賽,之所以三個黑人在後程超過了蘇炳添,就在於人種優勢,擁有更發達的小腿,這就好比是汽車。黃種人是單渦輪發動機,黑種人是雙渦輪發動機,這速度能比嗎?
所以,黑人擅長運動,這是一個科學話題,科學已經證實了。
其實,我們所說的黑種人,指的是非洲撒哈拉以南地區的人種,不包括澳大利亞原住民和俾格米人等棕色人種。
在中國人的眼中,黑種人只有一類,且大多長的一個樣子,都是喬丹的臉龐,總是分不清。
其實,黑種人大體上分為兩類。
一類是皮膚純黑的,又被稱為“蘇丹族系”,居住在東非等地。
這些人居住在東非大裂谷,漫長的日照和追捕獵物,使得他們格外擅長長跑和馬拉松,有著極強的耐力。
第二類是皮膚淺黑的,又被叫做“班圖族系”。是非洲最大的族系,西非和南非都屬於此族系。
西非的班圖人,是人類歷史上“黑奴貿易”的主要受害者,大量身體劣質的人在被送往歐美的時候淘汰了,剩下的都是物競天擇的身體優質的人,所以他們格外擅長短跑,速度爆發力驚人,比如牙買加就十分擅長短跑。
所以在田徑上,又有東非擅長長跑,西非擅長短跑之說。
我們想知道的是,很多有名的黑人,比如說球王貝利、籃球皇帝喬丹、音樂之王邁克爾杰克遜,他們都是什麼地方的黑人。
根據查閱資料,可以知道,他們就是屬於兩個族系的代表人物。
邁克爾杰克遜和奧巴馬一樣,屬於蘇丹族系,邁克爾杰克遜祖籍是東非的埃塞俄比亞,所以他皮膚純黑,後來因為得了白癜風而變白。
同時,我們可以看出,邁克爾杰克遜變白之後,五官很像白種人,確實,埃塞俄比亞的黑種人,在五官上,更接近白種人多一點。
事實上,知道了這一點,我們大體可以猜出一些祖籍不明的球員的祖籍,比如著名的籃球運動員詹姆斯,因為不清楚父親是誰,更不清楚祖籍,但是看長相和骨骼,應該是屬於西非的班圖族系,而不是東非的蘇丹族系。
喬丹和貝利則都屬於班圖族系,祖籍都是西非的安哥拉,所以他們在速度爆發力和彈跳力上都是頂尖的。
比如黑人較多的法國足球隊,曾經奪得2018年世界杯冠軍,裡面眾多的明星球員大多來自法國的西非殖民地。
決賽進球的博格巴,祖籍是西非的幾內亞。
決賽進球的姆巴佩,祖籍是西非的喀麥隆。和喬丹、貝利一樣,他們都是班圖族系。
那麼,如果說黑人的身體素質強於其他人種,那麼,黑人的武力應該是十分強盛的,為何從古至今,幾乎沒有聽說過黑人軍事家?
要解釋清楚這個,很簡單,黑人的單兵作戰能力很強,打架能力也很強,但是紀律性和服從性並不是很強。
同時,打仗不是流氓打架,一群鬆散的人群毆,打仗必須要有隊列和陣型,動作一致才能有戰鬥力,部隊同步率越高,戰力越強。
舉個例子,北京奧運會開幕式給歐美等國造成了極大的震撼,其中的萬人敲缶和萬人步伐如一等都給了美國極大的震撼。
美國西點軍校一名教授就說,如果這不是一支表演隊伍,而是一支軍隊的話,會怎麼樣?
因為美國人清楚,軍隊的戰鬥力就來自於隊形,萬人步伐如一的隊伍,戰鬥力是驚人的。
就像中國閱兵式上所走的那樣。
歷史上戰鬥力很強的幾支軍隊,比如秦軍、北府兵、唐朝府兵、蒙古騎兵、八旗騎兵和重步兵、野戰軍,這些軍隊除了有極強的意志力外,就在於有著極強的隊形。
比如四野,使用了林彪發明的“三三製”,他的隊伍就永遠打不亂、打不散,在遼沈戰役最後的戰役中,林彪全殲廖耀湘兵團,就可以看出,四野的隊形永遠不亂,當時林彪命令部隊快速穿插分割,把廖耀湘的15萬大軍切割包圍,然後各個擊破,一時間,遼寧大地的平原上展開了一場數十萬人的大廝殺,廖耀湘潰不成軍,隊伍被全部打散打亂,而林彪的“三三製”發揮了奇效,四野的部隊分散了,能迅速粘合起來,從三個人的粘合,到一個班,到一個連,到一個營,到一個團,四野的部隊就像粘合劑一樣,永遠打不散,國民黨軍的部隊分散了,就是一盤散沙,成了待宰的羔羊,高下立現。
同時,中國人民解放軍中最能打的是陸軍,陸軍中戰鬥力最強的是步兵,劉鄧大軍的二野,在千里挺進大別山的過程中,重兵器幾乎都丟失,所以養成了“穿插分割”戰術,後來屢用不爽,在1962年著名的對印反擊戰中,西南二野首當其衝,二野十八軍軍長張國華,對印度軍隊採取了穿插分割戰術。
戰鬥打響之後,我軍一五五團負責打印軍左翼槍等陣地,一五四軍打印軍右翼沙則陣地,一五七團迂迴奔襲印軍後方的章多陣地。
這種進攻套路完全出乎印軍預料,其主要兵力全部布防在正面陣地,左右兩翼的兵力比較薄弱,每處都僅有營連級的兵力,僅僅3個小時,就陸續丟了陣地。
二野的步兵最終像兩把尖刀一樣,插死了印度軍隊,這一支印度王牌軍隊全軍覆沒,事實上,印軍第四師第七旅,還號稱“印度王牌”,二戰期間加入了英國軍隊序列,在意大利戰場、中東戰場、北非戰場都打過硬仗,和二戰德軍硬碰硬打過,結果被二野打得潰不成軍。
說到這裡,就是要說明,打仗是要靠腦子和戰術的,不是靠誰肌肉大就行,從這一點上,黑人的戰術似乎並不強。事實上,足球的對陣也是靠戰術的,所以頂級黑人足球運動員也是不如白人的,一個道理。
黑人真的智商偏低,但是身體素質超群嗎? - 知乎 https://bit.ly/3xJuv31
----------------
拍攝馬拉威兒童「我是黑鬼」影片涉種族歧視 中國人在尚比亞落網
【免運】6/18免運日 把毛孩飼料帶回家
▲▼2020年一段黑人孩童舉著板子高喊「我是黑鬼,智商低」的影片在微博上傳開,引發爭議。(圖/翻攝YouTube)
▲2020年一段黑人孩童舉著板子高喊「我是黑鬼,智商低」的影片在微博上傳開,引發爭議。(圖/翻攝YouTube)
文/中央社馬拉威里朗威20日綜合外電報導
馬拉威移民官員今天說,一名中國人因拍攝兒童喊出種族歧視口號的影片,在馬拉威被通緝,他已在鄰國尚比亞被捕。
馬拉威移民部門發言人朱魯(Pasqually Zulu)告訴法新社:「他循未知路線逃到尚比亞之後,在奇帕塔(Chipata)被捕。」馬拉威警方發言人南瓦札(Harry Namwaza)說,「我們希望他在馬拉威受審」,因此將尋求引渡盧克。
中國駐馬拉威大使館上週在聲明中譴責公民犯下的種族歧視行為,說「中國政府對種族主義零容忍」。大使館還表示:「中國過去幾年一直在取締非法網路行為,也將持續這麼做。大使館將與馬拉威方面密切合作,確保這個令人遺憾的問題獲得妥當解決。」
馬拉威外交部發言人卡巴赫(John Kabaghe)也說:「我們正努力處理涉及我們與中國政府合作的任何方面。至於其他方面,那是國內機關正在處理的內部問題。」
馬拉威2008年與台灣斷交,轉與中國建交。自2000年以來,中國資助了21項發展計畫,包括一條價值7000萬美元、聯通馬拉威和尚比亞的高速公路。中國進出口銀行還提供8000萬美元貸款,用來建造新的大學、國會建築和一座國家體育場。
名叫盧克的中國人被控在馬拉威村莊剝削兒童,他拍攝孩子們在不明白意思的情況下,用中文說出侮辱非裔字眼的影片,然後在中國社群媒體上出售,英國廣播公司(BBC)上週揭發了此事。在BBC的影片中,一群兒童齊喊:「我是黑鬼,智商低。」
拍攝馬拉威兒童「我是黑鬼」影片涉種族歧視 中國人在尚比亞落網 | ETtoday國際新聞 | ETtoday新聞雲 https://bit.ly/3OgWDlo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nicecasio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