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微
出生年月日:1890/05/21
住所:台南州台南市錦町1之95
家庭: 有一男二女
學歷:1913年總督府醫學校畢
1931年台北醫專畢
經歷:1913年彰化市基督教醫院內科任職
1914年內科小兒科壽生醫院開業醫任院長
長榮中學校理事及同校友會長
長榮高女理事及同父兄會長
備考:舊名:吳秋微
資料來源:興南新聞社:台灣人士鑑(日文), 第140頁
古早台灣人著名醫師圖文鑑 吳,呂,宋者簡傳 @ 楊建成:日治時期台灣人士紳圖文鑑[稿本]本網頁始於2008/5/17 :: 隨意窩 Xuite日誌 https://bit.ly/3k0QeOS
1913年(大正2年) 醫院業務進展快速,聘醫生有施子格、吳秋微、陳宜芳醫生等。而見習生有王金池、洪專、林進生、黃振萬、洪金江、吳得等。彰化基督教醫院院史文物館 https://bit.ly/3xKSWMc
高再祝(1887~1936.10.31):
係泉州晉江永寧人高長與嘉義鹿草竹子腳平埔族人朱鶯之四男,父高長自廈門東渡安平,來府城依親(姊),後因緣際會跟隨 馬雅各 醫師行醫傳道,是台灣基督教長老教會的第一位信徒,全家『非 牧師即 醫師』,與高雄彭清約、彭清靠、彭明敏家族相同。高長之長子高金聲牧師(子天成、永寧、太 平皆 醫師,天成是東京帝大第一位台 籍醫學 博士,曾任台大醫學院院長)、次子高篤行牧師(子端立、端謀皆醫師),皆受教於 巴克禮 醫師,分別於南部及中部地區傳教,三、四、五子高再得(子俊明為牧師)、再祝、再福皆為醫師,亦分別於台南(再生堂醫院)、岡山(建安醫院)、楠梓(建安醫院)開業,長女高阿金、次女高秀圓、三女高秀理分別嫁給黃信期(傳道師)、吳秋微(醫師)、李墨(醫師)。(節錄自高俊明回憶錄)日治時期岡山郡的醫師 https://bit.ly/2Uy6ZGp
裝飾藝術(Art Deco),有時也被稱為Deco,是一種視覺藝術,建築和設計風格,在第一次世界大戰前首次出現在法國。 裝飾藝術影響了建築,傢具,珠寶,時尚,汽車,電影院,火車的設計,海洋襯裡和日常物品,如收音機和吸塵器。 它取名為ArtsDécoratifs的簡稱,來自於1925年在巴黎舉辦的國際現代裝飾藝術展覽會(現代裝飾和工業藝術展覽)。 它結合了現代主義風格,精湛的工藝和豐富的材料。 在其鼎盛時期,裝飾藝術代表了對社會和技術進步的奢侈,魅力,繁榮和信念。
吳秋微醫師的壽生醫院
這是1936年攝於台南的吳秋微與高秀圓銀婚(25年)照,由黃彥傑所收藏及考證,本書使用了這張相片,作為說明日本時代台灣人的「脫亞入歐」,感謝他的提供。客廳裡兩人所坐的沙發是Art déco式樣,該式樣可追溯於法國人Francis Jourdain於1911年幾何造型作品,後以法國及比利時為搖籃,於一戰結束後正式出現,不久成為第一個取得全球影響的裝飾風格;1930年代的台灣即有著濃濃的Art déco味道。相片中還出現了:Medicis型水晶花瓶、Raphaël(拉斐爾)Sistine Madonna(西斯廷聖母)局部複製畫、洋娃娃、窗簾、鋼琴、鋼琴的蕾絲布、西方地毯……,這些說明了該年代本土舒適階級生活美學的徹底西化,也說明了主人對於品味的重視。我們十分著迷於這張相片,並且相信:台灣要是有一日成立裝飾藝術博物館,這個場景絕對值得復刻出來。臺灣古寫真上色x今昔時光機交流團 : Facebook https://bit.ly/2UwqDm9
約1935~1936 臺南景色
約1935~1936 美麗的臺南景色(原圖黑白 + 數位上色)。拍攝者站在林百貨店樓上往對街拍去,對面的勸業銀行臺南支店(今土銀)尚未建設。
照片也可以看到右側大正公園(今湯德章紀念公園)、御大典紀念塔(今消防隊)、中間偏右顯眼的西式建築為壽生醫院(吳秋微宅,現已不存),左側遠方可見美麗的臺南郵便局(已不存,今民生路、忠義路口中華電信機房)。由同一批另一張幾乎同一角度勸業銀行支店建設後的照片來看,此照片可能是由勸銀相關人員拍攝建築建設前後的紀錄。約1935~1936 臺南景色 - 聚珍臺灣 https://bit.ly/2Vxs98h
吳秋微-白沙瓦硐人,字拱照,又名壽星。本姓呂,因父入贅於吳姓,遂姓吳。大正2年(1913)以第一名畢業於臺灣總督府醫學校,並代表全班在佐久間左馬太總督前誦辭。先在彰化基督教醫院任職,繼與叔父吳炳清於大正5年(1916)合開診所道生堂於臺南,兩人合作迄大正11年(1922)。昭和2年(1927)在臺南錦町開壽生醫院。之所以取名壽生,乃因日本陸軍中將堀內文次郎曾惠贈一聯曰:「養其生,得其壽」故名。昭和6年(1931)入臺灣總督府醫學專門學校取得醫學士資格。壽生醫院高3層,備有X光室,此為臺南各醫院之嚆矢,擅長內科、兒科,亦能做外科手術膿胸患者,痔瘡得其治癒者甚多;又能治眼科,後因他科醫例已繁,遂停眼科。由於醫術高明,與韓石泉、高再得、王受祿、楊元翰、石遠生,併稱臺南名醫。
日治時期加入臺灣民族運動,曾當選臺灣文化協會評議員,擔任臺南市醫師公會理事長達12年之久。大正13年(1924)任臺南市會議員,連任3次。戰後任私立長榮中學理事長(1948年改為董事長)兼校友會會長、長榮女中理事長。當時為臺南太平境教會的執事、長老,對故鄉澎湖宣道會亦貢獻很大,如將壽生醫院3樓做為澎湖宣道會的後援會之用,對澎宣出錢出力;又以澎湖砂眼患者多,遂捐出大量藥品以醫治。
平生愛種花卉盆景,亦酷愛旅行,曾兩度到中國大陸旅遊,一為大正5年(1916),一為大正12年(1923)。第一次旅遊時路過香港,前清進士陳望曾,臺南人,有女年14,雙眸幾失明,經介紹赴陳家診治,遂放光明,前後在陳家盤桓半個月;亦曾受廈門垵海諸朋友之請到該處行醫。妻高秀圓,臺北第三高女畢業,在臺南太平境教會任執事、長老。育有1子3女,長子吳鶴松,昭和醫專畢業,長媳洪貞淳,韓國人,東京帝國女子醫專畢業;長女英姿,畢業於東京女子醫學專門學校,適彭明哲,長崎醫科大學畢業;次女淑姿,日本國立(くにたち)音樂學院肄業,次婿陳一鶴,日本大學醫學院畢業,三女碧姿,長榮女中畢業,三婿侯書宗,東京慈惠醫科大學畢業吳秋微 https://bit.ly/3k4Z0v1
台南地區文化協會中的基督徒成員
台南地區的文化協會成員中,有不少是基督徒。出身長老教會家庭、本身是基督徒者,有:高再得、高再祝、高再福、高天成、吳秋微、侯全成、劉青雲、劉清風、林茂生等。另外,蔡培火是在日本求學期間接觸基督教,並且受洗。王受祿、韓石泉、林占鰲等,則是在一九二九年之後,因個人的生命經歷而成為基督徒。這個圈子的形成,蔡培火是關鍵人物。
一九一四年,當時在台南公學校任教的蔡培火因參加爭取日台平等的「台灣同化會」而遭解僱,遂在林獻堂的資助下,赴東京留學。林獻堂是議會運動、文化協會及《台灣民報》最主要的支持者。蔡培火和太平境教會的吳秋微、高再得為姻親。由此因緣,蔡成為台南和霧峰的社運人士媒合者。
高再得、高再祝、高再福三兄弟,是南台灣最早接受基督教信仰、最早的本地傳道人高長的兒子,高天成則是他們的姪子 ——高長的長子高金聲牧師之子。高天成後來成為林獻堂的女婿。高家自高長起,就和長老教會有很深的淵源,高長的兒子們不是牧師就是醫生,高家三兄弟在社會運動方面,除了作為組織成員之外,也是重要的資助者,特別是高再得,他曾任文化協會理事,對社會運動的參與較深。社會運動熱烈進展的一九二○年代,高天成人在東京留學,因此未參與台灣當時正熱鬧的社會運動,但後來加入台灣地方自治聯盟,又成了林獻堂的女婿。
林茂生是台灣第一位受洗成為基督徒的秀才林燕臣之子,畢業於東京帝國大學文學部哲學科,一九一六年返台後任教於長老教中學,後又任教於台南商業專門學校,成為台灣人當中非常稀有的高等文官。一九二七年接受台灣總督府遴選,公費留美獲紐約哥倫比亞大學哲學博士學位。林茂生在社會運動期的活動,是擔任文化協會評議員,另外一九二三年在文化協會台南分會的講習會開課,講述「西洋歷史」;一九二四年起連續三年在文化協會主辦的夏季學校中主講「哲學」、「西洋文明史」等課程。
吳秋微、侯全成,都是醫師,太平境教會的信徒。吳秋微也是社會運動的重要資助者。高再得、吳秋微、劉青雲等人,在一九二三年十二月的「治警事件」中都遭拘留審訊,但後來未被起訴判刑。劉青雲、劉清風是堂兄弟,其祖父劉光求與其弟高德耀於一八四九年自泉州來台,兩兄弟在台南接受了基督教,高德耀成為馬雅各醫生的助手,開設台灣第一家西藥房「仁和堂」,也是府城第一位西醫。當時基督徒對新式教育的接受度特別高。劉家即開啟留學道路先鋒者,劉青雲、劉清風都到日本讀同志社中學,劉清風甚至遠至美國留學。
蔡培火、王受祿、韓石泉三人,可說是從議會設置請願運動、文化協會到民眾黨台南地區社會運動的主要推手。首位在德國取得醫學博士的王受祿,一九二九年因為孩子夭折而轉向基督教,熱心於傳教,不再過問政治。韓石泉在一九三 ○年也因遭到喪子之慟而接受基督教。一度蔡、王、韓三人有意成立基督教醫院及社會服務機構「新生堂財團」,後來因籌款困難而放棄。曠野雜誌149期 https://bit.ly/3xz28Dk
留言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