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 2022-03-14T183850.1190 - 2022-03-14T183848.2510 - 2022-03-14T183840.2830 - 2022-03-14T183921.0030 - 2022-03-14T183910.7880 - 2022-03-14T183907.4600 - 2022-03-14T183904.888

那些草原上神秘的「石人」,究竟是誰因何留下的?
2015-11-09 由 底片 發表于文化
他們本想給自己留下一部歷史,但石頭太過堅硬和沉默了;他們攪動了人類衍化的歷史,但卻消逝融合了自己。也許我們每一個人都應該向他們頂禮膜拜,因為我們的血液里都有他們的潮湧。
(大小石人仿佛一個石人家族佇立了千年)
茫茫草原,風吹草低。他們選擇了草原上水草最為豐美的地方,凡是向陽的草坡,開闊的山崗或者湖河縱橫之處,都會有他們黑魆魆的身影。他們幾乎一律將臉向著東方,等待著地平線躍升的第一縷陽光的照耀。他們沉默不語,堅硬無比,但又似乎在無時無刻地訴說,用他們的目光,用他們身姿。
他們是誰,沒有人知道;他們存在了多久,也沒有人知道。他們的存在完全出離了中國人的視野和知識範圍。直到有一天,一個學富五車的人,指著其中的一個說,他,是突厥人。
對於分布於新疆北到阿爾泰山、西到伊犁河谷、東到天山東部的幾百尊草原石人,中國考古學家黃文弼先生最早提出了這個判斷,他們是突厥人留下的石人。
他們凜然地站立在草原上,身著長袍,一手執杯於胸前,一手於腰部握住佩劍的劍柄。簡單的雕刻手法刻畫出了他們的大體的形象:佩戴耳環,披髮於肩,八字鬍須,表情嚴肅。
新疆博物館研究員王博從上個世紀70年代起就開始草原石人的研究,他對新疆的草原石人進行了廣泛的考察與分類。在他找到的草原石人中,這種一手執杯一手握劍的石人最多,他稱之為「武士石人」。「武士石人的特點,就是個體肖像化非常明顯。他們很可能是依據某個人雕刻的,很可能是為某個人立的雕像。」王博從一些武士腰部雕刻的腰帶帶扣上,認出是中國唐代的樣式,而他們腰上掛的刀,也和唐代的鐵刀非常的相似。
唐代的北方草原,活躍的民族正是突厥族對於突厥人,漢人有著非常恐怖的記憶,在漢人看來,這是一個野蠻的民族。《北史•突厥傳》和《隋書•突厥傳》記載,突厥的騎兵在戰鬥中殺死一個敵人,死後就在墓前立一石,有殺人成百上千的,死後墓前便有成百上千的石頭,中國的史書上把這種石頭叫做「殺人石」。
草原上那些石人,會不會就是殺人石?他們一手握劍仿佛隨時準備拔劍而起,他們一手握的飲器,會不會就是從塞人傳至匈奴人用敵人頭顱製成的酒杯?中國的《漢書》和希臘的希羅多德的書中都記載,塞人和匈奴人將敵人的頭蓋骨沿眉毛處鋸開,外面用皮套蒙住,裡面用金片鑲嵌,作為喝酒的杯子使用,而匈奴人的後裔突厥人顯然繼承了嗜血的傳統,一個戰士一生值得誇耀的都將在他死後的墓前呈現——殺人石。
沒有人能夠證實這些石人是不是突厥戰士殺人的紀錄,唯一的是,在新疆沒有出現過一座墓前有成千上百石人的情況,新疆的石人都是各自分散在草原上,最多的不過是三、五座石人。但外蒙古和俄羅斯的考古學家們確實發現過一座墓前立有很多石頭的,和中國史籍中記載的殺人石非常相似。
就在關於石人的疑雲重重的時刻,新疆小洪納海石人的研究有了突破性的進展。小洪納海,位於伊犁昭蘇縣東5公里。這裡曾是廣袤的草原,石人就是以這片草原的名字命名的。小洪納海石人高2.3米,用花崗石雕刻而成。石人頭部著冠,冠下梳著50多條髮辮,披於身後腰際,右臂屈於胸,手中執杯,左手握刀。小洪納海石人與新疆所有的石人的不同之處在於,石人的左側及腰部以下部位赫然刻著一些類似於文字的符號。
(小洪納海石人)
有考古常識的人都知道,如果這些符號真的是某種文字的話,它的意義將是空前的。但遺憾的是小洪納海石人發現多年,國內沒有一個人能夠識讀這些文字,它們就像是天書一樣讓所有的人望而卻步。對於這座石人,考古學界的人憑感覺就知道它非同尋常,石人頭上的冠帽的形狀很像是新疆石窟壁畫裡菩薩所戴的冠冕,人們以此推斷,這尊石人很可能是西突厥汗國里的一個重要人物的雕像。
1996年日本學者吉田豐、森安孝夫聽說石人身上有神秘符號,特意來新疆昭蘇草原考察,一年以後,兩人給中國學者來信說他們識讀出了用拓片帶回日本的神秘符號。
此後吉田豐的論文正式發表,在這篇論文裡他指出這些符號是文字,它們是流行於絲綢之路上的粟特文,其中具有決定性意義的銘文是第六行,翻譯成漢文是「木桿可汗之孫,像神一樣的泥利可汗。」還有銘文的第三行至第四行是「持有王國二十一年」,其餘的文字都漶漫不清了。這個發現如石破天驚一般震動了世界考古界,飽讀史書的學者立即復原了一段西突厥時代的歷史。木桿可汗是突厥汗國時期的君主,而泥利可汗是他的孫子,從持有王國二十一年推測,這個石人很有可能就是泥利可汗的雕像。
那麼,從這一點推斷,武士石人是突厥人為一些重要的歷史人物和重要的歷史事件留下的紀念,石人本身就是一部記錄突厥歷史的史書。但是突厥人有自己的文字,為什麼要使用一種外來的文字呢?
考古學家很快就發現,石人銘文的粟特文的意義遠遠不在於識讀這個石人的身份,它展示了一幅遼闊的歐亞草原文明交流史。這些粟特銘文比人們了解的公元8世紀的粟特文要古老得多,是極為罕見的公元6-7世紀的粟特文,那個時候突厥人還沒有發明自己的文字,所以這尊雕像借用了西來的文字記錄自己的歷史,從這一點上來講,當時的突厥人顯然和西方文明有著密切的聯繫。
但是,阿爾泰克爾木齊石人的發現,幾乎顛覆了人們對於石人是突厥人文化遺存的全部認識。幾次大型的文物普查,人們發現石人幾乎遍布整個阿爾泰的山谷草原,特別是以阿爾泰縣境內的克爾木齊人民公社最為集中和典型。
這是一些非常奇怪的黑色石人,表面光滑堅硬,用錘子敲打會發出鏗鏘聲,一塊通體只雕刻出人的臉和五官,其餘全部天然無飾。石人的形象也極其奇怪,圓圓的頭,圓圓的臉,圓圓的眼睛,所有的圓都如用圓規畫過一樣,它沒有個人化的特徵,更多的是符號,也就是說它刻畫的不是某個個人,而是某種人。而所有的石人幾乎都面部向東,這種向著太陽升起的地方的姿態,蘊含著極其濃厚的宗教崇拜意味。正因為它的高度抽象性,使人一眼看到它就會聯想到外星人,加上這些黑石頭個個如隕石般黑硬,當地的哈薩克牧人有一種傳說:它們是從天上掉下來的,是天人在地上做的記號。
考古學家的調查總能打破荒誕不經的猜想。一個規律性的現象呈現了出來:每一個石人身後都有一個用石板砌成的長方形矮牆,牆裡中間位置是用四塊石頭對砌起來的石棺,石棺有方型和長方型兩種,還有一種石砌牆中間是用石塊堆起的石堆墓。每一個面向東方的石人,仿佛是這些石制墓的守衛者,又像是墓葬的標誌。墓葬的考古發現道出了一個事實:這些石人所屬的年代至少比突厥石人早1000多年。它們絕不是突厥人所為,因為那時候突厥民族還沒有在草原上形成。
近兩千年的歐亞草原上葬俗的變化讓人眼花繚亂,目前的考古發現證實,至少有隻葬人肢體的「肢葬」,有多人葬在一起的「叢葬」,有仰身曲肢葬,後來到突厥時代演化成火葬,再後來又恢復到土葬,但是墓前立石人卻如一條紅線貫穿始終。
那麼,草原石人的傳統是始於什麼樣的民族,又被什麼樣的民族傳承呢?草原上劇烈的民族遷徙和融合又對人類今天產生了什麼樣的影響呢?
沒有史籍、沒有完整的考古資料,歐亞草原的史前歷史只能是一部拼湊起來的歷史。在這部歷史中阿爾泰山是一個聯結歐亞文明的紐結。西方崇尚黃金的部族嚮往著這座金山的寶藏,一條早於絲綢之路上千年的黃金之路就在馬蹄之下開通了出來,而翻越這座金山就能遭遇到東方文明。
我們從歷史的片斷花絮里得知這些草原民族融合的壯闊歷史。公元前10-前7世紀,西方稱為斯基泰人、中國稱為塞人的民族席捲而來,從他們遺留下來的希臘-斯基泰式花瓶上,可以看到希臘的文化傳統,考古實物證明,他們在從西方向亞洲草原的漫遊遷徙中完成了青銅時代到鐵器時代的過渡。但是,到公元前1世紀這種文化卻突然之間絕跡了,白種人從這裡退潮,或者說,黃色人種將自己皮膚的顏色染上了金山。
中國人將這個新到來的民族稱為匈奴。
考古學家認為,在白色和黃色之間,應該有一個間歇期,在這個關鍵的膠著時代,一個民族顯然征服並占據了這裡,他們很可能就是匈奴人的先祖,是他們最終接手並改變了這裡的文明
匈奴人的到來,推倒了草原民族遷徙的多米諾骨牌的第一塊。他們的第一次勝利便是打敗了與塞人同宗的月氏人,公元前177年匈奴人冒頓單于之子用月氏王的頭蓋骨做了飲酒的杯子,月氏人敗走西方。而月氏人的遷徙又推倒了更多的骨牌,建立在阿富汗的希臘-羅馬文化的大夏帝國被月氏人占領,帝國崩潰,希臘文明如冰山雪崩一般流散到新疆的塔里木盆地。
漢與匈奴的衝突致使匈奴人產生了分裂,一支匈奴人歸順漢朝,另一支唱著「失我祁連山,使我六畜不蕃息;失我焉支山,使我婦女無顏色。」的悲歌向西而去,他們打敗了伊犁草原的烏孫人,征服了鹹海草原上的堅昆人,最終定居在楚河畔的草原,但追擊而至的漢將還是砍下了匈奴王的頭顱,這支匈奴人從此銷聲匿跡。他們沒有留下自己的歷史,沒有人知道他們的所終,直到公元4世紀末他們突然渡過頓河和伏爾加河入侵到歐洲……
一支支民族如白雲一般在歐亞草原上飄過,但草原石人卻沉沉地壓在大地上,為這些沒有留下多少文字記載的民族作證,成為他們漂流的靈魂的寄寓之所。這種以石為記的文化傳統甚至悄悄滲入到東方,有學者認為中國人為死者在墓前立石的傳統就是來自於草原石人,這種傳統始於戰國,盛於秦漢,然後綿延至今。
本文選摘自《眾神棲落新疆》南香紅 著 劉玉生攝影
內容簡介:
5000年時間長河裡,不知有多少人種之謎、文明斷裂與消失之謎。某種意義上說,讀懂新疆就是讀懂東方和西方。讀懂新疆就是讀懂人類文明史。這是一部以全新眼光發現新疆的書。作者帶你去觸摸那個不為人知、塵封已久的新疆。
原文網址:https://kknews.cc/culture/l8ljn3g.html


石人,為石頭為材質的人像或人形物,為草原民族所喜用,有一類型石人被稱作「突厥墓前石人」,中國以新疆為多,包括:
新疆的石人
切木爾切克石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阿日夏特石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小洪納海石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v2-3d62dfa8e283f390eb4f088dfb4e0e83_720wv2-12a449a917ff135cf83c32e8ec1c1239_720wv2-6ea698d2dd96aa7cbcec065b1ccadc64_720w420px-岩戸山古墳出土_石人-2f44fdf11af3841138868f41d47d9d3c7 (1)5a9c89e732b743e8a712abd6af1ee822199f791710b148528e7efbe1dba1e0b6518b9511058a4a2fbc5ed350ddb8fe2ab752db8356ac4dd5ac1c850f417c2ef9d253b6b746064b5abad393b433ec6413f44fdf11af3841138868f41d47d9d3c75134194c09734c3aabc6a3e4a2577ca19206829d27994363bc01ca5e586adab3v2-4478278d5c235a874d647b0b440be7a9_720wv2-1895d5b9b53813620e324691387f8d49_720wv2-5d37c6b4f9068c0da20dbaa0011b3117_720wv2-7826bebfe940074be9a03efccb04b07f_rv2-8053e6698f741ef320fcf661460ca89f_720wv2-8125c8cffaa352dbc4970effdf225ad5_rv2-43f1f45d9410c1764ee8149abf426813_rv2-f9e384775ad4fa910152a9add2b6feba_rv2-b471963feb19af31962f13c8ba29b8e2_720w

草原上的石頭人(之一)石人主人之謎
草原上的石頭人(之一)石人主人之謎- 知乎 https://bit.ly/3CEHRQc
​在新疆北部的草原上,不時有一尊石雕人像,進入人們的視野,這些石人來自何方?是誰人所為?是哪個民族或部落的文化遺產?這引起了越來越多的遊人的興趣,也吸引了文化、考古專家學者的高度關注。
誰是石人的主人
從目前已知的發現來看,歐洲、亞洲甚至大洋洲的一些島嶼上,都發現過巨大的石人或者巨石陣,它們背後都有各自不同的含義和故事。在石頭上“做文章”似乎是世界各地先民們的一種共通之處。那麼,新疆草原石人背後又是些什麼呢?
沿著阿爾泰山蜿蜒北行,在布爾津縣一個叫阿貢蓋提的開闊草原上,矗立著十幾座形態各異、雕刻或精美或粗獷的石人。一路上,在天山、阿爾泰山山間草原上,我們看到的石人大多是單個的、零星的,而且還得刻意去尋找。而在這裡,這些石人居然集中了這麼多。後來才知道,這些石人是人們從散佈在阿爾泰山各處蒐集來的。擺放在這兒,是為了開發阿貢蓋提草原游牧文化園
實際上,除了新疆的天山以北、阿爾泰山以南的廣闊地區,東邊毗鄰相連的蒙古國、南西伯利亞草原,以及中國內蒙古部分地區,向西穿越中亞腹地,一直到里海和黑海沿岸,都存在著石人。
但是現在生活在石人地區的民族,無論是哈薩克族、維吾爾族,還是蒙古族,從他們的典籍和民間傳承看,都沒有立石人的習俗。因此,專家認為:石人的族屬,必須到古代民族中去尋找。在中亞草原,曾先後生活過塞人、匈奴、突厥、回鶻、蒙古等游牧民族,這些民族你方唱罷我登場,長期處在頻繁的遷徙和戰爭之中,居無定所,那麼,誰才是這些草原石人的主人呢?
突厥石人
我國著名考古學家黃文弼在上世紀50年代對新疆伊犁考察時,發現了幾尊石人,經過初步研究之後,他提出了新疆草原石人就是突厥石人的觀點
突厥是歷史上活躍於蒙古高原和中亞地區的民族集團統稱,是中國西北與北方草原地區繼匈奴、鮮卑、柔然以後又一個重要的游牧民族。《周書·突厥傳》記載,突厥人死後,要“於墓所立石建標”,這說明古代突厥人有在墓地立石的風俗,同時在《隋書·突厥傳》中也有一段記載,說突厥人尚武好戰,死後要“圖畫死者形儀及其生時所經戰陣之狀”。上世紀中葉,專家在蒙古國挖掘了一系列立有石人的古墓葬,墓中出土的碑文上明確記載這是突厥貴族的墓葬。
考古學家王博認為,當時的草原民族是把石人作為家庭的成員,所以突厥石人雕刻的是死者肖像突厥石人一般都是放在墓葬的東面,因為突厥民族對太陽比較崇拜。但是現在好多石人也不完全在東面,有的在北面,這有可能是在千百年的變遷過程中被搬動了。
在阿勒泰地區博物館工作的高松梅認為,阿勒泰草原石雕人像可以分為兩種類型:一種是僅敲鑿出人的臉面,另一種是敲鑿出人的首頸,或服飾、或披掛。而有的草原石雕人像,不僅敲鑿出眼睛、鼻子、鬍鬚,還敲鑿出兵器,因為草原游牧民族有尚武的精神。而後期的草原石雕人像則大多手持喝酒的器皿。對於當時的游牧民族來說,飲酒和持劍,他們才能馳騁在遼闊的草原上。還有一些突厥部落,在石人身上雕刻了文字,內容不外乎是說:你去世的時候,我有事沒來;我今年來這里為了紀念你,就給你雕刻一個像等。石人雕刻好後,他們會坐在石人跟前,點起簧火,大家一起吃肉、喝酒,來紀念死者。突厥石人手上也拿杯子,意思就是大家一起喝。如果死者生前酒量好,就把酒杯刻得大一些;如果酒量一般就給他刻得小一些。
青河縣薩木爾特石人,薩木爾特石人只注重表現面部器官,圓形臉面,圓眼,鼻子呈三角形,翼部寬,平切底,顴骨明顯,大嘴,選材也十分特殊,屬青銅時代石人。
有些石人前方,還會有等距線狀排列的列石,即所謂“殺人石”。《隋書·突厥傳》記載,突厥武士,“嘗殺一人,則立一石,有至千百者。”這時的墓地石人被雕刻成勇士的形象,他們一生的英勇戰績用豎立的石柱數量來衡量,也有的只用石塊來表示,“殺一人則投一石”。
在草原上雕刻石人,應該說跟薩滿教的信仰有很大關係。薩滿教是一種以祖先崇拜為主的原始多神教。在中國,匈奴、突厥、契丹、蒙古等許多古代民族都曾經信仰過薩滿教。它相信万物有靈,靈魂不滅,崇拜自然,最突出的特點是對祖先的崇拜。他們認為祖先們雖然已經去世,但他們的靈魂始終和活著的人在一起。新疆的草原石人,應該也是薩滿教的一種外化形式。
草原上的石頭人(之一)石人主人之謎- 知乎 https://bit.ly/3CEHRQc


草原上的石頭人(之二)尚未窮盡的秘密 此博文包含圖片 (2020-05-16 17:35:04)轉載▼
標籤: 旅遊 圖片 娛樂    分類: 旅遊
就在人們認為關於草原石人的爭論就要塵埃落定的時候,一些學者卻發現,草原石人上雕刻的人像,遠遠不止突厥武士這一種類型和形狀。
石人的製作年代有的可以上溯到青銅時代。早在上世紀60年代,考古學家已經註意到一些石人身後的墓地。從這些墓地裡出土的陶罐引起了專家們的注意。這種橄欖形的陶罐上面雕刻著水波樣的弧線紋,經過比對,他們認為這應該屬於卡拉蘇克文化的範疇。
卡拉蘇克文化屬於中亞草原青銅時代的晚期文化,分佈於蒙古草原、南西伯利亞、阿爾泰山和哈薩克草原,時間上相當於中原晚商至西周中期,和突厥石人至少有上千年的差距。這個發現,打破了過去新疆石人是單一突厥武士石人的論斷。那麼,在青銅時代的北疆草原上,活動著一支什麼樣的民族?它們為什麼要創造這些石人雕像呢?
“湯之問棘也是已。窮發之北,有冥海者,天池也。”這是中國古籍《莊子·逍遙遊》當中記述的極北之國——“窮發國”;而同時,古希臘歷史學家希羅多德在其著作《歷史》中說,阿爾泰山下居住著一種“禿頭人”。“禿頭”和“窮發”,很可能就是指某個民族不留髮辮的習俗,詞異而意同。
而這些石人的典型特點,就是圓形的頭頂上沒有任何髮飾。希羅多德在《歷史》中還說:禿頭人長著“獅子鼻和巨大的下頷”,這文字說得有些誇張,但蒙古人種的臉型恰恰在這些石人身上表現得非常突出。
有意思的是,希羅多德說禿頭人在山中看守著黃金,而阿爾泰山亦稱“金山”,的確自古以來就有金礦。不過中外古籍對新疆青銅時代的居民稱謂多種多樣,把新疆早期石人都歸結為所謂“禿頭人”的遺留物,是否過於簡單輕率呢?
在西方史料中,曾把亞歐草原的一些早期游牧部落稱作斯基泰人。公元前9世紀以前,斯基泰人主要分佈於阿爾泰山以東。公元前8世紀中葉,周宣王征伐獫狁、西戎,後者又壓迫斯基泰人西走南俄。國內部分學者認為,這可能是中國先秦史料中提到的塞人。1981年,在新疆新源縣鞏乃斯河南岸墓葬出土了一件銅武士,經考證,就是古代塞人的一個分支——尖頂塞人的遺存。銅武士最明顯的特徵之一是深目高鼻,具有某些歐羅巴人種的特點,這似乎說明塞人和禿頭人並不是一個民族。
其實塞人也好,禿頭人也罷,作為新疆的古代先民,他們都已經創造了歷史,都曾在這遼闊的大草原上創造了絢爛的草原文化。不管石人的祖先是誰,他們所創造的、所迷惑我們的,都是曾在這塊土地上生活過的印記。至於為什麼用如此體量巨大的石頭而不是別的材料來雕刻,一是可能因為在那樣的年代,金屬畢竟是貴重的,來之不易;再者石材的取捨相對於別的材質在雕刻上無疑也容易些。另外,這些草原民族對石頭本身也有著崇拜,現在北方的一些游牧民族,也經常用石頭堆壘起他們的崇拜。
聲明:本人致力於知識產權保護,尊重權利人的版權,部分圖片來自互聯網,我們無法核實其出處,難以取得權利人的許可,如涉及版權問題,請及時與我們聯繫,我們將第一時間刪除或溝通許可事宜。草原上的石頭人(之二)尚未窮盡的秘密_新疆旅遊李艷榮_新浪博客 https://bit.ly/3w38UDz
-----------------------------------------------
新疆草原石人開口“說話”了:它們存在時,人們還不知突厥人是誰 
2019-09-18 18:54
新疆草原石人開口“說話”了:它們存在時,人們還不知突厥人是誰_石頭 https://bit.ly/3IaPNK2   
草原石人到底怎麼回事?是一種墓葬方式,被突厥人繼承下來了而已
提示:烏孫人的墓地中也是有草原石人的,而草原石人也並非突厥人的專利。怎麼說呢?突厥是歷史上活躍於蒙古高原和中亞地區的民族集團統稱,也是中國西北與北方草原地區繼匈奴、鮮卑、柔然以來又一個重要的游牧民族,540年,突厥這個詞始見於中國史冊。540年,太晚了,在這麼晚的一個年代裡,烏孫人的土墩墓當然不知道突厥是誰。
不是可能,是一定,中國北方草原上的民族在很多時候只是換了一個名稱而已,他們世世代代都生活在那裡,並不是單一的民族。匈奴統治了草原,他們就被叫做匈奴;鮮卑統治了草原,他們就被叫做鮮卑……柔然、突厥、契丹、蒙古等等都是一樣的。
現在,我們就以草原石人為例,來說說這個事兒。
在新疆北部的草原上,不時有一尊石雕人像進入人們的視野,它們主要分佈於阿爾泰山、天山、準噶爾西部山地的博爾塔拉州等10個地州市境內。當然,其分佈不僅僅局限在新疆,範圍遍布整個亞歐草原。今天,人們給了它們這樣一種描述:
是以石材為主雕刻的許許多多栩栩如生的人像。是新疆草原上的一大歷史人文景觀,它主要分佈在阿勒泰草原和伊犁昭蘇草原上。它與墓地有關。它們或隨葬於墓中,或者守護在墓前,面向東方——那是太陽升起的方向,是可以重新喚起生命意識和力量的地方。
但是,有很多人把它們看得很神秘的,有說它們是“通天的石頭”,有說它們是“突厥的殺人石”……我們就說突厥與“殺人石”吧,略帶一些“通天的石頭”的意思。
昭蘇縣是古代烏孫國故地,自西漢神爵二年(公元前60)起,就統屬於漢朝在西域設置的西域都護府,迄今兩千多年,一直是祖國西北邊陲重地。昭蘇縣也是烏孫古墓發現最多的地方之一,人們把這種墓叫烏孫土墩墓或草原土墩墓。這些古墓旁邊有什麼呢——草原石人,我們要強調的是,最早的草原石人並不是“人”,而是大塊的石頭,是在以後的歲月裡才被變成“人”或者說是“人像”的。就是說,在這裡的草原石人是石頭與人像並存的,而不是單一的石頭製成人像。
我們的意思其實在這裡已經很簡單了,所謂的草原石人最早只是石頭,與人像無關,後來才發展成了人像,成了石人,名符其實了。這讓我們有了這種一種想像,即:在最早的草原上,有人去世了,活著的人把他埋了,但草原太空曠,日後不好找到,活著的人就在墓地邊上立塊石頭,作為標誌。標誌雖有對逝者的思念與追憶,但它也只能是標誌而已——活著的人無法更多地用它來完成自己的表達——隨著後來生產與生活水平的提高,活著的人的表達就不僅限於立塊簡單的石頭了——所以,打磨開始,活著的人把它打磨成了逝去之人的像。
道理就這麼簡單。今天,關於那些還沒有成為人像的石頭,有些很多人有這樣的說法:墓地的石頭多少,即是代表逝者生前殺了多少人,成了“殺人石”說法的由來。事實上,面對草原,有的墓地的石頭堆成了山,數也數不過來,而逝者死前一定殺過那麼多的人嗎?回答當然不是。
可以做這樣一個設想:草原上的人去世了,大家都在墓前立一塊石頭,而石頭除了塊狀之外,並沒有各自的特點,時間一長,可能會把你家與他家的墓地給混了,所以,有的人就立了兩塊或者三塊抑或更多,以此來加以區分。另外,一些貴族或者有身份和地位的人,去了,難免不會將自己的墓地弄得風光一些,也便有了石塊的高大堆積。
這本是再也正常不過的事情,但今天,卻被一些人說得神乎其神。還有一些人,一提到草原石人,一下子就聯想到“突厥的殺人石”。彷彿,在中國北方的草原上,只有突厥,甚至能夠排他到其他的民族都不存在。這種聯想其實是很不對的,因為在中國北方的草原上,除了突厥還有很多民族,他們一樣在墓地邊上立石頭、立石人,而他們要比突厥人的說法早出很多。
位於新疆伊犁昭蘇縣的夏塔草原,是一個“草原土墩墓”相對集中的地方,那裡不但有一座巨大的土墩墓,底部周長有200多米,高有10多米,似座小山,還有很多比較小的土堆墓。有的3座到5座一排,有的十幾座一排,墓地的周圍都有很多露出泥土的大型石頭。上世紀八十年代,考古工作者一次性在這裡發現了50多座“草原土墩墓”,根據發掘資料和史料記載,結合碳14c測年數據,確定墓主系西漢時居於伊犁河流域的烏孫人。
這就是說,烏孫人的墓地中也是有草原石人的,而草原石人也並不是突厥人的專利。怎麼說呢?突厥是歷史上活躍於蒙古高原和中亞地區的民族集團統稱,也是中國西北與北方草原地區繼匈奴、鮮卑、柔然以來又一個重要的游牧民族,540年,突厥這個詞始見於中國史冊。540年,太晚了!在這麼晚的一個年代裡,烏孫人的土墩墓當然不知道突厥是誰。
當然,還有比草原石人更早的呢!不過人們叫它鹿石。關於它,目前的認識還非常模糊,有人認為它是圖騰柱、始祖祭祀柱和神人拴馬樁,有人則認為它是世界山、世界樹和男根。它一般形狀為長方形石碑狀,最上端刻有一圓圈,稍下刻有一直線或點線紋,線以下一般有鳥喙狀鹿群頭朝上向圓圈作飛翔狀。
與草原石人相比,鹿石或與墓地無關。它不僅在我國新疆地區有分佈,且從內蒙古呼倫貝爾橫跨蒙古高原、俄羅斯圖瓦和南西伯利亞,以及吉爾吉斯、哈薩克斯坦、黑海,直到歐洲的德國和保加利亞等地,幾乎遍及整個歐亞草原。人們叫它鹿石,並不是因為這種石頭上刻的全是鹿。其中有羚羊、牛、驢、野豬、狼、虎、豹、天鵝和鴇,以及其他種屬不明的動物,不過是以鹿和馬為主。
最為神秘的是,人們在鹿石頂部的圓圈的位置上,刻有很多種神秘圖案,被認為像徵著天體,而刻線以下,則像徵著大地,刻有多類動物。專家分析,之所以出現多種動物,可能是當時人們想把它們都拿去祭獻天體,如祭獻其中被崇拜的太陽,而鹿被在當時被認為是可以通往光明界和幽冥界的靈使,有溝通地下界與天上界的能力。所以,這些石頭就被稱為鹿石了。在伊犁草原上,鹿石也是有分佈的,只是人們弄不清,它和烏孫人有什麼具體的關係,和草原石人有何種關聯。
因為鹿的存在,專家們推斷這種石頭或與趙寶溝文化的天界崇拜有密切關聯,抑或與中國北方最古老的宗教薩滿有關。對此,我們有這樣一種設想,即:很早很早以前,在中國的北方草原上,人們的崇拜從天到地,最早崇拜天,如太陽、月亮,後來崇拜的內容寬泛了,崇拜地了,崇拜地上的人(祖先)了。石頭成為了當時人們表達的最好載體,最先被用於天,而後被用於人(逝者),在用於人的時候,並不是說人們不再崇拜天了,而是找到了比石頭能夠更好表達的載體,那個載體可能不再是石頭,而是人本身了。所以,鹿石開始變少,石人出現了。
事實是不是這樣,還需要專家們去研究,而鹿石可能就是我們前文中提到的“通天的石頭”。其歷史悠久,最早可以上溯至3000年以前,甚至,俄蒙學者認為更早,有3500年—4000年。當然了,在那個年代裡,它同樣不知道突厥是誰。
今天,說這些,主要是想強調,在中國北方並不是只有過突厥,對於草原石人,曾經生活在這一區域內的突厥人不過是繼承了它罷了,而在其後,隨著這一區域的人們對肖像崇拜的反對,草原石人的墓葬方式很快消失
新疆草原石人開口“說話”了:它們存在時,人們還不知突厥人是誰_石頭 https://bit.ly/3IaPNK2


阿爾泰山荒原石人未解之謎,巨石人到底是怎麼回事
2018-06-04 由 阿志圖集 發表于文化
在新疆阿勒泰草原風光旖旎。
是新疆最美五大草原之一。
但引起考古學家注意的卻是黑石頭上雕刻著的80多尊草原石人。
這些石人都是用整塊岩石鑿雕而成的。從外形看,它們大都是全身像,頭部、臉型、身軀都雕得生動逼真。最高的石人通高3.1米、露出地面高2.7米,最矮的石人露出地面高0.6米。
是誰在黑石頭上留下了自己的雕像
 在中國北方草原,曾先後生活過鬼方、塞種、匈奴、突厥、回鶻、蒙古族等遊牧民族,這些民族長期處在頻繁的遷徙和戰爭之中,誰才會是這些草原石人的主人呢?
這些黑石頭石人的典型特點,就是圓形的頭頂上沒有任何髮飾,希羅多德的著作中還說:禿頭人長著「獅子鼻和巨大的下齶」,這種蒙古人種的臉型恰恰在這些石人身上表現得很突出。
把新疆早期石人都歸結為所謂「禿頭人」的遺留物,是否過於簡單?
原文網址:https://kknews.cc/culture/8pvzane.html

0 - 2022-03-14T172032.0480 - 2022-03-14T172030.8780 - 2022-03-14T172029.4310 - 2022-03-14T172028.2630 - 2022-03-14T172026.6150 - 2022-03-14T172026.896


石陣文化遺產在線

43967_123197120327165730451_9002022-03-14_171446

石陣文化遺產在線


石人・石馬類/八女市ホームページ

s3s10s9s8s7s6s5s4s2

石人・石馬類/八女市ホームページ


鮮卑 - 維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書

400px-CMOC_Treasures_of_Ancient_China_exhibit_-_figure_of_a_Xianbei_warriorNorthern_Wei_Pottery_Figure,_Tomb_of_Sima_Jinlong,_484_AD_(10100552803)800px-西晉時期北方各族分布圖2022-03-14_1736382022-03-14_173633

鮮卑 - 維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書


蒙古族 - 維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書

契丹人 - 維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書

蒙古族 - 維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書


石人
石人:石人所屬現代詞,指的是墓地石人,是典型的山地草原民族文化現象之一。 -百科知識中文網 https://bit.ly/3MM51ca
石人所屬現代詞,指的是墓地石人,是典型的山地草原民族文化現象之一。
石人:石人所屬現代詞,指的是墓地石人,是典型的山地草原民族文化現象之一。 -百科知識中文網 https://bit.ly/3MM51ca
石人,主要指墓地石人,是典型的山地草原民族文化現象之一, 廣布於亞歐草原。阿勒泰地區發現的石人有80%是立於墓葬地表建築遺蹟的東面,面部朝東,也有很少的一些石人面西、面南和面北的,另外, 還發現一尊仰面石人。石人墓的地面建築比較複雜,形制差異很大, 許多類型的石堆、石棺墓上都立有石人。另外,石人雕像的造型、 風格變化也很大,說明石人墓這一文化現象延續的時間很長。
分布地域
阿勒泰地區是我國草原墓地石人最豐富的地區,已發現80餘尊。最高的石人通高3.1米、露出地面高2.7米,最矮的石人露出地面高0.6米。經考古研究, 阿勒泰地區在青銅時代已出現了墓地石人,有薩木特和喀依納爾兩個類型。 薩木特石人類型以青河縣薩木特墓地石人最典型, 其特點是只注重表現臉面器官,圓形臉面,圓眼。鼻子呈三角形,翼部寬,平切底。顴骨明顯,大嘴。 喀依納爾類型石人則以阿勒泰市切木爾切克鄉喀依納爾墓地石人最典型,石人不僅雕刻出了臉面,有的也雕刻出了手臂。 石人明顯程式化,缺乏寫實。圓形或桃形臉面,圓眼,方直鼻,小嘴, 肩胸部飾三角紋。據目前的研究情況看,阿勒泰地區青銅時代石人與我國歷史上記載的“鬼國”人的文化聯繫密切。
阿勒泰地區也發現了鐵器時代的墓地石人,主要有喀拉塔斯、 切木爾切克10、11號石人、阿勒帕布拉克和塔勒德布拉克等四個類型。 喀臘塔斯墓地有男、女兩尊並列的石人,皆立於墓葬的東邊,面向東。 石人僅雕刻出了臉面。男性石人居左,以剪底法顯示面部輪廓, 嘴比較大,鼻直,平切底。女性石人居右,以浮雕表現面部輪廓,小嘴, 小眼晴。從文化溯源上考慮, 阿勒泰這一時期石人可以與它的鐵器時代文化聯繫起來,屬於狄人文化系列, 所以也可以認為是丁零人一支的文化現象,同時也不排除為呼揭人文化的可能性。
公元6世紀中葉至9世紀是草原石人的興盛時期,分布比較廣, 具有代表性的是喬夏類型石人。喬夏類型石人是典型的武士型石人, 多為圓雕,表現出了頭、頸肩、兩臂及服飾,雕刻了髭。右手或作托杯狀, 或作執杯狀,左手握刀或劍。腰帶雕刻精細,帶下右側, 往往垂以圓形袋囊或磨刀石等。短刀一般斜佩於下腹位置,不少的呈橫佩狀。長刀, 一般是斜佩。有的石人短刀、長刀齊佩,很具大將風度。 這一時期的石人主要是突厥石人,史書記載,突厥闕特勤死, 中原皇朝“詔金吾將軍張去逸、都官朗中呂向賚璽書入蕃弔祭,並為立碑。上自為文書, 仍立祠廟,刻石為像,四壁畫其戰陣之狀”。 這些都得到蒙古地區考古材料的證實,同時也說明突厥民族在墓地立石人具有祭祀祖先的意義。
石人:石人所屬現代詞,指的是墓地石人,是典型的山地草原民族文化現象之一。 -百科知識中文網 https://bit.ly/3MM51ca


0 - 2022-03-14T183340.4910 - 2022-03-14T183342.723

【中國靈驗的讖語】三:莫道石人一隻眼,挑動黃河天下反
2018-02-21 由 歷史正述 發表于歷史
元朝末年,天災人禍不斷,民不聊生。欒城人韓山童因祖父燒香拜佛,傳播白蓮教,被謫徙永年。
當時,民間流傳一句讖語:「莫道石人一隻眼,挑動黃河天下反」。
公元1351年,黃河決口,元朝政府命令十七萬勞工修河堤,民工挖河時,發現有一獨眼石人。
五月韓山童和劉福通在永年白鹿莊聚集三千人,殺白馬、黑牛立盟起義,以紅巾為號,所以稱「紅巾軍」,擁立韓山童為明王。這樣,讖語:「莫道石人一隻眼,挑動黃河天下反」,得以應驗。
雖然事泄,韓山童被害。劉福通突圍,其子韓林兒,隨母楊氏逃往邯鄲武安山中。這是第一支反對元朝統治的力量。也是名義上推翻元朝的力量,因為至正十五年(公元1355年),劉福通就派人將韓林兒母子接至毫縣,立韓林兒為小明王,各地紅巾軍紛紛響應,其中一隻紅巾軍的將領就是朱元璋,最終趕走元朝,建立明朝的人,他的明朝的「明」就是由這個小明王而來。
原文網址:https://kknews.cc/history/rpxga2r.html


何謂「石人一隻眼,挑動黃河天下反」
2018-12-12 由 亦云古今 發表于歷史
在古代農民起義運動中,經常運用迷信輿論這種老把戲。比如陳勝吳廣丹書魚腹,劉邦斬白蛇起義等;還有演義里的瓦崗寨出現皇帝玉璽,梁山出現天罡地煞的石碑等,都是在製造輿論,就是告訴民眾這是上天安排的,上天安排的最大嘛,上天安排的還不夠你臭屁的,【手動滑稽】。所以「石人一隻眼,挑動黃河天下反」也是有人故意為之。
獨眼石人的來歷說法有很多,有人說是明教的圖騰,有人說是白蓮教的神佛,後者的可能性更大,因為最開始起義的韓山童正是白蓮教的頭把交椅。傳說獨眼石人可以看破世間一切苦難,帶來光明和希望,解救眾生,這就是為什麼在元末那個水深火熱的年代,百姓們熱衷於相信白蓮教,不但信還替你傳播。就這樣在一個月黑風高的夜晚,韓老大等人在黃河邊事先埋下了一尊獨眼石人,並且到處傳播「莫道石人一隻眼,挑動黃河天下反」。
那為什麼扯上黃河呢,黃河是中華民族的母親河,孕育了燦爛的中華文明,但是古代水利工程技術不發達,歷朝歷代黃河水患治理不好,都容易引發農民起義。而元末統治者仍然把自己當做來中原劫掠的「客人」,黃河泛濫修還是不修在朝廷里爭論了很長時間,這個時候宰相脫脫站出來說必須修。脫仔是個賢相,但是他沒有看透元朝的腐朽已經無法挽回,撥下修河的錢糧被層層扣押,勞動人民被征做奴隸幹活,有點像隋煬帝修大運河的情景,被壓迫到極致的百姓期盼著獨眼石人來解救他們。
恰巧在這個臨界點,修河人在黃河灘挖出了一尊獨眼石人,人們都願意相信這是「天意」,有了老天爺這位大靠山,幹什麼都有底氣,所以他們放下了恐懼,拿起了仇恨,加入了反元的隊伍。
所以在那個時間,那個地點,有心之人利用人們共同的心理,玩了一套神奇的遊戲。但不得不說他們都是改變時代的英雄,他們所做的事情都具有重大的歷史意義,值得我們尊敬。
原文網址:https://kknews.cc/history/yz6ebpj.html


f5e32a3f6cd0ccf5e32a111b752bf5e32a11158594f5e32a111ad8dff5e32a11195239f5e32a111e47d6f5e32a111a734b

公園裡站著的謎之石像!
作為全國首處 “公園中的車站” 而備受矚目的JR筑後船小屋站 (筑後市) 前設置的藝術文化交流設施 “九州藝文館”。有九州藝文館的筑後廣域公園內,發現了散發獨特氣息的謎之石像!
筑紫石人
asianbeat小編:“哇哦,好大好漂亮的公園哦!嗯?池子對面矗立的是什麽!?”
筑紫石人
“圖騰柱??”
筑紫石人
“右手布左手石頭?靠近點看看吧!”
筑紫石人
▲ 原來正面是超高的大型石人呀!
名為 “筑紫石人” 的類似陶俑般的石像是2015年作為該公園的主要紀念碑完成。高約7m,兩臂伸展橫向寬度為6m以上,簡直就是一個巨人!筑後地區有以九州最大規模的前方後圓墳的 “岩戸山古墳” (國家指定遺跡) 為首,5-6世紀期間建造的古墳居多,筑紫石人是根據 “八女古墳群” 的獨特造型的 “石人” 製作而成。從可以眺望寬廣公園的地方,遙望遠方,仿佛在注視著眼下廣闊世界的巨人。在沈浸於古代日本的浪漫氛圍中的同時,拍張紀念照片來感受一下它的大小吧!
【特集】福岡神秘景點介紹|筑紫石人 | asianbeat https://bit.ly/3tNc2kg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nicecasio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