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寶級展品《銀阿育王塔》-2008年大陸城南金陵大報恩寺出土、有塔中之王美名的七寶阿育王塔+「七寶阿育王塔」,相傳是五代十國吳越最後一個國王錢弘俶於西元955年,仿效印度阿育王命人所造,高度比所有塔都高3倍,有「塔中之王」美名。+佛教7寶,金、銀、琉璃、玻璃、珊瑚、硨磲、瑪瑙為飾,表面鑲嵌452顆白、紅、藍、黑等各色寶珠,內供奉佛頂骨真身舍利等珍寶,尤其塔身四面的浮雕繪有佛陀本生故事,是迄今為止,中國出土的體型最大、製作最精美、工藝最複雜、銘文最多、最具史料價值的阿育王塔。 @ 姜朝鳳宗族 :: 痞客邦 ::


吳越國錢鏐「保境安民」+南陽開國+黃神越章+錢俶自幼向佛建造四萬八千座阿育王塔/在唐朝滅亡後的五代十國中,發展了近百年,直至順應天意,歸順大宋王朝。生產發達,經濟繁榮,其都城杭州更是發展成為東南地區繁榮的大都市,史稱「富兼華夷」、「百事繁庶」,有「地上天宮」之稱。這個小國就是吳越國/唐代錢鏐鐵券,是中國現存四個丹書鐵券實物中,年代最早的一個。丹書鐵券,亦作丹書鐵契、金書鐵券、鐵券、誓書,是天子頒發給功臣、重臣的一種帶有獎賞和盟約性質的憑證 @ 姜朝鳳宗族 :: 痞客邦 ::


77pp48405nq64001o1p79ro1prq7757485o814ps5s4643p09n68q45sop789537O1CN01GSbcks1qzjUS7tmPW_0-item_p2020-11-04_170602c03fd5e7be1017e58bb851c03fd5e7be1017e58bb850c03fd5e7be1017e58bb84fc03fd5e7be1017e58bb84ec03fd5e7be1017e58bb84dc03fd5e7be1017e58bb84cc03fd5e7be1017e58bb84bc03fd5e7be1017e58bb84ac03fd5e7be1017e58bb849c03fd5e7be1017e58bb848c03fd5e7be1017e58bb747189-iFflTcqxELfZnFJFhVA_uZk3z_Bw87bfb76ab27c25c_size48_w410_h2842020-11-04_1652371463910025-2228554290images (12)

雷峰塔地宮出土的鎏金阿育王塔
西元948年,錢元的他說成為了吳越國的最後一位皇帝。 和吳越國的歷代君王一樣,他畢生篤信佛教,在位的30年間,修石窟,造經幢,刻佛經,所建寺院佛塔不計其數,使得杭州成了名符其實的東南佛國。
北宋開寶五年(972年),他開始在西湖畔營建一座寶塔,6年後的太平興國二年(977年),寶塔竣工。 在寶塔中,他放入了獲得的佛舍利,還特製了一種"塔中塔"來供奉這稀世之寶。 這座寶塔,寄託了他對國泰民安、政權永固的祈禱,還有一份對亡妃的哀思。
歷史的車轍是殘酷的。 王朝更迭,風雨飄搖。 這座寶塔落成僅僅一年,吳越國就降宋滅亡了,寶塔也沒能保佑虔誠的主人平安歸來。
千餘年前,站在佛塔前的錢不需要刪除不會想到,他一手興修的寶塔在千餘年後會多了一個新名字——雷峰塔,也不會料到它將在千餘年間飽經滄桑,而後轟然倒塌,深埋塔下的秘密終將重現人間。
雷峰塔,這道西湖畔的別樣景致到底在千餘年間經歷了怎樣的滄桑變遷? 塔里到底藏了什麼秘密? 那段廣為流傳的寶塔鎮蛇妖的故事真的存在嗎?
近日,記者走進浙江省博物館年度大展《越地寶藏——100件文物講述浙江故事》,一睹了這件鎮館之寶,也聽浙江省博物館歷史部主任、雷峰塔考古發掘領隊黎毓馨講述了雷峰塔下的千年之謎。
塔中供奉"佛螺髻髮" 金棺未啟永存神秘
浙江省博物館"十大鎮館之寶"之一的鎏金銀阿育王塔,是一座稀世的"塔中塔"。 曾一度在浙江省博物館孤山館區雷峰塔文物館內鎮守的它,如今可以在西湖美術館的《越地寶藏——100件文物講述浙江故事》大展中看到。
它的人氣很旺,它的美也獨一無二。
這是一座單層方塔,塔由純銀捶它是基礎的智慧型手機成型,整體鉚焊套接,由基座、塔身、塔刹三部分構成。
塔的體量不大,完整無缺,甚是精美,巧奪天工的製作展露無遺。 塔剎相輪五重,頂部作火焰寶珠,底座飾12朵覆蓮,相輪飾忍冬、聯珠紋。 塔身四面圓拱形龕內镂刻佛本生故事畫面,分別為"薩埵太子捨身飼虎""屍毗王割肉貿鴿""快目王捨眼"和"月光王施首"本生,人物外表鎏金,四角各有一護法金翅鳥。 據悉,塔身上鏤刻的佛教故事在所發現的阿育王塔中最為清晰全面,是研究阿育王塔的珍貴資料。
再看塔頂四角的山花蕉葉,每角的向外部分有兩個面,各分上下兩層,上面錘勢力、鏤刻佛祖一生事蹟的佛傳故事畫面16則,如無憂樹下誕生、尼連禪河邊苦修、鹿野苑里說法等;每角的向內部分,刻有坐像,為過去世迦葉佛(或燃燈佛)、現在世釋迦牟尼佛和未來世彌勒佛的豎三世佛題材,釋迦牟尼佛對面鏤刻一寶瓶。 眾多畫面生動地反映了誕生、在家、出家、成道與傳教等展現佛祖生平的重要場面。
在親眼目睹過其出土時驚豔一瞬的黎毓馨看來,它更是一件聖物。 透過塔身鏤空處,可見一金質容器。 金質容器內安放著「佛螺髻髮」(也就是珍貴的佛發舍利)。 出於對文物的保護,金棺從未開啟。
很多人不知道的是,這件萬眾矚目的鎏金銀阿育王塔,還有一個雷峰塔天宮出土的"孿生兄弟",一座形制相同而體量略小的銀阿育王塔,塔內置金舍利瓶,瓶中奉安影骨舍利,但非佛真身舍利。 目前在雷峰塔文物館內展出。
它們也是目前國內僅有的兩件五代吳越國時期的銀阿育王塔,對研究吳越國的歷史和阿育王塔彌足珍貴。
這對銀阿育王塔兄弟的出世,還要從幾十年前的那次雷峰塔突然倒塌說起。
藏金磚實為藏經磚
塔欲倒未倒之際,遙見塔腳微起黃煙...... 既而忽如黃霧迷天,殷雷震地,久之煙消霧淡,但見黃土一堆。 這是1924年,西湖南面夕照山上的雷峰塔轟然倒塌,有人記錄下了這驚心動魄的一刻。
雷峰塔的倒塌並非偶然,千餘年間,它飽經滄桑。
北宋末年,雷峰塔在戰火中被燒毀塔的週邊木構建築,同時被毀的還有錢塘江邊的六和塔。 南宋寧宗慶元元年(1195年),雷峰塔重修一新,再逢盛世。 如今,在上海博物館館藏的一張古畫《西湖圖》中窺見一斑:一座木結構的寶塔,每一層上翹的飛簷上掛滿風鈴,一陣陣風吹鈴動的清脆之聲彷彿猶在耳畔。
只可惜,這樣的勝景是短暫的。 至明代嘉靖三十四年(1555年),倭寇大舉進犯,杭州被圍,戰火中雷峰塔遭受了第二次火劫,僅存塔心。 自此,雷峰殘塔頹然,秀麗的保個人的不小,與蒼涼的雷峰塔便有了"保燼如美女,雷峰如老衲"之說。
經歷了兩次火劫,千瘡百孔的雷峰塔又頑強挺立了三百餘年。 由於有人不斷抽取塔磚,加上年久失修、日曬雨淋等原因,雷峰塔終呈搖搖欲墜之勢。 詩人徐志摩曾在日記中寫道:「1918年9月29日,路上我們逛了雷峰塔,我從不曾去過,這塔的形與色與地位,真有說不出的神秘的莊嚴與美。 塔裡面四大根磚柱已被拆成倒置圓錐體形,看著危險極了。 "這,距雷峰塔倒塌僅隔6年。
除了家喻戶曉的《白蛇傳》的故事,圍繞著雷峰塔,民間還流傳著一個說法,那就是:雷峰塔內藏有金磚。
金磚里真的藏著金子嗎? 其實不然。 在雷峰塔倒塌後,人們在許多塔磚里發現了經卷,原來,民間謠傳的"藏金磚"實為"藏經磚",人們蜂擁而至撿"金磚",破磚取"金",也導致塔內大量經文散失。
現在,在雷峰塔文物館內,有一張長達2米多的《寶箧印陀羅尼經》經卷。 它就是在1924年雷峰塔倒塌時出土的,而在此前的千餘年裡,它正是置身於雷峰塔的萬千藏經磚之中。
雷峰塔倒了,"雷峰夕照"的勝景不見了,這多少讓人扼腕惋惜。 終於,在2000年3月,重建雷峰塔的計劃提上了議程。 為了配合重建,一場曠日持久的考古發掘也隨之拉開了帷幕。
傳說紛紛的雷峰塔下,到底壓了什麼呢? 它的神秘面紗逐漸揭開。
驚心動魄的18小時:稀世"塔中塔"重新人間
地面上到處散落堆積著佛塔的殘磚,佛塔殘存的基座宛若一座巨型的土丘。 它高出地面10多米,南北長60多米,東西寬40多米。
這是2000年1月7日,千禧年的鐘聲剛過,考古隊第一次來到雷峰塔遺址。 眼前殘破不堪的景象,已讓人很難想像這裡曾經是當年著名的西湖勝景之一——雷峰夕照。 誰也無法推測,在這些散落的堆積物中能發現多少當年的遺物? 誰也無法料到,這裡還隱藏著一個神秘的佛塔地宮?
2000年2月至7月,經過第一階段考古發掘工作,近1萬立方米的殘磚、廢土得到清理,露出了倒塌的雷峰塔塔身和塔基。 在此後的2000年12月至次年7月里,在第二階段的考古發掘工作中,考古人員發掘約4000平方米遺址範圍,地宮發掘也是那次考古工作的中心。
2001年3月11日,海內外翹首期盼的這一天終於到來了。
雷峰塔地宫发现神秘金棺 内藏大量稀世珍宝_广东频道_凤凰网 https://bit.ly/3kYj7bV
--------------------------------
2015年12月17日,江蘇省南京市,大報恩寺遺址公園內展出的大報恩寺文物出土文物"七寶阿育王塔"。 劉必榮/東方IC
2015年12月17日,江蘇省南京市,南京大報恩寺遺址公園正式向社會開放,展出了國寶級的文物"七寶阿育王塔",也展出了部分"七寶阿育王塔"的複製品。 南京大報恩寺遺址被國家文物專家譽為"規格最高、規模最大、保存最完整"的中國古代寺廟遺址。 據介紹,大報恩寺是明成祖朱棣為紀念其生母碽妃所建。 當時完全是按照皇宮的標準來營建的,後來毀於戰火。 在前期考古過程中發現了宋代地宮,在地宮中發掘出國家一級文物16件,尤其是發現了佛陀頂骨舍利、感應舍利、諸聖舍利,引起轟動。 2011年,被評為中國十大考古新發現。 2007年南京啟動了大報恩寺重建工作,並開始為期四年的考古發掘,最終形成遺址公園。 2008年在大報恩寺前身的長干寺地宮,出土了"七寶阿育王塔"等一大批國家級文物與佛教聖物。 2010年「佛頂真骨」」感應舍利""諸聖舍利"盛世重光。南京:大报恩寺文物“七宝阿育王塔”_ https://bit.ly/3jWWwuY
------------------------

2020-11-04_1706022020-11-04_170430

鎏金銀阿育王塔
杭州雷峰塔地宮出土
通高 36 釐米,底座邊長
12 釐米 浙江省博物館藏
此塔由純銀錘髮生成型,整體鉚焊套接。 塔方形,由基座、塔身、塔剎三部分構成。 基座每側各飾鏤空佛龕及四尊坐佛,下有底板封護。
塔身四面圓拱形龕內镂刻佛本生故事畫面,分別為"薩埵太子捨身飼虎""屍毗王割肉貿鴿""快目王捨眼"和"月光王施首"本生,人物外表鎏金,四角各有一護法金翅鳥。
塔頂四角的山花蕉葉,每角的向外部分有兩個面,各分上下兩層,上面錘簍、鏤刻佛祖一生事蹟的佛傳故事畫面十六則,如無憂樹下誕生、尼連禪河邊苦修、鹿 野苑裡說法等;每角的向內部分,刻有坐像,為過去世迦葉佛(或燃燈佛)、現在世釋迦牟尼佛和未來世彌勒佛的豎三世佛題材,釋迦牟尼佛對面鏤刻一寶瓶。 眾多畫面生動地反映了誕生、在家、出家、成道與傳教等展現佛祖生平的重要場面,只要仔細觀察,還能清晰地分辨出佛陀脅下誕生、步步生蓮、二龍灌浴、擲象出城、削髮換衣、連河洗汙、牧女獻糜、初轉法輪等生動細節。
塔剎相輪五重,頂部作火焰寶珠,底座飾 12 朵覆蓮,相輪飾忍冬、聯珠紋。 塔身鏤空處可見內部有奉安"佛螺髻髮"的金質容器。 此塔正是吳越國末代君主錢短缺專為在雷峰塔地宮中供養佛舍利而打造,供奉在地宮鐵舍利函內,完整無缺。 雷峰塔塔身天宮出土了一座形制相同而體量略小的銀阿育王塔,塔內置金舍利瓶,瓶中奉安舍利。
雷峰塔是錢也許是奉安原藏於吳越宮中的"佛螺髻髮"而造的舍利塔,又稱"皇妃塔""西關磚塔",約在北宋開寶四年(971 年)開始營建,太平興國二年(977年)竣工。 當年塔成之時,吳越國正處於風雨飄搖的末期,但錢個人的曆依然不改敬佛之心,傾其所有,供養佛陀。 2000 年杭州雷峰塔遺址的發掘,使得千年地宮開啟,"佛螺髻髮"出世。
在此之前,錢上有我們曾經兩次大量鑄造銅、鐵阿育王塔,瘗藏刻本《寶箧印經》。 第一次是周世宗毀佛之顯德二年乙卯歲 & #40;955& #41; 造八萬四千銅塔,用來安放翌年印製的佛經。 第二次是十年之後,宋太祖乾德三年乙醜歲 & #40;965& #41; 再造八萬四千鐵塔,安放同年刻印的佛經。
這樣造型獨特的塔為什麼會被稱為阿育王塔呢? 阿育王是古代印度摩揭陀國孔雀王朝的第三代國王,早年好戰殺戮,晚年篤信佛教,放下屠刀。 阿育王在全國各地興建了八萬四千座佛舍利塔,舉行大結集,為佛教在印度的發展做出了巨大的貢獻。 錢瀟效阿育王造塔之舉,兩次各鑄八萬四千塔瘗藏佛經(即法身舍利),因此這種四角山花蕉葉造型的方塔便被稱為阿育王塔。 因其瘗藏佛經之用,故這種小塔後來又被稱為「寶箧印經塔」。 又因發現銅、鐵阿育王塔表面大多鎏金,故又俗稱"金塗塔"。
目前所見最早的五代時期吳越國所造阿育王塔為黃岩靈石寺塔天宮出土的銅阿育王塔須彌座,邊緣刻有一圈銘文「陳八娘為亡Ling林十娘子女 弟子造塔一所永充供養乾祐三年(950)二月十八日記",比吳越國王錢弘蓬"乙卯歲"(955)造八萬四千銅塔還早五年。
越地宝藏 —— 一百件文物讲述浙江故事 https://bit.ly/3en0hZN
--------------------------------------
七寶阿育王塔
南京大報恩寺阿育王塔全稱鎏金七寶阿育王塔,塔高1.1米、寬40釐米,總重50公斤,是中國和全世界範圍內已發現的最大規格的阿育王塔,堪稱世界阿育王塔之王。
塔身鑲嵌寶石並雕刻佛像、經文,瘞藏千年仍精美絕倫。發掘出土前塔身內供奉有兩套金棺銀槨,其內有"佛頂真骨"、"感應舍利十顆"等稀世佛教聖物,其中佛頂真骨是世界現存唯一一枚佛祖真身頂骨舍利。
中文名稱
七寶阿育王塔
時間
公元955年
地點
日本
國家
吳越國
南京大報恩寺遺址長幹寺地宮發掘出土的鎏金七寶阿育王塔高1.1米、寬40釐米,總重50公斤,是中國和全世界範圍內已發現的最大規格的阿育王塔,堪稱世界阿育王塔之王。塔身鑲嵌寶石並雕刻佛像、經文,瘞藏千年仍精美絕倫。根據碑文記載推測與X射線探測雙重驗證,塔身內供奉有兩套金棺銀槨,其內有"佛頂真骨"、"感應舍利十顆"等稀世佛教聖物。
南京大報恩寺七寶阿育王塔
南京大報恩寺七寶阿育王塔
鎏金七寶阿育王塔和在中國發現的其他阿育王塔結構有很大不同,在銀鎏金的外表之下,是一層木質架構,或稱之為木胎;塔剎、塔身和塔基上都刻有精美的文字、浮雕,畫面和文字內容展現了釋迦牟尼從出生、成道到涅盤的全過程。阿育王塔被從鐵函內請出時,考古專家在塔內發現了兩套金棺銀槨。
七寶阿育王塔的塔剎共有五重相輪,頂部為一顆球形寶珠,四片山花蕉葉分別位于須彌座頂部的四角,上面浮雕著各種佛傳故事。塔座的四面有四幅大型的畫,叫做本身故事,分別是"舍身飼虎"、"割肉貿鴿"、"大光明王施首"、"須大拿王變相",反映了佛祖前生重大的善行,它的每個變相、每個畫面都是由不同的人發願建造的,非常值得研究。
七寶阿育王塔的塔剎與四片山花蕉葉之間以長鏈相連,鏈上懸著銅鈴,它的主體是位于底部的方形須彌座。值得註意的是,塔身上有一處近百字鏨刻的發願文,記載了寶塔的由來。七寶阿育王塔的製作者叫做朱誠信,在北宋的時候,大中祥符四年建造。
製作工藝
七寶阿育王塔七寶鎏金阿育王塔在銀片製作上,先根據阿育王塔造型,將厚為0.6釐米銀片作為毛料,然後取用大于銀片的松木板,刨平,"再將房屋上的老屋瓦(古時房屋青瓦較多,尤其是宋代),敲成瓦灰,將松香加熱成糊狀,將瓦灰拌入松香內,攪拌成黑色膠泥,將黑色膠泥覆蓋在事先準備的木板上,鋪平,然後將準備好的銀片用火燒紅,冷卻後附在膠板上,用木槌敲平。
七寶阿育王塔
七寶阿育王塔
這時就可以將佛教紋樣構圖印到銀片上,做出線條後,銀片上就形成了佛教紋樣的凹形線條,為了達到想要的效果,這期間需要不斷地回火和捶打以及其他工藝,直到達到效果為止。
因為七寶阿育王塔上要嵌452枚珠寶,其中一些珠寶是異形的,就必須先在銀板上根據寶石挖出一個圓窩。將銀板取下、清洗、折彎、折合成形,然後合形時要做架構,因為塔內要放金棺銀槨,需要較大空間。
這個空間就是採用千年不變的木材"沉香木"製作出來的,工匠們將做好含有銀紋佛教紋的銀片,包裹在圖樣大小的沉香木架構上,然後用鉚釘鉚成,裝上各種銀飾部件。最後將做好的銀阿育王塔經過清洗、除跡,並將珠寶鑲嵌上,再進行鎏金。
古老的鎏金工藝能不變色,且牢固,黃金燦爛光澤、華貴富饒如新。鎏金是中國古老的傳統工藝,古稱火鍍金、汞鍍金,混汞法等。鎏金是自先秦時代即產生的傳統金屬裝飾工藝,是一種傳統的做法,至今仍在民間流行。在東周和漢代以後均頗為流行,是當時最值得稱道的銅器表面裝飾工藝之一,先後稱為黃金塗、金黃塗、金塗、塗金、鍍金,宋代始稱鎏金。
這種工藝的程式,包括殺金、抹金、開金、壓光等四道工序。先將黃金鍛成金箔,剪成碎片,加熱至400℃左右,然後倒入汞,攪動使金完全溶解于汞中,然後倒入冷水中使其冷卻,成為銀白色泥膏狀的金汞合劑,這種液體俗稱為金泥,這個過程俗稱為"殺金"。
其次,用磨炭打磨掉銅飾件器表面的銅銹後,用"塗金棍"沾上金泥與鹽、礬的混合液均勻地抹在器物表面,邊抹邊推壓,以保證金屬組織致密,與器物粘附牢固。此一工藝過程統稱"抹金"。
然後,適當的溫度經炭火溫烤,使水銀蒸發,黃金則固著于銅器上,其色就由白色轉為金黃色,此一工藝過程統稱為"開金"。舉例來說,在實際操作中,經過四次鎏金的銅件,金層厚度能達到36微米。
最後,用毛刷沾酸梅水刷洗,並用瑪瑙或玉石製成的"壓子"沿著器物表面進行磨壓。使鍍金層致密,與被鑄器結合牢固,直到表面出現發亮的鎏金層。此一工藝過程統稱"壓光"。這樣一件精美鎏金件便誕生了。
塔身圖案
雖然全國各地出土過不少阿育王塔,但這座寶塔的精美程度還是令所有人大開眼界。塔座、塔身和山花蕉葉上,每隔幾釐米就鑲嵌著各種珠寶,有的至今仍晶瑩剔透。這座寶塔之所以被稱為"七寶阿育王塔",是因為塔身嵌有佛家七寶--金、銀、琉璃、硨磲(一種難得的深海貝殼)、瑪瑙、玻璃和水晶,其中僅水晶就有上百顆。不過,因為歷經千年,很多珠寶已經脫落,把這些數以百計的寶石放回原處,是今後修復工作的一個難題。
塔身上的紋飾精美繁復,佛像姿態栩栩如生,僅一隻20釐米左右山花蕉葉側面,自下而上就有三幅高浮雕圖像:白象轉世、菩提樹下成佛、佛祖涅盤。在其他的山花蕉葉上,還有佛祖從摩耶夫人肋下出生、鹿野苑說法等講述佛祖生平的故事。
塔身四面,是四幅最大的圖像,其中一幅是一頭老虎咬住一個年輕人的腳。主持杭州雷峰塔地宮考古的黎毓馨解釋說,這是佛教的本生故事,叫作"薩埵太子舍身飼虎",另外三幅分別是"光明王施首"、"快目王舍眼"和"屍毗王割肉飼鷹救鴿",這與雷峰塔地宮出土的銀質阿育王塔完全一樣。這些都是佛教中的本生故事,表現"舍己救人"的題材,《本生經》中這樣的故事多達500個。在全國各地出土的阿育王塔中,這樣的圖案並不鮮見,但隻有南京的阿育王塔上有文字說明,這是一個獨特的發現。
塔身每面的邊緣,飾有金翅鳥圖案,其形狀類似鳳凰。佛教文化中,大鵬金翅鳥和雄獅是佛祖的左右護法,常隨佛祖左右。另外,塔身上部每面都有文字,分別是"皇帝萬歲"、"眾臣千秋"、"天下民安"和"風調雨順";字下,有一凸出的獸首,長著鹿角,似乎是龍頭。
塔身文字
塔身文字表明,這座精美的七寶阿育王塔是在揚州製造的,使用的是錘揲工藝。
碑文中明確記載,是長幹寺住持可政和"滑州助教王文"修建了長幹寺地宮。可政是一代高僧,曾從終南山將玄奘的頂骨舍利帶回南京天禧寺建塔供奉。然而,王文其人卻是個謎。由于滑州助教隻是九品小官,而且可能隻是交納錢糧而領的虛銜,並不一定在滑縣做官,因此,其身份難以確認。
寶塔塔身上"王文"--"將仕郎守滑州助教王文舍大光明王施首變相記"。"變相"是指將佛經變成圖畫。南京大學宋史專家李昌憲解釋說,將仕郎是官階中最低一等,通俗的解釋就是"剛剛步入仕途的人"。這個信息仍然無法破解其真實身份。
佛頂真骨
七寶阿育王塔,"佛家七寶"是指金、銀、琉璃、赤珠及各種各樣的寶石,此外還有水晶。"佛頂真骨"供奉在塔身內部,根據《法苑珠林》《大唐西域記》等典籍介紹,佛頂真骨是佛祖釋迦牟尼的頭骨,為一塊周長35釐米、直徑10釐米、顏色黃白有清晰發孔的完整頭骨。
大報恩寺阿育王塔中佛頂真骨千年後重現人間,這是世界現存唯一一枚佛祖真身頂骨舍利。佛頂骨舍利是佛祖釋迦牟尼涅盤後留下的最為珍貴的頭頂骨真身舍利子,是佛教中無上珍貴的聖物。當時盛開這枚舍利的共有五重容器,從外向內依次是石函、鐵函、阿育王塔、金棺銀槨和金棺。
發掘過程
2008年7月18日凌晨,在南京大報恩寺考古遺址發現了金陵長幹寺地宮石碑。石碑下面首次發現了鐵函。
阿育王塔
阿育王塔
2008年7月28日凌晨,為了更好地發掘和保護,鐵函從大報恩寺考古遺址運送到朝天宮南京市博物館地庫。
2008年8月6日,舉世矚目的鐵函開啓,鳳凰衛視和南京電視台向全球作現場直播。鐵函開啓後,鎏金阿育王塔露出金光閃閃的塔剎,塔的周圍還發現了"金鳳凰"和寶石。
2008年8月7日-11月11日,由于鐵函埋入地下近千年,阿育王塔與鐵函間的空隙太小被"鎖"住。與此同時,國家文物局要求確保函、塔、緞都不能損壞,取塔工作陷入僵局。
2008年11月12日,考古專家經過3個多月的努力,初步擬訂了取出阿育王塔的方案。
2008年11月18日,相關專家再次經過論證和測試,決定11月22日取出"塔王"。
2008年11月21日,通過X光掃描基本確定"塔王"裏有"金棺銀槨"。
2008年11月22日,塔王正式出函。出土的石函上有題為《金陵長幹寺真身塔藏舍利石函記》的長篇銘文,記載了大中祥符四年(1001),金陵長幹寺住持演化大師可政和守滑州助教王文等人,得到宋真宗允許,修建九層寶塔之事,塔高"二百尺",而塔內地宮中藏有"感應舍利十顆,並佛頂真骨,洎諸聖舍利,內用金棺,周以銀槨,並七寶造成阿育王塔,以鐵函安置"。
2009年3月,考古人員從塔內請出兩套金棺銀槨。
2009年5月起,修復後的阿育王塔及部分文物在南京市博物館公開展覽。
發掘情況
出土情況
2008年4月,南京市博物館考古人員在城南金陵大報恩寺遺址考古工作中,意外發現了宋代長幹寺的地宮。隨後,專家從該地宮裏挖出一個巨大的鐵函。
2008年7月28日凌晨,經過3個多月的努力,高1.3米、總重409公斤、內部盛放七寶阿育王塔的巨大鐵函終于成功取出。
2008年8月6日,在電視直播下,考古人員依次開啟雙層鐵蓋板後,看到了一尊金光閃閃的塔剎,這是令在場專家大吃一驚的結果--有多年考古經驗的專家們都說從沒親眼見過、也沒有在歷史文獻上看到過如此巨大的鎏金寶塔。南京"出世"的這尊七寶阿育王塔,是中國至全世界範圍內已發現的最大規模的阿育王塔,其製作精美程度,在世界首屈一指。
2008年11月22日下午3點28分,舉世矚目的七寶鎏金阿育王塔在南京被迎請出函。
歷史傳說
據了解,阿育王塔因印度歷史上赫赫有名的孔雀王朝第三代君王--阿育王而得名,阿育王生活的時代距今約2200年,傳說他在世界各地建塔供奉佛舍利,其中中國有19座,而本次考古發掘地長幹寺就是其中的第二座。
考古論證
塔身的銀皮上,有一塊區域布滿了密密麻麻的高浮雕文字,考古領隊祁海寧告訴記者,這些文字講的是何時何人修建了地宮,參與者有什麽人,他們的願望是什麽,等等。雖然與地宮中石碑碑文內容不完全一致,但地宮建于大中祥符四年(1011年),修建者為演化大師可政和滑州助教王文,供奉有金棺銀槨、佛頂真骨和感應舍利10顆,都得到了印證。祁海寧在新聞發布會上確認,根據石碑、X光片和塔身文字,阿育王塔內有佛祖釋迦牟尼的頂骨舍利是確定無疑的。而"感應舍利十顆"與唐代李德裕遷走長幹寺21顆舍利中的11顆,而留下10顆,在數位上也是吻合的。
千百年來,佛頂骨的故事廣泛流傳。然而,至少在唐代以後,關于佛頂骨便再無記載,如今,"佛頂真骨"在南京重現人間,這一驚世發現,印證了南京的佛脈悠遠。
由于寶塔聖物的"特殊"身份,出函過程要尊重佛教的規則,因此顯得格外隆重。寶塔出函當天,在南京朝天宮最中間的大殿供奉台之上,五位來自南京五大寺院的住持來到現場。在供台左右各站立著20位法師唱誦佛經,最後,在一位大法師的帶領下,所有法師向"西方三聖"朝拜。至此,這個長眠千年的文物,從"發掘鐵函"階段一路走到了期待寶塔現身的階段。
七寶阿育王塔:南京大報恩寺阿育王塔全稱鎏金七寶阿育王塔,塔高1.1米 -華人百科 https://bit.ly/3oSHpXj


2008年(佛歷2552年)11月22日,經過近千年的歷史塵封,南京長干寺地宮中的「七寶阿育王塔」(見圖)從鐵函中緩緩升起,出現在世人面前。其高大雄渾的造型、精美豐贍的圖案,以及七寶隨身、遍體金光的華貴風采,無不令人嘆為觀止。據同時出土的《金陵長干寺真身塔藏舍利石函記》記載,地宮建於宋真宗大中祥符四年(1011年)。這座「七寶阿育王塔」不僅是目前國內發現的體積最大、工藝最複雜、製作最精美的阿育王塔,而且塔內還瘞藏有如來真身「感應舍利」和佛頂真骨,以及以金棺、銀槨為代表的大量珍貴供養器物,在海內外文物界、宗教界引起了巨大反響,被尊稱為「塔王」。
「七寶阿育王塔」通高117厘米,最大邊長45厘米,由下部塔座和上部塔蓋組成,以子母口相合。其內部以檀香木為胎,表面為銀質,通體鎏金,塔身鑿有452個圓孔,孔內鑲嵌水晶、瑪瑙、玻璃、青金石等各色寶石。塔蓋頂部中心處立塔剎,四角設四座山花蕉葉。山花蕉葉與塔剎之間以鏈條相連,鏈下懸掛風鈴。塔身表面錘揲佛教紋飾、圖案。塔剎根部圓環上飾金剛杵和天王像。山花蕉葉四個內側面上,兩面各飾一立佛、兩供養菩薩,另兩面各飾一坐佛、兩護法天王;山花蕉葉八個外側面上共有19幅畫面,表現了佛祖釋迦牟尼從誕生、出家、苦修,到覺悟、傳法、涅槃的人生歷程。塔蓋和塔座底部四周皆飾佛像,塔座四隅各立一隻大鵬金翅鳥,四面分別浮雕「薩埵太子捨身飼虎」「大光明王施首」「屍毗王割肉貿鴿」「須大拏王」四幅大型佛祖本生變相。傳說佛祖於今世之前經過無數次生命輪迴,無論為人還是為動物均捨身向善,這四幅變相即截取了佛祖前生的四次壯舉,傳遞了其歷劫求道、度己度人的慈悲情懷。
除紋飾與圖案外,「七寶阿育王塔」的外部還鏨刻有大量銘文,計20條共300餘字。其中塔蓋底部四面分別錘揲「皇帝萬歲」、「重臣千秋」、「天下民安」和「風調雨順」四字吉語,反映了當時人們渴望君民和諧、天下太平的美好心愿。塔剎根部、山花蕉葉內側、塔蓋底部四周、塔座變相下部等處皆鏨刻有銘文,主要為施主姓名、捐資數目、打造內容等。其中,位於塔蓋頂面兩個橢圓形開光中的銘文最長、內容最為豐富,記載了北宋大中祥符四年,在演化大師可政、守滑州助校王文、會首張重旺等人的倡導募化下,眾位施主捐舍銀一百二十二兩、金二兩八錢半、檀香七斤、「大聖七寶念珠」以及「水晶珠寶」等物,聘用揚州工匠朱承信等人打造「七寶阿育王塔」的事跡。這些銘文真實記錄了大中祥符年間金陵長干寺建塔建寺、瘞藏舍利的重要過程及諸多細節,為研究北宋金陵長干寺興造史、宋代佛教與社會的關係、北宋手工業發展等諸多課題保存了珍貴的第一手資料。
長干寺重建後不久,宋真宗賜額「天禧寺」,直到明永樂六年(1408年)不幸毀於一場大火。4年之後,雄才大略的明成祖朱棣為了紀念其母親,敕令在原址上修建了大報恩寺。江南大報恩寺是當時中國規模最大、等級最高的皇家寺院,存在了400多年,直至清代咸豐年間毀於太平天國兵火。
長干寺地宮出土了一整套宋代舍利瘞藏容器,包括石函、鐵函、七寶阿育王塔、漆函,以及金棺、銀槨和大小銀函等。最外層是高1.6米的石函,其北壁石板上鐫刻《金陵長干寺真身塔藏舍利石函記》,記載翔實。石函內是高1.3米的鐵函,是國內目前發現的最大的宋代鐵函。鐵函內便是「七寶阿育王塔」,塔內發現了幾套分別瘞藏有佛頂真骨舍利、諸聖舍利和感應舍利的供養容器:一套是鎏金銀槨內盛金棺,金棺內瘞藏有佛頂骨舍利、三個水晶瓶及一個鎏金小銀盒,水晶瓶及鎏金小銀盒內又瘞藏諸聖舍利;另一套為漆函內盛大銀函,大銀函內盛鎏金小銀函,鎏金小銀函內為水晶瓶,水晶瓶內瘞藏感應舍利;還有一套是小銀盒內盛羅囊,羅囊內瘞藏諸聖舍利。在瘞藏佛頂真骨的鎏金銀槨底部刻有銘文,其中有「大卿施護佛頂骨」的字樣,記錄了佛頂骨舍利是施護捐贈的。據史料記載,施護是印度人,他在公元980年從印度來到中國弘法,當時的南京是江南地區政治、經濟和文化中心,除了帶來大量的佛經以外,施護還將珍貴的佛頂骨舍利帶到南京,並最終供奉於長干寺地宮內。
這件「七寶阿育王塔」,是北宋手工製造的集大成之作。塔內發現的佛教供器質地豐富,品類眾多,堪稱是20世紀80年代陝西法門寺地宮之後又一座震驚世界的佛教藝術寶庫,不僅勾勒出了當時的盛世之光,也默默地傾訴著千年前通過「海上絲綢之路」發生的文明碰撞,以及印度佛教在中國落地生根的漸長過程。
知識連結
阿育王塔在中國
塔,最初用來供奉舍利、經文、法物等,即佛塔,14世紀以後逐漸世俗化。佛塔的造型起源於印度,傳入我國後建造形制廣泛拓展。阿育王塔的得名,源自公元前3世紀印度孔雀王朝的第三代國王阿育王。阿育王早年好戰,後來篤信佛教,被稱為「無憂王」。阿育王大力推廣佛教的傳播。據史籍記載,他在世界各地建造了84000座塔供奉佛骨舍利,其中中國有19座。其所建寺被稱為「阿育王寺」,所造塔被稱為「阿育王塔」。阿育王塔的形制同樣來源於古代印度,是以半球形的「窣堵坡」為基本原型,再受犍陀羅藝術影響而形成的。剛進入中國時,其形制較為簡單,底部為扁平基座,上部的塔身為覆缽狀,後來逐漸增高,由一層變為多層,塔身也由圓而方,最終發展成了有基座、塔身、塔剎、相輪、山花蕉葉等完整形制的阿育王塔。
就阿育王塔的功能而言,造型小的可陳列在大殿、佛龕之內;大的則可作為寺院的建築構成之一。供養在塔殿內的小型塔多用金、銀、銅、鐵鑄造,獨立建造者全部使用磚石材質。縱觀我國的「阿育王塔」,在1800餘年的建築與鑄造史上,隨著時代的發展,其形制有所發展,但始終保持著特殊風格,成為我國佛塔中一個獨特的體系。
原文網址:https://kknews.cc/culture/vmmv8a.html

5n80004rr7n8qp6nr481913168_20181124194635717060_1 (1)


1913168_20181124194635717060_1 (1)DSC01480DSC01474DSC01478DSC01477

鎏金銀阿育王塔歷史背包客的筆記本: 鎏金銀阿育王塔 https://bit.ly/3kVd4oA
《白蛇傳》是我們耳熟能詳的民間故事,不管是從小說或是戲劇我們知道了法海和尚把白娘娘鎮在了西湖畔雷峰塔之下,而「雷峰夕照」也一直是西湖的美景之一。只不過我們現在所見到的雷峰塔已經是重建過的,歷經千年歲月,原來的雷峰塔在1924年代垮掉後,成了一處廢墟。在那個戰亂的年代裡,大概也沒什麼主事者願意去修復整理這座塔了。
直至1987年法門寺地宮文物土之後,腦筋動得快的專家學者立刻聯想到,雷峰塔下是否也有地宮,且藏有重要文物呢?於是在2000年開始進行雷峰塔地宮的挖掘考古工作,果真發現了重要的文物。
鎏金銀阿育王塔
如同在法門寺地宮裡發現了寶函,在雷峰塔地宮也發現了大鐵函,鐵函中安放的就是照片所示的鎏金銀阿育王塔,裡面藏著金槨,恭奉著佛陀的螺髻髮舍利。這做舍利塔高35.6cm,為純銀打造,從下到上分為四個部分,分別為底座、塔身、塔頂和塔剎。塔身刻佈佛傳故事,從佛陀出生、求道到成道、涅槃都有精細的雕刻。塔身四角有印度傳說裡的金翅鳥,是佛陀的護法神。塔身上方裝飾獸紋、忍冬草紋。塔剎四周各有一片山芭蕉葉狀的護牆,呈三角柱形矗立,各面皆有人物形象。塔身正中矗立五重相輪的寶剎,相輪上飾有忍冬、連珠的紋飾,寶剎的上方為寶葫蘆狀。
地宮中另外還有重要的文物,也如同法門寺地宮裡的物帳碑,這裡也發現了一塊華嚴經碑石,上面有吳越國國王錢俶所寫一段跋文,說明了為何建造此雷峰塔。國王錢俶篤信佛教,修建石窟、寶塔不計其數。AD974年,宋太祖趙匡胤討閥南唐,南唐後主李煜向錢俶請求援助,吳越國不但沒有幫助南唐,反而助北宋夾擊南唐。南唐滅亡後,吳越國立刻陷入了唇亡齒寒的窘境,國王錢俶在朝不保夕的情況下,仍大興土木,建雷峰塔,目的即為恭奉佛陀的螺髻髮舍利,求倚靠佛力能度過滅國的劫難。但吳越國仍於雷峰塔竣工後一年亡國,錢俶交出王權,降於宋朝。
參考資料:人間衛視,《國寶檔案》
===============================
吳越國王篤信佛教留下許多佛教的建築與文物,浙江省博物館除了展示上面的鎏金銀阿育王塔外,另外也展示了其他幾件相關文物。
歷史背包客的筆記本: 鎏金銀阿育王塔 https://bit.ly/3kVd4oA


這裡是紀念曾任德川家康外交顧問一職的英國人三浦按針和其日本人妻子的祭拜塔。
設施說明
於江戶時期以當代將軍的外交顧問之姿活躍於日本的英國人威廉·‧亞當斯(William Adams)的日本名又為三浦按針,而這個紀念碑是依照按針的遺言所建造的2座祭拜塔。位於右側的塔為按針的祭拜塔,左側為其日籍妻子的祭拜塔,此地也被指定為國家歷史遺跡。「按針」之名含有導航者之意,據傳是亞當斯身具航海士身分而得其名。他深受德川家康信賴,獲贈三浦郡逸見村(現今的橫須賀市)作為領地,在從事外交顧問之餘,還將砲彈技術、造船技術、航海技術等等西洋文明流傳至日本國內。立碑之地的塚山公園以賞櫻名勝著稱,每年逢賞櫻時節便會舉行追悼按針的「三浦按針悼祭賞櫻會」。從京濱急行線「安針塚」站,或是「逸見」站步行25分鐘即達。安針塚 (鐮倉|其他 歷史遺跡) - LIVE JAPAN (日本旅遊 ‧文化體驗導覽) https://bit.ly/37bcKMI

lj0002248_56f4877ea9ef8_mainlj0002248_56f48784b024e_main

三浦按針1564年-1620年-是英國航海家,英文名威廉·亞當斯(William Adams),1600年來到日本,並成為第一位英國出身的日本武士,曾做過德川家康的外交顧問,領有一塊250石的領地。家康,封亞當斯為武士,賜於佩刀,給與相模國三浦郡逸見村(今橫須賀市東北部)250石的領地,以及一間位於江戶日本橋的宅邸,並賜名「三浦按針」,成為日本第一位白人武士-家康指示建造另一艘大型可進行遠航的船舶,於是亞當斯在1607年完成了120噸的船舶San Buena Ventura號 @ 姜朝鳳宗族 :: 痞客邦 ::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nicecasio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