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ort Bourtange,荷蘭
經過戰火洗禮的古老的永定門,沒有泯滅在戰火之中,卻被人為拆除
2017-11-30 由 頤新文化 發表于歷史
永定門於明嘉靖三十二年開始修建城門樓,四十三年補建瓮城。至乾隆十五年增建箭樓重建瓮城。乾隆三十一年,永定門城樓重建,如高城台和城樓。永定門成為外城最大城門,增建外城起因是為了加強京師防衛,一如其名「永遠安定」。
明崇禎二年十二月,皇太極率領八旗軍攻打北京城,一場戰爭在北京德勝門、廣渠門、左安門、永定門外展開。為了緩解北京危機,薊遼督師袁承煥率領9000騎兵日夜兼程,兩晝夜抵達廣渠門外。在崇禎帝不准進程的情況下,袁承煥只好紮營在廣渠門外,露宿寒冬之地。按照當時情況分析,崇禎帝不敢開城門,萬一袁承煥有不軌之心,千里江河毀於一旦。但是這樣的心情可以理解,但卻寒了將士之心。在袁承煥軍與數萬人浴血奮戰,奔襲十於里奮戰10多小時,終於明軍克敵制勝。
在1950年永定門瓮城城牆被拆除,1957年以妨礙交通和危樓為名,全部拆除。這座古老的城門,戰爭都沒有把他摧毀,卻因為簡單的原因消逝在歷史的長河中。2004年北京永定門修復,但瓮城和箭樓卻沒有修復,成為北京第一座修復的城門。
現在咱們看到的永定門,為了恢復其原貌國人想到很多辦法,進口材料測繪圖做原本等等。雖然有了古老的風貌,但是歷史給我們留下的記憶,給我們知識的財富卻一去不返。相信很多人會有和我一樣的想法,也請大家保護歷史給我們留下的財富,傳頌中國文化走上更大舞台。
原文網址:https://kknews.cc/history/3xokv6g.html
2004年,永定門重建完成。 北京電視台找到了1957年曾主持拆除永定門的孔慶普。 電視台專題片的側重點是,梁思成曾幻滅的夢而今以熹弱的微光隱現了。 但在最終的成片中,孔慶普只有畫面,沒有聲音。
因為這個較真的孔工一直在說,重建的永定門向北移位在城門內值班房的位置上,規模改小,結構與做法有誤,它是"假"的;梁思成當年的理想也有不切實際之處。
一個技術派,直白、較真。 修修拆拆幾十年,他說自己拆了那麼多橋,只有一座感到可惜。 然而命運使然,先修、后拆城樓,他不寫、不說。 但在《城》的跋中依然留了些鏡像。 公私合營期間,建設局的張工也是東升祥綢布店的東家,孔慶普寫到,張工的叔嬸白天上街敲鑼打鼓,晚上回家抱頭大哭。
那個時代,很多無法言說的心疼被略過了。 但今天,同樣被我們忽略的是舊城拆除工程的完整現場。 孔慶普曾是上世紀50年代舊城拆除工程會議的記錄員。 與老人的對話,是為了讓更多人的發聲被喚醒。 他們各自的無奈、抉擇與堅持,構成一組群像。 那個被緬懷許久卻一直模糊的城,因之具體化為現實中一個面臨發展瓶頸的城市。
40萬人口,進進出出是現實問題
新京報:很多人把老北京城理解成靜態的、完好的,其實對城樓、甕城等的改造在民國時期就有了。 1915年(民國四年),時任內務部長的古建築專家朱啟鈐主持了對正陽門瓮城的拆除工程,成為"第一個改造北京城的人"。 作為新中國成立后北京舊城改造的主持者,你怎麼評價這一工程?
孔慶普:正陽門的改造工程不太完美。 保留甕城,在甕城外東西兩側各開設一座雙門洞,也能解決交通問題。 民國建立以後,北京城裡的人口、物資加速流動。 正陽門外更是京奉、京漢兩條鐵路幹線的起點,城區交通堵塞非常厲害。 1950年在討論開闢城牆豁口期間,梁思成說,民國四年朱啟鈐拆除正陽門瓮城和現在要辟建城門洞都是破壞古城,朱啟鈐是"破壞北京城的帶頭人"。 我認為,當初朱啟鈐拆除正陽門甕城,可能是考慮到若在甕城外東西兩側各開設一座門洞,門洞與城內的街道不相對。 其實使道路拐個彎也無妨。
新京報:趙錫山(老北京文化愛好者)老人的畫作《鳥瞰前門》中,五十年代初正陽門原瓮城地面輪廓上修築了兩條寬馬路,還開闢了人行道。 當時市民寫詩稱讚,說過去"人馬紛紛不可論",而今"魚貫行來妙莫言"。 不過今天人們似乎還是「偏愛」梁思成,部分原因在於同情他痛失舊城的感受。
孔慶普:當時我是建設局老工程師林是鎮的助手。 在1951年後有關舊城改造的一系列會議中,我沒有發言權,但所有參與者的發言都由我記錄。 從城牆開豁口時,梁思成就不同意,他要北京城原封保留。 但土木工程專家華南圭說,北京城裡面有40萬人,糧食、蔬菜、副食品的供應,需要大量馬車和人進出城門,五六公尺寬的城門洞怎能走得開。 解放前,人們吃棒子面,有幾個糧店就夠了。 菜店也不多,那時候老百姓很窮,有幾個挑挑兒賣菜的就行了。 現在不行了,進進出出的任何各種車輛都是現實問題。 梁思成並沒有從實際出發。
新京報:梁思成還提出,中央機關不應該設在老城裡。 去年,北京市委決定將北京行政功能搬到通州。 有人把前後五六年的"折騰"聯繫起來,看,梁思成說得有道理啊。
孔慶普:梁思成當年認為,中央機關和北京市機關就不應設在老城裡。 人少就會緩解老城的交通負擔。 華南圭說,那城裡的40萬老百姓怎麼辦? 哪怕就把一半的老百姓遷出去,他們住在哪裡? 新房子怎麼來得及蓋? 在上面強行拆除城牆、城樓之前,在城門兩側開門洞,或城牆開豁口,是較受各方肯定的一種緩解交通壓力的方式。 1952年劉少奇拆除城門和城牆的命令下達后,我同意市長彭真的觀點。 在下級必須服從上級,不得不拆的處境下,外城因城牆損毀嚴重,留下四角和永定門,其他可拆;而內城要保留四角,保留一座完整的城門和剛修好的城門,以及一兩段城牆,這樣,北京的輪廓就保留下來了。 副市長吳晗、張友漁和華南圭等人也都贊同彭真的主張。
修路當時是件特別正確的事
新京報:兩種提法,有什麼深處的分歧?
孔慶普:梁思成是毛澤東、周恩來等中央領導器重的古建築歷史專家。 因為市委大樓外層貼磚,他說它是"澡堂子反過來"。 這麼說都沒有在"反右"時期被打成"右派"。 我們這些人是搞技術的,想的是解決具體問題。 比如討論北海大橋加寬工程時,橋樑專家茅以升則認為平橋有利於交通,且不壓古橋。 修建橋樑與道路工程,因該本著實用,兼顧經濟、兼顧美觀的原則。 多數人贊成茅以升。 梁思成卻說,"交通是次要的",新橋建議修成仿古拱形橋。
新京報:交通在當時有多重要? 在50年代藝術創作和宣傳畫中,交通工程主題頻現,可交通問題至今也沒解決好,人們對拆城、築路開始反思,你讀過王軍的《十年》嗎?
孔慶普:新中國成立后,新首都的大街都破破爛爛的,這怎麼行? 所以修路在當時是一件特別正確的事情。 王軍在寫完《十年》之後拜訪過我,我說,書中有些事兒說得不對。 他的資料一方面來自"聽說",一方面取自報刊上的消息,但報紙並沒有登出全部的事實。 他還打算寫《梁思成傳》,我說我給你提供梁思成的詳細情況,之後王軍放棄了這個計劃。 對梁思成,人們誇了很多,但對當時的具體事實存在一些誤解。 比如大家都覺得梁思成要保護北京城,而毛澤東和彭真要拆。 事實上,作為親歷者,我們知道下命令拆城的是劉少奇。
和桥打交道,被城打了结
新京报:你的所有书中对官员都着墨不多,但也没遮掩。
孔庆普:高官的情况我一般不写。拿彭真说吧,刘少奇下令,彭真不得不从。他吩咐建设局给城门“排队”,先拆损坏严重的,后拆状况较好的;先拆次要的,后拆主要的;刚修好的城楼放在最后,能不拆就不拆。等拆到阜成门的时候,我们都不忍心拆。老局长去请示彭真,他先是大叹一声,又小声地说,“拆吧”。做官的,一会儿“好人”,一会儿“坏人”,怎么写?
新京报:大叹一声是无可奈何,小声吩咐是于心不忍。建设至今,再叫北京“城”,已经有些勉强了。你怎么理解“城”和“城市”?
孔慶普:「市」,在我的理解裡,有人的生活。 "城",是從建築的角度生髮的一種理想。 在當年的無可奈何之中,彭真的方案裡,城市的結構還是照顧到了人的生活。 而梁思成認他的"城",不怎麼管"市"。 當年在拆牌樓的時候,東交民巷、西交民巷的牌樓拆卸工程架已經搭好了。 聽說梁思成要來,我們急忙把架子拆下來。 等了兩天,還不來? 我就用單位唯一一輛車去接他。 他看了以後說,哦,原來不是古建築,是混凝土的,"拆了吧"。
新京報:臥室里掛的照片是頤和園的玉帶橋? 從事市政設施維護工作48年,其實你大半輩子做得更多的是橋樑的考察、維護工作。 城樓的修繕、拆除從時段上看集中在50年代,卻在人生中打了一個凝重的結。 你更希望人們如何看待自己?
孔慶普:玉帶橋的照片是我親手拍的。 我這一輩子是和橋打交道的,新中國成立后,北京所有古橋的修理、考察、拆除都是我做的。 可是說到拆橋,只有一座我覺得可惜,即位於永定門外、大紅門以北的五孔石拱橋,大紅門橋。 別的都是石板橋,載重量小,跨徑小,嚴重阻水,留下一兩座就可以。 "文革"期間,紅星農場還是把大紅門古橋拆除了,石料用於砌築豬圈等處。 至於誰怎麼認識我,我從來沒有考慮過。 我考慮的是古橋、城樓、牌樓的資料都在我腦子裡,我死了它們怎麼辦? 乾脆寫書。 我要做的是把數十年來調查、維修、拆除的古橋、城牆、城門、牌樓的技術情況和實施過程記錄下來,這是我的責任。
永定门拆除者:梁思成要“城” 我们要解决实际问题_手机凤凰网 https://bit.ly/3mkxmYD
永定門城樓始建於明嘉靖三十二年(1553年),寓"永遠安定"之意,十年後補建了甕城。 清乾隆十五年(西元1750年)永定門增建箭樓,重建甕城。 乾隆三十一年(1766年)永定門城樓重修,加高城臺、城樓屋頂。
永定門甕城城牆於1950年開始拆除,1954年在建三台山危險品倉庫時,正趕上拆除永定門,這些被拆除的老城磚就用來修倉庫的圍牆了,1957年永定門城樓和箭樓被拆毀。 2004年北京永定門城樓複建(其中甕城和箭樓尚未修建),這些嘉靖年間製造的老城磚在半個世紀后又被運了回來,重新砌在永定門的城牆上。
2003年,在先農壇北京古代建築博物館門口的一株古柏樹下,發現了明代原配的永定門石匾,石匾上"永定門"三字沉雄蒼勁,保存完好,是明嘉靖三十二年(1553年)始建永定門時的原件。 如今復建的永定門,門洞上方所嵌石匾的"永定門"三字,便是仿照這塊石匾雕刻的。 此事2003年8月22日的《北京青年報》曾有報導。
永定門成為北京城第一座複建的城門。
為重建中軸線最南端永定門城樓,國家拆除了永定門到南緯路兩側破舊低矮的房屋,露出了東西兩側壇牆,並圍繞著永定門城樓修建了一座小巧精緻的公園——永定門公園,成為南城一景。
永定門城樓的複建再次呈現了北京舊城城市完整的中軸線
头条文章 https://bit.ly/2WgiMGV
永定門甕城
1910年代,永定門位於北京城中軸線的最南端,是明清北京外城城牆的正門,也是從南部出入京城的通衢要道。永定門始建於明嘉靖三十二年(1553年),寓意“永遠安定”。城樓形制一如內城,重簷歇山三滴水樓閣式建築,灰筒瓦覆頂,面闊五間。永定門甕城城牆於1950年開始被陸續拆除,1957年又拆除了城樓和箭樓。2004年北京永定門城樓複建,其中甕城和箭樓尚未修建。
銀鹽紙基:12 x 16 cm
上色:徐丹語
圖說:徐家寧
收藏製作:徐宗懋圖之館
[特別說朋]:(2) Facebook https://bit.ly/2K5IjAb
正陽門俗稱前門,由箭樓和城樓兩座建築組成,箭樓在南,城樓在北,位於北京南北中軸線上。古代兩座樓之間有甕城連接,現在已經拆除。
明成祖朱棣遷都北京後,於永樂十七年(1419年)將元大都之麗正門南遷800米,並於正統元年(1436年)更名為正陽門,是為正陽門城樓。正統四年(1439年)建造了箭樓及甕城,形成了正陽門兩樓一城的格局。
正陽門城樓高43.65米,是國內現存的最高大的城門樓。城樓共有四層,經過整修後現在全面對外開放,一、二兩層陳列正陽門文化系列展覽,三、四層為各類專題展覽及文化活動區域。
正陽門箭樓自從建成,就是老北京的象徵。樓高35.37米,是一座磚砌堡壘式建築。箭樓上下共四層,在東、南、西三面開有94個箭窗,以供禦敵時發射箭矢之用。
正陽門箭樓歷代皆有損毀與修葺,1976年唐山地震時,箭樓受損嚴重,經過大修,1991年重新對外開放,一層常年展覽北京的歷史和風土人情。
老北京有九座內城箭樓,唯獨開有門洞的,只有正陽門箭樓,原來是為了皇帝赴天壇祭天時通行的,1949年2月,中國人民解放軍入城儀式在這裡舉行。
https://www.chiculture.net/30056/b01.html https://bit.ly/3gRuCB0
正陽門始建於明永樂十七年,原名麗正門。因其位於紫禁城的正前方,又有「前門」之稱。正陽門是老北京「京師九門」之一,它集正陽門城樓、正陽門箭樓與正陽門甕城為一體,是一座完整的古代防禦性建築體系。
據地方志上記載:當時的城樓、箭樓規模宏麗,形制高大;甕城氣勢雄渾,為老北京城垣建築的代表之作。五百年來,正陽門飽經滄桑,幾毀幾修,現僅存城樓和箭樓,是目前北京城內唯一保存較完整的城門。城樓上有北京民俗民覽館。
正陽門箭樓從它建成那天起,一直是老北京的象徵。1915年改建後,更成了北京人遊覽的場所。1928年闢為國貨陳列所,30年代增設電影院,1949年藝人魏喜奎等組織大眾遊藝社在箭樓演出。1949年2月3日,中國人民解放軍曾在此舉行盛大的入城式。正陽門旅遊指南 | 熱門景點資訊、交通地圖 | ezTravel易遊網 https://bit.ly/3nm7hd4
北京:數千套燈照亮正陽門城樓和箭樓 600歲古建夜晚通體明亮- https://bit.ly/3afwTEC
北京南中軸地標正陽門 城樓與箭樓間的瓮城內有何秘密?
北京南中軸地標正陽門 城樓與箭樓間的瓮城內有何秘密? - 每日頭條 https://bit.ly/3mef9vO
在南中軸線上,前門有著得天獨厚的地位,其它諸多城門皆無法與之相比,成為元、明、清三代帝都城垣的一個標誌,備受矚目與珍愛。前門也是歷史的載體與見證者,它承載了過去,連接著現在,展望著未來。它歷來是京都的一處盛景,是珍貴的文化遺產,在人們的心目中有著歷史的吸引力。它是一部濃縮的史書,因此使更多的人去探索,去追尋歷史的腳步,探求北京文化的源流。
作者 陳溥
正陽門領袖京師諸門
在天安門廣場南端,正陽門的城樓、箭樓、瓮城、正陽橋、五牌樓曾是北京城最雄偉壯觀的一組建築群。正陽門是明、清兩朝都城的正門,俗稱「前門」、「大前門」。它位於北京城南北中軸線上,具有內向拱衛皇城,外向隆示萬邦的「國門」地位,皇帝每年到天壇祭天和皇帝大婚才開啟正陽門。這座城門無論從位置,還是建築形制都是北京內城中規制最高的,是中國封建社會後期城市建設、軍事防禦、禮儀制度和建築藝術的形象體現,現存城樓與箭樓。
正陽門自始建至今,跨越元、明、清三朝。元世祖忽必烈建大都城,城周長60里,辟11門,麗正門是南正中之門。明成祖朱棣遷都北京後,於永樂十七年(1419年)將元大都南城垣南移1公里,麗正門則遷建至今正陽門的位置,仍稱麗正門,正統元年(1436年)改名正陽門。明代北京諸門經近二百年的改造,規模壯觀,形制完備,成為「里九外七皇城四」的格局。而正陽門以「宅中定位」的優勢,以崇樓巍峨、雄視八表、籍壯觀瞻的國門地位,一直領秀京師諸門。
明正統四年(1439年),為加強京師防禦,在京師各城門外添建箭樓,正陽門箭樓也是此時建成,是九門箭樓中最高大的。此箭樓為京城內城九門中唯一在箭樓開設門洞的城門,以專供帝王龍車鳳輦通行。箭樓上下四層,東、南、西三面牆及兩檐間共有94個箭窗。門設兩重,前為吊落式閘門(即千斤閘),後為對開鐵葉大門,具有防禦功能。
城樓與箭樓之間原有一座巨大的瓮城,又稱月城。瓮城為東西寬108米,南北深85米的小廣場,與箭樓共同組成了前門正門的重要屏障。瓮城內城樓前有兩座坐北朝南的小廟,始建於明代。當時內城九門瓮城修建後 ,均在瓮城中建有小廟,只是正陽門瓮城內建有兩座,其他瓮城只有一座。
1900年,八國聯軍用炮火擊毀了正陽門城樓、箭樓。1902年1月慈禧「西巡」迴鑾時,正陽門箭樓、城牆損毀,只留殘敗的城台基。慈禧太后倉皇出逃回來,照例也要從前門進入皇宮。無奈之下,迎駕的官員們想到搭建彩牌樓的應急辦法,能工巧匠在正陽門的殘基上搭建席棚,按照正陽門城樓的樣式,用五色綢緞綾羅包裹,生搭起一座「彩綢正陽門」,使人哭笑不得。現存正陽門為1906年重建,基本保留了明代建築風格。
1906年重建時,參照崇文門城樓修建了正陽門城樓,重修了箭樓。1915年為緩解正陽門外交通,拆除了瓮城,由德國建築師羅思凱格爾設計了箭樓平台上的漢白玉欄杆和突出的眺台,在箭窗上修建了白色弧形華蓋。這次改建,使中國古老的建築融入了西方的建築構思,標誌著傳承兩千多年的中國儒家思想在外來文化的入侵下發生了改變。如今的箭樓是改建後的樣子
原文網址:https://kknews.cc/history/qexm5ly.html
怎麼區分明清時城門的城樓和箭樓?
2019-01-18 由 清朝歷史小迷妹 發表于資訊
很多人分不清城樓和箭樓,比如北二環上的德勝門箭樓就經常被叫做「德勝門城樓」。其實,由於功能不同,二者位置、外觀上都有不同。下面我們就一起看看兩者到底有哪些不同。
從位置上看:
城樓坐落在城門之上,就在主城牆上;
箭樓是為了保護防守最為薄弱的城門,建在城門和城樓的最前方,用翁城牆與主體城牆連接起來。
德勝門復原圖
正陽門復原圖
城樓和箭樓最明顯的區別就是外觀:
城樓是閣樓式,四面均開門,無箭窗;
箭樓是堡壘似,只有朝向城裡的一面開門,朝向城外的三面均開有箭窗。
箭樓
城樓下面肯定有門洞。
內城九門中,正陽門箭樓有門洞,但只有皇帝出入時開啟。
正陽門箭樓,清朝時門洞只有皇帝可以出入
其餘八門箭樓只是為了防禦而不是出入,所以下面沒有門洞。
德勝門箭樓
1910年的朝陽門箭樓
1920年的西直門箭樓
城外七門箭樓下均有門洞,原因時外城城門規制較低,不設閘樓和閘門。
原文網址:https://kknews.cc/news/ebqy3gn.html
正陽門,俗稱前門,位於中華人民共和國北京市天安門廣場南側正中,是明清北京城內城的正南門,其城樓是明清北京城內九門現存的唯一一座城樓。該門始建於永樂十七年(1419年),初名麗正門,正統元年(1436年)加蓋箭樓和瓮城,正統四年(1439年)更名正陽門。正陽門城樓和箭樓在明清兩朝時多次被焚毀,又多次重建。1914年,正陽門瓮城被拆除,正陽門箭樓成為獨立建築。1988年,正陽門被列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20世紀90年代,正陽門箭樓和城樓先後對公眾開放。
正陽門 - 維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書 https://bit.ly/3oTQmyI
明朝永樂十七年(1419年),北京城南城牆向南拓建,在南城牆正中開一扇城門,其名延續元代大都城的正南門名字,稱麗正門。正統年間,北京城牆再度加修,正統元年(1436年),麗正門增建箭樓和瓮城。這座瓮城為明清北京城最大的瓮城,東西長108米,南北長85米[1]:9,158。瓮城的月牆上東西各加蓋一個小城樓[2]:26。正統四年(1439年),麗正門更名為正陽門[3]:42,249。正陽門建成時四面設門,但僅皇帝才能出正陽門南門,其他人只能走東西月牆上的側門[4]:308。萬曆三十八年(1610年)時,正陽門的箭樓被焚毀[3]:270。天啟年間,正陽門瓮城內興建了兩座廟宇,正陽門東側的一座為觀音大士廟,西側的為關帝廟[1]:219。清朝乾隆四十五年(1779年),正陽門箭樓再次被焚毀[3]:296,道光二十九年(1849年)第三次被焚毀[1]:247。光緒二十六年(1900年),箭樓被義和團火燒老德記洋藥房波及而受損,當年正陽門箭樓被八國聯軍用火炮擊毀,城樓則被擊損[4]:308。當年9月,八國聯軍中英軍的印度兵在正陽門城樓內燒火取暖,導致城樓被焚毀。自光緒二十六年(1900年)起,由於正陽門東側緊鄰美軍兵營和美國大使館,美軍在正陽門城樓及城牆上設崗放哨。光緒二十九年(1903年),袁世凱和陳璧奉旨重修正陽門城樓和箭樓,但由於工部所存的城門檔案全被八國聯軍燒毀,正陽門的城樓最終只能按照崇文門城樓的形制放大後重建,而箭樓則按照宣武門箭樓的形制放大後重建[a][5]:32。
中華民國成立後,除每年10月10日國慶日外,正陽門城樓及城牆仍由美軍值崗[5]:32。前門火車站修建之後,為了緩解交通,1915年[b],北洋政府內政部長朱啟鈐為改善正陽門附近的交通狀況,下令拆除了正陽門的瓮城,原東西月牆各被開出兩扇門,原有城牆基址被夯築成馬路,自此正陽門箭樓與正陽門城樓分開,成為一座獨立的建築。同時朱啟鈐委託德國人羅克格(Curt Rothkegel)改建正陽門箭樓,在其城牆斷面上增加了西洋紋飾,在箭樓齊城牆平台外加設了漢白玉欄杆和突出跳台,並給部分箭窗上加設了半弧形遮陽華蓋[6]:218[7]:808[1]:219,247。1919年11月1日,北洋政府正式從美軍手中收回正陽門城樓[3]:337。1928年,正陽門箭樓一度被闢為國貨陳列所,20世紀30年代曾增設電影院[1]:247。
1949年2月3日,中國人民解放軍在正陽門舉行了入城儀式[1]:247。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1952年,正陽門城樓得以修復加固[4]:308。1955年,都市規劃委員會成立,1957年該委員會提出了《北京城市建設總體規劃初步方案》,根據該規劃,1958年,正陽門的觀音大士廟和關帝廟被拆除[1]:219,20世紀60年代起,出於修建環城地下鐵路的需要,北京城牆被大規模拆除,而正陽門及其箭樓在這次拆除活動中得以保存下來[3]:91。1976年,正陽門箭樓在唐山大地震中嚴重受損,北京市文物主管部門隨即對箭樓進行全面大修[1]:247。1988年,正陽門被列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8]。1988年8月18日,北京正陽門管理處正式成立,該管理處隸屬於北京市文物事業管理局,管轄範圍包括正陽門的城樓和箭樓[6]:218。1989年,北京市正陽門管理處集資160萬元人民幣修飾正陽門箭樓。1990年1月21日,正陽門箭樓正式對外開放[1]:247。1991年,正陽門城樓得以大修,並於1993年對外開放[5]:33。2006年時,有媒體曝光正陽門箭樓以文物修繕為由拒絕散客登樓,但卻允許旅行團進入[9]。這一消息在2014年時再次被曝光[10],之後北京市文物局作出答覆,將允許散客預約登樓[11]。2016年,正陽門城樓再次得到維修[12]。
正陽門城樓、箭樓及護城河遠景,1935年
正陽門城樓,1860年
正陽門箭樓,1900年
正陽門瓮城東閘樓,1910年
建築
正陽門門樓(上)和箭樓(下)側面
正陽門位於北京市天安門廣場南側正中的位置,由城樓和箭樓兩部分組成,二者之間為前門東大街和前門西大街的銜接處。正陽門城樓是北京內城九門中現存唯一一個城樓,位於磚砌城台上,城台上窄下寬,底部東西長95米,南北長31.45米,高14.7米,頂部齊城牆平台寬50米。其上城樓為木結構建築,高約27米。城樓分上下兩層,下層四面開門。上層前後均為菱花格扇門窗,下層為朱紅磚牆。樓頂為重檐歇山頂、灰筒瓦綠琉璃剪邊。[4]:308[2]:29,138
正陽門箭樓是北京內城九門中現存最大的箭樓,是北京內城中唯一一座開門洞的箭樓。該箭樓建築形式為磚砌堡壘式,城台高12米,上窄下寬,門洞位於城台底部正中,為五伏五券拱券式,為龍車鳳攆專用門洞。城台北側東西兩面各設28級階梯,階梯與城台頂部之間有銜接的平台。城台頂部邊緣圍有一周漢白玉欄杆。城台上的箭樓高24米,東西長62米,南北長20米,面闊七間,北面另伸出五間抱廈,東西長42米,南北長12米。箭樓共有四層,東、西、南三面共有94個箭窗,第一層和第二層每個箭窗上方均有半弧形遮陽華蓋。頂部為重檐歇山頂,灰筒瓦綠琉璃剪邊
正陽門 - 維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書 https://bit.ly/3oTQmyI
【珍貴舊照】太可惜!那些被拆掉的北京老城門~ - iFuun
【珍貴舊照】太可惜!那些被拆掉的北京老城門~ - iFuun
画说北京丨外城老七门——永定门湃客澎湃新闻-The Paper
画说北京丨外城老七门——永定门湃客澎湃新闻-The Paper
【小圓點】9787511550606 北京的城牆與城門 簡體書 (瑞典)喜仁龍 著,劉瑩 譯, 2018-02-01 | 露天拍賣
本報訊(記者孫穎)永定門城樓南側的廣場上,地面上有4大片對稱的深色地磚,您知道為什麼要這樣鋪設嗎? 這是歷史上永定門城樓甕城和箭樓的位置。 今天上午,市政協就中軸線保護深化調研視察了永定門城樓、先農壇、天壇,市政協委員呼籲,複建永定門甕城、箭樓。
上午9時30分,市政協主席吉林、副主席牛青山、秘書長嚴力強和市政協文史委的委員們一行來到永定門公園,登上永定門城樓,在傳統中軸線的南端點向北眺望北京中軸線及遺產周邊環境。 古代建築研究所副研究員宋海歐向委員們介紹了永定門城樓甕城和箭樓複建設想。 據介紹,永定門原有甕城和箭樓,甕城高7.8米,箭樓高16米,在永定門城樓複建時,因種種原因沒有考慮復建甕城和箭樓,永定門前廣場打造成了全國最大的架空廣場。 復建永定門甕城和箭樓,需要考慮到架空廣場的荷載問題,如果按照原形制重建,包括原工藝、原材料,預計每噸橋面荷載要在16至17噸,如果建造成空心的,將減輕70%至80%的荷載,內部還可以作為展陳空間使用。
委員們還視察了天壇公園西南角的園林機械廠區域,瞭解廣利門和內壇牆修繕情況,到古代建築博物館調研先農壇觀耕台南側耕田"一畝三分地"佔用情況。
"北京中軸線是我國現存最長、最完整的古代城市軸線,是北京老城的靈魂與脊樑。 如果申遺成功,核心保護區將佔老城的32%,緩衝區佔21%,老城的一半就給保護下來了。 "市政協文史委主任張慶介紹,市政協今年將就中軸線申遺舉行協商懇談會。
《北京城市總體規劃(2016年—2035年)》已經國務院批複,市政協委員建議,要盡全力抓住歷史機遇,實現三個恢復,即恢復中軸線文物建築的完整性,恢復中軸線的歷史景觀空間,恢復中軸線的歷史環境,其中,恢復中軸線文物建築的完整性是指要恢復最重要結點的標誌性建築,在已複建的永定門城樓基礎上,根據歷史資訊研究複建永定門箭樓、甕城, 形成永定門的完整格局,並以永定門為中間,恢復東西兩側部分城牆,為北京城的南部城牆的局部恢復提供重要的節點和鋪墊,還原北京中軸線完整的南起點、南大門,再現一條完整的、無與倫比的北京中軸線
北京市政协委员呼吁复建永定门瓮城、箭楼 --北京频道--人民网 https://bit.ly/2KtR4Ul
---------------------------
梁思成曾為之流淚的永定門成為北京市第一座復建的城樓
2018-01-26 由 犄角旮旯逛北京 發表于歷史
北京有句老話叫做里九外七皇城四,說的就是北京城歷史上三道城牆上的城門樓的數量,今天犄角君和大家聊聊外城的永定門城樓。 有圖有真相,了解更有意思的北京城,敬請關注頭條號【犄角旮旯逛北京】,圖文原創,歡迎轉發。
永定門位於北京城的南中軸線上,明成祖朱棣打造北京城的時候只建了內城,一百多年後到了嘉靖皇帝時出於安全考慮才決定在原有城牆外再建造一道外城。可惜由於當時大明財力問題最終只在城南建了一段城牆,然後與內城東南、西南角樓會合形成了一個類似凸字形的格局,在南城牆上共開有七座城門,位於中間的就是永定門。
眾所周知,解放後北京城的城牆和城門陸續被拆除,永定門也不例外,關於這段歷史有很多書籍可以查閱。在一些解放初期拍攝的資料照片中可以看到先是城牆被拆,後來瓮城、箭樓和城樓陸續被拆除。據說梁思成當時曾為這座位於中軸線最南端的文物古建被拆而失聲痛哭……
1957前後年整座永定門被徹底拆除,此後過了將近五十年,2004年永定門城樓在原址附近復建完成,成為了北京市第一座重建的城樓。雖然很多文章都說新建的城樓保留了原有尺寸,但是由於沒有箭樓和瓮城,所以對比老照片上的永定門看起來新城樓還是顯得很單薄。
復建的永定門據說是運用了很多傳統工藝建造的,而且還使用了部分老城磚,但是從現在的實際情況看和目前保留下來的東便門角樓、德勝門箭樓等古蹟比起來差距還是顯而易見的。城門前擺放的石獅子的漢白玉材質非常好,但是製造工藝和雕刻水平和正陽門前的石獅子比起來要差多了。
由於永定門城樓經歷了明清兩朝以及民國,其上的匾額也換了多次,現在大家看到的匾額是按照明代樣式複製的。
此匾的真跡有幸保留了下來,從最初在地壇發現到後來在先農壇地下埋了十來年,最後終於被首都博物館保存了起來。首博新館開館後這塊匾曾經展出過,後來調整展廳內容後就被收入庫房了,當年犄角君有幸看到過此匾並拍了很多照片。
如今復建的永定門作為北京中軸線最南端的起點算是有了一個感官上的標誌,原來雜亂的平房拆除後現在這裡已經成為了一個乾淨整潔的文化休閒廣場,但是現在的永定門城樓其實和文物已經沒有半點兒關係
原文網址:https://kknews.cc/history/5x5mrr2.html
----------------------------------
永定門是北京外城的正門,位於外城南垣正中,北京中軸線上。
永定門 - 維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書 https://bit.ly/3mmS0Hz
歷史
始建於明嘉靖三十二年(1553年),寓意為「永遠安定」。城樓為兩層,面闊五間(24米),進深二間(10.5米),綠琉璃剪邊灰筒瓦重檐歇山頂。城樓下為城台,前為1544年增建的瓮城,東西寬42米,南北深36米[1]。清乾隆三十二年(1767年)曾重建,將城台加高至26米,重建瓮城,在瓮城正面增建單層箭樓(辟兩層箭窗)。箭樓規制甚小,面闊僅三間(12.8米),進深一間(6.7米),單檐歇山頂灰瓦。瓮城為方形,東西寬42米,南北深36米,外側兩端抹為圓角。箭樓辟兩層箭孔,南面每層7個,東西每層3個。箭樓城台下辟單孔券門。
1900年八國聯軍占領北京後,拆除永定門西側部分城牆,將原在城外馬家堡的京津鐵路終點站移至天壇。1901年修建前門火車站時又在城門東側增開豁口,鋪設新路軌。1951年為改善永定門交通,拆除了瓮城和東西兩側的城牆。城門及箭樓於1957年被拆除。
重建
2003年,在北京市人大代表的提議下,為了恢復北京中軸線的都市計畫和景觀,在原址[2]重建了永定門城樓。2005年,完成了城樓的彩繪,永定門採用雅五墨旋子彩畫。2009年9月,永定門南廣場落成,總占地面積2.2公頃,跨越北京護城河和南二環[3]。
永定門城樓於2005年9月復建後即由東城區管理使用並且對外開放。自2007年起,由東城區文化委員會、東城區旅遊局、永定文化交流促進會共同使用。復建後的永定門城樓建築面積522平方米。2011年12月,永定門城樓被列為北京市東城區普查登記文物。截至2013年,永定門城樓90%以上的使用面積對外開放,承擔旅遊諮詢、遊客觀光、中軸文化展陳的功能[4]。
永定門 - 維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書 https://bit.ly/3mmS0Hz
永定門:「里九外七皇城四」,北京外城最壯觀的城門
永定门:“里九外七皇城四”,北京外城最壮观的城门_京城 https://bit.ly/3nxwpxi
永定門,位於北京城中軸線最南端,人常說"裡九外七皇城四",永定門是"外七"之一,是當年北京外城七座城門居中的一座,也是最大、最壯觀的一座。 始建於明嘉靖三十二年(1553年),相比於同樣位於中軸線上的正陽門(1419年始建),晚了130多年。 這是因為永定門是外城城門,而北京城在明永樂年間修建之初是沒有外城的。
為了防禦北方遊牧民族的威脅,明嘉靖年間北京城開始修建外城城牆。 那時候,北京城南商業很發達,再加之天壇、山川壇(先農壇)都在城南,因此明政府決定先修建南邊的外城城牆和城門。 明嘉靖四十三年(1564年),永定門甕城建成。
北京外城城牆原計劃也要圍成一圈,建成"回"字形。 規劃外城周圍將近80里,辟11門,南牆20里。 遺憾的是工程量太大,建到一半沒錢了,只好匆匆收尾。 最後南垣也僅建成13里,東西兩麵包砌於京城東南角樓、西南角樓處,外城總長度為28里,辟有7座城門。 於是,北京城成了獨一無二的"凸"字形。
外城城牆建的沒有內城高大厚實,城門也馬馬虎虎。 清乾隆十五年(1750年),清政府提高規制、重建甕城、加蓋箭樓。 這才有了後來保持了二百年的典型式樣。
老的永定門城樓為兩層,城樓坐落在高大的台基之上,樓連台通高34.04米;城樓為重檐歇山頂、三滴水樓閣式建築,灰筒瓦綠琉璃瓦剪邊頂;面闊五間,通寬24米;進深三間,通進深10.50米。
甕城東西寬42米,南北長36米,甕城牆頂寬6米。 箭樓規制與城樓差距較大,不甚協調,為單檐歇山式灰筒瓦頂,面闊三間,寬12.8米,進深一間6.70米,高8米,連城臺通高15.8 西三面各闢箭窗二層,南面每層七孔,東西每層3孔;北鍘樓門為過木式方門;箭樓下城臺正中對首城樓門洞辟一券洞門。
永定門是逐步建成的,跨越了明、清兩代,比如甕城是嘉靖三十三年增建的,單層箭樓則建於清乾隆三十二年,在增建箭樓的同時還重修了城樓和甕城,將城樓的城台加高至26米。
從清末到民國,由於各種原因,其實北京城的城門和城牆已經開始拆除,到了上世紀50年代,新中國正在大搞建設,面對城市建設與古城保護的矛盾,北京古城"完全是服務於封建統治者的意旨"的觀念佔了上風,於是從那時起,北京古城城牆及城門陸陸續續被拆除。
1950年始拆永定門甕城城牆,到1957年,永定門城樓和箭樓又成了"危樓"並且被認為妨礙交通,於是也被陸續拆除。 2004年,政府啟動了打造北京中軸線人文景觀工程,拆除了永定門到南緯路兩側破舊低矮的房屋,露出了東西兩側壇牆,開始了永定門城樓複建工作。
如今工程早已完成,一座新的城樓呈現在中軸線的最南端。 復建后的永定門,城台東西長31.4米,南北寬16.96米,高8米,城樓(脊)總高26.04米,為三重檐歇山屋頂,比原永定門城樓小。 永定門城樓是十六座老城門中唯一被複建的"城門"。
城樓上"永定門"三個大字的石匾,是仿照明代石匾原樣雕製的。 原本永定門第一代石匾已經在滿清建都北京之後被撤下,改用滿、漢兩種文字題寫新的匾額;辛亥革命推翻清朝之後,民國初期的內務部總長朱啟鈐請杭州名 士邵章先生再次為北京各城門題寫了漢文匾額;北京拆除老城后,民國時期的第三代石匾大多都已失落無存,何況第一代的明代石匾、更是早就不知去向。
可神奇的是,也就是永定門複建之前,在離永定門很近的先農壇、即北京古代建築博物館門口的一株古柏樹下,發現了一塊永定門石匾。 這塊石匾,長2米,高0.78米,厚0.28米,楷書的"永定門"三字沉雄蒼勁,保存完好,經鑒定是明嘉靖三十二年(1553年)始建永定門時的原件。
作為我國現存最長、最完整的古代城市軸線,北京的中軸線南起永定門,北至鐘鼓樓,全長7.8公里。 串起北京城的眾多地標建築和人文景觀。 如今,作為北京歷史文化名城保護工作中的重點,中軸線申遺工作已經逐步展開。
目前,中軸線「申遺」工作已經確定了永定門、先農壇、天壇、正陽門及箭樓、毛主席紀念堂、人民英雄紀念碑、天安門廣場、天安門、社稷壇、太廟、故宮、景山、萬寧橋、鼓樓及鐘樓14處遺產點,通過一段時間的整治和保護性修繕,力爭在2030年基本達到申遺要求,確保到2035年內實現申遺目標。
古建家園--古建中國以線上+線下模式,建築+互聯網+文化,傳承與發揚建築文化,把傳統優良文化植入到建築材料中,讓建築從源頭上有文化,將中華上下五千年文化的精髓與現代科學技術古今結合、中西融合,應用於現代建築行業,宣導將優良的傳統文化走入大眾的衣食住行。
永定门:“里九外七皇城四”,北京外城最壮观的城门_京城 https://bit.ly/3nxwpxi
南京城牆郵資圖首發,中華門甕城成“主角”
公開日: 2018-05-28
揚子晚報訊 (實習生 劉百玉 張子薇 記者 張可) 27日下午,“感知城牆·同心共行暨南京城牆郵資圖首發式”在中華門甕城舉行。22個國家的65位市長、城市代表和專家以及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國際古跡遺址理事會的專家出席了此次活動,共同見證“南京城牆郵資圖”首發。
據介紹,南京城牆郵資圖歷經兩年籌劃,於今年正式發行。本次發行全國通用,沒有數量和地區的限制。郵資圖長35毫米,寬25毫米,面值80分;郵資圖目前僅適用於明信片背面,並不是單獨的一枚郵票。南京城牆郵資圖以中華門甕城為主體元素,以全景拍攝中華門三道內甕城的結構。中華門甕城是南京城牆中比較有代表性的城門,它的結構也是目前保存最好的,因此成為圖中的主體。這張郵資圖的拍攝者是阮忠。在拍攝過程中,他將城市作為背景,因而將城牆和城市融合起來。同時,為了反映歷史的滄桑感,照片的色調古樸,以此顯示了南京城牆的悠久歷史、文化底蘊以及現代南京的城市風貌。南京城牆郵資圖首發,中華門甕城成“主角” | PTT新聞 https://bit.ly/3nlK9LI
留言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