閱讀《西遊記》來窺探中式佛教/唐僧到西天取經,有四個徒弟陪同 :孫悟空、豬八戒、沙和尚和白龍馬 @ 姜朝鳳宗族 :: 痞客邦 ::


都知道《西遊記》,可竟然還有《東遊記》《南遊記》《北遊記》
讀懂習俗文化
2021-01-27 01:05
說起《西遊記》,幾乎所有人都知道。
《西遊記》,吳承恩的小說, 六小齡童 的電視劇是吧? 後來還拍了好多電影,都是《西遊記》。
但是今天咱們不說《西遊記》,咱們提一個問題,除了《西遊記》之外,這"東西南北"裡面有沒有《東遊記》、《 南遊記 》、《北遊記》呢?
答案是有,而且東西南北四個遊記一個都不少,全都有!
今天咱們就來說說這個好玩的事兒。
其實在明朝明朝萬曆年間,當時就有人把市面上的四本神仙妖魔小說合稱為"四遊記"。
四遊記就是說《東遊記》、《西遊記》、《南遊記》和《北遊記 》
不過在這必須說清楚,這裡面的《西遊記》並不是吳承恩版本的《西遊記》,而是《西遊記傳》,是由一個叫楊志和的人寫的。
而其他的幾本,《東遊記》是吳元泰寫的,《南遊記》《北遊記》是一個叫余象鬥的人寫的。
說到了余象鬥這個人,就必須得多說兩句。 如果沒有他,也沒有這 四遊記 出現。
余象鬥是幹什麼的呢? 簡單地說,就是 明朝 時候的一個書商,出版界人士。
據說他們老余家從南宋那時候開始就一直經營書店,不管是寫書還是印書還是賣書,這就是他們家的傳統產業一條龍。
別說,在他們家族還確實出過不少書,比如余象鬥有一個叔叔,就搞過一個《列國志傳》,這本書好像沒那麼有名,其實後來就成了《東周列國志》這部書的前身。
因為余象鬥打小出生在書商世家,所以市場嗅覺特別敏銳。
在他那時候,吳承恩的《西遊記》已經問世了,非常有名,賣得特別好,是暢銷書。
所以余象鬥就開始蹭熱度了,琢磨我能不能也跟跟風,打點擦邊球什麼的。
但是,大傢伙當時都在賣《西遊記》,賣的人多了,就不大掙錢了。
這余老闆就琢磨,那有沒有什麼別的法子呢?
突然有一天,也是機緣巧合,余老闆不知道從哪兒搞到了一部書,這部書的名字叫《西遊唐三藏出身傳》。
這本書是明朝當時有一個叫楊志和的人寫的,也算是和《西遊記》有點關係,但是和吳承恩的《西遊記》版本是不一樣的。
楊志和寫的《西遊記》僅有四十一回,整體來看,講的也是 唐僧 西天取經的故事。
不過比起吳承恩的《西遊記》,那是差遠了,文學性、藝術性和思想性都遠遠比不上正兒八經的《西遊記》。
雖然這部書後來也流傳下來了,不過為了區分,把這部書稱為《西遊記傳》,咱們就不多說這個楊志和版的《西遊記》了。
說余老闆自從一個偶然的機會得到了這部書以後,就突然萌發了一個大膽的想法:哎,這既然已經有了《西遊記》,那我能不能再搞個《東遊記》《南遊記》《北遊記》,把它給湊成東西南北都有的四遊記,那我不就發財了嗎?
別看余象鬥是明朝人,可是余老闆的經營頭腦,那絕對是一流的。
用馬伯庸先生評價他的話說是:緊隨市場風潮,運用行銷手段刺激銷量,無關產品質量,無關人品節操,是一個標準的市場行銷天才。
搞到了楊志河版本的《西遊記》之後,余老闆又搞來了一部《東遊記》。
《東遊記》是什麼呢? 全名叫《東遊記上洞八仙傳》。
一說起這個「上洞八仙傳」,大家是不是覺得挺耳熟呢? 沒錯,這本書講的就是我國古代著名的八仙過海的故事。
八仙裡面以 鐵拐李 為首,據說這鐵拐李原本長得是高大英俊,但是有一次在家裡打坐入定的時候,魂魄遨遊天外,跟家裡人說是七天之後再回來,肉體在這沒反應千萬別動。
結果沒想到家裡人誤以為他死了,一把火給燒了。
鐵拐李的魂魄回來以後一看,肉身不見了,那怎麼辦呢?
情急之下就附體到附近的一個乞丐身上,這乞丐還是個殘疾人,瘸腿,從此之後,就成了鐵拐李。
這八仙中,還有一個 漢鍾離 ,漢鐘離據說是漢朝將軍,因為在和匈奴打仗的時候打了敗仗,就在逃亡路上,遇到了一個神仙,從此之後就修鍊得道,最後成仙了。
還有 藍采和 ,藍采和號稱"赤腳大仙"降生,整天衣衫襤褸,每天在大街上要飯,後來被鐵拐李看到了,就超度他成仙。
還有 何仙姑 ,何仙姑據說是廣東增城縣人,後來遇到了鐵拐李、藍采和,這二人就教給何仙姑成仙之術,後來何仙姑也成了神仙。
還有張果老,據說來頭更大,號稱原來是一隻白蝙蝠化身。
還有韓湘子,據說是唐朝著名詩人 韓愈 的侄子。
還有曹國舅,曹國舅就是北宋的一個皇后曹氏的弟弟,因為一心想修仙,後來遇到呂洞賓,被呂洞賓度化成仙。
當然這裡面最著名的還有一個男主角 呂洞賓 ,呂洞賓據說是姓呂,名岩,字洞賓,號純陽子,唐朝人。
六十四歲的時候,在 長安城 的一個酒店裡面遇到了漢鍾離,漢鍾離反反覆復地考驗了他十余次,結果十次考驗呂洞賓都通過了,這漢鍾離就渡化呂洞賓成仙。
八仙裡面最早的漢鍾離是漢朝人,最晚的曹國舅是宋朝人,他們裡面有老有少,有男有女,有貴有賤。
這在當時無疑是告訴大家,你只要一心向善,無論什麼樣的身份,都可以羽化成仙。
憑著這個觀念,所以這部《東遊記上洞八仙傳》在當時是大賣特賣。
再說回那個余老闆,余老闆手裡有了《東遊記》《西遊記》這兩本書,賣得不錯,銷量非常好。
然後余老闆就琢磨,我能不能再搞一本《南遊記》和一本《北遊記》,東西南北都全了,我湊一套四遊記,賣一套書,這我不就更賺錢了嗎?
但是《東遊記》《西遊記》都有人寫了,可是《南遊記》《北遊記》沒人寫啊。
想來想去,余老闆牙一咬,心一橫,一跺腳,既然沒有人寫,那我自己寫!
別說,這余老闆還是有點文化的,提起筆來刷刷刷還真的就寫出了《南遊記》和《北遊記》。
這《南遊記》和《北遊記》寫的是什麼呢?
南遊記》還有一個名字叫《五顯靈官 華光大帝 華光天王傳》,講了華光天王三次轉世投胎尋母救母的故事
华光天王第一世,原本是如来佛祖堂前的一盏油灯里的灯花,因为打死了毒火鬼王,又忤逆如来,犯了两重罪过,就被如来给点了。
但是如来还是赐给他了一双天眼,就这样,他就轮回转世去投胎了。
到了第二世,华光投胎之后,成了一个马耳娘娘的儿子,被叫做“三眼灵光”。
但是转世之后,华光仍然不老实,去偷东西,偷了一顶金枪,事发之后就被紫微大帝给困死了。
然后又转世投胎,到了第三世,投胎到了一个天王家里。
這一世比前兩次厲害多了,不僅偷了一把金刀煉為法寶,而且還大鬧天宮瓊花會,後來因為害怕玉帝怪罪,就去了人間,托生在肖家莊。
這個《南遊記》裡面不僅出現了孫悟空,甚至還出現了孫悟空的女兒。
《南遊記》裡面孫悟空的女兒叫月孛星,在書中,因為主角華光有一次冒充孫悟空去偷蟠桃,結果被孫悟空發現了,勃然大怒,就帶上女兒月孛星去找華光打架,沒想到華光居然用火丹打敗了孫悟空。 眾所周知,孫悟空怕火怕煙。
打敗了孫悟空,女兒不幹了,月孛星手裡有個寶貝,是一個骷髏,困住人三天就能把人們困死了,這華光就被骷髏給困住了,到最後還是他師父前來講和才保住了他的小命。
後來華光還和孫悟空結拜成了兄弟。
書的最後,華光終於回到了如來身邊,如來後來把事情原委告知 玉皇大帝 以後,玉皇大帝封華光為上善五顯靈官大帝。
因為華光大帝算是南方的守護神,所以這部書叫《南遊記》。
還有一本《北遊記》,《北遊記》講的是北方之神真武大帝的故事
《北遊記》還有一個書名叫《北方真武玄天上帝出身志傳》。
《北遊記》的故事發生在隋煬帝時期,主人公真武原本是玉皇大帝三魂中的一魂。
因為玉帝羡慕劉天君家裡的瓊花寶樹,所以這一魂就投身到劉家當了兒子喚名長生。
後來長生得三清道人點撥之後,前往哥阉國修鍊,但是長生並沒有斷絕凡念,後來又轉世為哥閨國太子,再後來又投生為西霞國太子。
一直過了三十三年之後,經過自己的不斷努力,終於得以面見玉帝。
但是因為他自身還有四十二年的災難未滿,只能再度修鍊。
後來經過鬥母元君點化,前往武當修行,回來之後,就獲封為北方真武大將軍,到下界斬妖除魔去了。
這東西南北四遊記也叫《四遊全傳》。
都知道《西游记》,可竟然还有《东游记》《南游记》《北游记》 https://bit.ly/3bwMPCj
---------------------------
【明代四大奇書】東遊記、西遊記、北遊記、南遊記
《四遊記》是明代萬曆年間出現的四種長篇神魔小說的合稱,書中大都是與道佛兩教有關的神怪故事。包括《東遊記》、《西遊記》、《南遊記》、《北遊記》。書中大都是道、佛兩教一類的神仙故事,在中國文學史上占有舉足輕重的地位。
《東遊記》又名《上洞八仙傳》、《八仙出處東遊記》,共二卷五十八回,明吳元泰著。內容爲八仙的神話傳說,記敘鐵拐李、漢鍾離、呂洞賓、張果老、藍采和、何仙姑、韓湘子、曹國舅八位神仙修煉得道的過程。龍太子摩揭奪走藍采和的玉版,於是八仙和龍王大戰,最後由孫悟空大敗天兵天將。《東遊記》是一本應時之作,是書商余象斗看準神魔小說銷量好,爲了獲得更多利潤才請吳元泰創作的。小說完成之後,廣受大衆喜愛,在當時可謂是一本暢銷書。
《西遊記》又名《西遊唐三藏出身傳》,共四卷四十一回,明代楊致和編。全書情節與吳承恩著《西遊記》相似,像是吳著的節本,可惜不僅失去了原文風采,行文也不夠流暢,最爲緊要的是作者完全沒理解吳版《西遊記》融儒道佛三家爲一體的精髓,乏善可陳。
《南遊記》亦名《五顯靈官大帝華光天王傳》,四卷十八回,明余象斗編。余氏爲晚明閩南地方書商,曾刊刻過《三國演義》、《水滸傳》等書。《南遊記》所敘的故事荒誕不經、光怪陸離,書中的人物也多是神仙佛道、妖魔鬼怪,但儘管如此,虛幻的神魔世界卻處處隱含了作者對理想的追求,對黑暗的揭露與抨擊。
《北遊記》又名《北方真武玄天上帝出身志傳》、《玄帝出身志傳》,是明代余象斗創作的中篇神魔小說,共四卷二十四回。主要講述了真武得道後降妖除魔的故事,揭示了當時社會的民俗好尚,也流露出民衆對上層社會、世風世俗的諷刺與不滿。《北遊記》作爲小說不同於道教記載有關於真武的內容,它與明代盛行的神魔小說一樣,以瑰麗奇幻的色彩創作出各種各樣的神魔形象,表現了從人民羣衆再到余象斗個人豐富的想像力。
【明代四大奇書】東遊記、西遊記、北遊記、南遊記 - 人人焦點 https://bit.ly/3bzjkzU
------------
《南遊記》和《北遊記》的作者竟然是同一個人!你看過哪部?
2017-05-03 由 送歷史個救生圈 發表于文化
關於《西遊記》和《東遊記》,想必大家都已經非常熟悉了,但是其實這只是四方遊記中非常出名的兩篇,那麼,歷史上有沒有《南遊記》和《北遊記》呢?如果有的話,寫的又是關於什麼的故事呢?
《南遊記》和《北遊記》的作者是明代末期的出版商人余象斗。作為職業的刻書者、出版家,余象斗主要為後人所認識的身份,是通俗小說作家、編輯者和批評家。他在刊刻文學作品的時候,往往身兼上述幾種身份,因此作品的著作權歸屬其實較為模糊。
而關於這兩本書的具體內容,首先,《南遊記》又名《華光傳》即《五顯靈官大帝華光天王傳》,主要講述的是華光大帝先投胎於馬氏金母,後三次「顯聖」,降五百火鴉,殺東海龍王,為救母親大鬧地獄,玉皇大帝封他為真武大帝部將,護法天界的故事。華光大帝相傳他姓馬名靈耀,因生有三隻眼,故民間又稱「馬王爺三隻眼」
而《北遊記》,又名《北方真武祖師玄天上帝出身志傳》,敘述的是玉帝看上了柳天君家的七寶古樹,於是發願心歷世間劫,以化身投胎劉家,隨著年歲漸大,逐漸了解各路修行法門,後降魔除妖中修成正果,受封北方真武大帝(武當尊為始祖),龜蛇二仙受封大將常伴左右。
不過,與《西遊記》和《東遊記》相比,這兩部作品的質量並不高。余象斗作品水平不高的原因,一方面是以牟利為目的的創作必然導致求快、跟風等不利於創作的心態和舉動,另一方面這些作品主要的受眾都是文化水平不高的讀者,刻書人自然覺得也沒有必要過於精心提高文學水平,而寧願從插圖、形式創新的方面吸引顧客。此外余象斗本人僅是個落第書生,只因家族原因常年與書打交道,他本身首先是個商人,因此文字天賦其實並不算
原文網址:https://kknews.cc/culture/x5kgx6r.html
-------------
北遊記
維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書
北遊記,又名《北方真武祖師玄天上帝出身全傳》、《北遊玄帝出身傳》,明代神魔小說。明神宗萬曆三十年(1602年),余象斗在吳承恩《西遊記》的啟發下,創作並出版此書,凡四卷二十四則。
《北遊記》出版不久後,余象斗又刊出了《五顯靈官大帝華光天王傳》,也就是《南遊記》。其後《北遊記》、《南遊記》再與吳元泰的《東遊記》、楊志和刪節後的《西遊記》合成《四遊記》刊行。
內容
全書記述隋煬帝在位年間,玉皇大帝貪圖九重天外南方巽宮劉天君家有瓊花樹,於是從三魂中抽出一魂,即命玄天上帝下凡,降生於劉姓人家,取名叫長生。接著又轉世三次,隨斗母元君到武當山修行,得以回歸天界,封為玉虛師相北方玄天上帝。
評價
余象斗是書商,其作品有著濃重的商業化痕跡,魯迅認為其作品「蕪雜淺陋,率無可觀」,[1]可說是書商為營利而撰刊,藝術價值不高。學者黃永年則認為《四遊記》的四種作品「很有可能全都經過余象斗的編輯刪潤。」
北遊記 - 維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書 https://bit.ly/33Tmeeg


余象斗(1550年?-1637年)[1],字仰止,號文臺,自稱三台山人,福建建安(今建甌市)人,明朝作家。
生平
出身於刻書世家,[2]堂兄余彰德、弟余象賢皆為刻書家。象斗約嘉靖二十九年出生,[3]大約萬曆年間人,早年就舉子業,為邵武縣儒學諸生,[4]後棄儒從商,曾三刻《大方綱鑑》,刊有小說《列國志傳》、《全漢志傳》、《三國志傳》、《東西晉演義》等數十種。他是《南遊記》與《北遊記》與《廉明奇判公案》的作者,又著有《皇明諸司公案》(又名《續廉明公案》)六卷。崇禎十年去世。
------
營銷大師余象斗二三事
明代的出版事業極其繁盛,那時候不光有官方的書籍出版機構,民營書商也極多,爭相刻書,為了銷量奇招百出,跟現在出版界的情況差不多。
當時民營書籍出版有幾個重要基地,其中一處比較著名的是福建建陽,這裡生產軟質梨木,容易雕刻,所以從宋代開始,就是書籍出版的重鎮所在,號稱「閩刻」。建陽書商有一個特點,對商機十分敏銳,而且頭腦活絡,為了銷量絞盡腦汁,擱到現在的說法,就是營銷意識極強。在這種氛圍薰陶之下,到了萬曆年間,終於湧現出一位把整個大明出版市場攪得天翻地覆的奇人——余象斗。
余象斗字仰止,坊名(即出版社名)雙峰堂、三台館,自稱三台山人。此人出身建陽的刻書世家,三十歲時放棄科考,投身到出版事業中來,而且一入行就選中了最火的書籍——通俗小說。
余象斗有個長輩叫余邵魚,寫了本通俗小說叫《列國志傳》,講春秋戰國的,質量一般,銷量卻不錯。余象斗初出茅廬,親自寫了一本《列國前編十二朝傳》,從盤古講到商周。兩部書互相帶動,配套出售,讓余象斗大賺了一筆。
嘗到甜頭的余象斗後來又玩了一次套餐營銷。萬曆二十年,一部神書橫空出世,書名《西遊記》。讀者們都瘋了,沒見過這麼牛X的小說,跟原來那些粗製濫造不可同日而語。余象斗一看,一拍桌子:「他賣得好,咱們也能賣得好,跟風唄!」
然後這位有眼光沒節操的營銷大師親自上陣操刀,速成了一部講真武大帝的《真武大帝傳》,一部講華光的《華光天王傳》,全是自己寫的,文字粗陋不堪。他還從吳元泰那兒買來講八仙的《東遊記》,盜了《西遊記》的版權(這個《西遊記》是四十回本,和《西遊記》不太一樣,兩者誰前誰後尚無定論)扔到市場上去賣。讀者早聽說《西遊記》的大名,聽說又出了三部,高興壞了,立刻掏錢去買。後來到了清代,有人把這四本擱到一起,叫東南西北四遊記,算是又套餐了一把。
萬曆二十二年,有一個作者叫安遇時,出了本公案小說叫《包龍圖判百家公案》。余象斗看見成了暢銷書,一拍桌子:「跟!」可是時間緊、任務急,又沒人會寫,怎麼辦?余象斗一拍桌子:「抄!」於是找人搬來了刑部和各地衙門的卷宗,硬是拼湊出一部《皇明諸司廉明奇判公案傳》。這部公案是部奇書,羅列了一百多件案子,一半的故事慘不忍睹,一半連故事都沒有,就是把判詞、訴狀往那兒一扔……但當時正流行公案小說,讀者照單全收,高高興興也買了,銷量大好。在他之後,一群反應遲鈍的書商瘋狂跟風,一時間奇案、公案滿天亂飛,最後連官府都看不下去,一紙禁文下來,才算稍微消停。
這幾件事可以看出余象斗的行事風格:緊隨市場風潮,運用營銷手段刺激銷量。無關產品質量,無關人品節操——這是一個標準的市場營銷天才。
余象斗在市場營銷領域的傑作還不止於此。比如他發明了評林插圖體,每一頁書,上面是他針對內容發的議論,中間是插圖,下面是正文。等於贈送了讀者一條DVD特典導演評論音軌,銷量自然飛揚。再比如說他還在每本書的扉頁加一頁圖,畫的是他自己端坐書桌前,左右兩個書童,下面列著三台館出的其他書籍,美其名曰:「三台山人余仰止影圖」。既宣揚了自己的品牌,又給了讀者一份書單,鼓勵他們繼續購買。種種手段,不勝枚舉,讓人眼花繚亂
一個幾百年前的古人就已經有了這種營銷意識和執行力度,再看看現在出版界的各種亂象,只能感嘆,太陽底下真沒什麼新鮮事兒啊。
原文網址:https://kknews.cc/culture/5g2gmqk.html
---------------
明萬曆中葉以後,新興城市人口增加,帶動圖書消費,書坊如何因應新讀者需求,為晚明值得觀察之出版文化現象。其中建陽書商余象斗刊行大量小說,為觀察此時圖書之生產與消費,提供絕佳材料。余象斗文化水平雖不及精英文人,但他改良小說版式,運用廣告宣傳,同時藉評點提昇讀者語文知能,並寄託儒家思想教化。其半儒半商之出版策略,實為萬曆年間通俗讀物雅俗之閱讀現象,提供一典型例證。
------------------
余象斗 - 揭密真相 https://bit.ly/3ooL2ED
余象斗(16世紀中葉-1637年後),字仰止(一說名文台,字象斗 [1]),號三台山人,又名余世騰、余君召、余文台、余象烏等,福建建陽書林(今南平市建陽區書坊鄉)人。
明代著名的書坊主、雕版印刷出版家、通俗小說家、評點家。「建本」或「閩本」刻書的代表人物之一。
余象斗身兼書坊主和編書者的角色。他主持刻書長達數十年,促進了中國古代出版業的發展,並且為後世留下了大量珍貴的書籍印刷品資料。
而他在小說創作、編輯和評點方面的貢獻,也對中國通俗文學尤其是章回小說的發展有着深遠的影響。
余象斗編寫的著名小說包括《南遊記》《北遊記》等。[2]
人物生平
余象斗的生平經歷,幾乎不見於任何明清史料、傳記,只能通過一些流傳至今的建陽刻本及其他文獻上的隻言片語,作一個大致的推測和梳理。[3]
早年經歷
約公元1548年前後(一說1560年前後),余象斗出生在雕版印刷業極為發達的福建建陽,成為從北宋就開始刻書事業的建陽書林余氏(又稱建陽余氏、建安余氏)的一名新成員。根據清末編修的《書林余氏重修宗譜》記載,余象斗是建陽余氏第三十四世。他的父親名為余孟和,號雙峰。母親姓劉。
余象斗的祖父名為余繼安(1492-1562),曾於16世紀上半葉在家鄉當地購置大量田地,積累家資,又為方便給子孫講學和印書藏版建「清修寺」一所,為家族在明朝前期一度相對衰落的刻書業復興打下了基礎。
余孟和與余象斗兩代人,就在這樣的書香氛圍下成長。
根據余象斗的自述,他年少時學習儒家經典,致力於考取功名,曾為邵武縣儒學諸生。同時,他也自幼對堪輿之學很感興趣。[4]
棄學經商
最遲在萬曆十三年(1585年)底,余象鬥成親,次年(1586年),長子余應甲出生。
在正式從事刻書業前,余象斗受家族影響,已經有過數次參與刻書的經歷,如在萬曆十六年(1588年),他以「三台館」的堂號刊刻了《萬天官四世孫家傳平學洞微寶鏡》一書。同年他還以余世騰的化名與他人共同刊刻了熊大木的小說《全漢志傳》。這是現存余象斗所刻書目中最早的兩種。
「三台館」一名,也被余象斗一直沿用,作為他書坊的堂號之一,他也因此常自稱「三台館主人」或「三台山人」。這一名號還傳給了余氏後人,一直到清初都有被使用。另外他也使用「雙峰堂」的名號,應取自他父親的號「雙峰」。
萬曆十九年(1591年),余象斗正式放棄學業,全副身心從事刻書事業,大量聘請官僚、縉紳、文人學者等參與撰稿、編輯。根據現存資料可知,僅在萬曆十九年一年,余象斗就刊刻了十幾種科舉應試類書籍,同時還有一些小說一類的「雜書」。
余象斗也積極與其他地區的刻書業界建立聯繫,1591年時,他已經開始對一些金陵(南京)版書籍進行重刻了。[3]
書坊人生
萬曆二十年(1592年),余象斗刊刻了《新刻按鑒全像批評三國志傳》(即《三國志傳》),本書是名著《三國演義》的一個重要版本。
萬曆二十二年到萬曆二十三年(1594年),余象斗刊刻的書籍包括《鋟兩狀元編次皇明要考》和《水滸志傳評林》。後者是現存最早的、完整的簡本《水滸傳》版本,也是最早的一種評點本《水滸傳》,甚至是所有《水滸傳》現存較完整版本中,最早的一種。具有非常重要的研究價值。[5]
萬曆二十六年(1598年),余象斗編撰並刊刻了公案小說《皇明諸司廉明奇判公案》(簡稱《廉明公案》)(後又有續集《皇明諸司公案》)。這是已知余象斗親自撰寫小說的最早記錄。
約萬曆三十年(1602年)前後,余象斗編撰並刊刻了以民間神話故事為題材加以改編的神魔小說《北方真武祖師玄天上帝出身志傳》(即《北遊記》)和《五顯靈官大帝華光天王傳》(即《南遊記》)。
萬曆三十四年(1606年),余象斗與堂兄弟余彰德合作刊刻了《古今韻會舉要小補》,又刊刻了族叔翁余邵魚的《列國志傳》。後余象斗為《列國志傳》寫的前傳《列國前編十二朝傳》是已知中國最早的一部小說前傳。
萬曆四十七年(1619年),余象斗將《南遊記》《北遊記》以及吳元泰的《東遊記》、署名楊致和的《西遊記》合刊為《四遊記》。但也有觀點認為這種合刻本實際上是清朝才出現。[6]
崇禎四年(1631年),余象斗遊歷廣東,並於1628-1635年間編纂完成堪輿學巨著《刻仰止子參定正傳地理統一全書》(此書不由余象斗本人刊刻)。
崇禎十年(1637年),余象斗刻《五刻理氣詳辯纂要三台便覽通書正宗》一書,這是已知他最晚的一次刻書活動。
晚年的余象斗在建陽、邵武當地德高望重,多次受到官府旌獎,曾被賜予「儒官章服」
余象斗的逝世年份不見記載,但根據上述資料可以推斷他去世於1637年之後,享壽約有八、九十歲。他的刻書和古典小說編撰生涯跨越了半個世紀。[7]
人物作品
除了作為職業的刻書者、出版家,余象斗主要為後人所認識的身份,是通俗小說作家、編輯者和批評家。他在刊刻文學作品的時候,往往身兼上述幾種身份,因此作品的著作權歸屬其實較為模糊(此亦早期小說常見情況)。以下按照一般公認說法,整理出余象斗名下最主要的文學作品。
小說及小說集——余象斗以作者身份署名的小說現存五部:
《廉明公案》
《皇明諸司公案》
《北遊記》
《南遊記》
《列國前編十二朝傳》
這五部小說,涉及了中國古典小說中公案小說、神魔小說和歷史演義三個大類。
此外,余象斗又編有小說集《萬錦情林》等。[8]
評點作品
余象斗重要的小說評點,主要收錄於以下刻本之中,而根據研究,實際上他也對這些小說進行了一些修改、編訂 [9] :
《三國志傳》
《水滸志傳評林》
《列國志傳》
《三國志傳評林》
其他作品
余象斗還編撰有多種類書、雜著等,包括《刻仰止子參定正傳地理統一全書》(簡稱《地理統一全書》)。
人物影響
作為一個兼具書坊主、小說編撰者、文學評論家等多重身份的文化人物,余象斗對中國文學藝術的發展產生了較大的影響。
首先,作為刊刻通俗小說數量極大的出版家,余象斗為包括《水滸傳》《三國演義》等名作的通俗章回小說的傳播發行提供了重要的平台,這些本子儘管有刪改粗糙等缺陷,但由於余象斗的商業運作,使得它們可以以較快的速度普及到更大的讀者群中,是這些小說的版本發展史上不可或缺的一環。而以余象斗刻本為代表的「建本」書籍流傳至今的不少,它們都成為了研究古代小說乃至文學文化歷史的重要資料。
第二,余象斗為商業利益而創造或發揚的一些營銷手段,某種程度上推動了通俗文學、藝術的發展。如他對各家小說、各類題材的廣泛涉獵,對民間故事的廣泛收集,都為後世文學創作積累了素材,起到了承前啟後的作用。又如:他是最早進行章回小說文學批評的人之一,還創設了「評林」這一評點模式,小說評點在明清時代的發展,不無受到余象斗的啟發。而余氏刻本中豐富的插圖,也是中國古代重要的版畫作品。
第三,作為一名紮根於民間市井的刻書家,余象斗在刊刻、編輯、創作和評點小說的過程中都深刻體現着市民階層的價值取向,余氏書籍的傳播,促進了平民意識、人本精神的覺醒。[10]
人物軼事
姓名字號:余象斗刻書時所用的別名很多,如余仰止、余世騰、余君召、余元素、余象烏等,孫楷第等學者經過研究判斷這些都是余象斗一人的化名,但也有數個名字到底指的是余象斗本人還是余氏家族其他成員至今爭議較大。現代一般認為「仰止」是余象斗的字,「三台山人」是他的號,雙峰堂、三台館都是他的書坊名,其中「雙峰堂」可能繼承自他的父親余孟和。[8]
插圖畫像:余象斗所刻圖書,插圖豐富,而他為了宣傳、廣告的目的,也常常把自己的畫像刻到書中,名為「三台山人余仰止影圖」之類。這些畫像有多幅都隨着書籍保存至今,成為研究晚明生活、版畫藝術和余象斗個人的重要資料。古文獻學家王重民曾如此描述和評價一張這種余象斗畫像:圖繪仰止高坐三台館中,文婢捧硯,婉童烹茶,憑几論文,榜云:『一輪紅日展依際,萬里青雲指顧間』,固一世之雄也。四百年來,余氏短書遍天下,家傳而戶誦,誠一草莽英雄。今觀此圖,仰止固以王者自居矣。
版權意識:與其他建陽書商一樣,余象斗具有很強的版權意識,他在《東遊記》中寫有一段著名的聲討盜版的文字:不佞斗自刊《華光》等傳,皆出予心胸之編集,其勞鞅掌矣!其費弘巨矣!乃多為射利者刊,甚諸傳照本堂樣式,踐人轍跡而逐人塵後也。今本坊亦有自立者,固多,而亦有逐利之無恥,與異方之浪棍,遷徙之逃奴,專欲翻人已成之刻者。襲人唾餘,得無垂首而汗顏,無恥之甚乎!然而,余象斗本人在盜版方面就有劣跡,而且「不僅翻印他人已成之刻.甚至攘別人之作為己之作」。待人與待己採用雙重標準。 [11]
人物評價
較早對余象斗進行系統研究的學者肖東發對余象斗的事業如此評價:「統觀余象斗的一生,如果他在萬曆辛卯年考取了功名,走上仕途,很可能只是成為碌碌無為的一般官吏,然而他終於選擇了編輯小說和刻書為終身事業。在這兩點上,他都獲得了成功,給後人留下了可觀的成果,他的成就具有創造和開拓性的價值,是值得稱道的。」[2]
著名《水滸傳》研究專家馬幼垣對余象斗十分感興趣,長期收集他的資料,但評價余象斗編撰小說的某些行為時,馬幼垣又將他稱為「放膽明搶的文抄公」。 [18]
著名作家馬伯庸則如此評價余象斗的行事風格:「緊隨市場風潮,運用營銷手段刺激銷量。無關產品質量,無關人品節操——這是一個標準的市場營銷天才。」
余象斗 - 揭密真相 https://bit.ly/3ooL2ED
---------------------------------

untitled (nccu.edu.tw)

2021-05-17_1846192021-05-17_1847142021-05-17_1847002021-05-17_184653

untitled (nccu.edu.tw)


2021-05-17_1729192021-05-17_18485146nn0qr665974522o77530n1n1q2ss645292sr91qs9s473r9670900q968q2rrrr8o1p12o68824q7p9q2p0s3oo95n8so2sqn36p639p0o4s36nqop5764334142so59prp3nn4spq4ospo8591749r40s6q8r848o8qp50r4r4sq8n4psp746q1q6orr5


紫服、緋服、金銀魚袋:揭秘宋代的章服賞賜
紫服、緋服、金銀魚袋:揭秘宋代的章服賞賜 - 每日頭條 https://bit.ly/3ooUho4
文/江南鏟史官
「黃帝、堯、舜,垂衣裳而天下治,蓋取諸乾坤。」——《易傳》
服飾作為一種文化符號和象徵,遠古時代,便為統治階級賦予了特殊的含義和濃重的色彩。因服飾本身所具有的豐富的文化內涵以及顯性的文化符號特徵,統治階級常把服飾賞賜作為重要手段,將皇家的榮耀和恩賞賜予臣民,以示優遇。
而以章服為主的宋代服飾賞賜,對當時的政治、經濟、軍事、社會等方面均有不同程度的影響,能折射出社會的某些面相。
一、宋代章服賞賜的內容
章,即官吏的佩飾,主要指官服上佩戴的魚袋、革帶。服,是指官吏的服飾,以紫衣、緋衣為主。推行章服制度的目的在於區別官職之高下,地位之貴賤。
章服制度化始於隋、唐,三品官以上服紫,佩金魚袋,五品官以上服緋,佩銀魚袋。宋初,因襲唐制。宋神宗元豐年間規定,階官至四品服紫,至六品服緋。
一般而言,賜章服是指官品未及,不能服紫、緋的官員,朝廷特賜改轉服色,賜予紫、緋服以及相對應的金、銀魚袋。
古代的龜符合魚符
緋衣、紫衣
宋代,賜緋、紫主要依據年格和事功,無論其賞賜的標準如何,均有不斷擴大的趨勢。
依據年格改轉服色,多隨朝廷中的政治事件如郊祀、登基等推恩而行。如宋太宗雍熙元年郊祀大典後,政府允許升朝官服緋、綠達20年的官員,依次賜予紫衣、緋衣;宣和七年十二月,宋欽宗即位,大赦天下,承務郎以上服綠、緋及15年的官員,並與改轉服色。
除在重大政治事件時依據年格改轉服色外,宋廷還規定,外任官員如諸路轉運使任職至10年者,也可獲賜章服。
依據特恩賜紫、緋服,最初只是在較小的範圍內進行,見諸史實的多是對個別大臣的賞賜。隨著各項制度的逐步完善和調整,依據特恩予以賞賜逐漸擴大到某類品官。如宋仁宗嘉祐三年規定,三品轉運使朝辭上殿日特賜章服;南宋初年,更是明確規定以下三種情況可賜紫、緋,即自庶官遷至六部侍郎、待制,或因出奉使者,或憑藉任職的年數和勞績。
總體來說,宋代官員改轉服色的時間在縮短。另外,改轉服色的資格在降低,通過特恩獲得賞賜的隊伍在擴大,這些都使得有宋一代獲賜章服的對象越來越多,漸呈膨脹之勢。
宋代官服
魚袋
作為章服制度的一個重要構件,魚袋的作用和含義變化最為明顯。最初,魚袋只是出入宮禁的符契,可防詐偽。唐玄宗開元以後,規定服紫、緋者需佩魚袋,魚袋遂成為章服制度的一部分。
宋制與唐不同,唐朝的魚袋以袋盛魚符,而宋代的魚袋,內已無魚符,只是在袋上用金、銀飾為魚形,垂掛在公服的後面,以明尊卑、高下,失去了符契的作用。
雍熙元年,南郊大典後,宋太宗以魚袋賜予近臣,內外升朝文武官開始佩飾魚袋。服紫者,佩以金魚袋。服緋者,佩以銀魚袋。若賜以紫服,則佩以金塗銀魚袋。京官、幕職州縣官獲賜紫、緋的同時,也可佩魚袋。
當時規定,親王、武官、內職、將校不佩魚袋。不過,這一規定在不同程度上有所突破。如陳堯咨以龍圖閣學士換觀察使,即以文官換武職時,似有所不甘,「願佩金魚以示優異」,這一請求被獲准。而自熙寧八年始,親王也可佩玉魚袋。
魚袋一般為金、銀質地,但也有玉制的,多與親王玉帶相配。如熙寧八年,宋神宗賜岐王趙顥、嘉王趙玉帶各一條,二王為避嫌,請配以金魚,後詔賜玉魚。親王服玉帶佩玉魚自此始。
宋代皇帝朝服
二、宋代章服賞賜的對象
宋代,從章服賞賜的發放上,可分為定期賞賜和臨時賞賜兩種。出於政治和軍事等需要,定期賞賜的規模較大,一般針對官員發放。臨時賞賜雖規模不大,但涉及的社會層面較廣。
皇親貴戚
宋代,為防止內亂,採取了多種防範措施,如不許宗室成員染指具有實權的高官職位,以防其進入權力中心等。與此同時,為保證天之驕子的尊貴地位,又賦予其極高的政治地位和優厚的經濟待遇。
如前文所述,宋神宗時,賜嘉、岐二王玉魚袋佩玉帶,並成為定例。又如宗室節度使帶同平章事者,特賜球文方團金帶、佩魚。
高、中級文官
除享有極高的俸祿外,宋代的中高級官員還可在皇帝登基、誕聖節、郊祀、明堂大禮等活動中獲得章服賞賜。高級官員在其生日、受命、朝見、辭別、致仕等特殊的日子和場合,還會得到特別的賞賜。
史載,親王、宰相、使相生日時,可獲賜衣五事。以宰相為首的高官,在初拜宰輔,或受命入謝時,有獲賜服飾的機會。
使相朝見、辭別時,朝官出知為外任官等,均可獲得賜衣。尤其是使相所獲賞賜級別最高,物品最多,朝見時可獲「賜衣五事,金帶」,辭別時又可獲「賜窄衣六事」的賞賜。
高官致仕後,在舉行大禮及皇帝登基等重大事件中,常有機會得到襲衣、金帶的賞賜。如宋仁宗皇祐二年,明堂大禮成後,特賜內外致仕文武升朝官以上官員粟、帛、羊、酒等,而太子太傅杜衍、太子少師任布更獲得了襲衣和金帶的賞賜。而此類賞賜也由此成為定例,規定自兩府致仕的官員,大禮後皆賜衣、帶、器幣等物。
宋代對中高級官員的賞賜,次數之多,數量之巨,令人咋舌。這些服飾賞賜多以心理情感為紐帶,有著較為濃厚的人情味,通過心意感召來實現君臣上下的互動,既能拉近皇帝與大臣之間的心理距離,也更易於激發大臣對皇帝的感恩戴德之情,進而盡心竭力、心甘情願地為國效忠。
宋代官員
一般文官
一般官員雖無法享有像中高級官員那樣優渥的賞賜,且賞賜的機會也遠遠少於中高級官員,但因其隊伍數量龐大,每年也需有大項支出。與高、中級官員相比,一般官員的賞賜更趨於事功賞賜,賞賜事由較多。
將帥與士兵
以上多述及文官系統,在宋代,對將帥、士兵的賞賜為經常之舉。自宋朝建立起,戰事連綿不絕,危機四起,國家幾度處於危亡的境地。為鼓舞士氣,提高將帥的忠誠度,即使在財政困難的情況下,宋廷仍常有大規模的賞賜之舉,其中就有不少屬於章服賞賜的內容。
皇帝在巡幸、校閱時常賜衣給將士。如乾道二年十一月,宋孝宗巡幸大教場,賜將士鞍馬、金帶。在將帥出征前及行軍途中,皇帝常將服飾作為激勵戰功的賞賚,並由此體現出皇帝對在外將帥的殷殷關切之情。如乾德二年十一月,在忠武軍節度使王全斌攻蜀前,宋太祖賜其金玉帶。
服飾又是戰功賞賜的重要物品。大規模戰爭開戰的前夕,宋廷往往需要籌備大量包括服飾在內的物資,作為獎掖戰功的賞賜。如皇祐四年,宋廷曾發放給狄青錦襖子、金銀帶各200領、條,以備軍功。
南宋,因形勢所迫,政府獎掖將領、士兵的服飾次數更多。中興大將劉光世、韓世忠、岳飛等都先後獲賜過金帶。
服飾又是戰功賞賜的重要物品
外國使節
自西周以來,中原王朝常利用服飾賞賜作為彰顯國威、宣揚儒家禮儀與教化的重要手段和工具,宋朝也不例外。
對於貢使入宋進貢,宋政府一律給予優厚的回賜,回賜中多有章服賞賜。其中,因遼朝的特殊地位,對該國使節的賞賜最為豐厚。開寶八年八月,宋廷已開始根據遼使的職位、等級,給予不同的服飾賞賜。
至南宋,國防外交的主要對象轉為金政權,兩國之間的使節往來受到高度重視。紹興十三年,和議剛定,便令有司制定了每年金國賀正旦、賀生辰使及相關人員的賞賜格目。規定在朝見時,賜正使、副使等數量不等的衣帶。身份、品級越高,所獲衣物就越多越貴重。正使賞賜最厚,賜衣8件,其中就有紫服、金帶、金魚袋等物。
降臣
北宋的疆土是在殲滅多個地方政權的軍事行動中不斷拓展的,對臣服者的安置與處理,多少會影響到對其他割據政權的征戰與降服。
北宋初年,對這些亡國之君及其子弟,大多採取優待政策,賜予其高大的府第,賞賜品充斥其間,其中每每有精美的章服,多為襲衣,金、玉帶等。如太平興國四年,北漢主劉繼元遣客省使李勛奉表請降,宋太宗賜其襲衣、金帶、銀器、錦彩、銀鞍勒等物。
契丹人
歸明、歸正人
為鼓勵更多的人「棄暗投明」,宋廷較留意對歸明、歸正人的安置,多賜予土地、錢物等鼓勵其安家立業,賞賜品中也有章服。如宋仁宗慶曆元年八月,以契丹歸明人趙英為洪州觀察推官,賜緋衣、銀帶及緡錢50貫,更名至忠。
高年
宋太宗一朝對高年的賞賜活動較多。端拱初年,宋太宗詔訪天下高年,前青州錄事參軍麻希夢以90餘歲的高齡召至闕下,詔以尚書工部郎中致仕,賜金紫。其後帝王也有繼承這一做法的。如慶元五年八月,宋寧宗至壽康宮進香,致仕官員郎年80歲以上,賜紫服,其餘官員70歲以上,服緋、綠及十年者,並賜改轉服色。
綜上可見,宋代章服的賞賜對象涉及到政治、軍事、經濟、外交、社會生活等諸多領域,受賜的社會層面較為廣泛。其中,皇親貴戚、高中級官員獲得的賞賜不僅次數多、數量大,而且價值也高。這種落差是封建等級制度在服飾賞賜上的體現。
宋太宗一朝對高年的賞賜活動較多
三、宋代章服賞賜的功能
服飾賞賜屬於物質激勵的一種方式,統治者企圖通過服飾賞賜,利用物質刺激手段,激勵臣民勤於職守、積極進取、振奮軍威、保家衛國、促進生產、恪守封建倫理綱常等,從而達到穩定社會秩序、維護專制統治的最終目的。
在宋代,章服賞賜往往伴隨著精神賞賜和其他物質賞賜而來,其具體功能如下:
穩定社會秩序,提高臣民的忠誠度
按照章服制度,不同式樣、顏色、配飾的服飾只能賜予與之相對應級別的官員。因此,臣民們將獲得超出身份以外的服飾視之為一種恩寵與榮耀,一種引人注目的政治殊榮。統治階級正是利用這種心理,將章服賞賜作為提高臣民忠誠度的一個重要手段。
優禮士人,營造以文治國的氛圍
北宋初年,就已確立了「右文」政策,而章服賞賜是皇帝對儒臣表示尊崇之意的主要途徑之一。通宋一朝,皇帝通過賞賜學官章服以示禮遇的事例非常多。
樹立典範,引導民眾的思維和行為方式
在宋代,因治績、軍功、上諫、修書、獻書、講學等得到章服賞賜的人比比皆是。通過對榜樣人物的旌賞,統治階級提出了社會期望的人格標準,為社會樹立了各類典範。
這些榜樣多符合儒學中理想人物的標準,如忠、孝、節、義等。統治階級通過樹立崇高的道德形象,激勵、控制、影響民眾的心理與行為,喚起民眾的道德情感,引導民眾的思想和行為走向統治者期待的方向,從而維護專制統治。
結語:宋朝統治者將章服賞賜作為一種馭人治術,有效維護了其專制統治。然而,宋代後期因章服賞賜過多過濫,從而導致公信力的降低,甚至失去獎賞本身的意義。這種毫無節制地賞賜,不僅增加了政府的財政負擔,而且也大大加重了對百姓的剝削。
宋朝統治者將章服賞賜作為一種馭人治術,有效維護了其專制統治
原文網址:https://kknews.cc/n/bznvz6n.html


《西遊記》中,對道教是較貶低的,而對佛教是褒貶不一。但總的看來,《西遊記》裡的道教在作品中的地位遠不及佛教,佛教地位還是比道教高,畢竟,取經人物的命運以成正果而告終,是佛教的最終勝利。
-------------------------------------------
《西遊記》的各路神仙中,基本可以分為佛教諸神和道教諸神兩大體系。佛教諸神以如來佛祖為首,涵蓋彌勒佛祖、觀音菩薩、唐僧孫悟空等師徒四人,道教諸神則以玉皇大帝為首,涵蓋王母娘娘、太上老君、太白金星、二郎神等-《西遊記》中同時雜糅了佛教道教兩大主流宗教的最高神袛-“三清”是道教最高神袛,在《西遊記》中卻向佛教最高神袛如來行禮,看似《西遊記》是在推崇佛教-《西遊記》既沒有推崇道教,也沒有推崇佛教。吳承恩只是用了巧妙的借喻手法, ,對當時明朝的各種醜惡黑暗的現實進行了無情的揭露和諷刺,僅此而已。 https://bit.ly/3C0GXOq
  吳承恩並不推崇道家,所以他會讓道教三清「捧著明珠異寶,壽果奇花,向佛前拜獻」,那可是道教神仙體系當中最高的三位神,但同時,他也不推崇佛家寫出了佛祖貪財的一面,讓佛祖在人們心中的形象大打折扣,《西遊記》在借著佛教和道教,來諷刺當時的社會現實,畢竟不能明目張胆地批評,所以就只好借著醜化的形象來抒發
 孫悟空既是道教又是佛教,「孫悟空」前世與後世都是拜「道教」為師,而且身邊朋友師兄多為道教人物,就連「齊天大聖」這個稱號不管是自己打拚出來的或者是被迫的,但最後還是「玉帝」冊封的。所以真的要問他是「道教」還是「佛教」,推測《西遊記》神佛「道教」身份占六分或者七分,「佛教」身份占四分或者三分。
----------------------------------
《西遊記》到底是推崇佛教還是推崇道教?第98回有一句話給出答案
2020-12-22 歷史小火鍋
《西遊記》是古代文學史上浪漫主義題材的巔峯之作,也是我國文學史上極爲罕見的魔幻現實主義的扛鼎之作。《西遊記》誕生於明朝中期左右,它以流傳千百年的唐朝僧人三藏法師天竺取經的史實爲藍本,運用嫻熟的誇張筆法和天馬行空的想像力,把各大主流宗教甚至民間傳說中的天地神袛匯聚一堂,演繹出一部精彩絕倫的史詩畫卷。
 在《西遊記》的各路神仙中,基本可以分爲佛教諸神和道教諸神兩大體系。佛教諸神以如來佛祖爲首,涵蓋彌勒佛祖、觀音菩薩、唐僧孫悟空等師徒四人,道教諸神則以玉皇大帝爲首,涵蓋王母娘娘、太上老君、太白金星、二郎神等。他們是師徒四人求取真經的強大後盾,也是《西遊記》中必不可少的另一條主線。
 長期以來,由於《西遊記》中同時雜糅了佛教道教兩大主流宗教的最高神袛,用老百姓的話說,「一山不容二虎」,兩個互不相干的主流宗教,同時出現在一部文學作品中,免不了讓讀者對他們兩家誰的法力更爲高深產生興趣。當然,誰的法力高深,他們兩家誰說了都不算,只有《西遊記》的作者吳承恩說了算。那麼,《西遊記》到底是推崇佛教還是推崇道教?
 從表面上看,《西遊記》的很多內容貌似是在推崇佛教。主角唐僧是佛教徒,主題又是歌頌他百折不回求取真經、最終功德圓滿的事跡,推崇佛教也無可厚非。比如,在大鬧天宮時,以玉皇大帝爲首的道教諸神齊上陣,最終卻抵擋不住孫悟空的鐵棒,迫不得已還得專門派人把如來佛祖請來,佛祖略施手段,就把孫悟空一招制服。
 第七回的「安天大會」上,更爲讓人瞠目結舌的場面出現了,「不一時,那玉清元始天尊、上清靈寶天尊、太清道德天尊」,也就是道教「三清」,此外還有「五炁真君、五斗星君、三官四聖、九曜真君」等人,一起「捧著明珠異寶,壽果奇花,向佛前拜獻」。「三清」是道教最高神袛,在《西遊記》中卻向佛教最高神袛如來行禮,看似《西遊記》是在推崇佛教。
 《西遊記》還有很多內容,都會讓人產生這種印象。比如後來唐僧師徒四人來到車遲國,國王崇信道教,把三個道士聘請爲國師。結果和佛教徒孫悟空一番比拼之後,三人不是孫悟空的對手,大敗虧輸,死於非命,顯出妖怪原形。
 種種跡象表明,《西遊記》看似是在推崇佛教。然而真相究竟如何呢?書中第九十八回一句話,揭示出了真相。當時唐僧師徒四人費盡周折來到靈山,求取真經,卻遭到如來身邊兩個使者阿儺、迦葉的敲詐勒索。耿直倔強的孫悟空大怒,立刻找到如來告狀。
 萬萬沒料到,印象中無比公平正直的如來,卻袒護縱容身邊人索賄,還給師徒四人講了一件事他的弟子當年下山,去舍衛國趙長者家誦了一遍經,作爲報酬,「討得他三斗三升米粒黃金回來,我還說他們忒賣賤了」。僅僅是給人家誦了一遍經,就要了三斗三升黃金的天價,而如來還覺得太便宜。佛家宗旨本是大慈大悲,「普度衆生」,不求回報,而堂堂如來佛祖卻如此獅子大開口,要了人家三斗三升黃金,還覺得意猶未盡。這一句話就讓如來的形象大受貶損。
 因此,《西遊記》既沒有推崇道教,也沒有推崇佛教。吳承恩只是用了巧妙的借喻手法,以諸天神佛爲載體,對當時明朝的各種醜惡黑暗的現實進行了無情的揭露和諷刺,僅此而已。
--------------------------------------
西遊記中的神佛體系
 西遊記中的神仙世界是以道教的天庭和佛教的西天為主體的,雖然唐僧師徒取經團隊在西去取經的途中遇到各種妖魔鬼怪,但他們多為神仙菩薩的坐騎童子或佛祖親戚,都是有背景的,仍屬於天庭和西天體係以內,不排除個別像白骨精,荊棘嶺眾妖怪,南山大王黃豹精,紅蟒精,七女蜘蛛精這樣自行修煉成妖的妖仙,但主體仍為天庭和西天所組成的神仙體系。西遊記中的神佛體系主要由道教的天庭和佛教的西天組成,等級森嚴,尊卑有序,是統治世界的最高權利體系。
 聖,不敢怠慢,孫悟空使喚他們他們得恭恭敬敬地聽孫悟空派遣降妖除魔。這就是道教的神仙體系。
 佛教的神仙體系主要由佛祖、四大菩薩、八大金剛、五百阿羅、三千揭諦、比丘尼、比丘僧、優婆塞、優婆夷諸大聖眾組成。四大菩薩是指文殊菩薩、觀音菩薩、普賢菩薩、地藏菩薩四位菩薩。八大金剛是指青除災金剛、闢毒金剛、黃隨求金剛、白淨水金剛、赤聲金剛、定除災金剛、紫賢金剛、大神金剛。五百阿羅即“五百羅漢”,指的是佛釋迦去世後參加第一次經結集的五百比丘,以大迦葉和阿難首為首的“十大弟子”比較有名。揭諦是佛教的護法神,三千揭諦只是一個虛數,是指佛教所有護法。比較有名的是佛家的“五方揭諦”。比丘尼、比丘僧、優婆塞、優婆夷諸大聖眾就是成了“聖眾”的男女信徒或者僧尼。此外,佛教還有“四大天王”,增長天王、廣目天王、多聞天王、持國天王,以及過去佛燃燈古佛,未來佛彌勒佛等眾多神佛。佛教中,如來佛祖地位最高,是佛教的領袖,為西天一尊,見玉帝叩首稱天尊,玉帝得安排他的席位,稱其西方佛尊,聽玉帝領導指揮,孫悟空見面磕頭稱弟子。過去佛燃燈古佛,未來佛彌勒佛是與現在佛如來並列的佛,地位差不多,但佛教聽如來領導,所以他們屈尊為次席,孫悟空照樣見面得磕頭跪拜。四大菩薩為佛教二級神佛,地位僅次於佛,孫悟空見面得叩首恭恭敬敬稱弟子。佛教其它神佛地位沒孫悟空高,見孫悟空得恭敬稱大聖,佛祖安排他們隨孫悟空降妖,他們得恭敬聽孫悟空派遣,也不敢怠慢。
 道教的神仙體系和佛教的神佛體系構成了西遊記的神佛體系,他們的坐騎,童子或親戚下界為妖阻礙唐僧取經,被他們收服,他們一起統治世界,是世界的最高層建築,也是西遊記神仙世界的主宰。
 西遊記中的神佛體系


四大名著 - 維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書 https://bit.ly/3MYrJyu
四大名著,[1]即四大小說名著,是指《三國演義》、《西遊記》、《水滸傳》、《紅樓夢》4部中國古典章回小說,是中國文學中的經典。原有「四大奇書」之說,後因《紅樓夢》盛行,中國大陸去除了原有包含《金瓶梅》的「四大奇書」一說,改稱「四大名著」。
 簡介
李漁引用明朝馮夢龍所言,有「四大奇書」的說法,即《三國演義》、《金瓶梅》、《西遊記》、《水滸傳》。「四大名著」的說法,定型於中華人民共和國建立後的人民文學出版社,以紅樓夢取代金瓶梅,於1952年出版的四大名著而成。四大名著歷久不衰,其中的故事、場景,已經深深地影響了中國人的思想觀念、價值取向。四部著作都有很高的藝術水平,細緻的刻畫、所蘊含的思想都為歷代讀者所稱道,現今的電影、電視劇取材於四大名著的不可勝數。四大名著的銷量有多大沒有確切的數字,但是至今每年還是有很多種版本的四大名著,大量售出。其中以《三國演義》、《西遊記》2部一直都是最被熱衷於改編成各類影視遊戲的文學作品。天下三分、唐僧取經、梁山聚義的故事在中國早已家喻戶曉、婦孺皆知。評書、講古、戲曲、小說作品互相影響,互有貢獻,再由士人去蕪存菁編成定本,因此有學者稱為《三國演義》、《西遊記》、《水滸傳》為世代累積型作品。《紅樓夢》則為後起之秀,並非源於古時的話本、故事。
四大名著 - 維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書 https://bit.ly/3MYrJyu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nicecasio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