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代人見面「握手」,古代人見面也「握手」嗎?可千萬不敢這麼做
2020-08-26 山川社現代人見面「握手」,古代人見面也「握手」嗎?可千萬不敢這麼做 https://bit.ly/3yeksVw
在社交禮儀中,「握手」這一行為是極其常見的。不論是做生意還是交朋友,只要兩手相握,就能搭建起一道無形的橋樑,為接下來的溝通奠基。然而,在我國古代,「握手」卻未必是一種禮儀,直到百年以前,這個動作的意義都非常微妙。
有專家分析,握手最早應發生在人類「刀耕火種」的年代。那時,在狩獵和戰爭時,人們手上經常拿著石塊或棍棒等武器。他們遇見陌生人時,如果大家都無惡意,就要放下手中的東西,並伸開手掌,讓對方撫摸手掌心,表示手中沒有藏武器,之後,這種習慣逐漸演變成今天的「握手」禮節。
現代人見面「握手」,古代人見面也「握手」嗎?可千萬不敢這麼做
但這個禮節很長一段時間卻在中國意義不同。
熟悉歷史的朋友都知道,中國古人見面,並不會兩手相握,而是雙手抱拳,躬身作揖。當然,這只是比較常用的一種社交動作,在一些隆重的場合或特定關係下,還會跪拜甚至磕頭。在古代,「握手」這一行為只會出現在一種場合中,那便是:葬禮。說句玩笑話,倘若某位仁兄有緣穿越古代,可千萬別與古人提「握手」二字,因為,這個動作在古代的寓意相當不吉利。
現代人見面「握手」,古代人見面也「握手」嗎?可千萬不敢這麼做
那麼,究竟「握手」在古代象徵著什麼?這個動作在中國的由來又是怎樣的呢?
早在先秦時期,就已出現了「握手」這一詞彙,該詞的意思就是:把某些事物用黑色的布帶系在死者的手臂上。在《新唐書》和《大明會典》里,「握手」的意義仍與喪葬有關,雖然,具體的形式不一樣,但意義卻是大同小異的。
在古代,若有人去世,在殯葬儀式的過程中,家屬會在死者嘴裡放一枚銅錢,以及若干糧食。意思比較通俗易懂,就是為了讓死者在「那邊」有食可吃有錢可花。除此之外,家屬還會在死者的耳朵眼裡塞上棉花,據說,這樣死者在「下面」就不會受陰風鬼嚎所擾,塞在死者耳朵里的棉花被稱作「充耳」,是以「充耳不聞」這個成語是貶義。
現代人見面「握手」,古代人見面也「握手」嗎?可千萬不敢這麼做
至於前文中我們提到的「握手」,就是被死者攥在手裡或系在手臂上的某些珍貴之物,通常是死者生前最喜歡的手把件,如:珠串玉石等。「握手」在古代的意義,就是讓死者手裡拿著東西前往另外一個世界,不至於兩手空空地走。
甚至,直到清朝時期,「握手」這一喪葬習俗仍在沿用。在《文明小史》里,就記載了一次我國外交大臣與義大利大使會晤的情節。作者在描述該情節時便用到了「拉手」這一詞,並未用「握手」一詞。無獨有偶,在《官場現形記》里,官員們為了討好外國人所使用的禮儀同樣是「拉手」。
據此推斷,直到近代以前,我國古代從來不存在「握手」這一禮儀。至於我們今天慣用的握手禮,多半是晚清時期西方傳入的。也因此,有西方學者分析道:握手之禮應起於中世紀的歐洲,而當時恰是身著戎裝的騎士俠客的盛行時代,個個頭頂一頂銅盔,身披一身鎧甲,腰掛一柄利劍,就連一雙手也罩上了鐵套,方以示人,這身豪氣,讓人敬而遠之。可見了親朋好友怎能還這般冰冷待人,於是免去銅盔,脫下鐵套,與之握手,同時表示我的右手不是用來握劍殺你的,這正是握手之起源。
現代人見面「握手」,古代人見面也「握手」嗎?可千萬不敢這麼做
不過,如果按照這種思路去理解古代文獻中的「握手」,卻又不太妥帖。因為,在中國古籍中,還存在「握手言歡」這一情況。這個成語說的是一則歷史事件,當事人是劉秀與李通,原文如下:
「及相見,共語移日,握手言歡。」釋義為:劉秀與李通二人在見面之前神往已久,得此一見相見恨晚,兩人在一塊融洽地談了好幾天,相互握著手不肯鬆開。從這裡我們就能看出,這個成語裡的「握手」與我們現代的「握手」意義截然不同,此「握手」只是在形容兩人關係融洽密不可分罷了。
除此之外,史料中還有一些關於「握手」的記載。例如,在《易林》里就用到了「空拳握手,倒地更起」的說法,這裡的「握手」是從手掌張開到合攏的過程,與現代詞彙中的「握拳」是一致的。在《管子》里也提到了「握手」:「凡拼之道,實水於盤。攘臂袂及肘,堂上則播灑,屋中握手。」這裡面的「握手」是用雙手捧起液體(酒水)這一動作。
現代人見面「握手」,古代人見面也「握手」嗎?可千萬不敢這麼做
雖然,在我國古代「握手」與社交關係不大,但到了今天,「握手」已經成了各個國家約定俗成的社交禮儀,上至各國領導人會晤,下至民間好友會面,都會用這種簡單的方式向對方表達敬意。不過,在一些國家裡,握手需要格外注意一些細節,否則,將會觸犯忌諱。
例如:
在印度及一些信仰伊斯蘭教的國家裡,左手被視作不幹凈的手,所以,在與人握手時千萬不能使用左手,否則便是一種對人大不敬的舉動。
但是,在日本等東亞國家,握手時一定要四手齊握才能顯示出敬意。顯然,日本的握手禮若放在伊斯蘭國家,是非常失禮的。此外,在伊斯蘭國家裡,握手禮對女性是不適用的。
在絕大多數歐美國家,握手的形式不受重視,但握手時一定注意目光要直視對方雙眼,若將目光放在其他地方亦是一種失禮的表現。
現代人見面「握手」,古代人見面也「握手」嗎?可千萬不敢這麼做 https://bit.ly/3yeksVw
-------------------------------
古人為何很少跟人握手
2017-02-19 由 古今事 發表于文化
在現代人看來,握手時一種禮儀,人與人之間的交往被這個動作賦予了豐富的含義。一般來說,握手表示友好的含義,是情感上的交流,可以加深對對方的理解和信任。同時,握手也可以表達對對方的崇敬、鼓勵、慰問和祝賀,公司年會上老總跟員工握手表達的就是祝賀慰問之意,好久不見的好友握手表達的也是慰問寒暄的意思。第一次見面時候的激動,離別時的不舍,誤會消除時的煙消雲散都可以用握手這樣簡單的動作來表達。但是,在中國古代,人們卻不經常握手,在特定的場合人們才會握手,這又是為什麼呢,下面讓小編帶你去看看這一與現代相反的現象。
關於握手的起源,有人說握手最早發生在遠古時代,在「刀耕火種」的時期,那時候在打獵和打仗時,人們手裡經常帶著棍棒或者石頭。雙方遇到的時候,如果大家都沒有惡意,雙方就會放下手上的東西,讓另一方摸自己的手掌心,表示沒有藏任何武器的意思。這種打招呼的方式逐漸演變成今天的「握手」禮節。
另外,還有一種普遍的說法是在中世紀時候,騎士們都穿著厚重的盔甲,全身除了眼睛之外都埋在盔甲之內,隨時準備著與敵人開戰。如果雙方都沒有敵意,一方就會脫下右手上的盔甲,露出右手表示沒有武器,然後兩方握手表示友好。後來這種方式傳到民間,逐漸演變成了今天的「握手」禮節。我們不禁想到,握手到底是起源於中國還是西方呢?
在中國古代,「握手」這一象徵友好,在全世界交往中發揮巨大作用的禮節卻具有耐人尋味的意義。在中國古代,甚至是現在部分農村地區過年的時候,人們仍然用作揖的方法表示問好。即兩個人相見,拱手抱拳,彎腰行禮。更有甚者要跪拜行大禮。但是在古代,握手卻是與喪葬有關係。因此從這層意義上說,在中國古代握手被人們認為是一個不吉利的動作。
在先秦時代的喪葬中,就有「握手」的說法,它指的是用黑色帶子綁在死者手臂上的東西。這種習俗被流傳,發揚光大。據史書記載,古人舉行喪葬禮儀時,要在私人嘴裡放錢、穀物等東西,表示死後有錢花,有飯吃。另外,死者手中往往會拿著一些東西,比如玉就是常用的東西,暗示不能讓死者空這手離開這個世界,表示對死者的尊重。即使到晚清時期,握手依然被用在喪殯上。
可見,我們現在的握手跟古代的握手並不是一回事,有人推測,我們現在用的握手禮節很可能是從西方傳入的,並不是起源於中國。所以,中國古代人對握手這個簡單的肢體動作,發揮了超強的想像力,既能跟生有關,又能與禮相聯,還可以與死相關,雖耐人尋味,卻也把握手上升為一種「道」、一種哲學。
原文網址:https://kknews.cc/culture/gvzyqjm.html
------------------------------
讀心術:教你看懂握手
2018-12-21 由 區塊政治 發表于資訊
握手動作是從古代的一種手勢——古代人在見面時會將雙手舉起來,示意自己沒有攜帶武器——演變而來的。在羅馬帝國時代,人們見面後並不握手,而是抓住對方的前臂表示問候之意。在現代,握手已經成為了世界通行的有代表性的問候禮節之一,表示坦誠相見和團結。
掌心乾燥且握手力度很大通常表示一個人很自信,屬於掌控他人之人。而無力的握手或許會被認為是性格軟弱的表現。握手時手心出汗可能是因為緊張、焦慮,也有可能是因為天氣太熱了。然而,所有的這些猜測都只是很籠統的結論。
有些力量很大的人並不會緊緊握住對方的手,因為他們擔心那樣做會使對方產生疼痛感。依靠雙手工作的藝術家或者外科醫生為了保護自己,也可能不會緊握別人的手。同樣的,有些患有關節炎的人很有可能不願意跟別人握手。
標準或平等的握手是這樣的:雙方的手掌垂直,握手時的力度一致,兩隻手緊握在一起,而不是互相擠壓。
標準或平等的握手
握手的同時,雙方的眼神交流控制在三次以內,這樣的握手表示自信而非自大。為了進一步表達自己友善真誠的態度,握手時請注意保持微笑。
在政客式握手中,主動握手的一方通常會用雙手握住對方,而非用單只手。他們會用右手握住對方一隻手,再以左手輕輕放在相握的兩隻手上面。
政客式握手
還有一種很普遍的握手方式,即以右手握手,同時用左手抓住對方的前臂或肩膀。一般情況下,兩個親密的老朋友見面時,使用這樣的握手方式是可以接受的。通常雙方在握手之後,還會立刻給對方一個熱情的「熊抱」。但若不是很親密的朋友以這樣的方式打招呼,大多數人會感到很不舒服。因為他們錯誤地認為這種姿勢不夠真誠,是一種奉承巴結。無論別人何時以這種方式跟我們打招呼,我們都應該將其視為真誠的表現。
在危難之中,人們一般不會通過握手表達自己真摯的感情,而是會溫柔地拉起對方的雙手,利用臉部表情交流她們深深的同情,通常還會加上一個擁抱的動作。這種方式即告訴需要幫助的人,你會一直陪著她,直到她渡過難關。
同情地緊握雙手
有時候,人們在初次握手時,會在無意識中表現出自己的優越感。只見他們手心朝下將手伸出去,對方為了迎合他,只能將自己的手心朝上了。
握手時伸出一隻「帶有優越感」的手
握手時伸出一隻「自卑」的手
相反的,有些人在握手時會下意識地將手心朝上伸出去,以表示自己的自卑,而不會和對方垂直伸出的手掌對齊。
還有一種是,其中一個人利用中間握手時的轉換把對方的手壓在底下,自己的手最終置於上面。他會伸出自己的手,握住對方,然後將對方的手翻轉過來。這樣,對方的手掌便處於底下了。這表達了一種簡單的非語言問候:「我占上風了!」
「自信VS自卑」的握手
握手時,還需要注意文化差異。例如,法國人喜歡在進入或離開一個房間時都握手,而德國人只握一次手。所以,學習適當的問候方式可以避免犯一些不必要的錯誤。
原文網址:https://kknews.cc/news/pknxp28.html
----------------------
握手禮
用左手行握手禮,是世界童子軍彼此的一種暗號。這是源於童子軍創始人貝登堡在一次戰役後與一位非洲酋長會面。當時,那酋長伸出他的左手相握,空出右手表示沒有拿武器,這酋長的行動表示了表示他那友好與和平的情誼。所以用左手握手成為童子軍之間的暗號,是一種信任、和平與友愛表示。
vcd.csps.hcc.edu.tw/dyna/menu/main.php?id=221 https://bit.ly/3kEeA01
------------------------------------
握手的禮節和手感
2020-12-25 玲玲的散文集
握手的禮節是從西方傳過來的,據考是表示自己手裡沒拿武器,相握以示友好。而中國是禮儀之邦,講究的是「禮多人不怪,油多菜不壞」。
從本質上講握手是流行於上流社會的形式主義動作,流落民間之後,握手逐步成爲人與人之間的第一類親密接觸。人的嘴巴或表情會說謊,但肢體語言卻是不會說謊的。和陌生人第一次握手,當事人的誠意與信心很容易讓對方感受到,而相對的,如果你在推諉應付,對方也能從你的手心瞬間察覺出這個祕密。倪匡在小說《暗算》當中描寫了一個奇怪接觸,是「間接握手」,說兩個元首不願意握手,但在一個女伯爵的調解下,分別握住她的手,用她的身體來傳輸「友誼」。在掌聲之中,兩個國家元首的神情都十分尷尬,不過總算維持著國家元首的風度,沒有把手抽回來,顯然自他們的表情之中可以看出,即使是「間接不願意進行的事。然而,女伯爵的手肌膚滑膩,柔若如骨,握住了這樣的手,是一件十分愉快的事。這也是兩個國家元首不抽回去的原因之一。這就是說,兩人不願意握手,但握住女伯爵的手卻不願意鬆開,這,估計就是國家之間的友誼吧。
手與口脣是感知電流刺激最爲敏感的部位,而女性又是最能夠被這種刺激所左右的。一對戀人在茶館約會時,因男方無論說得再好聽,戀愛也似乎無法發展下去了。他的朋友具有這方面的經驗便建議說:「你一邊握著她的手一邊說,試試看如何。結果如此一做,便很簡單地解決了愛情危機。當然這個男的也是個正派的人,只不過是對於女性來說,由於觸覺敏感,受到了強烈刺激的綠故。有個十分經典的句子叫做「握住你的手,忘了你是誰」,握手之蔚爲壯觀由此可見一斑。
領導見了領導,要握手。領導見了下屬,要握手。如果領導認爲有必要,還要順勢拍一下肩。同事之間,也是要握個痛快淋漓;彼此十分熟悉的,還伴有摟腰等等小動作。外交、禮儀領域現在也從身體語言當中吸取滋養,這些人士總結了有關握手的五種標準姿勢:
1、要和對方保持一定的距離才可伸出手。不然有切入私人空間、「攬人入懷」的企圖。
2、右手大拇指朝上,虎口張開,以便與對方的手相握。
3、握手的力量要輕,不要讓對方感覺你在用力。因爲用力的總是那種試圖展示自己雄心的酒囊飯袋。
4、握手的動作不可太久,應儘量簡短。因爲長時間緊緊握手,只有一種情況才是合適的,那就是在記者閃光燈前的「握手秀」,臉笑得稀爛,濃得化不開。
5、握手時雙眼要正視對方,面露笑容。一邊握著對方的手,一邊和第三者談笑,是最大的失禮。伸出自己的手與對方的手相握,同時啓動的應該是你的身體配合前傾,儘管這有點像牽線木偶,但身板的彎曲程度是與每一個人的修養尤其是地位相關的。
對方地位比你低,你會朝後仰著身子,對方地位比你高,或者是你的長輩,你就會彎下腰,這是很正常的事。但作爲高級祕書,你既不能驕傲地後仰身子與對方握手,也不必謙卑地欠著身子點頭哈腰。看過英國女王與人握手吧?貴爲女王,面對平民百姓,依然姿態優雅,滿面笑容地向前微傾身體真誠地看著對方,和對方握手。這種姿態是專門訓練的,很有分寸感,讓人不得不爲之傾倒與讚嘆!
儀態萬方的握手姿態應該是:距離對方約一步,兩足站正,正面朝向對方,上身稍稍前傾,雙目注視對方,微笑著伸出手去,這微笑是寬容的、欣賞的、溫和的、會意的。伸出右手四指併攏,拇指張開,握住對方的手時可略略用些力,給對方一種自信的有力量的感覺,姿態要優雅些。如果對方地位十分尊貴,你應用雙手握住對方的手,以示尊敬。
兩性間的握手,就女性來說,男人握手的「深度跟對自已的尊重成反比——在全掌式的緊握、半掌式彎曲的接觸中,有檔次的女人更喜歡採用手指前沿的蜻蜓點水、一觸即退式的握手方式,這有利於女性保持自尊。爲了防上男性過於熱情的舉動,知識女性在手指上採取了防範措施:在握手前,她把大拇指別在手掌心,使對方只能握到四根指頭的前半部分,而且,手臂不是前伸而是懸垂狀態的,就跟負了傷一樣,這種不勝嬌羞的肢體話語便於控制力臂,在熱情的大手籠罩過來的時候,輕輕一滑就突出了重圍。
握手的禮節和手感 - 人人焦點 https://bit.ly/3FgF2pM
-----------------------------
用左手行握手禮,是世界童子軍彼此間的一種暗號。起因於童子軍的創始人在一次戰役後,與非洲一土著領袖晤面,那土王伸出他的左手相握,表示自由民族和兄弟之誼,剩下右手空著,表示沒有拿武器,所以用左手握手是一種信任的表示。
幼童軍禮節 https://bit.ly/38SX5WU
---------------------
人類「握手」禮儀至少大於8000年?談談握手禮儀溯源與注意事項!
2020/08/28 來源:淳幀通安
握手,特別作為中國人慣用的社交禮儀,表示友好,表示交流,表示尊重,表示彼此之間的溝通無障礙。然而,可能更多人所不知道的是,「握手」這一禮節的傳承時間居然非常非常的久遠,可能遠遠大於8000年之久。
「握手」禮一說:起源於「刀耕火種」的原始時代
確切來說,「握手」的起源,它從人類「刀耕火種」時代就已經開始流行了,可以說,起源於原始社會。而這一時期,如果僅是從人類原始氏族的繁榮時期「新石器時代」開始算起,距今至少也得有8000年之久。那時候,人們在進行狩獵,或者在處於戰爭時,手上都會拿著諸如石塊、棍棒等武器,當手拿武器的人們,當他們遇到陌生人,而且心中並無惡意,這時候,他們見面會放下手中的武器,並將手掌攤開,讓對方來撫摸自己的手掌心,表示自己手中沒有武器和心中是友善的。
「握手」禮二說:起源於中世紀的戰爭時期
當然,也有一種說法是,「握手」來源於中世紀戰爭時期,因為那時候的騎士,除了兩隻眼睛露在外面,幾乎他們的全身都是為盔甲之類包裹,並準備著隨時沖向敵陣。但是,當他們需要向對方表示友好時,彼此會走近,並脫去右手的甲冑,都將右手伸出,互相握手表示言和友好的善意,所謂握手言和(我們不打了)。
總之,不論握手的傳統最早是來源於原始社會善意的撫摸掌心,還是來源於中世紀戰爭期間的握手言和,在後來,這種方式逐漸流行於民間,就成了我們今天常見的親戚、朋友、同事等彼此間生活中的常規「握手禮」,表示尊重、友好、打招呼,總之,熱情滿滿!
「握手」禮必須注意的一些事項
那麼,今天我們握手的禮儀都有哪些注意事項呢?
首先,將要握手前,一般是先打招呼或者點頭示意,然後相互握手,彼此問候。當然,如果關係很好,可以稍微握得長些。
其次,握手時,應該目視對方,彼此微笑致意問好,以示誠意。
再次,如果是對方已經伸出手來,只要是好意,請不要拒絕,以免造成對方內心的尷尬和面子上掛不住。
同時,如果是多人握手,注意不要交叉,要按照秩序,或先後順序,耐心等待他人握手完我們再依序伸出手來握手。這是表示公共文明握手的必要。
還有,如果是客人,比自己年齡特別輕者(後生),身份低著(下屬),應該是見面時先問候對方,待對方伸出手然後自己再伸手握手。當然,如果你想顯示自己的特別親民或者和藹,可以不受此拘束。
然後,男子彼此間的握手,如果你戴著帽子或手套,應該是先脫帽或手套,然後握手。表示彼此間的重視與尊重。
還要考慮到,如果你是女士,而且也不打算與向自己首先問候的人握手,這時候,你可以欠身致意,但是不要視而不見,或者直接扭伸離去。否則,這樣會顯得特別高傲,給人目中無人的感覺。
另外一方面,如果是老友久別重逢,或會是欣喜會見嘉賓,握手的時間可以稍長一些,甚至還可以伸出左手去握住對方右手的手背,兩手做緊握狀,但是,此種方式千萬不能用作女士或初次相識者,不然,這會讓對方極度尷尬而無所適從,甚至因友好過度而產生誤會。
結語:
握手,中國人最常用簡潔的問候社交禮節,不但發源的時間特別的早,至少已經有著8000年的人類文明史。而且,握手,在講究上的細節也是不容忽視的,都是握手,不同的態度和方式,給人的感受截然不同,社交效果自然也不會太相同。
原文網址:https://read01.com/mzNBjmy.html
--------------------
握手是一種禮儀,但人與人之間、團體之間、國家之間的交往都賦予這個動作豐富的內涵。一般說來,握手往往表示友好,是一種交流,可以溝通原本隔膜的情感,可以加深雙方的理解、信任,可以表示一方的尊敬、景仰、祝賀、鼓勵,也能傳達出一些人的淡漠、敷衍、逢迎、虛假、傲慢。團體領袖、國家元首之間的握手則往往象徵著合作、和解、和平。握手的次數也許數也數不清,印象深刻的可能只有幾次:第一次見面的激動,離別之際的不捨,久別重逢的欣喜,誤會消除、恩怨化解的釋然等等。
「人前手牽手,人後下毒手」!8張圖讓你秒懂「真朋友」和「損友」的區別!
「人前手牽手,人後下毒手」!8張圖讓你秒懂「真朋友」和「損友」的區別! https://bit.ly/3OYJWMH
每個人都需要有朋友,但有時候我們真心待人,對方卻不一定把你當朋友,很多時候我們的好心好意就這麼被別人利用了,外國有插畫家就用簡單的插畫,讓大家可以簡單地明瞭怎麼分辨你的朋友究竟是『好朋友』還是『損友』。
快想想看身邊的朋友們,哪些人對待你的方式是真朋友?又有哪些人對待你的方式是損友呢?當然大家都希望自己身邊的朋友都是真心的好友,但如果發現身邊都是損友的話,就該好好檢討一下囉!趕快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看看吧!
「人前手牽手,人後下毒手」!8張圖讓你秒懂「真朋友」和「損友」的區別! https://bit.ly/3OYJWMH
留言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