晶片製造流程詳解/CPU是如何製作出來的?/半導體器件製造/晶圓的製造過程/半導體製程 @ 姜朝鳳宗族 :: 痞客邦 ::
台積電助拳 台在美半導體市佔率增至17.4%
2022/12/29 20:14
台積電助拳 台在美半導體市佔率增至17.4% - 自由財經 https://bit.ly/3Ca0PiK
台積電利用美中半導體競爭,以及持續積極投資,不斷協助台灣提升在美國半導體市場的市佔率。(路透)
〔編譯盧永山/綜合報導〕南韓BusinessKorea報導,美國佔全球半導體需求約21.6%,而台積電利用美中半導體競爭,以及持續積極投資,不斷協助台灣提升在美國半導體市場的市佔率,這也成為台積電重要的競爭優勢。相較之下,南韓在美國半導體市場的市佔率則節節下降。
台積電29日在南科舉行3奈米量產和擴產典禮,董事長劉德音也宣布,2奈米廠將分別落腳竹科與中科,並於2025年投產,證實該公司不會降低對台灣的投資。除了台灣,台積電在美國亞利桑那州計畫投資400億美元,也計畫在日本和德國進行新投資。在台積電積極投資下,台灣在美國半導體市場的市佔率已從2018年的9.7%,增至2021年的17.4%。
同一時間,越南在美國半導體市場的市占率也增加逾2倍,從2.6%增至9.1%,主要因為英特爾投資10億美元在越南建立封裝測試產線,使2021年英特爾在越南的投資增加5成。業內人士指出,從2020年至2024年,越南半導體產值預料將出現19%的年平均成長率。
台灣和越南都利用美中半導體競爭,推高在美國半導體市場的市佔率,南韓卻沒有這樣做。從2018年至2021年,南韓在美國半導體市場的市佔率由13.2%降至11.2%,中國也由30.1%降至11%。而台灣、越南和馬來西亞分別增加7.7、6.4和2.5個百分點。
台積電助拳 台在美半導體市佔率增至17.4% - 自由財經 https://bit.ly/3Ca0PiK
觀念平台-論我國半導體業 揮軍出征海外的利弊得失
劉佩真台經院產經資料庫總監、APIAA理事觀念平台-論我國半導體業 揮軍出征海外的利弊得失 https://bit.ly/3j0bTYZ
2022年12月15日 週四 上午4:10
雖然先前全球半導體製造版圖多以亞洲市場為主,特別是台灣為生產大宗,更是先進製程的主要座落基地,美國的半導體製造占全球的比重反而僅剩下12%的水準,此現象主要是反映全球自由貿易、專業分工型態運所產生高效率的局面。
但在歷經疫情、美中科技戰、地緣政治動盪的因素之後,國際半導體業的運作模式與氛圍截然翻轉,各主要國家皆希望建立在地化完整的供應鏈,且台積電更因具備晶圓代工的高度競爭力而成為各國競相邀請到當地投資的首選,畢竟這個目前全球最具半導體影響力的公司,可為當地帶來供應鏈之群聚效應,亦對該國半導體乃至於科技產業的聲量有推升之效應,此也呼應先前張忠謀先生所提的說法,台積電將成為地緣政治的必爭之地。
而在2020年5月台積電正式宣布將揮軍美國亞利桑那州設置12吋廠,顯然台積電已開啟美中角力下的半導體產業新變局,2022年12月公司更加碼宣布投資規模由先前的120億美元擴增至400億美元,且第一期廠房、第二期廠房將分別於2024年、2026年量產4奈米、3奈米製程,且產能各為2萬片、3萬片,預期年營收將超過100億美元,顯然地緣政治因素影響半導體業的程度日趨加大,使得台積電不得不擴增於美國的投資規模,時間點與金額的投入皆超乎原先市場預期。
事實上,台積電赴美國設廠並出現擴大投資,未來將出現帶頭作用,其他半導體廠呼應美國經濟繁榮網的可信任夥伴聯盟,或美國製造的機率遞增,似乎已經扭轉整體全球半導體產能先前十年轉移至中國的趨勢,尤其是2022年中國疫情封控問題、半導體遭到美國卡脖子程度愈趨緊俏,皆影響各國際大廠赴中國設置晶圓廠或投資半導體事業的意願,顯然美中之間爭取全球半導體資源的勢力消長效應正在持續發酵。
如果以此次台積電擴大在美國亞利桑那州12吋廠先進製程的投資案來說,對於公司本身而言,有利方面包括對美方的要求給予正面交代來舒緩公司背負部分政經情勢的壓力,且台積電也藉此鞏固公司最大區域客戶(北美市場占公司合併營收比重高達60%,其中Apple佔23%),畢竟兩岸軍事緊張的氛圍難免讓客戶有些疑慮,同時藉由擴大於美國的投資,台積電也可箝制住Intel與Samsung兩大競爭對手盤算美國客戶的意圖,況且台積電赴美設置晶圓廠,也可槓桿當地的土地、水、電等資源,畢竟台灣未來是否能夠提供足夠的綠電、水等滿足台積電所有的需求,仍是不確定因素。整體而言,台積電的全球化布局將以美國廠為主、日本廠為輔之策略邁向新境界。
但不利方面,恐是台積電需解決晶圓廠設廠的高成本、台積電上下游供應鏈之大聯盟遷徙問題、產業群聚效應低、人力機動支援與勞力費用等問題,甚至未來海外經營需多投注更多心力,要克服相當多文化差異、人力招募不易等問題,此也將考驗台積電管理階層的營運適應度、智慧判斷與調度,反映未來台積電美國新廠要成功且明顯獲利,尚有許多艱鉅工作待進行。
對於台灣半導體而言,藉由台積電提高台灣對美國的戰略地位、強化台美關係並有益於向美國爭取來台加碼投資或協助ICT業者進行產業升級的動作,同時台灣半導體藉由分散生產基地以滿足客戶對供應鏈風險性韌性的需求則是其所帶來的效應。
惟後續仍須關注未來台積電赴美設置晶圓廠,恐調度部分高階管理或工程師等人才,甚至使上中下游供應鏈隨之遷徙,或美國若更進一步要求升級在當地的製程,則難免會削弱或分散台灣原有聚集的半導體資源,我國唯有更加強化台灣本產業各環節的競爭力與加速推進先進製程的進程,才能化解市場的疑慮。觀念平台-論我國半導體業 揮軍出征海外的利弊得失 https://bit.ly/3j0bTYZ
美宣布全球性對中出口管制!專家:讓中國晶片發展倒退數年
2022/10/08 06:56
美宣布全球性對中出口管制!專家:讓中國晶片發展倒退數年 - 自由財經 https://bit.ly/3RL21xY
美政府宣布對中國祭出嚴厲科技出口管制。(路透)
〔即時新聞/綜合報導〕美中科技戰持續擴大!拜登政府當地時間週五宣布一系列出口管制措施,包括切斷中國取得半導體晶片的管道,藉此壓制中國的科技和軍事發展。專家推估,此舉將使中國相關產業成長倒退數年。
《路透》報導,依照規定,日後全球無論何處,只要製造晶片的過程中使用美國設備者,對中國的晶片出口管制就會生效。美政府今年初就已致函給國內設備製造商科磊(KLA Corp)、科林研發(Lam Research)等公司,要求他們停止運送設備給製造尖端晶片的全中國國有企業。
報導指出,此項政策的規模可說是1990年代以來美國對中國科技出口政策最大改變的一次。待生效後,便可強迫使用美國科技的國內外公司切斷對中國晶片產業領頭羊的支持。華盛頓智庫戰略與國際研究中心(CSIS)科技與資安專家路易斯(Jim Lewis)直言,「這將使中國發展倒退數年」。
路易斯表示,這項措施的嚴厲程度堪比冷戰時期高峰,「中國不會放棄自製晶片,但這真的會拖慢他們的腳步。」
美高階官員週四向記者簡報有關政策時提到,許多措施的目標在於防止外國企業出售先進晶片給中國,或是供應中國企業設備讓他們能夠自製。但官員也坦承,還沒有得到任何一個同盟國家會比照辦理的承諾,與這些國家的討論還在進行中,「我們明白若沒有其他國家加入我們,這類的單邊控管將會隨著時間失去效力。」美宣布全球性對中出口管制!專家:讓中國晶片發展倒退數年 - 自由財經 https://bit.ly/3RL21xY
半導體將決定美領導地位!拜登:晶片為「基礎建設」
作者 MoneyDJ | 發布日期 2021 年 04 月 13 日 11:10 | 分類 國際貿易 , 晶圓 , 晶片Telegram share !follow us in feedly
台北時間 4 月 12 日美國召開半導體產業的虛擬高峰會,美國總統拜登表示,美國將「積極」投資晶片業。科技業高層強調,美國處於「關鍵轉捩點」,若不加緊投資晶片,將衝擊該國科技創新,打擊全球領導地位。
日經新聞、CNBC 報導,12 日下午拜登出席半導體峰會,他說:「中國和其他國家沒在等待,美國也沒理由等待。我們會積極投資半導體和電池等領域,他們正這麼做,我們必須跟進」。拜登稱晶片和矽晶圓是「今日的基礎建設」,誓言要與企業領袖和兩黨議員合力通過 2.3 兆美元的基建方案,內容包括撥款 500 億美元,發展美國半導體業。
拜登同時表示,「此刻應展現美國實力,美國政府、產業、社區應團結一心,攜手確保美國能迎接前方的全球挑戰,而非繼續衰落(slide)」。他強調美國準備好再次領導世界。
半導體虛擬峰會由美國國安顧問蘇利文(Jake Sullivan)、美國國家經濟委員會主任狄斯(Brian Deese)召開,與會者包括 19 家企業高層,如台積電、三星電子、英特爾(Intel)、美光(Micron)、Goolge 母公司Alphabet、HP、通用汽車(GM)、福特汽車(Ford Motor)等。
白宮新聞秘書 Jen Psaki 在例行簡報會表示,不期望半導體峰會能做出決策或宣布,這是持續的接觸和討論的一環,了解如何以最佳方式在長短期處理此一問題。
拜登政府高度關注半導體,不只為了解決當前的晶片荒,更涉及美國的長期競爭力。上週英特爾資深主管 Tom Quillin 表示,該公司認為美國處於半導體生產的關鍵轉捩點。他說:「美國政府對半導體產業的投資方式,可能會決定國內科技創新的未來,以及美國的全球領導地位」。
半導體將決定美領導地位!拜登:晶片為「基礎建設」 | TechNews 科技新報 https://bit.ly/3vta5sf
老美黑手伸進晶片自由市場?張忠謀一席話曝玄機
15:472021/11/16老美黑手伸進晶片自由市場?張忠謀一席話曝玄機 - 財經 - 中時新聞網 https://bit.ly/30DQCvd
全球晶片荒問題未解,有專家預估至少會延續至2023年,將對許多企業造成營收衝擊,而美國為了拿回解決晶片荒的主導權,要求各大廠商提供庫存、訂單及銷售數據,引發美國想竊取機密、重建當地供應鏈霸權的批評。近日,台積電創辦人張忠謀的發言似乎也有弦外之音,他提到,自由貿易是解決晶片荒的解方,但現在自由貿易卻多了一些條件,過去主張自由貿易的美國,近來突然要在境內增加積體電路製造比重,這就是條件。
美國想重新掌握半導體供應鏈的話語權,今年9月,美國商務部在半導體高峰會上,以解決晶片荒、加強供應鏈透明度為由,要求汽車製造商、晶圓代工廠及相關廠商繳交被視為商業機密的庫存量、訂單、銷售紀錄等數據,並訂下45天後的11月8日為繳交期限,最後包括三星、台積電、聯電及英特爾等大廠都繳交問卷。
然而美國強硬的手段招致不少批評,北京商報報導,中國大陸商務部研究院國際市場研究所副所長白明表示,「美國處於晶片短缺的狀態,尤其汽車晶片領域,美國可以從得到的資料看出廠商究竟把晶片銷往何處,另一方面,數據的掌握也能夠使美國半導體廠商在同行競爭中更具優勢,即我能夠看到你的底牌,但你看不到我的底牌。」
此外,白明點出,繳交資料給美方,難保他們不會被洩露給自家廠商,「畢竟誰也不能保證三星、台積電的數據交給美國商務部,商務部就不會將數據公布給英特爾這類的廠商,沒人能監督他的公正性,這種做法其實吃相很難看。」
而張忠謀近日的發言也透露美國對半導體產業鏈的重要性,張忠謀在APEC經濟領袖會中提及,近期自由貿易多了一些條件,但大部分條件產生不良的後果。
隨後面對媒體提問會中所稱的條件是指什麼內容?張忠謀回應,例如半導體,美國要在自己境內多做一點,其實美國一直主張自由貿易幾十年,現在就突然增加了一個條件,「要在自己境內多做一點,這就是條件。」
不僅如此,張忠謀也強調,晶片荒實際上是「用晶片的」低估需求,非「製造晶片的」低估用的需求,且雖然任何關鍵零組件短缺都是嚴重問題,然而自由貿易、自由競爭的自由市場,仍舊是解決晶片荒最好的方案。老美黑手伸進晶片自由市場?張忠謀一席話曝玄機 - 財經 - 中時新聞網 https://bit.ly/30DQCvd
台積電人若縮手 中芯舉步唯艱
2022/08/24 07:55LTN經濟通》台積電人若縮手 中芯舉步唯艱 - 自由財經 https://bit.ly/3TewhD8
中芯高層都與出身台積電,圖為中芯執行長梁孟松(左)、已離職的前副董事長蔣尚義(右),兩人均為台積電當年研發13奈米成功的關鍵人物。(本報合成)
中芯建廠與研發 台積電人才扮要角
〔財經頻道/綜合報導〕近日中國半導體大廠中芯國際(SMIC)成功產出7奈米晶片,讓外界好奇,中國為何能在美國制裁與設備缺乏之下持續推進先進製程?為打壓中國科技業,美國組織晶片四方聯盟(Chip4)、通過晶片法案並施壓艾司摩爾(ASML)不准向中國出口極紫外光(EUV)曝光機、深紫外光(DUV)等先進製程設備。
外媒分析,中芯7奈米問世的最大功臣,可能就是中國長年以暴利挖角、數以千計的台灣工程師,替中國IC產業造就龐大產值。當年一手規畫建廠的是世大積體電路的創辦人張汝京,在台積電收購世大並改名為世界先進後,2000年張汝京帶領一批工程師,到上海替中芯建廠,2009年中芯因侵權案賠款給台積電,張汝京請辭離開,後來接手的包括兩位來自台積電的蔣尚義與與梁孟松。
因創辦中芯國際獲「中國半導體之父」稱號的張汝京。(本報合成)
台積電告侵權 中芯賠款讓股權和解
2009年梁孟松從台積電辭職,2年後至南韓三星(Samsung)擔任研發副總經理,推動三星28奈米至14奈米製程快速發展,甚至早台積電一步推出14奈米,因而被冠上台積電叛將之名,更遭台積電控告洩漏技術,此後,中芯於2017年延攬前台積電大將梁孟松,成為中國半導體業崛起的契機。
也因為梁孟松等人帶槍投靠,台積電提告中芯不當使用營業秘密,2009年兩造達成和解,中芯將分年分期賠償台積電2億美元(約合當時新台幣64.9億元),並且無償授予台積電8%的中芯股權,台積電另可在3年內以每股1.3港元認購2%的中芯股權,中芯創辦人、執行長張汝京宣布辭職下台,形同為此案「負責」。
梁孟松致力於推動先進製程,這也是他選擇離開台積電的原因之一,湊巧的是,他轉戰中芯幾年後也碰上相同問題,由於高層希望能專注在獲利更多的成熟製程,甚至延攬蔣尚義出任中芯副董事長,引發梁孟松反彈決定請辭,不過最終仍被中芯慰留,尚未離職。
即使中國狂挖台灣人才,半導體實力與台積電與三星相比仍相距甚遠。(路透)
蔣尚義:加入中芯是人生最愚蠢的決定
另一位晶片大佬蔣尚義2013年從台積電二度退休後,2016年至中芯擔任獨立董事。然而,蔣尚義日前曾透露,加入中芯是個錯誤決定,更是他一生中做過最愚蠢的事情之一。
為何這麼說?因為蔣尚義除了是台灣人還是美國公民,夾在兩岸與中美關係間,身份顯得更加敏感,也因此較難獲得中國信任,蔣曾二度進出中芯,回鍋後僅擔任副董事長1年便再度請辭,退休回美國生活。
兩岸局勢緊張、美中冷戰恐降低台人赴中意願。(路透)
梁孟松恐成歐美陣營公敵
為壯大半導體產業抗衡美國,中國陸續從台灣挖角多名台積電工程師與專業人才,不只梁孟松、蔣尚義,還有「台灣DRAM教父」之稱的高啟全及聯電前副董孫世偉2015、2017年先後加入紫光集團。 此外,中芯歷任執行長多來自台灣,包括:張汝京、邱慈雲及王寧國等人,可見台灣多年來已有多位頂尖半導體人才外流中資。
受美國制裁衝擊,中國近幾年除了先進製程推進停滯,不少跳槽老將也為了避免招惹美方選擇出走,中美爭霸邁入科技戰,至今恐怕已從國家跟國家的競爭晉升成對個人的清算,中國因晶片廠爛尾頻傳,掀起一波半導體整肅貪腐風暴,大基金高層紛紛中箭落馬,遭帶走調查。
至於美國,除了祭出晶片法案、組織Chip4劃清界線,再透過媒體報導形成社會的輿論壓力,如:美國電腦歷史博物館(CHM)對蔣尚義的訪談,以及《華爾街日報》表面上讚揚梁孟松為「台灣晶片魔法師」,實則警惕在兩岸緊張情勢升溫與中美科技戰進入白熱化的情況下,梁孟松恐成了歐美陣營的公敵。
中國半導體業發展因中美貿易戰受限。(彭博)
半導體寒冬將至 中芯7奈米何去何從?
與此同時,隨著全球經濟衰退風險加劇,半導體產業的前景也出現更多雜音,雖然在製程技術上有所突破,但也可能使中芯陷入兩難,受限於美國制裁,中芯難以取得先進設備,在資源有限的前提下,透過DUV生產的7奈米製程不只良率、效率低,整體成本更高,中國是否會不惜成本持續推進7奈米製程,抑或是選擇專攻成熟製程,確保產線獲利,備受外界關注。
此外,中國雖大舉砸錢,以「挖牆角」的方式汲取台灣人才,但仍舊無法成功複製台積電的營運模式,至今半導體實力仍大幅落後台積電與三星,不止如此,中國還有晶片廠爛尾與貪腐的問題,對其半導體未來發展來說更是一大阻礙。
美國制裁、晶片廠爛尾、人才荒成中國半導體業發展的窒礙因素。(法新社)LTN經濟通》台積電人若縮手 中芯舉步唯艱 - 自由財經 https://bit.ly/3TewhD8
韓媒:努力+團結使台積電超越三星 - 自由財經 https://bit.ly/3Nh7SKQ
韓媒:努力+團結使台積電超越三星
2022/10/30 06:21
台積電市值已遠高於三星與英特爾。(路透)
〔編譯魏國金/台北報導〕面對詭譎多變的國際情勢,以及半導體供應鏈「去台化」之論,台積電董事長劉德音日前說,「大家好好發展台灣半導體、大家放心!」以此勉勵國人要對台灣半導體產業有信心。南韓中央日報經濟新聞編輯Kim Chang-gyu近日發表評論指出,台灣政府與半導體業者團結一致是台灣超越韓國,位居全球優勢地位的關鍵因素之一。
Kim Chang-gyu在「為何台積電是晶片界No.1」(Why TSMC is No.1 in chips)文章中指出,半導體區分兩大類:資料儲存的記憶體晶片以及資料處理的非記憶體晶片,三星是記憶體晶片的No.1,但該領域對企業景氣非常敏感。非記憶體晶片又分3類:包含IC設計、製造與銷售的整合元件製造商(IDM),比如三星與英特爾、只設計晶片但不製造的無廠半導體廠,為無廠半導體廠生產晶片的代工廠。
該文說,儘管衰退導致需求下滑,但代工廠因客製化生產,因此較不受市場波動影響。車用晶片仍然短缺,且越來越多高科技公司,比如蘋果、Google與特斯拉開始進入無廠半導體領域,全球代工廠市場預料將從今年986億美元成長至2025年的1456億美元規模。
1987年台積電成立時,台灣在晶片製造上表現卓越,但在設計上落後,因此台灣轉向代工領域,專注生產客戶設計的晶片。有批評說台積電只是一家代工廠,但它精益求精,該公司以「我們不與客戶競爭」的理念,完全不關注IC設計領域,隨著與時推移,台積電累積技術,並與客戶建立互信,這樣的共生成長,使台積電成為首屈一指的晶片製造廠。
台積電另一優勢是無廠半導體公司因擔心技術外洩,因此偏好台積電更甚IDM公司,這或許可說明為何台積電與三星的市占率差距(台積電53%、三星16%)會逐漸擴大。
文章也說,台灣政府大力支持台積電,當台積電需要進行大規模投資,政府將提供從核心技術,到招聘、研發與稅賦優惠的全面協助。
該文指出,2019至2021年,台灣半導體產業的企業所得稅僅10.9%,約為韓國一半。就個別企業而言,台積電的企業稅為10.9%,三星則是27%,稅賦優惠等因素使台灣有28家銷售額超過10億美元的半導體企業,而韓國只有12家。
不懈的努力、有利的市場條件以及政府全面的支持使台積電成為全球晶片製造龍頭。2019年三星宣佈將超越台積電,但時局惡劣,全球經濟疲軟使記憶體晶片價格暴跌,截至本月7日,台積電市值3604億美元,遠超過三星的2352億美元、英特爾的1050億美元。
韓媒:努力+團結使台積電超越三星 - 自由財經 https://bit.ly/3Nh7SKQ
5年100億美元軍援台灣!美眾院通過國防授權法案 下週送參院
當地時間週四,美國眾議院以350張支持票對上80張反對票,通過2023財年國防授權法案(NDAA)。(法新社、歐新社,本報合成)
5年100億美元軍援台灣!美眾院通過國防授權法案 下週送參院 - 政治 - 自由時報電子報 https://bit.ly/3Hqgu0H
2022/12/09 07:53
〔即時新聞/綜合報導〕美國國會當地時間7日公布協商定案版國防授權法案,其中最引起關注之處仍在於,法案計畫未來5年內,提供給我國100億美元(約新台幣3064億元)金援,如今在眾院投票通過,預估下週進行參院表決。
《Defense News》報導,當地時間週四,美國眾議院以350張支持票對上80張反對票,通過2023財年國防授權法案(NDAA),預算為8580億美元(約新台幣26.2兆元),比2022財年要高出8%,也比白宮提出的預算目標更高,其中包括要提供台灣和烏克蘭更多的協助,預估下週將進行參院投票。
眾院在該法案中,對參院做出部分讓步,不過眾院軍委會主席史密斯(Adam Smith)讚揚該跨黨派法案,認為這對於要威懾俄國與中國來說是必要的。報導指出,法案授權在2027財年之前,向台灣提供100億美元的軍事援助,並協助解決美國對台灣軍售遲滯的問題,美國國會對於如何提供援助還未達成協議。
除了軍事援助外,法案也授權美國為台灣打造「區域應變軍備庫」(regional contingency stockpile),能優先取得美國超額防衛物資,並呼籲邀請台灣海軍參加環太平洋軍事演習。
5年100億美元軍援台灣!美眾院通過國防授權法案 下週送參院 - 政治 - 自由時報電子報 https://bit.ly/3Hqgu0H
台積電目前在亞利桑那州建設的新工廠被定位為生產5奈米晶片的尖端工廠。對台積電來説,將成為在海外生產尖端產品的首個基地。
台積電赴美「去台化」? 日經:尖端半導體9成集中台灣狀況沒改變|天下雜誌 https://bit.ly/3PlBt6S
今後,該工廠將改為面向技術更尖端的4奈米,而不是5奈米。還將在相鄰的佔地上開始建設最尖端的3奈米新工廠。
對很多高功能產品來説,尖端半導體成為關鍵的大腦。目前半導體業的情況是,如果建設4奈米晶片工廠,投資達到1兆日元以上,而3奈米晶片則需要超過2兆日元的鉅額投資。
獲得鉅額補貼
因此,台積電此次決定將對亞利桑那州的投資提高至此前計劃3倍以上的400億美元。
可以説美國政府長年推進的招商活動取得了成果。美國現在缺乏匹敵台積電的本國企業。美國英特爾在與台積電和韓國三星電子的競爭中落敗,美國政府產生了危機感。
在此情況下,川普前政權瞄準了台積電,自2018年前後全面啟動招商。雖然存在波折,但2020年5月成功吸引台積電入駐。以鉅額補貼為條件爭取到台積電。
這一「壯舉」已過去約2年零7個月。美國政府此次再一次取得巨大成果。雖然並未公佈,但有分析認為,台積電此次大幅提高投資額的背景是,美國政府承諾提供鉅額補貼。
台積電創始人張忠謀此前公開表示,美國政府的要求很多,但補貼太少,一直提出批評。
張忠謀考慮到美國政府,強調在美國生產的成本非常高,美國想要製造半導體是無用的。成本比台灣製造高出50%,無法趕上台灣的盈利。彰顯出鉅額補貼始終是進駐和投資美國的條件。
結果,由於作為主力客戶的美國蘋果等美國客戶也有強烈要求,台積電決定展開進一步的大型投資。美國將作為尖端半導體的生產地而鞏固地位,尖端產品的採購力也將提高。雖然並非本國企業的力量,但也算是巨大的前進。
另一方面,形成對立的中國仍未達到量產尖端產品的水平。邁向3奈米等的道路依然非常遙遠。
安保風險
雖然美國邁出了一大步,但「台灣有事」等國際社會面臨的風險並未消除。這是因為尖端半導體集中於台灣的情況今後仍將持續。
在美國,在亞利桑那1處啟動3奈米晶片量產要等到4年後的2026年。在此期間,將在台灣自今年起逐步在總計7個地點啟動3奈米晶片的量產。更為先進的超尖端產品「2奈米」也將自2025年開始在4個地點啟動量產。
美台之間仍存在非常巨大的差距。如何縮小這一差距,成為美國政府的重要課題。
不過,生產基地的分散化並非易事。台積電自去年至今年在台灣島內建成了若干座尖端的新工廠。因此,即使今後在美國建設2座工廠,世界尖端半導體的9成左右集中於台灣的狀況也不會明顯改變。
在大型民間智庫台灣經濟研究院擔任分析師的劉佩真強調台積電的先進製程依然植根於台灣,指出此次敲定的在美追加投資和產能均並非大規模,是雙方合作象徵性意義比較突出的投資。台積電赴美「去台化」? 日經:尖端半導體9成集中台灣狀況沒改變|天下雜誌 https://bit.ly/3PlBt6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