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800px-Execution_robespierre,_saint_just...367px-Robespierre_exécutant_le_bourreau800px-La_fournée_des_Girondins_10-11-1793405px-Olympe_gouges800px-Marie_Antoinette_Execution473px-RobespierreJacques_de_Flesselles (1)Jacques_de_Flesselles800px-Octobre_1793,_supplice_de_9_émigrés2020-12-07_1905172020-12-07_1905022020-12-07_1904512020-12-07_1904332020-12-07_1904202020-12-07_1904102020-12-07_1903582020-12-07_1903462020-12-07_185121

雅各賓專政 - 維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書 https://bit.ly/3lRzhDy
雅各賓專政,即法語中的恐怖統治(法語:la Terreur,1793年9月5日-1794年7月28日)時期,[1] 是法國大革命一段充滿暴力的時期,兩個對立的吉倫特派與雅各賓派政治派系之間煽動衝突後形成的。 當羅伯斯庇爾領導的雅各賓派取得之政權統治法蘭西時,內戰及第一次反法同盟的入侵壓力,以革命手段大規模處決「革命的敵人」救亡圖存。死亡統計,法蘭西全國有16,594人送上斷頭台,巴黎有2,639人,[2]另外法蘭西各地就地處決的約有25,000人。[3] 斷頭台,被稱為「國家的剃刀」,因而成為革命的象徵,被一連串的處決強化:國王路易十六,瑪麗·安托瓦內特,大多數吉倫特派的國民公會代表,路易·菲利普二世,奧爾良公爵,羅蘭夫人,以及其他的如定量化學分析開拓者安托萬·拉瓦錫,都在它的剃刀下失去了生命。[n 1] 1794年,法蘭西大革命面臨內部和外國敵人陰謀的困擾。在法蘭西內部,法蘭西貴族因他們失去了的繼承權,而反對革命。 天主教會反對革命,因為通過頒布了教士的公民組織法,已經神職人員傳變為政府的雇用人員,並要求他們對國家的效誠宣誓。 此外,法蘭西共和國一系列與鄰國的戰爭,及法蘭西許多地區反對地方政權的保皇黨而陷入內戰。內戰的延伸和外國軍隊入侵國境產生了政治危機,更加劇了吉倫特派和更激進的雅各賓派之間已經存在的鬥爭。 後者在國民公會集結的派系被稱為山嶽派,他們有巴黎民眾的支持。改組後的國民公會,在1793年9月6日組建了公共安全委員會,為了壓制內部的反革命活動,並徵集更多的法蘭西軍隊。 經由革命法庭,恐怖統治的領導人行使廣泛的權力,並用它們來消除共和國內部和外部的敵人。1794年6月到7月,壓制的速度在加快,造成恐怖統治期間一小段名為「大恐怖」(la Grande Terreur)的時期,最終,在1794年 7月27日(共和曆II年熱月 9日)導致熱月政變而結束。 包括安東萬·路易·德·聖茹斯特和馬克西米連·羅伯斯庇爾,總共二十一名雅各賓派在次日被處決。
雅各賓專政 - 維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書 https://bit.ly/3lRzhDy
起源和原因
1791年至1793年,解決了外來戰爭的威脅後,與恐怖統治相關聯的暴力行為增加顯著:在1793年11月(法國共和曆元年的霧月)以前,約只有4%處決,對許多人而言,這顯示恐怖統治可能有其他的原因。[3] 這些可能包括革命意識形態內在的爭端,[4]也或許國內外顯著動盪時期需要武裝進行政治鎮壓,[3]導致歷史學家許多不同的解釋。恐怖統治是中央集權強烈濫用權力的表現。[5]
用長柄槍頂端的刺刀展示部分貴族的頭顱
關於法蘭西大革命,在1793年至1794年恐怖統治期間發生這樣的劇烈轉向的原因,許多歷史學家們已經爭論很久。革命最初承諾的社會平等並未如期到來,貧困和飢餓依然是大部分公民的現實生活。根據1793年6月25日,雅克·魯的「憤怒的宣言 (Manifesto of the Enraged)」[6],所描述的程度,革命四年後,普通老百姓所要求的這些目標大多沒有實現。[7] 1793年4月,組建公共安全委員會以及鬥志昂揚的雅各賓派代表,被認為是恐怖統治的核心基礎。國民公會認為,委員會需要有「近乎獨裁的權力」進行統治,委員會是代表一個新的且胸襟開闊的政治力量,如1793年12月通過的霜月法律,整頓委員會的權力,迅速回應人民的要求。[8] 那些執政者認為公共安全委員會是一個不幸,但,為了回應國外戰爭和內戰的壓力,是必要的且暫時的。[9]法國歷史學家亞伯特·麻階認為公共安全委員會的職權是基於戰爭的需要,作為執政者意識到偏離人民的意志,是臨時應急措施為了確保共和國的理想。麻階認為,他們「惶恐和不情願的僅是觸碰制憲會議建立的政體」,以免干擾早期革命的成果。[10] 和麻階觀點類似,理查·科布提出在競相反抗的情況和對法蘭西的再教育,作為恐怖暴行的解釋。反革命叛亂發生在里昂,布列塔尼 ,旺代,南特,馬賽,保皇黨人的想法威脅到革命。[11]科布寫道,「革命者自己,生活彷彿在戰鬥......很容易被說服,只有恐怖統治和用武力鎮壓才能從他們敵人的打擊中拯救他們。」 [12] 恐怖暴行用來處決在這些叛亂的煽動者,可提供給那些可能考慮叛亂的人看得見的例子。科布與麻階同意,恐怖暴行僅是對環境的反應,必要之惡,自然的防禦,而不是暴力的氣質或過度激情的體現。同時,科布與麻階拒絕馬克思主義解釋精英們支配的恐怖統治是對資產階級(法國中產階級)的重大利益。相反,科布認為,社會階級之間的鬥爭很少會是的革命行動和情緒的原因。[13] 然而,弗朗索瓦·福雷,認為環境不可能是恐怖統治的唯一原因,因為「革命最嚴重的危險」,在1793年中期,但當時的「革命法庭的活動相對最小的。」[14]反而是外部和內部威脅大幅度的減少後,普遍性的恐怖統治和處決隨之上升。因此,福雷認為,當他們試圖灌輸人民自由意志和開明政府的理想,恐怖統治的興起,意識形態扮演關鍵的角色,因為「人的新生」成為公共安全委員會的中心主題。[15]隨著這種思想變得越來越普遍,暴力行為成為了處理反革命分子和反對派的重要手段,由於擔心自己被貼上反革命標籤,「溫和的人必須接受,背書,這就甚至美化了更暴力的行為」。[16]
恐怖統治
馬克西米連·羅伯斯庇爾是革命法庭和公共安全委員會成員
雅各賓派自稱他們與人民的行動和「無套褲漢」合而為一,反過來聽任人民的暴力作為一種政治權利。最臭名昭著的群眾粗暴正義的例子是1792年9月的監獄大屠殺,當時約有2,700人,包括神父和修女,將他們由牢房拖出,並以「正義」的名義就地處決。 國民公會決心避免這種殘酷的境況在發生,但是這意味著將暴力行動掌握在自己手中作為政府的手段。[17] 1793年6月,「無套褲漢」,被政府的不作為激怒,入侵國民公會,以暴力行動推翻了吉倫特派。他們的立場,他們確認了雅各賓派的政治優勢。因此,羅伯斯庇爾是人民街頭暴力支持取得執政權的。[17]
1793年6月2,巴黎的33個區段-受到「激情氓流」 雅克·魯和雅克·埃貝爾鼓動-接管國民公會,要求共和國各省要進行清洗,固定麵包最低價格,取消針對「無套褲漢」 投票權的限制。有 國民自衛軍的支援,他們說服國民公會逮捕29名吉倫特派領袖,包括雅克·皮埃爾·布里索。[18] 7月13日,讓-保爾·馬拉被夏綠蒂·科黛刺殺-雅各賓領導人和記者以他們煽動性的修辭渲染 -導致雅各賓派的政治影響力進一步增強。 就在1793年6月24日,公會通過了法蘭西共和國憲法,並經由它是由 公民投票批准,但從未付諸實施; 像其他的法律,它被10月法令無限期中止,「直到革命獲得和平」。[19]
喬治·丹敦,是1792年8月10日攻入杜樂麗宮事件的領導人,因不利於國王路易十六,1793年7月委員會改組由原先九名增加為十二名委員時被排除。 7月27日,被譽為「廉潔」的馬克西米連·羅伯斯庇爾,得以加入,並迅速成為委員會裡最有影響力的成員,委員會也轉變為對國內外反革命的敵人採取激進的措施。[20]
處決王后瑪麗·安托瓦內特
1793年12月25日,羅伯斯庇爾說:
憲政的目標是保護共和國; 革命政府的目的是要建立共和國......革命政府有義務為好公民提供國家所有的保護; 它沒有義務給予人民的敵人任何東西,除非是死亡... 這些概念就足以解釋我們稱之為革命的起源及法理的性質...是否革命政府比普通的政府,須要在它的進展步調更積極而更自由的行動,而較少關注它的公平和合法性了?不是的; 它是由所有最聖潔的法則所支持的 : 人民的救贖。[21]
羅伯斯庇爾所要導置的結論,只要目的是正確合理的,為了捍衛革命對付想要摧毀革命的手段,流血是合理的。1794年2月5,羅伯斯庇爾告訴國民公會,
恐怖暴力無非是正義的,及時,嚴厲的,沒有彈性的。
...如果人民政府在和平時期的基礎是美德,人民政府在革命時期的基礎既是美德也是恐怖暴力; 美德,沒有這些恐怖暴力會導致毀滅的; 恐怖暴力,沒有這些美德是沒有無權力基礎的。無權力的無非是快速,嚴厲和沒有彈性的正義;以上 因此它是美德的化身; 它本身是欠缺原則,而且不是民主的一般原則的結果,適用於「祖國」(patrie)最迫切的需求。
[22]
六點聲明
羅伯斯庇爾領導的國民公會,意圖讓世界知道他們的立場,發布了法蘭西外交政策聲明。以六點聲明強調進一步發生對公會革命敵人恐嚇的作用。由於這種恐嚇,立法通過其他好幾個法規使雅各賓派的革命統治更進了一步。保持所謂革命視為「控制」的應急措施,政府意志的實施得到鞏固和擴展。[23] 第一點聲明說到:
國民公會,以法蘭西人民的名義聲明,它堅定地意圖以恐怖打擊指向它的敵人,擴大範圍指向它的盟友,而會公正的對待人民。
這樣政策的結果是政權使用暴力鎮壓粉碎了的對統治的反抗。在獨裁委員會有效的控制下,公會很快的頒布了更多的法令。9月9日,公會確立「無套褲漢」准軍事的武裝力量,「革命軍隊」,強迫農民交出政府需要的糧食。9月17日,嫌疑犯法令獲得通過,該決議以定義模糊的「反自由罪」授權指控反革命分子。9月29日,公會擴大價格協定從穀物和麵包到其他的生活必需品,也固定工資。斷頭台成了一連串處決的象徵:國王路易十六在恐怖統治開始前已經送上斷頭台; 瑪麗·安托瓦內特,吉倫特派,奧爾良公爵,羅蘭夫人,和其他許多人都在「國家的剃刀」失去了生命。
與吉倫特派有聯繫的女權主義作家,奧蘭普·德古熱的處決
嫌疑犯法令使政治恐怖的殘酷陡升到更高的層級。任何人「依據他們的行為,關係,言語或文字表明自己支援暴政,聯邦制度和自由的敵人」都是叛國罪的目標和嫌疑人。這使獄政體系大規模的爆滿。結果是,3個月內,巴黎的監獄人口從1,417名增加到4,525名,也導致處決率大幅度的上升。1793年 從9月中旬到10月中旬為15人,未來每月平均65人,1794年2月中旬到3月中旬為116人,3月中以後一個月是155人,4月中以後一個月是354人,到了1794年6月10日,通過了牧月22日法令法庭程式更被簡化,處決人數更是急速增加。[24] 儘管吉倫特派和雅各賓派都是極端的左派,共用許多同樣激進的共和派的信念,雅各賓派建立的戰爭政府更是殘酷的高效率。雅各賓派統治的這一年,是歷史上的第一次正式的將恐怖暴力訂為政府的政策,目的是要用暴力實現更高的政治目標。在巴黎的死刑人數為2,639,而全法蘭西國(包括巴黎)的處決總數為16,594。 雅各賓派一絲不苟維持一個法律結構,為官方恐怖暴行那麼清楚記錄著存在的死刑。然而,還有更多人未經法庭正式宣判判決而被殺害的。[17]
處決溫和的共和吉倫特派,激進雅各賓派的敵人
革命法庭在斷頭台當場宣判處決數千人,然而暴徒也任意攻擊其他受害者導致死亡。有時人民的處決是因他們的政治見解或行動,但多半的理由僅是單純的懷疑,或者是因其他一些私人恩怨藉機剷除。歷史學家彼得·瓊斯回顧克洛德-弗朗索瓦·貝特朗·德·布謝波爾恩,貝阿恩最後的地區總務的案件,他的「兩個兒子已移居國外。他引起懷疑被舉報。最終,他被控向國外匯款受審,1794年 2月20日被處決」。[25] 被革命法庭定罪的人民中,約8%為貴族,6%為神職人員,14%的中產階層,72%為工人或被指責囤積,逃避徵兵,逃兵,或叛亂的農民。[26]馬克西米連羅伯斯庇爾,「對革命的進展感到沮喪」,[27]經由民粹主義的鏡頭檢視政治,因為「任何機構不推測人民是好的,然而執行官員的腐朽,就是邪惡的。」 [28]
另一個反教權主義及10月24日頒布的法蘭西的革命日曆可能引發動亂。 雅克·勒內·埃貝爾和皮埃爾·加斯帕德·肖梅特的無神論發起的反宗教運動,為了使法蘭西社會去除基督教。 最初的運動針對天主教,但最終反對所有基督教的形式,包括對神職人員和修女的放逐或處決; 關閉教堂;建立理性崇拜儀式和公民宗教機構; 大規模破壞宗教的遺跡;取締公共和私人崇拜和宗教教育; 逼迫天主教堂神職人員放棄自己的誓言並強迫結婚; 從街道名稱中「聖人(saint)」單詞移除; 引起廣闊西部旺代地區的叛亂。[29] 1793年10月21日頒布的法律,所有涉嫌疑庇護他們的祭司和個人,將承擔「 就地處決」的責任。[29] 1793年11月10日,新的"理性的節日 (The Festival of Reason)"崇拜儀式在巴黎聖母院舉行創始儀式,達到最高潮。[30] 因為持不同政見者,現在被認為是反革命,1794年春季,極端的「激情氓流」 如埃貝爾派和溫和的山嶽派,如溫和主義的喬治·雅克·丹敦都被送上斷頭台。 6月7日,羅伯斯庇爾,主張自然神論取代埃貝爾派的無神論,而此前也曾譴責理性崇拜,建議公會承認他的自然神。 第二天,自然神論的至上崇拜舉行正式儀式成為革命的內容。 和埃貝爾的有點受歡迎的節日慶典相比,這個嚴肅的新「美德宗教」 各種跡象顯示受到巴黎市民的敵視。
羅伯斯庇爾的殞落
主條目:熱月政變
1794年6月10日,頒布的牧月22日法令簡化審判程序,巴黎的革命法庭鎮壓了數千嫌疑人,提高了他們的工作效率。由於羅伯斯庇爾堅持將「恐怖暴行與美德」聯繫起來的結果,他的努力建立用道德團結愛國社團的共和國,就等同無休止的流血衝突。 1794年6月26日法蘭西在弗勒呂斯戰役贏得對奧地利決定性的勝利,佔領整個比利時和所有的萊茵蘭 後,羅伯斯庇爾在7月27日(熱月9日)被推翻。
羅伯斯庇爾在法蘭西處決他的敵人後,在斷頭台被處決的諷刺雕刻
恐怖統治期間將被處決的最後群體是 : 16名貢比涅烈士:11個 赤腳加爾默羅會修女,3名俗人修女,兩名第三會姊妹。 1794年7月17日,他們拒絕放棄自己的宗教誓言,被判處死刑,而送上斷頭台。 自由高聲唱著「造物主聖神降臨」的聖歌走上斷頭台,她們走近她們死亡的態度,強烈的觸動了巴黎公民群眾的情緒,並影響促使對抗他們對抗恐怖統治。[31] 羅伯斯庇爾的垮臺,是兩派的結合---那些想要擁有比他允許給予更多的權力以執行更激進政策的一般安全委員會和完全反對革命政府暴行溫和派的結合。 牧月22日法令允許,只要簡單的懷疑和不周詳的審訊,就可處決被認為是反對革命的公民。 當公共安全委員會允許該法案通過,國民公會特定的委員,甚至委員會本身由於執行任務有過度作為的代表們,如約瑟夫·富歇,讓-巴蒂斯特·嵪以,讓-蘭伯特·單臨安及其他的成員開始質疑他們,擔心羅伯斯庇爾和他的盟友可能藉此迫害他們。 [32] 這是羅伯斯庇爾倒臺開始的一部分。 [33]
馬克西米連·羅伯斯庇爾的處決
羅伯斯庇爾被逮捕,他可能嘗試自殺,但子彈只是粉碎了他的下巴。也可能是在攻佔市政大廳時,被查爾斯-安德烈·梅達 槍傷的。當時清況混亂,難以釐清。第二天,他就被送上斷頭台。[34] 公共安全委員會以往無任期限制的常任委員的統治結束了。 羅伯斯庇爾被處決後的第二天,新成員被任命並加上任期限制,每三個月改選四分之一的委員; 往後,它的權力也一點一點的降低。 這不是一個完全或立即保守的時期; 也並未設想恢復共和國政府; 在九月讓-保爾·馬拉被重新安葬在 先賢祠。 [35]雅各賓專政 - 維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書 https://bit.ly/3lRzhDy


雅各賓俱樂部 - 維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書 https://bit.ly/3qCa6J5
憲法之友協會(法語:Société des amis de la Constitution),在1792後重新改命為雅各賓黨,自由和平等之友協會(法語:Société des Jacobins, amis de la liberté et de l'égalité),俗稱雅各賓俱樂部或只稱呼這個團體為雅各賓派,是法國大革命發展期間在政治上最有名的和最有影響力的俱樂部。最初是由來自布列塔尼反保皇黨代表創立,俱樂部成長為一個全國性的共和運動,估計有五十萬以上的會員。[1]雅各賓俱樂部是多元政治主張團體組合建構的,包括18世紀90年代早期的兩個突出的議會派系,激進的山嶽派和更溫和的吉倫特派。
1792年3月,吉倫特派(由雅克·皮埃爾·布里索和包括托馬斯·潘恩領導)主導雅各賓俱樂部,並領導國政。因為相信革命後的法國不會被周圍的鄰國所接受,他們訴諸積極的外交政策,並啟動對奧地利的戰爭。 當雅各賓派推翻帝制,並建立了共和國時期,吉倫特派是佔主導地位的派別。 當共和國未能兌現被期待的不現實利益,他們失去了人民的支持。吉倫特派力圖遏制狂熱的革命暴力,因此被山嶽派指責成為保皇派同情者。 最終國民自衛軍不再支持吉倫特派,導致山嶽派發動政變。
1793年5月,山嶽派領導人馬克西米連·羅伯斯比,成功的將吉倫特派邊緣化並控制政府的運作,直到1794年七月。政府在他們掌控期間的特點是激進的立法及實施非常強烈的政治暴力。1793年六月,他們批准了法蘭西1793年憲法規範了人類文明歷史上首次普遍性男性選舉權。1793年九月,吉倫特派21位主要領導人被送上斷頭台,開始實施恐怖統治。十月,恐怖期間,在最有資格選民缺席的請況下,新憲法獲得公投通過。第一次反法同盟戰爭期間,山嶽派表面上是為了抑制旺代暴亂和聯邦主義的暴亂,並防止任何其他的暴亂,在全國處決了數以萬計的敵對者。
1794年7月27日,發生歷史稱之為熱月政變的事件,馬克西米連·羅伯斯比被拘捕並失去了權力。第二天包括包括羅伯斯比在內的共22位領導人被處決,雅各賓俱樂部被關閉。
今天,雅各賓和雅各賓主義都被使用表達不同的意涵。在英國,術語「雅各賓」已經主要是和山嶽派相連結,尤其是當它表現出教條主義和暴力鎮壓,它被用作代表激進主義,左派革命政治。[2]在法國,「雅各賓」現在一般指對中央強而有力集權共和政府的支持者[3]或對政府擁有廣泛干預改造社會權力的支持者。[4]這也有用於其他相關的意義,表明支持一個國家教育體系應大力推動和灌輸公民價值,建立強大的民族國家能夠抵抗外國各方面的干擾。[4]
雅各賓俱樂部 - 維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書 https://bit.ly/3qCa6J5
創立過程
雅各賓俱樂部位在巴黎聖奧諾雷路的大門
因為他們在巴黎聖奧諾雷雅各賓修道院聚會而得名,近來已經被定位是在巴黎的聖雅克路 。 該俱樂部原名是布列塔尼俱樂部,是由布列塔尼地區選出參加三領域等級會議代表在 伊夫林省凡爾賽 成立的。[5]
三領域等級會議在凡爾賽宮召開,最初俱樂部都是來自布列塔尼的代表。然而,很快的來自法國其他地區的代表也都加入了。 早期的佔主導地位的成員有伯爵米拉波、巴黎代表神甫西哀士、多菲內代表安托萬·巴納夫、傑羅姆佩蒂翁、阿貝格雷、查爾斯·拉梅特、亞歷山大·拉梅特、馬克西米連·羅伯斯比、阿爾芒,艾吉永公爵和拉·熱福耶爾-利布。這時期,聚會是秘密的,關於會議召開時間及內容,可追蹤的記錄很少。
轉移到巴黎
在1789年10月凡爾賽婦女大遊行時,俱樂部,已回復完全由布列塔尼省的國民制憲議會核心小組代表們組成。得到來自倫敦革命學會 祝賀法蘭西「正在爭取他們的自由」的賀詞後,導致國民制憲議會的議員建立它們自己的「革命學會」政治俱樂部,俱樂部在1789年11月重新組建。這團體租用毗鄰議會地點的聖奧諾雷路 雅各賓派修道院的食堂作為聚會討論的場所。[6]因為道明會在巴黎的第一棟房子在聖雅克街,道明會在法蘭西被命名為「雅各賓」,從開始就被敵對者嘲弄稱呼這個俱樂部。1791年憲法頒布之後,他們就採用憲法之友巴黎雅各賓學會這稱號,1792年9月21日君主制廢除後改名為自由和平等之友雅各賓學會。他們持續租用了修道院的食堂、圖書館和教堂。
快速成長
遷移到巴黎,俱樂部經歷快速演變。第一巨大變化是除了代表外,擴展到其他成員也加入了。所有公民都被允許加入,甚至外國人也歡迎:1790年1月18日英國作家亞瑟·楊格以這種方式加入了俱樂部。雅各賓俱樂部的聚會很快就成為一個激進且激奮的演講場所,鼓吹推動共和主義、普遍教育、普選、政教分離以及其他的改革。[7]在1790年2月8日社會正式採用由安托萬·巴納夫制定的規則架構了更廣泛的基礎,這些規則由主席與阿爾芒,艾吉永公爵共同簽名發出。俱樂部的目標被定為:
在國民議會決定前,議題須預先討論;
致力於根據自然法架構的人權和公民權宣言序言精神建立並強固憲法;和
與同類型其他學會聯繫形成共同思想領域。
與此同時選舉秩序的規則被確定,俱樂部的章程也訂定。每個月選出一個主席,四名秘書,財務員,和委員會監管選舉和演示文稿,通信和俱樂部的管理。任何成員經由語言或行動表明,他的本質是違反規章和人的權利將被開除,這規則以後排除溫和的元素後促進了俱樂部的「淨化」。
依據第7章,俱樂部決定接納法蘭西其他地區類似社團並與他們保持經常性的聯繫。這最後的規定是具有深遠的意義。到1790年8月10日已經有152所分支俱樂部;在1791年春季對反革命保皇黨的襲擊導致它們的數量大幅增加,在年底雅各賓派的分支機構網絡遍布法蘭西。在高峰期有至少在7000各分會在法蘭西全境,估計有五十萬以上的會員。正是這一點,廣泛分布的分會及高度集中的組織賦予雅各賓俱樂部難以應付的強大力量。[1]
初創期的中庸節制
在初期,雅各賓俱樂部不是由非常規的政治觀點區別。而是加入的成員有些局限於較富有者,直到最後它都是---在巴黎的中央學會的有關人員---幾乎完全由 專業人士組成,如羅伯斯比,或是富裕的資產階級,像釀酒商安托萬·約瑟夫·桑泰爾。 然而,從開始,其他構成分子也就存在。 因素是本。除了奧爾良公爵路易-菲利普二世 的十幾歲的兒子,路易-菲利普一世,未來的法蘭西國王,類似阿爾芒,艾吉永公爵的自由派貴族,查爾斯-路易-維克多王子德布羅意,或諾阿耶子爵和資產階級等組成的多數會員,俱樂部也包含這些人物,如:米歇爾·傑拉德「老頭」(1735年至1815年),是推嘞-武-蒙特熱爾蒙(法語:Tuel-en-Montgermont)布列塔尼地區的自耕農,他的粗糙常識被推崇為民間神諭智慧,他的鄉下人背心和辮狀頭髮後來就成為雅各賓時尚的典範。一直到共和國的前夕,俱樂部公開的支持君主制;它沒參與1791年7月17日廢黜國王的請願,即使在1792年6月10日和8月10日暴動也沒有任何正式的介入。[5]俱樂部激進化,是因它的保守成員在1791年七月離開組織自己的斐揚俱樂部。這個俱樂部看來遠遠比不上雅各賓派的成功,勉強倖存了一年,執政的成員被逮捕以叛國罪受審。[8]
恐怖統治
主條目:雅各賓專政
1792年8月10日,巴黎市民衝進杜樂麗宮,廢除了君主制,之後羅伯斯比成了雅各賓俱樂部的核心人物,在1792年秋組建的國民公會,他的派系成為人們熟知的雅各賓派。他們起先是一個少數群體,被稱為「 山嶽派 」(法語:La Montagne),因為他們在國民公會開會時一起坐在會議廳高處;他們在春天開始對奧地利的戰爭抱持著懷疑態度,但支持國內更具革命性的行動。[9] 雅各賓派在1793年春季得到巴黎暴徒的支持,威嚇住國民公會,接掌越來越多的權力,五月底的一場政變掌握了最高權力。他們掌握權力期間在國民公會反復地清除他們認為不忠於共和國者,而雅各賓專政恐怖統治和廣泛實施的處決計劃,一直到1794年夏天才一併結束。
1794年7月27日晚上查爾斯-安德烈·梅達 開槍射擊羅伯斯比
羅伯斯比,一般認為是這個成功派別的代言人,很尊崇他的人,評價他是「堅強無私地獻身於理想的人」(英語: the sea-green incorruptible ),並設置了美德共和國的口號標語,直到雅各賓派「最後的清洗,1794年7月27 的熱月政變。一些目擊者說,羅伯斯比被士兵開槍射傷(一些歷史學家說他自殺未遂); 無論如何,他的下顎被打碎了。第二天,1794年7月28日,他被處決。[10]雅各賓俱樂部的領導層,在羅伯斯比的反覆清洗下,處決了太多人,1794年11月12日,已經元氣大傷的雅各賓派被解散。雅各賓派無與倫比的權力,僅根基於很狹小的實體基礎。俱樂部的專制到審訊裁判所,無論任何顯赫或卑微的人都不能逃脫它們施用的監控和告發系統。[11]雅各賓派的權力常常摸索著尋找巴黎無套褲漢底層階級的勢力,當認為有必要展示其力量時,便從街頭集中惡質群眾對抗國民公會,這是雅各賓派他們能夠依賴的可靠支持。然而,在恐怖統治的高峰期,雅各賓派他們自己在巴黎能夠命令指揮的力量卻不超過3000人。而他們擁有如此影響力或力量的一個主要原因,是由於在革命期間巴黎和各省普遍性陷於無組織的混亂中,而雅各賓派他們是獨自有組織的。
對於雅各賓派的行動,在共和時期的作家和一些現代學者會提出與眾不同的論點:那就是法蘭西在內有內戰和外有敵對國家的威脅下,需要恐怖統治來型塑法蘭西聯合共和國是能夠抵抗這種雙重危險的紀律。[11]
失去權力
" 1794 年 7 月 27-28,共和國第2 年,雅各賓俱樂部關閉 "雕刻
許多熱月黨人的敵人加盟,試圖重新啟動雅各賓俱樂部,但最終在1794年11月11日,還是關閉了。它的成員和他們的同情者散落在各咖啡館,在那裡年輕的「貴族」被稱之為 鍍金青年對他們發動殘酷的棍棒和椅子戰爭。 儘管如此,雅各賓派以某種隱密的方式存活下來,在1795年11月25日,以先賢祠俱樂部名稱出現,並於1796年2月被鎮壓。(細節參照格拉克斯·巴貝夫)在1799年七月是最後一次嘗試重組雅各賓的信徒以」平等與自由之友集會」(法語:Réunion d'amis de l'égalité et de la liberté)為基礎,它的總部設在杜樂麗宮的沙利杜騎馬場,從而被稱為騎馬場俱樂部。它是由保羅·巴拉斯贊助,兩個議會的立法機關有大約250位成員,其中包括許多前雅各賓派的著名人物。出版名為《自由日報》的報紙,讚揚羅伯斯比和格拉克斯·巴貝夫的崇高,並抨擊督政府 為「五人君主政體」(法語:”royauté pentarchique”)。但是,那時的輿論是中庸派或保皇派佔優勢,俱樂部的定期刊物及在街頭都被猛烈攻擊。令政府產生高度的懷疑;它聚會地點不得不從杜樂麗宮改到在巴克街的雅各賓派教堂,但在8月它被取締,之後不到一個月就解散了。其成員通過支持拿破崙·波拿巴的政變取代督政府替他們自己報仇。[12]
影響
政治影響
雅各賓運動激勵了廣大群眾間的愛國主義和自由情緒。這運動的當代人物,如國王路易十六,印證了革命運動的有效性不是來自於「武力和士兵的刺刀、槍、大砲和砲彈,而只是經由政治力量的特性」。最終,雅各賓派控制了幾個關鍵的政治機構,特別是公共安全委員會,並通過它掌控國民公會,這不僅是立法機關,而且自身也參與 行政機構和司法機構的職能。雅各賓派作為一種政治力量被看作是「較不自私,更愛國,更同情巴黎底層群眾。」[13]這使他們獲得超凡魅力的權威地位,這能有效地產生和利用公眾壓力,創造和滿足無套褲漢對個人自由和社會進步的訴求。雅各賓俱樂部發展出法蘭西共和體制政府機構和革命的純潔性,放棄了原先的 自由放任的經濟的觀點而傾向於經濟干預主義。1789年8月4日他們已經正式決定了法國封建制度的廢除,但是一項規定對被廢除的特權提供補償的條款一直阻止該措施的落實,直到他們掌權後,法國的封建制度才被真正的廢除。
馬克西米連·羅伯斯比由革命一開始就登上政治舞台,三領域等級會議在亞多亞被選為代表。羅伯斯比被視為雅各賓運動典型的政治力量,比君主專制政體更無情的敵視自由。作為盧梭的信徒,羅伯斯比的政治觀點都植根於盧梭的 社會契約論所倡導的「人類權利」觀念。[14]羅伯斯比認為讓更多人吃飯的權利較個別商人的權利更重要。「我向你們譴責人民的刺客,你們回應說「讓他們(糧商)按自己的意志去做」,在這樣的系統中,所有人都是反社會;所有人都偏愛於糧商。」羅伯斯比在1792年12月2日的講話中進一步闡述這一概念:「什麼是社會的首要目標?要保持人類『沒有文件證明』的權利。這些權利哪項是首要?生存的權利。」[15]
對雅各賓運動的終極政治手段是恐怖統治,經由擁有行政權力的公共安全委員會全面監督,淨化,團結共和國。委員會制定徵用,配給和徵兵制度整頓新國民軍隊。他們實施恐怖統治,作為打擊那些他們認為是內部敵人的一種手段;羅伯斯比宣稱,「你的政策第一箴言應該是以理性引領人民和以恐怖領導人民的敵人」。[12]男女愛國者友愛學會的聚會地點是雅各賓使用的女修道老圖書館,逐漸的,男女愛國者友愛學會就成為雅各賓俱樂分配給婦女們特殊的畫廊的常態性的佔有者。[16]
文化影響
法國大革命期間的雅各賓主義運動文化影響力圍繞著公民創造能力。正如1762年盧梭 社會契約論 的評論,「人是生而自由的,但卻無往不在枷鎖之中」;「公民是個體與公共意志之間崇高互惠的約定表現」 ; 一個理想的社會建立於人與人之間而非人與政府之間的契約關係。[17]公民和公共意志的這觀點,一旦授權實施,能夠同時包含人權和公民權宣言,和法蘭西1793年憲法所採用的自由,然而隨後設立的革命法庭機構立即中止了憲法和所有正常法律授予的無罪推定原則。[18]
雅各賓派認為他們自己是立憲派,致力於維護人權和公民權宣言,尤其以該宣言第二條 : 「任何政治結合的目的都在於保存人的自然的和不可動搖的權利。這些權利就是自由、財產、安全和反抗壓迫。」的原則。 憲法保證對法國社會中個人自由和社會進步的保障。雅各賓運動的文化影響是有效地增強這些基本知識,發展了革命環境。 憲法被大多數的雅各賓派推崇,雅各賓派成為崛起的公民和新興共和國的基礎。[19]
雅各賓是教會和無神論的敵人。他們設立了一個新的宗教崇拜,以取代天主教。 [20] 他們主張政府精心組織的恐怖統治,作為法律規則和暴民暴力行為的替代品,但是更加隨心所欲的恐怖,他們掌握權力時,外有1793年第一次反法同盟的攻擊,內有保皇派策動的內戰。 掌權的雅各賓派不但成功推翻舊制度,並成功避免了軍事的失敗護衛了革命。 然而,要做到這一點,他們為法國大革命帶來最血腥的階段,而且是個人最沒有公平待遇的時期。 他們鞏固了法國共和,並極大地促進了世俗主義與民族意識,直到今日依然是法國共和制度的標誌。他們無情和無審判的方法,許多人由此認為這是革命過程的恥辱。導致熱月政變關閉了所有的雅各賓俱樂部,解除所有雅各賓派掌握的權力,並宣告許多人的死亡或流放國外,遠遠超出山嶽派身份
雅各賓俱樂部 - 維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書 https://bit.ly/3qCa6J5

2020-12-07_190517800px-Octobre_1793,_supplice_de_9_émigrésJacobinVignette01 (1)575px-The_arrest_of_Robespierre_cropped2020-12-07_1908162020-12-07_190822


35o1695n-s3r8-4p80-84q4-8533p3sq20s42020-12-07_1915302020-12-07_1915102020-12-07_1915042020-12-07_1914152020-12-07_1913102020-12-07_191259GettyImages-464003711-e15622416256365p472365-qn7p-48ns-85no-1qp4po8rq9327o80qp32-4768-4pnp-o2n4-561966412807

什麼是雅各賓主義?
雅各宾派_百度百科 https://bit.ly/2K03G5n
雅各賓這個詞屬於大革命,但是並未止步於大革命,他成為所有人的記憶,直到1871年,法國的精英們仍然害怕共和國,因為共和國會讓他們聯想到1793的恐怖歲月,正是因為「雅各賓」這個詞承載了這麼多複雜的記憶,在回答「雅各賓派是什麼」之前,我們首先來回答一下「雅各賓派不是什麼」。
第一,雅各賓派不是平等主義或社會主義的起源。羅伯斯庇爾曾經表示:「我們堅信,財產的平等只是一種空想。」1793年3月,公民工會頒布法令,任何提出一強制措施重新分配地產的人都將被判決死刑。從這個角度而言,雅各賓派和他們1789年的先驅一樣,更加注重權利平等和政治平等,如果說大革命時期真的存在一位社會主義先驅的話,那麼這一名號應當歸屬於巴貝夫,而不是羅伯斯庇爾或聖茹斯特。
第二,雅各賓派不是列寧式政黨。即使是聖茹斯特和羅伯斯庇爾之間也存在政治上的分歧,更不用說機會主義的丹東了。嚴格的說,大革命時期並不存在真正的政黨,所謂的政黨不是一種社交網絡,最為典型的是吉倫特派,當時的人對他們的稱呼其實是「布里索派」,而吉倫特派這一名稱實際是羅伯斯庇爾的發明,他以此指責布里索和他的同僚結黨營私,而吉倫特派則將這一名號視為一種侮辱,在大革命時期,政黨一詞本身就意味著密謀與分裂。
第三,雅各賓派不是民粹主義者。1794年羅伯斯庇爾打擊了激進派的埃貝爾,並解散了巴黎公社(無套褲漢的群眾組織,不是國人今日認知的巴黎公社),從此巴黎群眾的起義再未成功過。之所以將雅各賓派視為民粹主義,實際上是因為此前的共和國的精英們對底層民眾缺乏最基本的同情,他們眼睜睜的看著紙幣不斷貶值無動於衷,因為他們接受的教育就是自由市場是拯救經濟的唯一方式,所以他們寧願看著巴黎群眾為了一口麵包走上街頭、貧困而死,但是有著同樣教育背景的羅伯斯庇爾卻願意採取經濟管制,去竭盡所能的拯救共和國的民眾,如果這是一種民粹的話,那雅各賓派就是民粹主義者。
第四,雅各賓派不是極權主義者。羅伯斯庇爾曾對他家門口的情願者說:「為什麼給我?為什麼不交給委員會?每個人都交給我,好像我有無限權力似的。」人們之所以稱他為獨裁者,是因為他們害怕一個掌權者在道德上的不妥協立場,他們將罪責都歸於羅伯斯庇爾。事實上在救國委員會成立的時候羅伯斯庇爾就拒絕了他們,他質疑這一機構的價值,他真正掌握政權的時間只有1794年4月到7月之間,即使是這段時期,更好的形容詞仍然是狂熱,而非獨裁。而所謂的「里昂已經不復存在」更是反面證明了雅各賓派不是恐怖主義者,國民公會要求夷平里昂,但是羅伯斯庇爾的助手庫東拒絕接受,只是推倒了幾座富人的房子,於是科洛戴布瓦(他和比約-瓦倫才是真正的恐怖主義者)和富歇代替了他,掃平了整座城市。
所以在解釋了這麼多之後,究竟什麼是雅各賓主義?如果雅各賓派不是上述種種,他們為什麼會被認為和這些內容產生關聯?眾所周知,雅各賓派的名稱來自於雅各賓俱樂部,而這個俱樂部的成員本身就是不斷流動的,所以在這裡我們首先區分兩個雅各賓派,一個是作為整體的歷史演進中的雅各賓派,一個是最終定型的以羅伯斯庇爾和山嶽派為代表的雅各賓派,作為整體的雅各賓主義的含義實際是激進共和主義,具體到羅伯斯庇爾則是一種傾向於民眾的共和主義。我們將從三個維度解釋這一概念,首先是概念本身的定義,其次是雅各賓派的歷史演進,最後是和其他派別的對比。
就概念本身而言,所謂共和主義所指向的並不僅是共和制的政體,而是一種政治理念,一個典型的例子是在都鐸王朝和斯圖亞特王朝時期,下議院的資產階級精英反覆提及共和國,在一份小冊子中他們指出:「人們更應該敬重其國家而非君主……因為國家與共和國在國王之上。」在這裡,共和國並不與君主制矛盾,他指向是議會與國王共治的政治架構,因此共和主義的本質即是以自由、平等、憲法、議會等概念為核心的政治架構,在這一點上雅各賓派也並不例外。
雅各賓派的特點在於其激進性,當王政派要求行政立法機構合一時,迪波爾、巴納夫、拉梅特是雅各賓派,他們只給路易十六留下了擱置性否決權;當拉法耶特造成了戰神廣場大屠殺時,布里索是雅各賓派,他首先請願廢除國王;當國內外形勢日益嚴峻時,羅伯斯庇爾是雅各賓派,他創造了1793原則。所以雅各賓派始終是一個流動的概念,雅各賓俱樂部經歷過多次分裂,首先是斐揚派,之後是吉倫特派,唯一不變的是,留下的雅各賓派永遠是激進分子,換句話說,雅各賓派本身就構成了大革命的逆向淘汰機制,那些不夠激進的人將會被俱樂部和大革命淘汰,從這個角度而言,以雅各賓派的發展為視角,我們可以發現大革命本身就是愈發激進的,而雅各賓派,就是大革命本身。
當然,更為普遍認知的雅各賓派僅指羅伯斯庇爾為代表的山嶽派,他們的政治理念可以被理解為「民眾共和主義」,如果用一句話來解釋他們的激進共和主義,那就是「共和國不能離開他的人民」,要理解這一點必須將羅伯斯庇爾和他的政敵們的思想進行比較,我們舉三個例子:
首先是經濟方面,雅各賓派積極的採取經濟管控。在羅伯斯庇爾上台時,指券(當時法國的紙幣)只剩下票面價值的22%,羅伯斯庇爾推行了全面限價令,在三個月內緩慢上升到48%,而當羅伯斯庇爾倒台後,熱月黨人放棄了經濟管控,於是指券的價值在1795年5月只剩下8%了,督政府放棄了指券,他們將指券換了個名字重新發行,結果這種土地券在發行的當天就貶值到18%,在四個月後變成了廢紙,最終督政府選擇了破產,放棄了自己作為政府的職責,在這一過程中,出於對自由市場的信仰,共和國的精英從未試圖向羅伯斯庇爾一樣試圖進行價格管控。
其次在政治方面,雅各賓派取消了選舉權的財產限制。1791憲法以財產數額為標準劃分了積極公民和消極公民,只有達到財產標準的成年男性才有投票權,而這一政策的制定者正是1789年的愛國英雄——其中最為重要的就是西哀耶斯。然而在1793憲法中,雅各賓派取消了財產限制,將選舉權擴展到所有成年男性,甚至包括符合條件的外國人。1789年人們為了麵包走上街頭,而到了1795年,婦女們高喊著「我們要麵包和1793憲法」。
最後是教育層面,雅各賓派第一次推行了面向全國的初等教育普及計劃,這意味著一場塑造民族的宏大政治工程拉開了序幕,從此大革命的成果真正屬於每一個人,「我們必須更新當前一代人,同時塑造下一代人……我們必須使法蘭西民族成為新人……因此,我們需要用一種快速、有效且持續的轉變方式,把這種理念傳遞給全體法國人。」
所以,雅各賓派的激進之處必須置於和他政敵的比較中才能看出其意義,對於共和國的精英而言,他們雖然主張「一切權威屬於民族」,但是實際上他們從未真正將人民視為共和國的一員,也並不相信這些底層的無套褲漢能夠真正理解革命,他們只是一群無知的暴民,從這個角度而言,這些共和國的精英們仍然帶著小加圖式的傲慢,然而對於羅伯斯庇爾而言,他始終相信:「共和國不能離開他的人民。」羅伯斯庇爾同樣害怕群眾運動,但是他意識到,這並不是因為他們是暴民,而是我們的共和國出了問題,我們必須要拯救它,讓共和國真正成為每一個人的共和國,對於羅伯斯庇爾而言,他們不是國王的臣民,也不是破壞共和國的暴民,而是真正平等的公民。
不可否認的是,雅各賓派造就了1794年的恐怖,但是恐怖並不是雅各賓派的本質,而是其激進性造成的結果,因為激進,雅各賓派創造了第一部沒有財產限制的憲法、領先世界一百年廢除奴隸制、試圖鍛造全新的社會與革命的新人。但是同樣是因為激進,羅伯斯庇爾陷入對道德的極端崇拜、對密謀的高度懷疑,並一次又一次的將潛在的背叛者送上斷頭台,而最終也包括他自己,所以在我看來,羅伯斯庇爾本身便是大革命中最大的悲劇:一個公認的不可腐蝕者、一個在1791年提出自我否決的議員、一個可能是最為堅定的共和主義者,卻最終創造了恐怖。雅各賓派所有的成就與罪行,都來自於同樣一點:激進。
雅各賓成為一種記憶,人們害怕他,正如害怕國王,對於他們而言,共和國意味著無序和恐怖。然而到了21世紀,哪一國的憲法中還有對財產的限制呢?今日看來,誰才是對的呢?誰才是那個盜取聖火的普羅米修斯呢?如果說真的有什麼使得大革命與英國革命有所不同,並最終改變我們的世界,我想絕大多數的原因都在於雅各賓派。所以,究竟什麼是雅各賓派呢?他們是激進者、狂熱者,也是先行者。
原文網址:https://kknews.cc/n/kkn2m4b.html
-----------------
雅各賓派(Jacobins)的正式名稱為憲法之友社(Society of Friends of the Constitution),又稱雅各賓俱樂部(Jacobin Club),法國大革命期間的左翼激進政黨。
在君主立憲時期,雅各賓派的主要敵人是占據了統治地位的保守的吉倫特派,後者於1793年連同國王路易十六一道被推翻。
雅各賓派成立於1789年,開始的兩年,由刺客導師米拉波伯爵所領導,在政治上較為溫和。但在1791年,米拉波遇刺後,俱樂部被通過政變成為聖殿騎士最高大師的弗朗索瓦-托馬斯·日耳曼接管,他的目的是打擊由埃莉斯·德·拉塞爾領導的聖殿騎士保守派,雅各賓派成為了服務於他的傀儡。
1793年6月,當雅各賓派擊敗了吉倫特派後,日耳曼將政府的權力移交給聖殿騎士馬克西米連·羅伯斯庇爾,後者開始了恐怖統治,成千上萬的法國人被送上了斷頭台。
隨著市民轉而反對雅各賓派,羅伯斯庇爾被國民衛隊追捕,也被埃莉斯和她的義兄刺客阿爾諾·多里安追殺,兩人正在尋找殺害他們父親弗朗索瓦·德·拉塞爾的幕後主使日耳曼,而羅伯斯庇爾最有可能知道他在哪。為了躲避各方的追蹤,他於1794年7月27日逃進了巴黎市政廳。
在那裡,羅伯斯庇爾希望聯絡到日耳曼尋求庇護,但很快被阿爾諾和埃莉斯所發現,他拒絕說出日耳曼的所在地,埃莉斯用槍打穿了他的下巴,並逼他用寫來代替。羅伯斯庇爾終於透露日耳曼躲在聖殿塔。有了這些信息,阿爾諾和埃莉斯離開了市政廳,之後國民衛隊闖入將羅伯斯庇爾逮捕。
次日,羅伯斯庇爾被送上斷頭台,督政府建立起一個不太激進的政府。沒有羅伯斯庇爾的領導,雅各賓派分崩離析
雅各賓派 | 刺客信条 维基 | Fandom https://bit.ly/37JOx0f
------------------------
白色恐怖的緣起
政經趨勢, 法國, 恐懼, 法國大革命, 白色恐怖, 雅各賓派 2019年7月8日 BY HUGO SZE
法國第二次白色恐怖期間,拿破崙的將領 Count Gilly 遭逮捕。 圖片來源:The Print Collector/Print Collector/Getty Images
七一過後,大搜捕經已在港展開。612 衝突至今,據報至少有 61 人以不同罪名被捕。警方的搜捕行動,加上早前大規模截查市民身分證等行徑,被指是散播「白色恐怖」(white terror)。不過,何謂白色恐怖?
法國大革命期間的 1793 至 94 年,羅伯斯比爾(Maximilien Robespierre)領導的雅各賓派(Jacobin)取得法國統治權,「恐怖統治」(Reign of Terror)彌漫全國。當「熱月政變(Thermidorian Reaction)」推翻雅各賓派及羅伯斯比爾後,雅各賓派人士及其支持開始遭到復仇清算,多人被處決,然而,政治局勢尚未穩定。
同時,新政府的街頭組織「公子哥兒」(Muscadin),在街上攻擊左翼政治勢力的「長褲漢」(sans-culotte)等人。「公子哥兒」的大屠殺即被稱為「第一次白色恐怖」,被迫害者往往在監獄遭到屠殺,又或未經正常審判下處刑。1795 年 4 月,國民公會更對「已知」參與「恐怖統治」者,通過解除其武裝,人數達 1,600 人,意味他們將在全國遭到任何形式的報復。 1795 年的白色恐怖期間,執行了數百宗處決,且對象幾乎全是左翼分子。
政府的打壓異見,企圖令反對者噤聲,營造出恐怖的政治氣氛。白色恐怖之所以冠上帶有保皇象徵的「白色」,在於國民公會無法處理 1795 年上半年間,巴黎郊外的飢荒狀況,令人們對革命的幻想破滅,並對君主制的懷念激增。儘管如此,參與白色恐怖、鎮壓「恐怖統治」的其他組織如法國南部的 Compagnie du Soleil,亦非真正的保皇黨人。白色恐怖的動機,只是對「恐怖統治」的殘酷報復,與「恐怖統治」時期的各種處決更為類似。
羅伯斯比爾的政治對手 Louis Fréron,曾被派往法國南部結束保皇派的屠戮。他斥責 Compagnie du Soleil 在法國南部發起的清算行動血腥殘忍。他的描述,也許是白色恐怖的最佳註解:
監獄裡很快就會擠滿沒有逮捕令而被拘禁的囚犯。君主主義者當中也有「嫌疑人」,代表團(Représentant en mission)已下達法令,逮捕所有涉嫌參與「恐怖統治」的人。誰知道他們會遭到何等程度的私人報復。
而且,白色恐怖不只針對雅各賓派,Fréron 指,所有人均會被屠戮。
在各地,競相的復仇,旨在從大屠殺的比賽中脫穎而出。甚麼年齡、性別都不能倖免;婦女、兒童及老人,被人無情地砍成碎片。沃克呂茲省(Vaucluse)同樣遭受暴行,愛好自然和平、努力工作、守法的上普羅旺斯阿爾卑斯(Basses-Alpes)人民,亦沒有避過一劫。 這些邪惡、野蠻的人,衝向手無寸鐵、飢腸轆轆的受害者,犯下各種謀殺罪行。匕首、手槍、刺刀及高跟鞋都不能滿足他們,還要用上砲彈,炮轟監獄。他們投入熾熱的硫磺、在拱頂焚燒稻草,數十名擠在一起的囚犯,便在濃煙中窒息而死。囚犯們被屠殺,有人自殺,他們肢解已千瘡百孔的屍體,把頭扔向牆壁。只有慘遭毒手時發出的哭聲,及窒息的嗚咽,打破死寂。
台灣白色恐怖時期受害者的肖像。 圖片來源:SAM YEH/AFP/Getty Images
法國的「第二次白色恐怖」發生在波旁王朝復辟後的 1815 年,涉嫌與拿破崙或法國大革命有聯繫的人被逮捕、監禁,部份人遭處決。「白色恐怖」一詞,遂成為日後不同政府大肆壓迫人民的代名詞。現代最著名的白色恐怖,莫過於台灣的白色恐怖時期。人們被情報機構逮捕、審訊,最終監禁甚至處決,當中大量發生錯判。藉控罪及定罪,把異見者污名化,亦是政府的常用技倆。當時多人被控煽動叛亂及身為共產黨間諜。
今天的台灣國家人權博物館,批評白色恐怖時期對受害者及其家人造成傷害,亦導致人們對政治及社會問題保持沉默及冷漠。如此,政權製造白色恐怖,不單要大力打壓反對聲音,更要令人心存戒懼,噤若寒蟬,害怕遭到報復,擔心自身的安危,再沒有人敢關心自己的社會。
白色恐怖的緣起 - *CUP https://bit.ly/36RH6ow
-------------------

152274983549364r3n6s5q815227503386319075s33n952020-12-07_1915042020-12-07_1915302020-12-07_19151015227502070110oqrp5q4rp1522750177359r8o9rnp2s61522750404755sq0p6r41491522750118156r279p70n1115227499819879n9486p172
路易十六(法語:Louis XVI;1754年8月23日-1793年1月21日),原名路易-奧古斯特(Louis-Auguste),亦名路易·卡佩(Louis Capet),法國國王,1774年即位,1791年後正式頭銜更改為法國人的國王,1792年被廢黜,並於次年1月21日被送上斷頭台。其父法蘭西太子路易為路易十五之子及繼承人,但於1765年早逝;1774年,路易繼承其祖父王位。
路易在其統治前期試圖根據啟蒙運動理念對法國進行改革。這些舉措包括試圖廢除農奴制和土地稅,並對非天主教徒實行宗教寬容政策。法國貴族反對改革,並成功抑止了這些措施的推行。路易亦在其自由派大臣杜爾哥支持下放鬆了對糧食市場的管制,但這一措施導致了麵包價格的上升,加之這一時期糧食歉收,食物短缺最終引發民眾暴動。1776年起路易十六開始積極支持北美的美國獨立戰爭,最終通過《巴黎條約》得以實現。
債務和財政危機導致舊制度愈發不得人心,最終促成了1789年法國三級會議的召開。法國中層階級和下層階級對法國貴族及法國君主專制愈發不滿,路易十六及其王后瑪麗·安東妮則成為了這一制度的代表人物。1789年,巴黎發生動亂,巴士底獄被衝擊,法國大革命就此開始。
路易本性優柔寡斷且具一定保守傾向,由此法國民眾視其為舊制度暴政的象徵,其受歡迎程度快速下滑。1791年6月的瓦雷內出逃(君主立憲制建立四個月前)使民眾愈發認為其希望藉助外國入侵以保其政治地位,君主制的廢除和共和制的建立愈顯可能。
在內戰與外戰交織之下,路易十六在1792年八月十日事件中被逮捕,一個月後(9月21日)君主立憲制被廢除,法蘭西第一共和國建立。國民公會對其進行審判,認定其犯叛國罪,並於1793年1月21日將是時的「公民路易-卡佩」(取至卡佩王朝創立者于格·卡佩;革命者認為卡佩當為路易的姓氏)送上斷頭台。路易十六為法國歷史上唯一被處決的君主,其死亡宣告了延續近千年法國君主制的終結。
路易十六 - 維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書 https://bit.ly/3quidr3
即位
路易十六有一顆良好仁心與治國善念,但性格優柔寡斷,即位後多次更換首相和部長,任由內閣內訌,從激進的改革到保守的節儉措施,政策沒有一定的連貫,但總的來說是朝向開明專制。18世紀80年代法國陷入財政危機後,更經常靠製鎖與打獵消磨時間,有些人因此稱他為「鎖匠國王」。[1]
即位後,路易十六因為參與了1775-1783年的美國獨立戰爭(由忠心能幹的外交大臣夏爾·格拉維耶主導),欠下十數億里弗的國債,使得國債飆升至1787年的25億里弗(依照不同的計算方法,1788年已將近四十億里弗),面臨無力償債付息的困境。[2]
法國大革命
1789年5月,在首席財政大臣賈克·尼克等人的敦促下召開三級會議,以解決迫在眉睫的國債危機。人民正面看待國王召開三級會議,稱他為「好國王路易」(或翻成「賢明王路易」)。[2]開會時,三個等級發生劇烈爭執,第三等級提出制憲要求,但路易態度猶豫不決,加上1788年酷寒的大天災與同時開放英國製造品造成的經濟崩潰,導致了同年7月14日法國大革命的爆發。路易被迫簽署《人權宣言》,10月後被迫從凡爾賽宮遷居巴黎(凡爾賽婦女大遊行)。此後一直到1791年六月出逃前,路易都保持著高漲的民意支持度。公眾讚賞他願意放棄專制王權,並能夠配合人民的要求而退居為立憲君王;但是路易對於國民制憲議會所實施的激烈反教會政策,內心越來越不滿,因為他是個篤實虔誠的天主教徒,不願意看到反教會政策撕裂了教士與人民(當時許多外省農民支持當地教會,與巴黎的議會政府發生流血抗爭),於是他開始醞釀恢復有力的王權。
出逃失敗後被處決
參見:路易十六的出逃和八月十日事件
1791年6月20日他化裝成平民,全家一同乘馬車出逃。結果被發現後押送回巴黎,扣押在杜伊勒里宮,從此法國公民(無套褲漢)開始敵視他。同年9月他批准憲法,自稱「法蘭西人的國王」。1792年4月法國對奧地利的哈布斯堡君主國宣戰,8月10日巴黎眾人革命後他被捕,同年9月君主制被廢除。
1793年1月16日-17日被國民公會判處死刑,1月21日被送上斷頭臺。在處決的示眾遊行中,國王的神情保持著莊嚴,似已接受自己的命運。據大仲馬記載,當抵達斷頭台時,路易十六自己更換了衣服,隨即遭到綑綁後走上斷頭台。現場觀眾超越了兩萬人,卻沈默得沒有半點聲音。處刑前,他高聲向群眾發表了一個簡短的演說,表達他是為了莫須有的罪名而赴死,但被革命分子擊鼓壓過了他的聲音。他向附近的人說道自己將會原諒處死他的人,並向神祈求自己的鮮血不會二次落下法蘭西的土地。(指同樣的慘劇不會二次發生)語畢後,路易十六隨即被處決。他的友人,劊子手桑松,向群眾宣布了國王勇敢地走向了命運的盡頭,而群眾高聲歡呼。
諷刺的是,傳說路易十六當年曾親自參與了斷頭臺的設計,為減輕受刑者的痛苦,他還命人將鍘刀改成三角形,沒想到自己卻死在這部殺人利器之下。他七歲的兒子路易十七在獄中三年,一日僅有一餐,隨地大小便,連洗澡都得不到准許,最後被虐待致死。
評價
1989年7月14日,法國慶祝革命200週年的慶典上,法國總統密特朗表示,「路易十六是個好人,把他處死是件悲劇,但也是不可避免的。」;路易十六被處死時,他在外省仍有頗高的支持度,大多數的法國農民仍然敬愛並遵奉他(法國農民占人口的八成以上),但是以巴黎為首的市民卻嚴重敵視並仇恨他,在觀賞處決時報以歡聲雷動,慶祝共和國的確立。如同馬克西米連·羅伯斯比所說的:「路易必須死,因為共和必須生。」
路易十六 - 維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書 https://bit.ly/3quidr3


法國歷史唯一被處死的國王路易十六,究竟是一個什麼樣的人?
2018-04-03 由 智囊士官 發表于歷史
法國波旁王朝的路易十六國王,是一個極具個性的君主,他喜歡研究設計各種機巧的鎖具,以至於想巴結他的人經常送他各種新奇的鎖。而且他對瑪麗皇后疼愛有加,不像歷史上的其他法國國王那樣,在宮廷外養著貴族情婦等等。然而歷史對他的標籤並不是很美觀。
路易十六畫像
回到法國大革命的前夜,那時的法國債台高築,平民饑饉,貴族卻揮霍無度,社會動盪不安。路易十六就夾在強勢的貴族勢力和洶湧的人民勢力當中,在國內幾乎沒有什麼建樹和能力。
揮霍無度的法國貴族
但是在政治立場方面,他或許是同情平民境遇的,原因在於路易十六想通過削弱貴族,來加強皇權,所以他更有可能跟平民聯合,而不是跟貴族狼狽為奸。
動盪不安的法國社會
比如,他曾有幾次試圖進行改革,任用杜爾閣、馬爾澤布爾和克呂尼等新思想的改革官僚,試圖向貴族和神職人員等特權階層徵稅,彌補他父親路易十五遺留下來的巨大財政虧空。但他的改革都因為他的無能和懦弱,缺乏堅持到底的意志,以及貴族的極力抵制而失敗。
當時的法國階層
從他的改革以及生活來看,路易十六至少不能算暴君,只能算個昏君。而且法國當時的債務有很大一部分是他父親造成的。並且據法國著名的歷史學家米涅所說,如果路易十六當時堅決抵制改革,當一個暴君的話,他起碼能保住皇位,至少不會被送上斷頭台。
路易十六被處決
當然,他在政治方面的懦弱和無能,表現在生活方面就是對瑪麗皇后的百依百順,言聽計從。瑪麗皇后是一個講究奢華的女人,儘管國庫空虛,但路易十六的心軟始終讓他經不起皇后的軟磨硬泡,在平民和皇后的抉擇中,他斷然選擇後者。他太愛她了,以至於不需要情婦。或許這也正是路易十六被送上斷頭台唯一有理有據的理由了。
瑪麗皇后畫像
此外,儘管此前的七年戰爭損失慘重,路易十六出於外交方面的考量,協助美國進行獨立戰爭。但或許是看到了世界上第一個「沒有國王的自由國度」,那些協助美軍的法國士兵回國後,感受到了法國與美國之間的反差,於是改革與革命的思潮開始萌生。
獨立戰爭
正如法國大革命為何如此徹底和血腥那樣,那或許是法國人出於對美國制度的艷羨,以及在國內感受到的巨大落差,而形成的一種激進和焦躁心態。路易十六就是處在這樣一個生不逢時的時期,而他的改革舉措恰好在一定程度上也起了推波助瀾的作用。不像俄國沙皇尼古拉二世那樣,因拒絕改革而被槍決,他是由於嘗試改革而毀滅的。
值得一提的是,在臨刑之際,他並沒有如此前的懦弱,而是表現出身為國王的那種威嚴,畢竟這是他僅有的最後一絲尊嚴了
原文網址:https://kknews.cc/history/pnn5m5e.html

cv7zj36dq5ydy910nw5454kqn9dhom2020-12-07_192654


路易十六斷頭,法君主制終結
羅伯斯比爾:『路易必須死,因為共和必須生。』
      1793年1月21日,法蘭西波旁王朝最後一位國王,路易十六被巴黎民眾於革命廣場以斷頭台處死,宣告法國君主制之終結。
      路易十六在位期間,試圖根據啟蒙運動之理念進行政治改革。從廢除農奴制度,到放鬆對糧食市場之管制,乃至支持美國獨立戰爭等,但以上舉措卻令法國陷入財政危機,最後促成法國1789年三級議會之召開。議會中,法國中低下層人民對統治者感到極度不滿,並將路易十六及其王后視為一切苦難之來源。同年,巴士底監獄被衝擊,法國大革命爆發。法國於一片混亂中,陷入了內憂外患之境地。最終於1792年,君主立憲制被廢除,法蘭西第一共和國成立,國民公會審判路易十六,認定其觸犯叛國罪。
『公民路易,卡佩』終於1793年1月21日被送上斷頭台,以其死亡宣告法國君主制度的終結。

818700413_m818700535_m818700464_m818700485_m

路易十六的堅持                                        文◎李博信
    最近「十秒一生」的故事常常被人談起,也深深的影響了人們的思維,但是除此之外,我覺得某些個人的「堅持」,也經常會影響到他的一生,甚至國家社會的前途。
    十八世紀末葉的法國國王路易十六,就是一個典型的例子,當時法蘭西的財政嚴重惡化,農民生活艱困,可是住在凡爾賽宮的路易十六國王和瑪麗王后以及圍繞其周邊的貴族階層,卻仍然過著奢華糜爛的生活,而引起身陷生活困境之平民的不滿。因此長期以來一直權力不彰的三級議會,不得不強力要求召開會議。三級會議是由教士、貴族和平民三個社會階層所組成的議會,雖然類似英國議會,但是因為投票權之不平等,因此形同虛設。路易十六一再拒絕召開會議,最後遭到農民的圍攻,並被逐出凡爾賽宮,移至巴黎蒂伊爾里宮居住。雖然他最後很勉強的同意召開制憲會議,並簽署了人權宣言及多項法令,也公開宣布支持君主立憲制度的立場,因此獲得了人民的信賴,承認路易十六是法蘭西人民的國王,獲得最高的民心擁戴。但是他的內心卻一直戀棧著路易十四以來法蘭西王室所擁有的威權,私下與西班牙王室及保皇派貴族等透漏了他的不滿情緒,並企圖奪回已經喪失的權力,因此在1789年的制憲會議中,他推翻了第三級代表所主張的「平等權」,並下令關閉會場,而引起軒然大波,最後他不得不在1791年6月逃亡到邊境尋求貴族及外援的勢力,臨行前他留下了一封宣言,強烈譴責制憲會議從王室手中剝奪了外交、軍事和地方行政的權力,並宣布他在1789年6月23日以後所批准的法令全部無效。這項宣言激怒了法蘭西人民,因此在出逃途中,被農民察覺截送巴黎,當年9月他終於批准了法蘭西憲法,並被議會尊為法蘭西國王。翌年四月他對奧地利宣戰,又引起人民的反彈,而再度被補。九月議會決定廢除君主制度,建立法蘭西的第一共和,而路易十六則被判處死刑,翌年一月被押送到巴黎革命廣場,公開處決於他自己所設計的斷頭台。
這段法國革命史,訴說了當權者是否能體恤民情,是否能面對時代的潮流和思想的演進,都會影響一個國家的前途。其實法國大革命的背景早就隱藏了這些因素。在十七世紀末葉到十八世紀的西歐,政治文明已經在英國哲學家約翰洛克 ( John Rocke)之「天賦人權」思想的影響之下,逐漸起了酵化作用。在法國的學者,被尊稱為「法蘭西思想之父」的伏爾泰 ( Voltaire ),也反對君主制度,支持社會改革,積極主張「自然神論」;而哲學家孟德斯鳩 ( Montesquieu )則駁斥「君權神授」說,主張「三權分立」,他的思想影響了1791 – 1795年間的「法蘭西憲法」,以及1792年制定的「普魯士法典」;盧梭 ( Rousseau ) 的「社會契約論」更直接的影響了法國大革命。這些文明思想的觀念,的確埋下了法國平民渴望自由民主平等的種子。
當時的法國已經存在了諸多的國政問題,在社會問題方面,不平等的階級制度,在擁有廣大領地的貴族階級及20萬教士的教會派控制之下,300萬法國平民必需承擔龐大的租地費和賦稅,以及不平等的參政權等等,早已累積了很深的民怨;在政治上,從路易十四開始的強權獨裁,使朝廷的事權不一,官箴浮濫,加上漠視人權,司法不公,而激起了人民的憤怒;財政方面,法王路易十四長期對外征戰,耗資龐大,加上王室揮霍無度。路易十五又發動七年戰爭,王公貴族逸樂奢侈,平民卻不堪痛苦。路易十六時期之1778年,法國遭逢天災,糧食短缺,城市的失業率高達50%,國王又爲政治利益而參與美利堅獨立戰爭,使得國家財政每況愈下,而瑪麗皇后及王公貴族們卻過著奢華無度的靡爛生活,更使得人民忍無可忍,形成一觸即發的危機。
法國人民也因為受到英國光榮革命的影響和美利堅獨立戰爭的激勵,在這樣的時空背景之下,終於引爆了法國大革命,也促成了制憲會議通過「人權與公民權宣言」。這是一場舊制度與新思想對立的必然結果。
路易十六是一位秉性善良的君主,但是他的優柔寡斷卻使朝政紊亂不堪,他有太多的機會可以重獲人民的尊崇,但是卻為了堅持王室的權威,而陷入萬劫不復的境地。假如當年的法王路易十六能夠體恤民間疾苦,理解時代的趨勢和新思想的精神,不因為迷戀權位的私慾,而一再堅持個人的權力尊嚴,在聲望復甦的三級會議時期,順勢接受民意的妥協,可能今天的法蘭西會與英、日及歐洲其他王國一樣的實施君主立憲制度,路易十六的命運也不會有如此悲慘的下場,而是成為改變法蘭西歷史的明君,其豐功偉業將會使他的子孫歷歷代代享受王室的尊榮。
                                                                                          2 010 / 04 / 20
   法王路易十六                                         瑪麗王后
  路易十六被送上斷頭台
路易十六的堅持 @ 悠遊於海闊天空的無我世界 - Marine 的部落格 :: 隨意窩 Xuite日誌 https://bit.ly/37KEjNp


國王整天都在打獵,回到宮中後就直接上床。直到第二天早上才有人告訴他這個消息,於是有了以下這段有名的對話:「這是場叛變嗎?」國王睡眼惺忪地問羅尚博公爵。「不,陛下,」公爵回答,「這是革命。」
文:約翰・朱利葉斯・諾里奇(John Julius Norwich)
巴士底監獄建造於十四世紀,當初是在百年戰爭中當作保護巴黎的堡壘,一四一七年,它被宣告為國家監獄。路易十四世曾經用它來監禁因祕密逮捕令遭逮捕,但並未受法律正式判刑與懲罰的上層階級人士。在南特詔書廢止之後,監獄還關了許多反抗王室的胡格諾教徒。然而現在這些人都已經被移走,這座監獄再次關了各式各樣的人(不過在一七八九年春末,監獄裡只有七個人)。
裡面的情況不是特別艱苦,可怕的地牢已經好幾年沒人住,而付得起錢的囚犯就可以住得相當舒服,分派到裡面有掛毯和地毯的舒適房間,還能穿著自己的衣服。監獄裡甚至還有一座圖書館。食物也很好吃,而且那些討人喜歡的囚犯常常有機會受邀與典獄長共進晚餐。不過它還是巴士底監獄,像朵烏雲般陰森森地聳立在巴黎市中心,時常提醒眾人國王的權力與威嚴,也對那些膽敢觸怒他的人提出嚴厲的警告。
當天早晨過了一半,約有九百人聚集在監獄外。典獄長洛奈(Launay)侯爵只有兩天的存糧,沒有飲用水。他知道他抵擋不住圍城,於是他邀請其中一兩名攻擊者到監獄裡,讓他們親眼看看他並沒有特別的防禦方式,但他拒絕交出負責保管、等待凡爾賽宮指示用途的槍枝和火藥。不幸的是,他沒多久就發現對方不打算等待。過了中午,群眾衝進外庭,雙方在混亂中朝彼此開火。典獄長沒有選擇,只能嘗試協議投降,但當他談判時,吊橋突然間墜了下來。群眾衝進監獄逮住他,把他拖到街上,有人狠狠地刺中他的腹部。之後他的頭被人砍下後戳在長矛上遊街示眾。巴士底監獄陷落,沒有人繼續抵抗。
不用說,國王整天都在打獵,回到宮中後就直接上床。直到第二天早上才有人告訴他這個消息,於是有了以下這段有名的對話:「這是場叛變嗎?」國王睡眼惺忪地問羅尚博公爵。「不,陛下,」公爵回答,「這是革命。」突然間,路易似乎明白事態嚴重。他從床上跳下來,以非比尋常的速度穿好衣服,匆忙趕到國民議會,通知他們他已下令從巴黎與凡爾賽撤回軍隊。眾人大聲向他歡呼,有多達九十名代表立刻動身前往巴黎報告這好消息。不久前的美國獨立戰爭英雄拉法葉將軍將國王在凡爾賽宮的演說詞,大聲念給聚集在市政廳的群眾聽。他當場被指派為民兵部隊指揮官。民兵部隊沒多久就成為國民衛隊,隊員必須配戴代表巴黎的紅藍兩色帽徽,之後帽徽又加上一條代表國王的白色。這象徵舊法國與新法國的三種顏色成為法國國旗顏色,一直沿用至今。
然而巴黎人可不像聚集在凡爾賽宮的人那樣容易討好。不滿的原因主要是國王拒絕將內克爾召回政府。巴黎人為何如此堅持依舊是個謎。內克爾不能創造奇蹟,他刻意在法國經濟狀況上誤導人民,而且還在三級會議上讓所有人失望透頂。然而出於某些理由,他卻被視為風雲人物。「先生們,」拉利托勒達勒(Lally-Tollendal)侯爵宣布,「正如我們在街頭上、廣場上、在碼頭邊和市場裡聽到和看見人們大喊:讓內克爾復職!人民的請求就是命令,我們非要他回來不可。」
於是十分尷尬的國王召回內克爾,第二天早上他返回巴黎時,兩旁激動的群眾大喊著「國家萬歲!代表們萬歲!拉法葉萬歲!」英國大使多塞特(Dorset)公爵注意到沒有幾個人喊「國王萬歲」,他提到「群眾像是把陛下當成俘虜,而不是國王」,他「像隻被馴服的熊那樣」被帶著走。抵達巴黎市政廳時,有人拿給他三色帽徽,他立刻收下來別在帽子上。在簡短無力的演說後,他走到陽台上向人民致意。看到他戴上帽徽,人們熱烈歡呼,不禁令人認為他從未如此受人歡迎。
但這美好的情景無法持續。國民議會被賦予進行改革與制定憲法的最新權力,但是對城市的窮人和全國的農民而言,鄉村生活一日比一日艱難。「恐怖的無政府主義,」維也納大使表示,「是革新送給法國的第一件事……行政權、法律、地方法官或警察都不存在了。」法國各地都出現暴動。暴民在特魯瓦殺了市長;雷恩(Rennes)駐軍集體逃跑;馬賽駐軍則被一群武裝民眾解散。暴民闖入監獄,釋放囚犯,搶走軍械庫的所有武器,占領市政廳。暴民把巴黎聖德尼市副市長追到街上,他在逃到教堂塔頂後被砍頭。有謠言傳出路易十六世政府中的一位大臣富倫・德・杜埃(Foullon de Doué)說,如果人民餓肚子,應該叫他們去吃稻草,於是眾人在他脖子上綁了一圈蕁麻,在他手上刺進一束薊,在他嘴裡塞滿稻草,最後把他吊死在路燈上。
八月四日,曾經與拉法葉一起在美國作戰的年輕諾瓦耶(Noailles)子爵,向國民議會提議放棄自己所有封建權利。法國最大的地主艾吉永(Aiguillon)公爵也支持他。這項提議受到熱烈的回應,貴族和地位崇高的教士紛紛一躍而起,宣布放棄他們的權利和特權,一直到了深夜,拉利托勒達勒侯爵傳了一個訊息給議會主席:「請休會,他們全都瘋了。」當然,到了第二天早上,大多數人在考慮後改變主意,在接下來的幾天裡,放棄權利的情形大為減少。反正他們也不能放棄權利,因為國王不會同意。「我絕不同意剝奪我的教士或貴族的權益,」他對亞爾大主教這麼說,「我不會批准掠奪他們的法令。」
然而幾天後,國王又遭到另一次嚴重打擊。十月五日,在傾盆大雨中,有大約六千名職業婦女包括魚販的妻子、洗衣婦、市場攤販、妓女遊行至凡爾賽。她們表面上的理由是,有謠言傳出王室將舉辦一場歡迎法蘭德斯軍團的宴會,這些剛抵達宮廷的士兵將三色帽徽踩在腳底下;不過這些婦女本來就打算進行示威。她們手拿長柄大鐮刀、長矛和任何手邊有的武器筆直走向國民議會,一路喊著口號,要求得到麵包。米拉波花了兩個小時安撫她們,設法讓大多數人(但也不是所有人)離開議會。最後國王同意接見六名婦女代表,她們都是經過精挑細選,根本不是典型的大多數烏合之眾。他以各式各樣承諾哄騙她們,但是他根本用不著這麼麻煩。待在門外的群眾比之前更加憤怒。
最糟的事情發生了。第二天清晨,國王和王后在「奧地利女人去死吧!」的憤怒吼叫聲中醒來。王子庭院(Cour des Princes)的大門顯然沒有上鎖,情況較為暴力,顯然此時也已經爛醉的女人們從這裡衝進凡爾賽宮,爬上通往王室寢宮的階梯。理所當然嚇壞了的瑪麗・安東妮匆忙穿上衣服趕到國王寢室,看見路易十六世正把四歲大的太子抱在懷裡。
幾個小時前和國民衛隊代表團抵達凡爾賽宮的拉法葉,已經大致上恢復了秩序,但外面依舊不斷傳來喊叫聲和火槍聲,他知道除非國王和王后出現在陽台上,否則示威者絕對不會滿意。這麼做需要很大的勇氣,但是兩人還是同意,王后毫不畏縮地在陽台上站了至少兩分鐘,每一秒鐘似乎都是她的末日。接著國王再次出現,宣布不可避免的結果。「我的朋友們,」他當眾宣告,「現在我將和我的妻子與孩子們前往巴黎。」
當天下午他們就出發,拉法葉騎馬跟在他們身旁,還在現場的市場婦女們依然在雨中跟在隊伍後面走著。他們先到市政廳,然後來到棄置已久、晦暗無比的杜樂麗宮,由還算親切的拉法葉監護。國王和王后一家人此生再也沒有見到凡爾賽宮。
《法蘭西全史》:路易十六全家前往巴黎,此生便再也沒有見過凡爾賽宮 - The News Lens 關鍵評論網 https://bit.ly/2Lf3q3j


同名不同命!法國史上那些名叫「路易」的國王們 | 故事 StoryStudio

2020-12-07_192437those-people-named-louis-05those-people-named-louis-04those-people-named-louis-02-721x1024those-people-named-louis-03

同名不同命!法國史上那些名叫「路易」的國王們 | 故事 StoryStudio


2020-12-07_191847

在法國舊制度中,三級會議(法語:États généraux)指的是法國全國人民的代表應國王的召集而舉行的會議。參加者共分成三級:第一級為神職人員、第二級為貴族、第三級為除前兩個級別以外的其他所有人,即平民。會議通常是在國家遇到困難時,國王為尋求援助而召開,因此是不定期的。1302年,腓力四世因向教會增稅而與教皇博尼法斯八世衝突。為了與教廷對抗,腓力四世於1302年5月10日召開了第一次三級會議,除了教會和貴族的代表之外,還第一次召集每個城市的兩名市民代表參加會議[1]。後來各省也模仿全國的三級會議,召開自己的三級會議。在此後的487年中,三級會議還召開過21次,每次都是在國家遇到財政或政治上的困難時召開的特殊會議,目的是在重大問題上詢問民眾的看法,或通過某些重大決議。三級會議的代表自首次召開時就分為三個等級,分別是教士、貴族以及平民。百年戰爭時期,為了抵抗外敵,三級會議有權監督政府。16至17世紀初,專制王權加強,三級會議的權力被削弱。從1614年到路易十六統治時期,三級會議中斷了175年。1789年,路易十六召開了最後一次三級會議,這次會議導致了法國大革命。大革命後,三級會議隨著舊制度一道被廢除,不復存在。
三級會議 (法蘭西) - 維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書 https://bit.ly/2Is03VK
制度
三級會議由法國國王召開,也由法國國王決定解散。參與會議的代表由每個等級自行選出,分外省和巴黎地區的代表(1484年真正實行)。在會議期間,三個等級各自討論議案,只有在擬定對國王的回答時才舉行聯席會議。三個等級,不分代表多少,各有一票表決權。各等級各自遞交陳情書(Cahiers de Doléances),表達意願。
歷次三級會議
擴張王權以及徵收新稅
在1302年以前,已經出現了三級會議的雛形。腓力三世曾召集各個省的貴族代表和教會的代表商議國事。貴族和教士分席討論。1302年,腓力四世由於向教會增稅的問題與教皇衝突,召開了包括第三等級(當時主要是某些大城市的資產階級代表)的第一次三級會議。這次會議使得腓力四世得到了「民眾的支持」,結果是王權的加強和教會實力的削弱。1308年起,教皇被迫遷到法國南部的阿維農,處於法國國王保護之下[2]。
14世紀的三級會議主要是法國國王用於增加新稅和擴張王權的工具[3]。第一等級(教士)和第二等級(貴族)是由國王直接選定的。第三等級的代表也由國王傳召,而且只限於某些城市。
參見:1302年法國三級會議、1308年法國三級會議、1313年法國三級會議和1317年法國三級會議
百年戰爭時期
英法百年戰爭時期,岌岌可危的王權和民族意識的覺醒使得三級會議的權力得到加強。這個時期的三級會議召開頻繁,1355年至1359年間更是每年召開一次。由於戰爭中的王室急需國民支持,三級議會乘機擴大其影響力。最典型的是1357年,國王約翰二世被英軍俘虜,需付巨額贖金。三月,王太子查理(後來的查理五世)召開三級會議。三級會議藉機申張自己的權利,提出了一系列條件:允許三級會議代表參加國王的御前會議,改組行政管理,罷免不得人心的官吏,三級會議有權不經國王批准而每三個月自行開會一次,會議代表不受侵犯等。查理五世頒布「三月大敕令」,答應擴大會議的權力。但這個敕令最終並未實施。[4]
1439年,三級會議確認國王可以不經三級會議同意徵收新稅後,國王對三級會議的依賴日益減弱[5]。
參見:1343年法國三級會議、1355年法國三級會議、1356年法國三級會議、1357年法國三級會議、1358年法國三級會議、1359年法國三級會議、1363年法國三級會議、1420年法國三級會議和1439年法國三級會議
王位諮詢
1468年,路易十一召開三級會議,討論諾曼底是否要從王國分裂出去的問題[6]。會議一致反對這個決定,並將親王的采邑特權消減到定期的利息收入。
1484年,路易十一去世之後,繼承者查理八世的姐姐安妮召開三級會議,回應奧爾良公爵路易(後來的路易十二)關於攝政的爭議。然而這次三級會議中,代表提出了其他的要求。這次會議首次出現了農民代表,代表由各自所在等級選出。這次會議上也第一次出現了陳情書,用來收集各個等級的要求。對於路易十一在位期間提高了3倍的人頭稅,代表要求將其取消。最後達成的協議是人頭稅持續兩年[7],並且兩年之後三級會議將重新召開,進行討論。但兩年之後三級會議並沒有召開,人頭稅繼續徵收。[8]
參見:1468年法國三級會議和1484年法國三級會議
宗教戰爭
在持續的宗教戰爭中,三級會議數次召開,多半是為了宗教原因,後兩次主要是神聖聯盟的成員為了反對休京諾派的納瓦爾的亨利繼承亨利三世的王座,擁戴吉斯公爵而召開。
參見:1560年法國三級會議、1561年法國三級會議、1576-1577年法國三級會議、1588-1589年法國三級會議和1593年法國三級會議
1614年法國三級會議
主條目:1614年法國三級會議
1610年亨利四世遇刺後,瑪麗·德·美第奇成為路易十三的攝政。以孔代親王為首的大貴族對瑪麗的親西班牙政策不滿[9]。1614年,瑪麗安排路易十三與西班牙公主安妮結婚[10],遭到吉斯家族反對。於是雙方決定召開三級會議。親王們希望通過三級會議制約瑪麗的力量,然而,三個等級各有所求,互相爭吵,完全沒有達到親王們的預期效果。從此,三級會議的影響基本消失,至1789年前,175年間,三級會議沒有再召開過[9]。
1789年法國三級會議
主條目:1789年法國三級會議
1789年,由於路易十六王室財政困難,三級會議再次召開。這時,經過啟蒙運動,由盧梭、伏爾泰、狄德羅等倡導的民主、自由、三權分立等概念已經深入人心。教士和貴族已經開始衰落,第三等級,特別是資產階級正在壯大。1789年的三級會議中,第三等級的代表提出改革稅制,取消前兩個等級的特權的要求。由於要求遲遲沒得到滿足,第三等級自行組成國民議會,但被國王下令關閉。7月9日,國民議會改名為制憲議會。路易十六試圖通過調動軍隊來壓制議會,但7月14日巴士底監獄被攻占,路易十六被迫屈服,承認革命。
意義
三級會議是作為君主制度的一個補充而出現的。12世紀之後,封建衰落解體,需要一種新的聯繫方式來從政治上整合國家。強化了的王權是一種新的聯繫方式,但它主要是自上而下的,還需要自下而上信息反饋做補充,需要某種媒介以實現君主與臣民的溝通。三級會議就是適應這種需要而出現的。所以,它起初主要是為君權服務的。它按國王的命令召集,一般在國王感到缺錢準備徵收新稅時,或者需對舊稅加以追認時才召開。參加會議是執行國王的命令,去接受國王以「金錢的援助」這種封建義務的名義向臣民要錢的要求,而不是行使一項權利。所以它的存在實際上並沒妨礙反倒加強了君主的權力。
另一方面,三級會議也形成了對君權的制約。它不是以習慣為基礎,而是作為王權體制中的一個合法機構發生作用的。在比較馴服地接受國王徵稅要求時,它往往以行政和司法方面的改革要求作為交換條件。最典型的事件發生在1357年,英法百年戰爭期間,國王被英軍俘虜,需付巨額贖金。三級會議藉機申張自己的權利。它在批准籌措資金贖回國王的同時,提出了一系列有份量的條件:允許三級會議代表參加國王的御前會議,改組行政管理,罷免不得人心的官吏,三級會議有權不經國王批准而每三個月自行開會一次,會議代表不受侵犯等。這些要求反映在「三月大敕令」當中,得到國王的批准[5]。然而,「三月大敕令」在國王擺脫困境後就不再受到尊重。1439年確認國王可以不經三級會議同意徵收新稅後,國王對三級會議的依賴日益減弱,以至三級會議由很少召開到根本不召開。三級會議終於「沒有能成為政府的組成部分,它沒有爭得對稅收的控制權和立法參與權。」[11]。
但是,三級會議在法國的政治史上留下了深刻影響。三級會議產生於君權上升之時,當時它對君主的制約作用是有限的。16世紀以後,君權達到頂峰,三級會議已經形同虛設,幾乎被人遺忘。然而,三級會議所代表的原則後來證明比君主制更有生命力,更有前途。它在中世紀短暫斷續的存在,為近代議會民主埋下了伏筆。當18世紀末路易十六因陷入重重危機而重新召開三級會議的時候,三級會議的代表,尤其是第三等級的代表開始向國王發難,三級會議逐漸演變成國民議會和國民制憲議會,變成了推翻君主專制的大本營和國家民主的關鍵組成部分。可以說,三級會議是近代歐洲民主議會制度的起源之一。
三級會議 (法蘭西) - 維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書 https://bit.ly/2Is03VK


2020-12-07_191954Sansculottes436px-Sans-culotte2020-12-07_192004

無套褲漢(法語:sans-culotte,法語發音:[sɑ̃kyˈlɔt]),字面意思是「沒有裙褲」)又稱長褲漢,是18世紀晚期的法蘭西下階層的老百姓,在舊制度下生活品質極差的群眾成為響應法國大革命激進和好戰的廣大參與者。[1]無套褲漢這個名稱是指他們的服裝,經由服裝表明其下層階級的地位:裙褲是18世紀的法蘭西貴族和資產階級時尚的真絲及膝馬褲 ,而工人階級無套褲漢穿著緊身長褲或直筒長褲。[2]無套褲漢常用作形容雅各賓派的大革命激進分子。艾瑞克·霍布斯邦說無套褲漢大多是「農民和城市勞動階層、小型工業者、小商店主、企業家」擔任人民驅動革命的支撐力量。[3]雖然衣衫襤褸和裝備不足,由本地的政治俱樂部帶領,在法國大革命戰爭的早期他們組成了大部分的法國革命軍。[4]:1-22
無套褲漢最根本的政治理想是社會平等、經濟平等和直接民權。他們支持廢除所有的權力和君主封建制度特權,貴族和羅馬天主教神職人員,建立固定工資,實行物價管制,以確保負擔得起的食物和其他必需品,並警惕反革命分子。[4][5]他們影響力高峰期的跨度,大致從1789年推翻原有的君主制到1794年的熱月政變。[2]在整個革命期間,無套褲漢是更激進反資產階級的巴黎公社派別,如激情氓流和埃貝爾派背後主要支撐力量,分別由民粹主義革命者,如雅克·魯和雅克·R·埃貝爾領導。[1][6][7]無套褲漢還置身於準軍事部隊的行列,擔負著控制革命政府的立法和政策執行的實際力量,通常包括暴力及處決被視為革命敵人的任務。
在他們的影響力高峰期,無套褲漢被看作是法蘭西大革命最真真誠和最正宗的兒子和女兒,展示出生氣勃勃的革命精神。在革命激情高峰期,如在恐怖統治期間和反革命分子有任何關聯是危險的,甚至是公共職能部門和官員都採用無套褲漢的服裝和標籤以表明與工人階級和愛國主義團結一致支持新的法蘭西第一共和國。[2]
但到了1794年初,作為革命分子的資產階級和中產階級開始獲得更多的政治影響力,無套褲漢的熾熱工人階級政治激進主義,在國民公會內開始迅速失去支持。[2]沒有多久,馬克西米連·羅伯斯庇爾和他現在支配的雅各賓俱樂部轉而反對國民公會激進派別,包括無套褲漢,儘管他們之前曾一直是革命和政府最堅定的支持者。 激情氓流和埃貝爾派的幾個重要領導人,被他們非常支持的革命法庭監禁並處決。[2]激進領袖被處決雅克·R·埃貝爾意味著無套褲漢的衰落,[2]並與後續興起較為保守的政府,熱月政變和督政府,他們作為一種政治力量是明確沉默的。[4]:258-259在擊敗共和國三年牧月1日(1795年5月20日)暴動後,無套褲漢在法蘭西不再起任何有效的政治作用,直到1830年法蘭西七月革命。
無套褲漢 - 維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書 https://bit.ly/3mTJUHr
外觀
無套褲漢和右邊穿套褲者的對比
無套褲漢典型獨特的服裝主要特色:[2]
緊身長褲,或直筒長褲-替代上層階級穿著的裙褲(絲綢及膝馬褲)[4]:2-3
短上衣 (短下擺的外套)
紅色無邊自由之帽
木屐鞋(荷蘭木鞋)
遺產
無套褲漢作為激情符號及法國大革命普遍民眾的理想主義和愛國主義流行圖像持久象徵,已經獲得廣泛的認知。[8]在法蘭西,術語無套褲漢精神指的是這種理想化圖像和與之相關的主題。[8]許多公眾人物和革命者並不是嚴格的工人階級,也稱呼他們自己為無套褲漢公民(citoyens sans-culottes)求取團結和認同。[2]然而,在緊隨熱月政變以後的期間,無套褲漢和其他左派政治派別被新政府組織紈袴子弟這樣的街頭戰士嚴重迫害和鎮壓。[2]
法蘭西共和曆第一年,在年底補充的天數稱為閏日(Sansculottides)以推崇無套褲漢(sans-culotte);然而,國民公會採用(1795年)共合曆三年憲法後,打壓共和國第一年用的名稱,以額外的日子取代。[2]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nicecasio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