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內戰南北戰爭,是美國歷史上最大規模的內戰,發生於1861至1865年期間。參戰雙方為北方的美利堅合眾國(英語簡稱聯邦,Union)和南方的美利堅聯盟國(英語簡稱邦聯,Confederate)/《湯姆叔叔的小屋》小說深刻地描繪出奴隸制度殘酷的本質,並認為基督徒的愛可以戰勝由奴役人類同胞所帶來的種種傷害-加速《廢奴令》的頒布/南北戰爭的深層原因,1857年的經濟危機無疑也是它的推手之一 @ 姜朝鳳宗族 :: 痞客邦 ::


2020-12-15_205012Robert_Edward_Lee506px-Robert_E._Lee2020-12-15_205019

羅伯特·愛德華·李(英語:Robert Edward Lee,1807年1月19日-1870年10月12日),又常簡稱為李將軍,美國將領、教育家,為南北戰爭期間邦聯(南軍)最出色的將軍,並以總司令的身分指揮邦聯軍隊;如同布匿戰爭的漢尼拔與二戰的隆美爾一樣,其以寡擊眾以少勝多但最終戰敗的生平為他贏得一代名將之譽。戰後,他積極推動重建,晚年成為大學校長。李將軍維持著邦聯代表象徵及重要教育家的形象至今。
羅伯特·李 - 維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書 https://bit.ly/384Qy7J
早年生涯與事業
羅伯特·愛德華·李出生於維吉尼亞州威斯特摩蘭郡的斯特拉特福莊園,為獨立戰爭英雄、維吉尼亞州州長亨利·李三世(綽號輕騎兵哈利)與安妮·希爾·李(Anne Hill Lee)的第四子。他在1825年入學美國軍事學院(西點軍校),並於1829年在四十六名同學中以第二名的成績畢業,並和另外五人共享了「無違規記錄」之榮譽。
李少尉其後曾駐防於喬治亞州考克斯珀島上的普拉斯基堡七個月。1831年,他轉調至維吉尼亞州的門羅堡擔任助理工程師。駐紮該地期間,他與瑪莎·華盛頓的曾孫女瑪麗·安娜·藍道夫·蒄提斯·李結褵於其父母位於華盛頓特區對面的住處,阿靈頓之屋。他們共有三子四女:喬治·華盛頓·卡斯蒂斯·李、瑪麗·卡斯蒂斯·李、威廉·亨利·菲茨休·李、安妮·卡特·李、伊莉諾·阿格尼斯·李、小羅伯特·E·李、米爾德麗德·蔡爾福·李。
工兵生涯
1834年至1837年間,李在位於華盛頓的工兵總司令部擔任助手,且於1835年夏協助勘定俄亥俄州與密西根州之間的州界。1837年,他接獲生平第一個重要任命,擔任工兵中尉,監督密蘇里州聖路易斯港口以及密西西比河上游與密蘇里河的工程。其成果使他得昇為上尉。1841年,他奉調至紐約港的漢彌爾頓堡,在當地負責構築碉堡。
美墨戰爭、西點與德州
羅伯特·E·李
李上尉於美墨戰爭期間(1846年-1848年)表現卓越超群。他當時在由韋拉克魯斯推進至墨西哥城的過程中,是溫菲爾德·史考特的主要助手之一。身為幕僚的他以個人偵搜促成了美軍多場勝仗。他找出了數條可用的攻擊路線,墨軍猶以為這些路線無法穿越而未加防守。
他於1847年四月的塞羅戈多戰役後升為少校。他曾參與的戰役有康崔拉斯之役、楚魯巴斯科之役以及夏布爾特佩克之役。他在此役中負傷。戰爭結束後擢升為中校。
美墨戰爭之後,他駐防於巴爾的摩港的卡洛堡三年。其後於1852年成為西點軍校校長。在西點的三年中,他改善了校園內的建築與課程,並付出時間與官校生相處。其長子喬治·華盛頓·卡斯蒂斯·李於其任內入學西點軍校,並在1854年以第一名的成績畢業。
1855年,奉調至第二騎兵隊開赴德州前線,協助保護當地移民免受阿帕契與卡曼契族印地安人的攻擊。那一陣子並不是李上校感到稱心如意的日子。他不喜歡長期遠離家人,尤其時當他的妻子病重。李上校只能儘可能的經常回家探視。
1859年,當約翰·布朗於維吉尼亞州的哈普斯渡口(今位於西維吉尼亞)發動突襲時,李上校正好人在華盛頓。於是奉命逮捕布朗並重建秩序。他迅速達成任務並返回德州的駐地。當德州於1861年脫離聯邦時,李上校奉召至華盛頓待命。
奴隸主生涯
身為維吉尼亞上流社會成員,李終身與奴隸制度接觸密切,但他名下未曾擁有多過六名奴隸。實際上,在於維吉尼亞石橋郡的記載中重新發現其1846年的遺囑前,未能確知其名下是否擁有任何奴隸。其遺囑內容為在他去世時解放一名叫做南希的女奴及其子女。[1]
然而,當李的岳父喬治·華盛頓·帕克·卡斯蒂斯於1857年十月去世時,李經由於執行其遺囑,自妻方獲得了可觀的房產,並有權暫時支配六十三名奴隸,包含男女及小孩。依卡斯蒂斯遺囑所言[2],自其去世起的五年內,在「遺囑執行人自視最為適當時」解放這些奴隸。
卡斯蒂斯的遺囑於1857年12月7日認證。雖然羅伯特·李·藍道夫、威廉·米德神父與喬治·華盛頓·彼德與李共為遺囑執行人,但另三人不符資格,所以僅剩李一人單獨負責結算房產及支配卡斯蒂斯的奴隸。李發覺自己需要資金來清償其岳父所遺留的債務及修繕所繼承的房產。於是,儘管遺囑提供奴隸們在「遺囑執行人自視最為適當時」得到解放的機會,他仍決定充分利用遺囑所給予的五年支配權,雇用這些奴隸們到鄰近的農場以及有更多工作機會的維吉尼亞東部去工作,以資獲利。這項決定使卡斯蒂斯的奴隸們感到不滿,他們曾被告知在卡斯蒂斯去世後即可獲得自由。
1859年,這群奴隸中的三名——韋斯利·諾里斯、他的姐妹瑪麗及他們的一名表親逃到北方。《紐約論壇報》收到兩封(日期為6月19日與6月21日)的匿名信[3][4]。這兩封信基於傳聞與1866年《全國反蓄奴標準報》所印行的韋斯利·諾里斯的訪談記錄[5],聲稱諾里斯等人在距賓州邊界數哩處遭捕獲,並送回給李,遭李施以鞭刑並以濃鹽水擦拭傷痕累累的背部。他們在行刑後被迫到維吉尼亞的里奇蒙工作,後又被轉送至阿拉巴馬。韋斯利·諾里斯在1863年1月於該州潛越戰線至北軍所控制的區域而獲得自由。
李於1862年秋,五年期滿後,釋放卡斯蒂斯的其餘奴隸。
對奴隸制度的觀點
自內戰結束後起,李通常被視為曾經於邦聯反對蓄奴的人,特別是描述他內戰末期的轉變上,以便使得美國重新團結。在戰後及重建期間,李成為邦聯錯失偉業論的中心象徵。而當分離世代視蓄奴為嚴重錯誤後,李曾有反對蓄奴的概念,有助於他成為南方光榮的象徵,以及建立全國共識。
最常被引用來主張李反對奴隸制的證據有:(一)解放卡斯蒂斯的奴隸,一如上述;(二)李1856年寫給妻子的信函。信中寫道:「我相信,在這個開化的時代,只有少數人不明白蓄奴制度於道德與政治皆屬有害。」(三)在戰爭最末期,他支持奴隸登記加入邦聯部隊,並以解放其自由作為服務功績的最後犒賞。
批評家則認為這些反對奴隸制度的描述誤解了李的真正言行。例如說,解放卡斯蒂斯的奴隸之舉通常被誤解為是李本人的決定,而實際上是卡斯蒂斯遺囑內的要求。李寫給妻子的信函也因選擇性引用而遭誤述。在描述奴隸制度的害處後,他隨後寫道:
“    詳述其諸般缺失到底無用。我認為,這種制度無論如何對白種男性的禍害更甚於對黑色種族,而雖說我在感情上強烈支持後者的行徑,我對前者更加同情。相比在非洲,黑人在道德觀念上、社會心理上與實際情形上身在此處要好得多。我希望他們所經歷的痛苦折磨——對其種族而言是必需的——可以把他們變好。他們要過多久才得受感化,端視全知全能的悲憫天意之所識與所為。
(It is useless to expatiate on its disadvantages. I think it however a greater evil to the white man than to the black race, & while my feelings are strongly enlisted in behalf of the latter, my sympathies are more strong for the former. The blacks are immeasurably better off here than in Africa, morally, socially & physically. The painful discipline they are undergoing, is necessary for their instruction as a race, & I hope will prepare & lead them to better things. How long their subjugation may be necessary is known & ordered by a wise Merciful Providence.[1])

該信的主題贊成富蘭克林·皮爾斯總統的演講,完全不是奴隸制的禍害,反而責難李之描述為「既不可靠又不負責」且為「有害作為」的廢奴主義。最後批評家指稱,無論在個人上對奴隸制抱持什麼樣的態度,李完全參與奴隸制體系,卻完全未有過任何公開性的不同作為,直到軍事情況終於極度絕望後,才計畫在不公平的情形下有條件的武裝黑奴。
內戰
1861年4月18日,在戰爭前夕,經由馬里蘭州共和黨人法蘭西斯·布萊爾在其子蒙哥馬利·布萊爾-林肯的郵政部長-位於華盛頓的住處調解下,林肯總統透過國防部長賽蒙·卡美容提議由李指揮聯邦軍。李在情感上反對南方脫離,並曾於1861年在信中猛烈抨擊為「完全是一場革命」,背叛開國先烈。然而他因效忠於出生地維吉尼亞而加入邦聯。
戰爭爆發時李奉派指揮維吉尼亞境內一切武裝力量,後成為邦聯軍初始的五名上將之一。然而李尊崇自己合眾國上校的軍階,拒絕佩戴邦聯將軍徽章。他僅願佩戴邦聯上校的三星章,而要等到戰爭勝利後方在承平時期昇為邦聯將軍。
在指揮維吉尼亞西部的邦聯軍,並負責卡羅萊納海岸防務後,他成為美利堅邦聯總統傑佛遜·戴維斯的軍事顧問。兩人在西點軍校即相互認識。
北維吉尼亞軍團司令
在約瑟夫·強森將軍在1862年6月1日於七松之役負傷後,李繼任北維吉尼亞軍團司令,獲得第一個領兵作戰的機會,他迅即發動了一連串的攻勢。在七日戰役中,他面對由喬治·麥克萊倫率領,威脅首都里奇蒙的聯邦軍。邦聯部隊因李將軍的攻擊行動而傷亡慘重,並因李將軍部下執行戰術時的無能而受損,但他的積極行動挫敗了麥克萊倫。在麥克萊倫撤退後,李將軍在第二次牛奔河之役中擊敗另一支聯邦軍隊。他後來入侵馬里蘭,企圖重新補給軍需,並儘可能的影響北方不利於戰爭結束的選舉結果。麥克萊倫因截獲一份南軍所遺落的軍令而得知李將軍的計畫,並在南軍得以集結之前增援優勢兵力至安提耶坦。在那血腥的一日中,李將軍抵擋住了北軍的攻擊,但不得不撤回維吉尼亞。
因對麥克萊倫無法摧毀李將軍部隊而感到失望,林肯總統任命安伯洛斯·本賽為波多馬克軍團司令。本賽下令渡過拉帕罕諾克溪發動菲德里克斯堡戰役。其部隊因搭橋渡河而延遲,讓李將軍的部隊有充分的時間組織堅強的防禦。1862年12月12日的攻擊行動對聯邦軍而言是一場災難。林肯其後又任命約瑟夫·胡克為波多馬克軍團司令。胡克在1863年五月推進至維吉尼亞的錢瑟勒斯維爾。其部隊遭李將軍及湯瑪斯·傑克森將軍以大膽的行動分割為數段,且側翼受攻,因而挫敗。對邦聯而言,此戰為以寡擊眾的重大勝利,但代價沉重:傑克森將軍-李將軍最重要的部屬-傷重不治,為國捐軀。李將軍聽聞噩耗,嘆道:「我右臂已斷。」
1863年,李將軍再度著手攻略北方,期望南軍的勝利可迫使聯邦承認邦聯的獨立地位。他企圖在賓夕法尼亞的蓋茨堡擊敗喬治·米德所率領的聯邦軍,卻無法達成。他的部屬未能以他所預期的魄力積極進攻,史都華的騎兵隊又遠在戰場之外,而李將軍決定對聯邦軍戰線中點發動大規模正面攻擊——即災難性的皮克特衝鋒導致慘重的傷亡。一如安提耶坦之戰,李將軍被迫後撤,但未受有力的追擊。在這場失敗後,李將軍於1863年8月8日向邦聯的戴維斯總統書面請辭遭拒。
1864年,新任的聯邦軍總司令尤里西斯·格蘭特企圖摧毀李將軍的部隊並進佔里奇蒙。李將軍率其部隊抵擋住其兩項企圖的進展,但格蘭特以其優勢的增援武力逐次逐步的向東南方持續推進。連串戰役發生於歐華連、史波特斯凡尼亞法院、冷港。格蘭特最終令其部隊暗渡詹姆士河而騙過李將軍。在抵擋聯邦軍進佔彼德斯堡里奇蒙鐵路補給線上的心臟地帶的企圖後,李將軍的部隊在彼德斯堡被圍,並竭力掘壕自衛。他企圖打破僵局,派遣具伯·爾利經審南多亞溪谷襲擊華盛頓,但爾利敗於菲利普·舍利丹的優勢軍力之下。彼德斯堡之圍自1864年持續至1865年6月。
總司令
1865年1月31日,李將軍昇任為邦聯軍隊總司令。1865年初,他力促通過讓黑奴加入邦聯軍以換取自由的構想。該構想在邦聯敗亡前的短暫期間內未有結果。
在邦聯軍因持續數月的戰役而筋疲力竭之後,一支聯邦軍成功的於1865年4月2日攻下彼德斯堡。李將軍放棄防守里奇蒙,並企圖與強生將軍在北卡羅萊那的部隊會師。其所部為聯邦軍所圍困,於1865年4月9日於阿波馬托克斯法院投降。若干部下(間接由戴維斯總統指示)提議拒降以讓部分小單位滲透出包圍圈外,並進入山區以進行長期的游擊戰,為李將軍所拒。
戰後
戰爭結束之後,李將軍曾向官方申請戰後特赦,但未曾獲准。申請書送出後上呈至國務卿威廉·西華德的桌上,但西華德以為那是副本而將之歸檔,數十年後方於其抽屜中再度發現。李將軍將不獲回應當成政府對其保留法律追訴權。
李將軍申請特赦立下範例,鼓勵許多前美利堅邦聯部隊官兵接受再度成為美利堅合眾國公民。1975年,一名國家檔案記錄管理局職員發現李將軍身故前宣誓效忠的誓詞後,傑拉爾德·福特總統對他發布特赦,並由美國國會恢復其公民權。
李將軍夫婦戰時居住於妻子的娘家,寇提斯李大宅,遭聯邦軍沒收,成為今日阿靈頓國家公墓的一部分。在他去世後,法院裁定該處房產遭違法查扣,須歸還其子;最終州政府動議撥款收購涉案土地,以現金方式賠償予其子,並獲其同意而落實。
他自1865年10月2日起於維吉尼亞勒星頓擔任華盛頓學院(今華盛頓與李大學)校長。在超過五年的任期中他將華盛頓學院由一所不知名的小學校轉變成美國第一所提供商業、新聞與西班牙語課程的大學。他立下全面性,令人摒息的榮譽觀念-我們只有一條校訓,就是每一個學生都是紳士(We have but one rule, and it is that every student is a gentleman)-在華盛頓與李大學以及其他若干獨斷維持榮譽體系的學校垂範至今。重要的是,李校長專注於讓學校吸引南北雙方的學生。然而,該校仍維持著種族隔離制度。自1895年自由黑人約翰·查維斯入學以後,華盛頓學院及華盛頓與李大學直到1966年才招收第二個黑人學生。
罹病與逝世
羅伯特·李靈寢紀念館,位於維吉尼亞勒星頓的李教堂內。
1870年9月28日,李校長感覺不適,無法清楚的說話。醫生們趕到後,僅能協助讓他躺在床上,希望病情能自行好轉。幾乎可以確定李校長是得了中風,這場中風損壞了腦前葉,使他言語失能,無法咳嗽。他經由人工餵食以維持體力,但轉而罹患肺炎。因為無法咳嗽,李校長死於併發症肺炎(而非中風本身)。他在中風後兩週,1870年10月12日,逝世於勒星頓,葬於華盛頓與李大學校園的教堂下。
佚事
在J·威廉·瓊斯的《羅伯特·李將軍個人話舊、軼聞與信箋》一書中,李將軍在1870年10月12日所說的最後一句話是:「叫希爾一定要上來拆帳篷。」
羅伯特·李的誕辰紀念日在維吉尼亞州是李-傑克森紀念日的一部分,在密西西比州則與馬丁·路德·金誕辰紀念日共同作為官方假日。
李將軍最喜歡的一匹馬,旅行者,於戰後在華盛頓校園陪怑著他。馬尾上的毛因傾慕者們想要點名駒與名將的紀念品而被拔掉不少。李將軍去世後,旅行者在靈車後領頭送葬。李將軍死後不久,旅行者因為踩到鏽釘而感染破傷風,因無可救藥而遭射殺。它下葬在華盛頓與李大學校園,緊臨於李教堂下。1907年其遺骸被掘出並展示於教堂中,於1971年再度下葬於李教堂外。
1969年在電視節目The Dukes of Hazzard中所使用的大馬力道奇車,為紀念他而命名為「李將軍」(General Lee)。
儘管有總統特赦令,李將軍懸於詹姆士河堤堰的肖像令包含非洲裔美國人在內的許多人感到不快。因此為了種族和諧的目的而於1990年代移除。
李將軍身高180公分,鞋號4又1/2,相當於現今的6又1/2號。
電影《戰役風雲》中,李將軍的角色由勞勃杜瓦飾演。他是李將軍的後裔之一。
一些雕像在喬治·弗洛伊德示威中被摧毀。
紀念物
阿拉巴馬的李郡為紀念他而命名。阿靈頓之屋,又稱寇提斯李大宅,座落於今阿靈頓國家公墓內,由國家公園管理處負責維護,作為對其家族的紀念。
第二次世界大戰的一款美軍中型過渡坦克以李將軍命名為M3李戰車,英國又稱李將軍式坦克,作為對李將軍紀念
羅伯特·李 - 維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書 https://bit.ly/384Qy7J
-------------------------------------------------

321s0001589qn5ro58n0320p00015p3p8o308166322p000233265n0qpop0322q0004ps8192348r57

羅伯特·李的雕像為何會引發了美國種族騷亂?他到底是誰?
2017-08-17 由 陶陶讀歷史 發表于歷史
最近,美國發生了種族騷亂,黑人與白人極端組織3K黨發生激烈衝突。在夏洛茨維爾,這個4萬人口的維吉尼亞小城,黑人與白人圍繞著一尊雕像的去留,展開了激烈爭奪。這尊雕像是誰的呢?他就是美國南北戰爭著名將領,羅伯特·李將軍。那麼這個羅伯特·李又是何許人也?擁有什麼樣的經歷?為什麼美國黑人一定要將他的雕像推倒?
羅伯特·李生於美國南部的維吉尼亞州,而這個州擁有許多種植園。在種植園內,又有大量黑人奴隸在其中工作,過著暗無天日的生活。
羅伯特·李的父親亨利·李是個戰爭英雄,被稱為「輕騎兵的亨利」,戰功卓著,得到了美國國父華盛頓的盛讚。父親已經夠牛了,他的兒子羅伯特·李·更是青出於藍,他以全校第二名的成績從西點軍校畢業,他的檔案里沒有任何不良記錄,什麼吃喝嫖賭,打架罵人,完全是一個典型的優等生。此外,羅伯特·李還相貌堂堂,風流倜儻,簡直是個完美的軍人。而也這與他的老對手——沉迷酒色、邋裡邋遢的格蘭特形成了鮮明的對比。
羅伯特·李的家庭不算富裕,手頭只有幾個黑奴。後來他與一個富裕的女子結婚,從他去世的岳父手中繼承了好幾百個黑奴。在美國小說《湯姆叔叔的小屋》中,曾記載了黑人奴隸悲慘的生活,不僅要超負荷工作,受監工拷打,還會被主人到處轉賣,害的妻離子散。
美國南方奴隸主普遍對黑人不好,那麼通過入贅成為大奴隸主的羅伯特·李·又如何呢?據史書記載,羅伯特·李是個廢奴主義者,曾經說過「奴隸制不人道,應該廢除「。但是筆者認為,盡信書不如無書,看待一個人不僅要「聽起言」,還要「觀其行」。那麼在行為上,羅伯特·李又是如何對待奴隸制的呢?
據傳,羅伯特·李對自己的黑奴非常殘酷,他曾同意監工毒打試圖逃跑的奴隸,這對他曾經所說過「奴隸制不人道」的觀點,無疑是在打臉。
1859年,極力主張廢除奴隸制的約翰·布朗與1859年發動起義,試圖救出黑人奴隸。然而,這名廢奴勇士在第一時間就遭到了羅伯特·李的鎮壓,起義慘遭鎮壓,約翰·布朗被俘後英勇就義
隨著同情黑奴的總統——林肯的上台,南方各蓄奴州悍然發動叛亂,建立了美利堅邦聯,公然對抗國家。而「支持廢除奴隸制」的羅伯特·李又是如何做的呢?他回絕了北軍的徵召,辭去了一切軍職,「毅然」加入了南軍,與美國政府對抗。而他加入南軍的理由是,他不忍心對自己維吉尼亞的鄉親們刀兵相向。
在南北戰爭中,羅伯特·李成了兩軍最亮的將星,他以遠少於北軍的兵力,屢次獲勝,甚至差點兵臨華盛頓,一舉擒獲林肯。可以想像,如果南軍獲勝,奴隸制將蔓延至全國,無數黑人奴隸將慘遭奴役。然而即使是這樣,羅伯特·李仍然死心塌地的為南軍服務,一直到山窮水盡。
南方失敗後,羅伯特·李拒絕了部下打游擊戰的建議,率部投降,而這恐怕是他唯一選對了的決定。而他的對手格蘭特將軍不計前嫌,給予了禮遇,絲毫不把他當叛將看。
羅伯特·李退伍後,被南北兩方的人民當成了「戰爭英雄」,受到了廣泛崇拜。在他剩餘的生命力,羅伯特·李投身教育,成為了一名校長。
羅伯特·李死後,他被當成了南方的象徵,受到當地白人民眾和政客的推崇。人們紛紛開始紀念李將軍,忽略了他是個敗軍之將,也忘了他曾是個嚴厲的奴隸主。
1920年,主張種族隔離的3K黨開始盛行,羅伯特·李被他們視為偶像,他的雕像一座座地被樹立起來。此時,羅伯特·李已經完全成為種族歧視的象徵。
在後民權運動時代中,黑人和拉美裔選民開始向官員們施壓,要求他們拆除李和其他邦聯人物紀念碑。有些是通過暴力行為達成的。而反對拆除人士也相應將李的雕像當做白人身份認同的工具,保護了起來。
為了這座雕像,夏洛茨維爾已經有三人死亡。而其他城市,也已經開始著手拆除羅伯特·李的雕像了。
就筆者而言,認為羅伯特·李根本算不上英雄,他的所作所為都在維護奴隸制。他生前沒有得到清算,身後卻受到如此尊崇,實在令人費解。在我看來,他的雕像不僅該拆,而且還拆晚了
原文網址:https://kknews.cc/history/6pv9eov.html


美國內戰中投降羅伯特-李將軍為何贏得了所有人的尊重?

2509961774
2014-11-07 由 全球通史 發表于歷史
美國南北內戰後期,南方聯軍敗局已定。著名的南方聯軍司令李將軍面臨著是投降還是繼續抵抗的問題。作為畢業於西點軍校、視軍人的榮譽比生命還重要的李將軍,他的內心是寧願戰死沙場也不願意投降。此時,高傲的南方軍隊和人民中出現一種呼聲,主張不投降,在將軍的領導下,把南方的婦女及青少年也動員和組織起來參加戰鬥,進行游擊戰即人民戰爭,把南方變成人民戰爭和游擊戰爭的遼闊戰場,把北方軍隊拖進游擊戰的汪洋大海之中,這樣堅持到最後有可能把北軍拖垮,反敗為勝。對此,李將軍毫不猶疑地拒絕了,他認為,戰爭是軍人的事情,戰爭有戰爭的規則,絕對不能讓婦女兒童參加到戰爭中來,更不能讓婦女兒童搞什麼游擊戰爭。如果沒有前線和後方,到處是戰場,如果婦女兒童拿槍參戰,那是對人民的生命不負責任,那是軍人的恥辱,也破壞了戰爭的規則和目的。何況,婦女兒童等平民打游擊戰,那他們就成了軍人,他們就會招致槍殺和瘋狂的報復,作為捍衛軍人的職責聲譽和人民生命的軍人來說,那是絕對下可以的,這與日本曾經有過的「一億三碎」的做法和價值觀,構成了極大的反差。
在阿波馬托克斯,兩位美國內戰中最偉大的將軍見面了。羅伯特·李穿上了披掛全新的軍裝,挎著鑲嵌寶石的指揮刀;格蘭特穿著士兵服,紐扣沒有扣上,也沒有帶指揮刀。格蘭特眼看著英勇的對手,心情悲哀而沮喪,這是英雄惜英雄的感情。因為不願導致對方難堪,格蘭特將軍特意低調處理受降事宜,在一家私人住宅里進行的簡單受降式上,他對李將軍畢恭畢敬,寒喧了好久,遲遲不願提及投降一事。他還特別提到十多年前他們在墨西哥戰爭時的短暫相遇——李將軍偉大戰略家的卓著聲譽,正是在那大戰爭中初露鋒頭的。最後,還是李將軍主動提出投降一事,格蘭特將軍淡化地說一切事宜如議。
李提出原部下早已軍糧告罄,格蘭特吩咐將二萬四千份軍糧送到降後的敵營,李又提到南方士兵的座騎均屬個人所有,訊問是否允許他們各人擁有馬匹時,格蘭特說,讓所有的人都牽上一匹馬,士兵、軍官都一樣,他們需要馬匹去耕種土地,若有南方士兵認領馬匹者,他將命令部下不作任何阻撓。儀式結束後,格蘭特下令聯邦部隊不許慶祝,因為邦聯將士「又是咱們約同胞兄弟了」。
美國歷史上最重大的地理、政治、理念紛爭在歷經四年苦戰,損耗了廣十多萬生命之後,就這樣靜悄悄、簡簡單單地結束了。
在人類歷史長河中,雖然也有司馬懿下令三軍給諸葛孔明弔孝的美談,但冤冤相報,成則王侯敗則寇是主流,而且幾乎是亘古不變的定律。而美國戰後,沒列戰爭罪犯,沒開戰爭法庭,沒有一方追捕,另一方隱姓埋名四處躲藏逃亡的情況。下久,林肯政府還簽署了特赦今,南方將士全面大赦。赦令明文規定,要允許南方將士安居樂業,「不得搔擾」。而且,為了南方將士能夠安居樂業,他們還得到與北方退役將士同等數目的安家費。事後證明,所有參戰的南方軍人真的如願,一律作為自由平等的美國公民看待,一視同仁,並沒有歧視,更沒有出現秋後算絕帳甚至是株連九族的事情。
在有關投降和結束戰爭的協議書上籤完那歷史性的一筆後,李將軍拒絕了任何故舊朋友的邀請,來到了維吉尼亞州的一個的小鎮。小鎮的人民對將軍的到來熱情歡迎,他們並不把他看作失敗者,而仍然看作是將軍和英雄。後來這裡建立了一所大學,當地的人民以將軍的名字命名這所大學,並邀請將軍出任大學校長的時候,將軍答應了,在以大學校長的身份和一貫的高貴精神哺育莘莘學子的事業中走完了波瀾起伏的一生。將軍逝世後,他和他的戰馬被製成銀白色雕塑,安放在學校的大廳里,永遠注視著學校的師生和每一位來訪者。如今,以阿爾伯特·李命名的學校,仍遍布全國各州,且為數不少。很多童子軍團,也都打著李氏旗號,號召年輕一代要效法車將軍忠誠、勇敢、嚴於律己的風範。二戰結束後,杜魯門總統給予統籌歐亞兩大戰場的參謀長聯席會主席馬歇爾(George Marshall)將軍的最高評價稱他是李將軍以來最偉大的將軍。
1998年,我曾經有機會訪問美國。在華盛頓的街頭廣場上,有李將軍騎著戰馬的銅像,傲然聳立;在華盛頓遠郊,離當年李將軍投降聯邦只有幾十公里之遙的維吉尼亞州勒剋星屯鎮,我亦參觀了維吉尼亞軍事學院要地的李氏教堂(The Lee Chapel)。教堂正上方,供奉著李將軍的漢白玉雕像。雕像冰清王潔,安詳地沐浴在神聖的光暈之中,令人肅然起敬。後來聽歷史學家說,李將軍的形象被後世「大理石化了」,我當時還領會不了這種說法的含義。
反而,我心裡多少有些吃驚,因為我從小到大看到的有關美國南北戰爭的書籍上,在學校的歷史教課書上,總是貫穿著有關正義與反動的價值評判。南方當然代表的是反對進步的反動的奴隸主階級,作為南方軍隊將領的李將軍,當然就是卑鄙無恥的反對派,應該徹底否定和打倒,再踏上一隻腳,叫他永世不得翻身。怎麼美國人自己卻不這樣看?
後來有機會參觀美國南北戰爭展覽,那裡如實地介紹南北雙方的情況,如戰場、國旗、軍旗、死亡人數等,有文字也有圖像和實物,只是客觀介紹而沒有任何形式的進步反動、革命反革命之類的褒眨和價值評價,參觀者可以在留言簿上讚揚北方也可以讚揚南方,也的確有不少大概是南方籍的參觀者鮮明地表達對南軍的讚賞。而美國政府和社會從來沒有也不會把他們當做現行反革命、歷史反革命的罪犯,加以取締和限制。他們可以自由地表達他們對那段崢嶸歲月的歷史懷念和個人的是非評價,也可以像美國至今存在著的「美國革命女兒」這樣的團體一樣——他們的先輩是美國獨立戰爭和內戰時期的北方參加者,每年都通過活動表達他們與部分南方人完全相反的歷史懷念和價值觀念。勝利者不把失敗者稱為「某某匪幫」,沒有「勝利者書寫歷史」的話語霸權和官方的、權威的、單一的、必須全民接受認同的歷史評價;也沒有「成王敗寇」的歷史和價值觀,不以成敗論英雄——維吉尼亞小鎮人民對李將軍的態度就是最好的說明。
南北戰爭的慘烈和死亡人數之多,是美國歷史上空前的,大多數美國人都認為這是一場美國的悲劇,他們從對內戰的研究和懷念中,得出的是永遠不讓美國再發生這樣的悲劇的結論,內戰結束後的美國的確是沿著這樣的道路發展和變化。我沒有看過美國的中小學和大學的歷史教科書,但據說也是客觀介紹而沒有褒貶減否。在美國看到和聽到的這一切,令我感到震驚、敬佩和感嘆,也感到我們中國人按照自己的歷史和價值觀對人家美國歷史的描述與評判,有點越俎代庖,有點……有點自作多情。
不搞游擊戰超限戰,堅決不讓婦女兒童參與戰爭犧牲生命而簽字投降的李將軍,是失敗的將軍,更是高貴的永遠沒有失敗的英雄。他的銅像在維吉尼亞的小鎮、在首都華盛頓、在美國的土地上,和北方的領袖林肯、格蘭特將軍等人的銅像共在並存,向世人昭示著什麼是軍人的職業、道德和榮譽,什麼是人性和文化的高貴,什麼是偉大與水恆。
原文網址:https://kknews.cc/history/96kq6lq.html


6227327q72524989825784p79n2772rn2rq62s3678qo4337924o3on02s58960s3rs35ps31r944387o78rs13s04q63n28674099r9s29q407s87qo18139p1837q8nsq86s1oo974444so448993o5o686n62q75o4pqo1o5r46p4n59nns36p94608s1s1p82ron1pno4116nr104q599846r416srr786q58515486280n926nr538p7npps6spo160839744r1nr3p5209p5s94so511rn939302qp4r0s8q02p95p9p6qr6nq

為家鄉而戰的將軍——羅伯特·愛德華·李
2018-12-11 由 十方隨筆 發表于資訊
之前,十方和大家一起分享了南北戰爭中北軍司令尤里西斯·辛普森·格蘭特,相對於被稱之為"酒鬼"、"屠夫"的格蘭特將軍,他的對手李將軍則以高尚的人格和嚴謹的作風更加受到手下士兵的愛戴。今天,我們就一起來了解一下南北戰爭中南方聯盟軍司令——羅伯特·愛德華·李。
羅伯特·愛德華·李
1807年1月19日,羅伯特·愛德華·李出生在維吉尼亞州,他的父親是在獨立戰爭中榮獲國會勳章的亨利·李。1829年,李以第二名的成績從西點軍校畢業,檔案里沒有任何的過失記錄。他身高近六英尺,不吸菸,不酗酒,遇事沉穩,注重儀表,始終將宗教信仰與榮譽看得比任何東西都重要。
西點軍校畢業的李
李在最初作為工兵服役期間,所負責的軍事任務是建造港口和完善碉堡,雖然表現出色卻並沒有什麼特別之處。直到"美墨戰爭"爆發,李才在炮火下展露出了他卓越的軍事才能。作為溫菲爾德·斯科特將軍參謀部的成員,李通過偵察地形,在塞羅戈多勘測出一條可以進攻敵軍副翼的路線,幫助美軍取得了塞羅戈多戰役的勝利,李也因功晉升為少校。在進攻墨西哥城的戰鬥中,李負責擬訂的炮兵作戰計劃,先後在康特列拉斯和丘魯布希科兩戰中擊潰優勢敵軍。斯科特後來在著作中評價李"是我在戰場上見到的最出色的一名士兵"。
美墨戰爭
美墨戰爭後,李前往巴爾的摩重操舊業——修建要塞,直到1852年成為西點軍校的校長。1855年,李調任到騎兵團,前往德克薩斯州驅趕印第安人,並在1859年鎮壓了約翰·布朗的反奴隸主起義。當1861年德克薩斯州脫離聯邦之後,李被斯科特將軍召回華盛頓待命。
南北戰爭前的美國
當戰爭即將爆發之時,林肯曾通過弗朗西斯·布萊爾邀請李擔任北方最高總司令,儘管此時的李已經在美國軍隊服役超過三十年,而且他個人也對南方的奴隸制和脫離聯邦的行為表示異議,可他還是拒絕了這次任命,他表示自己是不會拿起武器去對抗自己的家鄉維吉尼亞的。
林肯
1861年4月25日,李辭去美國軍隊的職務,接受維吉尼亞州長約翰·萊徹的任命,負責維吉尼亞州軍事防務。8月,他成為南方聯盟總統傑斐遜·戴維斯的個人軍事顧問,並在1862年5月兼任北維吉尼亞軍團司令,直接指揮東線作戰。
南北戰爭
在戰爭初期,李率領聯盟軍(以下稱南軍)成功地阻擋了由喬治·麥克萊倫率領的聯邦軍(以下稱北軍)對里奇蒙的進攻,並在第二次馬納沙斯戰役擊敗了另一隻由約翰·波普率領的北軍部隊。
第二次馬納沙斯戰役
在成功的將北軍進攻擊退之後,李決定將戰爭推入北方各州,1862年9月17日,南軍和北軍在馬里蘭展開激戰。儘管南軍的傷亡要比北軍少的多,但是李還是被迫撤回了維吉尼亞。
安提塔姆會戰
1863年5月,約瑟夫·胡克率領14萬北軍精銳推進至維吉尼亞的錢瑟勒斯維爾,李採取分兵奇襲的戰術將北軍擊退,取得了錢瑟勒斯維爾戰役的勝利。隨後,李再次進軍北方,但是卻在賓夕法尼亞的葛底斯堡被擊敗,部隊傷亡近三分之一。李帶領著餘下部隊回到了維吉尼亞,向總統戴維斯遞交了辭呈,可戴維斯拒絕了他的辭職請求。
葛底斯堡戰役
葛底斯堡戰役之後,南軍開始轉入防禦。1864年,李先後在莽原之戰、斯巴薩維利亞戰役和科爾德港戰役中取得了勝利,但是在尤里西斯·辛普森·格蘭特以優勢兵力打"消耗戰"的戰略意圖下,李不得不逐步退往裡士滿。1864年6月,北軍在彼得斯堡將李的部隊包圍,並在1865年4月2日突破了他的防線,儘管李率領部隊成功突圍,並向西撤軍,但最終還是在維吉尼亞的阿波馬托克被北軍包圍。4月9日,李率軍投降,南北戰爭結束。
李將軍向格蘭特投降
鑒於投降條款中的寬大處理,李回到了家鄉。1865年10月2日,他擔任華盛頓大學(現位於維吉尼亞州萊剋星頓的華盛頓一李大學)的校長。1870年10月12日,心臟病發作的李在華盛頓大學去世,享年六十三歲。1975年,美國國會最終投票通過,恢復了李死後的公民權利。
1865年的李
作為一位軍界英雄,李一直受到人們的尊敬,這是因為他在面臨兵力較多和裝備較好的敵人時所具有的戰術技巧,以及使部下們對他充滿了敬佩和崇拜的領導才能。雖然李所取得的成果使他成為南方自豪的象徵,可他所追求的事業的確是一個失敗的選擇。
原文網址:https://kknews.cc/news/ro9q5mr.html


1817a6c4f00d4f82a6ccce8d2b47a39c677b7c7a8d3145a9bd7f60ed340c23b63rs35ps31r944387o78rs13s04q63n28

一言難盡的美國南北戰爭敗將羅伯特.李
 2019年12月21日 一言難盡的美國南北戰爭敗將羅伯特.李 | 天天要聞 https://bit.ly/37iu7fS
摘要
在美國南北戰爭歷史上作為失敗的一方始終有個繞不開的將軍,那就是羅伯特.李,即使過了100多年愛他和恨他的人還不少,甚至在前年在他的故鄉弗吉尼亞竟然為了拆掉他的雕像爆發了騷亂。
在美國南北戰爭歷史上作為失敗的一方始終有個繞不開的將軍,那就是羅伯特.李,即使過了100多年愛他和恨他的人還不少,甚至在前年在他的故鄉弗吉尼亞竟然為了拆掉他的雕像爆發了騷亂。
李將軍出生在南方的弗吉尼亞,他的爺爺是在美國獨立戰爭《獨立宣言》簽字的弗吉尼亞代表之一,而且他本人在21歲還迎娶華盛頓的重外孫女為妻,可謂風光無限背景深厚。李將軍畢業於美國西點軍校,此後的三十年他在聯邦軍中服役,由中尉一路升為將軍,如果沒有戰爭,他可能在軍隊服役期滿就回阿靈頓的家中頤養天年了。
一言難盡的美國南北戰爭敗將羅伯特.李
可是世事變化太快,到1860年共和黨的林肯當選了美國總統,林肯主張廢除奴隸制度,南方那些支持奴隸制度的7個州退出了聯邦,於1861年2月成了了「美利堅諸州聯盟」,戴維斯任總統,定都里士滿。李將軍的家鄉弗吉尼亞於1861年4月17日也脫離了聯邦宣布加入南方陣營,李將軍聽到這個消息回到了阿靈頓的家中閉門不出,根據以後的史料披露,李將軍在家裡足足呆了三天才做出了一個決定,回到他的家鄉弗吉尼亞州參加南方軍。
在北方的聯邦軍隊計劃是任命李為統領10萬軍隊的少將,在他斷然拒絕後,布萊爾不解的問他為什麼要支持南方的奴隸制度,不願意統領北方聯軍是不是因為家中的奴隸。羅伯特.李嘲笑道:「就是美國幾百萬奴隸都給他,要是不打仗,他也要給這些奴隸自由。」
一言難盡的美國南北戰爭敗將羅伯特.李
李將軍認為「蓄奴作為一種制度,在任何國家中都是一種道德上和政治上的罪惡。」他自己就於1862年釋放了所有的奴隸,並親自為奴隸們簽發了通行證,讓他們越過防線投奔北方。
美國的歷史對於美國南北戰爭的起因並不認可是為了解放黑奴,當時南方的奴隸主並不多,只相當於占白人的5%人是奴隸主。主要是這些南方諸州就是為了爭取獨立而脫離聯邦的,而解放奴隸宣言在1863年1月1日才宣布,而不是南方諸州宣布獨立時宣布的就很能說明問題。李給他姐姐的信中表明了自己的觀點,弗吉尼亞退出聯邦的行為是錯誤的。但是他忠誠於弗吉尼亞:「儘管我如此熱愛聯邦,可我卻無法下決心舉起拳頭去打我的親戚、我的孩子、我的家。」
在《美國國內戰爭史》里,英國艾德蒙斯將軍稱李具有「偉大的軍事天才」 ,羅伯特·李在公牛溪戰役、腓特烈斯堡戰役以及錢瑟勒斯維爾戰役中都大獲全勝。
1862年6月,李率領的南軍同北軍展開了「七日會戰」,又把北軍趕出了里士滿附近的半島。隨後羅伯特李乘勝一路北上,到8月底,與北軍進行第二次馬那薩斯會戰,北軍傷亡1.4萬,被俘7000人,南軍兵臨直逼華盛頓,直到 9月北軍在安提塔姆會戰中才抵擋住了北軍銳利的攻勢。
鑒於戰局危機重重,林肯在1862年9月22日發表了著名的《解放宣言》。宣言里通告假如在1863年1月1日以前南方叛亂者不放下武器,叛亂諸州的奴隸就將獲得自由,消息傳到南方後,成千上萬的黑人奴隸逃往北方,林肯還實行一系列施和政策讓被解放的黑奴參軍。
林肯力排眾議,任命同為西點軍校出身的格蘭特為全軍統帥,清除無能的軍官,到1863年7月1日兩軍在葛底斯堡展開決戰,7月3日南軍被擊敗,這場戰役成為內戰的轉折點,戰場上的主動權轉終於轉到北軍手中。
一言難盡的美國南北戰爭敗將羅伯特.李
到了1865年初,南方種植經濟由於奴隸紛紛逃亡瀕於瓦解,北方海軍又了實行的海上封鎖,斷絕了南方與歐洲的海上貿易,南方經濟趨於瓦解,南軍敗局已定,李將軍再如何發揮軍事才能也無力回天,南軍士兵們已經是只能用野外的野果野草、爛土豆和所有隻要能吃的東西充饑了。
1865年4月,南軍首都里士滿落入北軍格蘭特之手。在南軍里的頑固派主張不投降還想繼續戰鬥,提議李將軍把南方的婦女及青少年也動員和組織起來參加戰鬥,進行游擊戰,對於這樣的建議,李將軍言辭的拒絕了,他認為戰爭是軍人的天職,戰爭有戰爭的交戰規則,絕對不能讓婦女和兒童參加戰爭。1李將軍在最後一篇文告里寫到:「只是因為感到英勇和忠誠是無法補償繼續戰鬥所招致的損失,所以我決定避免無謂的犧牲。」他下令南軍打起白旗向北軍投降。
1865年4月9日,北軍總司令格蘭特將軍和南軍總司令羅伯特.李將軍來到弗吉尼亞州的阿波馬托克斯鎮簽署了有關投降的協議。英雄惜英雄,在投降儀式上,失敗方是儀錶堂堂的羅伯,特李將軍,勝利方則是邋裡邋遢的格蘭特將軍,倆人形成了鮮明的對照。
一言難盡的美國南北戰爭敗將羅伯特.李
可是事情並沒完結,林肯的繼任者總統約翰遜問格蘭特什麼時候能審判戴維斯和李這些人時,格蘭特認為決不能審判他們,除非他們違背了自己的誓言。他說自己寧可辭去司令之職,也不想去執行逮捕李的命令。自此,一個聯邦調查團準備以叛國罪對李提出起訴的罪名也就煙消雲散了。
戰爭結束了,李在1865年9月就任了華盛頓學院的院長,1870年他去南方休假,所到之處迎接他的都是鮮花、歡呼和敬意之詞,南方的民眾不認為他是敗將。當年晚些時候,李將軍長眠於了華盛頓學院的小教堂,但是為他樹立的塑像依然身穿南部邦聯軍裝,沒有人把他當做叛國者。一言難盡的美國南北戰爭敗將羅伯特.李 | 天天要聞 https://bit.ly/37iu7fS


美弗州集會衝突中的「李將軍」是誰?
美弗州集會衝突中的「李將軍」是誰? | 羅伯特.李將軍 | 南北戰爭 | 獨立戰爭 | 大紀元 https://bit.ly/34eXb64
美國南北戰爭時期的南軍總司令羅伯特·李(將軍)的雕像被樹立在紐約布朗克斯社區學院的「美國名人堂」內。(Drew Angerer/Getty Images)
美弗州集會衝突中的「李將軍」是誰? | 羅伯特.李將軍 | 南北戰爭 | 獨立戰爭 | 大紀元 https://bit.ly/34eXb64
【大紀元2017年08月18日訊】(大紀元記者梁硯綜合報導)美國南北戰爭時期的南軍總司令羅伯特‧愛德華‧李(Robert Edward Lee,將軍)近日在弗吉尼亞州集會衝突中,成為焦點人物。爭議雙方為是否繼續保留李將軍在當地的塑像相持不下。孰是孰非,暫且不談,然而這位已經去世147年的李將軍到底是誰,卻引發人們對歷史的追溯。
羅伯特‧李出生於1807年1月19日,其父是獨立戰爭英雄、弗吉尼亞州州長亨利‧李三世。羅伯特之後成為美國南北戰爭時期的知名將領,任南軍總司令,並在幾次戰役中因以少勝多而久負盛名。之後,他常被稱作為「李將軍」(General Lee)。
戰後,李將軍積極推動美利堅合眾國的重建。
他還曾擔任華盛頓與李大學校長,使這所名不見經傳的學校,發展得別具一格,引人注目。
除了南北戰爭,李將軍還在美墨戰爭(1846-1848)中立下戰功。他曾憑藉個人的偵探,促成美軍贏得多場勝利。
西點軍校的全優生
李將軍於1825年進入美國軍事學院西點軍校讀書。1829年,他以頂尖的成績成為該校第一名,也是目前為止獨一無二的沒有缺點記錄的畢業生。
之後,李將軍曾駐防於喬治亞州的科克斯珀島。
他與馬莎‧華盛頓的曾孫女瑪麗‧安娜‧卡斯蒂斯結婚後,育有三子四女。
對奴隸制的態度
身為弗吉尼亞州上流社會成員,李終身與奴隸制度接觸密切,但他名下擁有的奴隸未曾多於6名。
在美國內戰結束後,李將軍被視為在一定程度上反對蓄奴。
最常被引用來顯示李反對奴隸制的證據有:(1)解放其岳父卡斯蒂斯的奴隸;(2)李1856年寫信給妻子時提到:「我相信,在這個開化的時代,只有少數人不明白制度性蓄奴在道德上與政治上皆屬有害。」(3)在戰爭最末期,他支持奴隸登記加入聯盟國(南部)軍隊,並以解放其自由作為服務功績的最後犒賞。
批評家則認為這些反對奴隸制度的描述誤解了李的真正言行。例如,解放卡斯蒂斯的奴隸之舉通常被誤解為是李本人的決定,而實際上是(其岳父)卡斯蒂斯遺囑上的要求。
以少勝多的南軍統帥
在南北戰爭爆發前,李曾擔任聯邦軍(戰爭爆發後,成為北軍)的上校,並以此為榮。林肯總統曾有意讓李在戰爭中,指揮北軍。由於李效忠自己的出生地——弗吉尼亞,他最終加入了南軍,但他拒絕佩戴聯盟軍(南軍)的將軍徽章,僅願意佩戴南軍上校的三星章。
在擔任弗吉尼亞軍團司令時,李獲得了第一個領兵作戰的機會,他迅速向北軍發起了一連串攻勢,初露鋒芒。
1863年5月,在抵擋由北軍司令約瑟夫‧胡克率領的攻擊時,李將軍大膽地將戰場分割為數段,使胡克的軍隊多處被攻,受重創。李及其同伴托馬斯‧傑克遜將軍因此以少勝多,更顯其軍事謀略。
南軍雖然最終不抵北軍的進攻和人數上的優勢,李將軍在這些戰役中表現出的軍事領導和戰略才能,卻有目共睹。
晚年的成就——辦學有方
在他生命的後期,李將軍曾擔任華盛頓學院(後更名為華盛頓與李大學)校長。
在五年多的任期中,他將華盛頓學院由一所不知名的學校轉變成美國第一所提供商業、新聞與西班牙語課程的大學。他立下校訓--「我們的每一個學生都是紳士」(We have but one rule, and it is that every student is a gentleman)。更重要的是,李校長致力於讓學校吸引南北雙方的學生。然而,該校當時仍維持著種族隔離制度。自1795年約翰‧查維斯入學以後,直到1966年該校才招收第二個黑人學生。
因病去世
1870年10月12日,李將軍因中風兩週後病發肺炎,在家中去世,葬於華盛頓與李大學校園的教堂下。
生前格言
李將軍生前講過的一些話,被後人收錄下來,有的頗具啟發。他說:
「當我經歷所有的困惑與痛苦時,我總能在《聖經》中找到光明與力量。」
「『職責』是英語中最崇高的字眼。你當在所有事中,盡職盡責。你做的永遠不夠,你永遠不該希望自己少做一點。」
「戰爭真是很可怕,但這樣也好,否則我們會愛上它。」
「如果一個人連自己都控制不了,我不會相信他能管理好別人。」
「學習對人來說是無止境的,除非他死了。」
「戰爭好殘酷……它讓恨取代了我們心中的愛。」
「遵守法律是男子氣概的基石。」#
美弗州集會衝突中的「李將軍」是誰? | 羅伯特.李將軍 | 南北戰爭 | 獨立戰爭 | 大紀元 https://bit.ly/34eXb64


GettyImages-1221051425-600x400GettyImages-1219313165-450x300GettyImages-1250505754-450x300GettyImages-1250505810-450x300

美法官下令 暫禁維州州長拆除李將軍雕像
美法官下令 暫禁維州州長拆除李將軍雕像
里士滿市中心的羅伯特·李將軍周身被塗鴉,拍攝於6月18日。 (Eze Amos/Getty Images)
美法官下令 暫禁維州州長拆除李將軍雕像 | 維吉尼亞州 | 黑人性命攸關 | 示威 | 大紀元 https://bit.ly/3nrMdC4
【大紀元2020年06月19日訊】(大紀元記者林樂予美國維吉尼亞州報導)週四(6月18日),里士满巡迴法庭法官布拉德利·卡維多(Bradley Cavedo)裁決,暫時禁止維吉尼亞州長拆除具有百年歷史的羅伯特·李將軍(Robert E. Lee)雕像。
維吉尼亞州的民主黨州長諾瑟姆(Ralph Northam)在6月4日要求州總務部拆除里士满市中心的地標性建築——李將軍雕像,諾瑟姆因此被多名維州居民告上法庭。這尊紀念像近來備受矚目,成了「黑人性命攸關」(Black Lives Matter,BLM)運動參與者的示威地點,底座周身已被塗鴉覆蓋。
羅伯特·李將軍雕像底座已被塗鴉覆蓋,拍攝於6月18日。(Tasos Katopodis/Getty Images)
羅伯特·李將軍雕像底座已被塗鴉覆蓋,拍攝於6月18日。(Tasos Katopodis/Getty Images)
6月8日,卡維多法官對其中一起案件作出裁決,暫時禁止維州政府拆除雕像,禁令有效期為10天;十天後,卡維多再次為該案開庭,將禁令又延續了21天。
法官:紀念雕像是維州人民的財產
李將軍雕像所在的土地,是州政府1890年從私人手中得來。這起案件的原告威廉·格里高利(William Gregory)就是轉讓者的曾孫,他起訴的理由是根據當時雙方簽訂的協議及立法機關批准的決議,州府應當「永久尊崇」這尊紀念雕像及周邊土地,「忠實地守衛並深情地保護它」。
代表被告方的維州總檢察長馬克·赫林(Mark Herring)表示,原告不能用一份130年前的物權協議來反駁州長的決定,他相信這個「壓迫的象徵」最終一定會被挪走。
卡維多在週四同意被告方駁回原告起訴的請求,同時給了原告21天時間重新提交案件,在此期間禁止州府拆除雕像。
「我認為紀念雕像是維吉尼亞州人民的財產,州長更像是代表他們的保管人或信託人」。卡維多說,原告如同每位維吉尼亞人一樣,是「紀念雕像的部分擁有者」。
另有兩起案件對州長拆除令提起控告,其中六名居住在紀念大道(Monument Avenue)的居民們認為,移除雕像會降低房產價值,損害稅收優惠。這起案件可能會與格里高利案重新合併為新的案件。
紀念大道雕像被毀 歷史風光不再
里士满是維吉尼亞州首府,在南北戰爭時是美利堅聯盟國的首都。位於市中心的紀念大道是聯邦政府認定的歷史遺蹟區,曾被美國城市規劃委員會列為美國最美的十大街道之一。
紀念大道上共有六座雕像,五座是紀念南方聯邦軍領導人的,其中李將軍雕像歷史最為悠久。這座屬於州府的雕像來自法國,重12噸,高6.4米,底座高度約為雕像兩倍,1890年5月落成時吸引了15萬人參加典禮。
里士满市議會的九名議員全員同意拆除另外四座雕像,但要等到7月1日一項新法生效後,市府才有權處置這些雕像。不過,南方聯邦總統傑弗遜·戴維斯(Jefferson Davis)的雕像已在上週被示威者推倒。
紀念大道上的雕像被塗鴉,拍攝於6月10日。(Eze Amos/Getty Images)
里士滿紀念大道上的傑弗遜·戴維斯(Jefferson Davis)雕像在6月10日被示威者推倒。(PARKER MICHELS-BOYCE/AFP via Getty Images)
三年前,維吉尼亞州夏洛茨維爾(Charlottesville)也曾因是否撤除當地的李將軍雕像產生爭議,從而引發了震驚全美的暴力衝突。支持拆雕像的人認為,南北戰爭時期南方邦聯象徵種族和奴隸,應該除去邦聯代表人物的雕像;而反對拆雕像的人把李將軍視為南北和解的象徵,並認為這些雕像代表著美國歷史的重要一部分,可供後人學習。
李將軍效忠維州回歸南方 積極推動重建
李將軍在南北戰爭期間擔任聯邦軍總司令,是南方最出色的將軍,同時也是一位教育家,深受南方民眾的愛戴。
內戰開始之前,李將軍在合眾國軍隊服役三十多年,在美墨戰爭期間表現出色,還曾擔任母校西點軍校的校長。
李在情感上反對南方脫離合眾國,認為這「完全是一場革命」,背叛了開國先烈,但因效忠出生地維吉尼亞而加入了南方聯盟國。身為聯盟國最初的五名上將之一,他更尊崇自己合眾國上校的軍銜,拒絕佩戴聯盟國將軍徽章。
李將軍的父親曾擔任維吉尼亞州州長,他的妻子來自於華盛頓總統家族。雖然是維吉尼亞上流社會成員,他名下擁有的奴隸可能不足6人,並遵照岳父遺囑在五年後釋放了繼承的63名奴隸。
李將軍認為奴隸制是道德和宗教問題,不應用政治手段解決,他相信奴隸們會在將來的某個時間以某種方式被釋放,這是「上帝旨意」的一部分。李對於奴隸制的態度,史學家一直有不同看法。通常認為李在一定程度上反對奴隸制度,卻參與了奴隸制體系,也沒有公開的不認同作為。
戰爭結束後,李將軍回到家鄉,任華盛頓學院(華盛頓與李大學,Washington and Lee University)校長,將一所名不見經傳的小學校變成美國第一所提供商業、新聞與西班牙語課程的大學,躋身美國頂尖的文理學院。
美法官下令 暫禁維州州長拆除李將軍雕像 | 維吉尼亞州 | 黑人性命攸關 | 示威 | 大紀元 https://bit.ly/3nrMdC4


201708171618493072017081716181915520170817161556925

喀尔拉:弗吉尼亚动乱,推翻罗伯特·李撕开了美国内战的伤疤 https://bit.ly/3adnLk0
自8月初開始,美國弗吉尼亞州夏洛茨維爾市接連發生暴力事件,美國「左派」「右派」輪番上陣。 11日晚,白人民族主義者當地發動火炬遊行;12日的集會上,他們又與左翼反對者發生衝突,期間突發的汽車撞擊事件將雙方的敵對情緒徹底引燃;13日-14日,左派 也在美國各地展開了破壞邦聯雕塑的反擊運動:北卡羅來納州的一尊紀念內戰時死亡的邦聯士兵雕像被推翻后遭到群眾踢打、田納西州一尊紀念南方士兵被蒙上黑布、 弗羅里達州蓋恩斯維爾的一尊南方老兵雕像被推倒。
繼特朗普當選以來,這次弗吉尼亞暴動再次將美國人民徹底撕裂開來,雙方的衝突已經從夏洛茨維爾的集會擴大到了美國各地。 而究竟是什麼再次揭開了美國人民關於南北戰爭、種族主義的傷疤、割裂了美國的民眾? 其實,這一切混亂的淵源都出自於一尊雕像——邦聯將軍羅伯特·李的雕像。
美國南部州的羅伯特李雕像(圖片來自澎湃新聞)
一尊雕像帶來的仇與怨
今年4月,夏洛茨維爾市議會投票決定移走市中心的邦聯將領羅伯特⋅李的雕像,這背後有著"黑命貴"( Black Lives Matter)組織的影響與推動。 他們認為羅伯特李作為蓄奴者與邦聯的主要將領,是白人奴役黑人的代表。 他的雕像公然樹立在城市中心,不僅政治不正確,還傷害了黑人人民的感情。 因此,在宣揚種族平等的今天,這尊雕像理應被政府拆除。
而當拆除提案被市議會通過後,極大地引起了許多美國右翼民眾的不滿,他們早就對不斷僵化的"政治正確"心存憤懣了,而這次又要為了表現"種族平等"而拆除他們心目中邦聯英雄——李將軍的雕塑。 他們自然不會善罷甘休,便約定舉辦遊行,抗議這個提案。 而左翼民眾聽聞消息后,也組織人員參與反制運動,來到集會上與右翼當面對質。 由於民眾情緒的不斷激化,集會場面逐漸失控,最終釀成了慘案。
羅伯特·李何許人也?
拆除一尊雕像竟然引起如此大反響,那這位羅伯特·李又是何許人呢?
羅伯特·李將軍,是美國南北戰爭時期,南方邦聯的重要將領。 佛吉尼亞人,同時也是美國南方的奴隸主,曾在美墨戰爭中嶄露頭角。 1861年,內戰爆發,李將軍是南方州佛吉尼亞出身,因此加入了邦聯軍隊。 他有著獨到的戰略眼光,在審視了南北雙方巨大的實力差距后,選取了以攻為守的正確戰略,並憑藉自身高超的軍事指揮才能,取得了多場戰役的成功,一度使南方在戰事中佔據了優勢。 但最終,隨著《解放宣言》的頒布與北軍任用格蘭特為新總司令。 南軍開始顯現頹勢,國力的差距、格蘭特見招拆招式的消耗戰,戰局失去了李將軍的控制,1865年4月9日,羅伯特李在圍困中投降,美國內戰也因此進入了尾聲。
從軍事才能上說,羅伯特李足以載入美國史冊,但這並不是他在戰後得到南北雙方認可的主要理由。 相比軍事才能,羅伯特李還充分展現了人文關懷與愛國之心。 他在情感上反對南方脫離聯邦,認為內戰是對開國先烈的背叛。 他拒絕在戰爭結束前佩戴聯盟國將軍徽章。 在南方敗局已定時,李將軍拒絕在南部山區開展遊擊戰,而是選擇投降,因為他認為前者將意味著更多美國人民的傷亡。 在戰後,他積极參與美國戰後重建,投身教育事業,擔任佛吉尼亞列剋星敦擔任華盛頓學院校長。 任職期間,華盛頓學院得到了長遠的發展,羅伯特李可謂為美國教育事業添磚加瓦。
老紳士羅伯特李
美國內戰傷疤的創可貼
美國內戰是工業革命后的第一場大規模戰爭,他的戰爭烈度極高,雙方使用近代工業化武器極具效率地展開了對彼此的"屠殺",據統計,這場戰爭估計造成62萬名士兵死亡,人數大致相當於獨立戰爭、1812年戰爭、美墨戰爭、美西戰爭、一戰、二戰、朝鮮戰爭中陣亡美軍士兵的總和。 死亡率達到了2%,如果光看冰冷的數位並不能體現這種恐怖。 我們把這2%的死亡率代入到我國現在人口數中將會得到什麼? 這意味著死亡2700萬人。 將近北京市加海南市的總人口數。 光是做出這種類比就夠讓我們感到不適了,可見當時南北戰爭的烈度極大,對美國造成了巨大傷害,是美國史上巨大的災難。
這場高烈度的戰爭不僅破壞了美國的基礎設施與人民的生命財產,同時也在每一位美國人心中大大地撕開了一個口子。 物理上的破壞可以修復,但心靈上的傷口卻是難以癒合的。 這場內戰讓美國人民心中產生了迷茫,這場手足相殘的大屠殺是為了什麼? 在當時,絕大部分的普通美國士兵並沒有"為了自由"、"解放奴隸"、"種族平等"的思想,他們看到的只是美國人之間互相殘忍地殺戮。 而這也在南北雙方士兵、平民的心中埋下了仇恨的種子。 戰爭結束后,美國面臨的最大難題就是如何彌合在美國南北兩方軍民心中的裂痕。 二者剛剛兵戎相見,現在又突然要坐在一起,共同重建美國,這可是談何容易啊。
在這種戰後雙方心理的重建工程中,美國人民必須對戰爭的性質達成共識,即內戰中的犧牲是為了什麼? 這種犧牲是否是有價值的? 而由於時代限制,當時的美國政府必須淡化南方奴隸制的邪惡,而要更多體現,這場內戰是為了憲法而戰,北方維護了憲法中提倡的自由平等。 而南方雖然在立場上不正確,但在戰爭中的犧牲也是有價值,並值得紀念銘記的。 最後,美國希望再舉出一位雙方都認同的美國英雄,以他重新弘揚美國精神,凝聚國民力量。
那麼,這位英雄該選擇誰來當呢?
北方聯邦的戰鬥英雄格蘭特將軍,雖然戰功赫赫,但形象卻不佳。 他不修邊幅,煙不離手,衣衫不整,為人也有些粗魯。 身為聯邦將軍,家中卻有著黑人奴隸;戰時果斷殘忍的戰術導致了大量南方軍民的傷亡。 (消耗戰是北軍戰爭策略,錯並不全在格蘭特)戰後他當選總統,卻又政績平平,政府深受腐敗影響。 很明顯,格蘭特將軍雖然有著戰爭英雄的光環,但並不適合用於凝聚美國人的宣傳。
冷港戰役中不修邊幅的格蘭特將軍
而反觀羅伯特·李將軍,他風度翩翩,身材高大,是一位典型的美國紳士。 他在美墨戰爭中嶄露頭角,在內戰前的美國就有著很高的聲望。 對待內戰,他情感上並不支持,對待黑奴,他發表過同情言論(有爭議,但當時如此宣傳)。 而戰爭中,他屢次以寡敵眾,卻能大勝北軍,最後因為時代趨勢與國力差距折戟沉沙,更讓他有了一種悲劇英雄的色彩。 最終,他選擇投降而不是誓死抵抗,又讓美國人民避免更深重的傷害。 戰後,他還投身教育,建設出了一座一流學校。 這一切無疑讓他成為了"美國英雄"的最佳人選。
北方願意承認這位大節無虧的南方戰士,而南方更是把他視作地方的英雄。 於是,承認並公開紀念羅伯特·李將軍成為了南北雙方握手和解,以求彌合戰爭傷口的重要一步。 羅伯特里成為了一張貼在美國南北裂痕上的創可貼,為日後美國放下內戰仇恨,重新走到一起奠定了重要的基礎。 這也是為什麼羅伯特李,作為南方將領,卻能得到全美國普遍認可並紀念的重要原因。
揭開傷疤
正如前文所說,羅伯特李經過美國的建構,已經從一名內戰南方將領上升到了民族凝聚力重要載體的地位。 他是撫平美國內戰傷口的金瘡藥。 但現在,美國內部的種族矛盾、政見分歧已經激化到了一定地步。 前一時期白人員警槍擊無辜黑人的新聞頻頻出現,而建制派與"新左派"秉承政治正確,大力在媒體、公共場合"保護"少數族裔的作秀也極大地激發了白人的危機感與不滿。 這次移除羅伯特李的雕像無疑就是一處鬧劇,市議會的議員們僅看到羅伯特李的人物身份,而不關注其歷史地位與在美國的象徵意義,自然極大地激化了雙方的矛盾。
我們不能簡單地把這次事件看成是白人極右勢力與左派的鬥爭。 確實,遊行中的右翼中有不少渾水摸魚的3K黨、白人至上主義者,但其中也有不少南方的保守主義者。 他們只是不想看到自己家鄉的英雄被打翻在地,被形容成一個醜惡的奴隸主。 他們只是想維護他們家鄉的驕傲,他們從小就崇拜的國家英雄。 但這場衝突的結局是可悲的,雙方徹底決裂,右翼舉行了形似昔日3K黨的火炬遊行,而左翼則要打倒所有紀念邦聯的雕像,連死難士兵的雕像也不放過。 這二者徹底分道揚鑣,漸行漸遠。
躺槍的邦聯士兵雕像(圖片來自每日郵報電子版)
最後,我來簡單地總結一下這次事件。 羅伯特李身上確實有著支援奴隸制的污點,但他經過官方的有意建構,早已經昇華成了一位悲劇英雄。 對羅伯特李的認可是南北雙方和解的重要共識與前提。 現在為了一些虛假的政治正確,把李將軍的雕像拉倒在地,在踏上一隻腳。 不僅無益於美國少數族裔真正權益的保障,反而倒是揭開了美國南北戰爭時遺留下的傷疤,激化了國民內部的矛盾,讓美國再次被割裂開來。 這種結局對左翼、右翼、白人、少數族裔、建制派、特朗普乃至所有美國人都不是一件好事。 畢竟,雙手互博,打的是自己的臉,疼的是自己的肉啊。喀尔拉:弗吉尼亚动乱,推翻罗伯特·李撕开了美国内战的伤疤 https://bit.ly/3adnLk0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nicecasio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