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壺遊戲,這是古代儒家學者遊戲用的-投壺,是眾人輪流將箭桿投拋至酒壺內的遊戲,乃古中國自春秋時代到清末時流行於漢民族的遊戲,也流傳到朝鮮半島、日本、越南。早期為上層貴族宴會餘興節目,後來見於各階層 @ 姜朝鳳宗族 :: 痞客邦 ::


投壺圖 - Google 搜尋

403700014o6231sq0o95 (1)40350002q43653o6nq6q403700014o979n6709ro40320002srn3454p7qo940350002q512p971p5rr40340002r62o5n04541p403700014o6231sq0o951577595d9f3743d59956f49c0162d01d (1)images (16)下載 - 2020-12-27T131133.9231577595d9f3743d59956f49c0162d01d下載 - 2020-12-27T131109.543

古代文人雅集玩什麼?燕飲投壺禮為先
2017-10-25 由 文藏 發表于歷史
元 磁州窯彩繪投壺
從先秦至清末,宮廷中流行着一種特別的遊戲——投壺,亦稱射壺。宋時呂大臨在《禮記傳》中云:「投壺,射之細也。燕飲有射以樂賓,以習容而講藝也。」遙想古人遊戲之樂,在收藏投壺的過程中也多一份意趣。
初為國家禮儀
投壺的發端最早應是東周與春秋左近出現,源流本為「射禮」,戰國時期已相當興盛。那時,諸侯列國之間的國事外交,宴飲賓客,通常作為禮儀和尊敬,須請來賓射箭,來賓不能推辭。當時,射箭為成年男子的基本技藝,以不會為恥。久之,不會者多了,倘若有病者,亦是不能。例如趙國的藺相如,手無縛雞之力,怎能施射箭之禮?也就只得改為以手投擲。手來投擲,箭鏃何用?所以後來投壺之箭,無鏃。於是就有了「投壺」之戲。自然,最早投壺不是遊戲,而是諸侯國間的國家禮儀。
漢代《投壺圖》拓片
在《左傳》中記載:「晉昭公大宴諸國君王,舉行投壺盛儀。壺中滿盛紅小豆,使箭不能躍出,每投一次,不得重複,可以輪迴。」這裏所描述的情景,明確指出是為國禮。
投壺成為遊戲,是戰國後期才開始的。此等遊戲,圈子很小,古代僅在皇家燕宴,士大夫、文人們宴飲或雅集之際。人們從容安祥,講究禮儀,吟詠詩文,款款戲耍,是一種極有修養的貴族遊戲。人們站在距「壺」一定距離之處,一手拿了一支無鏃之箭,投向「壺」口,以矢投入「壺」口之內者為勝,兩側耳口次之,亦可三矢齊發,全部投入口耳,稱為「寫字」。可以人各一次,亦可每人多支,投完換人,多次循環,以投入最多者為勝,輸者或罰酒,或作詩句,類似酒令。
歷代遊戲有別
秦漢之時,士大夫們每逢宴飲,必得以「雅歌」伴「投壺」助興。其投壺技巧百出,有背向反投者,遮目盲投者,隔了屏風越投者,或各種舞蹈技藝投壺者等等,不一而足。《東觀漢記》有云:「取士皆用儒術,對酒娛樂,必雅歌投壺」。雅歌已與投壺融合一體,而且成為入仕晉級的必備條件——儒士們若要升遷,先必要學好此二者。自然,熟能生巧的愉悅與盛況,不得而知。此時此處的投壺,已經失去了國禮的權威地位,逐漸演化為士大夫、文人們雅集的遊戲了。
馮超然《投壺圖》
漢代投壺,改進許多。壺中無物,投得太正,矢可彈出,無效再投,最多可擲百次。《西京雜記》有:漢武帝時之郭舍人善投壺,可以「一矢百餘反」,「每為武帝投壺,輒賜金帛」。此位郭舍人,是惟一可以三矢齊發,投作「寫字」技巧者。南陽出土東漢畫像石上,亦有「投壺飲酒圖」,賓客對列,中置投壺,旁有酒甌,有司射,有監酒,有投者,有觀者,有扶醉者,雅歌投壺之盛狀,鏤刻得很是生動。
明 銅雙耳投壺
到了魏晉時期,投壺又得改進。壺兩側加了雙耳,投壺之花樣劇增,有「依耳」、「貫耳」、「倒耳」、「連中」、「全壺」等等。在士大夫與文人之間,頗為盛行。為魏晉時期之「雅集」活動,平添許多詩文內容。《新唐書·高麗傳》記載:「高麗之君居平壤城,俗喜弈、投壺、蹴鞠。」可見,唐代中國之「三大國技」:圍棋、投壺、足球已經傳到朝鮮,且頗得其舉國歡喜。對唐代投壺遊戲之描述,杜甫在《能畫》一詩中:「能畫毛延壽,投壺郭舍人。」杜甫以漢武帝賞識的投壺藝人郭舍人,作比唐玄宗寵幸的技藝伶人。
宋代投壺
投壺在宋代不如漢唐般興盛了,卻也於文人之間流行着。歐陽修寫楊大年作文「投壺而不妨構思。」陸遊亦有詩句為:「投壺聲斷彈棋罷,閒展道書看」。由於宋代「寓政於樂」的過高改造,投壺遊戲,漸漸衰弱,僅於少數士大夫文人間流行,文人雅士間不多見了。可見,此時的雅歌投壺之戲,已經被賦予太多的政治意義。明代投壺,又有新的發展,投擲技法百有四十,這在《投壺奏矢》一書中有載。清代投壺亦有遺蹤,北京中山公園有「投壺亭」,是皇家節日宴飲時節,相伴遊戲,至今仍保存中古投壺六尊。
明16世紀 銅胎掐絲琺瑯纏枝蕃蓮紋投壺
投壺的式樣自誕生以來,大體上無甚變化,壺腹形似懸膽,又近賞瓶,細長口徑。後來加了雙耳,是為孔透,或與壺口同徑,絕無比壺口徑大者。漢唐以前,壺底為平底或外撇簋足(即圈足)。宋代以降,則盡成簋足了,且有六方八方者。漢唐及以前,其紋飾大都與青銅器、玉器類似,其後,則龍鳳鳥獸,人物山水,花鳥魚蟲等等,不拘故事,皆可為飾。
原文網址:https://kknews.cc/history/b49r3mm.html


陕西博物馆馆藏文字瓦当 | 自由微信 | FreeWeChat


孔子見老子 - Google 搜尋

下載 - 2020-12-27T130726.694下載 - 2020-12-27T130719.8152020-12-27_1307022020-12-27_130657

孔子見老子 - Google 搜尋


孔子「見」老子,歷代畫像演變,道德與哲學誰更大?
2019-12-03 由 瀋陽學大教育 發表于歷史
罷黜百家,獨尊儒術,是董仲舒提出,漢武帝開始施行。此時的儒家思想,已非春秋戰國時期儒家思想的原貌。而是摻雜道家、法家、陰陽五行家的一些思想,是一種與時俱進的新思想。它維護了封建統治秩序,神化了專制王權,因而受到中國古代封建統治者推崇,成為兩千多年來中國傳統文化的正統和主流思想。
春秋戰國時期的諸子百家代表:
1.儒家學說:孕育了我國傳統文化中的政治理想和道德準則
2.道家學說:構成了2000多年傳統思想的哲學思想
3.法家學說:其中的變革思想成為歷代進步思想家、政治家改革圖治的理論武器。
4.百家爭鳴奠定了中國傳統文化的基礎,是中國傳統文化的源頭,是中國歷史上第一次思想解放運動。
以上是歷史書中的定論,也代表了現代主流思想的觀點。
漢代古畫:孔子見老子
目前所見最早記錄孔子和老子關係的圖畫,是一副漢代古畫。孔子帶着一個童子來拜見老子,這一場景同樣也出現在史書中。似乎應該是早有定論的事情,然而,此後各個時期的書畫,多次提級此事,細節處多有不同。
曲阜孔廟塑像:孔子見老子
這個塑像出現在曲阜孔廟,依然是「孔子見老子」,此時的見已經不是拜見,而是坐而論道了。雖然過去了兩千多年,我們確實已經不必在乎老子和孔子誰年級更老。
宋高宗親自書寫孝經,當時的書畫名家配了一副圖,此時的孔子已經穩坐C位,老子似乎已經遠離了人們的視野。
漢代的古畫到底從何而來?閒着無聊,考證了一下,可見這樣一副完整版,標註中寫明,上面是孔子見老子圖,下面畫的是漢代和匈奴的戰爭。
這是什麼畫呢?版畫?還是拓印?
看看,真正的原版!!!
這是一塊石刻,陳列在山東博物館。
原文網址:https://kknews.cc/history/ljyx2eb.html

qp317o82-38rn-4s1q-onr4-n9pp80s0p1p2下載 - 2020-12-27T130726.694s074onr8-r7o5-4q31-n021-6q9o78ro3o9r8o76p976-04nq-4p93-on8q-r58onp0352n452197nr8pr8p445386432812rnq45r64


釋奠位序儀式圖 - Google 搜尋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nicecasio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