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36年英國嘗試在阿基米德號船底使用螺旋推進器,並於1843年成功建成世界上第一艘螺旋槳推進的大不列顛號。1850年法國、英國海軍都投入了螺旋槳戰船,由此終結了槳輪船不到半個世紀的短暫「風光」,復仇女神號依憑的不只是運氣,更是過硬的技術實力——以蒸汽為動力、以鐵甲為裝備、配備水密封艙,是工業革命成果

清軍企圖靠兩個人力推動的絞盤去抗衡兩台60馬力的蒸汽機,用兩三門黃銅炮和一大堆火繩槍去抗衡兩門32磅炮和4門6磅炮,再加上中式帆船防炮能力低下的船體,車輪船的慘敗可以說是毫無懸念的。

2020-12-18_1002202020-12-18_10032316830007p57spn9sr41o2020-12-18_1002422020-12-18_100227

復仇女神號與紅頭米艇,這是兩個世界與兩個文明的對絕
2017-02-16 由 梁二平的海洋 發表于歷史
據《舊唐書·李皋傳》載,唐代李皋設計槳輪船「挾二輪蹈之,翔風鼓浪,疾若掛帆席」。最早設計出槳輪船出自中國,在近代卻遭遇了尷尬與悲涼的一幕:發明了蒸汽機的英國人將蒸汽動力的槳輪船開進了中國珠江口,火炮轟擊清廷戰船,攻克穿鼻要塞,侵占香港……此間,一個並不重要的角色——復仇女神號在歷史舞台上頻頻亮相。
復仇女神的希臘語願原意是"憤怒的人",任務是追捕並懲罰那些犯下嚴重罪行的人,無論罪人在哪裡,她們總會跟著他,使他的良心受到痛悔的煎熬。在古代的羅馬與希臘神廟中可以看到她長有翅膀一手持劍的女神的形象。不過,大清國與英國在鴉片戰爭前,並無仇恨,中國皇帝甚至弄不清英國在哪裡。一切皆來自於英殖民者的貪心。
1840年秋,道光皇帝將林則徐革職,令督琦善任兩廣總督兼海關監。此時,英國在華代表懿律已因病辭職,堂弟義律接任其職與清廷交涉通商。1841年1月6日,道光皇帝收到琦善第三期奏摺後,下令:「逆夷要求過身……即當大軍撻伐……逆夷再或投字帖,亦不准收受」。龍顏不悅,逆夷也不悅。未及聖旨到廣州。
1月7日上午,未及聖旨到廣州,義律於利用琦善裁撤海防和談的之利,捍然派出7艘軍艦、4艘輪船和10餘只舢板,載英軍與印度兵1500餘人,突襲虎門外的穿鼻洋——
從當年英軍的海戰地圖上所標註的艦名來看,參加穿鼻洋海戰的都是載炮20至40門的護衛艦、巡航艦級別的小型戰艦。戰鬥由印度馬德拉斯土著步兵第37團陸軍少校伯拉特統一指揮,他將艦隊分為兩個支隊:東路三艦攻打沙角炮台,亦稱穿鼻炮台;西路4艦攻擊大角炮台。
這次戰役中,復仇女神號(HMS NEMESIS,音譯尼米西斯號,也譯為復仇者號),它只是旁邊助戰的小角色,但因其是蒸汽槳輪船(也稱明輪汽船)最初在海戰中亮相,所以,當時的海戰畫中頻頻出現它獨特身影。最早見於報端的是隨軍畫家畫的戰場速寫《中國廣州河上的海戰》,刊於1842年11月12日出版的《倫敦新聞畫報》上,作者佚名。後來,一些表現此役的海戰畫中,都有復仇女神號的獨特身影。其中,最為中國人熟知的是油畫佚名畫家繪於1843年的《復仇女神號與清水師炮戰》。
要說明的是,這幅畫經常被誤認是表現1839年11月3日關天培擊退英國艦隊的「穿鼻之戰」。實際上,此畫右側復仇女神號,1839年11月23日才下水服役,1840年6月剛剛從其服役的東印度公司調來參戰,它不可能參加1839年的「穿鼻之戰」。此畫顯示的應是1841年1月7日的清英穿鼻海戰。
這一天,威廉·霍爾中尉指揮這艘僅裝有7門炮的復仇女神號武裝蒸汽船(因兩邊裝明輪,沒有更多空間裝炮),發炮擊毀了多艘大清戰船和小船。除了這幅畫,還有另一幅海戰畫從另一角度描繪了復仇女神號炮擊清軍戰船的場景。英軍其它文獻也記錄了這次炮擊,稱復仇女神號擊中清軍戰船,引起船上威力巨大的爆炸。從一個側面證明,此火爆畫面並非藝術誇張。隨後,復仇女神號載著海軍陸戰隊,後由漢奸引領從穿鼻登陸,正面炮擊和側後包圍,令炮台陷入被動,清軍陳連陞和兒子陳舉鵬等戰死,沙角炮台陷落。
1841年1月20日,義律與琦善簽訂了《穿鼻草約》,1月26日義律私自派英艦硫磺號在香港水坑口登陸,強行占領了香港,香港從此成為英國殖民地。其後,道光皇帝因琦善擅自割讓香港,令鎖拿解京問罪。1月27日,清廷正式對英國宣戰。
畫面中心的大清雙桅戰船,不像專業戰艦,很像汕頭的「紅頭船」。我特別請教了古船專家袁曉春等人,他們說,此類戰船名為「米艇」,原為廣東運米船,廣東水師發現該船型速度快,遂採用作為戰船,故名。此類「紅頭」海船源自汕頭,船型受福船影響。這類海航早已退出歷史舞台,但在虎門鴉片戰爭博物館,還可以看到「米艇」的船模展示。
畫面右側冒著巨大蒸汽的是復仇女神號,為蒸汽槳輪船,因載炮少,只輔助作戰。英國工業革命後,曾採用蒸汽槳輪船參與河運,美國人率先在紐約近海用蒸汽槳輪船進行海運後,英國皇家海軍於1821年啟用此類船,至1830年已將蒸汽槳輪船大量投入海戰。最早赴中國作戰的即是東印度公司的復仇女神號。這種蒸汽動力戰船有它動力上的優點,但也有一個弱點,即一側槳輪被擊毀,船則難以轉向。所以,1836年英國嘗試在阿基米德號船底使用螺旋推進器,並於1843年成功建成世界上第一艘螺旋槳推進的大不列顛號。1850年法國、英國海軍都投入了螺旋槳戰船,由此終結了槳輪船不到半個世紀的短暫「風光」。
原文網址:https://kknews.cc/history/x55n64o.html


Nemesis (1839) - Wikipedia

2020-12-18_103155800px-HEIC_Nemesis800px-Nemesis_(1826);_Druid_(1825);_Stag_(1830);_Forth_(1833);_Seahorse_(1830);_Severn_(cancelled_1831)_RMG_J3846

HMS Nemesis (1826) - Wikipedia


復仇女神號(英語:Nemesis)為英國東印度公司於1835至1840年在利物浦建造的一艘遠洋汽輪兵艦,是英國第一艘鐵殼(用鋼皮作外殼包裝木船)戰船。該艦於1839年下水,1840年英國皇家海軍命令這艘鐵殼軍艦游弋於尼日河和大西洋,後被派往中國參與了第一次鴉片戰爭的多場戰役。戰爭結束後被用來打擊菲律賓和印尼地區的海盜。
復仇女神號 - 維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書 https://bit.ly/38c6mpf
設計特點
它是英國第一艘應用水密艙壁的軍艦同時也是世界海軍史上最早使用蒸汽動力的軍艦之一平底, 吃水只有 5 英尺深, 轉動非常靈活, 在淺水的河床作戰最為理想。有利於她進入內河河道,追擊敵船。同時裝有兩條活動的龍骨, 能往下再伸展 5 英尺, 讓該船能吃水共 10 英尺, 足夠在大海航行。它的舵也採取同樣辦法, 在原來固定的舵上再加上一個活動的舵。淺水航行時, 用固定的舵;大海航行時, 再伸展出活動的舵。它的動力來源除了水蒸汽輪外還有風帆。因為率先使用了當時許多先進的技術,1839 年建造該艦時,被認為是一種史無前例的大膽嘗試。
該艦於1839年由英國東印度公司委託建造,但並未被列入該公司艦艇名錄。《泰晤士報》因此斷言「...這艘船獲取了私掠許可證。如果此事屬實,它一定懷有針對中國的走私鴉片之目的。」[1]
技術數據
艦長56.1米,艦寬8.8m,吃水深度1.8m,排水量660噸,馬力10匹,雙引擎,鐵製明輪推進,配備2門32磅及4門6磅大炮以及火箭彈,並可載船員90人。
復仇女神號 - 維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書 https://bit.ly/38c6mpf

800px-HEICo_steamer_NemesisHEIC_Nemesis


香港海防博物館 - 精選藏品 - 其他藏品

2020-12-18_100911


復仇女神號 - 維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書


復仇女神號,駛過英國殖民史的傳奇15年
2020/08/22 來源:廣西師大出版社新民說
1840年3月9日凌晨2點,拉滿風帆、燃足蒸汽的復仇女神號戰艦航行在康沃爾北部海岸,船員和乘客們經過一日的漫長奔波早早進入夢鄉。
突然,測深員監測到陸地就在前方不遠處,而此時,船仍在全速前進!
儘管大副佩德立即下令向右轉舵,收起風帆,一切還是太遲了。隨著一聲巨響,復仇女神號結結實實地撞上了暗礁:
「它猛地停住了,船頭翹到空中,明輪徒勞地在水中攪動。」
船頭第一個水密艙壁的前面被撞了一個大洞,右舷的一層外鐵殼被割開,下層甲板的木枕被迫向上拱起,支撐它們的大螺栓已經脫落,倉壁的下板則嚴重彎曲,第一個艙室正在進水。
當年,有多達600艘英國船隻因失事葬身海底,復仇女神號會成為其中之一嗎?
學者安德里安·G. 馬歇爾在《復仇女神號:鐵甲戰艦與亞洲近代史的開端》一書中重現了這一驚險場景。萬幸的是,復仇女神號沒有釀成1912年鐵達尼號遊輪沉船的慘禍,儘管大洞緊緊地扣在岩石上,但沒有海水滲入船內。
水密艙壁挽救了復仇女神號的命運!
作為第一艘有著真正防水密閉艙的鐵殼船艦,復仇女神號在千鈞一髮之際充分展現出技術革新與設計疊代的價值。
自此,復仇女神號在跌跌撞撞中開啟15年的傳奇生涯。
屢立戰功:風光無限的15年
復仇女神號由榮譽東印度公司出資、萊爾德造船廠製造,是一艘為戰爭而精心打造的鐵殼蒸汽戰艦。
船上不僅裝載有兩門32磅的大炮和五門6磅炮彈的廠黃銅炮, 還有許多其他槍枝彈藥,武器裝備不時更換以適應各種戰事需要,可謂是19世紀三四十年代的「頂級配置」。
各方面裝備領先於同時期其他蒸汽戰艦的復仇女神號,在其服役期間的第一場戰役——第一次鴉片戰爭中出盡了風頭。
事實上,復仇女神號的存在本身,就已經盡顯威風:在工業技術和軍事武裝力量全面落後的亞洲沿岸軍民眼中,這艘體型龐大、擁有罕見鐵殼和蒸汽裝備的戰艦有如「天外來物」,讓人又驚奇又懼怕。
1841年2月25日,復仇女神號與其他戰艦一起搭載彼時世界上最精銳的部隊登上虎門的上橫檔島,大肆屠殺中國士兵,攻占珠江兩岸的所有炮台,火炮或是被填塞,或是被移除,房屋盡毀。馬歇爾如是還原當時的場景:
當時世界上最精銳的火炮隊發射數百發大炮,朝炮台上一群缺乏訓練、毫無還手之力的士兵轟擊,寂靜的天空響起震耳欲聾的槍炮聲和爆炸聲,火光沖天,炮聲隆隆,硝煙瀰漫。
那場戰役中,至少500名清軍將士陣亡,1300名中國士兵淪為俘虜,而英軍僅有8人受傷,1人戰死,復仇女神號毫髮未損
大勝之後,復仇女神號趁熱打鐵,率領7艘小船組成「輕巧小分隊」溯江而上。對黃埔南的一處炮台展開狂轟亂炸:
復仇女神號率先開火,清軍隨機反擊,復仇女神號被擊中了好幾次,一枚子彈差點穿破蒸氣室,一名英勇的中國軍官朝霍爾連發四箭,但都被霍爾成功閃避。
儘管中國軍士已足夠英勇,但遠遠落後於敵方的軍備力量不足以支撐他們抵擋武器精良的復仇女神號,英軍沒有受到太多挑戰就取得勝利,不僅攻下炮台,還一把火焚毀了林則徐麾下的劍橋號,爆炸聲響徹天際,甚至在廣州都能聽見

復仇女神號有如一個「小惡魔」,與其他英國戰艦一道,在中國東南沿海瘋狂炮轟、無間配合,為英國人打開中國這一巨大資本市場的同時,給中國人帶來了苦難的開始。
胃口大開的大英帝國並未滿足於此,先後入侵印度、緬甸、汶萊、泰國等東南亞國家瘋狂攫取利益,而復仇女神號在其中均扮演了重要角色:隨英軍征服印度信德地區、占領納閩島、出使暹羅,參加第二次英緬戰爭,見證英國總督詹姆士·布魯克對沙拉越的殖民統治確立和擴張。
跨越了半個地球的復仇女神號在亞洲戰場出盡了風頭,猶如一個所向披靡的「戰神」,所過之處皆成塗炭,為大英帝國的殖民擴張立下了赫赫戰功,鐵血征伐讓亞洲人民飽受戰亂之苦。
(1841 年1月7日, 復仇女神號和其他船隻在安臣灣擊毀中國戰船)
九死一生:驚心動魄的15年
如果說,復仇女神號在亞洲戰場的神勇表現淋漓盡致地展現出強大的軍事能量,那麼,它與惡劣自然環境的英勇搏鬥則充分發揮了其性能的穩定性。
遇淺灘、觸暗礁、在狂風暴雨中偏離航線,復仇女神號服役的15年里,數次遭逢大自然的殘酷考驗,總在沉船的邊緣「瘋狂試探」。
要知道,首航即遭遇意外擱淺僅僅是「渡劫」的序幕。
無數次死裡逃生的經歷中,當屬7月南非沿岸與駭人風暴的抗爭最為驚險。
1840年7月14日,復仇女神號頂著越來越強勁的西北偏北風取道非洲和馬達加斯加的莫三比克海峽,可僅僅過了一天,軍官們驚恐地發現,氣壓計的數據急降至28英寸,颶風來襲,惡浪滔天。
復仇女神號船型低矮扁平,在翻湧的風浪面前瞬間失去凜凜雄風,宛如一隻任人宰割的羔羊,無助地流蕩在風浪之中,而船上的人們都和這艘船一樣,只能任憑大海擺布。
劇烈的顛簸早已讓每個人筋疲力盡,打擊卻遠不止於此。
凌晨3點,突然傳來一聲巨大的撞擊聲,一個大浪不偏不倚地剛好打在左舷上,船突然打橫側對風浪,翻船近在眼前!
千鈞一髮之際,船掙扎著扭直順風而行,堪堪躲過致命一擊。
死裡逃生的船員們沒來得及鬆一口氣,很快就發現整艘船正在裂開:
右側明輪裂成兩塊, 其中一塊幾乎斷開,在水中吃力地前行。明輪的旁邊,就在船舷突梁的前面,有一條約2.5英寸的巨大垂直裂縫,使得邊緣凸出大約2英寸,在側邊留下一個大裂口。暴風雨仍在肆虐,這條裂縫越來越大。整艘船正在裂開。
屋漏偏逢連夜雨,好不容易搶修和安裝好明輪,強勁的東北風裹挾著巨浪再次突襲這艘傷痕累累的船艦——狂風與每天流速超過50英里的強勁洋流匯合,引起海水在船後劇烈地翻滾,有時舵完全露出水面,船首斜桅也被淹沒。
裂縫開始變長,船身兩側海水不停倒灌進來,左舷鍋爐的火爐也被損毀難以使用。船上每個人都投入到這場沒有硝煙的戰爭之中,夜以繼日地搶修這艘船。司爐幾乎宣判了復仇女神號「死刑」:
「船長,你還能笑得出來,你根本不知道鐵的特性。你怎麼知道呢?一旦開裂,就像現在船身兩側一樣,裂口將繼續擴大,沒有什麼能阻擋得住。」
這艘首次遠航的鐵甲戰艦被迫在強勁的颶風中接受性能的嚴峻考驗——木質甲板的穩定性,船上的55個人遠離陸地,孤獨地抗擊風暴。船長霍爾後來在寫給皮科克的一封私人信件中還原了當時的絕望心情:
「船上沒有幾個人期望還能活著到達海港。在當時那種情況下,我很難形容自己的心情——實在糟糕透頂。」
好在,霍爾是一個果決的船長,往往能在每一個即將沉船的危險關頭做出關鍵決斷,力挽狂瀾:他先是敏銳地判斷出移除明輪葉的隱患,隨即下令將鐵條擰到每一塊第二層甲板下面,沉著指揮船員們在風暴中搶修破損的戰艦。
終於,復仇女神號在兩周後駛入聖瑪利亞半島,抵達新生。
不期而至的海上風暴無疑是船舶的共同噩夢,威風如復仇女神號,同樣無法左右大海的喜怒無常。在其服役的15年里,充滿了與大自然驚心動魄的搏鬥歷險,扛過無數個沉船的危難關頭。
數次「虎口脫險」,復仇女神號依憑的不只是運氣,更是過硬的技術實力——以蒸汽為動力、以鐵甲為裝備、配備水密封艙,是工業革命成果的集中展示,誠如《華爾街日報》所言:
蒸汽和鋼鐵對大英帝國的影響全體現在這艘船上,在每一個螺母和螺栓上。
(從英國前往中國的航程中,復仇女神號在好望角附近的狂風中順風平穩前行)
駛向未來:開拓歷史的15年
一個半世紀之後,當我們回望復仇女神號的命運軌跡,會發現,第一艘繞過好望角的鐵殼蒸汽船在近代史中扮演了開拓性的角色。
復仇女神號並非第一艘鐵殼船,早在1834年就有四艘小鐵殼明輪船被拆卸送往印度,並在那裡進行組裝,它們被稱為「皮科克鐵雞」,而與復仇女神號同時鍛造的鐵殼蒸汽戰艦們則多被分裝至東方才投入使用。
復仇女神號的開拓性在於:它沒有藉助其他交通工具及其他外力,而是自己航行前往東方。這一開創性的航程標誌著海上蒸汽航運的轉折點,其良好的試航和戰鬥結果成為19世紀40年代英國皇家海軍訂購大批鐵殼船的主要依據。
我們對無敵戰船的想像往往是不易活動的龐然大物。然而,復仇女神號卻是個靈活的「巨怪」。儘管在彼時同類船隻中體積最大,並裝載著眾多大炮,但復仇女神號可以在狹小的河道上利落航行。
英軍攻陷黃埔後,大炮直指廣州,於是,復仇女神號受命悄悄離開澳門的錨地,拖曳兩艘小船,在敵占區充滿危險的淺河水道成功辟出一條直接通往珠江的全新航道,同時還摧毀3處軍屯駐地,打垮6個炮台,擊毀9艘清軍戰船,毀壞115門大炮。
正如伯麥後來告訴印度總督奧克蘭勳爵的那樣,這艘船表明:
「只要我們認為合適,大英帝國的旗幟就可以隨時隨地在這些內陸水域升起。」
復仇女神號之所以能在河道上如履平地,是因為其獨特的平底船架構:這艘低矮的船艦又長又窄,船尾方方正正,底部平、吃水淺,非常適於河道航行。
此外,這艘鐵殼船不是一般的牢固,與木船相比,它不易受損,防水艙可以使它承擔更多風險。
靜能泊于海灣威懾四方,動能深入內河開闢新航線,裝載能力強大又不失靈巧敏捷的復仇女神號無疑是一個令對手膽寒的「全能王者」。
(皇家東印度公司的蒸汽船復仇女神號
無數個驚險又高光的瞬間,一點點鋪就這艘傳奇戰艦的輝煌生涯。
馬歇爾在《復仇女神號:鐵甲戰艦與亞洲近代史的開端》 一書中,通過信件、報導等大量一手資料的梳理和歸納,生動再現了這些珍貴的歷史瞬間,多方位復現了復仇女神號的航跡,我們得以深入了解這艘傳奇戰艦的輝煌一生。
復仇女神號載乘著大英帝國海外殖民的勃勃野心「一路開掛」,無論是面對瞬息萬變的惡劣海上環境,還是投入駭浪驚濤的戰爭,這艘堅硬的鐵殼蒸汽艦均體現出其無與倫比的性能和強勁的戰鬥力。
從入海起航到退役拆除,復仇女神號服役的15年,是工業革命成果不斷湧現的15年,是維多利亞女王逐漸走向執政高峰的15年,也是亞洲一步步陷入帝國殖民統治的15年。
乘上馬歇爾的文字之船,讓我們一起重歷一百多年前的鐵甲傳奇
復仇女神號,駛過英國殖民史的傳奇15年 - 壹讀 https://bit.ly/3p8SyCR
原文網址:http://read01.com/BJAx62N.html

3051537635306a527357


蒸汽與人力的對決:鴉片戰爭中的英軍蒸汽輪船VS清軍車輪船
2017/08/01 來源:最強冷吧眾
1841年10月,攻破鎮海的英軍在當地的工場中發現了一些機械裝置的零件。兩根長木軸,直徑12英尺的硬木明輪,以及一些接近完成的堅固木齒輪。這是一種用來推進船隻的明輪裝置,當鎮海陷落時,清朝工匠還沒來得及把他們安裝到戰船上。
儘管在蒸汽明輪船復仇女神號(Nemesis)的艦長看來,中國人對西洋機械的模仿出了名的滑稽可笑,但這套沒有蒸汽機的明輪裝置卻讓他讚嘆中國人的心靈手巧。比起那些山寨新炮架和山寨卡隆炮,英國人認為這套明輪裝置要更加卓越,更能體現中國人的模仿能力。
「一定是因為中國人在舟山看到了我們的蒸汽船。」不止一個英國人這麼認為。事實也的確如此。1840年夏天,當英軍入侵舟山時,在寧波軍營監製軍械的龔振麟奉命前往甬東。這次出差讓他見到了以筒貯火,以輪擊水的英國蒸汽船。雖然此時龔振麟對蒸汽機一竅不通,整個大清朝也幾乎找不出能造蒸汽機的臣民,但出沒波濤,維意所適的蒸汽明輪船深深地吸引了龔振麟。他認為即使沒了火的力量,只靠明輪裝置也能帶來強大的動力,於是一個想法在他腦中成形。
復仇女神駕臨
△早期的蒸汽明輪
19世紀是航海技術以空前的速度發展的時代。蒸汽動力、鐵殼、明輪、螺旋槳、飛剪船型,各種新技術不斷被運用在船舶上。在第一次鴉片戰爭中,英軍就使用了多艘蒸汽明輪船。這些運用了世界最先進推進技術的中小型戰艦,在戰爭中發揮了巨大作用。
動力強勁的輪船航行時不需要倚仗風力或人力,只要有煤炭,就可以高速持續航行。因此輪船在鴉片戰爭中屢屢作為英軍艦隊的先鋒,為艦隊測量水深,偵查敵情,在戰場上作為先導衝鋒在前。當英軍需要進入河流中作戰時,這些輪船還要拖拽風帆戰艦深入內河。英軍的大型風帆戰艦有輪船相助,可以無視風力限制在內河作戰,這在幾十年前是無法想像,清軍也因此大吃苦頭。
此外,輪船還要在長江、珠江中獵殺前來騷擾的清軍小型戰船。這些小船很多都是划槳戰艦(如快蟹),在內河中機動靈活,可以輕鬆地擺脫英軍的風帆戰艦。但遭遇速度遠比自己快的火輪船後,只有死路一條。輪船憑藉卓越的動力,還屢屢作為登陸艦,將英軍部隊運送登錄上岸,並提供火力支援。
△清軍的槳帆船--快蟹
在華作戰的英國輪船中,最著名的就是復仇女神號。這艘船的名氣不僅來自於她在戰爭中的表現,還來自於這艘輪船身上先進的造船技術。這是英國第一艘鐵殼遠洋輪船,也是第一艘為海軍建造的鐵殼戰艦——雖然買家是東印度公司,並不是皇家海軍。
在復仇女神號之前,鐵殼船的歷史可以追溯到18世紀末,一些較大的鐵帆船、鐵輪船已經在19世紀初投入內河和沿海航運。但復仇女神是第一艘可以遠洋航行的鐵殼蒸汽軍艦
在復仇女神號的時代,隨著鋼鐵工業的發展,造船廠已經可以獲得足夠用於建造大船的鍛鐵。由於當時的鋼鐵工業還沒有經歷技術革命,生產鍛鐵主要依靠攪煉法,因此這種材料並不算便宜。但實踐證明,鐵殼船在作為民用船隻使用時安全性更好,在遭遇風暴時要比木殼船更堅固。因此鐵殼船在19世紀上半葉蓬勃發展。建造復仇女神的廠家萊德船廠(Birkenhead Iron Works)在建造鐵殼船方面經驗豐富,其廠主威廉萊德(William Laird)就是鐵殼船的擁簇。
△航行中的復仇女神號
建造復仇女神號總共花了三個月,這艘遠洋輪船除了鍛鐵外殼外,和其他輪船並沒有什麼區別,其全長56米,寬8.8米,吃水1.8米。由於是軍用船隻,復仇女神號配備有兩門安裝在旋轉炮架上的32磅炮,4門6磅炮,一個火箭發射架,並被歸類為明輪巡航艦。
一些中文資料認為復仇女神號的鍛鐵外殼比木殼軍艦的橡木外殼更加堅固,可以更好地防禦清軍炮火,甚至把復仇女神號當成了鐵甲艦。實際上,那層薄薄的沒有內襯的鍛鐵外殼防禦力並不強,遠不能和鐵甲艦厚厚的鍛鐵裝甲帶相比。而且鍛鐵雖然比橡木硬,在面對榴彈時更堅固,但是鍛鐵較脆,缺乏木材的韌性,在面對大口徑滑膛炮發射的實心彈時只會比橡木船殼更脆弱。尤其是19世紀上半葉,英法等國的海軍進一步簡化艦炮口徑,戰艦大多裝備了例如32磅炮這種級別的重炮,甚至還有9英寸、11英寸口徑的達爾格倫炮這樣的巨炮,鐵殼軍艦在戰場上的生存性更加堪憂。因此在19世紀的大部分時間,木殼軍艦依然大行其道。為了綜合木材和鍛鐵的優點,19世紀60年代開始甚至還一度流行起了鐵肋木殼船。
復仇女神號摧毀清朝水師的沙船
復仇女神號並不是防禦力強大的鐵甲艦,然而在第一次鴉片戰爭中卻從來沒有被重創過,清軍的炮火只能對其造成輕微的損傷。究其原因:
一是因為中國南方較高的氣溫改善了鍛鐵的韌性,使船體面對實心彈時更加堅固。
二是清軍的火力過弱,不管是陸上炮台還是水師戰船,火炮不僅威力弱,而且命中率堪憂,面對屢屢衝鋒在前的復仇女神號竟然無法重創之。
第一次鴉片戰爭對於測試鐵殼軍艦的性能來說,是一次極好的機會。復仇女神號自從1841年初在穿鼻洋首次登場後表現出色:
在虎門,復仇女神只用一枝康格里夫火箭就把一艘清軍沙船炸得稀巴爛,這一幕被永遠定格在了版畫和油畫中,成為了鴉片戰爭中的經典圖像。
在珠江上,復仇女神號在與林則徐的三手東印度船劍橋號的戰鬥中立下了大功。
1842年6月,發動揚子江戰役的英軍艦隊抵達長江口,對吳淞的清軍陣地發動了進攻。在這裡,復仇女神號的艦長見到的不再是一堆沒有組裝好的機械裝置,而是投入實戰的清軍車輪船。
△虎門之戰的油畫 復仇女神高調亮相
以人易火
△前明《武備志》中的人力輪船
英軍輪船帶給龔振麟和其他官員的震撼,促使他們絞盡腦汁去建造可以與之對抗的戰船。但是仿造輪船遠比仿造卡龍炮和炮架困難,龔振麟可以命令手下的工匠依樣畫葫蘆做出仿製卡龍炮的鐵模,對蒸汽機一無所知的他卻無法讓工匠們山寨出蒸汽機來。他不懂蒸汽機的工作原理,也沒有見過實物,手上也沒有英國的機械設備。但這難不倒善於變通的龔振麟:既然蒸汽機無法仿造,那就只仿造明輪,然後以人易火。
正好林則徐在鎮海時,手上有一種越南車輪船的圖紙。據餘姚知縣汪仲洋在《安南戰船說》中的描述,這是一種結構簡單的小型車輪船,裝有兩個小明輪,靠藏在船艙中的兩人人力驅動,或是用手把條用力攀轉,或是用腳踏轉,如車水一般。
這種人力小車船看起來和中國古代偶有登場的車船沒什麼區別,沒有傳動裝置,直接用人力驅動車輪。龔振麟在仿造輪船時應該對這張《車輪船》圖有所參考,但並沒有照搬。龔振麟每艘戰船上都安裝了兩對明輪,明輪的木軸上都裝有許多硬木製的齒輪,同時上一層甲板上裝有一個平躺的絞盤,同樣裝有一些硬木齒輪。木軸和明輪的齒輪相接,當數人推動絞盤轉動時,通過多個齒輪傳動,明輪就會轉動,從而推動戰船前進。由於絞盤位於最上層的甲板之下,推動絞盤的水手有舷牆保護,不用擔心為槍彈所傷。當然,面對英軍的火炮那層脆弱的木牆還是和紙糊的的一樣。
△蒸汽機出現前的馬力驅動輪船 結構與清軍設計的類似
龔振麟先是造出小船在湖中實驗,發現航行迅速。後浙江巡撫劉韻珂開創製船事,令龔振麟依前式製造更大的車輪船,龔振麟又用1個月時間造出了可以航海的車輪船。這種車輪船雖然還是人力驅動的,但是擁有較為複雜精密的機械裝置,要比古代的車船先進一些的,由此可見龔振麟的匠心。
雖然在鎮海還未完工的車輪船和龔振麟仿製的卡龍炮一起落到了英國人手裡,但到吳淞之戰前夕,清軍已經擁有了五艘車輪船。在道光二十二年(1842年)4月22日的奏摺中,兩江總督牛鑒特意向道光皇帝提及自己又另招巧匠制水輪船四隻,並稱船上裝有火炮,行駛迅速,準備用於伏擊深入內河的英國人。牛鑒對自己手上的幾艘車輪船相當重視,任命之前因演炮不慎被摘了頂戴的游擊劉長清擔任水輪船管帶,統領各艦,並奏請道光皇帝復還劉長清的頂戴。然而,之後的吳淞之戰,車輪船的表現卻讓人大跌眼鏡。
△羅馬帝國晚期的公牛明輪船 結構同樣與清朝的類似
沒有懸念的戰鬥
△英軍艦隊在吳淞口
1842年6月16日凌晨,英軍進攻吳淞。復仇女神號拖拽著輕型護衛艦莫德斯特號,沿著吳淞西岸航行,勇敢地深入內河。一路上兩艘戰船遭受清軍岸炮火力的猛烈轟擊,特別是當拖拽到河流拐彎處時,清軍新月堰炮台上的十門黃銅大炮火力尤為猛烈。復仇女神號頂著清軍猛烈而準確的炮火,堅持將莫德斯特號拖拽到位。
就在此時,位於復仇女神號東南方的黃浦江上突然出現了14艘中式戰船,其中有五艘是新建成的大型車輪船。這些戰船是牛鑒戰前特意部署在土塘內的黃浦江上的,以防英軍深入內河。但牛鑒顯然對於清軍水師的實力自信過度,這些戰艦從遠處匆匆向英軍戰艦開火,炮彈卻全部失的。英軍輪船的拖拽並沒有受到影響。
當莫德斯特號被拖拽到位,開始炮擊西岸的清軍炮台後,復仇女神號解脫了纜繩向清軍戰船衝去。一邊用船首的火炮向清軍戰船開火,一邊用船尾的火炮向西岸的清軍炮台開火,清軍戰船也對復仇女神號回以炮彈。
縱然嚴密布防 吳淞口還是被英軍輕易突破
當清軍戰船進入復仇女神號的葡萄彈的射程時,清軍水師主帥帶頭駕船逃跑,其他戰船也欣然跟隨主帥逃命。所有清軍戰船都拚命向江岸逃去,其中跑得最快的就是那幾艘車輪船。據英國人描述,這些車輪船的航速可以達到3.5節。英國人以最快的速度裝填射擊火炮,不停地向清軍戰船傾瀉著葡萄彈和霰彈。清軍戰船上的水手陷入一片混亂,有人跳上舢板棄船逃生,有人乾脆直接跳到黃浦江里向岸邊游去,一些水手隨著被擊沉的船隻沉入江底。清軍艦隊土崩瓦解,只有兩艘戰船逃出生天,剩下的12艘戰船不是被擊沉,就是被遺棄在岸邊或江上。復仇女神號運氣不佳,在追擊時擱淺在岸邊,之後被睏了幾個小時。
江上的戰鬥結束後,英軍派出小艇四處俘獲和破壞被遺棄的清軍戰船,拖走了剩下的三艘車輪船和一艘中式帆船。從這個數字來看,逃走的兩艘清軍戰船可能就是車輪船。英國人對車輪船充滿了好奇心,他們仔細觀察了船上的機械裝置和武備,前文關於車輪船內部機械裝置的描寫就來自英國人的記載。這些車輪船都是新近建成的,每艘船有兩對明輪,甲板下藏有絞盤和齒輪裝置,靠人力推動絞盤,齒輪傳動。每艘船上配有兩到三門新鑄的黃銅火炮,此外還有大量的抬槍。船上還發現了大量的火繩槍、刀劍、長矛。清軍顯然對車輪船寄予厚望,每艘車輪船都配備了一名高級官員做指揮。然而,車輪船最終在戰鬥中淪為了跑得比誰都快的角色。
△正在釋放火箭的復仇女神號
清軍企圖靠兩個人力推動的絞盤去抗衡兩台60馬力的蒸汽機,用兩三門黃銅炮和一大堆火繩槍去抗衡兩門32磅炮和4門6磅炮,再加上中式帆船防炮能力低下的船體,車輪船的慘敗可以說是毫無懸念的。然而未經戰陣的兩江總督牛鑒不懂這其中的差距,還是把龔振麟因為仿造不了蒸汽機才設計出的車輪船當成克敵利器。這位自信滿滿的主帥從不知英吉利為何物,制定了具體細微卻又屬於閉門造車的應敵方案,其中就包括建造車輪船抵禦英軍。雖然被道光帝稱讚水陸交嚴,深得以靜制動之法,牛鑒在吳淞的防線還是快速崩潰了,和他的車輪船一樣虛弱。
這是清軍車輪船和英軍輪船之間唯一的一次對決。鴉片戰爭期間建造車輪船的不止鎮海和吳淞兩地,廣東地區也曾建造過一艘十人驅動的車輪船,號稱載炮十二門,船身上罩有漁網、生牛皮、毛竹、棉胎以防炮。但除此之外並沒有實戰記錄。
△《火輪船圖說》插圖
其實在鴉片戰爭中,清朝士紳對蒸汽船的研究不止製造車輪船。丁拱辰、鄭復光等人研究了火輪船的工作原理,後者撰有《火輪船圖說》。曾出資仿造西式戰艦的富商潘世榮還曾僱傭西方工匠仿造小汽船,但不甚成功。
△中國人自己建造的第一艘蒸汽船黃鵠號
第一次鴉片戰爭中清朝士紳對輪船的仿造只停留在簡單的模仿形式上,並沒有掌握蒸汽輪船最核心的蒸汽機技術。此後蒸汽輪船首次進入清軍水師服役,要等到1856年怡良購買火輪船了。而清朝建造第一艘蒸汽輪船成功,要等到1865年「黃鵠」號建成下水了,此時距離第一次鴉片戰爭已經過去了二十多年。
原文網址:http://read01.com/zPy0ADD.html

3047786a4a51754657372020-12-18_1015282020-12-18_1015222020-12-18_1015122020-12-18_1015072020-12-18_1015002020-12-18_1014512020-12-18_1014453047786a4a514d5554633047786a4a516f7a39513047786a4a51774362553047786a4a5145744279 (1)3047786a4a51464155313047786a4a51457442793047786a4a516e524a713047786a4a51737653453047786a4a514b524466

復仇女神號與紅頭米艇,這是兩個世界與兩個文明的對絕 - iFuun

2020-12-18_101704


《魔兽世界》涅墨西斯 希腊神话中复仇女神涅墨西斯和复仇三女神厄里倪厄斯有什么关系或区… - 宅乐软件园

0004053773 (1)


十二星座的守護女神

16520190226174302

十二星座代表的神話女神!看看你是哪一個? – Play不累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nicecasio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