退休金多少才夠?台人死前「不健康餘命」平均7年…看護+生活費每月最高5萬!
2023-09-25 10:53 聯合新聞網/
退休金多少才夠?台人死前「不健康餘命」平均7年…看護+生活費每月最高5萬! | 個人理財 | 產經 | 聯合新聞網 https://bit.ly/3ET5gze
小編平時喜愛品嚐美食、偶爾會想要「放空」relax一下,最近剛看完一部日劇《晚酌的流派》,講述一名在不動產公司上班的女性,為了創造出能在每晚品嚐到最棒的一杯酒的氛圍,她會在下班後去運動,為的就是增加卡路里的消耗,好讓晚餐時能盡情地大快朵頤一番;尤其她很用心地烹調料理,從調味到上桌擺盤……,彷彿隔著屏幕都能真切感受到食物的美味。看著她用心過生活的態度,莫名啟動了小編親自下廚烹調的慾望,做點下酒菜再喝點小酒……,好不愜意啊,悠閒的享受一個人獨處的時光。
掌握4大投保攻略 花小錢買在刀口上
今天隨著時代變遷,不婚主義愈來愈盛行,根據主計總處最新資料,台灣年輕人晚婚晚育現象日益普遍,不婚不生的也大有人在,尤其30、40歲的單身女性愈來愈多,歸結不想結婚的理由琳瑯滿目,像是:喜歡無拘無束、找不到適合的對象、經濟能力不夠、不想生兒育女、先以事業為重、擔心會離婚收場……等,與10年前相比,未婚率持續上升超過10%。
以《晚酌的流派》為例,該劇女主角實際年齡接近40歲,屬於大齡單身女,加上她一個人獨居生活,薪水也僅是普通而已,基於風險保障的角度,小花平台提醒,正所謂:「不怕一萬,只怕萬一」,如果沒有規劃足夠基本且必要的保險來「傍身」,一旦不幸發生意外或是重大傷病等醫療事故,很容易讓自己陷入財務危機中,面臨措手不及的窘境。
對於大齡單身女來說,哪些是基本且必要的保險?以下提出4大投保攻略,教妳聰明押對「保」!
投保攻略1、意外險
隨著年齡愈大,不慎跌倒造成骨折、脫臼等意外事故的機會相對也較高,嚴重時甚至可能臥床不起,失去生活能力……;在個人風險規劃上,建議優先善用意外傷害險保障因為意外事故導致失能或是死亡,給付身故保險金、失能保險金、定期補貼生活照護金等醫療支出,轉嫁突發疾病而產生的財務風險。
至於意外傷害險保額要多少才足夠?首先要考量理賠金是否足夠支付家人後續的生活開銷或是照護費用,尤其針對意外風險較高的族群像是年輕人、職業危險性較高者或是身為家中經濟支柱及主要照顧者,都很建議提高保額並搭配其他保險像是壽險、醫療險等,來減輕照護家人的負擔。
投保攻略2、健康醫療險
隨著超高齡社會來臨,根據統計,國人晚年平均臥床時間7至11年,如果沒有及早做好長照準備和規劃,對於照顧長者來說無疑是一項重大挑戰;試問:「誰又能安心走過這條照顧的漫漫長路?」
根據國內壽險業者估算,如果平均臥床率超過7年,無論是請看護或是入住長照機構,加上營養補給品及看護用品等林林總總費用,每月至少新台幣3至5萬元。面對人口老化程度愈來愈老的台灣,建議大齡單身女性第2步可以著手規劃實支實付型醫療險、重大疾病險及長期照顧險等健康險,除了彌補全民健保的不足外,並能拉高自身醫療品質。
投保攻略3、癌症險
鑒於癌症已連續41年蟬聯國人10大死因榜首,加上癌症時鐘又快轉,平均每4分19秒就有1人罹癌,可以說每個人都暴露在癌症的威脅之下,為減輕萬一不幸罹癌在醫療+生活支出的經濟負擔,一定不要忘記未雨綢繆提前做好防癌保障規劃,以免因為龐大醫療費用造成家庭照顧者負擔的經濟負擔,成為壓垮癌症病患求生的最後一根稻草。
隨著癌症療法日新月異,國內保險業者推出的癌症險內容也不斷的推陳出新。
一般來說,癌症險可以概分為「一次給付型」和「多次給付型」兩類,其中的「一次給付型」癌症險顧名思義就是一次給付整筆理賠金、一次到位,方便病患罹病後彈性運用,只是需特別注意的是,保險金在給付後契約隨即終止,且可能針對不同癌症病程給付不同額度,例如輕度癌症和重度癌症的給付保額就會不一樣。
至於另一項「多次給付型」癌症險則是依照癌症門診、癌症住院、癌症手術、癌症化(放)療及癌症乳房重建、義肢義齒、骨髓移植……等項目分別給付,提供長期治療、復發或是再次罹癌病患面臨龐大治療費用壓力時的經濟後盾。
投保攻略4、利變型年金險
最後,針對風險承受度較低的大齡單身女性,建議可以善用利變型年金險創造穩定退休現金流,或是透過投資型保單兼具保障和投資功能的理財工具,同時滿足個人自主投資理財、儲蓄的需求,穩定累積資產,以補足退休後生活費的資金缺口並提早做好退休生活規劃。
退休金多少才夠?台人死前「不健康餘命」平均7年…看護+生活費每月最高5萬! | 個人理財 | 產經 | 聯合新聞網 https://bit.ly/3ET5gze


國人「更長壽」卻未必過得好 不健康餘命達8.47年
國人「更長壽」卻未必過得好 不健康餘命達8.47年 https://bit.ly/3AoZQI3
內政部公布最新國人平均餘命,國人又更長壽了!但看看2019年國人的「不健康餘命」有8.47年,也是過去這8年來的新高點。如果是跟前一年比較的話,是增加「近一個月」,代表部份長壽的人,生活品質不一定好。專家也指出,明年出爐的2020年「不健康餘命」,恐怕會因為新冠肺炎的關係,導致數字更延長,狀況加劇惡化。最好的方式,就是得促進健康、預防生病,從根本來改善。
© 由 三立新聞網 提供
▲2019年國人的「不健康餘命」有8.47年,也是過去這8年來的新高點。
長者不斷增加,促使長照需求也跟著提升。根據衛福部統計,「國人平均餘命」逐年增加中,但看看「不健康餘命」的統計數字,卻是逐年攀升。從2012年的7.95年,隔年大幅增加到8.24年,之後大多在8.3到8.4年之間,一直到2019年增加到8.47年,也是過去這8年來的最新高點。
© 由 三立新聞網 提供
▲「國人平均餘命」逐年增加中,但「不健康餘命」卻也同時攀升
中華民國基層醫療協會理事長林應然:「第一個反應的是醫療的進步,你本來可能會過世的這種疾病,那可能現在都可以救,可以延長生命。台灣的保險制度真的很好,那人民就不用負擔很多的錢,所以可以延長他自己的生命。」
所謂的「不健康餘命」,包括失能、臥床、慢性病纏身的長者,而「不健康餘命」的數字越高,代表國家和社會得付出更大的醫療和照顧成本。另外加上「慢性病的增加」,也導致「不健康餘命」的數字又再延長。
© 由 三立新聞網 提供
▲當「不健康餘命」的數字越高,代表國家和社會得付出更大的醫療和照顧成本。
台大公衛學院教授林先和:「餘命會一直增加,但是餘命的增加部分,可能以不健康的部分會比較多,增加餘命的同時,要想想看是怎麼樣去促進健康,然後跟預防疾病。
專家也指出,明年出爐的2020年「不健康餘命」,恐怕會因為新冠肺炎的關係,導致數字更延長,狀況加劇惡化。最好的方式就是得促進健康、預防生病,從根本來改善。
© 由 三立新聞網 提供
▲專家指出預防「不健康餘命」持續增加,最好的方法就是得從根本來改善

夫妻至少要存600萬,才不會當下流老人/以台灣1129萬就業


夫妻至少要存600萬,才不會當下流老人
夫妻至少要存600萬,才不會當下流老人 | 個人理財 | 理財 | 經濟日報 https://bit.ly/3BF5sPL
2017-06-20 22:15今周刊 今周刊整理
夫妻至少要存600萬,才不會當下流老人 | 個人理財 | 理財 | 經濟日報 https://bit.ly/3BF5sPL
「擔心未來會成為『下流老人』嗎?」《今周刊》委託波仕特線上市調,拿這個問題,去問了分散各年齡階層的1060位民眾,結果發現:年紀愈長,愈不怕成為下流老人,青壯世代,反而對於下流的命運更加惶恐。
根據年金改革委員會試算,以平均投資保薪資而言,年資滿35,勞退加勞保可月領24,000元至26,000元間,雙薪家庭,夫妻均有投保的話,則有50,000元左右。換言之,台灣雖深陷薪資低度成長泥淖,但絕大多數人圖個溫飽並不成問題,更何況我們還有健保制度。
面對老後,台灣人到底怕的是什麼?
根據《下流老人》提到,老貧的五大人生地雷分別是為了照顧家人辭去工作,導致沒有收入;自己健康出問題,增加醫療花費;子女成為啃老族;熟年離婚;遭到詐騙損失金錢又身心俱疲。
這五大地雷中,最困擾40歲至50幾歲年齡層的上班族的「照顧長年臥病在床的父母」。根據104人力銀行調查,台灣每年有高達13萬人(大多是中壯年人口)因照顧生病家人被迫離職,更有至少17萬人,因需長期照護家人而「減少工時、請假或彈性調整上班時間」。
以台灣1129萬就業人口計算,每年平均估計會有2.7%的人會踩到這顆地雷,且隨著年齡的增長,父母生病的機率愈高,也就愈有可能踩到這枚殺傷力極強的地雷。
關於這枚地雷的殺傷力,成立逾20年的家庭照護者關懷總會秘書長陳景寧有深刻體會,根據他們列管追蹤的案例統計,被照顧者平均需照顧期高達9.9年,每天平均照顧時間需13.6小時,負責照顧的家庭成員,更有高達2成得憂鬱症、6成5有憂鬱傾向、8成7罹患慢性精神衰弱。
「這群在家庭中最孝順乖巧的子女,下場卻往往卻悽涼!」若要降低這枚地雷的殺傷力,陳景寧建議必須回歸法律途徑:「遇到這個問題,應勇於開口與家人共同盤點被照顧者財力,與家庭成員商量分擔方式,一旦達成共識,切記做成書面文件,而且至少每半年或一年更新一次。」
除了提早因應父母老病的狀況外,面對自己未來的老病可能,也應利用退休前做好準備。據統計,台灣65歲以上,失能人數達49萬人,其中重度失能者達60,000人(指進食與如廁需他人協助),佔65歲人口數分別為16.7%與2%。就是你踩到「老病地雷」,造成老後財務風雲變色的機率。
《錢難賺,保險別亂買》一書作者朱國鳳指出,中風與失智所導致的失能是最常見的兩種老病情況,如果是中風與失智,醫療險、癌症險、意外險反而派不上用場,最能派上用場則以殘扶險、殘廢險及長照險。長照險因保費較貴,政府長照險政策也正在擬定之中,建議預算有限者,以前兩張保單為優先考量。
隨著醫療科技的進步,人愈活愈久是不爭的事實,問題是,很多人雖更長壽,錢卻無法長壽,反而隨著年齡愈花愈薄,這是日本即使擁有高儲蓄率,卻仍集體陷入下流老人恐慌的原因之一。
相對其他先進國家,日本是投資理財最保守的國家之一。趨勢大師大前研一指出,日本家庭金融資產高達77%放在定存與保險,寧願把錢像是用鹽巴「醃起來」,存在利率僅有0.3%的銀行裡,也不敢拿來投資活化。而在台灣,青壯世代之所以恐老貧,其實也與「日本理財病」有高度關係。
《今周刊》多次的調查顯示,台灣青壯年世代投資理財主要以定存為主,儲蓄險其次,投資基金與股票的比重,遠低於50歲至60歲世代。然而,台灣股市現金股息平均殖利率高達4.5%,高居全球第3,在這片投資沃土上,外資勤於耕耘,本國青壯世代卻疏於播種,殊為可惜。
「戒掉日本理財病」,讓錢活起來,就是在遠離「下流老人」命運之後,進一步預約「上流老後」的關鍵功課。這門功課怎麼做?
現年44歲,目前在私立大學擔任兼任老師Jim所設計出的「金字塔退休理財戰略」計算,金字塔分成三層,最底層為「基本生活層」,滿足夫妻倆退休基本開銷為每年40萬元,若夫妻兩人皆領有勞保、勞退年金,退休金即可支應這一層的需求。第二層為「寬裕生活層」,每年預算20萬元,每周可以上餐廳吃飯、每月來一場國內小旅行,為達到這個目標,在退休前要為這一層存到四百萬元。第三層為「夢想生活層」可用於國外旅遊或公益用途。這部分需要額外準備兩百萬元。夫妻倆為了打敗老貧生活,只要在退休前合力存6至8百萬元,就可過上流老後生活。
夫妻至少要存600萬,才不會當下流老人 | 個人理財 | 理財 | 經濟日報 https://bit.ly/3BF5sPL


夫妻至少要存600萬,才不會當下流老人/以台灣1129萬就業人口計算,每年平均估計會有2.7%的人會踩到這顆地雷-老貧的五大人生地雷分別是:為了照顧家人辭去工作,導致沒有收入;自己健康出問題,增加醫療花費;子女成為啃老族;熟年離婚;遭到詐騙損失金錢又身心俱疲-被照顧者平均需照顧期高達9.9年,每天平均照顧時間需13.6小時,負責照顧的家庭成員,更有高達2成得憂鬱症、6成5有憂鬱傾向、8成7罹患慢性精神衰弱/「遇到這個問題,應勇於開口與家人共同盤點被照顧者財力,與家庭成員商量分擔方式,一旦達成共識,切記做 @ 姜朝鳳宗族 :: 痞客邦 ::


夫妻至少要存600萬,才不會當下流老人/以台灣1129萬就業

桃園市驚爆逆倫命案!楊梅區一對夫妻疑似受不了失智老父失控隨地便溺,竟持馬桶刷痛毆老人家還把他關在陽台限制行動。期間2人獨留父親在家且出門多時,返家才發現爸爸已經倒在外頭失去意識,豈料他們第一時間不是叫救護車,而是對老父潑水確認反應。今(2)日夫妻被依涉嫌私行拘禁致死罪羈押,死因尚待釐清。
隨地便溺關陽台!夫妻獨留失智翁2天 潑他水驚覺斷氣 https://bit.ly/3jhWIXr
夫妻返家才發現老父親在陽台失去意識倒地。(與本案無關,示意圖/TVBS)© 由 TVBS新聞網 提供 夫妻返家才發現老父親在陽台失去意識倒地。(與本案無關,示意圖/TVBS)
楊梅區一名罹患失智症的82歲陳姓老翁因為生活無法自理,平時由45歲陳姓女兒及徐姓女婿照料。然而在7月28日,夫妻因受不了陳翁隨地大小便竟把他囚禁於陽台限制活動,隨後更把家門反鎖獨留老父待在陽台。直到他們30日晚間返家,發現陳翁倒地失去意識,下秒徐男還持水桶朝他潑水,確認沒反應才嚇得報警,全案因此曝光。
警方獲報後派員到場處理。(與本案無關,示意圖/TVBS)© 由 TVBS新聞網 提供 警方獲報後派員到場處理。(與本案無關,示意圖/TVBS)
警消獲報趕緊派員到場,確定陳翁已無生命跡象。檢警調閱屋內監視器,抓到夫妻倆早在24日就曾將死者囚禁在陽台,期間徐男甚至持馬桶刷歐打老翁,還掐他脖子,懷疑是長期照護下疲倦漸失耐心。桃園地檢署偵辦後認為夫妻倆涉嫌私行拘禁致死,今依法向法院聲請羈押,至於老翁詳死因尚待解剖釐清,全案仍在偵查中
隨地便溺關陽台!夫妻獨留失智翁2天 潑他水驚覺斷氣 https://bit.ly/3jhWIXr
------------------------
2021年第一波寒流來襲前夕,家住新北市的78歲陳先生,殺死照顧50年腦性麻痺女兒的司法判決出爐,法官除了肯定父親長年照顧辛勞,更因被告符合自首減刑要件,僅判刑2年6個月。
陳家夫婦不離不棄照顧重度腦性麻痺的二女兒超過半世紀,連兩個健康的姊弟,都做好父母百年接手照顧手足的心理準備。近年,陳媽媽身體大不如前,父親的照顧擔子更重。去年2月下旬,臥病的女兒犯牙疼,加上新冠肺炎肆虐,陳先生打消上醫院拔牙的盤算,未料29日深夜,因女兒吃過止痛藥仍哀號不已,老父束手無策,拿起枕頭悶死愛女後吞藥企圖自盡。
陳家的照顧悲劇觸動合議庭3位法官認為疼愛女兒卻親手終結其生命的陳先生,在未來的人生歲月,將永受「良心監牢」禁錮,國家是否再對他執行,在監所內施以教化矯正,有再審酌餘地,更建請總統考慮發布特赦令。
(圖片來源 / Shutterstock)
複合性風險組合家庭,交織出一幕幕照顧悲劇
又是「照顧殺人」!我不禁擲筆長嘆,也想起長期關注家庭照顧者身心健康的「中華民國家庭照顧者關懷總會」(簡稱家總),曾就2010年以來發生的照顧者殺害被照顧者(也就是日本的介護殺人)事件進行監測與分析,歸納出13個高風險關懷指標,且進一步指出,悲劇的發生幾乎是複合性風險組合,其中最常見的風險就是:沒有照顧替手。(推薦閱讀:照顧者有權利追求快樂)
日本也有類似發現。長期關注介護殺人的日本福祉大學湯原悅子教授,分析700多件悲劇的5大共通點:
4成加害者考慮殺人後自殺。
只有照顧者和被照顧者兩人共同生活。
照顧負擔因病情進展或跌倒等意外加重(本案是女兒牙痛)。
照顧者健康出狀況(陳媽媽脊椎受傷)。
照顧者長期睡眠不足。
湯原教授的發現,和每日新聞大阪社會新聞採訪小組出版的暢銷書《介護殺人》所見相似,我猜想,陳家女兒的半夜哀號,最後讓父親理智斷了線。
除了建請總統特赦個案,身為社會一份子,我們還可以為快速高齡化的台灣社會做些什麼?
(圖片來源 / Shutterstock)
提升長照戰備力、做照顧者後盾,政府責無旁貸
如何傾全國之力,充實、強化長照2.0,讓照顧不再是一己、一家的責任,政府責無旁貸。為提升「長照戰備力」,達到「人人皆兵」,不,人人有充足的照顧識能,家總將照顧工作分成幾個階段。第一階段是「預備照顧者」,當家人體力開始走下坡或身體狀況不佳,就可以開始認識長照資源與規劃,進行家庭內溝通對話,以免手忙腳亂,匆促做出離職或不當照顧安排的決定。再來是接手照顧工作不滿半年的「新手照顧者」,找到照顧資源,是這階段最主要任務,過來人適時的指引、陪伴與情緒支持,像是一陣及時雨,常常發生極大的效果。(推薦閱讀:照顧者也需要被照顧 10個方法給失智家屬支持力量)
至於接手照護工作3年以上的「資深照顧者」,若孤軍奮戰,除了身體健康可能亮紅燈,且因少與外界接觸,沒有社交生活,還可能出現憂鬱傾向;此時,接受自己不是萬能,要求家人輪流照顧或善用政府喘息服務,適度休息,才能走更長的路。最後則是結束照顧工作的「畢業照顧者」,除了走出喪親哀傷,學習重返社會,盤點自己將來的經濟風險,都是重要課題。
做為一個身兼臨床醫療和照顧工作的中年兒女,近年益感提升「長照戰備力」的重要。當愈來愈多人認同,照顧不單單是自己的事而採取行動,也是照顧悲劇畫上句點的時候。 
(本文作者為遠東聯合診所精神科醫師、台大醫院腫瘤醫學部兼任主治醫師吳佳璇)
如何終結照護殺人悲歌,提升長照資源戰備力? - 康健雜誌 https://bit.ly/3xvmQU9
---------------------
長照悲歌是一種「慈悲殺人」嗎?
2020-08-25 11:03
新聞報導嘉義市范姓老翁22日晚帶疑似鹽酸液體,到妻子住的長期照護中心,先拿酸液灌妻子,再以床單悶住妻口鼻,范也自飲鹽酸後送醫急救不治,妻子搶救後狀況穩定。這是繼一年前桃園市老翁疑因不忍失智行動不便妻子長期被病情折磨,將妻子推落水圳後再跳下水圳輕生的「長照悲歌」!
兩案相同之處是被殺的妻子倖存,老翁均不幸死亡。
范姓老翁疑不堪照顧壓力,前晚到妻住的長照機構潑酸自殘、釀成悲劇。記者卜敏正/攝影
范姓老翁疑不堪照顧壓力,前晚到妻住的長照機構潑酸自殘、釀成悲劇。記者卜敏正/攝影
去年筆者曾因此寫下「長照2.0為何防止不了『同歸於盡』的悲劇」一文,本文則從「慈悲殺人」的角度來探討:在去年的那個例子中,那位桃園市老翁本身確診口腔癌,被照顧的妻子失智且行動不便。今年的這個例子,則是因為妻子長期臥床插鼻胃管,已成「半植物人」狀態,老翁不忍妻子長期痛苦才會下手,范的親友也感嘆「夫妻倆感情很好,怎會發生此事..」。前者的手段是「推落水圳」,後者的手段是「拿酸液灌」,手法其實算是「殘忍」,但這是「慈悲殺人」嗎?
我們來看法院怎麼審理類似案件。
有一名四十多歲的何忠明先生長年照顧罹患腦性麻痺的21歲長子,據其陳述,他因不堪心力交瘁,2016年3月22日開車載兒子至基隆河堤外,問兒子:「大家都累了,殺了你,好嗎?忍耐一下就可以變天使…,就能走路不用靠別人了!」,語畢,他看見兒子點頭,便出手掐死兒子。台北地院審理後認定他符合「利他殺孩、慈悲殺人」類型,2017年12月27日依自首、情堪憫恕等理由減刑2次,將他輕判2年半。當時法界有見解認為「何男雖表示獲得同意才行凶,但他能否提出死者在世時的『間接厭世證據』才是關鍵譬如曾寫日記表達自殺念頭,又或曾向友人提出類似想法,若均無法做到,終究難逃殺人罪判刑。」,「檢察官以殺人罪論告,代表不相信何男說法」。2018年5月31日,高等法院亦以何男符合自首等減刑條件,依殺人罪輕判2年6月徒刑。
本文找到的是臺灣臺北地方法院104年度重訴字第21號刑事判決,我們來看法官的判斷依據:
「而被告就殺害何家綸情節,供稱其認何家綸也許會想要解脫,因家人照顧他非常累,若送教養院被綁起來一輩子,其會選擇不要,過程中要何家綸忍耐一下就能變天使,就能自己走路不用靠別人,待何家綸不動之後鬆手,並抱著他大哭、說對不起,在那邊陪著他聊天、聽音樂等節(見相卷第4-5 頁,偵卷第58頁),綜上可徵,被告目睹何家綸自嬰兒期至成年所接受各項醫療及失敗挫折,因有多重障礙倍受歧視且改善無望,何家綸自身情緒痛苦。
復自103年7月起無處安置,妻子與年邁父母漸難以負荷主要照顧者之任務,於此環境下倍感壓力,選擇以何家綸死亡之方式終結,並相信何家綸亦可就此解脫,而與利他殺孩、慈悲殺人類型有部分重疊, 亦據國立臺灣大學醫學院附設醫院精神鑑定報告書記載明確(見重訴二卷第54頁)。參以被告於行為後亦曾萌輕生之念,但慮及對家庭尚有責任未了而作罷之全情,堪認本件對被告律以殺人罪之法家刑度,有客觀上足以引起一般人同情之情輕法重情形,爰依刑法第59條之規定酌量減輕其刑,並與前揭自首減輕事由依法遞減之。」
簡言之,因為被害人他身心障礙狀況的明確,加上難以照顧,而且身為加害人的父親已經照顧二十幾年,相信必是不堪負荷,但這「其情可憫」跟「慈悲殺人」可以相提並論嗎?
就有律師質疑這種「利他殺孩、慈悲殺人」其實是「實務上許多犯罪被告都主張自己有苦衷,但絕大多數都只是自己主觀想法」。
本文的看法是,所謂的「慈悲殺人」,其手法不應該是「掐死」、「溺死」、「灌酸液」之類使人痛苦致死的殘忍手段,我們難以理解臺灣醫院精神鑑定報告書竟會得出「與利他殺孩、慈悲殺人類型有部分重疊」的說法。當然,法官在判決書寫的是「部分重疊」,但被害人死前遭受極大痛苦是不爭的事實。
「慈悲殺人」不應該只有「動機慈悲」,手段當然也要「迅速且無痛苦」,這也就是所謂的「安樂死」。而「安樂死」的要求至少必須是無法醫治的晚期或不治之症,病情對病人有極大的負擔且不願再受病痛折磨,必須經過醫生和病人雙方的同意,絕對不是讓家屬「親自下手」又讓病人痛苦不堪。
就如前述幾位「加害人」,記者必定報導他們「不捨、不忍」,甚至還有被法官認定「慈悲殺人」的,但手段如此兇殘算什麼「慈悲」呢?這些行為就宛如筆者小時候聽到一些人殺雞前會以台語唸唸有詞「 做雞做鳥無了時,趕緊去出世好野人囝兒」的「慈悲殺雞」,這種「殺雞咒」只是為了自己的口腹之慾,形為「利他」實為「自私」。
2010年,一名自稱「王老頭」的王敬熙先生(八十三歲),對其妻王孫元平(八十歲)施行「安樂死」,據其表示因為其妻患有帕金森氏症、摔斷腿行走不便。由於他與老妻十多年前就決定要安樂死,下手前他突然想起這個「承諾」,便決定付諸實行,在未告訴老妻情況下,讓她「先走」,當時他正是在聯合線上的部落格「預告」此事。他「安樂死」的手法十分兇殘,係以鐵鎚將9公分的螺絲起子從她前額完全敲入,連法醫都無法拔出,相驗結果還發現他曾「攪動腦部」,地院判刑9年,但他於2011年底因心臟衰竭病逝台北看守所。
如果看相關報導,又可以看到「不忍」、「愛妻」等關鍵字,這類「倖存加害人」在審判中也往往會責怪政府為何不通過「安樂死」相關法令,本文質疑的是,沒有法令,加害人就可以殘忍的「親自下手」嗎?
近年長照悲歌案例
資料來源/聯合知識庫 製表/黃宣翰
近年長照悲歌案例 資料來源/聯合知識庫 製表/黃宣翰
我們可以看到這些被害人通常沒有辦法完整的表達自我意志,長期照顧者確實也會面對身體、心理、經濟的多重壓力,正如臨床心理師林姿吟所言「當照顧者看見妻子躺在床上插管餵食,無法自由行動、表達,甚至被約束、針紮、吃很多藥,更甚者大小便失禁、包尿布及身上褥瘡,這都會讓照顧者心疼及不捨,更擔心老去的自己是否也變得如此,誰能提供照顧?」,然而,這個社會在「同情、可憐」之餘,無論是媒體或政府,不應該再給他們好像因為「不忍、不捨」而不得已「慈悲殺人」的描述,無論是法治教育或人道關懷,這些「殺人」其實跟「慈悲」沒有半點關係。
如果真的「慈悲」,真的「不忍、不捨」,請不要把你們的「慈悲」建立在被害人的痛苦之上,身為長照父母二十多年的子女,我們能「感同身受」他們的痛苦。我們希望身負重擔的人,如果真的無法走下去了,該做的是把擔子交給別人,而不是把擔子「丟了」更或是把擔子砸爛!
聖經中馬太福音11章28節說「凡勞苦擔重擔的人可以到我這裡來,我就使你們得安息。」,臨床心理師林姿吟說「本案只是浮上檯面的案例,檯面下可能有更多人需要幫助,除透過信仰支持,更需要政府及多元喘息照顧幫忙。」,她說的也是我們的心聲,我們也希望能分擔我們「重擔」的除了宗教,更希望政府能聽到看到長照家庭的「勞苦與重擔」!長照悲歌是一種「慈悲殺人」嗎? | u 值媒 https://bit.ly/3ygel0d


國人「更長壽」卻未必過得好 不健康餘命達8.47年
國人「更長壽」卻未必過得好 不健康餘命達8.47年 https://bit.ly/3AoZQI3
內政部公布最新國人平均餘命,國人又更長壽了!但看看2019年國人的「不健康餘命」有8.47年,也是過去這8年來的新高點。如果是跟前一年比較的話,是增加「近一個月」,代表部份長壽的人,生活品質不一定好。專家也指出,明年出爐的2020年「不健康餘命」,恐怕會因為新冠肺炎的關係,導致數字更延長,狀況加劇惡化。最好的方式,就是得促進健康、預防生病,從根本來改善。
© 由 三立新聞網 提供
▲2019年國人的「不健康餘命」有8.47年,也是過去這8年來的新高點。
長者不斷增加,促使長照需求也跟著提升。根據衛福部統計,「國人平均餘命」逐年增加中,但看看「不健康餘命」的統計數字,卻是逐年攀升。從2012年的7.95年,隔年大幅增加到8.24年,之後大多在8.3到8.4年之間,一直到2019年增加到8.47年,也是過去這8年來的最新高點。
© 由 三立新聞網 提供
▲「國人平均餘命」逐年增加中,但「不健康餘命」卻也同時攀升
中華民國基層醫療協會理事長林應然:「第一個反應的是醫療的進步,你本來可能會過世的這種疾病,那可能現在都可以救,可以延長生命。台灣的保險制度真的很好,那人民就不用負擔很多的錢,所以可以延長他自己的生命。」
所謂的「不健康餘命」,包括失能、臥床、慢性病纏身的長者,而「不健康餘命」的數字越高,代表國家和社會得付出更大的醫療和照顧成本。另外加上「慢性病的增加」,也導致「不健康餘命」的數字又再延長。
© 由 三立新聞網 提供
▲當「不健康餘命」的數字越高,代表國家和社會得付出更大的醫療和照顧成本。
台大公衛學院教授林先和:「餘命會一直增加,但是餘命的增加部分,可能以不健康的部分會比較多,增加餘命的同時,要想想看是怎麼樣去促進健康,然後跟預防疾病。
專家也指出,明年出爐的2020年「不健康餘命」,恐怕會因為新冠肺炎的關係,導致數字更延長,狀況加劇惡化。最好的方式就是得促進健康、預防生病,從根本來改善。
© 由 三立新聞網 提供
▲專家指出預防「不健康餘命」持續增加,最好的方法就是得從根本來改善

夫妻至少要存600萬,才不會當下流老人/以台灣1129萬就業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nicecasio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