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弘誓願
眾生無邊誓願度 煩惱無盡誓願斷
法門無量誓願學 佛道無上誓願成
所謂蓮華出污泥而不染,蓮華莊嚴清淨,象徵修行菩薩道,
菩薩在世間,但不是世間的煩惱眾生。
在家修禪者,自處於污泥,很少不被污染,
但以蓮華自勉,雖難做到,盡力去做。
◎聖嚴師父
四弘誓願(二)91-3 https://bit.ly/3viwgRN
-------------------------------------
願(梵語:praṇidhāna),音譯缽羅尼陀那,也稱誓願、大願(梵語:saṁnāha;巴利語:sannāha),佛教術語,大乘佛教中菩薩道六度(或稱十波羅密)之一;義爲得菩提智慧後,發下的救濟眾生的殊勝之願。菩薩共同所發之大願稱爲「通願」,即四弘誓願。
願 (佛教) - 維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書 https://bit.ly/3wkrbts
概論
菩薩在因地立下四宏願,稱爲「通願」,義爲共同之願。而各佛菩薩又有各自的大願,故稱爲「別願」,義爲分別之願。別願當中,以其最根本的誓願修行而成佛的,稱之為本願。
四弘誓願
四弘誓願(梵語:sannāha-sannaddha;意譯爲大誓莊嚴、弘誓莊嚴),簡稱四宏願或四弘願,音譯僧那僧涅,為發菩提心時所發的誓願,常出現在佛教的儀式中
[1][2]。
出處
出自漢譯《中阿含師子吼經》[3]、《四分律》[4]、《解脫道論》[5]、《佛所行讚》[6]、《大方便佛報恩經》[7]、《郁迦羅越問菩薩行經》[8]、《小品般若經》[9]、《大品般若經》[10]、《大樹緊那羅王所問經》[11]、《法華經》[12]、《大般涅槃經》[13]、《心地觀經》 [14] 等等。
內容與重要性
《摩訶止觀》[15]、《天台四教儀》[16]、《六祖壇經》[17]、《五燈會元》[18]、《傳授三壇弘戒法儀》[19]、《大乘本生心地觀經》所錄相當於今日念誦之內容:
眾生無邊誓願度;[20]
煩惱無盡誓願斷;[21]
法門無量誓願學;[22]
佛道無上誓願成。[23]
四宏誓願是「三世菩薩所學處」[14]、「諸佛因地所發之願,所有之願皆不能過彼[來源請求]」,因此大小菩薩皆應修學。另,四宏誓願有攝四聖諦之理[24],並可從中開演四無量心,故為大乘菩薩 修學之科目。
五弘誓願
密宗依《佛頂尊勝陀羅尼念誦儀軌》、《受菩提心戒儀》等所舉,共為五句,稱五大願,為真言宗所奉持[25],故又有五弘誓願之說:
眾生無邊誓願度(東方阿閦如來)
福智無邊誓願集(南方寶生如來)
法門無邊誓願學(西方阿彌陀如來)
如來無邊誓願事(北方不空成就佛)
無上菩提誓願成(中央大日如來)
別願
菩薩在因地修行時除了發下通願,也可以發下別願,即根據不同的情況和環境、不同的發心等,發下不盡相同的大願,依據大願逐漸修行圓滿資糧,所有大願得以完成之時,便是成佛之時。每位佛菩薩有自己的根本的別願,稱之為本願。
如釋迦牟尼佛有「五百大願(本願)」[26],阿彌陀佛有四十八大願(本願)[27],藥師佛有十二大願(本願)[28]。
煩惱 vs 發願
煩惱,也就是讓自心無法安寧的情緒,佛法認為這是「行動」的重要動能:人都是因為情緒,而有各種行為的反應
在臨終的時候,我們會因為內在、外在的各種逼迫,而導致產生「情緒」來反應:憤怒、不捨等等,這是影響轉世的第二股力量:本能,讓我們會「再次投生」,但是投生是為什麼呢?下輩子要投生為人、天、鬼?佛法不認為這是受「閻羅王」等等外力的審判,而是受臨終前的情緒所影響。
情緒有很多種,所以我們會轉世去的地方狀況也不一,可以想像:「求生欲」就好像男生當兵的召集令一樣,拿了就得當;但是分發到哪個單位,則是受其他原因(臨終前的情緒)影響的。
佛法認為,用來取代「情緒」的是「發願」,發願就像是「立下目標」。「情緒」是行動的主要觸發者;同樣的,「立下目標」也是行動的觸發者。不同的「情緒」決定轉世的去處不同;同樣的,不同的發願(比如發願自己要去不動佛的世界,或是阿彌陀佛的世界等等)也會決定我們的去處不同。
願 (佛教) - 維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書 https://bit.ly/3wkrbts
------------------
四弘誓願
講於2010年12月1日星期三晚 萬佛城大殿
所有修學大乘佛法,行持菩薩道的人,必定懂得菩薩所發的四弘誓願。那就是:
眾生無邊誓願度,煩惱無盡誓願斷,
法門無量誓願學,佛道無上誓願成。
(1) 眾生無邊誓願度
佛法中的所說的八萬四千種法門,是針對救度八萬四千種眾生而設。每一個人,只要是凡夫,自己的心常存著了八萬四千種眾生,為什麼呢?因為這八萬四千種眾生都生活在每個凡夫的意識中,時時刻刻在六道中輪迴。仔細的觀照自己的心,就會發現到,這也是所謂「一切唯心造」的道理。比如說,休閒享樂的感受,使你意識到天的境界,自己就在天界;與人鬥爭的時刻,使你意識到阿修羅的境界,自己就是阿修羅;生出分別善惡、分別苦樂時,你意識到人的境界;愚痴的行為,意識畜牲的境界;貪得無厭,意識餓鬼的境界;憂悲、苦惱、病痛,意識地獄的境界。根根本本自己就常常在六道中打滾。因此,八萬四千種的眾生都隱藏在我們的心中。所謂「眾生無邊誓願度」,其實就是度自己。所以修持觀自在菩薩法門的人是向內觀,不是向外求。
說實在的話,修行菩薩行,要能度自己心中的眾生,才能同時度外邊的眾生。想想看,我們發心修學佛法,是不是因為高僧大德的繼佛慧命,作人天師表,啟發了我們勤修戒定慧,息滅貪瞋癡。當我們因此而發心勤修戒定慧,息滅貪瞋癡,與我們有緣的眾生,包括親人與朋友,也會受到感染,也一起發心修學。這就是度人度己,度己度人
我們每天晚課放蒙山時,乃至每次法會放生時,都會唸四弘誓願,這除了唸給眾生聽,也是唸給自己聽,讓自己常常發四弘誓願。這叫做以身作則。如果自己沒有度脫自己心中的八萬四千種眾生的思想,只叫外邊的八萬四千種眾生去度脫,叫他們了生脫死,外邊的八萬四千種眾生會不明白我們唸些什麼。這叫做自己糊塗,聽你唸四弘誓願的眾生也糊塗。
行持五戒十善是行持「眾生無邊誓願度」的開始。我相信,若能把上人教導的「六大宗旨」行持好,必能漸漸的把自己心中的六道眾生一個一個度脫,一步步的走在離苦得樂,了生脫死的道路上。
什麼叫做自己心中的眾生沒有度脫?比如說,當老師看到學生不聽話時,就發起脾氣來。當孩子功課沒學好,考試不及格時,做父母的就發起脾氣來。當自己掉了一百塊錢,就傷心的哭了。當晚上夢到惡魔妖怪時,就不敢睡覺了。當頑皮的孩子惡作劇時,就追著孩子要打。當在家人與出家人意見不和時,就互相吵嘴。從生活中的小節,可以看出每個人的修養與度自性眾生的功夫。
(2) 煩惱無盡誓願斷
因為有八萬四千種眾生在心中,就生出了八萬四千種煩惱。一個煩惱生出一個眾生相,一種眾生有一種煩惱的樣子斷除煩惱與度眾生是一樣的。度眾生就是斷除煩惱。
煩惱無形,隱藏在心中,外人看不到,自己也不知曉。當煩惱干擾這個心時,心就不平靜,就亂動了。煩惱心動,就釋放出種種的脾氣,引起種種貪瞋癡的行為。或追求慾望,或追求歡樂,或妒忌障礙,或陰謀鬼計,或做傷天害理的事等等,一切的愛與恨,善與惡,苦與樂,都與煩惱有關。
人不只是四大不調才會生病。煩惱收在心中也會毒害身體,生出各種各樣的古怪病。所以貪瞋癡被稱為三毒,能毒害身心。釋放出去會毒害其他的人。
貪瞋癡是無明煩惱的根本,引起煩惱是因緣果報的錯綜關係,無始無終。煩惱心在作怪,會使修行的人糊塗,看不破,放不下,乃至造更多的惡業。
人如果有各種各樣的愛好,各種各樣的追求,財色名食睡,乃至各種各樣的執著,是不能斷煩惱的。要斷煩惱就要斷相繼業。吃苦了苦,能斷煩惱。知足寡欲,止惡防非,諸惡莫做,眾善奉行等等,能遠離煩惱。如果智慧打開了,有能力看破放下,斷各種執著,才能斷煩惱。大家互相勉勵吧!
(3) 法門無量誓願學
中醫用金、木、水、火、土,五行相生相剋及陰陽調和的理論對症下藥醫病。從佛法的角度,八萬四千種眾生相對要以八萬四千種法門救度,每一種眾生以相應對的法門度脫。「法門無量誓願學」為的是對症下藥。
醫學中有一種藥治多種病及多種藥治一種病的療法。佛法亦復如是。精明能幹的醫師,對藥物治病,對病理,病徵,診斷病情等等,了解徹透,所以能藥到病除,使病人恢復健康。諸佛菩薩有如精明能幹的醫師,或以一種藥治多種病,或以多種藥治一種病的種種法門,救度治理八萬四千種眾生,離苦得樂,了生脫死。學佛的人,如果誠心想救度治理自己心中的八萬四千種眾生,必須虛心向諸佛菩薩,高僧大德學習。
不過,大德們教導我們,法門無量誓願學不是叫自己貪多,用有限的生命去把無量無數的法門都學上來。更重要的是一門深入。因為各個法門是融會貫通的,當自性中的無量智慧被啟開時,一個個的煩惱就能了斷,一個個的眾生就會度脫。
(4) 佛道無上誓願成
上人說過,如果修學佛法,唸經唸咒等等是為了修福報,那是沒有出息的。福報享完,或墮落地獄時,將後悔莫及。修學佛法應該為了了生脫死,離苦得樂,倒駕慈行,救度眾生。上人以身作則,發了十八大願,行持菩薩道,行持四弘誓願,願度脫一切與他有緣的眾生,只要還有一個沒有成佛,他也不願成佛。
佛道是四解脫道最高無上的,所謂三覺圓,萬德備。十方三世一切佛都是行持菩薩行的四弘誓願而成就三覺圓,萬德備。
總而言之,上人及諸佛菩薩教導我們,行持四弘誓願必須從自己下手,時時刻刻的行持,不要因為善小而不為,不要因為惡小而為之。不管是在家出家,自己要努力,做個好榜樣,才能度己度人,度人度己。不知有多少與你有緣的眾生在等著你,跟隨你的好榜樣。大家互相勉勵吧。
四弘誓願 https://bit.ly/3vi4Nzw
------------------------------------
佛光山佛陀紀念館最新消息 https://bit.ly/3vj2Pic
眾生無邊誓願度,煩惱無盡誓願斷,
法門無量誓願學,佛道無上誓願成。
──隋‧智者大師《摩訶止觀》
無 限
【作者:星雲大師】
世間上,凡事從「有」的上面看,一切都是「有限」,從「無」的上面看,一切都是「無限」。虛空是無限的,心意是無限的;我對你無限的讚佩,我對你無限的懷念。精神上,意志上,都可以講說「無限」;事相上,物質上,就是「有限」了。我的資本是有限的,我的人力是有限的,甚至我的廠房是有限的,我的股份是有限的,所以社會上有許多「有限公司」。
「有限」表示有範圍,有終極,所以如果想要大、要廣,就要「無限」。佛教裡的「四弘誓願」:眾生無邊誓願度,煩惱無盡誓願斷,法門無量誓願學,佛道無上誓願成,那就是思想上、願力上的「無限」。
你有體會哪些無限嗎?世間上究竟有哪些無限呢?
一、大自然是無限的:大自然裡,太陽的光能是無限的,雷電的威力是無限的,山河海洋也是無限的。就拿空氣來說吧!空氣無形無相,但它是無限的,我們就是靠著無限的聲光、空氣,才能生存。
二、大願心是無限的:人在世間,生活在無限的時空裡,應該將自己的願力,也要提昇到無限。「虛空有盡,我願無窮」,能活在無限的願力之中,那是人生最大的意義。我願世界和平,我願眾生安樂,我願國家昌盛,我願師友幸福,我願地獄能空,我願人間早成淨土。人發了無限的願力,也不能只是空想,願力是要靠自己去實踐的。
三、大慈悲是無限的:我們有了願力,後面接著就是要有大慈大悲的實踐。世間眾生有無限的痛苦,我就應該用無限的慈悲來為他們服務;世間的缺陷也是無限的,這裡天災,那裡人禍,一波過去,一波又來。儘管世間有無限的災難、無限的缺陷,但是我也要以無限的慈悲來弭合、撫平這許多缺陷。
四、大應用是無限的:我們的生活裡,要有光,光是無限的,要用電,電也是無限的。大地裡有無限的資源,供給我們應用;人間有無限的善意,也提供我們應用。只要我們有無限的願力,無限的慈悲,無限的能量,我們就能將宇宙之間的無限,應用到無限。佛教的「回向」法門,回小向大,回少向多,回事向理,回因向果,回自向他,這就是無限的應用。
世間是無限的,尤其我們的心意也是無限的。但是人很奇怪,以無限的生命,只做有限的發展,沒有充分應用人的資源。反而世間的聲色貨利是有限的,我們只在聲色貨利上計較;財富權位是有限的,我們只在財富權位上計較。其實,我們每個人都有可以和虛空宇宙相比的悲心願力,為什麼不能無限的應用呢?
──摘自《星雲法語》第八冊 p.214
【修行問題】
如何發「四弘誓願」?
這是每一個佛弟子都應該發的弘願,稱為「四弘誓願」。
根據經典記載,過去諸佛,莫不由發願而成。所以,有了大願,才能成就。發心立願既然這麼重要,我們如何來發「四弘誓願」呢?
一、眾生無邊誓願度
學佛修行,只要是大乘行者,都應該發起「眾生無邊誓願度」的大心。
如何才能度盡無邊眾生呢?究竟之道,就是布施佛法,幫助眾生解脫煩惱、了悟生死,不再受輪迴之苦,而不只是給他們吃穿飽暖,衣食無虞而已。
二、煩惱無盡誓願斷
學佛,其實就是在與自己的煩惱魔軍作戰,能夠戰勝煩惱,自然能趣向佛道;反之,如果連自己的煩惱都無法斷除,而在生死苦海中輪迴不已,更遑論度人。所以學佛首先要健全自己,要誓斷一切煩惱。
三、法門無量誓願學
一般在家人士,必須具備各種知識、技能,何況學佛修行,既然發心要度眾生,要具備各種知識、技術,還要有佛法,所以,無量的法門,我們都要學。
四、佛道無上誓願成
成佛要經過千辛萬苦的修行才能成就。雖然不容易,但是我們要難行能行,要「見賢思齊」;尤其不僅自己要誓成佛道,更要發願度盡一切眾生,共成佛道,這才是真正的「佛道無上誓願成」。
──節錄自星雲大師著《六祖壇經講話》
佛光山佛陀紀念館最新消息 https://bit.ly/3vj2Pic
-----------------------------
大願心--發起四弘誓願的心
◎聖嚴師父
前言
我們在還未修行前就要發願,為家中、工作環境中,
乃至社會中的每一個人的處境、利益著想,
這種不為自己、捨我的精神,便是度眾生的態度。
用這種捨我的觀念修行禪法,
不僅可得到身心安定的利益,也可能得到徹悟的境界。 
  發起弘願 誓願成佛
    在修行之前,在修行期間,必定要發起大願心來。願有通願及別願,通願是四弘誓願,凡是學禪的人,若不發四弘誓願,縱然得定,也不能得禪;別願則除四弘誓願之外,另外隨著個人的心願如何便發何願。所謂四弘誓願是:
⑴(一)眾生無邊誓願度:禪的修行者,目的在於放下自私的小我及驕傲的大我,所以修行一開始,就要發願度眾生,自己修行固是為了廣度一切眾生,也願一切眾生皆因佛法得度生死苦海。
 (二)煩惱無盡誓願斷:度眾生,必須自除煩惱,同時也助他人斷除煩惱。生死之苦,是從煩惱產生,煩惱不外來自個人的心理的、生理的、社會關係的和自然環境的。人有種種因緣的種種煩惱,然以心理的煩惱為其根本,所以發願斷煩惱的願力,其本身就是一種最好的斷除煩惱的方法。
⑶(三) 法門無量誓願學:作為個人修行的方法,應當一門深入,不宜雜修雜行。一門深入,只要方法的本身沒有錯誤,持久修行,必有效果;雜修雜行,能夠成就善業,不易成就解脫業。但在任何一門修行方法之中,也必含有無量法門,同為修行禪的方法,禪雖以無門為門,由於眾生根機,千差萬別,禪機的運用,也是因人而異,因時而異,因地而異。所以,為了自度以及度人,必須博學無量法門。
 (四)佛道無上誓願成:以無量法門,斷無盡煩惱,度無邊眾生之後,無上的佛道,也必自然成熟。所以禪的修行者,以度眾生為最要緊,誓願成佛乃是最後的目標。
        以上的四大弘願之中,實已包括了作為一個偉大的禪者所應具的各種條件;能度無邊眾生,是大慈悲行;能斷無盡煩惱,是大勇猛行;能學無量法門,是大智慧行;能成無上佛道,是大無畏行。
               摘自《禪的體驗‧禪的開示》
******************************
眾生無邊誓願度
       修行佛法,如果是個人自修,只要就一個法門努力修持即可,便是一門深入。可是,要度眾生,就不是這樣,不同的眾生,得用不同的方法以適應他們。因此,越多的眾生,需要的佛法便越多。
        自修的人,如果自覺滿足,很少有再求上進的心。唯有和其他人接觸,面對各種不同程度、不同身分的人時,便會發覺自己修行的工夫不夠、深度不夠、福報不夠、智慧不夠;因此,渴望再努力吸收佛法,像一塊小海綿變成大海綿,甚至像一個無限大的海綿一般,可能吸盡所有海水,學盡一切佛法,有這樣的體驗,便是和佛法有緣的有緣人。這種緣,不是一條垂直線,是縱橫交錯的、四面八方的緣,因此,度的眾生也多。
借光又發光,普照一切
         所以,菩薩經過無量劫,仍在度有緣眾生。初地以上的菩薩,遍一切處,眾生有少許緣,便立即與其感應;我曾說過,學佛的人要花時間訓練自己像磁鐵一樣,吸引眾生都成有緣人,再接觸、薰陶他,自然而然對方便會接納佛法。
       有人曾問我說:「一個人的體力、智慧力、財力,都是有限的,而眾生無邊,怎麼可能度盡呢?」這不用擔心,從初發心到成佛,稱為三祇百劫,度眾生是在這段時間,並非在短短一生中就要度盡眾生。自己力量有限,度有限的眾生,力量越大,度的眾生越多、範圍越廣。因此,為廣度眾生,便需要修行。譬如電瓶充滿電,才能發光,又如太陽能電池借太陽光充電發光;修行,就好像是充電,用佛法充電,既借光又發光。
        不過凡夫度眾生有限,八地以上的菩薩,則能於同一時間分身千百億身,度千百億人,權巧方便或用物質施予,或以精神救濟。
         有人問我:「已經有許多佛成佛,為什麼還有那麼多的人沒有被度呢?」我說,佛法如陽光,太陽升起,普照大地萬物,有的直接承受陽光,有的間接吸收熱氣,即使是長年在海中、地下的生物,也間接因有陽光的存在而生存。
修學佛法廣度有緣
        釋迦牟尼佛修行三大阿僧祇劫的菩薩道,以身心幫助眾生,以言行教化眾生,如陽光一般普照於一切眾生。又如食米,經由栽種的人、販米的人、發明割稻機的人、改良品種的人、製造工具的人、改良肥料的人及延續稻種的人等過程,已有許多人和我們產生關係,不論直接或間接,這種關係一直延續著。
         所以,佛菩薩從無量劫以來,對於已度、應度、未度的眾生,或在物質上,或在精神上,皆已種了得度的因緣,並且已經直接或間接度了一切眾生。
        禪的最高目的是「無我」,禪的修行是無上法門,是究竟的上乘法,上乘法必定是菩薩道、佛道。僅為自己的生活飲食溫飽而忙碌者,是下等人;僅為自己身心得安樂自在者,是中等人;無相無我者,是上等人。所以未發度眾生願,僅為自己出離苦難才修行,至多是中等人,只能成為阿羅漢,不能成為菩薩、佛。
        釋迦牟尼佛成佛之前的最後一生,就是因為看到眾生有生老病死苦及各種災難,為了解救在苦難中的眾生,所以捨身發願出家修行,尋求方法救濟眾生,最後究竟成佛。
         我們在還未修行前就要發願,為家中、工作環境中,乃至社會中的每一個人的處境、利益著想,這種不為自己、捨我的精神,便是度眾生的態度。用這種捨我的觀念修行禪法,不僅可得到身心安定的利益,也可能得到徹悟的境界。
         因此,發「四弘誓願」,捨我度眾,是學佛者的基本教育,也是修禪者的基本條件。
   摘自《四弘誓願講記》
找回質樸的心128-7-1 https://bit.ly/3gj0boI
-----------------------------------------
四弘誓願
根據經典記載,過去諸佛成就佛道,皆因發願而成。如:阿彌陀佛發四十八大願,成就西方極樂世界;釋迦牟尼佛發五百大願,成就佛道;藥師如來為滅除眾生病苦,發十二大願成就琉璃佛國。甚至觀世音菩薩發十二大願,千處祈求千處應;文殊菩薩發十二大願,用智慧活水潤澤世間;普賢菩薩發十大願,願願歸入華嚴願海;地藏菩薩更發「地獄不空、誓不成佛;眾生度盡,方證菩提」的弘願。
從以上諸佛菩薩所發的願,歸納起來其實都離不開「四弘誓願」。例如普賢十大願:六者請轉法輪、九者恆順眾生,即「眾生無邊誓願度」;四者懺悔業障,就是「煩惱無盡誓願斷」;五者隨喜功德、八者常隨佛學,就是「法門無量誓願學」;一者禮敬諸佛、二者稱讚如來、三者廣修供養、七者請佛住世、十者普皆回向,即「佛道無上誓願成」。
四弘誓願可說是一切菩薩的「總願」,因此《勸發菩提心文》說:「入道要門,發心為首;修行急務,立願居先。願立則眾生可度,心發則佛道堪成。」所謂「四弘誓願」的真義,即:
一、眾生無邊誓願度:度眾生不是喊口號,必須從日常生活中身體力行,比方說愛惜時間、不浪費時間,就是度生;愛惜金錢、不奢侈浪費,進而節約勤儉,就是度生;乃至大自然的生態,能夠保護它,不汙染它、破壞它,這就是護生。像過去有的修行者不是拜佛,不妄走一步;不是看經,不隨便點一支蠟燭。保護生態、愛惜資源,可說都是「眾生無邊誓願度」的基礎。
二、煩惱無盡誓願斷:經典把煩惱譬喻為「火燄、毒箭、虎狼、險坑」等,不但惱害我們,讓我們不得安寧;尤其煩惱能障蔽我們的真如佛性,如貪瞋痴三毒,侵擾著我們的身心,蒙蔽我們的智慧,使我們不能走上正道。因此,唯有透過不斷的反省、懺悔,才能洗淨我們的煩惱,淨化我們的心靈,也才能解脫、自在。
三、法門無量誓願學:俗話說「萬貫家財,不及一技隨身」。一般在家人,為了生活,必須具備各種知識、技能,而修道人既然發心要度眾生,除了要具備各種知識、技術以外,還要有佛法,所以無量法門都要學;一個真正學佛求道的人,要像「泰山不辭土壤,大海不拒細流」,才能成其高,成其大。
四、佛道無上誓願成:成佛要經過「百劫修相好,三祇修福慧」等千辛萬苦的修行才能成就,雖說不容易,但只要我們能難行能行,發心立願,勇往直前,並發願度盡一切眾生,共成佛道,就是真正的「佛道無上誓願成」。
「四弘誓願」一般人大都用在做早晚課時於佛前唱誦,平時不敢講出來,認為這是菩薩偉大的作為,凡夫的我們哪裡有能力去實踐呢?但六祖惠能大師勉勵我們「佛法在世間,不離世間覺」,要覺悟成道,必須依靠四弘誓願作為我們前進佛道的力量。我所提倡的人間佛教,也希望佛教徒都能「求佛不如行佛」,也就是要從「求佛」、「信佛」、「拜佛」,進而「行佛」。
今後,佛弟子要重新估定「四弘誓願」對我們生命的價值,不只是唱給佛菩薩聽的,還要敢講、敢說,並在生活中去實踐、落實。
星雲大師全集 https://bit.ly/2Tqspos


我們修大乘菩薩行時,首先須發四弘誓願:
一. 眾生無邊誓願度:
就是發願救度一切眾生。
娑婆世界,六道眾生,有的是卵生,如雞鴨鳥類;有的是胎生,如牛馬人類;有的是濕生,如蚊蚋蟲類;有的是化生,如神仙鬼類;這無量無邊的眾生,都沉淪在苦海中受著生老病死的苦惱,急待有力之人的救度。「但為眾生得離苦,不為自己求安樂。」誓願普濟一切眾生的行為。是大乘利他的精神。
二. 煩惱無盡誓願斷:
就是發願斷除一切煩惱。
眾生自無始以來,為無明煩惱困擾,迷失本性,愚痴迷愔,心生的貪瞋痴,身造的殺盜淫,憤怒或悲哀,嫉妒或邪見,起惑造業,因業受苦,在生死輪迴中,無有休止。「打得念頭死,許如法身活。」誓願斷盡這些煩惱的決心,是自覺止惡的智慧。         三. 法門無量誓願學:
就是發願學習一切法門。
佛陀成道後,說法四十九年,談經三百餘會,大乘小乘,性相空有,在我國弘傳的宗派,禪淨律密,天臺賢首,法相三論,無論哪一法、哪一門,都是為了闡揚宇宙人生的真理,開示悟入佛的知見。「深入經藏,智慧如海。」菩薩為了度化眾生,必須先能度己,誓願廣學甚深無量法門,是具備自利利他的能力。
四. 佛道無上誓願學:
就是發願證得無上佛果。
教主佛陀,三祇修福慧,百劫修相好,終於在菩提樹下夜睹明星,成就無上佛道,證得五眼六通,明白過現未來。吾人學佛,應學佛陀永斷生死,證得法身,常住於清淨解脫的涅槃之中。「天上天下無如佛,十方世界亦無比。」誓願成就無上佛道,這就是三覺圓,萬德滿,自他兩利的完成。人能立志,凡是皆辦;行者發願,佛道可成。願眾人同發四弘誓願,度眾生、斷煩惱、學法門、證佛果。
摘錄自<法相 > 釋慈莊
四弘誓願 https://bit.ly/3gs1CzY
-----------------------------

眾生無邊誓願度心經


mag202033.pdf (ntu.edu.tw)

2021-06-12_2302582021-06-12_230316

mag202033.pdf (ntu.edu.tw)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nicecasio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