姜太公後裔-賴姓-賴清德-副總統(前行政院長)年幼喪父,母親一人獨自撫養。賴畢業於建中、臺大、成大醫學院及美國哈佛大學公共衛生研究所,曾執業醫師。與妻子吳玫如育有兩子。 @ 姜朝鳳宗族
賴步雲(1819-1860),彰化大村人。祖父賴樸園,於乾隆年間自福建漳州府平和縣心田鄉入墾燕霧下保大庄(今大村),開發貢旗村,並自創「賴環翠堂」堂號,1818年(嘉慶23年)以高齡73歲赴京應試舉人,高中副舉人,嘉慶皇帝感佩其恆心與毅力,特賜「副魁」匾額。樸園有4子,分別為克類、克壯、良弼及鋒銳。兄弟之父為二子克壯,母為鄧慈惠,生有5子,分別為長子棟、次子安靖、三子祥溢、四子步雲、登雲排行最末。步雲、登雲兄弟二人於1859年(咸豐9年)同榜中武舉人。當時閩浙總督部堂兼福建巡撫慶端特地贈「兄弟同榜」匾額,懸掛於正廳堂門楣,以資慶賀,並於堂前豎立兩副半旗桿座。由於步雲與登雲同榜高中武舉人,其家祠豎立旗碑左右各一對,計4座。也因兄弟及其祖的功名,家族所開發之庄名被稱為「貢旗」。步雲早逝,而登雲曾於光緒年間參與重修彰化縣學。1880年(光緒6年)彰化縣知縣傅端銓撰文詳述重修縣學始末,文末並將經營其事的紳士芳名同列於後,用以彰善行,並誌感念,其中共有8名董事,登雲列於第五。賴步雲、賴登雲-文化部國家文化記憶庫 https://bit.ly/3s9tdvs
文物名稱
閩浙總督部堂兼理福建巡撫部院慶端為舉人賴步雲賴登雲立「兄弟同榜」匾額
登錄號
T2018.001.7447
歷史分期
1851-1861(清代-咸豐)
材質
木質
尺寸/重量
長度(X軸):128 寬度(Y軸):5 高度(Z軸):63
參考資料
咸豐己未 恩科並補戊午正科中式舉人五拾四五拾五名賴步雲賴登雲立;慶端的端字漏缺、有缺損
大村 貢旗 賴家古厝建築群 @ 時 空 旅 人 :: 隨意窩 Xuite日誌
環翠堂
祠堂為三進式建築,前面為五座旗杆座,第二進式建築因年久失修已經幾乎全毀。前面有座風水池,當初土角厝的建材就從這來,也可消防用,再往前有五座旗 杆座,賴樸園一座加賴步雲、賴登雲一對,後面為祠堂,是三進式的建築。繁華落盡見真淳~大村『兄弟同榜』 https://bit.ly/3ANOtLg
彰化大村武魁祠「武魁」匾
武魁祠位於貢旗村一巷7號。乾隆初期漳州府平和縣第十四世的賴樸園入墾大庄,而十六世賴步雲、賴登雲同於咸豐九年以第五十四、五十五名同榜為武舉人,故有「兄弟同榜」之美稱。武魁祠為賴登雲派下,當時聘請唐山師傅興建,於大正九年(1920)興建,同年完工。
武魁匾為橫長方形帶邊框之橫匾形式,懸於武魁祠入口門樓上,綠底陽刻金字。中行「武魁」為金漆行書陽刻字。
上款「閩浙總督部堂兼理福建巡撫部院慶為」,下款「咸豐己未恩科並補戊午正科中式舉人五拾五名賴步雲登雲立」,上下款文字均以陽刻金字,刻於木條再嵌入木匾,字體寫法與「兄弟同榜」匾相同。
邊框為纏枝卷草紋,偏近於日治時代風格,而座斗亦已陳舊。許雪姬與賴志彰編撰的《彰化民居》(1994年)中,已見該匾照片,但褪色嚴重,因此該匾已經重漆與重修。
資料來源:
李建緯撰,〈文藝志:第二章 藝術〉,王志宇主編,《大村鄉志》彰化大村:村鄉公所編,2015年12月,頁523。
彰化員林興賢書院--故孝廉黃召周先生遺照
興賢書院文物陳列室有二幅畫作,為勾勒暈染彩繪人物畫,並以壓克力木框裝裱,二位人物皆身穿清代服飾。
〈故孝廉黃召周先生遺照〉為男子畫像,含木框寬95,高157.5公分;畫心寬64.3,高121公分。此人物係清光緒19年(1893)武舉人黃耀南肖像,頭戴暖帽,身著獸類補子官服,年約40-50歲之間,天庭飽滿,地閣圓潤,耳垂肥厚,唇上留髭鬚,右眉角處有些許破損。其身著深褐色衣袍,白色獸毛滾邊,肩披似龍紋坎肩,內著藍色泥金線內褂,雙腳穿黑色皂靴。人物呈坐姿,坐於黑色有踏圈椅上,椅上披有虎皮,虎皮四掌之指爪明顯,虎頭置於兩靴之間。圈椅底有綠色鏍鈿為飾,間有似大理石紋樣,人物雙手五指分明,指甲可見。
另一幅婦女畫則是「疑似黃召周夫人畫像」,畫作尺寸與武舉人黃耀南肖像同,外觀亦約40-50歲之婦人,頭戴鳳冠,鑲有紅、藍繡球,冠緣有綴飾,身著清代女服,只是衣袍繡的卻是鳥禽補子,與黃召周獸紋補子不同,是否為其妻?待考。另著有霞帔,霞披為藍底黃邊,繡金紋。所著之袍為紅色,繡有金蟒紋,下裳為橘紅色鳳尾裙,綴流蘇,著綠色馬面裙,繡荷葉花樣圖,腰帶繫有玉墜。
據黃耀南曾孫,現職為興賢書院會計的黃文昭先生表示:「黃耀南是清光緒19年的武舉人,曾擔任興賢書院的管理人。黃耀南之子黃獅保也續任管理人,這幅畫像因此留在書院中,當作文物資料保存。這幅畫是清光緒時代聘請鹿港畫師所畫,同時間也畫了另一幅夫人畫像。」此二畫就姿態、畫法、暈染等方式,皆與餘三館祖先畫像相似,背景亦作空白,惟興賢書院所見者保存狀況較為不佳,見有水漬與霉痕。
在興賢書院中另見有一裱框之行書體書法,題詩為「故孝廉黃召周先生遺照」,可見原為黃耀南畫像之題詩。內容如下:
「故孝廉黃召周先生遺照:丈夫入世間,封侯固其志。年少習弓馬,功名可立致。詎知世局變,今昔已殊異。遺老抱隱憂,毋寧時俗棄。惟君棟樑材,堪作廊廟器。理政幾多年,鄉閭莫訾議。西去忽騎鯨,聞之應下泪。面目付丹青,形神果無二。翹瞻古衣冠,亦覺為涕泗。 癸酉清和下澣 施梅樵拜題五古一章。」
文末有篆字方印2枚,一枚為陰刻,一枚為陽刻。陰刻字為「施天鶴印」,陽刻字體為「梅樵氏字蛻奴」。「蛻奴」係施梅樵壯年所用之號,晚年則改號為「可白」。施梅樵生於同治9年(1870),卒於1949年,故此件書法年代應晚於1900年,早於國民政府遷臺,略晚於作畫時間,大約為20世紀初。
本詩亦收錄於周崑陽編,《臺灣先賢詩文集彙刊(第三輯)‧鹿江集》中之施梅樵之詩,全文為「丈夫生世間,封侯固其志。年少習弓馬,功名可立致。詎知世局變,今昔已殊異。遺老抱隱憂,毋寧時俗棄。惟君棟樑材,堪作廊廟器。施政歷多年,鄉閭不訾議。西去忽騎鯨,聞之應流涕。面目付丹青,形神果無二。翹瞻漢衣冠,不禁揮老淚。」與本題詩內文略有不同。
資料來源:
李建緯,《(第二期)彰化縣古蹟中既存古物登錄文化資產保存計畫》(彰化市:彰化縣文化局,2013年3月),頁62-64。
留言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