陶瓷業供奉的神多元化,有童賓、趙慨、蔣知四、華光、范蠡、土地神、火神、章氏兄弟、伯靈翁、金火聖母、堯帝、舜帝、雷公、陶正等,因燒製陶瓷用窯,故瓷業所奉之神又多稱窯神
105鶯歌迎陶神-羅明先師、羅文祖師安座遶境 - YouTube
台灣窯神:羅文的誕辰為農曆四月十一日,羅明的誕辰為農曆 九月九日
羅文祖師、羅明先師🎂🎂
台灣傳統的窯場大都有祭祀窯神的習俗。
陶器的出現在人類文化史上具有重要的意義、羅文的誕辰為農曆四月十一日,每年到了這一天許多窯場都要祭祀的禮儀。
這個習俗還持續到今日,先幫祖師爺慶生。(1) 東億陶瓷廠 - 貼文 | Facebook https://bit.ly/39tq9lZ
以前有一對擅長製陶的兄弟,哥哥羅文擅長徒手作陶,弟弟羅明慣以轆轤製陶,兩人後來成了鶯歌製陶者供奉的祖師神,但有人拜羅文,有人拜羅明,是因這兩位祖師各有擅長。 鶯歌迎陶神 問題...拜哪個陶神 | 宗教 | 人間福報 https://bit.ly/2Yq8TI0
太上老君(老子):冶鑄業、鐵匠、煤窯匠、補鍋匠、碗筷匠、磨刀匠、蹄鐵匠、金銀匠等——鑄造八卦爐(老君爐)煉製丹藥以求長生。
女媧:燒窯業、泥塑業、麵塑行——女媧鍊石而補天,是窯業之始祖。
女媧娘娘─製傘業、繡補業、瓦窯業、紡織業
燒窯業:女媧娘娘,煉石補天,故為窯業之始祖發明人
炭窯業:孫臏
煤窯業:窯神
鐵匠、窯匠:太上老君
史上最全!各行各業的祖師爺!哪位是你的祖師爺呢? https://bit.ly/3iX3cue
------------------------
行業神信仰--磚瓦業
道教總廟三清宮 三清道祖 道教經典 https://bit.ly/3iVlSe7
磚瓦業即燒製建築材料磚瓦的行業。所奉之神有魯班、普安、老君、窯土地公公等。
浙江地區是著名磚瓦產地,該地磚瓦業奉魯班為祖師。磚瓦須用窯燒,所以每一窯點火前都要舉行祭祀魯班的儀式。窯圍上貼有魯班神像,窯門設供桌,由領班師傅帶班叩頭禮拜。因建築業奉魯班為祖師而磚瓦業也是建築業的一環,故奉之。江蘇鎮江地區磚瓦業奉老君為祖師。《鎮江民間故事》記天下三百六十行,行行都有祖師,鎮江燒窯的祖師爺是李老君。李老君為了讓人們有房子住,做了座八卦窯,用泥做成磚坯,堆進窯裡,沒幾天就把磚頭、瓦片燒成了。於是眾人拜李老君為祖師爺。 有些地方奉普安為祖師。相傳普安奉堯王之命造房,但用土打起的牆壁遇到洪水就塌了。普安就去請示太上老君,老君望著煉丹爐說水需要用火來剋,所以土用火燒成磚。於是普安仿照煉丹爐的樣子建起磚窯燒出了磚。磚窯業也有在窯側立窯土地公公牌位,牌位用磚石或木塊搭神座,神座上用紅紙寫上「烏泥變寶玉,窯門出黃金」。道教總廟三清宮 三清道祖 道教經典 https://bit.ly/2MuwTa1
----------------------------------
鐵匠、補鍋匠、窯匠、金銀業的祖師 太上老君
各行業的祖師爺 https://bit.ly/3iZiVcc
------------------------
木工人的祖師爺 -巧聖仙師魯班公 東勢巧聖仙師廟 | 『木工忍者的自造工坊』百忍工坊 https://bit.ly/2YqPrus
竹南蛇窯2日舉行開窯,拆除隔火牆。竹南蛇窯2日開窯 期望延續蛇窯生命 - 寶島 - 中時 https://bit.ly/3oscNdN
竹南蛇窯的歷史古蹟大蛇窯,去年聖誕節封窯點火,2日上午正式開窯,窯主林瑞華特別安排從6千年前新石器時代原住民陶作複刻版,一直到未來派窯燒作品,將6千年中各時代的陶器,統統融合在同一窯內燒製,全部燒製時間長達3天2夜,最高溫度達1290度,希望藉此延續竹南蛇窯生命。
被苗栗縣政府認定為縣定古蹟的竹南蛇窯,園區內最大的大蛇窯,早年是由蛇窯老主人林添福所創建,後經第2代窯主林瑞華修整,是國內目前保存最完整,並且還可燒製陶藝的老蛇窯。
竹南大蛇窯距離上次正式燒窯已有3年,中間因遭逢林添福過世,以及林瑞華胞姐、外甥爭產風波,使得大蛇窯停擺多時,為了彰顯大蛇窯存在的文化價值,林瑞華召集關心竹南蛇窯的所有陶藝同好,從3個月前開始籌辦這次窯燒活動。
林瑞華指出,大蛇窯因可容納的陶藝作品量非常大,要經相當的準備,無法輕易燒窯,所以平日他的作品,多使用園區內另外一座較小型的「瑞華窯」來燒製,這次籌畫啟用大蛇窯,他事先檢視、修補窯壁,就花了3個月時間,準備工作非常慎重。
林瑞華這次啟用大蛇窯,特別安排有多位陶藝同好現代柴燒作品,並在月前舉行一系列授課活動,內容以林添福的米缸為主題,讓同好實際學習老窯主的傳統手藝。另有一個主題是來自台南地區挖掘出來「大笨坑」平埔族文化的陶製品複刻版,將6千年前陶品與現代及未來派的柴燒陶藝,結合在同一窯內燒出,利用窯頭及窯尾不同溫度的掌控,燒出不同世代的陶作,也是國內柴燒陶藝少有的創新之舉。
大蛇窯點火、拜窯公的儀式,是在去年聖誕節傍晚開始,窯火整整燒了3天2夜,窯火在第24小時就來到了預計的1250度高溫,最終最高溫達到1290度,全天候地由專人輪流看管添柴,再經過近一個星期的降溫後,2日上午正式開窯。
大蛇窯在林添福主持的年代,就廢棄許多傳統窯場的規矩,例如,不准女性入窯,甚至爬上窯頂等規矩,林瑞華繼承老父遺緒,同樣以傳承陶藝不分男女,所以男女都可進出蛇窯,無所限制。而這次點火拜窯公,除了原本蛇窯內供奉的羅文、羅明2位祖師爺以外,還將林添福列為窯公入祀,以求傳承之意。
這次燒窯過程中,因林瑞華調整窯內火孔數量得宜,所以窯火均勻,省卻不少木材,只燒掉約3噸木材,比起上次燒掉4噸半節省許多,並且窯火燃燒完全,幾乎無黑煙排出,再次印證林瑞華倡導環保柴燒的理念。 竹南蛇窯2日開窯 期望延續蛇窯生命 - 寶島 - 中時
2日上午,在數10位陶藝同好的見證下,由林瑞華親自敲下隔火磚,一一拆除隔火磚後,將窯頭的高溫陶藝作品一一搬出蛇窯,另外,林瑞華親自檢視窯尾仿製新石器陶品複刻版,結果非常好,部份作品將會在新北市鶯歌陶藝節中展出。竹南蛇窯2日開窯 期望延續蛇窯生命 - 寶島 - 中時 https://bit.ly/3oscNdN
以陶瓷聞名的鶯歌,有約200年歷史的「陶神」羅明先師信仰,過去陶神由不同窯場輪值安奉,1970年代因產業沒落,陶神神尊供奉在鶯歌尖山埔土地公廟「福興宮」,但2015年福興宮整修,「陶神」只好暫厝在鶯歌陶瓷博物館。近日福興宮整修完成,當地將於中秋節舉辦「鶯歌陶神繞境文化祭」,歡慶陶神回主廟。
鶯歌區陶瓷藝術發展協會理事長張素燕說,相傳羅明先師是明代宜興製陶的師傅,擅長手拉坯技術,被視為「祖師爺」,而陶神羅明信仰於清末隨著泉州吳氏族人傳入台灣,在陶業興盛的日治時期,鶯歌製陶師傅、各窯場每年輪祀,但1970年代起因產業沒落,不再有窯場請去供奉,從此安奉在福興宮右側室。
張素燕說,地方曾有為陶神興廟的聲音,但因土地取得不易,未能如願,陶神神尊暫厝在鶯歌陶瓷博物館二樓常設展間,僅元宵節、中秋節請出館外遶境,當地鶯歌高職陶瓷工程科也會在開學時請陶神到校,讓學生祈求未來製陶、燒陶順利。
她說,陶神暫厝陶博館期間,多次顯靈「託夢」給製陶老師傅,表示不想再待在沒有香火的博物館,此外,過去遶境完畢時,她連擲了幾十個筊,陶神都不願意回陶博館,相信陶神相當期待回到主廟。此外,據了解,期間常有當地民眾帶著供品至展間,強行祭拜,令館方哭笑不得。
鶯歌陶瓷博物館表示,博物館嚴禁香火,因此以清茶以及鮮花祭拜陶神,羅明神尊歷史約60年,除了暫厝館內的羅明神尊,地方人士兩、三年前年也打造了「羅文」神尊,據傳「羅文祖師」和「羅明先師」兩人是兄弟,都精於製陶,各有所長,今年中秋節時,都將由地方共同請回福興宮安奉。
台灣窯神-羅文祖師與羅明先師
臺灣傳統的窯場大都有祭祀窯神的習俗。以土條盤築法做陶的窯場供奉「羅文祖師」;以轆轤成形法做陶的窯場供奉「羅明先師」。「羅文祖師」和「羅明先師」兩人是兄弟,都精於製陶,各有所長。哥哥羅文的技術比較厲害,不需要靠工具,用手就可以成形;弟弟的技術稍差一點,必須靠轆轤(指井上汲水的定滑輪或機器上的絞盤)才能製陶。如果我們把「羅文祖師」和「羅明先師」的文字加以重新排列組合,可以得到「文明祖先」一詞;而「羅」很容易讓人聯想到「羅盤」的字義,和「師」都有指引方向的意味。
拜拜窯神,希望能燒出好的作品囉 ~!˙˙
陶器的出現在人類文化史上具有很重要的指標意義,羅文的誕辰為農曆四月十一日,羅明的誕辰為農曆九月九日,每年到了這一天,許多窯場都要舉辦祭祀的禮儀。鶯歌的窯神每年都由「爐主」輪流請回家裡供奉,這個習俗還持續到今天。
~ 窯神簡介 ~ https://bit.ly/3oob4Go
--------------------------
台灣窯神-羅文祖師與羅明先師
臺灣傳統的窯場大都有祭祀窯神的習俗。以土條盤築法做陶的窯場供奉「羅文祖師」;以轆轤成形法做陶的窯場供奉「羅明先師」。「羅文祖師」和「羅明先師」兩人是兄弟,都精於製陶,各有所長。哥哥羅文的技術比較厲害,不需要靠工具,用手就可以成形;弟弟的技術稍差一點,必須靠轆轤(指井上汲水的定滑輪或機器上的絞盤)才能製陶。如果我們把「羅文祖師」和「羅明先師」的文字加以重新排列組合,可以得到「文明祖先」一詞;而「羅」很容易讓人聯想到「羅盤」的字義,和「師」都有指引方向的意味。
陶器的出現在人類文化史上具有很重要的指標意義,羅文的誕辰為農曆四月十一日,羅明的誕辰為農曆 九月九日 ,每年到了這一天,許多窯場都要舉辦祭祀的禮儀。鶯歌的窯神每年都由「爐主」輪流請回家裡供奉,這個習俗還持續到今天。
福建窯神-窯坊公 林炳
祭“窯神”的習俗來自古代萬曆年間發生在瓷都的一個傳說。
相傳在西元1599年,主持景德鎮窯務的太監潘相為給皇帝燒造青花大龍缸,瓷工日夜趕制,備受煎熬,隨著期限的臨近,龍缸遲遲未燒成功,此時一位名叫童賓的窯工不忍眾瓷工再受鞭笞,憤而投身窯內熊熊烈火,火熄之後,龍缸奇跡般地燒製成功,神宗皇帝據此封童賓為“風火仙師”,並立祠。
後代窯工為紀念這位捨己救人的先輩,把童賓稱為“窯神”,遇上窯上盛事都要祭拜這位“窯神”,祈求“窯神”保祐窯火興旺,窯工生活富庶。
農曆五月十六日,是瓷都福建德化“窯神”的誕辰之日,瓷都人都要在祖龍宮舉行盛大奉祀活動。
祖龍宮,始建於唐末宋初,供奉著對德化窯窯爐的改建起了決定性作用的窯工林炳。德化陶瓷創新精神化身、窯坊公——林炳,這位曾經的拱窯師傅,成功地將小窯拱成大窯,為德化陶瓷業的發展作出了重大的貢獻,後來瓷都人把他奉為窯神——窯坊公。
每逢 農曆五月十六日 窯坊公誕辰之日,瓷都家鄉人都要在祖龍宮舉行盛大奉祀活動。 然而,參與奉祀的不是一般的善男信女,而是那些從事陶瓷業的老闆們;他們奉祀的供品也不是人們常見的雞、豬、羊之類的美味佳肴,而是陶瓷廠新開發並獲得訂單的産品,或是陶瓷藝人新創作並獲獎的藝術品。一則紀念林炳為光大瓷業所作的巨大貢獻,二則祈願自己在來年的陶瓷生産製作中能夠順利如意。
“窯神”的美麗傳説
據記載,關於林炳建成大型窯爐,還有一個美麗的傳説。
傳説林炳在進行窯爐改革時,曾經歷了無數次的失敗,高溫窯火一衝便塌頂,屢試屢敗,他非常苦惱。有一次,在再次倒塌的窯爐旁邊,林炳疲勞得不覺昏昏睡去。睡夢中,他看到一位仙女翩翩而至,在他面前解開衣襟,對他示意地指一指敗窯,又指一指自己的乳房,然後隱沒在雲霧之中。
林炳醒來,細想玄女指點突然有所領悟,於是將窯房砌成乳房樣的圓拱形大窯,兩旁再砌小奶窯(亦稱獅耳)護住主窯房,這樣燒窯時就不再塌頂了,而且燒成的瓷器質優量多了 。
後來,林炳又利用山坡地形,把幾個窯房串連起來,這樣既能充分利用熱能,增加産量,又能使窯體更加牢固,也為此後演變發展成龍窯(亦稱蛇目窯)奠定了基礎。
傳説的真偽已無從考證,但可以確信的是林炳首創的大窯爐在當時産生了巨大的影響。林炳因此被朝廷敕封為“燒成革新先行”的稱號,而那位指點林炳的仙女,也被敕封為“玄女夫人”。一時間,林炳的大名廣為傳播,各地紛紛學習他的建窯技藝。在當時泉州知府的授權下,德化開辦了第一所瓷庠,類似於今天的陶瓷學校,由林炳親自到瓷庠傳授技藝,現場指導。
當年的瓷庠就是現在的祖龍宮,這座不甚起眼的小瓷庠,影響了近千年來中國乃至世界的瓷業發展。據日本有關陶瓷文獻記載,宋代有一個叫加藤四郎的日本人來德化學陶藝,將砌雞籠窯的技術帶回日本,砌成“德化窯”,並尊奉林炳為“陶祖神”。
行業神信仰--陶瓷業
陶瓷業供奉的神多元化,有童賓、趙慨、蔣知四、華光、范蠡、土地神、火神、章氏兄弟、伯靈翁、金火聖母、堯帝、舜帝、雷公、陶正等,因燒製陶瓷用窯,故瓷業所奉之神又多稱窯神;窯神或有實指,或無具體所指,僅稱窯神。
童賓又稱廣利窯神,童賓是明萬曆時的陶工,因承製皇室訂製一批瓷器,因一直未能達到官府要求標準久久無法完工,為恐因違皇命並連累家人,故自身投入窯爐而亡,翌日啟窯,結果成功,自此後所燒之各種陶瓷器無不完美,後人遂奉之。奉祀趙慨者尊趙為「師主」,趙慨也是個陶工匠,懂得道法,並改善製陶技術。
蔣知四是清代一名陶工,因領導陶工要求改善伙食而被殺,但也因此使陶工取得了伙食的改善,所以工匠們就奉祀之。范蠡是宜興陶瓷業供奉的祖師兼財神,「造缸先師」、「致富先師」之稱。范蠡是春秋時越國大夫,又稱陶朱公,傳說他是宜興陶業的創始人。范蠡幫助越王勾踐滅掉吳國後,棄官到宜興隱居,在宜興發現當地的泥土可以製作陶器,就教大家採泥做坯,築窯燒陶,以為生財之道,從此宜興陶業就興旺起來。奉祀章氏二兄弟者是因要燒出會「窯變」之好瓷器必須「血祭」(活人投窯)傳說,章氏兄弟揭開血祭之謎,使燒瓷技術提昇,並不必再犧牲生命就能燒出高品質之瓷器。窯神的傳說 @ 雲普雅韻~~~茶與茶器的小天地! :: 痞客邦 :: https://bit.ly/3oApGTm
-----------------------
右為開基羅明先師,左為羅文祖師,現供奉於陶博館,遭逢斷香火-陶博館內
陶瓷業的守護神有許多位,其中鶯歌是奉「羅明先師」為祖師爺與行業守護神,據傳羅明與羅文同為兩兄弟亦是製陶大師,二位所擅長的製陶工法不同,羅文精於「土條成形」,羅明精於「轆轤成形(手拉坯)」。由於自古鶯歌製陶技術,即是以轆轤成形為主,或許有這樣的產業背景,因此而供奉羅明先師。
鶯歌尖山埔羅明先師崇奉的歷史,據鶯歌鎮誌記載,約略在日據時期末,即有九月初九迎先師的大型廟會活動紀錄。在當時是以神明會組織,透過各廠家成員擲爐主輪祀方式供奉,自初即是有神無廟。
隨時代變遷,神明會逐漸沒落,羅明先師遂移祀到與在地仕紳、窯主淵源很深的在地信仰中心-福興宮,讓大眾能繼續羅明先師的香火,一同與百年土地公庇佑鄉里與陶瓷業,至今鶯歌高職陶工科每年皆會迎請蒞校,見證意義深遠的拜師大典。
後因在地人士與官方積極推動「蓋陶神廟、陶神落難、陶神無家…等」議題,遂將開基羅明先師迎奉至陶博館內,但館方以文物保存規範為依據,一安座沒多久隨即停止奉香,斷神明香火。受在地信眾反應亦無積極改善作為與說明,在展區中甚至不斷的傳達錯誤介紹資訊給參觀者,貽誤教育忽視在地文化,下列網路相關事件報導,即可見一般。
[中時電子報-落難陶神終於有家 安座鶯歌陶博館]
http://www.chinatimes.com/realtimenews/20160129005142-260405
[中時電子報-陶神迎入博物館 里民怨無法拿香拜]
http://www.chinatimes.com/realtimenews/20160316003615-260405
上述事件之議題,我們亟需嚴肅正視,共五點簡述如下:
1.陶神居廟內倉庫一事,子虛烏有:
福興宮為一進三間起的格局,中央為正殿,左右各有一廂房。右側廂房為辦事處,左側偏殿供奉諸神尊,陶神即是供奉於此。其偏殿平時亦有保持殿堂清潔與定時奉香敬茶,亦是廟內信眾長期固定參拜的香爐之一,廟方倉庫位置並非在此奉神之廂房內。 (圖.1、2、3)
2.陶神流浪一說,為個人信仰文化涵養不足:
神明會爐主制之神尊,傳統即是有神無廟,由值年爐主負責擇處奉祀,若以官方論述思維,雲林六房媽天上聖母、淡水九庄大道公、鶯歌八股觀音媽…等輪值信仰模式,豈不成為爐下眾弟子不肖所致,讓神尊居無定所。
3.館方破壞福興宮信仰文物之歷史脈絡:
陶博館決議將陶神安奉於館內後,至福興宮整理羅明先師信仰文物時,將「非陶神信仰相關之尖山埔新義社鼓架與樂器」,一併帶去陶神信仰區陳列展示,以魚目混珠方式將新義社文物塑造為陶神信仰文物,在館內亦未立牌撰文介紹文物與相關文史,嚴重造成福興宮爐下在地軒社的文物,無端受難遭官方強制典藏。 (見圖.7、8、 9、10)
4.文化單位荒唐行徑,竄改歷史照片介紹陶神信仰:
陶神展區現所引用之「庚子迎神慶典照片」,實為福興宮庚子年重修慶成完醮照片,完整照片現展示於福興宮內。此系列照片完全與陶神信仰慶典無關,館方竟有意識地傳達錯誤知識資訊給民眾,愧為博物館為文化、教育傳承之責。
(圖.4、11)
5.主辦單位未與信眾說明,僅「依法依行政程序」迎請神明:
大張旗鼓四處奔波所協商的單位與對象,竟沒有信眾。極度不尊重在地信眾的信仰情感與在地文化的自主權利,造成陶神變相斷香火無法祭祀。經媒體報導後,當初的主辦與協辦單位冷處理以對,未有積極處理,有輕視在地民眾信仰 需求之嫌。(圖.5、6)
小結:
希望大眾能不吝分享此文章,讓這發生在鶯歌的信仰悲劇,以及公家單位的鬧劇,喚醒大眾自主思考,「什麼是信仰與文化傳承的價值?」。現今在台灣,文化的敵人竟是文化單位,更大言不慚說是為了教育為了傳承。有關陶神的未來,目前仍在思維應用何種方式,讓開基陶神與尖山埔新義社文物回到尖山埔福興宮,讓這一切不合理的事件,轉為正向的民間信仰力量。廟會小學堂 - 貼文 | Facebook https://bit.ly/2Ypst6Z
全台少見博物館暫奉神尊 信眾帶供品硬要祭拜
暫厝在鶯歌陶瓷博物館的「羅文祖師」(左)和「羅明先師」(右)神尊,據傳兩人是兄弟,都精於製陶。(記者陳心瑜翻攝)
全台少見博物館暫奉神尊 信眾帶供品硬要祭拜 - 新北市 - 自由時報電子報 https://bit.ly/3t7kj1i
2020/09/28 19:39
〔記者陳心瑜/新北報導〕以陶瓷聞名的鶯歌,有約200年歷史的「陶神」羅明先師信仰,過去陶神由不同窯場輪值安奉,1970年代因產業沒落,陶神神尊供奉在鶯歌尖山埔土地公廟「福興宮」,但2015年福興宮整修,「陶神」只好暫厝在鶯歌陶瓷博物館。近日福興宮整修完成,當地將於中秋節舉辦「鶯歌陶神繞境文化祭」,歡慶陶神回主廟。
鶯歌區陶瓷藝術發展協會理事長張素燕說,相傳羅明先師是明代宜興製陶的師傅,擅長手拉坯技術,被視為「祖師爺」,而陶神羅明信仰於清末隨著泉州吳氏族人傳入台灣,在陶業興盛的日治時期,鶯歌製陶師傅、各窯場每年輪祀,但1970年代起因產業沒落,不再有窯場請去供奉,從此安奉在福興宮右側室。
張素燕說,地方曾有為陶神興廟的聲音,但因土地取得不易,未能如願,陶神神尊暫厝在鶯歌陶瓷博物館二樓常設展間,僅元宵節、中秋節請出館外遶境,當地鶯歌高職陶瓷工程科也會在開學時請陶神到校,讓學生祈求未來製陶、燒陶順利。
她說,陶神暫厝陶博館期間,多次顯靈「託夢」給製陶老師傅,表示不想再待在沒有香火的博物館,此外,過去遶境完畢時,她連擲了幾十個筊,陶神都不願意回陶博館,相信陶神相當期待回到主廟。此外,據了解,期間常有當地民眾帶著供品至展間,強行祭拜,令館方哭笑不得。
鶯歌陶瓷博物館表示,博物館嚴禁香火,因此以清茶以及鮮花祭拜陶神,羅明神尊歷史約60年,除了暫厝館內的羅明神尊,地方人士兩、三年前年也打造了「羅文」神尊,據傳「羅文祖師」和「羅明先師」兩人是兄弟,都精於製陶,各有所長,今年中秋節時,都將由地方共同請回福興宮安奉。
全台少見博物館暫奉神尊 信眾帶供品硬要祭拜 - 新北市 - 自由時報電子報 https://bit.ly/3t7kj1i
暫厝在鶯歌陶瓷博物館的「羅文祖師」(左)和「羅明先師」(右)神尊,據傳兩人是兄弟,都精於製陶。(記者陳心瑜翻攝)
祭拜.”窯公”感謝祖師爺
尖山埔製陶人家的精神寄託,正是與老街相隔一條鐵道的福興宮,廟內主祀土地公,以及陪祀手拉坯的祖師爺──羅明先師。每每老闆、師傅們製陶或買賣遇到瓶頸與困難時,就會虔誠地向土地公、先師祈求生產順利,至今這個信仰習俗,依然在尖山埔廣為流傳著。鶯歌福興宮,尖山埔製陶 https://bit.ly/3j1vT9t
傳說的宜興陶業祖師爺|致富先師範蠡
范蠡傳說的宜興陶業祖師爺|致富先師範蠡 - 每日頭條 https://bit.ly/2YsqjUh
范蠡,春秋末期人,相傳在幫助越王勾踐滅了吳國夫差後,便辭去官位帶著西施一起離開。傳說他們經常在太湖邊出現,最後在宜興定居,並且成了陶業的祖師爺。然而范蠡是否真的來到了宜興? 可從以下幾點說明:
造缸先師稱范蠡
(一)根據周朝史書《國語》的記載:「勾踐滅吳,及至五湖,范蠡辭於王曰,君王勉之,臣不復入國矣,遂乘輕舟,以入於五湖,莫知其所終極。」所謂五湖,就是當今的太湖,而宜興就在太湖西岸,看來范蠡在太湖上岸到宜興的可能性很高。
(二)宋代水利學家單鍔《水利書》:「宜興東有蠡河……昔范蠡所鑿。」宜興城的東邊有一條名為蠡河的運河,蠡河名稱的由來,便是為了紀念范蠡開鑿運河的功績。
矗立在宜興上袁村的「范蠡與西施」雕像。
(三)據嘉慶年間重刊的《宜興縣誌•遺址補遺》:「蠡墅在鼎山之西,范蠡成功泛湖,嘗居於此。」在宜興陶業中心的鼎山和蜀山之間,有一個叫「蠡墅」的村莊,相傳范蠡當年曾在此住過。而蠡墅西邊松樹窯後面的蠡牆圍,則是他的住所。並且施盪橋、西施盪等名稱的由來,也與范蠡伴西施來此游賞有關。
(四)在蠡墅的崇福寺內,有范蠡的塑像(抗戰時期毀於日人手中)。湯渡的鎮溪寺里(今已改建成陶瓷廠廠房),曾懸掛陶朱公畫像,上有「致富先師」的匾額。這些都是鼎山和蜀山一帶的居民,為了紀念這位陶業始祖,才特地替范蠡建廟塑像,並奉其為「造缸先師」。
從這四點歸納而來,范蠡到宜興居住應該不假。而他在自己住處附近所發現的泥土,粘性強、耐火燒,適宜製做陶器,於是帶領當地居民從事制陶的生產。范蠡為了勉勵自己在陶業上的發展,遂將自己的姓改成陶,人稱「陶朱公」。歷來,在宜興鼎山、蜀山鎮的陶業工人,均奉范蠡為陶業的祖師爺。
制缸是宜興陶業的重要品項,范蠡更被奉為「制缸先師」。
雖然民間供奉范蠡為陶業祖師, 但是亦有否定其為祖師爺的說法。
(一)根據《史記•越王勾踐世家》的記載:范蠡離開越國以後,最後到達「陶」這個地方,「陶」處天下之中的地理位置,有益於經商致富,於是范蠡自稱為「陶朱公」。根據史記的批註,陶應該在山東,而不是宜興。
制缸是宜興陶業的重要品項,范蠡更被奉為「制缸先師」。
(二)於光緖八年(公元1882年)編修的《宜興•荊溪縣誌》里的〈定訛篇〉記載:蠡墅和蠡莊均以位置靠近蠡河而得名。依照《國語》的記載,范蠡「入於五湖,莫知其所終」,如果范蠡定居在宜興,那麼要尋找他並不難,因為在越滅吳之後,宜興已屬於越國的領土,且兩地相距不遠,怎會有莫知其所終的問題呢?此外施盪乃施盪河的俗稱,其名稱的由來是因在河的南北兩岸均住施姓人家的關係,並非外傳范蠡與西施來此遊蕩而得名。
(三)范蠡所處的時代為春秋末期,當時吳越地區已由銅器時代進入鐵器時代,制陶業早已有相當規模的發展,而且在宜興地區也發現了新石器時代的古窯遺址,這個古窯比范蠡的時代早多了。
總之,范蠡絕非宜興陶業的開山始祖,其發財致富主要是從事農、商的經營。范蠡最後定居在陶,並且改姓朱,所以自號「陶朱公」,亦與陶業無關,其與宜興陶業的關係,至多只是將制陶生產擴大發展到另一新規模而已。
原文網址:https://kknews.cc/history/e92bev4.html
留言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