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港社人的另一項文明史:第一個設立墓園埋葬死人的部落。
        西拉雅族人的習俗不像一般人一樣埋葬死者或火化屍體,而是在他們的屋子內搭竹架置放屍體。也爲死者舉行許多儀式,並以火烘9天;使屍體乾燥後,另搭一高架、將屍體置放三年,再將屍體取下將之葬在屋子裡。
        1641年:經荷蘭來台第二位牧師尤紐斯的努力勸導,新港社人是第一個設立墓園埋葬死人的部落,同時也埋葬他們過去獵取的人頭和骨頭。
【南島學堂–台灣史研究小聚】台灣歷史、海洋神話、平埔族群、原住民傳說、舊社考古遺址、傳統民俗文化、口傳史詩故事等 | Facebook https://bit.ly/3qi8PbY

269732179_7057394040944879_2878030837112575535_n


safe_image (14)

墓碑上有著兩個醒目的古字:新港,中間是:皇清誥贈六品騎尉戴府君墓,右邊寫著:嘉慶六年辛酉臘月日吉旦,左邊則是子孫署名

safe_image (15)614afc_538e94d2126642f88acdfbd83614afc_7843c261dd064f23a578c099b2021-07-16_155641614afc_6155c215a21f4f6591e0119de210917879_4315018285231805_5687135941637368036_n

大里撓被清朝封為六品官。記者徐白櫻/攝影西拉雅族 - 清乾隆年間發生「黃教之亂」[註 1],新港社西拉雅族頭目大里撓因協力平亂有功,獲賜姓封地封官,帶領部分族人遷入今高雄市內門區居住。 https://bit.ly/3erTPll
【平埔族群的罕見姓氏】高雄內門為何罕姓多 相傳與西拉雅族頭目大里撓被賜姓「戴」有關係 衍生出力、机、姬、卯、候、毒、蘭、藍、東、買等姓
聯合新聞網/記者徐白櫻〔2019-12-05〕
高雄內門西拉雅族祭拜阿立祖,不少居民在戶外、客廳或邊間房舍豎立水壺神座,平日會用檳榔與香菸祭拜。文史工作者陳聰賢追查發現,內門罕見姓氏由來與西拉雅族頭目大里撓有關,此人因協助清朝平定「黃教之亂」有功,乾隆皇帝賜姓「戴」,此後族人群起要求賜姓,以平埔語直譯成漢姓,誕生許多特殊姓氏。
清朝乾隆年間發生「黃教之亂」,一名竊賊四處偷牛造成台南新化百姓惶惶不安,西拉雅新港社頭目大里撓協助清朝剿匪,成功後被乾隆皇帝賜姓「戴」,另賜地封為六品官,大里撓帶著族人遷居內門三平里,分成33區屯墾定居,衍生出橫山宋江陣。
受大里撓賜姓影響,其他族人有要求賜姓,所以衍生出力、机、姬、卯、候、毒、蘭、藍、東與買等少見姓氏。
羅漢門文史工作室負責人陳聰賢指出,大里撓死後葬在內門,墓地占地遼闊,20幾年前改建,規模縮小許多,200多年歷史的舊墓碑一度被人盜賣,切割機器不斷故障,最後只好送回原地,墓碑傳奇讓地方人士津津樂道。
內門三平地區仍保有平埔族信仰,不少人家中供奉太祖(阿立祖),平日會以檳榔或香菸祭拜,初一、十五更換瓶水,6月16日太祖生日另準備豐盛貢品祭拜。机姓居民說,太祖非常顧家,曾發生鄰居來借農具未知會主人,返家後身體突然不舒服,回來祭拜太祖就恢復健康,真的很神奇。
文史工作者陳聰賢(左)田調發現,新港社頭目大里撓死後葬在高雄內門,後代子孫戴鴻銘(右)在墓地附近種鳳梨。
西拉雅平埔族散居高雄內門木柵、三平一帶,族人至今保有祀壺習俗,將太祖(阿立祖)供奉在住家內。記者徐白櫻/攝影
高雄內門木柵、三平一帶平蒲族人保有祀壺習俗,太祖(阿立祖)供奉在客廳後方。記者徐白櫻/攝影
【平埔族群的罕見姓氏】高雄內門為何罕姓多 相傳與西拉雅族頭目大里撓被賜姓「戴」有關係 衍生出力、机、姬、卯、候、毒、蘭、藍、東、買等姓〔2019-12-05〕 https://bit.ly/3B92lPP
-------------------
在前往308高地的路途中,橫山宋江館附近的一個岔路上,有一座尋常如漢人家的一個墳塚。若不是特殊原因,一般人因為忌諱也不會特意前去探看。這墓碑上有著兩個醒目的古字:新港,中間是:皇清誥贈六品騎尉戴府君墓,右邊寫著:嘉慶六年辛酉臘月日吉旦,左邊則是子孫署名。不意在這深山野地中竟有這高官墓地。筆者聽聞「羅漢門文史尋根工作室」陳聰賢老師說這青斗石墓碑曾被後輩子孫賣掉,但最後又回到這裡,據說想磨平墓碑文字之人總遇到靈異事件,輾轉幾手後又物歸原主。
想是武將地下有知,要保存見證這段歷史的最好證據。其實這武將不只因西元1768年(乾隆33年)協助平定黃教之亂有功而受封賞地,還是一個西拉雅族新港社的頭目,史書上稱大里撓,因「大」的閩南語文言音和「戴」同,後便以此稱記。新港社因而在此定居,也就是現在的內門木柵地區。
1685年(康熙24年)蔣毓英編纂《台灣府志》中的「羅漢文社」是內門名稱最早的文獻,在清朝的許多方誌中記載為大傑巔社的居住地,是平埔族大武壠社群的聚落。隨著漢人的墾拓入侵,大傑巔社逐漸退回旗山,後被迫遷往圓潭、溝坪山區一帶,最後受漢人同化而消失(在溝坪地區還保有許多散落鄉野田間三片壁的公廨)。剛剛提到的新港社甚至是比漢人還晚才進到內門。因為黃教之亂受朝廷徵召協助進入山區平定亂事,設柵於此,並獲許開墾。其實當時清廷政府知道木柵之外仍是高山原住民南鄒族之獵場,遂刻意遷居平埔族人來協助防禦,這也是當時朝廷的理番政策之一
因緣際會下木柵地區保有較多平埔族人,從特有的姓氏如机、月、加……等等,以及拜壺、拜太祖或公廨等儀式可獲得證明。另外在內門有名的文武陣頭中,橫山宋江陣獨有的蹲低步伐,據說就是平埔族人狩獵的姿勢演變出來的特有招式木柵的平埔 | 高雄小故事 https://bit.ly/3hEDD29
------------------
古地契出土新港社人遷移新證。
長榮大學台灣研究所發現田寮清代古地契與相關單據一批,總數有237張,文獻史料的年代約240年前,所長溫振華表示,從契字觀察,可以發現西拉雅族新港社人由新市南移的證據。
此次發現契據資料內容包括典契、賣契、胎借契、鬮書、丈單、契尾、納戶執照等清代時期的地契,對發現契據不多的高雄平原地區,可對二仁溪南岸的田寮與鄰近一帶的土地開墾及典賣過程,有進一步清楚的認識。這可能是高雄市發現件數最多的古地契,對研究西拉雅族群來說是相當珍貴的史料。
溫振華表示,這批契據最具特色的是發現清乾隆35年(西元1770年)西拉雅族新港社礁里撓的典契,這張典契是一般所謂的新港文書,契字除有漢字外,也有新港文(用拉丁字母拼寫新港社語)。
新港文地契最後消失地區是高雄市田寮區,是過去學術界鮮少注意者,也是目前的最新發現。溫振華說,立契人礁里撓與大里撓可能有關,礁里撓後來遷移內門,其墓在內門;如果礁里撓就是大里撓,則新港社在新市、田寮、內門間的移動,過去沒有人注意到。
新港社人原住在當今的台南市新市區,溫振華說,從田寮發現的契字觀察,可以看到新港社人由新市南移的證據。此外,契字中也出現田寮一帶不太為人所知的水蛙潭社、搭樓社,對台南市、高雄市西拉雅族群的研究極有助益。南島觀史-福爾摩沙 Formosa - 貼文 | Facebook https://bit.ly/2VJ4MIF


賜姓政策?平埔族-三百家番親罕見姓氏-平埔族人後裔(我們不是炎黃子孫、也不是龍的傳人、更不是中華民族)姓氏是平埔族群重要的文化特徵之一,由於受到漢化的因素,使得平埔族群放棄了原本的姓氏和命名方式,然而在取漢姓的過程中,靠著族譜和氏族認同,產生了許多和閩南人、客家人不同的姓氏,甚至連戰後移民漢人也都沒有的姓氏,而這些姓氏和賜姓的族譜,成為平埔族群自我認同的重要依據 @ 姜朝鳳宗族 :: 痞客邦 ::


「其實很多旗山和內門人,不知道自己是平埔族人的後代!」高雄旗山番社古道 打造文化旅遊新亮點〔2016-04-14〕

「其實很多旗山和內門人,不知道自己是平埔族人的後代!」高雄旗山番社古道 打造文化旅遊新亮點〔2016-04-14〕
「其實很多旗山和內門人,不知道自己是平埔族人的後代!」高雄旗山番社古道 打造文化旅遊新亮點〔2016-04-14〕 https://bit.ly/3B9b3gZ
低調藏身在旗山區大山里的「番社古道」,社區認為具有觀光價值及條件,盼能打造新的旅遊路線。(記者陳祐誠攝)
「其實很多旗山和內門人,不知道自己是平埔族人的後代!」高雄旗山番社古道 打造文化旅遊新亮點
記者陳祐誠/高雄報導〔2016-04-14〕
藏身在旗山區大山里的「番社古道」,從清治時期就是旗山人運送農產、牲畜翻越中寮山的要道,由於當地曾是平埔族人聚集生活的區域,番社之名由此而來,社區居民近日討論社區營造工作,認為古道具有觀光價值及條件,盼能打造新的旅遊路線。
大山里與南洲里交界一帶,以前有許多平埔族群大傑顛社的族人居住,又被稱為「番社」,但在清朝道光年間被漢人趕走,使用的古道遺留下來,成為旗山人翻過中寮山,往返燕巢、岡山地區的要道。
大山社區正進行社區營造,欲找回社區與平埔族人的連結,並推廣社區小旅遊,番社古道被視為最有潛力的地點,往中寮山新的山路開通後,人車逐漸變少,適合騎乘自行車進行文化旅遊。
「其實很多旗山和內門人,不知道自己是平埔族人的後代!」林姓居民說,台灣開墾之初,漢人從台南向外圍開發,內門發展歷史較早,旗山以前被稱「外門田」,住有許多平埔族人,後來大傑顛社族人雖被趕走,仍有部分留下並被漢化,現在若遇到力、東、蘭、買、兵、蒙、及、机、雞、姬等罕見姓氏,幾乎都是平埔族人後裔。
此外,準副總統陳建仁的的老家北勢社區,曾是漢人與平埔族人對抗的最前線,漢人多次試圖在此開墾,都被大傑顛社族人打敗,直到楊姓家族前往開墾並建立據點,才穩固漢人在旗山的勢力版圖。陳建仁的父親、前高雄縣長陳新安,原本也是楊家人,送給親戚領養之後才改姓為陳。
關於馬卡道族大傑顛社
大傑顛社,或作大傑巔社,為臺灣平埔馬卡道族古部落名,原居住在打狗「彼達」(Peita)地帶,明清時期時遷往高雄市臨山地區,今日其後裔散居於內門區以及旗山區的丘陵上。
關於「彼達」(Peita)的確切位置,老埤村馬卡道族頭目潘乾坤指出應為今日路竹區大社以及廢庄的下社,數年後旗尾山地區的口述資料則稱在高雄市沿海、今日茄萣區一帶。後馬卡道族為明鄭所逐,退往大崗山後的尖山,形成尖山社與水蛙潭社,大部分居民再遷往羅漢門(今高雄市內門區),居住在溪州番社。
臺灣清治時期,羅漢外門和羅漢內門都是大傑巔社活動的地區。康熙五十六年(1717年)的《諸羅縣志》記載:「羅漢門山內有大傑巔社。」雍正年間《臺海使槎錄》記錄:「羅漢內、外門田,皆大傑巔社社地也。」乾隆十七年(1752年)清廷派大傑顛社人把守六張犁的番界,社民的生活空間漸漸向北,移往旗山區木柵、六張犁、圓潭和內門區溝坪。乾隆五十五年(1790年)守隘政策,利用熟番作為屯丁監視隘口的動靜,此時大傑巔社人和新港社、塔樓社被分派至高樹鄉的南屯共同防守生番。此次守隘的任務,大傑巔社派出了 31 名屯丁, 並分配到 52 甲土地。嘉慶年間修撰的《續修臺灣縣志》所觀察的:「大傑顛社,距城六十五里,今番民移往隘口社,近蕃薯寮。」指出大傑巔社社民的再遷徙,往今旗山區圓潭裡以北。道光年間,部分社民往東部移動,被當地原住民所逐,落腳在今日六龜、荖農。
臺灣日治時期的戶口調查,顯示馬卡道族還有千餘位族人在旗山區圓潭莊、內門區萊仔坑,並在溝坪庄與大武壠族混居[來源請求]。今日內門區萊仔坑、旗山區口隘、中隘、尾庄、圓潭子仍有許多具平埔原住民族特徵的住民,南邊的三角崛、新番社等地也尚有數戶人家
「其實很多旗山和內門人,不知道自己是平埔族人的後代!」高雄旗山番社古道 打造文化旅遊新亮點〔2016-04-14〕 https://bit.ly/3B9b3gZ

「其實很多旗山和內門人,不知道自己是平埔族人的後代!」高雄旗山番社古道 打造文化旅遊新亮點〔2016-04-14〕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nicecasio 的頭像
    nicecasio

    姜朝鳳宗族

    nicecasio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