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p300004rsr39n0ronon2p3p00002q545qr21n260 (27)2p400004prp4r2pqq1n22p400004prp5o78088n4

鄭冠,生卒年不詳,唐穆宗長慶三年(823年)癸卯科狀元,主考官是禮部侍郎王起,同榜還有袁不約、李敬方。事蹟失考。
鄭冠 - 維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書 https://bit.ly/3yRScWA
-----------------------------
史上僅此一人:奪走文武雙科狀元後竟然銷聲匿跡
科舉制是中國古代歷史上的選拔人才主要方式,延續至清朝末年,竟有一千三百多年之久。在這一千多年的歷史長河中,一共選舉出了356位文科狀元和185位武科狀元。就像是我們現在的高考,也有文理狀元之分。自古以來魚和熊掌不能兼得,一科狀元已是十分難得,卻唯獨有人,一同摘下兩科桂冠。
這就是有名的雙科狀元,鄭冠。
史書中關於鄭冠的記載少之又少,唯獨雙科狀元的名號一直流傳至今。其實科舉制度之初只有文科選拔,並無武狀元一說。直至唐朝武皇,才設立武科選舉。而鄭冠就在唐穆宗長慶三年(823)癸卯科狀元及第。一同參加殿試的有袁不約、李敬方等28人,由禮部侍郎王起主考。
據載,試卷問題是《麗龜賦》。熟讀經書,精通文墨的鄭冠在殿試中一舉奪冠。而此時的狀元郎已經有31歲「高齡」了,此後便踏入仕途。
入官5年,鄭冠並沒有沉迷於官場的紙醉金迷。828年的鄭冠,再次以36歲「高齡」奪得了武科狀元,官職升為戶部郎中。
這位有既有文韜又有武略的唐代才子,究竟是如何自得其身後人並不了解,史上也無記載。雖傳其擅長書法,但其墨寶也無流傳,只能留下讓後人唏噓崇拜的名號。
原文網址:https://kknews.cc/history/qjea9er.html
------------------
袁不約,字還樸。新城(今浙江省富陽縣西南)人。[1]
長慶三年鄭冠榜進士第。開成年間入蜀,劍南道四川節度使李固言聘為幕僚,加檢校侍郎。[2]仕至職方員外郎。[3]有詩一卷,[4]已佚。《全唐詩》存其詩四首。
-----------------
李敬方,字中虔。并州文水(今山西文水)人。[1]
郡望隴西(今屬甘肅),李憕曾孫。生卒年不詳。長慶三年(823年),鄭冠榜進士及第。大和初為金部員外郎,遷祠部郎中,轉戶部郎中。[2]開成年間,遷諫議大夫。[3]開成五年,官長安縣令。[4]武宗會昌六年以事貶台州(今浙江省臨海縣)司馬,[5]宣宗大中初遷明州刺史,[6]大中四年(850年)轉任歙州(今安徽省歙縣)刺史,[7]曾因患頭風癢悶,入浴黃山溫泉。[8]工於詩,「才力周備,興比之間,獨與前輩相近。」[9]有《李敬方詩》一卷,[10]今佚。《全唐詩》存其詩八首。有子李縠,生李琪。
李敬方 - 維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書 https://bit.ly/3yJdq9j
--------------------------------
中國科舉史上唯一的文武雙科狀元——鄭冠
科舉制自隋煬帝實行以來,為國家輸送了大批人才,簡直可以說是人類史上的一大發明,科舉制開始只有文舉,後來武則天開創了武舉,就像我們的現代有文科理科考試一樣,文科理科都稱霸的人我們稱之為學霸,在現代這種學霸還是比較多的,在古代文武雙全的人也不少,但是在科舉史上,勇奪文武雙科狀元的只有一個,他就是鄭冠。
鄭冠(793年—853年),出身及生平不詳,他善於書法,元和九年(814年),篆 寫了著名的《濟亭記》,但失傳。
唐穆宗長慶三年(823年),參加科舉考試,當時考官是禮部侍郎王起,試題為《麗龜賦》等,有袁不約、李敬方等28人考得進士,鄭冠最後奪得狀元,開始官場仕途。
唐文宗太和二年(828年),再參加武舉考試,同科考試者有李式等人,鄭冠最後奪得狀元,官至戶部郎中,後事跡不詳。
823年奪文舉狀元,828年又武舉狀元,鄭冠因此成為中國科舉史上唯一文武雙科狀元,前無古人,後無來者!
原文網址:https://kknews.cc/history/xpzl8r.html
-------------------------
鄭冠,生卒年不詳,唐穆宗長慶三年(823年)癸卯科狀元,主考官是禮部侍郎王起,同榜還有袁不約、李敬方。事蹟失考。
鄭冠 - 維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書 https://bit.ly/3yRScWA


鄭冠,唐朝唐穆宗時代人,中國科舉史上的寶貝,有科舉以來唯一一個文武雙料狀元。 西元823年,唐穆宗長慶三年,鄭冠參加科考,先是考中進士,后被點為頭名狀元。 按理說,考中狀元已經是很光宗耀祖的事情了,鄭冠從此應該頭頂光環,認真做官了,可是這個鄭冠,卻認為一個狀元的光環還不夠亮,他要再弄一個。 怎麼再弄一個呢? 要知道,唐朝從武則天開始,設置了武舉考試,有了武狀元。 鄭冠從小學文習武,文武雙全,他決定參加武舉考試。 4年後的827年,鄭冠如期參加了武考,當時很多人並不看好他的武舉考試,為什麼呢? 唐朝功夫好的人多了去了,哪輪得到他得第一? 可是結果卻讓人們大吃一驚:鄭冠又中了武狀元,一時全國轟動,人人稱奇。
那麼,鄭冠為什麼能夠考到雙料狀元呢? 難道僅僅是因為他聰明有才華嗎? 不是的,聰明和才華只是一個方面,還有另一個方面就是,鄭冠得到了一個重要人物的賞識。
此人名叫王起,唐穆宗時期宰相,著名學者,曾經4次主持貢舉。 這個王起,特別喜歡鄭冠的文章風格,眾所周知,唐代的科考並不像宋代那樣完全靠成績,更為重要的是靠推薦。 王起與鄭冠並沒有什麼親戚關係,但王起看到鄭冠的文章后,從文章里感受到了鄭冠的才華與品德,於是就向皇帝推薦了鄭冠。 而皇上呢,對王起非常的信任,所以點鄭冠為狀元就不足為奇了。
至於後來鄭冠參加武舉一舉奪冠,與文舉考試的原因是一樣的,因為狀元是皇帝親點的,皇帝難免會憑自己的喜惡來選擇,既然皇帝已經喜歡上了鄭冠,那麼再次把武狀元的榮譽送給鄭冠也是可以理解的。 所以,鄭冠的雙料狀元確有僥倖之處,僥倖就僥倖在有貴人相助,有皇帝青睞。
但鄭冠文武全才卻不假,至少,鄭冠的文武水準都達到了進士級別的水平,因為你若考不上進士,你就不能夠參加皇上親自主持的殿試,自然無緣狀元了。 除了會寫文章,會武功外,鄭冠還長於書法,他的書法作品《濟亭記》非常有名。 鄭冠個人品德也不錯,是個十分正直的人......此人中了文狀元后,覺得不過癮,又去考武狀元,結局很意外-看點快報 https://bit.ly/2RbLsSI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nicecasio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