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02-20_2245232022-02-21_184512

乾隆38年(1773),由王廷珪所撰的「苑裡慈和宮碑文」,本文收錄於苑裡志之中,內容提到:
淡於臺為北境,風濤洶湧,沙石舂撞.自國家設分府後,商賈往來,皆賴天后聖母之靈,而歌詠功德不衰.
歲辛卯三月,予自廈門隨星崖宋夫子之淡防任,遇風飄至惠州.舟人見神燈現於檣端,船得泊岸;復從廈過臺,不二日進鹿耳門.其靈顯昭昭,在人耳目也.
離淡署七十里有苑裏街,人輻輳;時方鳩工庀材,經始天后宮.予於是竊嘆神靈之赫濯,躬親所睹;而苑裏諸君之敬奉者,非素沐恩波,何以不吝重貲而成之?則古之祀有功烈於民者,其謂是歟?宮刱大殿二進崇嚴;旁有樓屋圍亭,並祀諸神,因聖母而及者也.嗟乎!自宋迄今數百年矣,滄桑屢變,而官民之葺祠以祀者,振古如玆!蓋湄島之靈,宛在水中.況此地蓬山居左、苑水居右,曲池假山,菁可愛;神之乘席駕雲以遨遊於島嶼間者,未有不共樂於斯而昭假也!顏曰「慈和」,言被其慈仁而享和平之福;實淡人之所禱祀焉.
是役也,始於二月,至臘月落成;糜白金六十有奇.任其事者,黃君在榮、應祿、陳君志成等皆倡建義舉,而胡君國材、黃君君佐等實肩理是事以成厥功者也.因刻石為之記.
時在乾隆三十八年(癸巳)仲秋之月,揀選縣正堂霞漳王廷珪撰、揀選儒學澄邑錢鏄書.」
碑文中王廷珪提到他與星崖宋夫子同往淡水廳上任,宋夫子指的就是宋學灝,根據光緒20年(1894)成書的《苗栗縣志》當中〈職官表/文職/淡水廳同知〉記載:「宋學灝 鑲紅旗漢軍,舉人.乾隆三十六年任.」宋同知在之後的乾隆52年調任彰化縣擔任知縣,對遭受林爽文叛亂而流離失所的居民頗多撫卹,相關德行可見於史籍中(彰化縣志)。
根據碑文記載,當時王廷珪跟隨宋學灝渡海來台就職,但卻在惠州遇見颶風,之後幸運脫困,經由船夫的轉述才知道原來冥冥之中有盞燈火指引他們,所以才讓船不至於迷失方向順利從廈門抵達鹿耳門,最後北上淡水廳就職。這故事聽下來似乎和慈和宮媽祖沒有什麼直接的關聯性,只能算是媽祖信仰當中常見的神話傳說之一。竊想王廷珪這篇碑文引宋學灝這段軼事,是刻意與蓬山慈和宮重建做扣聯,刻意寫入碑文當中的。這點從「宋夫子」並未對慈和宮有任何敬獻可以得到佐證,試想如宋學灝真的視慈和宮媽祖為救命恩人,那麼任內至少也會獻個匾額才是,但慈和宮裡就沒看見這樣的紀錄,反而是這位「好事」的王廷珪,因為他的一篇文章,為慈和宮,也為他自己留下流芳百年的記載。
苑裡慈和宮 @ 湊陣拜媽祖 :: 隨意窩 Xuite日誌 https://bit.ly/3h2Wi6M

2022-02-20_224515b1005_5b1005_8800px-苑裡慈和宮門牌800px-苑裡慈和宮正面照2022-02-20_2240252022-02-20_2246582022-02-20_2246522022-02-20_2246292022-02-21_1844012022-02-21_1843312022-02-21_1842562022-02-21_184430

2022-02-20_224555

「與天同功」匾。據說這塊匾是光緒皇帝欽賜的,賜匾的原因是光緒十年時,皇帝出遊至台灣海峽在海上碰到大風浪,幸遇媽祖相救才得以平安返京,事後調查原來救他的正是慈和宮的媽祖,因此賜了這塊「與天同功」匾。這傳說阿中是抱持著保留的態度的,尚且不論光緒皇帝是否曾出巡台灣海峽,光是年代上就頗不合理。光緒帝是五歲登基,過了十年也才十五歲,十五歲的小孩要到海上出巡?這似乎與常理不符。因此判斷這通匾應該是摹刻之作,而非清廷獨賜予慈和宮。另一種說法是當時有位欽差官來台時遇難,蒙慈和宮媽祖解救,皇帝因此欽賜匾額以茲表揚。倘若如此,那麼這位欽差官一定是光緒帝,甚至應該是慈禧太后的親信才能受此恩寵,但令人懷疑的是文獻上並沒有相關事件的記載,整個故事沒有主角只有年代,可信度就大大降低了。
苑裡慈和宮 @ 湊陣拜媽祖 :: 隨意窩 Xuite日誌 https://bit.ly/3h2Wi6M

2022-02-20_224533香爐_Insense_Burner_-_panoramio2022-02-20_225345

苗栗縣苑裡鎮
慈和宮
電話:037-861518
地址:苑裡鎮苑北里60號
文章來源:玩全台灣旅遊網
因位於苑裡房裡城外而稱為「城外媽祖」的慈和宮創建於清康熙五十三年(西元1714年),原建於現在今天下路市場的北側,後於清乾隆三十七年(西元1773年)遷於現址,至今已有兩百多年的歷史。慈和宮主祀神祇為媽祖娘娘,配祀神祇有註生娘娘、城隍爺、玉皇大帝與三山國王等神祇。宮中有許多年代久遠的古文物,包括蓬山慈和宮碑記、乾隆三十六年的石雕香爐與木桌、光緒十年所欽賜的「與天同功」的匾額,長年以來香火鼎盛,是當地居民的信仰中心。
苑裡慈和宮,又名蓬山慈和宮,是位於臺灣苗栗縣苑裡鎮苑北里的媽祖廟,其媽祖稱為「香燈媽」、「城外媽祖」、「潛水媽」。
其香爐刻有「弟子曾牛喜出」與「乾隆卅六年」等字[1]。
乾隆時苑裡房裡社境域之內曾有苑裡街尾舊媽祖宮[2],位在今苑裡市場[3][4]。當時房裡為泉州人所住,漳州人則住苑裡街[5]。由於泉漳械鬥,互為敵視[2]。
乾隆卅七年(1772年)年春,陳志城、胡國林、黃君佐等發議擇地新建媽祖廟[4]。其中陳志城為年幼時在康熙末年隨母親李慈勤、弟弟陳志德、陳志誠、陳志興、陳志考自漳州府詔安縣來臺灣[5]。該家族在康熙五十八年(1719年)向通霄平埔族以布匹九百匹、糖五百斤、火油一百斤,換取苑裡到後龍新港仔的土地,並立契約為證[6]。新址在北勢庄[2],該地就為他們所獻[3]。
乾隆卅八年(1773年)完竣[4],新廟名「蓬山慈和宮」[2],該年置「海國標靈」匾額[4]。石碑記載建廟經過、建廟花費白金六千多元,出錢出力者數百人[1]。之後,北廂房地藏王殿左龕以「陳五志」之名祭祀陳志城五兄弟[6]。
至於房裡居民於咸豐六年(1857年)在新建的房裡城內建了苑裡房裡順天宮[2],苑裡慈和宮媽祖因此對稱為「城外媽祖」[7]。
門牌為苑北里中山路305號。
傳說
相傳康熙五十三年(1714年)福建水軍吳將軍受命平定福建沿海海寇,為求剿匪順利,親往湄洲天后宮恭請媽祖第十二分靈的香燈媽供奉於主帥船上。一日海上忽遇風暴,漂流至房裡溪口船頭埔海邊。吳將軍就將神像則暫奉於苑裡望族陳五志家族宅中,平定後欲請神像回朝繳令,陳家及地方信眾懇留鎮衛此地,所以康熙五十五年(1716年)在今苑裡市場建媽祖廟,後神像成為苑裡慈和宮開基神像。[4]
1916年夏,農田稻苗遭受烏龜蟲侵害,恭請香燈媽出巡驅除蟲害,隔日烏龜蟲皆落海滅跡[4]。
1922年海線鐵路尚未開通時,香燈媽繞境出巡經大安溪、大甲溪時,適逢河水暴漲,突見溪水撥開成路形讓眾人平安,爾後信眾尊稱香燈媽為「潛水媽」[4]。同稱號的有大庄浩天宮媽祖[8]。
地券
1971年廟方重建時,在媽祖神像座下找出一組合磚[1]
一塊紅磚片書寫契約內容,另一塊則畫八卦圖,長、寬各卅七公分,厚四公分,一塊書寫契約,一塊畫著八卦圖。契約書沒用朝號或確實年代,內容大意為:北路淡防分府竹南三堡苑裡街,東至甲卯乙,西至庚酉金,南至丙午丁,北至壬子癸,今因金銀費用托土地公引就賣與陽間弟子,主事陳義豐、主醮陳慎豐、主普沈合興、主壇陳隆、苑裡總理盧振源,合境眾信人等約定價銀二百廿錠,同中收訖,即日同主事元始天尊御前給出合契壹面永遠為炤,批與眾鬼神等無干,如有不明等情,武夷王出首抵擋不干買主之事,此係兩願恐口無憑恭就,東王公作證見,牙人張堅固,中人李定度,日立賣契人武夷王,代筆人金不換,西王母作證盟,主行科事中政大夫林德陞,天運丙子年十一月。[3]
據通霄鎮收藏、研究古文書專家陳水木表示,此買賣契約應與乾隆年間獻地無關[3]。廟方也無陳義豐、陳慎豐、沈合興等人的資料[1]。
祭祀
媽祖誕辰也有各地分靈媽祖參拜,在2011年報導時,慈和宮有紀錄的分靈媽祖有近兩百尊[9]。每年會至北港朝天宮進香[10]。
玉皇殿一樓供奉五斗星君、王天君、趙天君;二樓供奉三官大帝、玄天上帝、文昌帝君;三樓供奉玉皇大帝紫微星君、長生星君等[11]。
農曆七月初三,舉行中元普渡
苑裡慈和宮 - 維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書 https://bit.ly/33CV1QO
-------------------
慈和宮因位於苑裡房裡城外,故稱「城外媽祖」,與城內媽祖順天宮同為當地居民的信仰中心。
宮中具有紀念價值的東西甚多,神桌前的古香爐,相傳是乾隆36年由大陸運來臺灣的。另外有乾隆38年的「海國標靈」匾懸於正殿中;以及「蓬山慈和宮碑」等。由這些清初的古物,可以證明苑裡城附近,開發極早,在清朝初年已經是個很重要的地方了。
慈和宮位於本鎮苑北里,以天上聖母為主神,舊稱城外媽祖,與順天宮同為苑裡兩大信仰中心,由於交通建設及市區發展等因素,慈和宮不管是建築規模或信眾人數均已凌駕於順天宮,為苑裡最大信仰中心。
介紹
創建於清乾隆36年(1771年),相傳開基媽姐(香燈媽)系清朝康熙53年(西元1714年)福建水軍都督吳將軍受命平定福建沿海海寇,為求剿罪順利,親往湄洲天后宮迎回聖母第十二分靈金身,供奉於主帥船上,一日遇暴雨,戰船飄抵今日房裡溪口「船頭埔」,吳者督隨軍登陸,即請聖母神像暫奉於苑裡望族陳五志宅中,掃平賊亂後,陳氏及地方信眾懇留聖母鎮衛,駐留苑裡,佑護國泰民安。
特色
慈和宮主祀媽祖,配祀註生娘娘、三山國王、城隍爺、關聖帝君、玉皇大帝、玄天上帝、三關大帝、文昌帝君、長生大帝、紫微大帝、太歲星君等慈和宮現今宮內所藏古物頗多,除「蓬山慈和宮碑記」外,龕上媽祖神像、神案、千里眼、順風耳等俱是依初,並有乾隆三十六年石雕古香爐、木製古案,乾隆三十八年立置之「海國標靈」古匾,光緒十年裡封慈和宮天上聖母救駕有功之欽賜匾「與天同功」。
許多廟宇常號稱創建年代久遠,但僅是傳說,可靠證據,然而慈和宮至今仍完整保存一碑記,完整記載慈和宮創建蹟,證明它從乾隆三十七年建廟以來,已有兩百三十餘年的歷史。
-----------------------
廟宇簡介
廟宇名稱 : 慈和宮
廟宇別稱 : 苑裡慈和宮 苗栗慈和宮
主祀神祇 : 天上聖母
宗教類型 : 佛教
組織方式 : 其他
廟宇介紹
慈和宮位於本鎮苑北里,以天上聖母為主神,舊稱城外媽祖,與順天宮同為苑裡兩大信仰中心,由於交通建設及市區發展等因素,慈和宮不管是建築規模或信眾人數均已凌駕於順天宮,為苑裡最大信仰中心。創建於清乾隆36年(1771年),相傳開基媽姐(香燈媽)系清朝康熙53年(西元1714年)福建水軍都督吳將軍受命平定福建沿海海寇,為求剿罪順利,親往湄洲天后宮迎回聖母第十二分靈金身,供奉於主帥船上,一日遇暴雨,戰船飄抵今日房裡溪口「船頭埔」,吳者督隨軍登陸,即請聖母神像暫奉於苑裡望族陳五志宅中,掃平賊亂後,陳氏及地方信眾懇留聖母鎮衛,駐留苑裡,佑護國泰民安。慈和宮主祀媽祖,配祀註生娘娘、三山國王、城隍爺、關聖帝君、玉皇大帝、玄天上帝、等慈和宮現今宮內所藏古物頗多,除「蓬山慈和宮碑記」外,龕上媽祖神像、神案、千里眼、順風耳等俱是依初,並有乾隆三十六年石雕古香爐、木製古案,乾隆三十八年立置之「海國標靈」古匾,光緒十年裡封慈和宮天上聖母救駕有功之欽賜匾「與天同功」
建築特色 :
傳說本宮開基媽祖(香燈媽)係清朝康熙53年(西元1714)先人由湄洲天后宮, 恭請聖母十二分靈金身一尊來台,神示要永駐蓬山(苑裡)保佑萬民,鄉民 喜獲聖示,遂於苑裡街仔尾(今分駐所附近)建造天后宮(媽祖宮)供奉聖母 媽祖,供信眾謨拜。(苑裡鎮誌古文書有街仔尾舊宮地記載及舊石爐可證 明乾隆36年遷建前即有媽祖宮之事實)
乾隆36年(西元1771)星崖宋夫子學灝奉旨來台覆任,遇颱風飄至惠州,舟人 見神燈現於檣端,船得泊岸,復從廈門來台,不二日進鹿耳門,經查證實為 離淡署70里有苑裡街聖母顯靈療祐,始得安然抵台覆任,消息傳至苑裡萬民 歡騰感念聖威,乃有仕伸黃在榮、黃應祿、陳志城,等倡議擴(遷)建,首席 董事陳以利獻宮地一所(現址),胡國材、黃君佐等肩理是事,船主蔡芳輝、 高有康諸船協運宮料,始於乾隆37年(西元1772)2月至臘月落成,福德爺、陳 士佳、陳志城商家及數百信徒捐建,糜白金六千有奇,信眾感念聖母慈仁而享 和平而定名為慈和宮。(乾隆38年石碑記有詳細記載)
嘉慶21年(西元1816)主事陳義豐倡議重修,並辦理醮事,由陳慎豐主醮事、 沈合興主普事。(大媽座下合磚記載)
本宮重建廟宇已百餘年,宮廟陳舊,於民國60年(西元1971)苑裡鎮長姚欣倡議 改建,獲鎮民附議成立改建委員會推動改建,拆除原廟,是年11月動土至民國73 年新廟落成,啟建三朝祈安清醮,全鎮設立六大醮壇。
民國78年(西元1989)主任委員張水連,倡建玉皇殿,由委員會通力合作及全體信徒 熱烈支持,經陳德枝族親讓售房屋土地,始於農曆正月13日邀請縣長謝金汀主持 動土大典。民國85年(西元1996)落成,12月9日辦理啟建祈安五朝福醮,全鎮設立 七大醮壇。
本宮前殿供奉主神聖母媽祖娘娘,註生娘娘、城堭爺、觀音佛祖、神農大帝、 地藏王、關聖帝君;玉皇殿一樓供奉中、東、西、南、北、五斗星君、左玉觀音、 右玉媽視,二樓奉三官(天、地、水)大帝、玄天上帝、文昌帝君,祈求合家平安 、光明上晉、金榜題名,三樓供奉玉皇上帝、長生大帝、紫微大帝、青華大帝、 天皇大帝,祈求賜福、步步高陞、長生不老、宮內眾神尊開光點眼安座齊備,於 民國91年(西元2002)12月辦理慶成祈安五朝圓醮,設立玉皇、天師、聖母、福德、 觀音、神農、乾坤等七大醮壇,一連五天盛況一時。
-------------------------------------
寺廟巡禮-苗栗縣苑裡鎮慈和宮天上聖母(香燈媽) @ 這是我的部落格 :: 隨意窩 Xuite日誌 https://bit.ly/3LKaU97
寺廟巡禮-苗栗縣苑裡鎮慈和宮天上聖母(香燈媽)
4289寺廟巡禮
慈和宮創廟迄今已286年之歷史,供奉天上聖母,為苑裡鎮鎮民之信仰中心。於清康熙53年(西元1714年),苑裡鎮先民由湄洲天后宮恭請聖母12分靈金身一尊來台,聖母聖示要永駐蓬山(苑裡古地名),於是地方民眾即於苑裡街仔尾,今苑裡警察分駐所附近建造天后宮(媽祖宮),奉祀聖母金身,供信眾謨拜。又依苗栗縣政府之資料,慈和宮係創建於清乾隆36年(西元1771年),相傳開基媽姐(香燈媽)系清朝康熙53年(西元1714年)福建水軍都督吳將軍受命平定福建沿海海寇,為求剿罪順利,親往湄洲天后宮迎回聖母第十二分靈金身,供奉於主帥船上,一日遇暴雨,戰船飄抵今日房裡溪口「船頭埔」,吳者督隨軍登陸,即請聖母神像暫奉於苑裡望族陳五 志宅中,掃平賊亂後,陳氏及地方信眾懇留聖母鎮衛,駐留苑裡,佑護國泰民安。慈和宮因位於苑裡房裡城外,故稱「城外媽祖」,與城內媽祖順天宮同為當地居民的信仰中心。
乾隆36年(西元1771年),星崖宋夫子學灝奉旨來台履任,遇颱風船漂至惠州,船工見神燈現於檣桅,船始平安泊岸,復從廈門出發來台,不二日進鹿耳門,經查証實為離淡署70里有苑裡街聖母顯靈,始得平安扺台履任。消息傳至苑裡後,萬民歡騰感念聖威,篤有仕紳黃在榮先生、黃應祿先生、陳志城先生等倡議遷建首席董事陳以利先生 獻宮地(即現址),於乾隆37年2月動工興建,至12月底竣工,並命宮名為慈和宮。慈和宮歷經嘉慶21年(西元1816年)重修、民國60年改建,民國78年整建及擴建玉皇殿至民國85年竣工,此為重建後之全貎。
乾隆36年西元1771年之石香爐
乾隆38年之石碑,記載乾隆37年慈和宮遷建之歷史
甲寅年為民國3年之石獅
乾隆36年西元1771年之匾額,宋夫子學灦所贈
光绪10年西元1884年匾額
註生娘娘與城隍尊神
觀音佛祖
關聖帝君與神農大帝
後殿前之九龍池
後殿前之四大天王石雕
百龍藻井
觀音佛祖
大聖母
朱紅大龍柱三樓高
北極玄天上帝
文昌帝君
紫微大帝,為道教神尊,全名稱北極中天紫微太皇大帝,總御萬星。北極辰星。為北極紫微。一曰紫微垣。在晉書天文志記述。北極五星。一曰紫微大帝之座。天子之常居也。北極謂之北辰。觀象玩占也說北極星在紫微宮中。一曰北辰天之最尊星也。其紐星天之樞。天運無窮三光迭耀。而極星不移。故曰。居其所而眾星拱之。因而北辰為北極紫微大帝。故統御萬星是萬星帝主。主掌天地之經緯紫地位僅次於玉皇大帝。紫微大帝據封神演義云,中央北極紫微大帝乃姬伯邑考,是周文王長太子,亦即武王之兄,因文王被暴紂囚繫,伯邑考進頁珍物欲贖父罪,妲己見他丰姿俊雅,乘機挑逗,姬伯不為所動,正色諫詞,妲己惱羞成怒,向紂王欺奏,可憐姬伯為父朝商,卻身遭萬刀剁屍,待武王滅紂後,姜子牙封神台奉元始天尊之命封姬伯為紫微大帝。
青華大帝,是道教的神尊,又稱太乙天尊、救苦天尊,又稱青玄大帝,尋聲救苦天尊,十方救天尊等。道教經典記載太乙天尊居『東方長樂世界』妙巖宮,可引渡受苦亡魂往生,對於積德行善,曉道明玄而功德圓滿之人,接引其位列仙班。封神榜中的太乙天尊道號太乙真人,為哪吒的師父,協助哪吒蓮花化身復活。
南極長生大帝,亦稱廣壽天尊,萬仙教主,即俗稱南極星君也。史記天官書:「狼比有大星,曰南極 老人」,又觀象玩占云:「南極老人星主壽考」正義云:「角亢在辰為壽星,三月之時,萬物始生,建於春氣,布養各盡其性,不罹災天,故壽」。俗以為壽星明 現,天下理安。若備醴祭告,可得福享壽,故南極曰長生大帝,而總御萬靈也。
太極勾陳上宮天皇大帝萬神教主,西方曰太極。由天皇大帝主之。其為勾陳宮中一星曰天皇星。天皇大帝鎮於西極。其神號曰耀魄寶。主御群靈。執萬神圖。故曰天皇大帝統御萬神是萬神帝主。主掌天地人三才與人間之兵革。
三官大帝
玉皇大天尊
著官服官帽之千里眼與順風耳
開基之香燈媽,迄今已有286年歷史
鎮殿天上聖母
有關慈和歷史沿革資料來源為慈和宮沿革書及苗栗縣政府有關慈和宮之文字記載
廟址:苗栗縣苑裡鎮中山路305號
電話:03-7861518
寺廟巡禮-苗栗縣苑裡鎮慈和宮天上聖母(香燈媽) @ 這是我的部落格 :: 隨意窩 Xuite日誌 https://bit.ly/3LKaU97


苗栗縣苑裡鎮
慈和宮
電話:037-861518
地址:苑裡鎮苑北里60號
文章來源:玩全台灣旅遊網
因位於苑裡房裡城外而稱為「城外媽祖」的慈和宮創建於清康熙五十三年(西元1714年),原建於現在今天下路市場的北側,後於清乾隆三十七年(西元1773年)遷於現址,至今已有兩百多年的歷史。慈和宮主祀神祇為媽祖娘娘,配祀神祇有註生娘娘、城隍爺、玉皇大帝與三山國王等神祇。宮中有許多年代久遠的古文物,包括蓬山慈和宮碑記、乾隆三十六年的石雕香爐與木桌、光緒十年所欽賜的「與天同功」的匾額,長年以來香火鼎盛,是當地居民的信仰中心。
苑裡慈和宮,又名蓬山慈和宮,是位於臺灣苗栗縣苑裡鎮苑北里的媽祖廟,其媽祖稱為「香燈媽」、「城外媽祖」、「潛水媽」。
由來
其香爐刻有「弟子曾牛喜出」與「乾隆卅六年」等字[1]。
乾隆時苑裡房裡社境域之內曾有苑裡街尾舊媽祖宮[2],位在今苑裡市場[3][4]。當時房裡為泉州人所住,漳州人則住苑裡街[5]。由於泉漳械鬥,互為敵視[2]。
乾隆卅七年(1772年)年春,陳志城、胡國林、黃君佐等發議擇地新建媽祖廟[4]。其中陳志城為年幼時在康熙末年隨母親李慈勤、弟弟陳志德、陳志誠、陳志興、陳志考自漳州府詔安縣來臺灣[5]。該家族在康熙五十八年(1719年)向通霄平埔族以布匹九百匹、糖五百斤、火油一百斤,換取苑裡到後龍新港仔的土地,並立契約為證[6]。新址在北勢庄[2],該地就為他們所獻[3]。
乾隆卅八年(1773年)完竣[4],新廟名「蓬山慈和宮」[2],該年置「海國標靈」匾額[4]。石碑記載建廟經過、建廟花費白金六千多元,出錢出力者數百人[1]。之後,北廂房地藏王殿左龕以「陳五志」之名祭祀陳志城五兄弟[6]。
至於房裡居民於咸豐六年(1857年)在新建的房裡城內建了苑裡房裡順天宮[2],苑裡慈和宮媽祖因此對稱為「城外媽祖」[7]。
門牌為苑北里中山路305號。
傳說
相傳康熙五十三年(1714年)福建水軍吳將軍受命平定福建沿海海寇,為求剿匪順利,親往湄洲天后宮恭請媽祖第十二分靈的香燈媽供奉於主帥船上。一日海上忽遇風暴,漂流至房裡溪口船頭埔海邊。吳將軍就將神像則暫奉於苑裡望族陳五志家族宅中,平定後欲請神像回朝繳令,陳家及地方信眾懇留鎮衛此地,所以康熙五十五年(1716年)在今苑裡市場建媽祖廟,後神像成為苑裡慈和宮開基神像。[4]
1916年夏,農田稻苗遭受烏龜蟲侵害,恭請香燈媽出巡驅除蟲害,隔日烏龜蟲皆落海滅跡[4]。
1922年海線鐵路尚未開通時,香燈媽繞境出巡經大安溪、大甲溪時,適逢河水暴漲,突見溪水撥開成路形讓眾人平安,爾後信眾尊稱香燈媽為「潛水媽」[4]。同稱號的有大庄浩天宮媽祖[8]。
地券
1971年廟方重建時,在媽祖神像座下找出一組合磚[1]。
一塊紅磚片書寫契約內容,另一塊則畫八卦圖,長、寬各卅七公分,厚四公分,一塊書寫契約,一塊畫著八卦圖。契約書沒用朝號或確實年代,內容大意為:北路淡防分府竹南三堡苑裡街,東至甲卯乙,西至庚酉金,南至丙午丁,北至壬子癸,今因金銀費用托土地公引就賣與陽間弟子,主事陳義豐、主醮陳慎豐、主普沈合興、主壇陳隆、苑裡總理盧振源,合境眾信人等約定價銀二百廿錠,同中收訖,即日同主事元始天尊御前給出合契壹面永遠為炤,批與眾鬼神等無干,如有不明等情,武夷王出首抵擋不干買主之事,此係兩願恐口無憑恭就,東王公作證見,牙人張堅固,中人李定度,日立賣契人武夷王,代筆人金不換,西王母作證盟,主行科事中政大夫林德陞,天運丙子年十一月。[3]
據通霄鎮收藏、研究古文書專家陳水木表示,此買賣契約應與乾隆年間獻地無關[3]。廟方也無陳義豐、陳慎豐、沈合興等人的資料[1]。
祭祀
媽祖誕辰也有各地分靈媽祖參拜,在2011年報導時,慈和宮有紀錄的分靈媽祖有近兩百尊[9]。每年會至北港朝天宮進香[10]。
玉皇殿一樓供奉五斗星君、王天君、趙天君;二樓供奉三官大帝、玄天上帝、文昌帝君;三樓供奉玉皇大帝紫微星君、長生星君等[11]。
農曆七月初三,舉行中元普渡
苑裡慈和宮 - 維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書 https://bit.ly/33CV1QO
-------------------
廟宇簡介
廟宇名稱 : 慈和宮
廟宇別稱 : 苑裡慈和宮 苗栗慈和宮
主祀神祇 : 天上聖母
宗教類型 : 佛教
組織方式 : 其他
廟宇介紹
慈和宮位於本鎮苑北里,以天上聖母為主神,舊稱城外媽祖,與順天宮同為苑裡兩大信仰中心,由於交通建設及市區發展等因素,慈和宮不管是建築規模或信眾人數均已凌駕於順天宮,為苑裡最大信仰中心。創建於清乾隆36年(1771年),相傳開基媽姐(香燈媽)系清朝康熙53年(西元1714年)福建水軍都督吳將軍受命平定福建沿海海寇,為求剿罪順利,親往湄洲天后宮迎回聖母第十二分靈金身,供奉於主帥船上,一日遇暴雨,戰船飄抵今日房裡溪口「船頭埔」,吳者督隨軍登陸,即請聖母神像暫奉於苑裡望族陳五志宅中,掃平賊亂後,陳氏及地方信眾懇留聖母鎮衛,駐留苑裡,佑護國泰民安。慈和宮主祀媽祖,配祀註生娘娘、三山國王、城隍爺、關聖帝君、玉皇大帝、玄天上帝、等慈和宮現今宮內所藏古物頗多,除「蓬山慈和宮碑記」外,龕上媽祖神像、神案、千里眼、順風耳等俱是依初,並有乾隆三十六年石雕古香爐、木製古案,乾隆三十八年立置之「海國標靈」古匾,光緒十年裡封慈和宮天上聖母救駕有功之欽賜匾「與天同功」
建築特色 :
傳說本宮開基媽祖(香燈媽)係清朝康熙53年(西元1714)先人由湄洲天后宮, 恭請聖母十二分靈金身一尊來台,神示要永駐蓬山(苑裡)保佑萬民,鄉民 喜獲聖示,遂於苑裡街仔尾(今分駐所附近)建造天后宮(媽祖宮)供奉聖母 媽祖,供信眾謨拜。(苑裡鎮誌古文書有街仔尾舊宮地記載及舊石爐可證 明乾隆36年遷建前即有媽祖宮之事實)
乾隆36年(西元1771)星崖宋夫子學灝奉旨來台覆任,遇颱風飄至惠州,舟人 見神燈現於檣端,船得泊岸,復從廈門來台,不二日進鹿耳門,經查證實為 離淡署70里有苑裡街聖母顯靈療祐,始得安然抵台覆任,消息傳至苑裡萬民 歡騰感念聖威,乃有仕伸黃在榮、黃應祿、陳志城,等倡議擴(遷)建,首席 董事陳以利獻宮地一所(現址),胡國材、黃君佐等肩理是事,船主蔡芳輝、 高有康諸船協運宮料,始於乾隆37年(西元1772)2月至臘月落成,福德爺、陳 士佳、陳志城商家及數百信徒捐建,糜白金六千有奇,信眾感念聖母慈仁而享 和平而定名為慈和宮。(乾隆38年石碑記有詳細記載)
嘉慶21年(西元1816)主事陳義豐倡議重修,並辦理醮事,由陳慎豐主醮事、 沈合興主普事。(大媽座下合磚記載)
本宮重建廟宇已百餘年,宮廟陳舊,於民國60年(西元1971)苑裡鎮長姚欣倡議 改建,獲鎮民附議成立改建委員會推動改建,拆除原廟,是年11月動土至民國73 年新廟落成,啟建三朝祈安清醮,全鎮設立六大醮壇。
民國78年(西元1989)主任委員張水連,倡建玉皇殿,由委員會通力合作及全體信徒 熱烈支持,經陳德枝族親讓售房屋土地,始於農曆正月13日邀請縣長謝金汀主持 動土大典。民國85年(西元1996)落成,12月9日辦理啟建祈安五朝福醮,全鎮設立 七大醮壇。
本宮前殿供奉主神聖母媽祖娘娘,註生娘娘、城堭爺、觀音佛祖、神農大帝、 地藏王、關聖帝君;玉皇殿一樓供奉中、東、西、南、北、五斗星君、左玉觀音、 右玉媽視,二樓奉三官(天、地、水)大帝、玄天上帝、文昌帝君,祈求合家平安 、光明上晉、金榜題名,三樓供奉玉皇上帝、長生大帝、紫微大帝、青華大帝、 天皇大帝,祈求賜福、步步高陞、長生不老、宮內眾神尊開光點眼安座齊備,於 民國91年(西元2002)12月辦理慶成祈安五朝圓醮,設立玉皇、天師、聖母、福德、 觀音、神農、乾坤等七大醮壇,一連五天盛況一時。
-------------------------------------
寺廟巡禮-苗栗縣苑裡鎮慈和宮天上聖母(香燈媽) @ 這是我的部落格 :: 隨意窩 Xuite日誌 https://bit.ly/3LKaU97
寺廟巡禮-苗栗縣苑裡鎮慈和宮天上聖母(香燈媽) 【遊記】苗栗苑裡-慈和宮(媽祖廟/天上聖母/城外媽祖/香燈媽) @ 高雄之子-痴傻男孩Johnson的部落格 :: 痞客邦 ::
4289寺廟巡禮
慈和宮創廟迄今已286年之歷史,供奉天上聖母,為苑裡鎮鎮民之信仰中心。於清康熙53年(西元1714年),苑裡鎮先民由湄洲天后宮恭請聖母12分靈金身一尊來台,聖母聖示要永駐蓬山(苑裡古地名),於是地方民眾即於苑裡街仔尾,今苑裡警察分駐所附近建造天后宮(媽祖宮),奉祀聖母金身,供信眾謨拜。又依苗栗縣政府之資料,慈和宮係創建於清乾隆36年(西元1771年),相傳開基媽姐(香燈媽)系清朝康熙53年(西元1714年)福建水軍都督吳將軍受命平定福建沿海海寇,為求剿罪順利,親往湄洲天后宮迎回聖母第十二分靈金身,供奉於主帥船上,一日遇暴雨,戰船飄抵今日房裡溪口「船頭埔」,吳者督隨軍登陸,即請聖母神像暫奉於苑裡望族陳五 志宅中,掃平賊亂後,陳氏及地方信眾懇留聖母鎮衛,駐留苑裡,佑護國泰民安。慈和宮因位於苑裡房裡城外,故稱「城外媽祖」,與城內媽祖順天宮同為當地居民的信仰中心。
乾隆36年(西元1771年),星崖宋夫子學灝奉旨來台履任,遇颱風船漂至惠州,船工見神燈現於檣桅,船始平安泊岸,復從廈門出發來台,不二日進鹿耳門,經查証實為離淡署70里有苑裡街聖母顯靈,始得平安扺台履任。消息傳至苑裡後,萬民歡騰感念聖威,篤有仕紳黃在榮先生、黃應祿先生、陳志城先生等倡議遷建首席董事陳以利先生 獻宮地(即現址),於乾隆37年2月動工興建,至12月底竣工,並命宮名為慈和宮。慈和宮歷經嘉慶21年(西元1816年)重修、民國60年改建,民國78年整建及擴建玉皇殿至民國85年竣工,此為重建後之全貎。
乾隆36年西元1771年之石香爐
乾隆38年之石碑,記載乾隆37年慈和宮遷建之歷史
甲寅年為民國3年之石獅
乾隆36年西元1771年之匾額,宋夫子學灦所贈
光绪10年西元1884年匾額
註生娘娘與城隍尊神
觀音佛祖
關聖帝君與神農大帝
後殿前之九龍池
後殿前之四大天王石雕
百龍藻井
觀音佛祖
大聖母
朱紅大龍柱三樓高
北極玄天上帝
文昌帝君
紫微大帝,為道教神尊,全名稱北極中天紫微太皇大帝,總御萬星。北極辰星。為北極紫微。一曰紫微垣。在晉書天文志記述。北極五星。一曰紫微大帝之座。天子之常居也。北極謂之北辰。觀象玩占也說北極星在紫微宮中。一曰北辰天之最尊星也。其紐星天之樞。天運無窮三光迭耀。而極星不移。故曰。居其所而眾星拱之。因而北辰為北極紫微大帝。故統御萬星是萬星帝主。主掌天地之經緯紫地位僅次於玉皇大帝。紫微大帝據封神演義云,中央北極紫微大帝乃姬伯邑考,是周文王長太子,亦即武王之兄,因文王被暴紂囚繫,伯邑考進頁珍物欲贖父罪,妲己見他丰姿俊雅,乘機挑逗,姬伯不為所動,正色諫詞,妲己惱羞成怒,向紂王欺奏,可憐姬伯為父朝商,卻身遭萬刀剁屍,待武王滅紂後,姜子牙封神台奉元始天尊之命封姬伯為紫微大帝。
青華大帝,是道教的神尊,又稱太乙天尊、救苦天尊,又稱青玄大帝,尋聲救苦天尊,十方救天尊等。道教經典記載太乙天尊居『東方長樂世界』妙巖宮,可引渡受苦亡魂往生,對於積德行善,曉道明玄而功德圓滿之人,接引其位列仙班。封神榜中的太乙天尊道號太乙真人,為哪吒的師父,協助哪吒蓮花化身復活。
南極長生大帝,亦稱廣壽天尊,萬仙教主,即俗稱南極星君也。史記天官書:「狼比有大星,曰南極 老人」,又觀象玩占云:「南極老人星主壽考」正義云:「角亢在辰為壽星,三月之時,萬物始生,建於春氣,布養各盡其性,不罹災天,故壽」。俗以為壽星明 現,天下理安。若備醴祭告,可得福享壽,故南極曰長生大帝,而總御萬靈也。
太極勾陳上宮天皇大帝萬神教主,西方曰太極。由天皇大帝主之。其為勾陳宮中一星曰天皇星。天皇大帝鎮於西極。其神號曰耀魄寶。主御群靈。執萬神圖。故曰天皇大帝統御萬神是萬神帝主。主掌天地人三才與人間之兵革。
三官大帝
玉皇大天尊
著官服官帽之千里眼與順風耳
開基之香燈媽,迄今已有286年歷史
鎮殿天上聖母
有關慈和歷史沿革資料來源為慈和宮沿革書及苗栗縣政府有關慈和宮之文字記載
廟址:苗栗縣苑裡鎮中山路305號
電話:03-7861518
寺廟巡禮-苗栗縣苑裡鎮慈和宮天上聖母(香燈媽) @ 這是我的部落格 :: 隨意窩 Xuite日誌 https://bit.ly/3LKaU97

1593823358-1095778858-g_l1593823431-913274869-g_l2022-02-20_225008

古匾「海國標靈」,這方匾上款為「乾隆三十七年歲次壬辰孟春穀旦」,下款是「蓬山眾弟子敬立」,乾隆三十七年為西元1772年,時間、人物都很明確,而這一年也是慈和宮於現址建立落成的隔一年。網路上有的資料說這方匾是前文所提的宋學灝所獻,根據匾上的落款這樣的說法是錯誤的。
苑裡慈和宮 @ 湊陣拜媽祖 :: 隨意窩 Xuite日誌 https://bit.ly/3h2Wi6M

2022-02-20_224954

「故曰配天」匾,清嘉慶辛酉年(西元1801年)由台灣府淡水撫民同知李明心所立。

古匾:「故曰配天」,這方匾上款為「嘉慶辛酉年」,下款「淡防同知李明心題」,查辛酉年為嘉慶六年(1801),根據〈新竹縣志初稿/卷四/職官表/文職/淡水廳同知〉記載,李明心的確為當時的淡水同知,兩年後李同知升任至福建汀州擔任知府,因此這方匾額的人物、年代均可信。不過慈和宮對這方匾額獻立背景的說法,同樣也是渡船來台在海上蒙慈和媽祖相救,是故獻匾以表感激。然而查相關典籍如淡水廳志、苗栗縣志、新竹縣志初稿等,均註明李明心為嘉慶二年來台到任,與匾上所留之嘉慶辛酉年差了四年之久,是故李明心獻匾真的是因為海上遇難?這可能還需多加考據才行。
苑裡慈和宮 @ 湊陣拜媽祖 :: 隨意窩 Xuite日誌 https://bit.ly/3h2Wi6M

【遊記】苗栗苑裡-慈和宮(媽祖廟/天上聖母/城外媽祖/香燈媽) @ 高雄之子-痴傻男孩Johnson的部落格 :: 痞客邦 ::


(7) 苑裡慈和宮 | Facebook


苑裡慈和宮 @ 湊陣拜媽祖 :: 痞客邦 ::

【苑裡慈和宮簡介】引自苑裡慈和宮網站
慈和宮位於本鎮苑北里,以天上聖母為主神,舊稱城外媽祖,與順天宮同為苑裡兩大信仰中心,由於交通建設及市區發展等因素,慈和宮不管是建築規模或信眾人數均已凌駕於順天宮,為苑裡最大信仰中心。創建於清乾隆36年(1771年),相傳開基媽姐(香燈媽)系清朝康熙53年(西元1714年)福建水軍都督吳將軍受命平定福建沿海海寇,為求剿罪順利,親往湄洲天后宮迎回聖母第十二分靈金身,供奉於主帥船上,一日遇暴雨,戰船飄抵今日房裡溪口「船頭埔」,吳者督隨軍登陸,即請聖母神像暫奉於苑裡望族陳五志宅中,掃平賊亂後,陳氏及地方信眾懇留聖母鎮衛,駐留苑裡,佑護國泰民安。慈和宮主祀媽祖,配祀註生娘娘、三山國王、城隍爺、關聖帝君、玉皇大帝、玄天上帝、等慈和宮現今宮內所藏古物頗多,除「蓬山慈和宮碑記」外,龕上媽祖神像、神案、千里眼、順風耳等俱是依初,並有乾隆三十六年石雕古香爐、木製古案,乾隆三十八年立置之「海國標靈」古匾,光緒十年裡封慈和宮天上聖母救駕有功之欽賜匾「與天同功」。
【阿中隨筆】
慈和宮的創建有文獻所載的是乾隆38年(1773),由王廷珪所撰的「苑裡慈和宮碑文」,本文收錄於苑裡志之中,內容提到:
淡於臺為北境,風濤洶湧,沙石舂撞.自國家設分府後,商賈往來,皆賴天后聖母之靈,而歌詠功德不衰.
歲辛卯三月,予自廈門隨星崖宋夫子之淡防任,遇風飄至惠州.舟人見神燈現於檣端,船得泊岸;復從廈過臺,不二日進鹿耳門.其靈顯昭昭,在人耳目也.
離淡署七十里有苑裏街,人輻輳;時方鳩工庀材,經始天后宮.予於是竊嘆神靈之赫濯,躬親所睹;而苑裏諸君之敬奉者,非素沐恩波,何以不吝重貲而成之?則古之祀有功烈於民者,其謂是歟?宮刱大殿二進崇嚴;旁有樓屋圍亭,並祀諸神,因聖母而及者也.嗟乎!自宋迄今數百年矣,滄桑屢變,而官民之葺祠以祀者,振古如玆!蓋湄島之靈,宛在水中.況此地蓬山居左、苑水居右,曲池假山,菁可愛;神之乘席駕雲以遨遊於島嶼間者,未有不共樂於斯而昭假也!顏曰「慈和」,言被其慈仁而享和平之福;實淡人之所禱祀焉.
是役也,始於二月,至臘月落成;糜白金六十有奇.任其事者,黃君在榮、應祿、陳君志成等皆倡建義舉,而胡君國材、黃君君佐等實肩理是事以成厥功者也.因刻石為之記.
時在乾隆三十八年(癸巳)仲秋之月,揀選縣正堂霞漳王廷珪撰、揀選儒學澄邑錢鏄書.」
碑文中王廷珪提到他與星崖宋夫子同往淡水廳上任,宋夫子指的就是宋學灝,根據光緒20年(1894)成書的《苗栗縣志》當中〈職官表/文職/淡水廳同知〉記載:「宋學灝 鑲紅旗漢軍,舉人.乾隆三十六年任.」宋同知在之後的乾隆52年調任彰化縣擔任知縣,對遭受林爽文叛亂而流離失所的居民頗多撫卹,相關德行可見於史籍中(彰化縣志)。
根據碑文記載,當時王廷珪跟隨宋學灝渡海來台就職,但卻在惠州遇見颶風,之後幸運脫困,經由船夫的轉述才知道原來冥冥之中有盞燈火指引他們,所以才讓船不至於迷失方向,順利從廈門抵達鹿耳門,最後北上淡水廳就職。這故事聽下來似乎和慈和宮媽祖沒有什麼直接的關聯性,只能算是媽祖信仰當中常見的神話傳說之一。竊想王廷珪這篇碑文引宋學灝這段軼事,是刻意與蓬山慈和宮重建做扣聯,刻意寫入碑文當中的。這點從「宋夫子」並未對慈和宮有任何敬獻可以得到佐證,試想如宋學灝真的視慈和宮媽祖為救命恩人,那麼任內至少也會獻個匾額才是,但慈和宮裡就沒看見這樣的紀錄,反而是這位「好事」的王廷珪,因為他的一篇文章,為慈和宮,也為他自己留下流芳百年的記載。
慈和宮還有「城外媽祖」的稱呼對應於房裏順天宮的「城內媽祖」,這個稱呼很容易造成誤解。所謂的城內、城外指的是房裏城,但房裏建城是咸豐五年(1855)的事,當時的背景是因為漳泉粵三方械鬥,導致泉州人往南遷移至房裏,而苑裡成了漳州人的地盤。之後,房裏的泉州人為了保障家產才築起城牆,自此才有所謂的城內外之分。如此說來,稱慈和宮為城外媽祖也只是房裏人的稱呼罷了,相對於苑裡人來說這種地域的差別是不存在的。此外,也有部分文獻提到慈和宮是因為鐵路火車站的設立,其規模發展才得以凌駕順天宮之上。但如果就王廷珪的碑文看來,乾隆三十六年重建時,慈和宮就已經是一座「宮刱大殿二進崇嚴;旁有樓屋圍亭」的大廟了,如此段敘述屬實,那麼慈和宮的發展早在清朝前期就已經奠下基礎。
如今的慈和宮外觀為民國七十三年(1984)重建時的樣貌,正面三川殿為閩南式歇山重簷廟宇建築,平面為正門、左右偏門、左右迴廊,共五開間,兩旁再設有鐘鼓樓。簷上裝飾以陶像與剪粘作品為主,上下簷的四道垂脊牌頭皆有武場戲齣,陶像雖略顯斑駁脫落,但卻能凸顯古意。正脊上方為福神與侍官、侍女剪黏像,不過這裡的人物造型似乎「與眾不同」,依阿中所見其他廟宇的相同組合,應該是宦官配宮女,不過慈和宮的宦官「有鬍子」,而且表情和中央的主人翁一模一樣,看來頗為特殊。兩旁則是祈求吉慶將軍乘龍像,下方則是脊上加脊的「西施脊」裝飾,有花卉、武場、走獸等主題裝飾。上簷下方高懸「慈和宮」宮牌,有兩位仙童端持著。簷下瓜筒排頭有南極仙翁與麻姑獻瑞木雕,為廟宇常見之迎賓題材。兩側墀頭處則是石獅像,這樣的安排也是中北部廟宇常見的類型(南部則多為憨番)。至於屋身立面則是大量的石雕,不過慈和宮現階段的石雕和其他常見的民國早期廟宇石雕作品相同,都喜歡在石雕上再勾勒上白色漆線線條,阿中主觀認為這樣的工法真的不甚美觀,不僅看起來凌亂,也破壞了石雕的美感。正門門扇身堵同樣也是熱鬧的武場戲齣,裙堵則是一對回頭相望的麒麟,門前一對石獅看起來也是近代作品,同樣也被漆上白線。門上對聯為:「慈母作明神海不揚波知德大,和家還定國民皆樂業受恩深」。
進入廟內為前拜殿,空間還算寬敞,兩旁立有千里眼、順風耳兩位神將,威風凜凜,注視著前來參拜的眾生。仰頭一看藻井,下層四方形層層堆疊而上,內層轉變成八角形,再搭配西式的吊燈,看來還頗為協調的。四方金柱的鰲魚雀替雖沾上塵埃,但卻多了一絲古味。再往前方走去為天井空間,上方加設採光罩,可防雨又不會影響室內光線。正殿臺階前的一對石獅子,比起門口那對有可看性,觀其造型就可知為古物,線條圓滑,表情生動討喜,讓人看了好生喜愛。正中央主爐後方的台階上,有一口註明「弟子曾牛喜出,乾隆三十六年立」,據說是慈和宮具代表性的古物之一。這位曾先生看來要不是地方的大戶人家,就是對慈和宮當年的重建盡了很大的心力,否則就不會有資格在鎮殿香爐這麼重要的一個器物上可以留下姓名。只是如果曾牛只是普通的有錢人,那麼怎敢僭越禮制,獻了這麼一口雕琢四爪龍的香爐,而且還大喇喇地刻上自己的名字?如果他是官員,但又不見相關記載。怪只怪曾牛先生沒有像王廷珪這樣的朋友能為他寫一篇文章,不然就不會在幾百年後,還要被阿中這樣無知又愛找碴的人質疑了。在古石爐的正上方則是懸掛一塊匾額,這塊匾額還用保護套套著,外層被燻得烏漆抹黑,要花好大工夫定睛觀察才看得出原來就是所謂的「與天同功」匾。據說這塊匾是光緒皇帝欽賜的,賜匾的原因是光緒十年時,皇帝出遊至台灣海峽在海上碰到大風浪,幸遇媽祖相救才得以平安返京,事後調查原來救他的正是慈和宮的媽祖,因此賜了這塊「與天同功」匾。這傳說阿中是抱持著保留的態度的,尚且不論光緒皇帝是否曾出巡台灣海峽,光是年代上就頗不合理。光緒帝是五歲登基,過了十年也才十五歲,十五歲的小孩要到海上出巡?這似乎與常理不符。因此判斷這通匾應該是摹刻之作,而非清廷獨賜予慈和宮。另一種說法是當時有位欽差官來台時遇難,蒙慈和宮媽祖解救,皇帝因此欽賜匾額以茲表揚。倘若如此,那麼這位欽差官一定是光緒帝,甚至應該是慈禧太后的親信才能受此恩寵,但令人懷疑的是文獻上並沒有相關事件的記載,整個故事沒有主角只有年代,可信度就大大降低了。
登上台階就到了正殿,一對翻天覆地龍柱矗立在前,龍柱上的豎材則是一對門神。紅色金柱上刻著:「慈航浪靜風恬功同日月佑民垂苑邑,和悅心懷惻隱德配山河庇庶蔭臺疆」,橫樑上方懸掛另一塊古匾:「故曰配天」,這方匾上款為「嘉慶辛酉年」,下款「淡防同知李明心題」,查辛酉年為嘉慶六年(1801),根據〈新竹縣志初稿/卷四/職官表/文職/淡水廳同知〉記載,李明心的確為當時的淡水同知,兩年後李同知升任至福建汀州擔任知府,因此這方匾額的人物、年代均可信。不過慈和宮對這方匾額獻立背景的說法,同樣也是渡船來台在海上蒙慈和媽祖相救,是故獻匾以表感激。然而查相關典籍如淡水廳志、苗栗縣志、新竹縣志初稿等,均註明李明心為嘉慶二年來台到任,與匾上所留之嘉慶辛酉年差了四年之久,是故李明心獻匾真的是因為海上遇難?這可能還需多加考據才行。
再往前走去,慈和宮媽祖金身就高坐在神龕之中,外層有玻璃罩保護著。鎮殿媽的造型頗與眾不同,細長的鳳眼與嘴唇,看來似乎有點日本女子的感覺。鎮殿媽的前方還有另一尊媽祖,雖然臉上表層有些剝落,但看得出來是尊年代頗為久遠的神像,這位是慈和宮的蓬山二媽。正前方還有一尊尺寸較小的金身,這便是慈和宮的開基媽祖─「香燈媽」了,這個稱呼或許很容易讓人聯想這尊媽祖應該和進香活動有關,進而去想像開基的緣由,但正如阿中前文當中所探討的城內外媽祖一樣,稱號只是反映某個時代的某個特性,由此觀之,開基媽何嘗不是也是香燈媽呢?在神龕當中還有兩尊千順兩將軍的小金身,身著官袍,手持元寶,看來相當親民,可惜玻璃罩實在有點髒,阿中拍得很不清晰。神龕精緻的木雕也是值得仔細欣賞的藝術品,例如上方就刻有兩將軍像,一看就知道這是專屬於媽祖婆的神龕。而上方則是懸掛慈和宮著名的古匾「海國標靈」,這方匾上款為「乾隆三十七年歲次壬辰孟春穀旦」,下款是「蓬山眾弟子敬立」,乾隆三十七年為西元1772年,時間、人物都很明確,而這一年也是慈和宮於現址建立落成的隔一年。網路上有的資料說這方匾是前文所提的宋學灝所獻,根據匾上的落款這樣的說法是錯誤的。再看到神龕外的兩側同樣有兩將軍的大型塑像,英姿煥發,威武逼人。龕前的大型神桌同樣也是古物,桌身立面雕刻精緻,除了正背兩平面分別刻上四位分持旗、球、戟、罄的將軍外,側邊還有羲之愛鵝等故事。正殿除了供奉媽祖娘娘以外,左右同樣陪祀福德正神與註生娘娘。
來到慈和宮除了前殿─媽祖殿有許多古物可欣賞外,後殿新建的靈霄寶殿也是值得參訪的地方,侖美奐的新式建築,裡面供奉各路神明,在一樓有五斗星君,以及大型的白玉媽祖、觀音塑像。二樓則是三官大帝、文昌帝君、玄天上帝等神祇,兩旁則是斗姥元君、六十甲子太歲。三樓正中央為玉皇上帝,兩旁則是少見的四方天帝。其中值得一提的是在六十甲子太歲的背後神龕雕刻了二十四節氣神,阿中很少看見廟宇直接把二十四節氣神刻在神龕上,因此殺了不少底片一一拍照留念。此外在虎邊甲子太歲的前方還有一尊和人一樣高的南極仙翁像,表情生動可愛,活脫脫的一位長者,讓人看了不由自主地想親近他。
走出玉皇殿外可以用另一個角度欣賞慈和宮主體建築上的裝飾,雖然陶像與剪粘多所斑駁,但就是有種舊文物的價值感。在拍照的同時阿中發現,廟方把一些舊廟拆解下來的斗拱、員光等零件,都堆放在兩側的廂房裡,雖然有些替這些古物的遭遇感到惋惜,但至少廟方將他們保留下來了,或許以後能為他們找到生命的第二春也說不定,我是這樣期盼著。
當天阿中在慈和宮的正殿遇到一位同學,她詢問廟方人員這裡有什麼古蹟特色?後方的九龍池有什麼故事?廟方的大姊客氣的說她比較不懂,要同學去問另一位阿伯。其實這並不是慈和宮獨有的狀況,阿中走過許許多多的媽祖廟,很多廟裡的執事人員多半都不清楚自己廟裡的歷史。我們不能怪他們,因為對他們而言,能為神明服務就已經很高興了,只是阿中深刻的感覺,如果我們能對自己的信仰多幾分了解,就能進一步推廣出去,讓更多人認識這個信仰的美好,相信這也是另一種幫神明服務的形式。當天我厚著臉皮主動地去和同學攀談,與他分享了自己粗淺的一些認知,後來才了解這位同學是大甲人,因為有朋友要來海線旅遊,他想先來踩線,看看能和外地朋友分享什麼在地特色。是啊!自己家鄉的介紹起來一定更有感覺,期待有更多朋友,能對自己的家鄉更感興趣,進而驕傲的和別人分享,祝福這位同學。  
苑裡慈和宮
如今的慈和宮外觀為民國七十三年(1984)重建時的樣貌,正面三川殿為閩南式歇山重簷廟宇建築,平面為正門、左右偏門、左右迴廊,共五開間,兩旁再設有鐘鼓樓。
 苑裡慈和宮
簷上裝飾以陶像與剪粘作品為主,上下簷的四道垂脊牌頭皆有武場戲齣,雖略顯斑駁脫落,但卻能凸顯古意。
苑裡慈和宮
正脊上方為福神與侍官、侍女剪黏像,不過這裡的人物造型似乎「與眾不同」,依阿中所見其他廟宇的相同組合,應該是宦官配宮女,不過慈和宮的宦官「有鬍子」,而且表情和中央的主人翁一模一樣,看來頗為特殊。
苑裡慈和宮
上簷下方高懸「慈和宮」宮牌,有兩位仙童端持著。
兩側墀頭處則是石獅像,這樣的安排也是中北部廟宇常見的類型(南部則多為憨番)。
苑裡慈和宮
至於屋身立面則是大量的石雕,不過慈和宮現階段的石雕和其他常見的民國早期廟宇石雕作品相同,都喜歡在石雕上再勾勒上白色漆線線條,阿中主觀認為這樣的工法真的不甚美觀,不僅看起來凌亂,也破壞了石雕的美感。正門門扇身堵同樣也是熱鬧的武場戲齣,裙堵則是一對回頭相望的麒麟,門前一對石獅看起來也是近代作品,同樣也被漆上白線。門上對聯為:「慈母作明神海不揚波知德大,和家還定國民皆樂業受恩深」。
苑裡慈和宮
四方金柱的鰲魚雀替雖沾上塵埃,但卻多了一絲古味。
苑裡慈和宮
正殿臺階前的一對石獅子,比起門口那看觀多了,視其雕刻造型就可知為古物,線條圓滑,表情生動討喜,讓人看了好生喜愛。
苑裡慈和宮
正中央主爐後方的台階上,有一口註明「弟子曾牛喜出,乾隆三十六年立」,據說是慈和宮具代表性的古物之一。這位曾先生看來要不是地方的大戶人家,就是對慈和宮當年的重建付了很大的心力,否則就不會再鎮殿香爐這麼重要的一個設備上可以留下姓名,只是如果曾牛只是普通的有錢人,那麼怎敢僭越禮制,私自雕琢四爪龍爐?如果他是官員,但又不見相關記載。
苑裡慈和宮
在古石爐的正上方則是懸掛一塊匾額,這塊匾額似乎還用保護套套著,外層被燻得烏漆抹黑,要花好大工夫定睛觀察才看得出原來是所謂的「與天同功」匾。
苑裡慈和宮
登上台階就到了正殿,一對翻天覆地龍柱矗立在前。
苑裡慈和宮
龍柱上的豎材則是一對門神。
苑裡慈和宮
苑裡慈和宮
橫樑上方懸掛另一塊古匾:「故曰配天」,這方匾上款為「嘉慶辛酉年」,下款「淡防同知李明心題」,不過慈和宮對這方匾額的獻立背景同樣也是李明心渡船來台在海上蒙慈和媽祖相救,是故獻匾以表感激,然而查相關典籍如淡水廳志、苗栗縣志、新竹縣志初稿等,均註明李明心為嘉慶二年來台到任,與匾上所留之嘉慶辛酉年差了四年之久,是故李明心獻匾真的是因為海上遇難?這可能還需多加考據才行。
苑裡慈和宮
紅色金柱上刻著:「慈航浪靜風恬功同日月佑民垂苑邑,和悅心懷惻隱德配山河庇庶蔭臺疆」。
苑裡慈和宮
鎮殿媽的造型頗與眾不同,細長的鳳眼與嘴唇,看來似乎有點日本女子的感覺。
苑裡慈和宮
鎮殿媽的前方還有另一尊媽祖,雖然臉上表層有些剝落,但看得出來是尊年代頗為久遠的神像,是慈和宮裡的蓬山二媽。
苑裡慈和宮
這位便是慈和宮的開基媽祖─「香燈媽」了,這個稱呼或許很容易讓人聯想這尊媽祖應該和進香活動有關,進而去想像開基的緣由,但正如阿中前文當中所探討的城內外媽祖一樣,稱號只是反映某個時代的某個特性,由此觀之,開基媽何嘗不是也是香燈媽呢?
苑裡慈和宮
神龕精緻的木雕也是值得仔細欣賞的藝術品,例如上方就刻有兩將軍像,一看就知道這是專屬於媽祖婆的神龕。
苑裡慈和宮
上方則是懸掛慈和宮著名的古匾「海國標靈」,這方匾上款為「乾隆三十七年歲次壬辰孟春穀旦」,下款是「蓬山眾弟子敬立」,乾隆三十七年為西元1772年,時間、人物都很明確,而這一年也是慈和宮於現址建立落成的隔一年。網路上有的資料說這方匾是前文所提的宋學灝所獻,根據匾上的落款這樣的說法是錯誤的。
苑裡慈和宮
苑裡慈和宮 苑裡慈和宮  
神龕外的兩側同樣有兩將軍的大型塑像,英姿煥發,威武逼人。
苑裡慈和宮
龕前的大型神桌同樣也是古物,桌身立面雕刻精緻,除了正背兩平面分別刻上四位分持旗、球、戟、罄的將軍。
苑裡慈和宮
苑裡慈和宮   
苑裡慈和宮
二樓則是三官大帝、文昌帝君、玄天上帝等神祇,兩旁則是斗姥元君、六十甲子太歲。
苑裡慈和宮
三樓正中央為玉皇上帝,兩旁則是少見的四方天帝。
苑裡慈和宮
在六十甲子太歲的背後神龕雕刻了二十四節氣神,阿中很少看見廟宇直接把二十四節氣神刻在神龕上,因此殺了不少底片一一拍照留念。
苑裡慈和宮
虎邊甲子太歲的前方還有一尊和人一樣高的南極仙翁像,表情生動可愛,活脫脫的一位長者,讓人看了不由自主地想親近他。
苑裡慈和宮
走出玉皇殿外可以用另一個角度欣賞慈和宮主體建築上的裝飾,雖然陶像與剪粘多所斑駁,但就是有種舊文物的價值感。
苑裡慈和宮
苑裡慈和宮
苑裡慈和宮
在拍照的同時阿中發現,廟方把一些舊廟拆解下來的斗拱、員光等零件,都堆放在兩側的廂房裡,雖然有些替這些古物的遭遇感到惋惜,但至少廟方將他們保留下來了,或許以後能為他們找到生命的第二春也說不定,我是這樣期盼著。
苑裡慈和宮 @ 湊陣拜媽祖 :: 痞客邦 :: https://bit.ly/3BySXWz

苑裡慈和宮 @ 湊陣拜媽祖 :: 痞客邦 ::


125778234_731774634078237_8053410635482412945_ncca-1-20001-rb-tw-r35-b_watered_watered_72dpi2022-02-21_085123

苑裡蓬山慈和宮碑記
苑裡蓬山慈和宮碑記立於,乾隆38(1773)年,位在苑裡鎮苑北里中山路305號,慈和宮的三川殿左壁。材質為花崗岩,額刻碑題,三石合刻,縱205公分、橫216公分。為當時寓居竹塹之文人王廷珪所撰,記敘神蹟感應、修建慈和宮緣由、任其事者、捐題者等
慈和宮初建於康熙55(1716)年,至乾隆30(1765)遷移現址,乾隆36(1771)完工。慈和宮以媽祖為主神,舊稱「城外媽祖」,與城內媽祖順天宮為當時的信仰中心,不過後來苑裡市區發展往北移、1970年代慈和宮又整建,開始有較大規模。苑裡蓬山慈和宮碑記-文化部國家文化記憶庫 https://bit.ly/3h1i5vB
本物件為西元1773年(乾隆38年)蓬山慈和宮碑記,碑額題刻「蓬山慈和宮碑記」及雙龍紋飾,分刻四石。碑文為慈和宮創建記事,西元1773年(乾隆38年)2月興工,至12月落成;次年勒碑,詳述其緣起與捐題,並贊頌倡建功勞者。
苗栗縣苑裡鎮慈和宮創建於西元1773年(乾隆38年),主祀媽祖,地方俗稱香燈媽、城外媽祖、潛水媽。房裡居民於西元1857年(咸豐6年)在房裡城內建新苑裡房裡順天宮,苑裡慈和宮媽祖相對稱為「城外媽祖」。蓬山慈和宮碑記拓本-文化部國家文化記憶庫 https://bit.ly/3uYkQGe
本物件為西元1773年(乾隆38年)慈和宮創建記事;西元1772年(乾隆37年)2月興工,至12月落成;次年勒碑,詳述其緣起與捐題,並贊頌倡建功勞者。慈和宮主祀媽祖。
寺廟於興修過程中,信徒往往捐贈若干的貲財以協助完成興修的工作,此種寺廟捐貲從宗教信仰的功德觀念觀之,實帶有強烈的神聖性目的,信徒亦以福報之故,希求能列明姓名;而從寺廟的收支上而言,為防弊端,這些捐貲也都需 一一記錄,故有專為記錄這些捐貲情況的寺廟捐題或捐置廟產碑記的產生。
〈蓬山慈和宮碑記〉立於乾隆36(1771)年,是現有苗栗縣境內重要的碑記資料中最為早見的。王廷珪是霞漳的進士,與淡防分府的同知宋應麟,在當時的北台灣十分有名。客居竹塹時適逢苑裡慈和宮營建完成,便請黃廷珪為它撰寫碑記。黃廷珪跟著宋同知來淡遇到颱風,船上的人目睹媽祖顯於檣端,最後船平安上岸。黃廷珪覺得受到神明保佑,所以欣然答應撰寫碑記,而將此事紀載上去。
內文有相當強烈的信仰靈感應取向,為親身經歷災難而歸功於媽祖顯聖救護的例子,不同於累積象徵資本,〈蓬山慈和宮碑記〉可視為個人宗教信仰的真實反映。
文物分類:器物類\商業財產
主題類別:碑碣拓本
尺寸:224 x 231cm
尺寸描述:原碑尺寸(寬):84.00 , 原碑尺寸(高):138.00 , 原碑尺寸(厚):0.00
重量:kg
藏品描述:本物件為西元1773年(乾隆38年)蓬山慈和宮碑記,碑額題刻「蓬山慈和宮碑記」及雙龍紋飾,分刻四石。碑文為慈和宮創建記事,西元1773年(乾隆38年)2月興工,至12月落成;次年勒碑,詳述其緣起與捐題,並贊頌倡建功勞者。
苗栗縣苑裡鎮慈和宮創建於西元1773年(乾隆38年),主祀媽祖,地方俗稱香燈媽、城外媽祖、潛水媽。房裡居民於西元1857年(咸豐6年)在房裡城內建新苑裡房裡順天宮,苑裡慈和宮媽祖相對稱為「城外媽祖」。
取得方式:採拓
登錄號:19580010100
典藏單位:國史館臺灣文獻館
-----------------------
本物件為西元1789年(乾隆54年)奉憲示禁碑拓本,碑額陰刻「奉憲示禁」四字,全文16行,採陰刻形式,首行為立碑者之銜「候補府正堂臺灣北路淡防」總補分府加五級記錄十次袁」,末行為年款。係淡水同知袁秉義給立告示,勘定今苗栗縣後龍、中港一代漢番埔地。
清領有臺灣之初,大都仍是尚未墾地的荒地,而且當時土地多為即原住民所擁有,而移住臺灣的漢人主要從事土地開墾,所以廣大荒野即成為漢人競相爭佔之地。清政府對於漢人侵佔原住民土地,早已有所認識,故嚴禁內地人民偷渡來臺,並且於〈戶部則例〉規定「臺灣奸民私瞨熟番埔地者,依盜耕本例問擬;於生番界內私墾者,依越渡關塞問擬,田仍歸番」。《清律關津》〈私出外境及違禁下海〉條也規定:「凡民人偷越定界,私入臺灣番境者,杖一百;如近番處所,偷越深山抽藤、釣鹿、伐木、採棕等項,杖一百,徒三年。」縱然律有明文,官府卻未認真執行。隨著閩、粵漢人的不斷湧入,造成「以有定之疆土,處日益之流民,累月經年日事侵削。向為番民鹿場麻地,今為業戶請墾,或為流寓佔耕,番民世守之業,竟不能存什於千百」的現象。
清代臺灣為區別漢族與原住民的生活空間,輒立石碑或土牛以劃分界限,禁清代臺灣為區別漢族與原住民的生活空間,輒立石碑或土牛以劃分界限,禁止漢族越境佔墾。石碑或稱石牌,銘刻告示;以土堆垣、形成臥牛,故稱土牛,並置深溝分界。因立石碑,而有臺北市北投區石牌一地的由來;因堆土牛鑿溝,而有臺中市石岡區土牛、苗栗縣頭份鎮土牛等地的緣起。奉憲示禁碑拓本-文化部國家文化記憶庫 https://bit.ly/34Y9JSV
--------------------------------------------
蓬山慈和宮碑記 
臺灣記憶 Taiwan Memory https://bit.ly/3Ia7pqo
49.216.177.133
 列印數位物件
碑碣名稱
蓬山慈和宮碑記
資料類型
碑碣拓片
碑碣類別
題名碑
材質
花崗岩
形式
額刻碑題,三石合刻
出版地點
台北市
出版者
國立中央圖書館臺灣分館
輯稿/撰寫
何培夫
攝影者
晏錦文
出版時間
1999
原件與否
複製品
原件格式
立體資料-拓片
色彩
黑白
數量
1

205公分

216公分
作品語文
中文
系列名稱
台灣地區現存碑碣圖誌
時期
清乾隆
中曆
乾隆三十八年八月
西曆
1773
地區
亞洲
城市
苗栗縣苑裡鎮
地名
苑裡鎮苑北里中山路305號 慈和宮
位置
三川殿左壁
來源
國立中央圖書館臺灣分館提供拓片底
備註
本批碑碣拓片由國立中央圖書館臺灣分館提供
藏品所有者
國立中央圖書館臺灣分館
原件典藏單位
國立中央圖書館臺灣分館
(資料來源:國家圖書館 臺灣記憶 https://tm.ncl.edu.tw/)
臺灣記憶 Taiwan Memory https://bit.ly/3Ia7pqo
--------------------------
《苑裡香燈媽-慈和宮》
🔗
該廟相傳清康熙五十三年(1714)福建水軍吳將軍為祈求剿寇順利至湄洲天后宮迎回天上聖母分靈第十二尊(香燈媽),之後一日海上忽遇風暴,漂流至房裡溪口船頭埔海邊。吳將軍就將神像則暫奉於苑裡望族陳五志家族宅中,平定後欲請神像回朝繳令,陳家及地方信眾懇留鎮衛此地,之後到了清康熙五十五年(1716)在今苑裡市場內建媽祖廟,也成為慈和宮的開基媽
🔗
因為苑裡該地各分別住著泉州人(房裡社境內)與漳州人(苑裡街)之後漳泉械鬥互為敵人,之後到了清乾隆卅六年當地仕紳在現今這個廟址建立新廟。
🔗
慈和宮建於清乾隆三十六年(1771)年,因廟內尚存有一股香爐其上面落款年間為清乾隆卅六年,即可證實。還有一匾額是在清乾隆卅七年蓬山眾子弟的匾額『海國標靈』;到了清乾隆卅八年完竣後新廟名稱為「蓬山慈和宮」在其廟內的宮碑記上面即可得知。
🔗
該廟為何也被稱為「城外媽祖」主要是因為在清咸豐六年(1857)泉州人所居住的房裡那區塊新建了房裡城且在內也興建了苗栗房里順天宮(內媽祖廟),兩間廟相互對稱為【內、外媽祖廟】。
🔗
該廟主祀天上聖母(媽祖)、千里眼、順風耳,配祀註生娘娘、城堭爺、觀音佛祖、神農大帝、 地藏王、關聖帝君;在後殿玉皇殿一樓供奉中、東、西、南、北、五斗星君、左玉觀音、 右玉媽祖,二樓奉三官大帝、玄天上帝、文昌帝君,三樓供奉玉皇上帝、長生大帝、紫微大帝、青華大帝。等諸位神祇。
🔗
小編第一次去的時候發現該廟規模相當之大,也發現該廟的鎮殿內的媽祖與其他廟媽祖的面貌相當之不同,下次不妨去參拜,白沙屯媽北港進香時會經過院裡也會經過該廟(機率相當高),雖說平日香客少但是可以從該廟各項落款的人名可發現大多數都是企業公司且還是到東南亞發展的,可見該廟媽祖對於當地信眾來講有其靈驗及其保佑讓他們事業有成。
(4) Taiwan.culture - 貼文 | Facebook https://bit.ly/3v5gNb8
慈和宮位於本鎮苑北里,以天上聖母為主神,慈和宮舊稱城外媽祖,與順天宮同為苑裡兩大信仰中心,由於交通建設及市區發展等因素,慈和宮不管是建築規模或信眾人數均已凌駕於順天宮,為苑裡最大信仰中心。
 康熙五十三年,慈和宮創建於今天下路市場北邊,清乾隆三十七年(一七七三)由黃在榮、黃應祿、陳志城等倡建,遷於今址。
 慈和宮主祀媽祖,配祀註生娘娘、三山國王、城隍爺、關聖帝君、玉皇大帝、玄天上帝、三關大帝、文昌帝君、長生大帝、紫微大帝、太歲星君等慈和宮現今宮內所藏古物頗多,除「蓬山慈和宮碑記」外,龕上媽祖神像、神案、千里眼、順風耳等俱是依初,並有乾隆三十六年石雕古香爐、木製古案,乾隆三十八年立置之「海國標靈」古匾,光緒十年裡封慈和宮天上聖母救駕有功之欽賜匾「與天同功」。
建立日期:2013-01-01 
----------------------------
慈和宮
地址
苗栗縣苑裡鎮苑北里60號
電話
886-37-861518
介紹 :
慈和宮位於本鎮苑北里,以天上聖母為主神,慈和宮舊稱城外媽祖,與順天宮同為苑裡兩大信仰中心,由於交通建設及市區發展等因素,慈和宮不管是建築規模或信眾人數均已凌駕於順天宮,為苑裡最大信仰中心。 康熙五十三年,慈和宮創建於今天下路市場北邊,清乾隆三十七年(一七七三)由黃在榮、黃應祿、陳志城等倡建,遷於今址。 慈和宮主祀媽祖,配祀註生娘娘、三山國王、城隍爺、關聖帝君、玉皇大帝、玄天上帝、三關大帝、文昌帝君、長生大帝、紫微大帝、太歲星君等慈和宮現今宮內所藏古物頗多,除「蓬山慈和宮碑記」外,龕上媽祖神像、神案、千里眼、順風耳等俱是依初,並有乾隆三十六年石雕古香爐、木製古案,乾隆三十八年立置之「海國標靈」古匾,光緒十年裡封慈和宮天上聖母救駕有功之欽賜匾「與天同功」。


苗栗縣士子開中門 為30名高中士子祝賀 - 寶島 - 中時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nicecasio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