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白雲觀所藏清代法像。圖中老君白髮白鬚,頭戴蓮花冠,身披氅衣,一手扶着憑几,一手執着麈尾,盤坐在寶座之上。揮麈是寓意老君在傳經演教。
憑几:臥幾談玄,倚靠桃源
從席地而坐時代必不可少的倚靠,到絕跡於家具,此後反而在文人的筆下化作隱逸的寄託。
無論是實用,還是假想,憑几都為古人構築了一座桃花源。
「幾」是一個象形字,最初凡呈「幾」狀的家具,均泛稱幾,比如憑几、似案而略小的幾。在高型家具桌子出現之前,幾在生活中必不可少。
但隨著家具的發展,幾的形制演變得千差萬別,功能也多種多樣。按其承置物不同,有香幾、花幾、茶几、琴幾;按造型分,則有條幾、方幾、套幾,等等。
原文網址:https://kknews.cc/home/66ljpql.html
以麈的尾毛做成的拂塵,可用來驅趕蚊蠅。
《晉書·卷四三·王戎傳》:「每捉玉柄麈尾,與手同色。」
《三國演義·第九五回》:「左有一童子,手捧寶劍;右有一童子,手執麈尾。
字詞 【麈尾】
注音 ㄓㄨˇ ㄨㄟˇ
以麈的尾毛做成的拂塵,可用來驅趕蚊蠅。《晉書.卷四三.王戎傳》:「每捉玉柄麈尾,與手同色。」《三國演義》第九五回:「左有一童子,手捧寶劍;右有一童子,手執麈尾。」
白雲觀,位於北京市西城區西便門外的白雲觀街9號,是道教全真道三大祖庭之一,也是全真道龍門派的祖庭,自元朝起,為全真道「第一叢林」。中國道教協會、中國道教學院、中國道教文化研究所等機構設於該觀內。白雲觀過去每年春節舉辦的廟會,遊人如鯽,熱鬧非凡。
白雲觀 - 維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書 https://bit.ly/32DqI8w
歷史
白雲觀山門
據唐朝劉九霄《再修天長觀碑略》所記,唐玄宗為了「齋心敬道,奉祀老子而建道觀」,所建即幽州的天長觀,始建於唐朝開元二十九年(741年)。[1][2]《大唐六典》卷四記載,道觀在每年上元、中元、下元三節以及皇帝誕辰日,都舉行祭祀。皇帝誕辰日稱「千秋節」,又稱「天長節」,所以幽州的該觀得名「天長觀」。天長觀是北京地區歷史上有記載的第一座道觀。[2]
金朝正隆五年(1160年),契丹南侵,位於金中都的天長觀在戰爭中遭兵火焚毀。金大定七年(1167年)敕命重修,到金大定十四年三月(1174年)方才完工。[1]同年,該觀更名為十方天長觀。[3]金章宗明昌三年(1192年),該觀又遭焚毀。翌年起,另在天長觀舊址的西側重建,金泰和三年(1203年)更名為太極宮。[3]
蒙古成吉思汗十九年(1224年)開始,長春真人丘處機在太極宮暫住。據元朝人李志常《長春真人西遊記》卷下(王國維箋證本)載,蒙古成吉思汗二十二年(1227年),成吉思汗遣使,「傳旨:改北宮仙島為萬安宮,天長觀為長春宮,詔天下出家善人皆隸焉,且賜以金虎牌,道家事一仰神仙處置。」其中的「神仙」指丘處機。天長觀由此更名為長春宮。[3][4]同年(1227年),丘處機在長春宮羽化,其弟子尹志平等人在該宮東面的下院興建白雲觀。1229年建成白雲觀的處順堂,在堂內安葬丘處機。[1][3][2]
元朝末年,長春宮殿宇傾圯。明朝初年,重建白雲觀,重修工程改以處順堂為整個宮觀的中心。清朝初年,在白雲觀方丈王常月的主持下,白雲觀進行了大規模重修,基本奠定了如今白雲觀的規模。[1]
清朝順治十三年(1656年),順治帝命全真道龍門派律宗第七代方丈王常月律師「主講白雲觀,賜紫衣凡三次,登壇說戒,度弟子千餘人。」(見《白雲觀志:昆陽王真人道行碑》)康熙帝曾經召見自稱神仙的王文卿,賜匾額、對聯,並且召見謝萬成、王家營等道士,令他們在西苑煉丹。雍正帝曾召白雲觀道士賈士芳進宮為自己看病。[2]
清朝末年,慈禧太后和宮中眾多太監與白雲觀關係頗深。賈英華《末代太監孫耀庭傳》稱,太監內部傳說,慈禧太后之母逝世後,尚未獨攬大權的慈禧太后派大太監劉誠印到賢良寺等佛寺尋找停柩之處,遭到這些佛寺住持的冷遇。後轉往白雲觀,白雲觀道士十分熱情,接受慈禧太后之母停柩。此後,慈禧太后和白雲觀來往密切,「更邪乎的是,劉承(誠)印拜白雲觀方丈劉宗玄為師,也在白雲觀『掛單』,同時被稱作名譽『方丈』,成為了全真道第23代傳人。」這雖然是傳說,但慈禧太后和白雲觀的關係也確實很好。道教的《太上律脈源流》記載:道教全真龍門派道士張宗璿「庚午(1870年)再請傳戒,時值皇親照公府太夫人靈寄觀中,師為虔誦《血盆經》。一藏百天之久,靡有怠容。蒙慈禧皇(太)後,恩賜紫袍玉冠,捐金助壇開大戒場,伯子公侯,接踵而來,請謁聲名,播於遠方。」白雲觀的後花園「雲集園」也是大太監劉誠印捐白銀2萬兩所建。白雲觀玉皇殿內懸掛的「百壽幡」,據傳為慈禧太后六十壽辰的祝壽物,後敕賜白雲觀懸掛於玉皇殿。[5]
信修明《老太監的回憶》記載了太監中間的如下傳聞:「廣仁子為慈禧太后受天仙戒之道號。昔年太后之生母薨逝在白雲觀,停靈一百天。白雲觀方丈張宗璿為一時高道,為著皇姥姥念了百天《血盆經》。慈禧太后派總管李蓮英代太后傳了三壇大戒,太后為功德主,占了戒壇天字號弟子,名曰廣仁子,在宮內素食百天。她受了天仙戒之方便戒,實際上不得到白雲觀律堂受戒,名曰方便戒。慈禧為老子信徒,世人知者甚少。宮內一時風尚,差不多有地位之太監,當老道受戒者太多,如素雲道人劉誠印等多人。」[5]
北洋政府交通總長、佛教居士葉恭綽曾記述了如下傳聞:「清與帝俄所訂《喀西尼密約》,世皆傳為李鴻章所為,其實李只系演出者,其編劇導演固由帝俄,而被動主體則為慈禧太后。從中促進和穿插者為李蓮英與璞科第,則世人知者不多也,李與璞科第之聯絡,實由西郊白雲觀高道士為媒介……每有雙方傳達之事,則由高、璞、李會晤,一轉即直達西太后。至將達表面,始由軍機處及總理衙門搬演耳。」其中的「白雲觀高道士」應指白雲觀住持高仁峒。該傳聞雖無法證實,但1896年《中俄密約》簽訂後幾年,白雲觀內高仁峒所立石碑上,記載有俄國人功德捐獻,如光緒二十七年(1901年)《粥廠碑記》記載:「華俄銀行總領事墣(璞)科第君等籌集鉅(巨)款,購置米粟於白雲觀。」光緒二十八年(1902年)《雲素方丈功德記》記載:「募勸華俄總領事李大善士,橋梓設廠施粥,全活無算。」1900年八國聯軍攻占北京,白雲觀的明版《道藏》獲保全,有人認為是俄國人出了力。日本學者村田雄二郎等人在日本外交檔案中發現,當時日本政府因為見俄國政府通過白雲觀和慈禧太后建立關係,也想通過白雲觀道士結交清廷,結果因俄國人阻撓,該計劃實施不理想。[5][6]
1912年,由白雲觀方丈陳明霦發起,來自中國各地的18位全真派代表,在北京成立中華民國道教會。中華民國道教會本部機關即設在白雲觀內。[2]
中華民國時期,1930年代至1940年代,白雲觀多次發生重大危機。1930年代,白雲觀發生兩次住持危機。1930年,南京國民政府頒布《寺廟登記條例》《監督寺廟條例》後,白雲觀自認已在北平市公安局登記,1930年6月因白雲觀未遵守北平市社會局限期登記的指令,白雲觀住持陳明霦被北平市社會局撤革。白雲觀繳清認捐費用,才被登記,陳明霦得以復職。第二次是在1936年1月,南京國民政府重新頒布《寺廟登記規則》後,規定所有寺廟一律在6月底前重新登記,住持更迭也在登記之列。1936年初,陳明霦病逝,監院安世霖(清光緒二十七年(1901)生,原籍房山縣,16歲出家,1946年11月11日歿)繼任住持的資格出現爭議,寺廟登記受阻。北平市社會局、北平道教會經過調查發現,安世霖繼任住持存在許多不合慣例之處,但因北平市寺廟登記已拖延近兩月,最後以社會局讓步,北平市社會局最終同意安世霖以監院身份暫代住持。
1940年代,白雲觀內部發生劇烈紛爭。民國三十五年(1946年)11月12日,白雲觀發生以許信鶴(西便門內白雲觀下院關帝廟道士,1918年生,山西祁縣人。1937年在河北易縣水簾洞出家)、杜信齡、馬至善為首的道士夥同道眾燒死白雲觀住持安世霖、監院白全一(1899年生,河北新城人)的案件,轟動一時。[7]11月14日,平市各大報紙紛紛刊登這一駭人聽聞的消息。11月20日,慘案由北平市地檢處提起公訴。12月4日法院開庭調查,12月10日公審,12月14日下午宣判許信鶴、馬至善、杜信齡共同殺人,各處無期徒刑,褫奪公權終身;16人共同殺人,分別各處有期徒刑15年、12年、10年、8年、4年;16人無罪,取保釋放。1947年9月20日下午4時半,河北省高等法院二審宣判:許信鶴、馬至善、杜信齡共同殺人,各處有期徒刑5年,褫奪公權3年;其他被告分別減刑或因緩刑或因無罪當庭開釋。白雲觀新住持由瀋陽的趙誠藩道長接任。
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人民政府於1956年資助道教界修繕白雲觀。「文化大革命」期間,白雲觀遭到破壞。1981年,人民政府再度資助道教界修繕白雲觀。此後,白雲觀被列為道教全國重點宮觀,並先後被公布為北京市文物保護單位、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1]
1957年成立的中國道教協會會址設在白雲觀。1989年,白雲觀舉行了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以來首次全真派傳戒儀典
白雲觀 - 維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書 https://bit.ly/32DqI8w
【太上老君】
太上老君:即老子也,道家之始祖,得元始天尊之秘道而羽化,著有太平經、道德經等;其學說在戰國後期方始傳播,莊子最能發揮老君之學說,漢張道陵奉 太上老君為開教之祖。關於太上老君身世之傳述各有不同, 謹舉其要者如下,以相參審:老子略傳-老子父姓李,名無果,母尹氏,名益壽。當商二十二王武丁之九年歲在庚辰二月十五日卯時,生於楚國苦縣瀨鄉曲仁里渦水之陰,至紂二十一年丁卯歲,居岐山之陽,西伯聞之,召為守藏史,武王克商,轉為柱下史,歷成康之世,潛默卑秩。居周久之,見周衰而退官。至昭王二十五年癸丑歲,五月二十九日壬午,乃乘青牛薄壺車,徐甲為御,遂去周,出關化西胡。幽王時還中夏。孔子適周事老子而問禮焉。老子受學於容成,問道於常樅,皆古之隱君子老子內傳-太上老君,姓李名耳,字伯陽,一名重耳,楚國苦縣曲仁里人也
,其母見日精下落如流星,飛入口中,因有娠。懷之七十 二歲,於陳國渦水李樹下,剖左腋而生。指李 樹曰,此為我姓。生而白首,故號老子。耳有三漏,又稱老聃,頂有日光,身滋白血,面疑金色,舌絡錦文,形長一丈 二尺,齒有四十八。受元君神圖寶章變化之方,及還丹伏火水汞金之術,為七十二篇,在周為守藏史,武王時,為柱下史,能為天神所濟,眾仙所從。所出度世之法,有九丹、八石、金醴、金液、治心養性、絕穀、變仙、役使 鬼神之法。史記卷六十三老莊申韓列傳正義云:朱韜玉札及神仙傳云:『老子,楚國苦縣瀨鄉曲仁里人也。姓李名耳,字伯陽,一名重耳,外字聃。身長八尺八寸,黃色美眉,長耳大目,廣額疏齒,方口厚唇, 額有三五達理,日角月懸,鼻有雙柱,耳有三門,足蹈二五,手把十文,周時人,李母八十一年而生』。又玄妙內篇云:『李母懷胎八十一載,逍遙李樹下,迺割左腋而生。』又云:『玄妙玉女夢流星入口而有娠,七十二年而生老子。』又上元經云:『李母晝夜見五色珠,大如彈丸,自天下,因吞之,即有娠。』張君相云:『老子者,是號非名,老,考也,子,孽也,考教眾理,達成聖孳,乃孳生萬物,善化濟物無遺也。』查六朝以前〔吳、東晉、宋、齊、梁、陳〕,老君之地位極其崇高,有老子一烈化三清之說,云:〔神仙世界,皆老君一手所造成。〕但自六朝以來,元始天尊之寶號一出,老君之地位,無形中驟絀,致道教中所崇奉之神,逾為繁也。依陶弘景真靈位業圖:元始天尊列位於第一階,老君列位於第四階,即可明按唐是老君之後,故唐高宗乾封二年〔公元六六六〕,追號老君為〔太上玄元皇帝〕。玄宗開元廿五年,始置崇玄學於〔玄元廟〕,並立〔玄學博士〕。廿九年,始建玄元皇帝廟於各地,命名畫家〔吳道子〕畫玄元皇帝像,並畫高祖、太宗、高宗、中宗、睿宗等五像陪祀;於天寶元年享〔玄元皇帝〕於新廟,二年正月,作〔昇仙宮〕,加號玄元皇帝曰〔大聖祖〕。唐武宗敕二月十五日〔元元皇帝〕降生,宜為降聖節,休假一日,並隆加祭祀之。又忻州九龍岡上〔天慶觀老君殿〕尊像極高,據傳係神人所塑,每歲二月十五日,道家號〔貞元節〕,是日有仙鶴來會,多至數十,少亦不絕一二,翔舞於壇殿之上,良久乃去。有元好問二月十五日鶴詩云:〔九龍岡上元元祠,人言尊像神所遺,年年二月降靈鶴,來無定數有定期〕,真是神仙奇蹟也。迨宋真宗、徽宗,自稱教主道君皇帝,因不能以老子為祖,故乃另立一道教之祖曰:〔趙玄朗〕,而改太上玄元皇帝號為〔太上混元皇帝〕。及至近世鸞教興盛,遂有〔無極混元皇帝西子帝君〕,〔大悲大願大聖大慈太上老君道德天尊〕等寶號。
花蓮勝安宮-王母娘娘廟-全球資訊網 https://bit.ly/3tGA6UP
《北京白雲觀慶賀太清仙境太上老君道德天尊聖誕》祈福法會通知
《北京白云观庆贺太清仙境太上老君道德天尊圣诞》祈福法会通知_下界 https://bit.ly/3tHlAMs
北京白雲觀將於己亥年二月十五日舉辦《慶賀太清仙境太上老君道德天尊聖誕》祈福法會,歡迎各位善信參加。 具體時間安排如下:
己亥年二月十五(2019年3月21日週四)
8:30《慶賀太上老君道德天尊聖誕》祈福法會
己亥年二月十四(2019年3月20日週三)
18:00《慶賀太上老君道德天尊聖誕》祝壽儀式(不對遊客開放)
道德天尊即太上老君,因老君歷劫應化,降生凡世度化眾生,故又稱為"降生天尊"。
太初之時,老君從虛空下降凡間,為太初之師,開闢天地,分判陰陽。 從此以後劫劫分身下世,開化人天。 伏羲之時,老君下界,號無化子(郁華子),作《元陽經》教授伏羲推演陰陽,畫八卦;神農之時,老君下界,號大成子,作《太微經》教神農嘗百草,種五穀;黃帝之時,老君下 界,號廣成子,作《道戒經》、《自然經》,傳授黃帝長生之道;堯時,老君下界,號務成子,作《政事經》教其治國之道;舜時,老君下界,號尹壽子,作《太清經》,教其孝親。 夏禹之時,老君下界,號直寧子,作《德誡經》,教禹治水;周武王時,老君下界為柱下史(即老子),作《道德經》傳授尹喜;漢文帝時,老君降於陝河之濱,號河上 公作《河上章句》授於文帝;漢成帝河平二年,老君降於琅琊曲陽,授於吉《太平經》;漢順帝漢安元年,老君降於蜀山鶴鳴山,授天師張道陵《正一盟盛》秘箓。 老君常分身降世,無世不存。
農曆二月十五日為老君聖誕
《北京白云观庆贺太清仙境太上老君道德天尊圣诞》祈福法会通知_下界 https://bit.ly/3tHlAMs
北京白雲觀 漢白玉圓雕 明清 石椅上坐姿老君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