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爾貝·卡恩(法語:Albert Kahn;1860年3月3日-1940年11月14日),法國銀行家、慈善家、照片搜集者。他1892年起曾在一家銀行擔任首席助理,積攢了不少財富。1908年11月他從法國出發開始了全球旅行計劃。在遊歷了美國、日本之後,1909年1月花23天週遊了中國。其後他遊歷了50多個國家,進行了大量的旅行攝影計劃,直到1931年因經濟原因被迫停止。他在1929年的大蕭條時期破了產。
卡恩僱傭了10多位攝影師,採用了當時先進的奧托克羅姆微粒彩色干版技術,因此他是最早用彩色記錄世界的人之一。在長達20多年的攝影生涯中,他搜集了72000張彩色照片、4000張立體照片、超過100小時的60英尺電影膠片。這些作品被稱為「地球檔案」。其照片現在收藏於法國的阿爾貝·卡恩博物館,2008年曾出版了他的影集。[1][2]阿爾貝·卡恩 - 維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書 https://bit.ly/2RKC34u
--------------------------------------------
法國人卡恩在108年前彩色記憶了中國
2017-10-10 由 逍客天祺 發表于歷史
1860年3月3號,法國出生的卡恩,家境貧窮,父親是個牛販子,母親則是家庭婦女,整天忙於照看四個調皮的孩子。卡恩作為家裡最小的兒子,聰明伶俐,得到了母親格外的疼愛。18歲那年,因為聰慧、膽識過人,他被破例選入巴黎,進入蒸蒸日上的銀行業,從一名小職員做起。卡恩奮鬥了13年,在歐洲最重要的金融機構擔任首席,成了歐洲數一數二的富豪。1907年一個偶然的機會,他接觸到盧米埃爾兄弟發明的劃時代彩色照片拍攝工藝,鏡頭下的彩色世界瞬間點燃了卡恩的拍攝興趣,對拍照上癮的卡恩,產生了一個宏大的構想,要在全球範圍內開展拍攝計劃,建立彩色的「地球檔案」。
1909年卡恩和助理來到中國,此時慈禧剛剛去世,溥儀登基,封建帝制被推翻前的中國,清末的民生、建築、風景等被卡恩用彩色相機記錄下來。
在市集出售對聯的商販法國人卡恩在108年前彩色記憶了中國 - 每日頭條 https://bit.ly/3f5MXti
原文網址:https://kknews.cc/history/nqyvz3g.html
-----------------
中國最早的彩色影像,法國人卡恩拍攝於108年前,影像價值的體現
2017-11-13 由
Albert Kahn 阿爾伯特-卡恩
Albert Kahn 阿爾伯特-卡恩,法國銀行家、慈善家,1860年出生在法國一個貧困的家庭,父親是販牛人,在他十歲的時候,疼愛她的母親積勞成疾離開了他。悲傷的父親帶著4個孩子搬到聖米歇爾,靠做些小生意度日。
聰明伶俐的卡恩18歲那年來到巴黎,成為了一名優秀的銀行職員,憑藉過人的天資和不懈的奮鬥,20多年後卡恩成為歐洲數一數二的富豪。但是物質上的富足,讓卡恩感到極度空虛。
1907年一個偶然的機會卡恩接觸到彩色照片的拍攝技術,即盧米埃爾兄弟三色法彩色攝影。卡恩瞬間投入到攝影的世界中無法自拔,構想了在當年是極其宏大的計劃-彩色地球檔案。
1909年又是一個機緣巧合,卡恩和助手來到了中國,那年慈禧剛去世,溥儀登基做了皇帝。卡恩遊歷北京、山東、內蒙古等地,拍下了中國最早的彩色影像。
在之後的20年中,卡恩僱傭了11位攝影師,走遍世界50多個國家,拍下了72000多張玻璃板彩色正片,以及100多分鐘的電影膠片。1929年由於拍攝計劃耗費了巨額的金錢,再加上當時的經濟大蕭條,歐洲富豪卡恩破產了,之後又苦苦支撐2年才被迫終止了「地球檔案」的拍攝計劃。
1940年分無分文的卡恩孤獨終老,被人譏諷為「做了一輩子無聊傻事的造作白痴」。
直到2008年,他的攝影集才被整理出版,永久收藏在法國博物館,卡恩的遠見和價值才被人們發現,並且得到了應有的賞識和尊重。
原文網址:https://kknews.cc/photography/peqvo28.html
中國最早採用照片的雜誌
2021-01-08 西洋鏡1
2016 年華辰影像春季拍賣會上,《遠東》雜誌新系列僅卷三(共五卷)就拍得207,000 元,令不少人驚嘆不已。其實作爲中國最早採用照片的出版物之一、中國早期攝影史乃至亞洲攝影史研究不可多得的範本,以及歐美各大博物館和圖書館爭相收藏的寵兒,《遠東》早在2010 年已經開始在攝影圈子火了一把。
《遠東》雜誌於1870 年5 月由約翰·萊蒂·布萊克(John Reddie Black)在日本橫濱創刊發行,於1878 年12 月停刊,共計發行5 卷25 期。雜誌創刊伊始系雙周刊,1873 年7 月開始改爲月刊。雜誌內容既有報刊的時效性,又輔以海量的原版照片,共刊載了20 余位攝影師的750 余幅作品,是研究19 世紀中國攝影史最重要的原始刊物之一。
《遠東》雜誌可分爲兩個系列。系列一(First Series )於1870 年5 月在日本橫濱創刊發行。雖然主編布萊克的辦刊初衷是希望介紹中國、日本以及其他遠東國家的歷史文化與社會習俗等,但由於種種原因,當時的雜誌基本圍繞日本展開。1875 年7 月至1876 年6 月,因布萊克的身體原因,雜誌曾中斷發行。後來,布萊克移居上海,於1876 年7 月重新出版了《遠東》雜誌,並將其命名爲「新系列」以示區別。「新系列」《遠東》雜誌刊載內容以中國爲主,刊登了大量關於中國自然風景、人文建築、風土民情和歷史人物的照片和文章,涉及北京、上海、天津、廣東、廈門、重慶、寧波、鎮江、香港、澳門等地,並穿插了一些關於日本的內容。根據《遠東》雜誌中的一則廣告記載,1876 年9 月該「新系列」雜誌的訂戶大約是300 人。但由於其刊載的中國歷史文化和風土民情的內容和照片是西方人了解中國的重要途徑之一,這本雜誌受到了對華感興趣的西方人士的歡迎,1877 至1878 年間,其發行量增加到了1000 份。
做零工的針線娘
與以往報刊雜誌採用版畫製作插圖的方式不同,《遠東》雜誌採用在頁面上手工粘貼原版照片進行視覺化報導的方式,這是中國出版印刷史和圖像傳播史上從插圖向照片轉型的重要證據。因此要全面地了解《遠東》雜誌,必須了解爲其拍攝照片的攝影師,正是這些攝影師的攝影活動和照片讓雜誌變得豐滿起來。他們包括雜誌主編約翰·萊蒂·布萊克、托馬斯·查爾德(Thomas Child)、洛倫佐·菲斯勒(Lorenzo F. Fisler)、威廉·桑德斯(William Saunders)、聖朱利安·休·愛德華茲(St. Julian Hugh Edwards)、沃森(J.C. Watson)少校等一系列在中國攝影史上占有重要地位的西方攝影師。除此之外,雜誌也展現了當時中國本土攝影師的攝影水平,刊登了部分中國本土攝影師的作品,其中,公泰(Kung Tai)是雜誌中唯一被提及的中國攝影師。
黃鶴樓
主編約翰·萊蒂·布萊克(1826—1880 年)曾是位記者、撰稿人,他愛好攝影,還擁有不錯的攝影技術。其中,《遠東》雜誌中收錄了布萊克在中國拍攝的大部分照片。
《遠東》雜誌1877 年1 月刊刊登了他拍攝的《上海西城門與城牆》(儀鳳門)。這張照片作爲他最重要的代表作,流傳甚廣。然而目前關於他在遠東地區的攝影和出版活動的研究還很少。
上海公園中的鳳尾蘭
托馬斯·查爾德(1841—1898 年),1841 年出生於英國一個建築世家,1869 年成爲一名非職業攝影師,1870 年5 月以駐京燃氣工程師的身份被清朝海關總稅務司聘用。1874 年他的妻子和三個孩子也來到北京,1889 年他們一同回到英格蘭,住在倫敦南部的鄉村,1898 年死於意外。
查爾德是19 世紀中葉北京最重要、最活躍的西方攝影師之一,也是早期來華的頂級攝影師。他熱愛攝影,在北京的居所附近改裝了一間攝影室,兼拍人像,同時銷售攝影耗材。作爲唯一一位學習過早期攝影技術的職業攝影師,其攝影作品在構圖、光線運用、照片的印製等方面都達到了很高的水平。若非在海關總稅務司有全職工作,他絕對可以稱得上是首位駐京「商業攝影師」。
查爾德對北京及其周邊的風景進行了全面的描繪,尤其是北京的皇家園林,這是史無前例的,他也因此而成名。從目前的資料來看,查爾德的拍攝重心爲北京的清代官方建築,尚未涉及私人住宅。專業、高超的攝影技術,使得他拍攝的風景照片銷量可觀。《遠東》雜誌在1877 年7 月刊的封面上印了查爾德作品的廣告清單,標題是「北京及近郊風物——托馬斯·查爾德攝。」隨後的1877 年8 月刊、12 月刊和1878 年1 月刊選用了他的4 幅作品。英國《圖片報》(The Graphic )及《倫敦新聞畫報》也刊載過他的作品。
上海西城門與城牆
威廉·桑德斯(1832—1892 年)是19 世紀在華活動的最出色的攝影師之一。
1832 年8 月27 日生於英國倫敦的伍爾維奇(Woolwich),1860 年曾到過上海,並找了份造船匠的工作。但不久,他發現自己對攝影更感興趣,便返回英國學習攝影,學成後又回到上海。1862 年1 月27 日,他在上海開設了泰森照相館,並在《航務商業日報》(The Daily Shipping and Commercial News )上刊登廣告進行宣傳。泰森照相館位於西方人經常光顧的上海禮查飯店[1] 旁,主要業務有拍攝全景照、人像照、名片小照、洗印翻印底片、出售照片、出售照相器材等。它在此經營了25 年之久,於1888 年毀於大火。
桑德斯還拍攝了寧波和上海兩地英法軍隊與太平軍交戰的照片。1862 年8 月他曾旅居日本,拍攝了大量關於日本風物的照片。當時江戶不允許外國人進入,因此他所拍攝的幕府將軍的顧問班子以及江戶和周邊風物的照片尤爲珍貴。1863 年5 月桑德斯還在報紙上刊登提供手工上色照片的廣告,他可能也是中國第一位提供照片手工上色服務的攝影師。隨著名氣越來越大,《倫敦新聞畫報》還刊登了幾張以他的照片爲母版製作的版畫。1866 年,桑德斯與商業攝影師哈里遜·丁摩爾一同到了北京,拍攝了80 張關於明皇陵、南口、圓明園、皇宮、天壇祈年殿與祭壇等北京風物的照片。
鎮江海關
從1876 年11 月到1878 年6 月,《遠東》雜誌刊登了桑德斯的不少攝影作品。在《遠東》雜誌1876 年11 月刊中,主編布萊克特意對桑德斯及另外一名攝影師洛倫佐·菲斯勒表示感謝。布萊克曾提到:「桑德斯先生的新攝影棚里設備完備,環境舒適。他已經在上海從業多年,在清朝和日本各地拍攝的景物圖片和肖像照十分出名。自從他的助手施托斯(Stoss)先生從歐洲來到清朝以後,他們的攝影技術又有顯著的提升。《遠東》雜誌上的肖像照大多都是桑德斯先生拍攝的,他十分熱情地幫助編輯承擔拍攝工作。僅憑這一點,我們就足以確定他拍攝的肖像照肯定具有極高的價值。」這裡順帶提一下,桑德斯的助手共有兩位,一位是格里菲斯,一位是施托斯。19 世紀80 年代中期,施托斯開始擔任菲斯勒的助手,在1877 年到1881 年間,他一直爲桑德斯服務。
首位華人律師伍廷芳先生
洛倫佐·菲斯勒(1841—1918 年),美國商業攝影師。在當時很長時間內,他是上海僅有的能和桑德斯一較高下的攝影師,曾爲《遠東》雜誌拍攝過很多獨家照片。菲斯勒於1841 年生於美國新澤西州的卡姆登。1863 年初,菲斯勒可能收到過上海紐曼照相館的工作邀請。拿到護照後,菲斯勒於1863 年3 月19 日乘美國輪船「塔里斯曼」號(Talisman)啓程。當時正值美國南北戰爭時期,船在出海後被「阿拉巴馬」號(Alabama)海盜船截獲。1875 年,菲斯勒要求美國駐上海總領事出面解決此事。
李鴻章
在陳述詞中,菲斯勒曾詳細談到紐曼照相館的工作邀請。據此推斷,菲斯勒確實加入了紐曼照相館。菲斯勒最終到達上海的時間爲1864 年七八月間。1866 年,他在上海開設了自己的菲斯勒照相館(Photographic Studio of L.F. Fisler & Co.),直至1884 年,他才與較他年輕21 歲的中國妻子返回美國新澤西州。菲斯勒的照相館從1864 年經營到1884 年,是當時上海地區唯一能與桑德斯的泰森照相館相抗衡的商業影樓。但與泰森照相館的固定經營地址不同,菲斯勒的照相館沒有一個長期固定的地址,總是在搬遷。
安徽巡撫裕祿
《遠東》雜誌刊登過菲斯勒的作品,但文中很少提到他。1876 年8 月刊,曾提到他與桑德斯作爲雜誌攝影師一同前去拍攝吳淞鐵路在上海的通車典禮:「我們派駐當地的攝影師桑德斯和菲斯勒已經爲火車拍了照片。」他還爲英國駐華公使威妥瑪拍攝過肖像:「公使十分高興地同意著名攝影師菲斯勒先生爲他拍一張坐姿照刊登在我們的刊物上。」
《遠東》雜誌1876 年9 月刊刊登了由菲斯勒所拍攝的李鴻章肖像照片,並爲此表示感謝:「讀者看到的這張照片是去年菲斯勒在北方時爲李鴻章拍攝的。難能可貴的是,這張照片展現的是這位偉大人物日常生活的形象,並不是官場的形象。感謝菲斯勒善意地允許我們刊登這張照片。」這張照片也是目前留存下來的菲斯勒拍攝的最著名的照片。
長江上游的四川重慶
1876 年12 月刊,在文中最後一次提到菲斯勒,對他和桑德斯的熱忱幫助表示了答謝,並特地對他們爲雜誌專門拍攝照片表示感激。1877 年,菲斯勒還爲在上海召開的第一屆傳教士大會拍攝了相關照片。
聖朱利安·休·愛德華茲(1838—1903 年),是19 世紀廈門最重要的一名攝影師。愛德華茲在廈門進行了長達37 年之久的攝影工作。但他另有很多工作,攝影僅是他的副業,因此他的攝影作品內容僅限於廈門和台灣地區的風景和人物。愛德華茲一度家產頗豐,曾在西班牙和美國公使館內任職,他是位莊園主,同時還是自由記者、業餘鳥類學家、一家當地報社的代理商、郵商,當然,還經營著一家照相館。同時,他是個累犯,曾因非法走私中國勞工而被判入獄。他還走私鴉片、經營賭場、行賄、勒索、僞造錢幣,數罪並犯,逃逸法外。他的人生既豐富多彩,又極具爭議。
九江附近的朱子故居
他於1861 年抵達廈門,便開始從事攝影活動,開設了當地第一家照相館,同時也是首位在台灣進行攝影活動的攝影師。1862 年5 月1 日,愛德華茲來到廈門的美國領事館,以美國人身份註冊登記,取得了在廈門的居住權。愛德華茲能流利的說英語、法語、德語和西班牙語,他還會說一些馬來西亞語和中國方言。1865 年5、6 月間,他就開始了對台灣土著的拍攝。1867 年2 月12 日,愛德華茲因非法走私中國勞工,被美國駐廈門領事李仙得處以1000 美元的罰款(在當時這並不是一筆小數目),並被關押進領事監獄一年。儘管他四處求助,但終未能避免牢獄之災。刑滿釋放時,他已是債台高築。1869 年年末,愛德華茲以攝影師的身份陪同李仙得在台灣島內旅行。1873 年4 月,他成爲美國駐廈門領事館的代理職員,並在此工作了10 年。
揚子江邊的安慶
《遠東》雜誌1876 年10 月刊中刊登了愛德華茲拍攝的幾張台灣和廈門的照片:「愛德華茲先生居住在這個港口多年。這位傑出的攝影師送給我們很多關於這個港口及這片地域的風景照片。這些照片清楚地展示了那裡的秀美。他還送給我們一些台灣的精美照片。本期我們從他寄給我們的照片中至少複印了四張。」1878 年1 月,《遠東》雜誌又刊登了他的作品,並對他表示感謝:「我們在此感謝愛德華茲先生。他是位來自廈門的聰敏的攝影藝術家,給我們提供了廈門和台灣的照片,使我們能夠在本期和接下來的幾期中將它們展示出來。」《遠東》雜誌1878 年1 月刊和4 月刊的封面上還刊登了愛德華茲在台灣和廈門拍攝照片的廣告。作爲插圖,愛德華茲的作品也時常出現在很多報刊文章中。1880 年5 月8 日,英國《圖片報》發表了一幅依據其攝影作品製作的版畫《中國廈門鼓浪嶼的新共濟會堂》。
安慶道台及其家人
沃森少校(1834—1908 年)是位攝影愛好者,他在寧波協助當地政府管理洋槍隊多年,最著名的事跡是協助清朝政府鎮壓太平天國起義。
1859 年,沃森從澳大利亞雪梨來到中國,於1862 年加入了華爾的「常勝軍」,擔任第四軍團上尉,後來被提拔爲少校。在戈登擔任「常勝軍」首領之後,沃森又成爲戈登的衛隊成員。太平天國起義失敗後,他與另一位軍官庫克(Cooke)上校留了下來,領導寧波的這支中英混合洋槍隊,繼續爲清朝效力。這在《遠東》雜誌1878 年10 月刊中有所記錄:「他們仍然受庫克上校和沃森(Watson)少校統領。自從十四年前常勝軍解散後這兩位將領就一直和士兵們在一起。」他長期擔任洋槍隊隊長,向寧波的官員建言獻策。1880 年,他成爲寧波治安法官及警司司長。1885 年,中法戰爭時,沃森鎮壓了寧波城內的囚犯暴動。1888 年,沃森被清朝政府授予了四品官銜。在1894—1895年中日甲午戰爭期間,沃森在維持當地局勢穩定方面表現不俗。但在一次意外衝突中,他不幸負傷,導致失明。1904 年,他再次被清朝政府褒獎。沃森共在清朝46 年,曾幫助寧波鋪設了第一條電報線。1908 年1 月9 日他在寧波去世,享年74 歲。據記載,1908 年1 月24 日在他的葬禮上,英國領事、海關官員、當地政府官員以及外僑都到場弔唁。
鎮江
沃森少校對攝影很感興趣。他是19 世紀70 至80 年代唯一一名在寧波居住的攝影師,作爲一位掌握攝影技術的軍人,他在寧波供職期間有機會拍攝到了大量的自然風光和人文作品,也是最早拍攝中國軍隊和寧波地區的攝影師之一。《遠東》雜誌1877 年7月刊曾刊登了他的兩幅作品,並對他表示了感謝:「《餘姚城》和《中英混合部隊》兩幅圖均由沃森少校拍攝。感謝他熱情地將底片寄給了我們。」
寧波附近的隕石
囿於資料,關於《遠東》雜誌的其他攝影師及其攝影活動不能在此一一列舉。但通過以上內容可看出,正是處於各行各業的攝影師在不同地區的攝影活動賦予了《遠東》雜誌斑斕多姿的色彩,成就了它在中國攝影史上的地位。
相關焦點
中國最早採用橫排行文和新式標點的雜誌,原來誕生在上海
1915年,效仿美國自然科學一流期刊《自然》(Nature)而創刊的《科學》雜誌,在浦江之濱正式發行。經過《科學》雜誌的大力宣傳,「科學」思想迅速成爲新文化運動的兩面旗幟之一。
170年前的中國人肖像史,中國現存最早的照片!
照相機的發明給人們帶來了很多的樂趣,同時也紀錄了很多歷史上面一些重要的畫面,在中國一百多年前就有照片的遺留,下面讓我們一起來看看。1844年10月,兩廣總督兼五口通商大臣耆英。由法國海關總檢查長于勒埃及爾所拍,被認爲是中國現存最早的照片。
中國最早的一批彩色照片曝光
原標題:中國最早的一批彩色照片 法國人鏡頭下中國最早的彩色照片 Albert Kahn是法國巴黎的一位銀行家、慈善家。20世紀初期,他僱用了10多名攝影師,在全球範圍內進行他的攝影計劃。 1909至1931年間,他共拍攝收集了大約72000張彩色照片,4000張立體照片以及60英尺長、超過100小時的電影膠片,這一系列的照片和影像被稱爲「地球檔案」。 1908年11月,Albert Kahn從法國瑟堡起航,開始週遊世界,途徑美國、日本,1909年1月,他和他的司機到達中國,此時,慈禧太后剛去世,溥儀登基,他的父親醇親王負責執政。
中國最早的女科學家,清朝時就提出「地圓說」,登上《自然》雜誌
中國最早的女科學家,清朝時就提出「地圓說」,登上《自然》雜誌,但是她們並不是中國最早被世界認可的女性科學家,獲得此殊榮的當屬清代的女科學家王貞儀。爲什麼是中國最早的女科學家中國古代的發展史,隨著技術的發展,還有航海技術的發展,雖然中國並沒有完全的對外開發,但是國外的一些產品以及技術也悄悄的進入了中國,中國的產品,技術,以及一些觀點也在隨著貿易的產生,還有一些傳教士的人員流動,而被傳到了國外。直到清代的時候有一位女性王貞儀的觀點傳到了國外,並且被國外的人廣爲接受,從而使她成爲了中國最早被世界認可的女科學家。
百年記憶:中國參加世博會最早照片(組圖)
百年記憶:中國參加世博會最早照片(組圖)中國最早的世博會照片這些拍品涵蓋了衆多中國參加世博之最,如:「中國參加世博會第一人徐榮村受到英國女王接見版畫」(1851年)、「中國獲得的第一枚世博會獎牌」(1851年)、「中國館在世博會上最早的照片」(1862年)、「中國人在世博會上最早的照片」(1867年)、「中國第一本官方世博記錄」(1876年)、「中國在世博會上最早的門票」(1904年)等等。
因爲一張照片,美版《VOGUE》雜誌被中國網友羣懟!
圖 via Ins; 該帳號在全球有2200多萬粉絲起因是美國版《VOGUE》時尚雜誌在官方Ins帳號發了這樣一張照片:圖 via Ins;Photo by @perolls一張亞洲女性的面孔。via the official Instagram of voguemagazine然後《VOGUE》又表明他們發布這張照片的目的:打破對美和外貌的傳統定義,鼓勵審美更多元。
1860年最早的中國皇室照片拍攝情景揭祕
【1860年最早的中國皇室照片】《恭親王奕》費利斯·比托費利斯·比托(Felice Beato)1860年第二次鴉片戰爭期間,他作爲戰地攝影記者隨英法聯軍來到中國,在費利斯·比托當年拍攝的照片當中,最令人關注的是1860年11月2日他給恭親王拍攝的肖像照片。
攝影師丨中國最早的彩色照片!這是100年前的世界
1909年,一個銀行家僱了10多個攝影師,把他們派往全世界50多個國家,拍攝了72000多張彩色照片和18萬米的電影膠片……這份100多年前的「地球檔案」成了世界上很多國家現存最早的彩色照片,讓我們能夠看到過去的世界是什麼樣子。
中國長城國際攝影周舉行 已知最早中國長城照片展出
8月8日晚,2019首屆中國長城國際攝影周在北京舉行。 任海霞 攝中新網北京8月9日電(海霞)8月8日晚,2019首屆中國長城國際攝影周在北京舉行。這些來自不同地域、不同年代,出自中外攝影名家和遊人之手的長城佳作和資料照片,成爲八達嶺景區一道別致的風景。在八達嶺長城腳下,數百座專門搭建、設計別致的展架、展牆,井然有序地矗立在景區入口步行道兩旁。 任海霞 攝當天傍晚,首個以長城命名的國際性大型攝影活動——2019首屆中國長城國際攝影周在此間開幕。
照片上的這個中國士兵是誰?上了美國雜誌封面,美國記者告訴你
在1938年5月16日,美國《生活》雜誌第一次以一張中國士兵的圖片作爲封面,配文是:「保衛中國的戰士「,他是一名15歲的中國士兵,他的眼中有一種堅定的意志,由羅伯特·卡帕在武漢戰役中拍攝,就是下圖:>這張照片完美地展現了當時中國軍人的精氣神,目光如炬、神情堅定、剛正嚴肅,不屈不撓!
一百年前,中國最早的彩色照片,看完不只是震撼!
百年前法國人鏡頭下,最早的彩色中國,再次讓人知道,拍照紀念是多麼有意思的事。
美國《花花公子》雜誌將改版 不再刊登裸女照片
《花花公子》創始人休·赫夫納【環球網報導 實習記者 任梅子】據英國廣播公司(BBC)10月13日報導,美國色情雜誌《花花公子》將改版,不再刊登全裸女子照片。據報導,該雜誌負責人表示,網際網路時代裸體已經過時,色情雜誌也不再那麼商業化。官方數據顯示,《花花公子》的發行量從20世紀70年代的560萬冊下降到現在的80萬冊。儘管不再刊登全裸照,但該雜誌平面模特的姿態依然性感挑逗。BBC分析稱,該決定應該是《花花公子》創始人和現任主編休·赫夫納在9月的一次會議中做出的。
一百年前他拍下中國最早的彩色照片, 如今看來真是淚奔了
百年前法國人卡恩的鏡頭下,有最早的彩色中國,再次讓人知道,拍照紀念是多麼有意思的事。你得承認,卡恩是有功勞的!1909年1月開始,卡恩遊歷了中國多個地方,在中國土地上的最早的彩色照片即由卡恩拍攝,他的鏡頭記錄下了封建帝制被推翻前的中國,也是記錄中國最早的一批彩色照片,無疑是一份珍貴的歷史記錄。
108年,前他拍下中國最早彩色照片72000張
他拍攝下中國最早的彩色照片。 彩色記錄中國第一人 一百零八年前, 一位法國牛販子的兒子 不曾想也不敢想: 他這一生能環遊世界, 而且能跟古老神祕的中國產生關聯。
最早彩色照片 日本幕府時代妓女的日常
最早彩色照片 日本幕府時代妓女的日常最早彩色照片 日本幕府時代妓女的日常 2015年05月25日 03:30作者:photoblog編輯:申沛 根據<每日郵報>報導,這系列照片,攝於1863至1877年期間,由著名的攝影師Felice Beato所拍攝,他是最早拍攝東亞地區的攝影師之一,在幕府時代末期居於橫濱一帶,被賦予相當多的自由度,這些屬於最早期的彩色照片,展示了部份日本人例如妓女、藝伎、商人、武士的生活,於近期倫敦攝影節展出。
中國十大名牌雜誌 雜誌哪個好 雜誌十大榜單 最好的雜誌(2018)
雜誌哪個好 雜誌十大榜單 中國十大名牌雜誌榜中榜,時尚品牌雜誌-文摘讀物品牌,最好的雜誌(2018) 1.讀者創於1981年,甘肅人民出版社主辦的綜合類文摘雜誌,被譽爲"中國人的心靈讀本",讀者出版傳媒股份有限公司 2.時尚創於1993年,與世界名刊《COSMOPOLITAN》雜誌版權合作的結晶,中國本土第一本時尚雜誌
蔣介石罕見照片:圖四野外炒飯,圖五與溥儀同登《時代》雜誌封面
蔣介石作爲近代中國飽受爭議的人物之一,人們對他的評價都褒貶不一。今天庸夫不談論他的是非功過,而是帶大家看一組蔣介石罕見的照片:圖四野外炒飯,圖五與溥儀同登《時代》雜誌封面。圖一:年輕時的蔣介石照片。這張照片是壬戌年在桂林拍攝的,是蔣介石贈送給張靜江的照片。照片中的蔣介石當時還很年輕,頭上還有著濃密的黑髮。圖二:蔣介石與兒子蔣經國、蔣緯國合影。照片中的蔣介石一身戎裝,目光堅定。身後的兩個兒子也是意氣風發、器宇軒昂。一經一緯,一橫一縱,經天緯地,不得不說蔣介石給兒子取名也真是絕了。
世界上最早的新聞照片是哪張?
世界上最早的新聞照片是哪張?《大火後的漢堡》是目前發現的世界上最早的新聞照片。赫爾曼·比歐烏開辦了德國第一家照相館雖然早在1816年就發明了攝影技術,但起初的攝影技術並不成熟,沒有被實際應用。1839年1月7日,法國科學院宣布達蓋爾銀版攝影法問世,從此,攝影才迅速普及,照片也走進千家萬戶。起初的照片大都是人物肖像,把攝影用在新聞報導上是幾年後的事情。
中國最早採用照片的雜誌 - 人人焦點 https://bit.ly/3eEuyVr
-------------------------------
地球上最早的彩色檔案:阿爾伯特·卡恩的攝影世界
2020/09/04 來源:新京報
作者丨[英]大衛·奧庫夫納
在視覺文化的歷史上,1907年的夏天留給人們的記憶通常只是圍繞著巴勃羅·畢卡索(Pablo Picasso):那一年,畢卡索的《亞維儂的少女》揭幕。這是20世紀最重要的畫作之一。這幅人物肖像作品動態感強烈,極富戲劇性;畫面中,身處妓院的五位妓女嬉戲笑鬧。此作向藝術天地引入了一種純然現代主義的世界圖景與觀看模式,更為其作者贏得了近乎普遍一致的指責,也在同等程度上擴展了畢卡索的知名度——儘管是傾向於惡名。確切地說,就是在同樣的時段,同一處地方,另外一場革命也正在展開。
1907年6月10日,在巴黎《插畫》(L』 Illustration)周報的辦公室,發明家奧古斯特(Auguste)與路易·盧米埃爾(Louis Lumière)兩兄弟第一次向公眾展示了被他們稱為「玻璃干板彩色正片」(autochrome)的攝影成像工藝。這一技術是基於一種主要由土豆澱粉製成的微粒體複合物,利用常規的玻璃板成像相機,便可以最終拍出色彩真實的照片。人們為玻璃干板彩色正片感到興奮狂喜。目睹那些彩色圖像所呈現的天國般的精妙美感,觀眾們都被深深吸引。一如畢卡索畫中那些嬉笑跳鬧的妓女,盧米埃爾兄弟的發明,這種使用便利的彩色攝影技術,將被證明是現代視覺文化史上的一項重大進展。
本文出處:《阿爾伯特·卡恩的理想國:黑白時代的彩色世界史(精裝)》,[英] 大衛·奧庫夫納(David Okuefuna)編著,楊凌峰譯,金城出版社2020年5月版
他們所利用的並非什麼稀奇東西,而只不過是極為平常的「地下蘋果」(即土豆),但兄弟倆所開創的,卻是攝影這一影像媒介問世後的一個新紀元:彩色照片的時代。正如傑出的美國攝影師阿爾弗雷德·斯蒂格里茲(Alfred Stieglitz)所預言的:「這一新工藝蘊含著無限的可能性。整個世界很快將瘋狂地沉迷於彩色。對此番狂熱風潮,盧米埃爾兄弟責無旁貸。」斯蒂格里茲並非意識到玻璃干板彩色正片那令人興奮的美好前景的唯一一人。銀行家與慈善家阿爾伯特·卡恩本人會近乎病態地躲避相機鏡頭——碰巧的是,他與法國攝影史上的另一位巨匠級人物亨利·卡蒂埃—布勒松(Henri Cartier-Bressom)都具有這一鮮明的個性特點。
但顯而易見的是,卡恩對攝影這一媒介非常感興趣,盧米埃爾兄弟那獨創一格的技術突破更讓他沉迷不已。隨著彩色照片的誕生,卡恩意識到,攝影正踏進了一道門檻,而門檻後是一個充滿創造可能性的新世界。而且,他將玻璃干板彩色正片視為一種工具手段,可助他實現一個珍藏已久的政治意義上的個人抱負。卡恩是個狂熱的國際主義者與和平主義者,渴望找到預防和阻止各民族間衝突紛爭的途徑。很多年來,他每周都在位於巴黎外圍近郊布洛涅—比揚古的優美居所中舉辦一次聚會,邀約歐洲政界、商界、文化界與學術界的傑出精英人士共聚一處,商討天下大事。他逐漸開始信服,見識與外部世界相關資訊的傳播至關重要;更具體地說,他相信,如果對我們這個世界上多元的文化現實能有更多的欣賞之情,那就代表著一種最美好的希望,一種避免面對戰爭恐怖的希望。
卡恩的和平主義衝動發源於童年時代的親身經驗
看起來,卡恩的和平主義衝動無疑是發源於他童年時代那具有決定性的親身經驗。阿爾伯特·卡恩(當時家人稱其為亞伯拉罕·卡恩)生於1860年,在法國東部阿爾薩斯省的瑪爾莫蒂埃(Marmoutier)小城長大。卡恩的父親是猶太人,一位活牲畜交易商,他給了小卡恩舒適無憂(儘管遠遠談不上優越)的成長環境。卡恩少年時代早期的歲月,基本上可謂是風平浪靜、安逸滿足。但及至1870年,一切都改變了。普魯士親王,霍亨索倫家族的利奧波德,成為西班牙王國國王的候選人,引發了外交上的言辭爭端,法國於當年7月19日向普魯士宣戰。不過,法國的軍事行動明顯考慮欠周:他們只設法調集徵用了20萬的士兵,僅有普魯士可用兵力資源的一半。
年輕時代的卡恩坐在帆船索具網格間,其表兄利奧波德(Leopold)則站在一旁望向鏡頭。卡恩喜歡海洋,買的三處房產都能俯瞰大海。(照片由喬吉特·卡恩 /Georgette 收藏)。《阿爾伯特·卡恩的理想國:黑白時代的彩色世界史》插圖。
到了9月,法國人已被擊潰,法蘭西的統治者,皇帝拿破崙三世,落入普魯士軍隊手中,被強制羈押。卡恩所熱愛的法蘭西失去尊嚴,聽任專橫傲慢的普魯士首相奧托·馮·俾斯麥的發落。1871年5月,法國人放棄了軍事抵抗。普魯士王國那時已經成為日耳曼帝國體系中掌握支配權的政治力量,並將阿爾薩斯省以及相鄰的洛林地區都吞併歸入自家的版圖。一夜之間,與成千上萬的同胞一起,卡恩這個11歲的學童也變身為德意志皇帝治下講法語的新臣民。卡恩出生的這片土地被勝利者強行兼并,這一慘痛的變故曾給他的性情、氣質和政治信念帶來何種影響,我們只能去猜測了。不過,可以明確的是,在那之後的五年時間內,卡恩已經下定決心,要在這個淪為德屬領土的「新」故鄉之外的地方,來為自己創造未來的生活。
16歲時,卡恩來到巴黎,最終在家族親友愛德華·古德尚(Edouvard Goudchaux)所開的一間銀行里找到了工作,從學徒做起。卡恩表面上顯得羞澀靦腆,安靜得近於遁世,但他同時也建立了良好的自我聲譽:聰明、有抱負、能力強。到了19世紀80年代中期,他成功說服自己的僱主,委派他去南非促成和處理一系列的交易,其中包括對數個金礦和鑽石礦的投資,而這些礦是由著名的礦業帝國締造者塞西爾·羅德斯[Cecil Rhodes,創立了德比爾斯礦業公司(DeBeers)]運營管理。
事實很快證明,這些投資給古德尚帶來了巨大的利益回報,對卡恩亦然。及至1895年,他已經有足夠資產,可以買下此前租住的、位於布洛涅—比揚古的占地達十英畝(約四公頃)的物業。而且,到三十五六歲時,他就已是一位白手起家的百萬富翁。但很明顯,對卡恩而言,金錢的積累並非他全部的熱望或專一的追求。他是一位有錢人,同時也是一位有使命感的思考者。
此處所見建築為1929年5月20日的狀態。這棟住宅位於巴黎外圍布洛涅—比揚古鎮區的港口街上;1893 年,卡恩曾租住在此。兩年後,他買下此樓及周圍的一片地產。編號 B1734(奧古斯特·萊昂 /Auguste Léon 攝)《阿爾伯特·卡恩的理想國:黑白時代的彩色世界史》插圖。
到巴黎後不久,他報讀了一門學位課程。學業內容當中的一部分,是由才華出眾的年輕哲學家亨利·柏格森(Henri Bergson)教授。柏格森於1927年榮膺諾貝爾文學獎。縱觀兩人的一生,柏格森曾給卡恩的精神生活帶來深刻持續的影響。正如歷史學家傑伊·溫特(Jay Winter)所考察推斷的,卡恩「有著一種形上學冥想者的氣質,傾向於對如何尋求和平進行哲學上的沉思,而在其生命後期,他將全部時間都投入到這一可貴理想上;卡恩慷慨出資,傾其所有,去教育那些局限於國家民族思維框架中的人們,讓大家意識到,在一個前所未有地關聯一體化或同一化的世界中,會有什麼樣的挑戰與危險。」
存留下來的是最早的一些實色全彩照片資料
及至1898年,卡恩已經表現出一種行為傾向:他心甘情願地將自己的個人財富花費在慈善事業上。他設立了一個研究基金項目,名為Bourse sde Voyage Autourdu Monde,即環球旅行資助基金,為年輕學者赴海外考察提供費用支持。卡恩相信,通過資助教師們去體驗全球各地的多樣文化,他能給這個群體帶來進步性的影響,而這些人在未來的歲月中又將會塑造那些青少年學生的心靈。通過這個基金項目(有趣的是,塞西爾·羅德斯捐資設立了另一個研究補助基金,比卡恩的遲了四年,但更為著名),卡恩讓來自法國、美國、英國、德國和日本的數十位年輕人獲得了機會,去世界各地旅行,增長見識,擴展心智視野。
印度卡普塔拉,1927年11月卡普塔拉土邦大君即位五十周年,舉行大規模慶典。作為慶祝活動的一部分,這位君主宮殿中的游廊被臨時改造為一處祈禱室,用於印度教的禮拜儀式。典禮程序的最後,大君站到一台秤上,稱出體重,然後,與體重同等分量的金、銀與食物會被分發給窮困百姓。編號 A59289 (羅傑·杜馬攝)《阿爾伯特·卡恩的理想國:黑白時代的彩色世界史》插圖。
在我們這個更憤世嫉俗的年代,這樣一種想法——通過旅行讓人們去切身感受這個世界,從而達到各個國家之間的相互理解,並因此讓地球變得更好更和平——或許看來是無可救藥地天真,是純粹的烏托邦妄念。但在「世紀末」(findesiècle)情緒籠罩下的巴黎,那從「德雷福斯事件」(法國陸軍參謀部猶太裔上尉軍官德雷福斯,被誣陷犯有叛國罪,由此引起嚴重的社會衝突。——譯註)中散溢出的反猶太主義的刻毒氣息,還盤旋飄蕩在空氣中,這就有必要拿出一點兒行動,來驅散那種民族主義的狹隘偏見,來化解盲目的種族仇恨;而在那些具有更先進的政治信念的人群當中,這就看來是一個頗具緊迫性的任務。
因此,當卡恩了解到玻璃干板彩色正片這一能讓彩色照片攝製首度轉化為可攜式操作的新發明時,他便堅信,現在,他有了可資利用的另一種社會教化工具,能夠助力他去推廣傳播自己的國際主義與和平主義理念。1908年夏天,卡恩拿到了他委託運送回國的第一批彩色正片玻璃板。這些顯影板所生成的影像都是由卡恩的司機兼旅行助理阿爾弗雷德·杜特雷(AlfredDutertre,1884—1964)拍攝;兩人此前完成了一趟環球旅行,經行國家有美國、加拿大、日本和中國,照片為途中所拍。這些影像中,只有相對極少數得以存留,但存留下來的,卻是已知在上述國家分別拍攝的最早的一些實色全彩照片資料。
很有可能,就是在這次環球航行的旅途中,卡恩確定了他的計劃,要創建一個他所稱之為「星球檔案」的影像資料庫;這一規模宏大、雄心勃勃的設想,試圖用照片為地球上的人類生活留下一份真實直觀的記錄。隨後的二十年,卡恩用自己的私人財產去招募專業的攝影師,為他們提供簡直裝滿旅行車尾箱的大量彩色正片顯影板(經常還有整盤整盤的電影膠片),將他們派遣至世界各地。
印度孟買,1913年12月17日。這張奪人視線的照片中,一個「薩都五人組」正晃悠在孟買的街頭。與基督教傳統中的僧侶不同,印度教的這些聖人們傾向於在寺廟之外的地方生活和修行,很多是住在叢林或山洞中。據估測,如今仍有多達 400 萬的印度人過著「薩都」那種苦行禁慾的生活。編號 A4370 (史蒂芬·帕塞特攝)《阿爾伯特·卡恩的理想國:黑白時代的彩色世界史》插圖。
在我們如今習以為常、認為理所當然的長途運輸體系誕生之前,卡恩的攝影師們完成了這些艱苦的行程。在旅途中,他們深入到當地人日常生活的細節,記錄下全球各地千萬普通居民的生存經驗與文化活動及習慣。卡恩委派的攝影師們經常在現代歷史上的緊要節點去造訪相應的國家。在歐洲,他們親眼見證了導致巴爾幹地區新國家和新政權產生的數次戰爭。法國軍人,及其來自法屬殖民地的同盟者,在西線戰場並肩作戰時,攝影師們也與士兵們生活在一起。
卡恩的照片與影像檔案記錄了許多歷史場景
1918年的停戰協議簽訂後,巴黎到處是狂歡喧鬧的慶祝活動,而攝影師們也置身其中。整個20世紀20年代,亞洲與中東地區的人民掀起獨立運動,走向自主自治。卡恩的攝影師們密切關注這些動向,用照片記錄下那些國家的締造者為建立現代政權而進行的努力。其中的風雲人物,比如,有土耳其的穆斯塔法·凱末爾(Mustafa Kemal Pasha,又名為阿塔土耳克/Atatürk),有敘利亞與伊拉克(曾同為一國。——譯註)的費薩爾埃米爾(即費薩爾一世,埃米爾為尊稱,意為國王、頭人。——譯註);他們帶領自己的同胞奮起抗爭,走向獨立,最終重構了這些民族的政治命運。
卡恩的照片與影像檔案也記錄了這樣一段歷史:儲量巨大的成片油田被發現,由此重塑了阿拉伯世界的現實及未來。石油這一因素,在一夜之間改變了中東地區的經濟與戰略地位。英國首相阿瑟·鮑爾福(Arthur Balfour)曾左右不列顛政府,支持創立一個新的猶太人家園;他訪問巴勒斯坦時,激起了當地民眾的強烈反應;卡恩的照片也記錄了這些歷史場景。
1911年,在卡恩位於巴黎附近的住宅外,附有這座深得他喜愛的日本風情花園。編號B123(奧古斯特·萊昂攝)。《阿爾伯特·卡恩的理想國:黑白時代的彩色世界史》插圖。
波斯(即如今的伊朗)的軍事政變將新的國王推上政壇、掌控權力後不久,卡恩聘用的攝影師便造訪了該國。第三次英阿戰爭之後的幾年間,攝影師們也深入阿富汗,用影像捕捉當地的現實生活。繼續向東方開進,攝影師們用鏡頭記錄了日本天皇去世後舉國哀悼的悲傷時刻,還有印度大君舉辦佳節慶典時那生機勃勃、流光溢彩的壯麗場面。在亞洲,卡恩的攝影師們所定格的許多影像為一個正在消失的世界留下了紀實檔案。
全球範圍內,在歐洲文明的影響下,各地的傳統與文化都持續地遭到了毫不留情的侵蝕。在非洲、中東與亞洲,隨著語言、宗教禮俗和服飾習慣都屈從於殖民者權威所強加的那種優勢文化霸權,當地原住民的生活方式都遭到整體性的改造,變得趨於同化。值得一提的是,遠在我們現在所稱的「全球化」這個概念被發明出來的半個多世紀前,卡恩就完全意識到了全球化進程中潛在的破壞性:他的這份影像檔案,其中至少一部分的意圖便是,搶在世界上那些易受傷害的脆弱文化永遠消失之前,用圖像記錄下它們那最富生命力的、生動鮮明的重要特色。
卡恩攝影項目處於一個貧乏、窮困和痛苦大結集的年代
仔細詳盡地檢視卡恩的「拍照師」們所出品的這些影像,可對20世紀初葉的那些年月得出多個結論。在他們造訪過的那些國家中,生活對那裡的很多人來說是殘酷的,是貧乏、窮困和痛苦的大結集。卡恩攝影項目的構思、啟動,以及項目執行期的主要時間段,都處於這樣一個年代,而作家A.N.威爾遜(A.N.Wilson)對此描述如下:「這一段歷史時期中,人類彼此屠殺,而且傷亡之多,史上為最。」
外蒙古,1913年7月20日帕塞特旅行拍攝期間,隨處流動遷徙的蒙古族獵人們仍在使用火繩槍來射殺獵物。 圖中的這位獵手,看起來可能是靠售賣狐狸與狼之類獵物的皮毛為生。編號 A3948 (史蒂芬·帕塞特攝)。《阿爾伯特·卡恩的理想國:黑白時代的彩色世界史》插圖。
在世界大戰帶來毀滅性的災難之前的那些年月間,就曾有過一系列的局部衝突,讓諸多地區陷入戰亂,其中有英國人與布爾人(荷裔南非人。——譯註)、美國人與西班牙人、日本人與俄羅斯人、義大利人與利比亞人、奧特曼帝國勢力與馬其頓人(以及與希臘人、保加利亞人和塞爾維亞人)的戰爭;更不必說其他國家,比如中國、俄羅斯、西南非洲(今日之納米比亞)與剛果,這些地方都發生過大規模的屠殺。卡恩熱切地關注時事新聞,肯定也意識到了暴力在全球範圍內的普遍存在。
實際上,很可能是他青少年期的戰亂經歷與他對世界各地動盪風波的認知,推動著他來創建這份地球影像檔案。正如傑伊·溫特所推測的:「或許是好望角地區那利潤極為豐厚的礦產開採提煉行業背後所伴隨的種族剝削與壓榨,也或許是日俄戰爭那血流成河的場面,讓卡恩對未來產生了憂慮恐慌——如果生產力的進步得不到引導約束,不為和平目標服務,會怎樣?或者,他是否在19世紀90年代遭受了『道德上的危機』,良知的譴責讓他去重新思考自己的生活信念與人生使命?」
無論是其財富來源導致的負罪感的衝擊,還是對一種烏托邦式理想原則所持的抽象哲學意義上的獻身熱忱,激發了卡恩去採取行動,有一點是確定無疑的,那就是他創建地球圖像檔案的這份事業,體現出極為宏大的抱負;當然,這一項目也代價高昂,需要無數的財力物力。巨大的費用並未讓他氣餒畏縮。相反,持續二十多年,他都在為項目提供資金。卡恩肯定預計過,他會有充足的經濟手段來無限期地維持這一事業。然而,國際間的風雲變幻讓他的計劃遭到了致命的重擊。
1929年伊始,卡恩還掌管著一個令人欽羨的金融帝國,業務繁榮,收益穩定。他是一位頗受尊敬的金融家,以政府間貸款業務的熟練操作而知名,並因此成為自己經營的一間銀行的實際所有人。但是,到了那一年的年底,華爾街股市崩潰,讓歐洲最成功的銀行家之一的他也陷入危機,幾乎淪為窮漢。在金融危機之後的那幾年間,儘管他的財務狀況越來越岌岌可危,卡恩依舊拒絕完全放棄自己所珍視的這個影像檔案項目。
這項使命繼續堅持到了20世紀30年代,只不過在規模和形式上都有所縮減。漂洋過海,深入遙遠異域的探尋被迫終止。除了1930年去到西非的那趟僅有的採風長旅,他僱請的攝影師們,此後的足跡都不曾超出地中海這一帶。及至20世紀30年代中期,卡恩徹底破產,被迫出售布洛涅的房產。房子最終由當地政府收購,但相關部門慷慨大度,允許卡恩在這所他已經生活了四十多年的房屋中繼續居住。
卡恩位於康沃爾的度假寓所,建在海邊懸崖之上。客人們在別墅的花園中留影。攝於1913年8月25日。編號A69862(奧古斯特·萊昂攝)《阿爾伯特·卡恩的理想國:黑白時代的彩色世界史》插圖。
作為一個在阿爾薩斯長大的少年,卡恩在1870年經歷了一次德國人的強行侵占。70年之後,他又親身見證了另一次類似的入侵:希特勒的納粹國防軍橫掃法蘭西,占領了巴黎。戰爭,是他竭盡全力想消除的駭人的惡魔,卻又一次將恐怖帶到了他祖國的土地上。卡恩有75000多的法國籍猶太同胞在納粹的死亡集中營中殞命,但好在他得以逃避了這樣的命運。1940年11月13日深夜到次日凌晨之際,他在安睡之中辭世。80歲這一年,這位公開宣稱是和平主義者的落魄老人最終得以安息,進入寧靜的長眠。
卡恩去世之後的五年間,珍珠港、史達林格勒、奧斯威辛與廣島成為不可磨滅的名字,寫入人類的恐怖編年史,而那就是20世紀的慘烈標籤。卡恩的和平主義使命或許如沙丘城堡般坍塌了,但無論怎麼說,他的這一項目都絕非徒勞。及至他的拍攝活動收場,他在攝影與攝像雙重領域的歷史上都贏得了重要的地位。他的「星球檔案」收集了巨量的影像資料,為人們提供了關於20世紀演變形成中的年代的獨特深入的觀察視角。這一資料庫包括有總時長120小時左右的紀錄片作品,而這些罕見的影片拍攝於全球各地;還有紀錄片拍攝原初過程中保存的多達4000張黑白定格照片;另外就是那個珍貴的、多姿多彩的影像寶庫,擁有72000多張玻璃干板彩色正片。卡恩所積累和收藏的無可辯駁地是世界上最重要的早期彩色照片資料。
原文網址:http://read01.com/L2R5Kd6.html
----------------------
108年前,他拍下中國最早彩色照片72000張,淚奔
他拍攝下中國最早的彩色照片。
彩色記錄中國第一人
一百零八年前,
一位法國牛販子的兒子
不曾想也不敢想:
他這一生能環遊世界,
而且能跟古老神秘的中國產生關聯。
108年前,他拍下中国最早彩色照片72000张,泪奔
1860年3月3號,
Albert Kahn(卡恩)生於窮困之家,
父親是個牛販子,母親則是家庭婦女,
整天忙於照看四個調皮的孩子。
108年前,他拍下中国最早彩色照片72000张,泪奔
卡恩作為家裡最小的兒子,
聰明伶俐,
得到了母親格外的疼愛,
但這份寵愛到他10歲那年,戛然而止。
108年前,他拍下中国最早彩色照片72000张,泪奔
常年的饑餓和辛勞,
讓母親身患重疾過早離世,
悲傷的父親難以接受這一事實,
帶著幾個孩子逃離傷心地,
舉家搬到聖蜜雪兒,
靠做一點小生意艱難度日。
108年前,他拍下中国最早彩色照片72000张,泪奔
也正是在這座朝聖之地,
機靈的卡恩開始接受教育,
他的聰慧連老師都大為訝異,
"一個先前從未接受教育的小孩子,
怎麼可能有如此獨到深刻的見識? ”
108年前,他拍下中国最早彩色照片72000张,泪奔
18歲那年,
因為聰慧、膽識過人,
他被破例選入巴黎,
進入蒸蒸日上的銀行業,
從一名小職員做起。
108年前,他拍下中国最早彩色照片72000张,泪奔
人才濟濟的巴黎,尤其是銀行界,
遍地都是聰慧過人的金融大鱷,
這讓卡恩倍感壓力。
108年前,他拍下中国最早彩色照片72000张,泪奔
他不甘心一輩子,
只做個穩定的小職員,
白天在銀行工作的他,
晚上就抓緊一切時間,
向亦師亦友的Henri Bergson學習。
108年前,他拍下中国最早彩色照片72000张,泪奔
從籍籍無名的小職員,
到在歐洲最重要的金融機構擔任首席,
卡恩奮鬥了整整13年。
但那之後十幾年間,
他的事業順風順水,
卡恩成了歐洲數一數二的富豪。
108年前,他拍下中国最早彩色照片72000张,泪奔
物質生活的極大滿足,很快讓卡恩感覺人生無趣,1907年一個偶然的機會,他接觸到盧米埃爾兄弟發明的劃時代彩色照片拍攝工藝。
要知道在此之前,整個世界在鏡頭中都是黑白,而盧米埃爾兄弟創新性地將染有三原色土豆澱粉均勻塗在玻璃乾板上,實現彩色正片感光。
108年前,他拍下中国最早彩色照片72000张,泪奔
鏡頭下的彩色世界
瞬間點燃了卡恩的拍攝興趣,
僅隔一年,
他聘用的攝影師便拍到了
萊特兄弟試製飛機的彩色照片。
108年前,他拍下中国最早彩色照片72000张,泪奔
對拍照上癮的卡恩,
產生了一個宏大的構想,
要在全球範圍內開展拍攝計劃,
建立彩色的「地球檔案」。
108年前,他拍下中国最早彩色照片72000张,泪奔
因緣巧合,
1909年卡恩和助理來到中國,
彼時慈禧剛剛去世,溥儀登基,
封建帝制被推翻前的中國,
被卡恩一 一用相機記錄下來。
在市集出售對聯的商販
欣慰的是,
100年後的今天,
我們有幸再看到這些照片,
曾經封建、落後、貧窮的中國,
早已瞬息萬變,日新月異。
108年前,他拍下中国最早彩色照片72000张,泪奔--长春信息网 https://bit.ly/2ROmwAE
---------------------------
「攝影」一詞是從希臘詞根φωτός(phōtós)、φῶς(phōs)合起來的意思是「用光繪畫」(drawing with light)。
在攝影史上開起第一槍的,是法國藝術家兼發明家Joseph Nicéphore Niépce在1826年(或1827年),他在法國勃艮地「曝光」(在當時還沒有攝影的概念)了世上第一幅影像《窗外風景》(View from the window at Le Gras)。一個不懂影像潛規則的中國人,意外造就當時「攝影史上最快樂的影像」 - The News Lens 關鍵評論網 https://bit.ly/35AmcfL
留言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