書法家柳公權生前撰寫的「神道碑」近日在中國山西省西安市一處工地意外出土。(圖取自中國央視微博)
2021/03/24 06:21
悲劇!柳公權「神道碑」在中國西安出土 當場被怪手斬成兩段 - 國際 - 自由時報電子報 https://bit.ly/3lJOdFo
〔即時新聞/綜合報導〕中國山西省西安市近日出土書法家柳公權生前撰寫的「神道碑」,但出土地點為一處建築工地,該石碑在目擊者面前被嚴重破壞,一輛怪手將石碑斬成了兩段,目前已交文物單位,由考古人員研究中。
柳公權生於唐大曆13年(西元778年),卒於唐咸通六年(西元865年),享壽87歲,曾任官,也是大書法家,懸瘦筆法,自成一格;被後世與書法家顏真卿以「顏柳」並稱,有「顏筋柳骨」之說,傳世相關作品有玄秘塔碑、神策軍碑。
綜合中國媒體報導,中國陝西省西安市棗園北路的一處工地,17日由工程單位挖出一塊寫著碑文的大石塊,目擊者指出,怪手在施工過程中將石碑斬成兩段,殘碑經過簡易包裹後被吊車運上卡車運往陝西省文物局,該機構連夜找來西安碑林博物館、中國社會科學院考古所等專家進行研究。
陝西省文物局後來證實,該石碑是1200年前柳公權書寫的「神道碑」,是立於墓道前記載死者生平的石碑,碑文撰者為當時宰相王起,筆者為柳公權,墓主是從一品官員楊承和。陝西省文物局表示,兩段石碑已經送至文物庫房,後續將按照《田野考古工作規程》的要求,對現場進行科學勘探,清理及發掘,對石碑按照程序進行修復和保護,官方聲稱「不存在外力挖斷的可能性」。
西安市文物認定專家委員會委員陳根遠指出,「這個石碑價值應該非常非常大,估計(推測)將來應該會被認定為國寶級文物。」初步研判,碑文應書寫於柳公權59歲左右,當時正值「柳體」形成之際,因此含有很高的藝術價值,陳說:「去年出土的顏真卿書丹《羅婉順墓誌》也不能跟它比。」
悲劇!柳公權「神道碑」在中國西安出土 當場被怪手斬成兩段 - 國際 - 自由時報電子報 https://bit.ly/3lJOdFo
---------------------
柳公權楷書:《李公神道碑銘》 柳公權楷書:《李公神道碑銘》 - 每日頭條
柳公權楷書:《李公神道碑銘》 - 每日頭條 https://bit.ly/31d9G0c
柳公權楷書:《李公神道碑銘
原文網址:https://kknews.cc/culture/kr35nz8.html
國寶級柳公權「神道碑」出土! 竟當場被怪手斬成2段
國寶級柳公權「神道碑」出土! 竟當場被怪手斬成2段 | ETtoday大陸新聞 | ETtoday新聞雲 https://bit.ly/399WH3T
▲目擊者爆料,施工方將石碑斬成2段。(圖/翻攝自央視新聞)
記者崔子柔/綜合報導
陝西省西安市一處工地17日挖出唐代著名書法家柳公權書寫的石碑,網路上有目擊者爆料,石碑被施工方嚴重破壞,不過經過3位考古學家判斷,從石碑的斷裂處可看出是舊有的痕跡,並無外力破壞的可能。
[廣告] 請繼續往下閱讀 ↓↓↓
根據《搜狐》報導,西安市棗園北路一處工地17日挖出寫著碑文的大石塊,有目擊者指出,當時有怪手把石碑斬成2段,再送上卡車載往陝西省文物局。
陝西省文物局連夜請來磚石質文物保護國家文物局重點科研基地、西安碑林博物館、中國社會科學院考古所3位專家進行鑑定,確認是1200年前柳公權書寫的「神道碑」,墓主是從一品官員楊承和。
▲▼ 。(圖/翻攝自央視新聞)
▲專家認定碑文為柳公權所寫。(圖/翻攝自央視新聞)
針對工地破壞石碑的傳言,文物局則表示,石碑的殘斷部分是舊有痕跡,根據碑體材質特徵、大小判斷,不存在外力破壞的可能,後續將再對石碑進行修護,並對該工地進行科學勘探。
西安市文物認定專家委員陳根遠表示,這個石碑具有很大的價值,未來估計會被認定為「國寶級文物」,再加上此碑文在柳公權59歲時書寫,正逢「柳體」形成之際,有更高的藝術價值,連「去年出土的顏真卿書丹《羅婉順墓誌》也不能跟它比」。
國寶級柳公權「神道碑」出土! 竟當場被怪手斬成2段 | ETtoday大陸新聞 | ETtoday新聞雲 https://bit.ly/399WH3T
故贈左屯衛大將軍李公神道碑銘(并序)
作者:王安石 北宋
本作品收錄於《王臨川集/卷089》
宋故贈左屯衛大將軍李公墓,在河中府河東縣陶邑鄉仙觀裡紫金山北。初,咸平二年,公以東班殿侍隨彰國軍節度使康保裔部軍於高陽關。契丹內侵,真宗狩於魏,大將恃城,千里閉逃。保裔以其屬出,公提少卒,所戰輒破。寇搏我疾,孤堅弗支,舉軍陷焉,乃以義死。當是時,十二月五日也,公年四十六。有詔賻恤,錄公子樞以為西班殿侍。蓋六十九年而樞以行治勞烈,積官至皇城使、賀州團練使,而嘗一再辭賞,以求追榮其父母。天子亦數推恩以及朝士大夫之親,而公九贈官,自太子左清道率府副率至左監門衛大將軍,逮今上即位,則再至三品。而公夫人朱氏,亦封錢塘、仙遊、永安縣太君。太君有美志純行,年六十三,以天聖七年六月六日,卒於其子之官舍,而以嘉祐六年十一月十一日,與公合葬。公幼而願恭,長而敏武,涉書喜謀,將有以為,而卒不克,蓋知者傷焉。唯忠壯不屈,以詒祿於其後世,而團練君實能力承以大厥家。噫,其可銘也哉。李氏世家鄭之原武。公諱興,字仲舉。曾祖諱耄祖諱光,父諱元超,皆弗仕。公生一男二女,二女皆早死。孫六人,其二人早死。棻,今為尚書都官郎中,餘皆以父蔭仕,昌齡終三班差使,蕖今為右班殿直,𦾵今為左班殿直。銘曰:
李姓之始,聃周隱史。厥家鄭邦,代晦其光。公奮自田,啟跡班行。匪熊匪羆,彼萬其旅。帝徂伐之,孰致予武?操戈以先,所遇斃逃。曰敵可盡,其來滔滔。終沉於戎,唯義之濟。閔有傳祿,追榮以暨。誰無孫子,錫命在幽,我以吾功,克稱無羞。銘詩後觀,有石道周。
故贈左屯衛大將軍李公神道碑銘(并序) - 维基文库,自由的图书馆 https://bit.ly/31cg9IK
《唐贈范陽大都督忠烈公李公神道碑銘》是唐代楊炎創作的一篇散文。
唐贈范陽大都督忠烈公李公神道碑銘
秦霸也,張祿去魏;漢興也,淮陰離楚。 龍鳴風雨之會,蛇變泥蟠之中。 逶迤感通,精氣相合。 斯冥契也,豈人力也? 皇唐贈司空范陽大都督李公諱楷,其本出於隴西。 八代祖節,后魏雁門太守,燕齊之亂,族沒鮮卑。 東遷號良將之家,北部實大人之種。 其生渤碣,其居戴鬥,海塞回抱,興公之氣。 天星下直,為國之祥,英氣混茫,熊據龍驤。 望其形得山河之狀,睹其容見金鼓之威。 神明為徒,義勇為器。 久視中,以驍騎歲入於遼,西臨太原,南震燕趙。 雲火照干河上,天兵宿於北門。 朝廷憂之,有命招諭,合以信誓,際於天人。 話言感寤,撫劍歎息。 是歲以控弦之士七百騎,垂紓茲入塞,解甲來朝。 以其本枝,複賜李氏,授玉鈐衛將軍左奉宸內供奉。 圖形雲閣之中,置酒蓬萊之上,君臣相賀,羽衛先光。 君子曰,井谷不可以游黾龍,蟻因為你德不可以戴松柏。 漢於是始靖,處於是始憂。 是後殆綉回复於鴨綠之野,覆林胡於榆關之外。 北出障塞,懷其王庭;南救河源,復其死地。 石壑之役,以一旅定三軍;冷陪之師,以虛聲破精勁。 東封之歲,外將天軍,河湟未寧,西護監收,雲麾鐵騎,山動地踴,右據青海,北登狼山。 冰泮則會師,風高則出塞。 皇威振於西海,王化敷於無外。 故得大命三錫,天馬輅骖。 定國難者兩朝,拖侯服者四紀;會兵車者百勝,出帳下者千人。 國有事,未嘗不勤勞,無私可謂知禮。 於戲! 天道曖昧,胡星未殞。 以營平之年,不終大用;以伏波之病,再出窮荒。 天寶元年五月二十日,自河源送給懷遠縣之師次,春秋六十七,贈營府都督。 明年,詔葬於富平縣壇山原。 維公智之大竇,神之異門,心和體剛,慮遠精徹。 思乎耳目之外,行乎變化之中。 震呼戎獯,嘯叱風雲。 貔虎之悍以禮成,百萬之強以謀勝。 故鮮卑因之,以疲中國;天后取之,以空大漠,於中宗開朔方之地四百里,於睿宗食佐命之邑三千戶,於元宗則主禁衛,吞諸戎。 東西南北,動罔不克,御戎,安邊,凡十命焉。 祚於後也:元子太尉中書令東都河南江淮等道副元帥臨海郡王光弼、少子太保御史大夫渭北郵政坊等州節度使武威郡王光進,負河圖以列四星,遇英主而當三傑。 肅宗之功復區宇,更為桓文。 今上之道訓華夷,併為召畢。 乾元中,天子以公炳德丕赫,積仁流慶,大福再成,沒而不朽。 乃命太常,追考功績,谥曰忠烈,贈司空范陽大都督。 夫人贈號韓國夫人。 於是建廟堂,命宗紀。 室有山龍之服,樂有鍾石之和。 昭宣令圖,是有銘篆。 銘曰:
茫茫上象,降精於北。 是生純臣,其在異國,矯矯府君,蔚其英靈。 蛇蟠北極,鵬化南溟。 來於本邦,會此天庭。 風驅虎旅,晝食狼星。 綿綿塞草,天隔華夏。 北拒陰山,野無胡馬。 殊勳大績,玉劍元社。 天摧武庫,海折崑崙。 在昔遺慶,惟魯臧孫。 曰聖在天,勤於至道。 既命太尉,又崇太保。 一門四龍,二作元老。 赫赫元老,氣舍清真。 白髮重冠,高堂有親。 帝命韓國,國防部於夫人。 亦詔薊邱,下寵明神。 彼邱之榛,此石之磷。 悠悠令德,萬古清塵。 [1]
作者簡介
楊炎(727—781年),唐德宗時大臣,創製"兩稅法"。 字公南,鳳翔天興人。 唐代宗時,官至中書舍人。 大曆九年(774年)遷吏部侍郎。 與當權宰相元載交誼頗深。 十二年,元載獲罪被誅,楊炎受牽連被貶為道州司馬。 唐德宗即位后,楊炎又被重用,官至同中書門下平章事(職同宰相)。 建中元年(780年)提議廢除租庸調製,創立並推行"兩稅法",為後代沿用。 建中二年他被另一權相盧杞誣陷,貶為崖州司馬。 途中賜死
唐赠范阳大都督忠烈公李公神道碑铭_百度百科 https://bit.ly/3shmQFk
由於自小愛好書畫,收藏了書畫碑帖。 有柳公權的李公神道碑拓片,現碑於陝西高陵,因歷文革,略有殘損。 我的拓片是我學畫的老師七十年代送我。 估計不會晚於抗戰之後(因抗戰時期及以後他生活顛沛流離,無暇去做拓字工作)。
從拓字的清析度來看,至少應是清代的拓片。 所以,這個拓片有一定價值。
我的這個拓片其本上按全碑大小,照片因為站在椅子上,舉起來拍,也沒有拍到全貌,尺寸這是僅是一小半(上下只有三分之一,左右有三分之三)。 未裝裱。
細節部分。
猜猜能值多少?
此外,還有明代的石門頌等。 石門頌因修水利,七十年代被移到漢中市博物館,己不具石崖上的風采了。 我的拓片是明代在石崖上拓的。 有空時把拍下來讓大家欣賞。
李公神道碑S
附:李公神道碑銘全文
唐故太尉兼中書令西平郡王贈太師李公神道碑銘並序
特進爵司空兼門下侍郎同中書門下平章事充集賢殿大學士上柱國晉國公臣裴度奉敕撰
朝散大夫守尚書庫部郎中翰林侍書學士上柱國賜紫金魚袋臣柳公權奉敕書並篆額
唯天錫成命於我唐,保茲國祚,生此人傑,則西平王李公其是乎? 不然,何覆暴如風振槁葉,戴君若鰲冠靈山,橫流之中,一匡而定!
公諱晟,字良器。 其先隴西人也,後徙京兆。 曾祖嵩,皇珉州刺史,贈洮州刺史;祖思恭,皇洮州剌史,贈幽州大都督;考欽,皇左金吾衛大將軍,隴右節度經略副史,贈太子太保。 代有名蹟,雄於西土。
公幼好學,學不為人及. 讀呂、張、孫、吳之書,慨然有經邦濟世之志。 未弱冠,游秦、涼間,元侯宿將見者,鹹器異之。 乾元初嘗客武都,值酋豪以缺守囉亂,投掠平人。 公與所從十數騎馳而射之,Rate其為魁者,余黨遂遁,寇所擄獲,積如邱山,公一無所取,惟椎牛酾酒,享士而去。 邦人感服,具以狀聞,特拜左清道率,飾以金紫。 將朝京師,自獻方略。 屬裔夷紛擾,有士急賢,河、隴將帥,相繼表用。 歷二府右職,所至常以才謀,為其委重。 累遷至光祿太常卿,階爵在第一品,涇原四鎮,北庭節度都知兵馬使,懸識虜態,周知地形,應變不窮,有奪有待,驥驟庭而莫展,雲出岫而斯飛。 代宗徵之,以左金吾衛將軍,為神策兵馬使。 屬羌蠻犯蜀,朝廷濟師,命公督禁旅,絕棧道而往救焉。 公銜枚過險,出賊不意,連下堅壁,遂誅首惡。 還,授檢校太子賓客,且復舊職。
建中二年,田悅以魏叛,德宗極意致討,悉起操縱的征,以公為神策先鋒都知兵馬使,加禦史中丞,與河東、河南等道諸軍合擊。 公濟河而行,能以眾正。 及破洹水陣,解臨洛圍,忘魏屬城、抵燕通邑,其摧鋒衄銳,皆先群帥而實力焉。 遙拜左散騎常侍兼禦史大夫。 劂功夫成,聞賊洮肆逆,皇居失守,西向痛哭,載馳載驅,行及代北,授檢校工部尚書,充神策行營節度。 公提孤軍,募散卒,多多訓勵,以達行在。 值懷光中叛,大駕再遷,加檢校右僕射,餘如故。 尋轉左僕射,同平章事,兼京兆尹、神策軍京畿畿坊節度觀察使,管內及商、華等州副元帥。 公固守渭城,決平秦壘。 調食製用,先發我私;捐甘攻苦,皆自我始;每一言一誓,聲淚俱發。 勇夫義士,感而使之,蔑不濟矣! 時自雍而東,延於汝洛,震於河、汴,所在征鎮,亂掠相從。 公介巨盜之間,使聲援斷絕,立成師之法,致號令嚴肅;搜捕十旬,指揮一舉。 乘墉壑而通軌道,乘坐梟獍以清官禁。 俾九市三條,無輟肆之驚,無秋毫之犯。 羽書速告,鑾輅爰歸。 廓氛稷為祥光,擄憂憤為喜氣。
《詩》曰:「允以君子,展也大成」。。 斯之謂欤! 考古視今,論功稱忠者多矣。 若至危而安,至難而易,卓值跨邁,如公莫俦。 拜司徒兼中書令。 俄以兇孽未寧,邊防擾警,岐下任重,乃以本官兼鳳翔尹、鳳翔隴右節度觀察使,及四鎮、北庭、涇原等州副無帥,改封西平郡王,加食邑實封至一千五百戶。 公名懾戎王,政和藩部,始至而生植,少安而訓齊,逮四載,賦輿十倍其初。 會課入輔,拜太尉中書如故。 人或謂公:"勛望已高,寵渥已極,宜從容頤養,稍稍遜避。 公曰:"不然。 人臣外則盡力,內則盡心。 若止偷榮,孰為且哲"?故每承帷幄之間,則言睇無隱,理奪不回。 大指以東夏可平,西陲可復。 或已行而事終不顯,或未用而身遽不遺。
以貞元九年八月四日年均刪除於位,春秋六十七。 德宗撫幾,哭於別次。 自都邑達關畿,無士庶,無老幼、皆發哀相吊。 則過去,我年年過去,可謂「浃」於元元之骨髓矣! 冊贈太師、老太太赗加等,以其年十二月十六日葬於高陵縣奉政原,鄭國夫人杜氏太太焉。 自捐寢至安宅,皆所司辦護。 中貴反覆,萬情所奉,如不及焉。
嗚呼! 以公之靖難扶傾,不言所利,雖存歿極位,始終殊禮,而天意若曰其福享未至。 故迤延於後,有子曰願,故檢校司空、河中節度等使,贈司徒,五列雄鎮,三為上公;曰聰,故光祿寺主簿;曰總,故太子中允,贈兵部郎中;曰愻,左神武軍大將軍兼禦史大夫;曰憑,故右威衛大將軍兼禦史中丞,贈洪州都督;曰恕,故光祿卿,贈右散騎常侍;曰憲,檢校左散騎常侍、嶺南節度觀察等使兼禦史大夫,進因貴胄,達以善政;曰日電,故檢校左僕射、 同中書門下平章事,贈太尉,克廣前修,仍執醜虜;曰懿,故渭南縣尉;曰聽,檢校司徒、義成軍節度觀察等使,統戎按俗,是以似之;曰惎,右羽林軍將軍;曰慇,嵐州刺史,並地勢吏用,兼而有焉。
粵太和元年秋七月,聽拜疏上言,以公之徽烈,則御制碑文於渭川矣;以公之風度,則诏命圖形於雲台矣! 唯大其邱隴,鬱彼松其餘,望有祈山之象,拜無峴首之碑,將刊貞石,式表幽隧。 乃命臣度,稱伐言詩。 其詞曰:
建中季年,大盜忽焉。 皇輿避狄,狩於梁川。
顧謂太師、汝才汝略。 將威致討,必殄寇虐。
太師泣奉,捐軀誓眾。 度其成城,可以利用。
赫矣鋪敦,傅於牆垣。 手搏足踦,如沖如援。
一鼓而破,一摩而奔。 掃清官闱、掃蕩妖昏。
我師蒞止,我令行矣。 都人不知,已事方喜。
飛章告慶,飭駕言旋。 鴻烈耀古,歡聲動天。
車服之錫,河山之勢;九命而俯,一心若厲,
俾候于岐,阜安邊陲。 藩政既成,衮職攸宜。
岳降帝致辭,矢言詭詞;我後嘉獻,我躬何為?
道直氣和,勞謙終吉。 福履所綏,未至萬一。
上天不惠,厚穸迴?歸。 垂裕流光,用延思暉。
翼子肥家,將壇臺席。 繼立奇功,代傳休績。
聽於伯仲,永懷高蹤。 請於朝廷,表是邱封。
帝曰孝哉,胡可不從?
宣我祖之丕業,威爾父之嘉庸。 乃詔作銘,以觀億齡。
太和三年歲次乙酉四月庚戌朔六日乙卯建
我收藏的柳公权书《李公神道碑铭》 | DAVID ZHU'S NOTES https://bit.ly/3rmF6Mo
鎮國將軍李傑墓神道碑
鎮國將軍李傑墓神道碑位於雨花臺附近,碑通高5. 05米。 該碑原址在中華門外雨花鄉,坐北面南,與神道方向一致。 因工程建設需要,於1996年將碑和其它神道石刻搬遷至雨花臺烈士陵園內。
李傑(1331-1369年)為明初開國功臣之一。 在多次戰役中,屢立戰功。 洪武元年(1368年),隨大將軍徐達北伐,十二月,軍至孔山寨,李傑奮然先驅,身陷敵圍,不幸陣亡,時年三十八歲,洪武二年八月,靈柩運回南京,賜葬在聚寶山之陽。
李傑有一女五子,長女為明太祖朱元璋妃。 據史學家們的研究,大明王朝建立以前,朱元璋長期在外征戰,身邊只有淑妃李氏相伴。 洪武十五年八月,馬皇后因病不治而崩,年五十一歲,九月庚午葬於孝陵,朱元璋對馬皇后感情特別深,決定今後不再封後。 洪武十七年(1384年)九月,朱元璋除去三年喪服之後,於十月冊封李傑之女為淑妃,攝六宮事。 由於李傑是「國丈」,又是明朝功臣,追封李傑為鎮國上將軍、都指揮使。 1982年列為南京市文物保護單位。金陵文脉 https://bit.ly/2QnQmLp
李傑墓位於中國江蘇省南京市雨花台區雨花台風景區內東南側、二忠祠以西,原在南京晨光集團廠區內,為明初開國功臣、鎮國上將軍李傑的墓葬,建於明洪武二年(1369年),現存神道碑一通,其上為宋濂所撰《宣武將軍僉廣武衛指揮使司事贈驃騎將軍僉都督府事李公神道碑銘》,其後為石羊、石虎、石馬(配有馬夫)、石翁仲(均為武將)各一對,墓室已無跡可尋,石刻因城市建設曾多次遷移,1996年遷入雨花台內保存
李傑墓 - 維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書 https://bit.ly/3cZeQSU
鎮國將軍或鎮國大將軍是中國明、清兩朝時的爵名。在明朝用以授郡王諸子;而在清朝時為宗室封爵的第九級,在不入八分輔國公之下,一等輔國將軍之上。
明朝
明朝時,除了郡王長子(嫡長子的封號)外,原則上一律封鎮國將軍(但也有因為是濫妾所生,降等為輔國將軍的)。從鎮國將軍開始,不可世襲,諸子皆降一等封將軍或中尉,至奉國中尉則不再降等[1]。
鎮國將軍的正妻稱鎮國將軍夫人。鎮國將軍的俸祿為每年1000石(一半本色糧,一半鈔;嘉靖四十四年改為三分本色糧,七分折鈔)。
鎮國將軍之子全封輔國將軍[1][2],女兒稱郡君。郡君的俸祿為每年400石(四分本色,六分折鈔;嘉靖四十四年改為二分本色,八分折鈔)[3]。
以下著名人物曾經受過這個封號:
沐英:洪武三年(1370年)封。
李傑
張貴
朱祐楑:朱見澱庶二子,初封鎮國將軍,嘉靖四年進封淮莊王,十六年薨。
清朝
清朝時期的鎮國將軍(滿語:ᡤᡠᡵᡠᠨ ᠪᡝ
ᡩᠠᠯᡳᡵᡝ
ᠵᠠᠩᡤᡳᠨ,轉寫:Gurun-be Dalire Janggin)是宗室的一種爵位,其地位次於不入八分輔國公,高於輔國將軍,為不入八分公的一種
鎮國將軍 - 維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書 https://bit.ly/3ci2YMS
留言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