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人家叫這「杉池」,阿里山森林鐵路拖運下來的木材,先在池裏浸泡三年,殺菌殺蟲定型,從此不蛀不爛不變形。
臺灣國定古蹟編纂研究小組(National Historic Monuments of Taiwan) - 貼文 | Facebook
臺灣國定古蹟編纂研究小組(National Historic Monuments of Taiwan) - 貼文 | Facebook
攝於西元1936年(民國25年),為日治時期旗山中山路的街道景觀
一位流動攤販向省公路局客運乘客兜售食品
1960年,一位流動攤販向停站的省公路局客運乘客兜售柿餅。成熟的柿子去外皮日曬約一個月,再放置在陰涼處,表皮生白霜即可。這是盛行於東亞的乾果小吃。照片顯示一位柿餅流動攤販向停站的省公路客運車上的乘客兜售。省客運是往返縣市鄕鎮之間的長途客運,由於尚無高速公路,通常行車時間頗長,車上設備也比較簡單,一趟行程下來可謂舟車勞頓。此外,大小站暫停時,都會聚攏一些小販兜售小吃和水果等。搭乘省公路局客運車長途奔波,是早年台灣人共同的生活經驗。中華之窗 | Facebook https://bit.ly/3jte4kv
臺灣古寫真上色x今昔時光機交流團 : 台北市第一座行人天橋名為「獅子天橋」正式啓用 | Facebook
全站熱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