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民已付逾4600萬元?收治新冠的「最高價」是這數字!
文 / 邱莉燕    
2021-10-19
全民已付逾4600萬元?收治新冠的「最高價」是這數字! | 邱莉燕 | 遠見雜誌 https://bit.ly/3DNWaRY
全民已付逾4600萬元?收治新冠的「最高價」是這數字!
圖/超常規的新冠病患醫療和護理資源,需要耗費龐大醫療費用。林口長庚醫院提供
全民已付逾4600萬元?收治新冠的「最高價」是這數字! | 邱莉燕 | 遠見雜誌 https://bit.ly/3DNWaRY
在台灣,新冠肺炎患者治療的費用,全部由國家承擔。新冠輕症治好,每人的平均醫藥費約為80萬元;至於一位重症者的花費,目前最高紀錄高達七位數字。
有一種特殊的新冠患者,醫院的處置極其特殊,那就是產婦。
林口長庚曾經收治這樣的新冠病患:一位人工生殖順利懷孕的高齡產婦,恰好在生產前在被同事感染COVID-19病毒,送到醫院隔離待產,醫院全副武裝,但卻淡定以待。
林口長庚婦產科團隊全副武裝剖腹接生。林口長庚提供圖/林口長庚婦產科團隊全副武裝剖腹接生。林口長庚提供
「我們早就準備好了負壓產房,我們的醫生穿着隔離衣接生,」林口長庚呼吸胸腔科系主任林恕民表示,整個生產過程還算順利,醫護人員沒受到感染,只是寶寶出生之後,得馬上進行PCR採檢。
結果新生兒驗出是陰性,母子均安。不過,假使是陽性,林恕民也不擔心,「貝比」就放在負壓的隔離病房照顧,醫護人員就穿上隔離衣、戴護目鏡,全身包緊緊餵奶。
新冠確診產婦順利剖腹產,母子均安。林口長庚提供圖/新冠確診產婦順利剖腹產,母子均安。林口長庚提供
花了250萬元,才搶救回來的新冠病人
提到特殊的新冠病患,這位行醫多年的醫生印象最深刻的是一位急性呼吸窘迫症候群(簡稱ARDS,Acute Respiratory Distress Syndrome)的病患,整整投入100人次的醫護人員人力,用上葉克膜,治了將近45天,花費250萬元,才把人從鬼門關前救回來,「幸運的是,這個病人存活下來,後來痊癒返回門診追蹤,一切也算完美。」
更難得的是,花費了龐大人力物力治療新冠病人,背後的醫藥費是全民埋單,全數醫療費用皆由政府防疫的公務預算支應,病家不用出一毛錢。
超常規的新冠病患醫療和護理,細節究竟為何?還有哪些難以計算的隱藏成本?就來算算這筆公帑的帳。
治療新冠病人,按照病情的嚴重程度,有著不同的治療方式及花費。
如果是無症狀或輕症,事實上不大需要治療,通常是觀察病程有無改變,林恕民指出,很高比例的人在這個階段就慢慢改善。
根據疾管署先前透露的資料,隔離14天的新冠輕症病人,平均花費是每人80萬元。
光瑞德西韋就要3~4萬元
若是新冠中度病患,胸悶、咳嗽、呼吸喘等不適症狀明顯,X光上也明顯能看到出現肺炎,但是呼吸沒有缺氧,亦即血氧的飽和度大於94%。
醫生會施用「單株抗體」進行治療,以防止病情惡化。尤其是65歲以上,本身有糖尿病、慢性心肺疾病的患者,這類人群的病情容易演變成重症。
假使是重症,則是病人體內的血氧濃度小於94%,呼吸出現困難,再嚴重一點,稱之為ARDS(呼吸窘迫症候群)。呼吸衰竭,或是已經出現敗血性的休克,皆必須送進到加護病房。
收治於加護病房的新冠個案,期間每日的平均醫療費用為1.7萬元。林口長庚醫院提供圖/收治於加護病房的新冠個案,期間每日的平均醫療費用為1.7萬元。林口長庚醫院提供
「這個時間點就可以考慮啟動抗病毒和抗發炎的藥物,」林恕民說,包括瑞德西韋、低劑量的類固醇,以及細胞激素IL-6,以改善病人的存活率。同時採用高流量氧氣設備給氧。
瑞德西韋的給藥,是1天注射1次,連續5天,花費大約是3~4萬元,如果是IL-6的話,只要給一個劑量,價格3~4萬元,要價同樣不便宜。
難以衡量的是醫院付出的隱藏成本,往往一床配備一組專責人員看護,而醫護人員穿脫隔離裝備的辛苦、穿上隔離裝備後悶熱流的汗水,無法以金錢衡量。
這一次,全民至少付出逾4600萬元
根據林口長庚的估算,收治於加護病房的新冠個案,期間每日的平均醫療費用約為1.7萬元,住上兩天,可能就是一般工薪階級一個月的薪水。
再根據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的統計,自5月11日起至10月18日公布的本土和境外個案共1萬5137人,依照WHO的嚴重度分類,台灣約15.2%為嚴重肺炎、2.9%為ARDS(呼吸窘迫症候群)。
換算起來,台灣新冠病患大約有18.1%的危重症,約有2740人是要進加護病房治療的等級,至少住一日加護病房的話,基本花費是4658萬元(2740人 x 1.7萬元)起跳,住三天便破億元。
一連串新冠肺炎治療費用的數據,令人怵目驚心,重症患者的治療成本,更是堪稱天價。

從個人立場看,不免慶幸疾管署和健保署全包了所有治療費用。但追根究底,這一大筆治療的錢究竟從何而來?還不是納稅人的口袋,是全民承擔
全民已付逾4600萬元?收治新冠的「最高價」是這數字! | 邱莉燕 | 遠見雜誌 https://bit.ly/3DNWaRY


桑德斯今在推特點名台灣。(翻攝Bernie Sanders臉書)
曾參加今年民主黨內總統初選的聯邦參議員桑德斯(Bernie Sanders),今(7日)在推特發文感嘆,美國有1,460萬人因武漢肺炎(亦稱新冠肺炎,COVID-19)疫情失去享有健保的權利,同時舉出其它11個健保制度完善的國家,其中一個就是台灣。
武肺疫情肆虐全球,尤其美國,截至今日,美國本土已有1,480萬人確診,28.2萬人死亡。雪上加霜的是,美國是全球唯一沒有全民健保的高所得國家通常健保是雇主給予受雇者的其中一項福利,在保險未全面覆蓋的情況下,醫藥費是中產階級的龐大負擔,對低收入戶而言,就醫治療可說是比登天還難。
美國參議員桑德斯在推特列出「疫情期間失去健保人數」的國家,加拿大、英國、德國、法國、澳洲、日本、南韓、台灣、丹麥、芬蘭和挪威,11國通通掛蛋,只有美國有1,460萬人。最後他寫道:「醫療保險應該是人民的權利,而不是員工福利。」
桑德斯點名台灣「受害人數掛零」 嘆:美1460萬人因疫情失去健保 https://bit.ly/36RqcXm


ckeditor-5fc8909ccc6ec

重病的美國:美國良心知識分子對醫療體系的控訴
作者 陳美霞
2020-12-04
美國醫療體系是世界上市場化程度最深的。本該是治病救人的場域,變成醫療商品買賣、醫療資本家賺取利潤、華爾街投資家的最愛。 圖片來源:
新冠病毒(COVID-19)2019年年底肆虐中國大陸之後,流行全球,目前全世界已經有5,200萬確診病例,死亡人數129萬。美國、印度、巴西、英國、義大利、法國、西班牙……等等,有成千上萬的人感染新冠病毒、有成千上萬的人因此死亡。這樣的全球性災難對人類來說,是多麼巨大的打擊,又造成多大的損失呀!
我們作為這個密切相互牽連的世界地球村的一員,更該關注:各國負責防治傳染病及維護人民健康的公共衛生與醫療體系,為何無法有效保護人民的健康與生命?提摩希.史奈德這本書關注的正是這個問題,他說的是與自身相關的:美國醫療體系。
史奈德在他的「致謝」中自謙:這本書是他「從充斥種種問題的美國醫療體系逃出來的故事」。然而,以筆者多年對美國醫療體系及其與世界其他國家比較研究的了解,我卻認為,這本書是從更積極的角度,是作者身為一個良心知識分子對美國醫療體系的控訴。
身為最富強的國家之一,卻有如此「不文明」的醫療體系
讓我們先簡單分析美國醫療體系。美國雖是世界最富強的國家,醫療體系卻是最沒效率的:美國人口占全世界人口的4%,全國總醫療保健支出卻占全世界總醫療保健支出的幾乎一半在2018年,他們的醫療保健支出已經是3.6兆美元這樣的天文數字。
美國醫療體系是世界上市場化程度最深的。本該是治病救人的場域,變成醫療商品買賣、醫療資本家賺取利潤、華爾街投資家的最愛。美國也是西方已開發國家中唯一沒有全民健保的。醫療資本不斷擴張的結果,使得人們的醫療費用異常高,保險費也水漲船高,許多美國人買不起醫療保險。
10年前,美國沒有醫療保險的人有4,600多萬。歐巴馬上台後,推出「歐記健保」(Obamacare),協助美國人買保險,但目前仍有2,800多萬美國人沒有醫療保險。沒有醫療保險的美國人不敢生病,因為一旦生病就很可能傾家蕩產;有醫療保險的人也終日惶惶不安,因為保險不見得給付所有的醫療費用。
美國的醫療科技在西方國家首屈一指,但醫療體系無論在服務的價格、品質,還是可近性、公平性、安全性等等方面,卻是二流的。美國人的健康以嬰兒死亡率及平均餘命評估,在已開發國家中敬陪末座。過去5年來,美國人平均餘命處於停滯狀態,其中兩年甚至不升反降。
接著,讓我們將美國醫療體系與世界各國做個比較。醫療體系分兩大面向:財務支付制度及醫療服務提供系統。就此兩大面向再分類,大致有三大類:國家健康服務體系(National Health Service)、全民健康保險體系(National Health Insurance)、市場主導的醫療體系(Market-driven Medical Care System)。
擁有國家健康服務體系的國家包括英國、丹麥、挪威、瑞典等。這個體系最大的特色,是國家健保財務支出主要來自政府稅收,醫療服務提供系統也大多是公部門。這些國家的健保體系提供的醫療是一種社會福利、不是商品,人民不需繳保費,看病時基本上不需自掏腰包,也沒有部分負擔。這樣的體系把人民的醫療視為政府的責任,是人權,不是特權。因此,以多數人民的立場來看,此醫療體系是最文明的。
擁有全民健康保險體系的國家/地區包括加拿大、德國、法國、日本、韓國與台灣。這個體系主要以社會保險支付人民的醫療,確保全民或大多數人民生病時可以得到基本的醫療支付,不至於傾家蕩產。但是,這些國家/地區的醫療院所基本上是市場化、是要賺取利潤的,因此,它提供給人民的醫療,不是像第一類國家是免費服務,而是商品;除了少數低收入戶及殘障者以外,民眾生病必須以事先繳健保費、直接支付部分負擔以及自費支付全民健保不給付的醫療服務的方式,購買他們需要的醫療商品。在這些國家/地區,醫療不是人權,是商品。這一類醫療體系的文明程度比第一類國家稍差,但比接下來要談的第三類好。
我在前文提過,西方已開發國家中,美國是唯一沒有全民健保或全民免費醫療的國家。美國的醫療體系是完全市場化的,醫療是一種買賣關係,有錢人可以買到好的醫療商品,沒錢的人不但買不到可以治療他們疾病的醫療商品,還可能會因為支付極高的醫療費用而破產。醫療在美國是一項特權,不是人權。以大多數(尤其中下階層)美國人的立場來說,美國的醫療體系可以說是全球最差、最不文明的。
我一直認為,生活在全世界最貴、最沒有效率、最不文明,醫療品質又是二流的醫療體系之下,美國人民在尋求醫療服務的過程中,必然會遭遇諸多困難與挫折,也必然因而怒火中燒。然而,我過去居住美國20年的經驗裡,幾乎沒見過美國人集體反抗這個體系的不合理、不公義,因此常禁不住在心底嘀咕:「美國人民,你為什麼不生氣?」
由知識分子說出美國人的怒火
千禧年代末,自美返台後的我在任教的成功大學公共衛生研究所開課,其中兩堂談美國醫療體系的政治經濟學分析。我想要以影片教學引發修課同學的興趣,在搜尋素材時,找到了美國著名導演麥克.摩爾(Michael Moore)的紀錄片《健保真要命》(Sicko)。這部紀錄片把美國草根人物受健康問題、疾病所苦,尋求醫療服務過程中的挫折、痛苦、無奈、憤怒,展現得淋漓盡致。看完這部紀錄片,我才猛然醒悟:原來美國人並不是不生氣,事實上,他們的怒火一直悶燒,有如活火山,只要有良心的人起來組織他們,隨時可以爆發!
距離《健保真要命》2007年在美國轟動推出後13年,2020年,新冠病毒肆虐全球,美國的確診病例數及死亡人數高居世界之首。全世界的人萬分驚奇與不解:美國公衛醫療體系怎麼了?
就在此時,本書作者史奈德不幸得了闌尾炎,接著又因美國醫療體系的種種錯誤與缺陷得了敗血症、命在旦夕,他在短短3個月間進出5家醫院,重病3個月,在幾乎是災難性的醫療過程中撿回一條命、「歷劫歸來」。
重病時,他「一邊感到強烈的憤怒」、一邊寫下筆記,「試圖理解所發生的一切」。正是這個強烈的憤怒(與《健保真要命》中生病的美國人同等強烈的憤怒!)和書寫支持他活下去,並在「逃離美國醫療體系」之後,寫出這本書。
史奈德是美國耶魯大學傑出的歷史學者,鑽研東、中歐及納粹大屠殺歷史,著作等身,他的書得過許多學術獎項。從這本書可看出,他是一位有敏銳觀察力與深刻分析力的知識分子,而且更重要的是,他有反省力、有良心。
史奈德家第一個小孩誕生時,他正在維也納做研究,與妻子一起上當地福利體系提供的免費生產課程。當奧地利人告訴他們,奧地利人有「兩年有薪育兒假」時,史奈德防衛性地回以美國大學也給予他「相對不錯的」一學期育嬰假,又談到美國的「無薪育嬰假」,沒想到對方聽了很吃驚,認為這根本不夠,似乎覺得美國福利制度不太文明。
史奈德於是突然覺得「很丟臉」,羞愧地反省:他覺得自己在美國反正沒有比別人差,就心滿意足,於是看不到美國醫療體系有多糟糕,更看不到它其實可以變得更好。他又進一步自省:就是這種遍及美國的心態,使得美國的福利制度、醫療體系的問題長久無法改變。
正是史奈德的反省力、知識分子的良心,督促他有系統地寫出自己在醫療體系的經歷並出版。他知道,雖然自己「從充斥種種問題的美國醫療體系逃出來」,但還有許多人「至今仍深陷其中」,而且在新冠疫情下,這個惡劣環境可能變得更糟糕。
分析美國醫療體系的關鍵四堂課
史奈德根據他在美國醫療體系的親身經歷,加上對照在美國與在國外生產的經驗,用關鍵四堂課的方式闡述、分析美國醫療體系:
第一堂論醫療應該是人權還是特權?第二堂質問在利潤至上的醫療體系下,美國小孩從出生到長大成人的過程中,到底有沒有自由?(他指出,沒有好的醫療照護、沒有健康,就沒有自由。)第三堂則指出,國家假如沒有提供人民應有的資訊及知識,甚至掩蓋真相,則人民沒有自由可言,更揭露川普總統許多掩蓋真相、隱瞞新冠疫情嚴重度的行徑,嚴厲批判他以威權主義治理美國,進而威脅到人民的自由,甚至生命。最後一堂課,他以美國總統富蘭克林的話「社會的病,就藏在大官的巨額薪酬和贊助之中」為引,批判在利潤與市場主導的美國醫療體系下,醫師地位大幅下降,再也沒有發言權與決定權,被保險公司及私人資本左右。史奈德認為,一個好的醫療體系,必須把醫療重新交給醫師。
美國在二戰後一直是資本主義世界中的霸主,再加上西方主流意識形態的影響,多數人對美國的想像是:「美國方方面面都強,醫療體系也必然超好。」然而,在新冠疫情下,美國醫療體系幾乎完全無力保護人民的健康與生命,讓人們開始反思:原來自己過去對美國的想像,與現實的差距如此巨大。正是在此時刻,聯經出版公司團隊有眼光與格局,理解到史奈德這本書的重要性,在美國出版後數個月內火速將之翻譯出版,為台灣公衛與醫療的民眾教育做了令人激賞的功德。
本書短小精悍,中文翻譯順暢,只要撥出週末一天半天的時間,就可以閱讀完畢。讀者們若想更進一步了解美國人在醫療體系中的掙扎,看完本書,不妨再觀賞《健保真要命》這部在坎城電影節首映時,獲得2,000位觀眾起立鼓掌長達17分鐘的紀錄片。《重病的美國》與這部紀錄片,都代表美國草根民眾對醫療體系的悲歌與控訴,透過它們,我們能破除誤解與想像,更全面、真實地理解美國醫療體系,也更了解美國的問題。
(作者為成大公共衛生研究所特聘教授、台灣公共衛生促進協會常務理事。)重病的美國:美國良心知識分子對醫療體系的控訴 | 陳美霞 / 獨評讀好書 | 獨立評論 https://bit.ly/2VNmkAg


文/蘇峻逸(國立成功大學醫學系學生)
 《影片簡介》
影片年份:2007
出品國:美國USA 
語言:英文English
片長:113分鐘
導演:麥可‧摩爾(Michael Moore)
編劇:麥可‧摩爾(Michael Moore)
演員:麥可‧摩爾(Michael Moore)
 《電影介紹》
健保真要命(Sicko)是一部描述美國醫療保險制度下種種不正常的待遇。片中一開始就提到一位沒有醫療保險的工人,在工作當中手指頭意外被截斷,而要煩惱:「我要花1萬元救我的無名指,還是花6萬塊救我的中指?」這樣荒謬的開場漸漸揭露出美國醫療保健系統資本化所造成的種種弊端。
麥可‧摩爾(Michael Moore)導演藉由本人也在電影中一一探訪在醫療保險制度下被迫害的病人以及遠赴其他國家探索其他的醫療制度,將民營化的醫療保險的醜態顯現出來。即使美國號稱為全球最先進的國家,但全美仍然有5千萬人無力支付保險而排除在健康地保障之外;而即便那些擁有醫療保險的美國公民,在面對各式各樣的麻煩規章與制度時,正常的治療還是不能得到完全的保障。因為當病患發病的時候,醫療保險公司會以各種理由拒絕付款,所以很多人不得不放棄治療,耽誤治療時間,加重病情,甚至導致死亡;即使是醫療保險公司付款後,他們也有專門的部門去核查所有的材料,從申請表到醫生處方,想盡一切辦法把錢從患者手中要回來;有時候,醫療保險公司會要求病人轉到公司合作的醫院,延誤治療時間,可能導致病人死亡。電影中並且用加拿大、英國、法國和甚至與美國為敵的古巴的醫療保險為社會福利,強調即使是最窮的人也能享受到良好的醫療保障,因此提出了統一且公營的醫療保險制度才能完整地保障公民的健康。
《影評》
        還記得小時候看病打針時,健保卡背面劃分著六個格子用來蓋章的,前面還有註明分A、B、C卡。只要小小一張卡和100圓的掛號、診療費就可以換來我的頭痛、感冒…等症狀能得到舒緩、痊癒。而現在只要拿著健保IC卡,每個月繳交幾千塊的全民健保費,就能享受到完善的醫療保障。與美國比較,台灣真的很幸福。
        到底美國的醫療保險制度上出了什麼問題?
片中提到美國醫療保險制度主要是由民營業者提供保險,在美國高度資本化社會的影響之下,民間業者在意的是他們所賺得的利益,而不是病人的生死。因此,美國人的醫療保險費必須要個人負擔的情形下,窮苦的人就沒辦法獲得保障,也因此他們不敢看病,也害怕生病。等到他們真正有病時,他們也沒有足夠的錢繳醫療費用。而就算是公民有能力購買醫療保險,也要證明是否身體正常,不能太胖也不能太瘦;對於有買醫療保險的公民還有可能因為保險業者各式各樣的「小動作」而沒辦法獲得理賠;即使得到保險給付,保險業者也有專門的部門去核查所有的資料,從申請表到醫師處方,該部門要盡力的將錢從病人當中搶回,即使只是過去有一個小病的病史而已。
        觀看其他國家的醫療保險制度,在加拿大、英國和法國是屬於社會福利制度的一部分,只要公民有做應做的義務,就可以享有完善的醫療服務。片中描述到,在英國買藥不管哪一種都是賣一樣的價格;而至於法國和加拿大國民都覺得免費醫療本來就是一件很正常的事情;即使是重稅制度下法國人也能生活地很富裕。在片末還提到在一般美國人認為落後且邪惡的古巴,在每個社區都有醫院和藥局,而他們國民也是免費的醫療保障。而有一種藥在美國要賣 125 美元,在古巴的藥局售價只要5美分。
        健康的生命,是人權當中很重要的一部分,而政府應該要立法保障人民的醫療。所以,在各個已開發國家當中,大部分國家或多或少都有基本的醫療社會福利制度,唯獨美國沒有統一和公營的醫療保險的國家。而為什麼美國當初不選擇社會福利醫療保險呢?
或許是因為美國人的傳統觀念影響,所以不採用社會福利醫療保險。美國人強調要對自己負責,它的傳統文化認為,過分福利會養懶漢,全部國家負責的醫療制度會浪費無度。所以美國人覺得若是醫療保單照單全收,必定會造成政府負擔過多。所以這件事應該由自己負責,不要用到高稅收來製造這項福利而讓福利變成失控的浪費。
        但是,沒有社會福利醫療保險會不會影響到一個國家的某些公民其生命權無法保障?若是無法一位公民因為沒有錢而無法負擔起醫療保險費,而因此生病無法醫治而死去;或是即使有繳醫療保險費,但是因為保險公司從中介入造成沒有保費理賠或是在轉換醫院中不幸回天。在這幾種狀況之下,都有可能影響到一個人的生命權。而美國政府其實也有對於窮人提供免費醫療保險的制度,退休老人也有國家免費的醫療照顧。而保險業者所造成的傷害,就必須要用很強大的法律手段來壓制保險業者不當行為的產生。
        在大樹底下一定會有陰影很強的部份,而要用怎麼樣的光源去將大樹下的陰影除到最少,就是一個國家政府要做的課題。雖然美國的醫療保險制度因為民營而產生利益問題,但是這樣也因此減少了很多醫療濫用的情形。而台灣的全民健康保險要如何維持現有的福利之下減少醫療濫用的情況,就必須多觀察外國以及過去幾年的經驗教訓,來改善這個制度趨近一個真正的社會福利。 
---------------------------------

SICKO the Movie

2020-12-08_093755

SICKO the Movie
《健保真要命》(Sicko,或譯神經病人),是由麥可·摩爾(Michael Moore)導演的記錄片,2007年5月預演,2007年6月22日正式在美國上映。此片揭露美國醫療保險的不足,並以加拿大、英國、法國和古巴為例,認為統一且公營的醫療保險制度才能最好地保障公民的健康。 SICKO the Movie
加上此模板的編輯者需在討論頁說明此章節中立性有爭議的原因,以便讓各編輯者討論和改善。 (2015年9月10日)
美國是唯一沒有統一且公營的醫療保險的已開發國家。美國醫療系統奉行私有化與市場化,每個人要自己買醫療保險。經濟困難的美國人,只能希望自己不要生病;因為一旦發生意外,高昂的醫療費用在沒有醫療保險公司負擔的情況下,是一筆巨大的開銷。《健保真要命》片中講述了一個美國男人意外地用電鋸切斷了自己的中指和無名指,趕到醫院後,醫生告訴他,接合中指要6萬美元,接合無名指要1萬2千美元;這個沒有醫療保險的人只好選擇只接上「便宜」的無名指,而放棄自己的中指
而對於有經濟能力的美國人來說,得到醫療保險也是一件難事。申請醫療保險的人要證明自己身體健康,不能太瘦,不能太胖。即使是有醫療保險的人,也不是高枕無憂:當病患發病的時候,醫療保險公司會以各種理由拒絕付款,所以很多人不得不放棄治療,耽誤治療時間,加重病情,甚至導致死亡;即使是醫療保險公司付款後,他們也有專門的部門去核查所有的材料,從申請表到處方,想盡一切辦法把錢從患者手中要回來;有時候,醫療保險公司會要求病人轉到與該公司合作的醫院,延誤治療時間,導致病人死亡。
在加拿大、英國、法國,醫療是社會福利的一部分,他們的國民可以享受完全免費的治療。片中還指出,在這三個國家裡,即使是最窮的人也能享受最好的醫療保障,而且他們的國民平均壽命都比美國長;其中有一段故事是,有一個年輕的美國婦女罹患了宮頸癌而與一個加拿大「朋友」假結婚,以讓自己獲得加拿大免費醫療的保障。在這三個國家裡,法國的醫療制度最完善。麥可·摩爾決定拜訪法國一對中產階級夫妻,看他們生活的品質是否因為美國媒體宣傳的重稅而降低品質。結果這對夫妻每月總收入8000歐元,每月房租只要1575美元,最大的開支只有伙食費;他們共有兩輛車,沒有負債,充裕的薪水還能支持他們常常旅遊。麥可·摩爾說,他不能理解,「為什麼美國社會教導美國人從小就討厭法國人?是因為害怕美國人會學法國人動不動就上街抗議、罷工嗎?」
片中最後一部分講述的是911恐怖襲擊時參加志願者服務的人們的故事。做為911志願者,他們在當時被美國人當成英雄。但是這麼多年過去了,這些志願者中的很多人都得了呼吸系統疾病,卻沒有得到應有的治療,從而失去工作、房子,生活窘態十足;恐怖分子卻能得到美國最好的醫療保障。所以麥可·摩爾帶領這些志願者前往關塔那摩灣拘留營,要求他們給志願者提供他們應有的醫療。但是他們沒能進入營區,所以他們去了哈瓦那。結果他們發現,在古巴,每個社區都有醫院和藥店。在古巴的藥店,一瓶在美國售價125美元的藥劑只售5美分;當時一名志願者馬上熱淚盈眶,嘴裡一直說:「我不明白。這完全沒有道理。我不明白怎麼會這樣。」而且他們還前往古巴的一家醫院,得到了醫療。他們都很感激古巴人的幫助。諷刺的是,古巴被美國政府稱為「世界上最邪惡的國家」;而在這個「最邪惡的」國家裡,他們的國民享受著免費的醫療保障,遠遠好於富裕的美國 SICKO the Movie
健保真要命 - 維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書 https://bit.ly/3lZ2SLn


在這次的新冠肺炎疫情危機之下,更是凸顯了全民健保的重要性。已開發國家中,美國是唯一沒有全民健保的國家,但是為什麼美國不願意實施全民健保?美國前總統歐巴馬所提倡的號稱「付得起的健保法案」,為什麼在美國窒礙難行?本文作者李家同認為,這與美國人「小政府主義」的態度有關,以下為文章。
要求美國政府要建立健保制度。(資料照,取自flickr-ProgressOhio)圖/要求美國政府要建立健保制度。(資料照,取自flickr-ProgressOhio)
紐約市一位護士說,他的病人因為新冠病毒而被送入加護病房,但在裝上呼吸器時說了一句話,「誰來埋單?」這實在是很令人難過的事,美國有幾千萬人沒有健保。大家也許會問,這是什麼原因?在我看來,這是因為小政府主義的想法。
所謂小政府主義,用英文來說,就是「A good government is a small government.」意思是政府愈不管事愈好。這種想法在美國建國之初就有了,所以美國人認為擁槍自重乃是政府不該管的事。美國最好的大學都是私立的,中小學也是,這都是因為美國人認為政府不要管太多的事。
我在美國工作的時候,有一位同仁就是絕對的小政府主義者,他沒有任何種族偏見,但是他堅決主張餐館、旅館、戲院等等,都可以有權拒絕黑人進入。他認為海灘也可以是私人的,要到海灘游泳必須付錢。最不可思議的是,他認為人行道也可以由私人經營,如果你要散步,你就要帶很多零錢,走幾步就要付一點錢,回家也是。我們從來不問這位先生一個問題,那就是他念過的學校是公立還是私立的。他並不是出生在富有的家庭,所念的學校都是公立的。關於這一點,我們都知道他是無法解釋的。千萬要知道,這位先生絕對不是自私的人,他就是有一點走火入魔。我記得一件怪事,那就是他從不跟人開玩笑,講話永遠一本正經,而且談話中,句子非常之長,所以你必須仔細地聽,因為動詞在後面。虧得我英文好得不得了,聽得懂他在說什麼。我這一輩子沒有碰過第二個人談話時有長句子的。
小政府主義使得槍枝不得管制,醫藥保險也多半是私人的,保險公司在這方面是大賺其錢。2008年金融危機時,布希總統拒絕救雷曼兄弟銀行,但是卻一定要救AIG保險公司,因為如果AIG破產,受害的人不計其數。
可是美國有幾千萬人沒有健保,這些人平常的健康當然就成了問題。在先進國家中,美國是唯一一個沒有全民健保的,歐巴馬總統所成立的健保也不能算是全民健保,但是總比沒有好。川普一向猛力地批評歐巴馬健保,這次危機來了,大家才發現全民健保的重要性。
我們都知道,林肯總統說美國是一個民有、民治、民享的國家。我曾經在美國的國家衛生研究院工作過,美國的醫學研究的確是領先全世界的,可是並不是全國人民都能夠享受到美國的醫學研究。民有、民治、民享只是口號而已。
很多人認為這次危機以後,美國會有很大的改變,我當然也希望如此。可是小政府主義已經深入民心,而且美國很多人根本不知道何謂全民健保,他們常常認為美國的做法永遠是對的,所以我對此實在有點悲觀。
拙作《從28篇經典演說學思考》中,很詳細地介紹了小政府主義,可惜這本書已經絕版了。其實這本書是很好看的。
(本文作者為清華大學、靜宜大學、暨南大學榮譽教授)創業三要素——找人、找錢、找方向 | 衛哲 | 遠見華人精英論壇 | Global Views Leaders Forum https://bit.ly/2VTN6qw
-------------------------------
美國不僅在醫療健保支出排名全球最高,而且人均醫療健保支出也是全球最高的國家之一
  為什麼美國是唯一沒有全民健保的已開發國家呢?美國不僅在醫療健保支出(無論是實際金額或GDP佔比)排名全球最高,而且人均醫療健保支出也是全球最高的國家之一,為什麼會這樣?答案與缺乏全民醫保概念和高昂的醫療成本息息相關。
  「單一保險人制度」是政府透過稅收為全民健保買單,有助於降低成本。原因有兩個:政府能監管和談判藥品與醫療服務的價格,並降低公眾對龐大私人保險機構的需求。
  目前,美國人均醫療支出為大多數已開發國家的二至三倍,而且有三分之二的負擔落在政府肩上,其中包括每個人的應享權益(聯邦醫療保險和醫療補助)、公務員的醫療保險成本,以及提供給其他私人保險計畫的補貼稅收抵免。紐約市立大學公共衛生教授大衛‧希梅爾斯坦(David Himmelstein)指出:「大多數美國人的醫療保險都是由公共資金全額或部分資助,美國政府在這方面的支出比其他國家來得多,但這卻是個不透明的體系。政府則必須補貼這種為營利市場所設定、有如天文數字般的成本。」
  許多美國人以為他們的醫療系統很貴,是因為它的品質很好。但他們錯了,在聯合國綜合評估的醫療品質排名中,美國只排第28位,幾乎低於其他所有富裕國家。(如果參考的指標是彭博,則會得到更差的名次:2018年是世界第54位)美國是什麼時候開始有別於其他已開發國家,美國建立起現在這種依賴私人保險機構的體系,而不是提供全民健保呢?
2013年茶黨抗議歐巴馬政府推動醫療保險,他們認為不應該提供保險給窮人。
2013年茶黨抗議歐巴馬政府推動醫療保險,他們認為不應該提供保險給窮人。
  加拿大西門菲莎大學健康科學教授卡倫‧帕爾默(Karen Palmer)提到,這不是一瞬間的結果,而是由於政府一系列的決策、歷史轉捩點和事件所影響。儘管在第一次世界大戰之前,社會自由派政府曾試圖效仿德國和其他國家的做法,卻遭到醫生、保險公司、大企業和部分保守勞工團體的反對。這些組織認為國家資助的醫療健保根本沒有必要,而工會則擔心推動全民健保會削弱工會的議價權力。
  帕爾默指出,美國當前的醫療體制可追溯至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1943年,羅斯福總統有效地控制住勞工薪資,企業開始提供醫療和退休金福利來留住工人。工會也開始就這些福利進行談判,作為幫工人爭取權益的一部分。但剩下的人沒有得到保障,意味著工會並沒有向政府施壓要求建立全民適用的公共衛生體系。
  另一個轉捩點是歷史上第一間政治公關顧問公司「選戰公司」(Campaign Inc.)的創始人克萊姆‧惠特克(Clem Whitaker)和萊昂內‧巴克斯特(Leone Baxter)異常成功的反制運動。1944年,他們代表加州醫學協會反對加州州長厄爾‧華倫(Earl Warren)推行用社會保險體系支付的強制性醫療保險計畫。他們打著「政治藥物是壞藥」的口號遊說報紙和普羅大眾反對政府干預健康醫療事務。他們警告人們,所謂的「社會化醫療」是正在與美國打仗的德國所發明
  「選戰公司」成功阻止加州的健保改革後,繼續利用類似的策略行事。他們代表美國醫學協會阻止杜魯門總統於1949年提出的公共衛生計畫,常用的策略包括利用反共情緒恐嚇民眾反對「社會化醫療」,並說服民眾相信「私人醫療優於其他由國家主導的醫療體系」,最終成功將民眾從支持轉而反對杜魯門的計畫。
2009年反健保大遊行,反健保者從過去就利用反共情緒恐嚇民眾反對「社會化醫療」,並說服民眾相信「私人醫療優於其他由國家主導的醫療體系」。
2009年反健保大遊行,反健保者從過去就利用反共情緒恐嚇民眾反對「社會化醫療」,並說服民眾相信「私人醫療優於其他由國家主導的醫療體系」。
  羅切斯特大學公共衛生與政策教授希歐多爾‧布朗(Theodore Brown)提到,這種反對將全民健保作為「集體化」或「布爾什維克化」的形式在更早之前就已經開始。1910年代,右翼政客、醫療專業人士和醫療產業代表就反對政府嘗試擴展國民健康保險,理由為此概念是受蘇聯啟發,而反對聲浪更在俄羅斯革命後得到民眾普遍支持。
  布朗相信這種情緒至今依然存在。儘管所有人都清楚「單一保險人制度」是在不造成物價飆漲的情況下,唯一可持續的長期解決方案,但就連諾貝爾獎得主經濟學家保羅‧克魯格曼(Paul Krugman)等支持單一保險人制度的人士也認為,從政治層面來講,它並不可行。結果是,雖然美國的醫生與醫療產業薪水明顯高於其他國家醫生的體系,但考量到美國的醫學研究成本後,他們的生活品質卻不一定高多少。
  希梅爾斯坦說:「如果要對美國為何沒有全民健保找出最關鍵的原因,那就是美國並沒有一個完全代表勞工階層的黨派。團結社會是工黨的核心價值。沒有真正代表勞工階層的黨派出現的其中一個原因在於,美國社會的大多數人都不認為自己屬於「勞工階層」。因此,勞工運動的規模和影響力遠不足以要求政府進行福利政策改革,例如全民健保
2011支持醫療保險改革者組成的小型遊行,稱為「讓99%的人都看得起醫生」 。
2011支持醫療保險改革者組成的小型遊行,稱為「讓99%的人都看得起醫生」 。
  即使在甘迺迪和卡特的進步時代有些人試圖通過全民健保,但最終都沒有成功。他們遭到美國中產階級公共專案與慈善組織協會,以及當時勢力強大、反對非營利性醫療服務的保險和醫療遊說團體的阻撓。
  儘管證據表明「單一健保制度」是更有效也更廉價的選擇,但試圖廢除美國現行的醫療體系也是一項艱鉅任務。首先,這會導致大量工作機會的流失,例如醫療和人壽保險公司聘僱約80萬人。雖然消除這些工作機會所省下的錢,能投資在幫助失業者轉職的培訓計畫,但任何政黨都很難讓選民相信這是必要的過程。
  從政治層面來看,無論是共和黨或民主黨都必然受到醫療產業的影響,光是2016年醫院和養老院就為美國競選活動捐款超過9500萬美元,製藥產業則捐款近2.5億美元。在市值超過三萬億美元的美國醫療市場上,製藥公司、醫療服務提供者和醫療技術公司當然想維繫一個由它們自由定價的體制,而不是一個與單一政府談判的體制
MPlus | 為什麼美國是所有先進國家中唯一沒有健保的? https://bit.ly/36VTqV7
----------------------
你難以想像的強國困境!多數美國人距離破產 只差一次重病
你難以想像的強國困境!多數美國人距離破產 只差一次重病圖片來源 / shutterstock
2019/03/25 · 作者 / 張雨亭編譯 · 出處 / Web only
台灣健保有多便民?對照美國情況,相信你會有「身在福中」之感。根據一項最新統計,美國超過6成破產申請者,表示破產主因是醫藥相關負擔,比房貸、學貸付不出來的比率還高,甚至有醫師表示,除非你是比爾蓋茲般的富豪,否則多數中產階級和破產間,只有一次重病的距離!
一名美國人在台灣掛急診,只花了2,400塊錢,驚喊便宜的臉書貼文,不但有高達21萬次的分享,還「驚動」《華盛頓郵報》等國內外媒體報導 。
美國是全球唯一沒有官辦全民健保的高所得國家在保險未全面覆蓋的情況下,醫藥費是中產階級的龐大負擔。
不是比爾蓋茲 沒本錢生病
根據《美國公共衛生雜誌(American Journal of Public Health)》的調查,58.5%破產申請人表示破產主因是醫藥花費,44.3%表示是疾病導致的工作損失,總計多達66.5%的破產原因至少是上述2項的其中之一,遠高於未償房貸或法拍(45%),以及學貸負擔(25.4%),更有三分之一癌症存活者因醫藥費而負債。
主導這份調查的教授辛梅斯坦(David Himmelstein)表示:「除非你是比爾蓋茲,否則距離破產,只差一次重病。」
(美國目前為止仍沒有官辦全民健保,醫藥費成為中產階級龐大負擔。圖片來源:shutterstock)
沒有全民健保的超級強國 住院1晚帳單81萬
除了專供低收入的公辦健保(保障有限),大部份美國中產階級自行向商業保險公司購買醫療險,或仰賴雇主提供。目前仍有2,900萬美國人沒有醫療險,任何一次意外或身體不適,醫藥費都可能壓垮全家。
美國時事評論雜誌《大西洋(the Atlantics)》分享過一個案例,一名57歲女性上台演講時突然昏倒,大家七手八腳為她叫了救護車,送到幾英哩外的一家醫院,診斷結果是小中風,她在醫院待了一晚,接受幾個檢查後出院回家。
大約1個月後,帳單來了。她沒有醫療險,帳單只列了一項「觀察費」,但金額高達2萬6203.62美元(台幣81萬2312元),並限20天內付款。
(美國胰島素價格飆漲,有糖尿病患者因此賣車賣房。圖片來源:shutterstock)
賣房賣車打胰島素
必須長期使用的慢性病用藥更是沉重開銷,像是糖尿病患者必須施打的的胰島素。1923年胰島素發明者以僅僅1美元出售專利,就是希望人人負擔得起,但目前美國胰島素市場主要由3大品牌掌控,小小一瓶零售價來到300美元(台幣9,300元),就算把通膨考量進去,漲幅也高達1,000%。根據BBC報導,在沒有醫療險給付狀態下,一個月購買胰島素的花費可能高達2,880美元(台幣8萬9,280元)。
BBC報導,一名36歲女性病患,因為意外失業,必須賣房、賣車來買胰島素,為了搬家就任較高薪工作,連心愛的狗狗都得送人。
歐巴馬也掙脫不了的保險泥淖?
美國文化一向重視「個人權利」,將個人擺在共同利益之前,全面性的齊頭式保險接受度並不高。前總統歐巴馬推出空前健保改革方案,要求所有美國公民購買醫療險,一般俗稱「歐記健保」,除了因政治因素遭現任總統川普大力砲轟,民間認可度也不算高,根據《Business Insider》在2018年10月公布的民調,美國民眾對歐記健保支持度雖來到53%的空前新高,但也只驚險過半。
德州聯邦法官2018年12月裁定歐記健保違憲,僅管仍有上訴空間,但也反映美國文化對「強制保險」概念的疑慮,尤其是由相對低風險的年輕人來攤平成本,遭到中產階級大力反對。
美國「月光」文化更加重問題,《Business Insider》統計,57%的美國人存款低於1000美金(台幣31000元),也就是連一筆隨時可調動的應急金都拿不出手。即使有保險,理賠給付門檻與自付額都有不斷升高的趨勢,任何一場重病來襲,都恐怕會壓垮當事人的財務,因為看病而欠債,甚至破產,這恐怕是健保保障下的台灣民眾難以想像的事。
你難以想像的強國困境!多數美國人距離破產 只差一次重病 - 康健雜誌 https://bit.ly/33RQjeU
--------------------------------------
美國為何會成為唯一沒有全民醫保的發達國家?
 (2020-06-24 15:10)
原標題:美國為何會成為唯一沒有全民醫保的發達國家?
編者按:根據美國約翰斯·霍普金斯大學發佈的新冠疫情最新統計數據,截至美國東部時間6月22日晚6時,美國新冠疫情累積確診病例超過230萬,累計死亡病例超過12萬。疫情重創美國,貧困的底層民眾更是此次疫情受創最嚴重的群體。貧富懸殊、不完善的醫療保障體制,以及美國社會長期存在的政治、社會和經濟不平等結構性問題,當是其癥結所在。
作為唯一一個沒有全民醫保的發達國家,美國的醫保體系一直飽受爭議。《美國生活經濟學》中《美國的醫保狀況》一文詳細分析了美國的醫保制度現狀及緣由,文度記今日特與大家分享。
《美國生活經濟學》
[加]陳思進
現代出版社
文/著名財經作家 [加]陳思進
美國是西方唯一無全民醫保的國家,僅老人和極低收入的窮人才享有政府提供的健康保險。據美國人口普查局公佈,2009年有16.7%的美國人無任何醫療保險,人們自掏腰包支付的醫療費用包括醫生診斷費、手術費和處方費,每年需要2940億美元,其中740億美元是由信用卡支付的。根據非營利協會基金組織提供的數據,已有超過7900萬美國人掙扎在無法付清醫療賬單的漩渦中。在美國一項涉及五個州的個人破產的調查中顯示,2007年因無法承擔醫療費用破產的個人佔46.2%。高昂的醫療費用,使美國的人均公共醫療開支居世界第三高。
因此,對於幾年前奧巴馬的醫保計劃遭眾議院廢除,可以說是有人悲來有人喜
當年我留學美國期間,有一個同學生病,經醫生診斷需要動個小手術,費用「不高」,1萬美元而已。可這筆錢對我們當年的窮學生而言,是不可承受之重。結果,那位同學回國治療,連機票外加醫療費,只用了1500美元。
但我另一個同學的男朋友,就沒那麼幸運了。他開始覺得身體不適,以為是「偶感風寒」,自己隨便吃了些國內帶的葯;待感覺越來越不舒服時,因苦於沒有醫療保險不「敢」去就醫,以致病情越拖越重,一直拖到準備結婚的前一晚時卻突然失聰了。趕緊送進醫院一查,原來他得了白血病。醫生告訴他,如果發現得早,他是能夠治愈的。可惜送醫太晚,結果他命喪異國他鄉。
當這一悲痛的消息傳開之後,朋友中有人感嘆:假如事情發生在英國,結局不至這麼悲慘。據那個朋友稱,英國實行全民醫保,醫保計劃不但針對本國公民,也包括留學生和居留在英國的人,不論年齡、性別、種族、性傾向和宗教信仰,看病都不需花錢(金融危機后,英國的健保法律可能有所改變),89%的處方葯可免費索取(尤其對老人、孩子和孕婦),即便未達到免費索取的標準,再貴的葯只需繳納7.20英鎊即可領取。
因此,不少美國人希望美國能像其他西方國家一樣建立全民醫保體系。在柯林頓執政期間,曾想推廣全民健保,為此柯林頓還專程到加拿大取經,但最終還是不了了之。其實,我的同學中不少人移民加拿大,為的就是加拿大的醫保計劃
不過,任何事物都是有人憂有人喜。在美國,也並非所有人都讚成全民醫保。雖然推行全民醫保是奧巴馬競選時向美國人民許下的諾言,這也是他當上總統的原因之一。但他簽署的醫改方案一直備受爭議,就在眾議院通過廢除醫改法的議案時,反對奧巴馬醫改方案的浪潮也隨之掀起。
就美國現有的醫保體系來說,曾被稱為「這個國家所做的最好的事物之一」。美國政府1965年創建醫保體系,當時是每6個就業的美國人支付一個醫療保險受益人。可如今,由於社會老齡化,變成了4個就業的美國人支付一名醫療保險受益人,特別是當前「嬰兒潮」已陸續進入退休階段,醫保體系的前景也越發暗淡
由於美國的醫保體系飽受詬病,在現有醫療體系下,已有數千萬民眾無醫療保險。但奧巴馬和民主黨人推動的醫療保險改革,會使醫療費用變得更高,導致聯邦赤字進一步膨脹,終將不堪負荷。奧巴馬政府所承諾的在目前基礎上對醫療保險再追加34萬億美元的投入,相當於再發動30場伊拉克戰爭。隨著金融危機的進一步深化,美國醫保體系的缺陷也日益顯現。據專家稱,美國現行醫療保險體系是對年輕一代的掠奪。當今天的青少年步入退休年齡之前,美國現行的醫保體系註定將分崩離析。從這個意義上來講,美國當前的醫保體系就好比一個巨大的龐氏騙局。
如此,美國連現有的醫療體系都難以維繫,更何況全民醫保了。其實,羊毛出在羊身上,天下沒有免費的午餐。現在,實際上好多國家的全民醫保均已無以為繼。
既然在美國無法享受全民醫保,那大多數人的醫療保險主要還是依靠企業和僱員共同負擔的商業醫療保險。有數據顯示,美國人均擁有6~7張保險單,保險已經深入美國人生活的方方面面。
從2014年起,奧巴馬醫改法案規定,所有美國人都必須購買醫保,企業主必須為僱員提供保險,否則將被罰款。政府則主要通過撥款資助、稅務優惠等方式,對醫療資源實施補貼和調配。這種醫改法案,強制性地把醫保覆蓋到全美國3200多萬目前沒有醫保的人,從而實現美國政府全民醫保的目標。但美國各地的小企業由於必須為員工購買醫療保險,他們一般要僱用保險經紀人來代理這項服務,而美國市場的醫療服務業內部非常不透明,基本是保險公司說了算。
在美國,保險經紀必須經過考試獲得執照,一般被分成兩類:一類是代表投保人的保險經紀人,一般與保險公司沒有合同協議,僅與保險「運營商」以直接的方式進行商業交易。這種通過經紀人獲得的保險,對投保人來說是極其有益的(與那些從保險代理人那兒獲得的相比)。
另一類是走傳統的保險經紀路線——獨立保險(銷售)代理人,通常出售各種保險和金融產品,包括財產險和人身意外傷害保險、人壽保險、健康保險、殘疾保險、長期護理保險。財產保險代理人銷售保護個人和企業的保險單,覆蓋車禍、火災、盜竊、風暴等;對於企業來說,也涵蓋職工工傷賠償保險、產品責任索賠,以及醫療事故索賠。
獨立保險代理人通常代表多家保險公司或保險「運營商」,出售最適合併滿足客戶需求的產品。他們都訓練有素,通曉知識淵博的保險市場和保險法的複雜性。他們的專業知識,使他們能夠提醒客戶注意有關自身的特殊需求、適當的保險數額,以及保險的覆蓋範圍。
通常情況下,獨立保險代理人與保險中介機構挂鉤,中介獲得來自多個保險供應商的報價,傳遞給他們的獨立代理人,並允許獨立保險代理人審查通過的報價,提供最佳的保險單選項給他們的客戶,然後收取傭金。
舉例來說,如果一個客戶第一年購買1000美元的人壽保險,代理人很可能賺取600美元,年底另有1200美元的獎金,不包括在未來幾年保持保單的獎勵,如旅行和傭金等。
2013年,健康保險業資深人士魯迪-加西亞成了獨立保險經紀人,並在洛杉磯開了自己的公司——加西亞保險顧問公司,以準備迎接美國新的醫改法案。他大約有40家小企業客戶,大部分公司員工都少於50人,專注於幫助客戶應對平價醫療法案的複雜規則。
原標題:《美國為何會成為唯一沒有全民醫保的發達國家|文度書摘》美國為何會成為唯一沒有全民醫保的發達國家?-科技新聞-新浪新聞中心 https://bit.ly/36Um2y4
----------------------------------
桑德斯點名台灣「受害人數掛零」 嘆:美1460萬人因疫情失去健保 https://bit.ly/2K5i3pq


美國醫的療保險,是指美國任何可協助支付醫療費用的保險計劃,無論是從私人保險公司購買的保險、社會保險,還是由政府資助的社會福利。[1] 同義的名詞還有「醫療覆蓋」、「醫療衛生覆蓋」和「醫療福利」。從更專業的角度講,「醫療保險」這個名詞是用來描述任何形式,可對醫療服務的費用提供保護的保險。這種用法包括私人保險計劃,和諸如聯邦醫療保險(Medicare)之類的社會保險計劃,Medicare 的功能在匯集資源,並把與醫療費用相關的財務風險分散到整個人群,讓每個人都受到保護,另外還有聯邦醫療補助 (Medicaid)和兒童醫療保險計劃 (簡稱 CHIP)之類的社會福利計劃 ,這兩種計劃均可提供幫助給無力負擔醫療費用的人們。
除了為醫療費用提供保險之外,「醫療保險」還可以指涵蓋殘疾者(失能保險)或長期護理(長期照顧保險),或日常生活照顧的保險(custodial care[2])。不同的醫療保險所提供的財務保護級別不同,承保範圍有很大差異,截至 2007年,超過 40%的受保人表示他們手上的計劃不能充分滿足他們需求。[3]
和《患者保護與平價醫療法案》(簡稱 PPACA)成為法律之前比較,今日的美國人中,無醫療保險覆蓋的比率確有降低,但是多數人仍然是保險覆蓋不足,在2018年,美國人在18歲到64歲的人口(1.94億)之中,有45%(8,700萬)面臨著保險覆蓋不足的問題。[4] 自 2013年以來,無醫療保險覆蓋的美國人所佔比例已減少一半。2010年通過的《患者保護與平價醫療法案》提出許多改革,目的是把醫療保險覆蓋面擴大,讓更多無醫療保險覆蓋的人群得到保障。但是,高昂的成本的增長仍未減弱。[5] 從2016年到2025年,美國的醫療衛生支出,預計將以每人每年4.7%的速度增長。公共醫療為生支出在1990年佔聯邦政府支出的29%,在2000年則佔35%。預計到2025年,這一數字的比率會增加到50%
美國的醫療保險 - 維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書 https://bit.ly/3mTXScw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nicecasio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