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s://www.google.com/maps/search/%E5%85%8B%E9%87%8C%E7%89%B9%E5%B3%B6/@30.2293143,14.8033891,4.5z

2020-11-03_0819572020-11-03_0819182020-11-03_0817592020-11-03_0816202020-11-03_0815552020-11-03_081834


米諾斯人與邁錫尼人來自何方?走出古希臘神話,用DNA追追追 - PanSci 泛科學

2020-11-03_0901042020-11-03_0902412020-11-03_0902342020-11-03_0902252020-11-03_0902152020-11-03_0901422020-11-03_090121


愛琴海(希臘語:Αιγαίο Πέλαγος,土耳其語:Ege Denizi)是地中海的一部分,位於巴爾幹半島南部和小亞細亞半島之間,南北長610公里,東西寬300公里。愛琴海的東北部經達達尼爾海峽與馬爾馬拉海相連,並且是連接黑海以及地中海的唯一航道。除了土耳其沿岸海域,整個愛琴海都是希臘的領海。
愛琴海 - 維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書 https://bit.ly/324OCtq
簡介
關於愛琴海名稱的起源有各種解釋:源於古愛琴城;源於忒修斯王子的父王埃勾斯,他誤以為忒修斯死了,心碎地跳海自盡。一個可能的詞源是Αιγ- ,意思是波浪,因此αιγιαλός的意思是波浪起伏的海。
愛琴海是克里特島的米諾斯文明和伯羅奔尼撒半島的邁錫尼文明的發祥地。之後又出現了以雅典和斯巴達等城邦為代表的希臘文明。愛琴海後來又陸續成為波斯帝國、羅馬帝國、拜占庭帝國、威尼斯共和國、塞爾柱帝國、奧托曼帝國的領海,二戰時被義大利控制。愛琴海是民主的發源地,也是地中海東部各種文明進行接觸和交流的地方。
島嶼
愛琴海海岸線非常曲折,港灣眾多,共有大小約2,500個島嶼。愛琴海的島嶼可以劃分為七個群島:色雷斯海群島、東愛琴群島、北部的斯波拉澤斯群島、基克拉澤斯群島、薩羅尼克群島(又稱「阿爾戈-薩羅尼克群島」)、多德卡尼斯群島和克里特島。愛琴海的很多島嶼或島鏈實際上是陸地上山脈的延伸。一條島鏈延伸到了希俄斯島,另一條經埃維亞島延伸至薩摩斯島,還有一條從伯羅奔尼撒半島經克里特島至羅德島,正是這條島鏈將愛琴海和地中海分開。許多島嶼具有良港,不過在古代,航行於愛琴海並不是很安全。許多島嶼是火山島,有大理石和鐵礦。克里特島是海中最大的一個島嶼,面積8000多平方公里,東西狹長,是愛琴海南部的屏障。克里特島上有大面積的肥沃耕地,但是其它島嶼就比較貧瘠了。
聖托里尼火山口的全景照片,拍攝角度位於伊亞古城
主權
愛琴海中島嶼的大部分屬於西岸的希臘(希臘因此擁有愛琴海大部分領海主權),一小部分屬於東岸的土耳其。
愛琴海 - 維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書 https://bit.ly/324OCtq

2020-11-03_090501800px-Map_Minoan_Crete-en.svg2020-11-03_090518


米諾斯文明
化妝裝飾是人類歷史中最古老的一門藝術之一,她和多數藝術表現一樣,都具有著靈性精神與形而上學的意涵,古時候的裝飾化妝的細節都經過精心安排和別具意義,與現代潮流的化妝角度截然不同。米諾斯文明 @ LoveNPeace :: 痞客邦 :: https://bit.ly/3mLP6N1
神聖女性的覺醒:我們聽過許多關於形容神聖女性、女性意識回歸的描述,還有暗喻高等意識的母系社會回歸,我們都在尋求平衡的力量,女性會期待自己是女神祭司和女神能量、具備高度靈性演化的載體,通常她們也都會記得自己為何投生於此。女性回歸指的不是女性要來統治整個社會和造成失衡,而是關於回歸自然本質,陰陽連結合一、左腦與右腦平衡的意識狀態。
“如果將這世界交給女人來治理,那我們就不用面對戰爭,只是每隔28天時需要繃緊神經而已。”(此句出處源自已故演員羅賓威廉斯語錄。)
米諾斯文明是愛琴海青銅器時期,大約在西元前2700至1450年前,於克里特島上蓬勃發展的高度演化社會。20世紀初英國地理學家亞瑟伊凡重新解構米諾安文明,美國歷史哲學家威爾杜蘭稱她為歐洲文明的起源。
最早一批的居民在西元前128,000年定居於克里特島,在舊石器時代中期,米諾安文化在2700年前開始發展。“米諾斯”一詞其實是出自亞瑟艾文斯的作品“神話裡米諾斯國王”。
米諾斯與希臘神話的迷宮故事相關,作家亞瑟艾文斯更在克諾索斯發現相關索引。有時人們會把克諾索斯當成是在埃及的卡夫迪歐,或閃米特語的凱托、卡拓,而“凱特拉”一詞在古敘利亞的瑪里城檔案紀錄裡指的其實是克里特島,但約翰斯特蘭奇則有不同見解,他指出:“另一方面來說,關於凱托或是卡拓一詞,在一般普遍的公認裡,其實兩者很難跟克里特島聯想在一起。” 在史詩奧德賽中,荷馬描述居住在克里特島的原始部落才是真正的克里特人,在米諾斯文明被摧毀後幾個世紀後,他們仍穩定發展的延續好幾世紀,因此他們很有可能都承襲了米諾斯人的血脈
譯註:約翰斯特蘭奇18世紀的考古科學家
譯註:在希臘神話中,米諾斯(Minos)是克里特之王,他是宙斯和歐羅巴的兒子,拉達曼迪斯和薩爾珀冬的同胞兄弟。古希臘的米諾斯文明就是以他的名字命名。他也是冥界三判官之一(另兩人是拉達曼迪斯和艾亞哥斯)。[1]但是,關於艾亞哥斯、米諾斯是冥界判官的說法出現得相當晚,荷馬史詩中只提到過一個判官拉達曼迪斯。
荷馬史詩裡記述:“克里特島上曾佇立過90座城市”。米諾斯文明時期見證了克里特島與愛琴海、地中海群島之間的貿易往來,特別在古近東區域,透過他們間的往來交易與藝術家之間的交流,米諾斯的文化影響力,遠遠超越了克里特島到基克拉迪群島、古埃及王朝、塞普勒斯、伽南、黎凡特沿岸和小亞細亞。可惜的是,保存在聖托里尼島上亞克羅提利市裡的許多精緻古老藝術,包括這座城市都毀於米諾斯火山噴發的災難。
儘管米諾斯語系和書寫系統:線行書寫文字A仍維持傳統習式,但這仍是現今學術爭議的地點,這種形式顯然與近代的希臘語不同。米諾斯文明漸衰沒落的原因大約從西元前1500年開始走下坡,目前還有一些未明和尚待釐清的理論; 包括古希臘境內邁錫尼人的入侵,還有聖托里尼火山的噴發。
“米諾斯”一詞原指“古克里特島”。在新石器時代時,多數的人口居住在地廣開闊的群居村落,沿岸也出土多數漁獵居民們的住所,而肥沃的梅薩拉平原則被廣泛發展其農業上的運用。
譯註:黎凡特沿岸是歷史上一個模糊的地理名稱,廣義指的是中東托魯斯山脈以南、地中海東岸、阿拉伯沙漠以北和上美索不達米亞以西的一大片地區。
譯註:線行文字A是在古特里特島仍未被破解和解讀從左向右書寫在泥版上的文字
早期的米諾斯文明
西元前3500-2100的青銅器時期被描述最有影響力和偉大的時代,克里特島的青銅器時期開始於西元前3200年,後期的第三千禧年,島上的幾個區域的商業精工發展成熟,較高的上層社會階層發展出更具影響力的領導統御和政治影響力,而原始的地方精英階級,有可能被君主霸權的先決條件所取代。
中期米諾斯文明
在米諾斯文明中期的古宮殿時代,可能曾因為地震天災的原因,經歷了一段震盪紛亂不安的過程,也因為安那托利亞入侵的關係,導致克諾索斯的費斯托斯、瑪麗亞和卡托札克羅斯的宮殿全都被夷為平地。在新宮殿時代的初期,米諾斯文明人口再次增加與成長,遍及島上的新居住地和華麗的皇室宮殿,開始大規模的大興土木與重建。西元前16和17世紀的新宮殿時代可以說是米諾斯文明的巔峰時期,往後的西元前1700年,希臘本土的文化發展達到了新的全盛分水嶺,背後都因為受到了米諾斯文明的深刻影響。
譯註:安那托利亞又稱小亞細亞,現今為土耳其。她的地理位置位於深具戰略意義的歐亞交界,史前年代開始,這裡就已是多個不同民族文化的搖籃,小亞細亞在過去歷史上曾多次被大型帝國長期實行統治。
晚期米諾斯文明
克里特島在西元前1600年又遭遇一次嚴重的天災襲擊,很有可能是特拉火山的噴發,米諾斯人再創傷後重建宮殿,恢復她不同的目的與實際功能。大約在西元前1450年,米諾斯文化因為地震天災關係進入了新的轉折點,雖然特拉火山的另一次噴發跟此時期的沒落有關,但它的發生時間點和牽連涉及的關係仍須查證。幾座在瑪麗亞、泰勒索斯、斐斯托斯、阿基亞特雅達別具意義重要的宮殿神廟,和克諾索斯的住宅區域幾乎都全被摧毀無一倖免。而克諾索斯的皇家宮殿看起來仍完整保存她的完整規模,進而能夠在克里特島上拓展她的影響力,直到被希臘邁錫尼人追上和超越。
外來文化的影響
在希臘本土的民間工藝品中,可以看到許多來自米諾斯文明的深刻影響。在希臘邁錫尼文明所發現的豎井墳墓中,都能找到跟米諾斯人相關; 諸如牛頭、角杯的符號象徵,兩者都與埃及和米諾斯文明息息相關,例如在埃及城市中都能到處看到米諾斯人陶瓷製品,還有米諾斯人從埃及所進口的各類生活物品,尤其是紙草紙、豐富的建築風格和藝術等創意。米諾斯人的象形文字承襲了埃及的悠久文化,也就是線行書寫A和B的近代發展。考古學家赫曼賓斯森也發現米諾斯文化影響了迦南人的藝術文物。
大約在西元前1420–1375年時,邁錫尼人佔據了米諾斯皇家宮殿的遺址,改編了米諾斯文明的線性文字A書寫方式,轉變為希臘文由左至右線性文字B的語文架構邁錫尼人傾向適應米諾斯文明的文化、信仰與藝術各面向的洗禮,延續其經濟與政治官僚的體系,而不是改造或是取而代之。西元前1400–1350年,阿蒙霍特普三世將卡夫托稱作“北亞的聖地”之一,位置在現今埃及的阿蒙霍特普三世祭祀神殿,阿蒙霍特普三世還提到了克里特島的幾座城市; 如阿尼索斯、費斯托斯,凱多尼亞和克諾索斯,以及在基克拉迪群島或希臘大陸上的重建地名。假使這些埃及文地名的重要性準確無誤,那麼法老阿蒙霍特普三世並未比其他鄰近區域的國家,還看重西元前1400–1350年克諾索斯的信仰文化。
譯註:
a) 阿蒙霍特普三世(Amenhotep III),也被稱為「華麗的阿蒙霍特普」,為古埃及第十八王朝的第九任法老。在他父親圖特摩斯四世死後,他繼承了王位。根據不同的著作,他的統治期是在公元前1386年6月-公元前1349年或公元前1388年6月-公元前1351/1350年12月。
b) 阿蒙霍特普三世的太平聖殿,也被稱為“科姆埃爾哈坦” ; 阿蒙霍特普三世祭祀神殿,由法老阿蒙霍特普三世的建築師阿布霍特普所建造。
在西元前13世紀,約歷經一個世紀左右的重建復原,多數的克里特島的城市和皇宮也已逐漸沒落,最後的線性文字A歸檔建立的日期約在西元前14世紀的青銅器時代,與赫拉迪晚期相同。克諾索斯仍承襲了機要行政中心直至西元前1200年。最後的米諾斯文明遺址在卡爾菲的屏障山區,一處直至鐵器時代仍保留了米諾斯文明遺蹟的庇護遺址。
克里特島是一座被群山環抱,和擁有天然港口的美麗島嶼,島上有許多因地震毀損的米諾斯遺跡,而沿海地區最大顯著之處,是陸地曾被拉高的海岸地形和沿海遺址淹沒的跡象。荷馬史詩裡提過:“克里特島曾有90座城市”,從島上的宮殿遺址來看,克里特島文化至少被劃分歸類到米諾斯政治組織的鼎盛時期。克里特島北方的政治管轄中心是克諾索斯,南部從費斯托斯以南; 再由瑪麗亞東部區域延伸到卡托札克羅斯的最東位置,和查里雅以西,島上都發現各座小型的行政宮殿。
米諾斯人曾與埃及古老皇朝就有過深厚的貿易與文化上的交流,雙方接觸的領域遍及塞普勒斯、迦南、黎凡特海岸與小亞細亞,米諾斯發展出的陶藝風格和卓越技術,對希臘文化有著不同程度的影響力。沿著聖托里尼向東,米諾斯人也曾在卡斯圖里和基西拉島上深根,基西拉是一座靠近希臘半島南端的島嶼,從西元前3000年中期就深受米諾安人文化影響,直到到13世紀後被邁錫尼人佔領。米諾斯人在青銅器早期階段,在各層面皆落地生根,在更早之前米諾斯人四散於克里特島之外的土地定居,其中之一的基克拉澤斯群島就如米諾斯文明的外圍衛星軌道,環繞著南方的克里特島。卡爾帕索斯島、薩里亞島和卡索島也是在中期的青銅時代內,米諾斯人延續其文化命脈和殖民政策的定居點,大約在在新宮殿時代; 西元前1420-1050年米諾斯的商人開始捨棄這些殖民地,但他們仍在卡爾帕索斯島持續和保存米諾斯文明,直至青銅器時期告終,在今日的羅德島的亞利索就曾是米諾人斯的殖民地。
米諾斯文化深厚地擴張和影響周遭的基克拉澤斯群島,遠至埃及到塞普勒斯,西元前15世紀在埃及底比斯的繪畫藝術中,在其碑文裡清楚地描述出來自閃米特人(米諾斯人)從遠方帶來的贈禮,或是指來自克里特島帶來禮物的商人或政府官員。克里特島上的一些區域顯示出米諾斯文明是個外向發展的社會,像在新宮殿時期的米諾斯遺址;卡托扎克羅斯,她座落於100米長的現代沿岸,這裏可以發現許多的工藝坊和豐富應有盡有的材料素材,足以證明這裡曾是交易熱絡的商業港口,諸多的活動可以從當地的海洋藝術作品中窺見,像是古阿克羅蒂西屋中的第五個房間裡,都有小型商船列隊的壁畫藝術。
譯註:古阿克羅蒂指的是希臘火山島聖托里尼上的米諾斯青銅時期聚居地,這個重要的定居點被認為是柏拉圖描繪亞特蘭堤斯故事的靈感來源。而西屋在古代阿克羅蒂指的是一座大型的獨立建築,每個房間井井有條。在一樓的大房間,通常用作陶土罐等的儲藏室,接著其他兩個裝飾著壁畫的相鄰房間分別有“漁民”、“年輕女祭司”和“小型商船隊”的壁畫。
米諾斯人飼養牲畜中的種類有牛隻、山羊和豬,他們也種植小麥、大麥、碗豆、鷹嘴豆、葡萄、無花果和橄欖、罌粟種子,或許還包括鴉片,還有馴養蜜蜂生產蜂蜜。
克里特島上生產的蔬果菜類包含; 萵苣、芹菜、蘆筍和胡蘿蔔。而梨子、木瓜、橄欖樹都是土生土長的在地產物。但棗椰樹和貓咪則是從埃及所進口的。(貓咪作為狩獵鼠患的功能。)米諾斯人也從近東移植了石榴果,但不包括柑橘類的檸檬和柳橙。
他們可能因為實行多元及多變的農業混養種植,還有著重營養和健康養生的飲食概念,讓他們的人口蓬勃成長,從理論上來看,農業栽培的混合種植可以保持土壤的肥沃,和防止作物歉收所造成的損失,出土的線性文字B的寫字板上,可以看到米諾斯人描述對果園裡的無花果、橄欖和葡萄的“加工製品及半製成品”的看重。克里特島的優質橄欖油是地中海美食料理中不可缺少的要素,她的重要性相當於北歐菜餚中的奶油一樣。釀產的葡萄酒也可能是皇宮中的一個重要的經濟環節,而葡萄酒本身就具備國際和本土貿易商品的價值。米諾斯的農民也發展出使用木犁,他們用特製皮革嵌綁在木柄上,運用驢子或牛驢來耕種犁田。米諾斯人主要大多是從業海外經濟貿易的商人,而“米諾斯製“的商標保證,其熱絡的商業網絡更是遍及到希臘本土(尤其是邁錫尼人)塞普勒斯、敘利亞、小亞細亞、埃及、美索不達米亞,一直往西方的伊比利亞半島。
政治體制
由於米諾斯文明的語文至今仍未被破譯,雖然米諾斯的皇室宏偉的宮殿代表了某種階級制度,但我們仍無從得知他們的行政體制到底是如何運作。
番紅花交易
在聖托里尼島上有一幅著名的番紅花採集者的壁畫。米諾斯人的番紅花貿易是源自愛琴海盆地上一種雌性花蕊自然突變的紅花,現今已經難以復見。根據亞瑟艾文斯的著作;番紅花是米諾斯文明一項收益相當的產業,番紅花常見用於染料上的使用。其他考古學則較重視常見耐用的貿易商品如: 陶瓷製品、貴金屬的銅、錫、金和銀。番紅花的運用也可能具備宗教意義,而番紅花貿易往來的歷史更早於米諾斯文明,她的價值地位相當於乳香和黑胡椒等香料
聖托里尼島的番紅花採集者壁畫
時尚流行
米諾斯男性們的穿著主要以纏腰布和短裙,女仕們則著多層次的短袖長袍和荷葉邊繡花的精緻裙擺,長袍的設計開岔至腰間,露出肚臍和外顯的乳房。女仕們也可以選擇穿著露肩或緊身的衣著,她們的服裝都裝飾著美麗和諧對稱的幾何設計元素。
文字書寫與語言
米諾斯文明的溝通語言和文字的書寫在文史上,由於出土的紀錄數量很少,因此其知識與理解有限,大約在西元3000年前,在愛琴海盆地出土的泥板文書,很顯然的顯示這種形式的語言使用可能在更早的時代就被人類善用。最早在克里特島上所發現文字著作的象形文字,目前仍然未清楚究竟是不是米諾斯語,它的起源仍存在許多爭議。象形文字的發明大多會指向埃及文化與美索不達米亞,他們兩者間相似的線性文字B的書寫方式,而幾乎所有線性文字B的泥板文書,都記載著商品貨物的數量或者庫存紀錄,還有一些關於宗教相關的銘文紀實,由於大多的泥板紀錄多數是關於經濟貿易上的紀錄,而非宗教信仰的紀實,因此破譯米諾斯語仍是很大的挑戰,米諾斯語很有可能已在希臘的經濟社會與政治崩潰的黑暗時期消失在歷史中。
象徵主義
亞瑟艾文斯將米諾斯牛角祭壇稱之為“獻祭的號角” 它象徵著印痕的協議,遠至賽普勒斯都能發現它的足跡。米諾斯文明的神秘圖騰符號包括:公牛(是獻祭的號角)、雙刃斧、圓柱、蛇類、太陽圓盤和樹。但作家哈拉蘭波斯、阿納斯塔西奧斯·哈裡西斯則對這些符號有不同的見解,他們認為這些符號跟養蜂農的生活較有相關連而非暗指宗教意涵。在克諾索斯的著名壁畫和小型印鑑中,我們還可以看到一隻健壯跳耀的公牛和鬥牛競技,描述著米諾斯人的重要的節慶。
譯註:米諾斯王為了取得王位,乞求海神波賽冬給他一頭公牛活祭,作為他繼承王位的證明。於是波賽冬如他所願便賜給了他一頭俊美的公牛。但因為這頭公牛長得太好看了,米諾斯捨不得殺了它獻祭給波賽冬,於是米諾斯王在獻祭當天用了別的公牛代替。海神波賽冬知情後
惱羞成怒,於是便對米諾斯的妻子帕西菲下咒,讓帕西菲愛上了那頭公牛,帕西菲與公牛結合生下了一個牛頭人身的怪物彌諾陶諾斯。於是米諾斯國王下令建造了一座迷宮,將彌諾陶洛斯關在裡面,並下令雅典人每(或為9)年要獻出7對童男童女來供它食用。最後雅典王子提修斯跟隨第三次獻祭的童男童女一起來到克里特島殺死了彌諾陶洛斯。
希臘神話的牛頭怪物彌諾陶洛斯與迷宮
克諾索斯-疾馳的公牛壁畫
母系女神崇拜宗教與社會
米諾斯文明的宗教觀很顯然的都以女性神祇為主,還有女性的政要官員。而主流歷史和考古學家長期以來一直對完全的母系社會制度持著高度的懷疑見解,但米諾斯文明的女性角色權利優勢遠高於男性,似乎足以證明他們是十足的母系社會,這是目前已知最有力的例證之一。
在一些女神的形象中,你可以發現女性的雙手抓著兩尾靈蛇,而這位女神似乎就是米諾斯人主要奉侍的主神,他們的社會體制也被描述為母系社會架構。一些學者發現米諾斯女神的神聖太陽形象,一些證據也顯示男性神祇也存在其文化,但米諾斯文化對於女神的描述資料遠遠多於男神的描述。女神們的形象象徵包括一名神聖母親女神、一位守護動物王國的女神、還有一名守護城邦的女神、還有象徵家庭、豐收富饒與死亡冥界的眾女神們。她們常常被描述成鳥類、蛇類、罌粟花或者頭頂著各類動物的形象出現。
米諾斯文明的靈蛇女神
建築風格
米諾斯文明城市中的道路由一片片拼花青銅磚鋪連結而成,所有街道皆具排水功能,上流社會貴族擁有飲用水及污水排放的陶土管設施的服務。米諾斯的建築物通常以瓷磚屋頂、石膏、和各類木材或是薄層砂岩,多半為2至3層高的建築型態。低樓層的主牆通常以岩塊和岩礫打造,上層通常以泥磚所砌成,天花板則採用強壯的木材來支撐。而皇宮和私人別墅的建材則包括砂岩、石膏或是石灰岩,他們的建築工法技術卓越豐富和多變,一些宮殿會使用琢石砌體,一些則會選用大型石塊做為主體設計。
皇室宮殿
米諾斯文明的皇宮群是克里特島最具盛名出土的文化遺產,這群被考古學家所發現的大型建築檔案,具有其重要的行政用途和紀念性目的。每一座出土的宮殿都獨具特色,個個在建築設計上別出心裁又共享其關連性,宮殿的外觀常出現多層次的階梯、采光天井、巨大的圓柱、儲藏室及花園庭院的設計。
第一座米諾斯文明的皇宮在西元3000年前;米諾斯文明發展早期的瑪麗亞城內完工,雖然之前的人們認為,第一座宮殿建成的時期應該在約2000年前,米諾斯文明中期的克諾索斯,而現在學者認為,宮殿的建造時間和當地的文明發展應成對等。而主要最具歷史的宮殿群分別坐落在克諾索斯、瑪麗亞和費斯托斯,在中期米諾斯的宮殿元素; 例如克諾索斯、費斯托斯和瑪麗亞的皇宮群,都有早期的米諾斯建築風格先例。包含了一座西式內縮型的空間和格外雕琢過的西式正面外觀,例如一棟在瓦西裡基山上的宅院,它的歷史可以追溯到早期的米諾斯第二時期。
中期的米諾斯宮殿最大的設計特色是與周遭環境的地形成一致,西元前16和17世紀的新宮殿時代的費斯托斯宮殿外觀,幾乎與伊達山成一直線,而克諾索斯的宮殿則與克塔斯山呈直線對齊,兩者都在南北軸線上,學者認為與山貌對齊的關係跟儀式意義有關,考古學家已發現一批在山頂上的祭祀區(古公開儀式的祭祀區域)出土於世人眼前,其中一座在費斯托斯。晚期的宮殿群的特色在於多層用途的建築架構,西面的外牆由砂岩方石砌體建成 ;其中克諾索斯就是最著名的例子。其他空間會融合包括了儲藏功能、坐北朝南向、多柱構造的房間和一間西式宮廷。
米諾斯文明在最初宮殿建造期的特色,為著名的四方“回字”型架構風格,接下來發展出建造更多的內部區域和多處的廊道。克諾索斯皇宮是最大型米諾斯宮殿,她涵蓋50米寬,佔地20000平方公尺,原始的上層主體建物大約有1000個房間,皇宮聯繫著希臘神話故事的米諾斯公牛,因為這座宮殿被描述存在一座囚禁彌諾陶洛斯的迷宮。
仔細觀察克諾索斯的皇宮建築細項,她的每個空間結合了穩健的地基和牢固的牆廓,建造考量取決於各階梯、門廊和房間所需的空間大小。皇宮的設計風格,可看出圍繞著中央庭院;米諾斯人的美感佈局。以美學的角度來說,在北面由圓柱和石塊兩者鋪砌而成的入口,讓整座克諾索斯皇宮看起來更加寬廣和華麗與獨特。
皇宮的宮廷內院由許多的房間及廊道組成,一些房間分佈在其他樓層,每個空間皆有通道與樓梯相連,另外還有其他建立在山坡上的。克諾索斯皇宮的佔地最為廣闊,好幾座丘陵地都是她涵蓋的範圍。在宮廷的西翼有一座大型階梯廊道,連結延伸宮殿內各個樓層,也額外為皇家眷屬成員添加寢宮。東翼是國王臨朝的中心,也是皇宮的主殿,這裡是一處氣氛典雅端莊與氣派,約兩米高的寬敞空間,伴隨著精美壁畫裝飾的大殿。米諾斯皇宮的儲藏室同樣擁有優美的裝飾。
供水系統
在米諾斯文明興盛的時代,水道管路系統的建造確保了人口增長的安全,這些系統網絡有兩個最主要的功能,首先它能夠提供與分配水資源,其次它亦可以重置污水和自然雨水。米諾斯時代其中一個重要傑出的建築功績便是廢棄物管理。米諾斯人運用水井、蓄水池和渡槽的技術科學來管理他們的供水系統,他們的建築結構的巧妙運用發揮很大環扣作用,平面開闊的屋頂和開放式庭院的空間可以收集自然雨水,然後導引到蓄水池內儲存。米諾斯人還有一項聰明智慧的技術,他們利用黏土的特性建立多孔的水管,讓水流經過的同時可以具備過濾雜質達到水質淨化的效果。
圓柱–米諾斯圓柱的特色是頂部比基底部還寬
克諾索斯的圓柱
米諾斯著名的建築貢獻之一;是他們獨特的頂部比基底部還寬的倒立式圓柱,不同於常見的希臘圓柱,他們底座較寬視覺效果較修長的風格。米諾斯的圓柱是由木材所打造而成,而非使用石材,圓柱的裝飾都數以紅色塗料上漆,它們安裝在基礎的石座基層,頂部的柱冠為圓形的枕狀。
別墅群
一處複合型的樓群別墅聚落已在克里特島出土,它們的建築特色與新宮殿時期的皇宮群一樣; 西翼處外顯明亮,擁有儲藏室和三個獨立空間結構組和成的米諾斯風格大廳。這種風格建築特徵可能是模仿藝術,表示別墅的主人是熟悉皇宮富麗堂皇的文化。別墅的裝潢風格都非常的豐富華美,讀者們可以在哈吉亞·特裡沙哈的壁畫中一窺究竟。
哈吉亞·特裡沙哈壁畫
藝術美學
米諾斯文明的藝術
新興的克諾索斯的皇宮彩繪壁畫充滿多采多姿、色彩豐富的風情。最多數和大型的米諾斯文明藝術收藏在靠近克諾索斯的赫克里翁博物館,赫克里翁在克里特島的西北沿岸。米諾斯藝術和許多文化遺產,特別是陶瓷裝飾的風格的,已被考古學家用來定義米諾斯文化的三個階段。(約西元2000-1580至1490年前。)
由於許多木質與紡織品文物已經無法保存而腐化不可考,而保存狀況最長也最好、和更具啟發性的便是陶瓷藝品、皇宮建築與彩繪風景壁畫及精雕細刻的石雕藝術密封石。
米諾斯的壁畫是米諾斯文明最具指標性的藝術,壁畫內容包含許多關於人物的描繪和以顏色區分人物的性別,男性角色通常使用紅褐色來繪製,女性則是白色,幾幅克諾索斯和聖托里尼的壁畫得以倖存和保留,米諾斯與埃及壁畫最鮮明對比的是她生動壁畫描繪藝術,其中最著名的也許就是奔馳跳躍的公牛這幅作品。
譯註:
a) 克諾索斯大皇宮遺址,佔地廣闊的空間很容易挖掘和看到外顯、殘留破損的千年陶片,還有石英化的巨石。
b) 米諾斯密封石是在米諾斯文明中所生產的精工雕刻寶石。它們在特定地點被發現,例如在克諾索斯、瑪麗亞和費斯托斯。米諾斯密封石是一種小尺寸,口袋大小便於個人攜帶的護身符概念的物品。
米諾斯密封石
米諾斯陶器
小型長嘴的手持陶瓷壺。海洋風格的米諾斯陶壺出土於距今西元1575–1500 年前。克里特島生產出許多豐富多樣的產品,早期的米諾斯文明的陶藝特點在於繪製出螺旋、三角形、蜿蜒曲線、十字交會線條、魚骨和鳥喙的圖案。在中期則出現更多樣化自然主義的動物繪製設計,諸如魚類、魷魚、鳥和百合花等常見的元素。在米諾斯文明的晚期,花卉與動物仍是主流的設計特徵,而且更加豐富多元。
克諾索斯周圍地區的皇宮風格設計,多以簡約的幾何和單色的繪製為主要特徵,晚期的米諾斯藝術和邁錫尼文明非常相似。邁錫尼人沿用米諾斯人的海洋知識,他們也經常運用海洋元素作為藝術創作的主題。也就是所謂的“海洋風格”。也許可能是來自彩繪壁畫的渲染力而啟發,許多陶壺外表都繪製許多生動的海洋生物; 例如章魚、魚群、貝類、水母還有嬉戲的海豚,就連水底的海綿、海草和岩石也栩栩如生。
珍貴珠寶
米諾斯人運用進口的貴金屬,創造出許多奢華精工的製品,我們一樣可以在壁畫中發現串珠的項鍊、手環與髮飾,從著名的米諾斯金色蜜蜂墜飾製品可以看出,米諾斯人是彩釉陶器的行家,他們金屬加工的技術包括火侯精確的溫度控制,製造過程中能夠讓黃金本身的結合或金屬容器相容的狀態下不會失控和過度燃燒。
精工設計的米諾斯水晶壺和碗
米諾斯黃金雙蜂墜飾
一對來自瓦斐奧的金杯在古邁錫尼蓬勃發展時期的墓穴中被發現,這只黃金打造的金杯據信是米諾斯人的傑作,而另一只金杯被認為是邁錫尼人的作品。讀者可以在雅典考古博物館看到他們。在米諾斯前宮廷時期公元前2600-1900年的克里特島就生產出金屬容器製品,這些精工製品很可能全是承襲早期時代的珍貴的傳家寶藏,他們在早期很有可能全部都採用貴金屬來製成,後期的米諾斯文明分別開始使用砷青銅和錫青銅。
譯註:Vaphio瓦斐奧是希臘拉科尼亞的一個古老遺址,距離斯巴達以南約5英里。它以其18世紀由Christos Tsountas出土的tholos或“蜂箱”墓而聞名
根據考古紀錄的資料,大多數盃型製品都是由貴金屬所製成,而日常生活用品則多由青銅器所製,種類包括大鍋子、平底鍋、提水罐、碗、陶罐、陶盆、杯子,湯勺和燈具。米諾斯人的傳統金屬容器影響了希臘邁錫尼人的文化,而這兩者通常被視為同一傳承,有許多在希臘本土發現的珍貴金屬容器都具有米諾斯文明的特徵,他們很有可能都是從克里特島貿易進口的商品,或是在希臘邁錫尼工作的米諾斯精工們為客戶製作的作品,以及米諾斯精工師傅們所訓練出的鐵匠工藝。參考文獻:戰爭與“米諾斯和平”
據亞瑟艾文斯的說法,他指出在米諾斯的和平時期 ;一直到邁錫尼時代,米諾斯克里特島幾乎沒有內部的武裝衝突,但埃文斯的理想主義觀點,其實很難從證據的文獻上立足。幾乎沒有任何證據可以證明米諾安軍隊曾被發現,或者發現米諾斯人對克里特島以外的土地擁有過統治的足跡,而且在米諾斯藝術作品裡幾乎沒有戰爭的描述。雖然一些考古學家在一些米諾斯藝術裡看到戰爭的場景,也有人將這解釋為節日慶典的活動、神聖的舞蹈或是體育賽事,雖然武裝的戰士常被描述因廝殺而被利刃割喉,但也有可能這是某種血腥運動的儀式。
在希臘本土的邁錫尼墓穴時期,幾乎沒有證據可以找出邁錫尼人的要塞防禦工事,但所有近新宮殿時代在克里特島的城堡遺址可以找到被摧毀跡象。相較於古埃及與西臺人古老的米諾斯人都有戰爭的紀錄。
母系社會的組織架構形式,以承襲母系家族鏈的血統為主,領導統御的角色都是由母親或是最年長的女性來出任。要了解一個社會的型態時,我們需要藉由認識當地的神話和宗教,經過研究神話故事的演變,這個方式可以讓我們更加深入的了解社會的基礎架構和其日常生活的樣貌。
因此,在我們研究新石器時代的埃及神話時,隨著時間的流逝,神話故事也跟著出現變化,我們可以看見一種男女權利緩慢變化的模式與走向。埃及的母系社會時期最早出現在西元3000年前的歐西里斯崇拜時期,歐西里斯的信仰緩慢逐步地進入埃及社會,與發生在北方的國外文化,緩慢地殖民埃及本土的時間是一樣的。而埃及並未真正地從母系社會轉變到父權體制社會的文化典型,直到西元前1500年的新王國時期興起。
大約13000年前,在我們開始紀錄時間週期的運動時,是以基於晝夜平分點;太陽運行的黃道十二宮為基礎,當時是在獅子座時代; 皇權、國王、獅身人面像、埃及,這些屬於那個年代陽剛的男性面向,接著歲月的循環遷移,我們進入了相反極性的水瓶座時代,我們的線性時間線為陰柔的女性面向特徵。這其中的含意是讓平衡的真諦回歸和復甦,回歸更高的頻率和意識 (療癒、平衡、意識頻率) 。
水瓶座時代是個調和古老二元對立性、整合男性與女性能量,協調心靈精神與大腦思考的偉大時代。無論怎樣的男女極性存在的世界,我們仍有機會去提升我們的意識,和升級我們遠見的思維,用鳥瞰大地視角來看待生活,活出更加平衡的人生,如果你願意的話,這將會是個更棒的方式。
據信在上一個年代,男女的權利是平等重要的,但在現今的世界,我們看見男性力量被過分地濫用。在過去一些特定的證據中,女性曾過度擴張她的力量權利。想想那來回擺動的鐘擺,我們可以在水瓶時代創造一個新啟蒙運動,我們可以透過男性或是女性的身體、性格來重新創造對女性的欣賞與理解。要成為一位正面積極的女性,妳絕不會嫌惡和歧視男性,當然地,一個正直的男性也不會歧視和貶低女性。美好的時機即將來到我們眼前,那些對立者會開始相互欣賞與尊敬,敞開心胸去享受、擁抱更多的人,看重他們的與眾不同特質和發現他們的珍貴之處,然後跟隨著一個新的和平、和諧與充滿智慧和善用生命創造力的時代。
縱觀人類歷史,人們一直都遵從著神聖母親的準則,這種原則特質更賦予人性光輝和宇宙之愛,她聯繫了親子間的自然、和生生不息不熄培育精神。在歷史上聖母瑪莉亞; 耶穌的母親的形象之愛代表基督徒和非基督徒相同的神聖原則。瑪莉亞象徵典型高尚、完美神聖女性原則和永恆女性面向化身的女人,在我們的靈魂本質都擁有這一部分。深度的靜心冥想是一種靈性提升的技巧,它可以協助和增加我們對女性協和面向的好處原則,帶來重新理解與尊重。
母系社會一詞在希伯來語為“母親”的意思,在舊約的創世紀篇幅中提到的四位重要的女性,她們分別是亞伯拉罕的妻子莎拉、以撒的愛妻蕾貝卡、還有雅各的妻子;莉亞和瑞秋。她們被視為是以色列子民; 猶太祖先的母親,因此,傳統猶太教徒認為他們有三位一體的男性族長和四位母親。當我們更加深化對女性的尊重和純粹的珍愛時,我們就找到了一處舒適療癒、溫柔、感性與受到保護的寶庫。我們開始重新建立新的價值觀、成為靈性的典範和賦予女性新世紀的力量,我們轉動女性柔和與堅韌的優勢,喚醒和回歸平衡、合一、諒解、還有重塑新興的價值觀。
本文為“心理學和宗教百科全書”所撰稿,伊麗莎白威爾士在印度發現了歷史上的幾個母系社團。她在印度南部為幾種文化命名,包括印度東北部的喀拉拉邦、圖魯、納都、烏杜皮和芒格洛爾以及梅加拉亞邦。伊麗莎白指出,所有這些印度社會都出現過出母系社會結構,其中繼承與姓名或群體成員,都是由母系血脈繼承。
正統猶太教在歷史上提出了一種微型的母系血統繼承。雖然猶太文化在大多數地區都是父系血脈繼承包含祭司的地位、皇室成員和部落隸屬關係,但他們也使用母系血統來確定猶太人的地位,這是母系主義的形式之一,儘管猶太社會不被認為是母權制。但根據猶太教師特蕾西·里奇的說法,在妥拉律法書中的幾段經文清楚地說到,猶太婦女和非猶太男子是猶太人。參閱網站: www.ehow.com/info_8260922_matriarchal-societies-history.html
瑜伽之龍; 帕拉宏撒·尤迦南達大師在他瑜伽行者的自傳中談到他的上師巴巴吉,上師經常講述對於神聖女性面向是怎樣如何影響和成為神聖母親。巴巴吉上師在印度海迪克期間,他強調我們需要啟發女神夏克緹的精神的形式,讓我們的心回到神聖母親。在從神聖母親面向擁抱夏克緹,這項美麗的恩典將會保護與其共振的人們。
神聖女性原則在全世界的傳統中延續了很長的時光。在佛教神話中的“白度母”象徵著最高靈性女性特點的精神蛻變。白度母被尊為“ 引領所有瑜伽士心靈束縛與黑暗中的明燈。”這是自我提升和救贖的原始力量。在其他的境界上她就是夏克緹的化身,而在更高的境界她就是帶來喜樂的度母。白度母特別是在西藏受到尊崇,她被視為佛教之母,為眾生救苦救難,引領失落苦難的靈魂穿過輪迴的洪流,飛升至更高到的涅槃境地。
易洛魁邦聯是母系社會的一個重要例子,婦女在其社會中發揮著核心行政功能。易洛魁的法官和調解委員都是由女性擔任,她們在政治文化中發揮著重要作用。婦女們擁有透過男子狩獵和捕魚所獲得的土地權,和所有的莊稼和任何食物。婦女們會在整個社會中分發生活商品。他們在宗教信仰的服務中也發揮了核心作用,大多數易洛魁人信守者都是女性。易洛魁邦聯社會以母系傳承後裔為架構。
譯註:易洛魁人是美國東北部的部落聯邦。
印度尼西亞西蘇門答臘人,他們也稱為布吉人或是米南卡保人,他們認定自己的文化為母系社會或母系制度。人類學家佩吉桑黛與400萬的布吉人居民中一起生活了21年,她觀察到女性在社會和經濟領域的中心地位。婦女們掌控土地繼承權,她們會邀請她們的丈夫進入他們的家中一起生活。假使離婚的話,男子則會收拾自己的家當並且離開妻子的家。佩吉桑黛說:“米南卡保將婦女視為生活中的基礎,也是整個社會秩序的基礎。米諾斯文明 @ LoveNPeace :: 痞客邦 :: https://bit.ly/3mLP6N1
----------------------
米諾斯文明 - 維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書 https://bit.ly/2Joebze
邁諾斯文明(Minoan civilization),或譯作米諾斯文明、彌諾斯文明、邁諾安文明或邁諾亞文明,是愛琴海地區的古代文明,出現於古希臘,邁錫尼文明之前的青銅時代,約公元前2700年—前1400年。該文明的發展主要集中在克里特島。
「邁諾斯」這個名字源於古希臘神話中的克里特國王米諾斯。20世紀初英國考古學家阿瑟·愛文斯在希臘克諾索斯挖掘出古代的王宮遺址(就是現在的克諾索斯王宮博物館)後,認為這就是傳說中米諾斯王朝的迷宮。因此,愛文斯將此遺址所代表的文明稱為「米諾斯文明」。但人們並未確定傳說中的米諾斯即是一位真實的米諾斯統治者。邁諾斯人自己如何稱呼自己的文明仍然是一個未知數。不過,古埃及人所稱的「Keftiu」和閃米特人的「Kaftor」或「Caphtor」都指米諾斯時期的克里特島,也許是一種啟發。
邁諾斯人以從事海外貿易為主。他們的文化在約公元前1700年之前顯現出高度的組織性與繼後以軍事貴族統治為特點的文化相迥。許多歷史學家和考古學家相信邁諾安人在青銅時期重要的錫交易中扮演了重要的角色:錫與產自賽普勒斯島的銅的合金被用來製造青銅。而隨後青銅工具逐漸由性能更優的鐵器所取代的過程,似乎與邁諾斯文明的衰落相吻合。此外,米諾斯人還進行番紅花的貿易,這是一種產自愛琴海地區的自然基因變種產物。很難找到這種貿易的實物證據,不過在聖托里尼有一幅著名的壁畫「番紅花採集者」。這種貿易形式可能在米諾斯文明之前就存在,作為對乳香,或更晚地,對黑胡椒的交換。考古學家傾向於強調更耐用的交易品:陶器、銅、錫,以及大量的金銀奢侈品。
各地發現的邁諾斯製造的物品顯示,它有一個與希臘本土邁錫尼文明、賽普勒斯島、敘利亞、小亞細亞、古埃及、伊比利亞半島及美索不達米亞通商的網絡。
對他們的語言,人們所知甚少,一般稱之為Eteocretan,漢譯為邁諾斯語,它可能是用仍未被破解的線形文字A書寫。後期文化中,由於邁錫尼文明的進入,他們轉用線形文字B,一種早期希臘語字母來記事。線形文字B在1950年代被破解,不過線形文字A至今仍然無人可以解讀,使得我們仍無法對這個燦爛的文明進行深入的了解。
一個有爭議的結論指出,在邁諾斯文明統治時期,克里特島從未經受戰爭的磨難[1]。
地理
米諾斯文明在希臘的位置克諾索斯克諾索斯斐斯托斯斐斯托斯馬里亞馬里亞扎克羅斯(英語:Zakros) ]扎克羅斯 ]古爾尼亞(英語:Gournia)古爾尼亞阿克羅蒂里阿克羅蒂里
米諾斯重要考古據點地圖
克里特島是一個多山的地中海島嶼,有自然的港口,屬地中海式氣候。有跡象表明邁諾斯遺址受過地震侵襲。
荷馬記錄說克里特島有90個城市,邁諾斯原址是最重要的一個。此外,考古學家在斐斯托斯和馬里亞(Malia)也發現了宮殿。島嶼可能被劃分為四個政治區域,北面的被諾索斯管理,南面的被法伊斯托斯管理,中東部的被馬里亞管理,最東端由下扎克羅斯(Káto Zákros)管理。在別處還發現了更小的宮殿。值得注意的是,沒有一個米諾斯城市擁有城牆,並且很少有武器被發掘。
重要的考古據點
克里特島上出土的青銅塊
宮殿
克諾索斯 – 克里特島在青銅器時代規模最大[2]的考古地點;乃於1900年3月16日由埃文斯進行考古挖掘所發現。
斐斯托斯 – 克里特島上第二大規模[2]宮殿建築,由義大利學院在克諾索斯的挖掘後不久所發現。
馬里亞 – 此處的宮殿遺址最初在1915年為希臘考古學家赫基達克斯(Hadzidakis)所發現,之後1922年由法國雅典學院協同希臘學者一起挖掘的考古據點,此地提供一個可調查古宮殿時代之建築規模的中心地點。
扎克羅斯 – 由希臘的考古學家在克里特島極東之處挖掘出宮殿遺址。此處即為考古文獻上所談到的「Zakro」。
加拉塔斯 – 20世紀90年代初已經被證實有存在許多宮殿的考古據點。
阿基亞特里亞達 – 一座接近斐斯托斯的行政中心。
古爾尼亞 – 希臘語:Γουρνιά,此處是克里特島上邁諾斯文明中複雜宮殿據點,二十世紀初期,由美國考古學家哈利葉·包伊德-哈威斯開始進行考古挖掘。古爾尼亞位於拉西錫州下的耶拉派特拉自治區。
皮爾哥斯 – 一個位於克里特島南方的早期邁諾斯文明。
瓦西利基 – 一座早期邁諾斯文明地點,位置在克里特的東半部一帶,名稱是得自於他的獨特陶瓷波紋。
弗俄努·柯里菲 – 位於克里特島南方的邁諾斯文明之鄉鎮遺址。
皮塞拉 – 這是一個小島,並擁有舉行宗教儀式的城鎮。
朱克塔斯聖山 – 也被尊稱為Iuktas、Iouktas、Ioukhtas;為邁諾斯文明中最偉大[來源請求]、最重要的聖域,因為此聖域與克諾索斯宮殿有關聯。
阿爾卡洛科里 – 希臘語:Αρκαλοχώρι,著名的用於宗教儀式上之阿爾卡洛科里斧發現地點。
卡爾菲 – 邁諾斯文明後期的考古地點之一,這是一處避難所。
阿克羅蒂里 – 聖托里尼島(錫拉島)上的鄉鎮遺址,接近邁諾斯火山爆發地點。
佐明托斯 – 位於愛妲山的北部丘陵地帶上的城市。
最早有人類居住的跡象出現於舊石器時代中期,是現在測定約為公元前128,000年。最早的定居者們引進了牛、羊、豬和狗,以及一些種植穀類和蔬菜。直至西元前5000年 ,克里特島上出現了先進的農業技術。
大約在青銅時代初期,西元前3650年,是克里特作為文明起源地的開始。
大約前1700年,在克里特島出現了一場動亂,可能是一次地震,也有學者認為是安納托利亞的入侵。在此之後,人口再次增加,宮殿修建得比從前更大,但基礎稍稍不同。
在前1650年或前1628年、前1500年、前1450年(仍在爭議),距離克里特島約70公里的火山島錫拉(Thera),聖托里尼火山群島最大的島嶼噴發了。這可能是人類有記錄的歷史上最大的火山噴發(米諾斯火山爆發),超過1815年坦博拉火山噴發。這次噴發可以從降落到東克里特、埃及、愛琴海和東地中海的火山灰辨認出來。散發出的二氧化硫和塵雲可能摧毀了數個人類定居點,引起了大氣降溫(火山冬天)和接連幾年的壞收成。根據古氣象學家從格陵蘭的冰層包含的硫酸雨粒、以及北美洲樹木化石的年輪距離研究顯示,這段降溫期有可能長達十年。劇烈的噴發還導致了火山的坍塌,繼而引起了巨大的海嘯,將沿岸的居民點一掃而光。一些考古學家認為米諾斯人因此喪失了對宗教,對祭司影響自然的能力的信任,從而導致了文明的衰落。
在大約前1450年,宮殿再一次被擾亂。不久之後,前1420年左右,島嶼被邁錫尼人征服。他們採用了邁諾斯人的文字來書寫他們的原始希臘語。在這之後,大多數克里特城市走向了衰亡,而諾索斯保留其行政中心地位,直到前1200年。
關於衰落的理論
有證據表明貿易網絡的失敗導致米諾斯的城鎮為饑荒所毀:米諾斯的麥子供應據信來自於黑海海岸的農場。許多學者相信古代的貿易王朝通常因為不經濟的貿易而崩塌,因為缺乏會計手段,食品和糧食通常未被適當地重視,而奢侈品則被不當地過高估價。結果導致饑荒和人口的減小。而同時,日臻成熟的鐵器漸漸取代銅器,米諾斯商人的貿易受到了嚴重的打擊。當饑荒無法為貿易所緩解的時候,文明的衰落就不可避免了。
另一個理論指出,米諾斯的航海能力因為錫拉火山的噴發而遭到重創。這可能間接導致了邁錫尼的入侵,而後者的管理技能無法維持一個貿易王國。錫拉火山的噴發對米諾斯文明的影響仍舊在爭議中。既然錫拉火山的噴發可能是近10000年間最猛烈的一次,考古學家和地質學家質問為何在根據碳同位素測定出的噴發的時間(根據狐尾松測定為前1628年,根據格陵蘭冰層為前1645年)和邁諾安文明滅亡的時間(約前1450年)間有如此大的間隔。這個間隔激起了全世界許多學者的興趣,而越來越多的證據和理論被提出,試圖解釋米諾斯文明衰落這個謎團。
聖托里尼,昔日的火山口
這些理論都圍繞著錫拉火山的爆發展開。作為貿易中心的克里特的穩定與它的航海能力息息相關。這次噴發如今被定級為VEI-7,如此大的能量足以引發巨大的海嘯,吞噬周圍島嶼的一切港口和船隻,從而給克里特經濟帶來重創。而另一大理論認為爆發引發的火山灰遮蔽了太陽,導致持續數年的饑荒。而邁錫尼人利用這個時機進攻並征服了克里特島。
文化
藝術
由於木頭和織物無法抵禦歲月的侵襲,邁諾斯最重要的藝術遺存為邁諾斯陶器、宮殿建築與壁畫、石雕以及印章。藝術和物質文化的遺蹟,特別是陶瓷風格的序列,幫助在考古學中界定了邁諾安文化的三個階段,每個階段有其自有的特徵。克諾索斯建築中最著名是建於公元前2000年的克諾索斯宮,由於不斷的重修和擴建,克諾索斯宮構造複雜,有迷宮之稱。克里特島的壁畫多繪以人物、動植物。並有相當大的婦女形象出現。[3]
邁諾斯早期的陶瓷製品以線狀的螺旋、三角、曲線、十字、魚骨紋等為特徵。到中期,自然主義的設計,如魚、烏賊、鳥和百合的圖案則變得普遍。到邁諾安晚期,花和動物依然是主要的特徵,但是增強了變化性。在諾索斯周圍的地區通常體現出「宮殿風格」,特徵為對自然形狀的幾何抽象以及單色的繪畫。非常值得注意的是邁錫尼藝術與後期米諾斯藝術十分相似。
在克里特北岸的伊拉克里翁(Ηράκλειο)博物館藏有許多邁諾安藝術珍品。
女性
邁諾斯文明的一個突出特點是他們對女性神祀的崇拜,而非男神。「埃文思已經發現邁諾斯人的主神是一個強大的自然女神,而這一論斷從未被挑戰過。」[4]
出土的壁畫和女祭司雕塑顯示了男人和婦女參與同一個體育項目(通常是跳牛),因而一些考古學家相信邁諾斯社會中男人和女人有著相同的地位。甚至繼承權有可能是母系的。
壁畫有很多是描繪人群的,而性別由顏色來區分:男人的皮膚是紅褐色,而女人的則是白色。
服裝
米諾斯文明的男人穿褶皺短裙和纏腰帶,婦女則穿胸部敞開,至肚臍才收束的長袍,完整露出整個女性的雙乳(包含乳頭),是其最大特徵。此外,配以短袖和鑲邊的裙子。服裝上的花紋多為對稱幾何形狀。
番紅花採集者,聖托里尼壁畫
位宮殿壁畫上的古希臘女性
跳牛雕塑,克諾索斯宮
跳牛雜耍,諾索斯宮壁畫
宗教
蛇女神,諾索斯宮
主條目:古希臘宗教
邁諾斯人崇拜女神[5]。雖然也提到過一些男神,但是邁諾斯宗教中對於女神的描寫大大超過了前者,比如掌管生育的母神,一個女性的動物主宰,一個城市、家庭、收穫、冥界的女性保護者,等等。有些人認為這些是同一個女神的不同表現,她們通常顯現為蛇、鳥、罌粟,或一個頭為某種動物的形象。一些人認為這個女神聯繫著「撼地者」(Earthshaker),一個由牛和太陽代表的男性形象,他每個秋天死去,在下個春天復生。雖然著名的牛頭人身的米諾陶純粹是希臘人的描寫,一些印章表現了鳥頭或帶鳥面具的神祇。
Walter Burkert提醒道「在哪種程度上人們可以和應該區分邁諾斯和邁錫尼宗教,這是個仍未有答案的問題。「(Burkert 1985 p 21),並認為這個問題終將在埃特魯里亞與古希臘(或者羅馬和希臘)的宗教、文化間的關係上找到有用的類比。邁諾安宗教並未通過自己的語言進行傳承,並且後世希臘文人對於經過數百年口耳相傳而存世的克里特神話主題的發揮,也革洗了這涓涓細源:比如忒修斯的傳說。一些克里特名字被希臘神話所保留,但是我們已無法將這些名字對應於發現的米諾斯神像,如著名的蛇女神。
在一些確認的宗教遺址內發現了金屬和粘土製的崇拜物:雙面斧(希臘語:πέλεκυς)、船隻小雕塑、 人造品的模型、動物、人形等。這些遺址,包括克里特島上的無數小神灶、山的峰頂及為數眾多的神聖洞穴——已經發現了300多個(Kerenyi 1976 p 18; Burkert 1985 p 24f)——被確認為一些信仰的中心,然而還未發現像希臘人所建的神廟(Burkert 1985)。在複雜的宮殿裡沒有識別出主要用於宗教活動的中心房間,而中心院落則用於給年輕的男女進行跳牛祭祀活動
米諾斯文明 - 維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書 https://bit.ly/2Joebze
------------------
克里特島(希臘語:Κρήτη,轉寫:Kriti / Crete;古希臘語:Κρήτη,轉寫:Krḗtē;土耳其語:Girit;聖書體:𓎡𓆑𓍘𓅱𓈉,轉寫:keftiu),舊譯革哩底,聖經中又稱迦斐托(古希伯來文:כפתור,轉寫:caphtor),位於地中海北部,是希臘第一大島,地中海第五大島,東西長244公里,最寬處56公里,總面積8,300平方公里。行政上屬於克里特大區,中部為高山,最高峰海拔為2740公尺,南部山勢陡峻,特別是西南部,全為峭壁,難以開闢公路,北部較平緩,居民多集中北岸。島上主要為地中海氣候。克里特島擁有漫長的文明史,是希臘乃至西方文明的源頭。古時林木茂盛,農產豐富,人民善於航海和貿易,據荷馬史詩所記說,「在深紅葡萄酒色的海中,是一片美麗,富庶的土地,四面環水,島上的人多得數不清,城市有九十個」。島嶼地處埃及、希臘、義大利及腓尼基之間,自古為戰略要衝和貿易重鎮,島上有米諾斯王宮等遺跡。
克里特 - 維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書 https://bit.ly/3mLiB1x
歷史
米諾斯時期
克里特是最古老的歐洲文明「米諾斯文明」的中心。這種文明的起源幾乎不為人所知。該文明留下的文字記錄並不多,而且它們使用的是一種稱作「線性文字A」的人們至今無法解讀的文字。不過,該文明留下了大量精美的宮殿、房屋、道路、繪畫以及雕塑。儘管早期克里特歷史只留在荷馬史詩之類的神話故事中(如米諾斯、忒修斯、阿里阿德涅、彌諾陶洛斯、代達洛斯和伊卡洛斯的神話故事),史學家和詩人似乎傳達給我們了人類在克里特島上定居的悠久歷史。最早的定居點可追溯到無陶新石器時代,人們養殖牛、羊、豬、狗等動物,並種植穀物、豆角等作物。 公元前1450年左右,克里特島的宮殿遭到人為破壞,可能是由於巴爾幹半島希臘人(多利安人)的入侵。從這時起希臘人成了克里特島的主宰,並逐漸與當地原有居民融合,克里特文明亦隨之結束。
羅馬時期
米諾斯王宮
在羅馬共和國時期,克里特因被羅馬人懷疑暗中加入米特里達梯六世的陣營而捲入米特里達梯戰爭。羅馬人派出馬克·安東尼·克里提庫斯於公元前71年攻打克里特卻被擊敗,接著,昆圖斯·卡埃基利烏斯·梅特魯斯·克雷提庫斯率領3個軍團的兵力,經過3年苦戰,才在公元前69年征服了克里特,梅特魯斯本人還獲得了「克里提庫斯」(克里特的)的稱號。之後,格爾蒂成為一個包括昔蘭尼加的克里特省的首府。
拜占廷—鄂圖曼時期
這段時期是克里特的動盪時期。克里特很長一段時間都是東羅馬帝國(拜占廷)的屬地,維持著安寧以及依然落後的文明,直到公元824年落入阿拉伯人之手,被建成了酋長國。960年,尼基福魯斯·福卡斯讓拜占廷重新接管了克里特一直到1204年在第四次十字軍東征期間易主威尼斯。1669年,鄂圖曼土耳其人從威尼斯人手中奪走了克里特島。
1204年,君士坦丁堡淪陷,拜占庭帝國被瓜分後,克里特就歸屬威尼斯。在威尼斯人統治下,克里特的希臘人被文藝復興的氣氛薰陶著。到了17世紀,鄂圖曼帝國擊敗威尼斯而占據克里特後,大部分島嶼在有名的坎迪亞大包圍(1648–1669)中成為奧斯曼的領地。
現代:隸屬希臘
眾多克里特人參加了開始於1821年的希臘獨立戰爭。這場基督徒組織的暴動遭到了奧斯曼政權的激烈對抗,戰爭中處死了一些身為暴動頭目的主教。1821—1828年間,該島都是戰爭的中心。現在估算當時約有45%的島民是穆斯林,其中又有一些是皈依基督教的秘密基督徒。許多人因動亂而逃離該島。到了1900年,只有11%的島民仍為穆斯林。他們常被稱做「土耳其人」,即使他們之間語言、文化甚至祖先都不相同。這些剩下的穆斯林在1924年的希臘土耳其人口互換事件中被迫離開。
在二戰時期,克里特島在1941年5月希臘陷落後的克里特島戰役中成為關鍵。納粹德國傘兵部隊奪取了大英國協伯納德·弗賴伯格少將對島的控制權,也奪走了地中海東部和愛琴海的制海權。
克里特 - 維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書 https://bit.ly/3mLiB1x

39805011_1067741020061616_2861084351037177856_n2020-11-03_08105539805011_1067741020061616_2861084351037177856_n (1)圖片25圖片262020-11-03_081029圖片23圖片222020-11-03_0810122020-11-03_0810062020-11-03_0809582020-11-03_0809502020-11-03_080932圖片16圖片15-1


克諾索斯 - 維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書 https://bit.ly/32566pE
克諾索斯(希臘語:Κνωσός)是克里特島上的一座米諾斯文明遺蹟,被認為是傳說中米諾斯王的王宮。它位於克里特島的北面,海岸線的中點,是米諾斯時代已發現最為宏偉壯觀的遺址,可能是整個文明的政治和文化中心。克諾索斯遺址是由英國考古學家阿瑟·伊文思於1878年進行了最早的完整發掘,發現了大批米諾斯遺跡,和許多刻有使用線形文字A的文本的泥板,揭示了米諾斯文明的存在。其中最為輝煌的米諾斯王宮始建於約前2100年至前1800年,後幾經擴建,占地約一萬三千平方公尺,圍繞著一個1200平方公尺的中心院落展開成四個翼,上下五層樓,共有一千多間房間。
克里特島(Crete)位於希臘半島南邊,地理位置與埃及相近,以宮殿為中心發展[3]。荷馬記錄說克里特島有90個城市,米諾斯原址是最重要的一個。幾千年來,如果克諾索斯沒有那個神話傳說,它基本上就是一個默默無聞的邊緣地帶。伊文斯發現的不僅僅是一座廢墟,而是古老的克里特文明。這一發現將使古希臘的文明史向前推進了將近一千年。雖然創造的文明已成為遺跡,但是希臘伯羅奔尼撒半島的邁錫尼繼承了米諾斯的文明,成為新的愛琴文明中心,歐洲文明於是得以此基礎進步發展[4]。
克諾索斯 - 維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書 https://bit.ly/32566pE
迷宮傳說
從荷馬史詩《奧德賽》描述得知,國王米諾斯(Minos)統治著這片土地,征伐的勝利沖昏了頭腦,他變得暴虐專橫且狂妄自大,不再對諸神頂禮膜拜,宙斯決定對他施以懲罰,將他的妻子與公牛私通並生下一個牛首人身的怪物,名為米諾陶洛斯(Minotaur)。為了遮醜,米諾斯將他關在一座迷宮中。後來,米諾斯的兒子安德洛吉亞斯到雅典參加體育競賽,遭到雅典國王的嫉妒而被殺害。盛怒之下,米諾斯率領艦隊一舉攻下雅典,命令雅典人每九年選送7對童男童女供兇殘的米諾陶洛斯享用[5]。 第三次進貢時,雅典王子特修斯(Theseus)自告奮勇前去殺死牛怪。公主阿里亞特(阿麗阿德涅)愛上了英俊勇敢的特修斯,悄悄送給他一把鋒利的寶劍和一個線團。經過一番惡戰,特修斯終於殺死米諾陶洛斯,依靠線團的指引順利走出迷宮,帶著公主啟程回國[5][4]。
考古歷程
《戴百合花的國王》的壁畫
1887年,第一個特洛伊的發掘者海因里希·謝里曼仔細考察了克里特島上每一塊露出地面的陶片和石塊,最後將目標鎖定在距克里特島北岸約4公里的克諾索斯。可惜最後為了1612棵橄欖樹,無法與土地所有者談攏價錢,謝里曼最終抱著莫大的遺憾與世長辭[5]。
後來由阿瑟·伊文思證明了謝里曼的判斷,伊文思並不輕信神話故事,認為牛頭怪的傳說不一定就是真的,但米諾斯王生性殘暴且樹敵甚多,極有可能會打造一座刺客進不來的複雜宮殿。他認定的發掘地點是古代米諾斯國王的宮殿遺址所在地。對克諾索斯的發掘始於1900年3月23日,開挖第一天,民工們就找到了牆和一些工藝品,而且這裡的文物埋藏得出乎意料地淺,幾乎每一鏟下去都有所收獲。經過多年的挖掘,米諾斯王宮終於出土,這座王宮就是傳說中的南海迷宮的原型。隨著發掘的深入,伊文思發現這些遺址並非是孤立的建築物,它們是一個龐大宮殿的組成部份。1900年4月5日,伊文思在王宮遺址中發現了一副壁畫,壁畫的顏色歷經千年依然鮮豔,它描述著一個優雅的黑髮人像,這就是傳說中這一神秘文明的創造者-「米諾斯人」,當時已知使用青銅器與製陶,並影響了愛琴海島嶼和希臘半島的其他民族,這一文明也被稱為「米諾斯文明」(Minoan civilization)[5]。
伊文思的發現引起軒然大波,因為謝里曼對邁錫尼文明的發現,將歐洲史的序幕提早了一千年或更早,而克里特島米諾斯王宮的發現,再次將歐洲文明的起源更加提早了整整一千年。這些考古研究證實米諾斯文明始於西元前兩千六百多年前,此時克里特島上已開始孕育愛琴海的古代文明。西元前2000年前後,克里特島以北端克諾瑞斯城為中心建立了統治全島的奴隸制國家。西元前1700年前後,克諾索斯毀於地震。後人再於廢墟上重建新城[5]。
遺跡概述
鬥牛戲壁畫
米諾斯王宮坐落在克諾索斯的凱夫拉山緩坡上,這個王宮建於約西元前2000年,佔地面積達22000平方公尺之多,王宮四周的各種建築物呈放射狀向外延伸。一些豪華的住宅裡面還有冷熱水管俱全的浴室,旁邊也有極為簡陋的小屋和茅舍。從東宮至西宮[註 1],有王后寢宮、雙斧宮[註 2]、國寶殿、樓房、貯藏室、倉庫等大小約1500多間宮室,並由一扇扇重門將整座建築物連接在一起。長形的中央庭院約佔地1400多平方公尺,把東宮和西宮結合一起。房屋和院落之間曲折多變,多級石階又使樓上樓下變得高低暢通、錯落有致,建築廊道迂迴、宮室交替,進入之後即很難找到出口,牆上還有歷經3000多年的壁畫,而且剛出土時仍是色澤鮮豔。牆上的壁畫有鬥牛戲的內容,相當符合希臘神話中所說的南海迷宮和迷宮飼養的吃童男童女的人頭牛身怪物的情節[6]。裡面更是挖掘出為數眾多的藝術品,有雕刻、壁畫以及許多跟宗教有關的文物。外觀沒有亞述帝國宮殿般壯觀,每一個宮室的規模比較小且高度也不高[7]。
文明的盛衰
克諾索斯宮殿遺址另一處
據荷馬所描述的顯示此地已有高度發達的文明,宮殿遺址內巨大的儲藏室及不設防的城市結構說明,克里特擁有一支強大的船隊,其文明因便利的交通和發達的得以發展貿易,積聚了巨額財富。克里特遺址中出土大量的青銅製武器、金屬器皿和寶石、雕刻、陶器以及彩色壁畫,反映出克里特文明繁盛時期的盛況[8]。 20世紀中期以後有考古學家發現一些自然災害證據,提出主張在西元前1470年前後,聖多里尼火山的爆發最終毀滅了克里特島的一切,隨著歲月的消逝,城市和宮殿的廢墟逐漸被泥沙掩埋[5]。
然而最新研究顯示,聖多里尼火山爆發約在西元前1645年, 因此推論米諾斯文明有可能是毀位於希臘伯羅奔尼撒半島的亞該亞人,阿該亞人民族驍勇善戰並統治著在邁錫尼、梯倫斯周圍的民族,修築大量堅固的城塞。米諾文明後期,克里特文明衰敗了,來自北方的蠻族先是征服了希臘半島,於是約在公元前1470年到公元前1380年,阿該亞人大舉入侵克里特島,然後又征服了整個克里特,此後邁錫尼用「線形文字B」取代了「線形文字A」克諾索斯 - 維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書 https://bit.ly/32566pE

2020-11-03_084750729px-Greece_location_map.svg435px-Rython_bull_head-heraklion800px-Knossos_-_09Creta_-_Palazzo_di_Cnosso800px-Knossos_frise_taureau432px-Snake_Goddess_-_Heraklion_Achaeological_Museum_retouched2020-11-03_0848482020-11-03_0848352020-11-03_0848162020-11-03_084807


第6講 https://bit.ly/3kSSCVv
從人類文化的歷史上看,希臘文明是歐洲文化的發源地,而希臘文化主要來自以愛琴海﹝Aegean Sea﹞為中心的愛琴海文明,因此愛琴海文明是歐洲最早發展的文明。這個文明包括發源於克里特島﹝Crete﹞的邁諾安﹝Minoan﹞文明與發源於伯羅奔尼撒﹝Peloponnese﹞半島的邁錫尼﹝Mycenaean﹞文明。從古希臘歷史的角度來說,愛琴海文明就是古希臘的史前文明,接著就是神話時期、古典時期、希臘化時期。
古希臘地圖
邁諾安文明〔3000 ~ 1100 B.C.〕
  愛琴海文明大約是在埃及中王國時代形成,有別於埃及文明或美索不達米亞文明所屬的河谷文化,這個文明是屬於島國文化。前兩個文明都掌控並維持著廣大的疆域,相較之下愛琴海文明的範圍則很小,克里特島只有 240 公里長,最寬處也只有 56 公里。然而這個島嶼的氣候溫和,農業發達,尤其是四面環海,保障了當地長達五百年的安全。因此,早在西元前二十五世紀時,克里特島的居民就已經創造了青銅石材並用的文化,靠著對外貿易在西元前 2000 年進入了繁榮時期,並以克諾索斯〔Knossos〕為首都建立起強大的商業王國。
  傳說中,克里特島上曾經出現一位很卓越名為「邁諾斯」〔Minos〕的國王,因此考古學家便稱他統治的王國存在時所展現的文明為「邁諾安文明」。
  儘管克里特島的地理位置與埃及相近,但是邁諾安文明與埃及文明卻有很大的差異。前者以宮殿為中心,後者以陵寢為特色。考古學家於十九世紀末在克諾索斯發掘出一個大規模的皇宮遺址,並稱之為克諾索斯皇宮〔Palace of Knossos〕。這個皇宮加上周圍的城鎮以及它的公共設施,卻是後來希臘城邦〔Polis〕的前身。
克諾索斯皇宮平面圖
  克諾索斯皇宮由灰土、木頭、石材建成,有好幾層樓高。王室住宅圍繞著中央庭院排列。公共房間則建在樓上。
克諾索斯皇宮
﹝Palace of Knossos﹞
約西元前 1600 ~ 1400 年
克諾索斯,克里特島﹝Crete﹞,希臘
  克諾索斯皇宮建築物上都塗了亮麗的色彩,並且有很多裝飾壁畫,為居住環境提供舒適的氣氛。這些壁畫的主題大多是來自大自然,譬如海浪、海草、章魚、海豚等,這充分顯現邁諾安藝術中充滿律動和歡愉的氣質。
海狗
舞者    
克諾索斯皇宮內的壁畫
﹝Wall Paintings in Palace of Knossos﹞
約西元前 1600 ~ 1400 年
克諾索斯,克里特島﹝Crete﹞,希臘
海豚
  在雕塑方面,最重要的一件是《邁諾安執蛇女神》﹝Minoan Snake Goddess ﹞。這件以彩繪裝飾的陶塑人像,在造形上,她雙手自由伸展,身著華麗的長裙,袒露出前胸的乳房。從藝術形式來看,她身上的線條不再追求埃及的嚴肅性與次序性,卻傾向於比較活潑輕鬆的表現,她面部的表情也因此流露出一種天真喜悅的感覺。
邁諾安執蛇女神
﹝Minoan Snake Goddess﹞
約西元前 1600 年
彩陶,高 34.3 公分,克諾索斯出土
赫拉克來恩考古博物館,克里特島﹝Crete﹞,希臘
  邁諾安文明沒有連貫的發展,他們的出現與消失都非常突然,或許是因為曾經遭遇到地震與火山,使邁諾斯王國受創倒地不起,雖然最後被強大與好戰的邁錫尼人〔Mycenae〕征服,但卻因為邁錫尼藝術的繼承與普及,而使得邁諾安文明得以傳播到其他地區。
邁錫尼文明〔2000 ~ 1100 B.C.〕
  邁錫尼人〔Mycenaean〕在西元前 1600 年至 1100 年群居在希臘伯羅奔尼撒﹝Peloponnese﹞半島的東南岸,與邁諾安文化極為相近。但自從 1870 年德國一位考古學家舒萊曼〔Heinrich Shliemann〕在邁錫尼進行挖掘,發現了巨大的宮殿堡壘,並有金器與用具等,證實了荷馬史詩伊利亞德〔Iliad〕中所記載的故事,因此才確定邁錫尼人是最早的希臘部落的後代。
  經過這次發掘,呈現於世人面前的是宏偉的邁錫尼文明遺跡,包括邁錫尼衛城﹝Mycenae Acropolis﹞和泰利安城堡〔Tiryns Castle〕,它們估計約建於西元前 1400 年左右。由於邁諾安建築太過自由開放且缺乏秩序,使得城牆設施的防禦能力降低,因此邁錫尼文明在建築部分便以堅固城壁的堡壘,以及可兼做王宮為第一功能。邁錫尼衛城的入口是著名的獅子門〔Lion Gate〕。
邁錫尼衛城
﹝Mycenae Acropolis﹞
約西元前 1400 年
邁錫尼﹝Mycenae﹞,希臘
  在邁錫尼衛城﹝Mycenae Acropolis﹞中,有一坐阿特雷斯寶庫 ﹝Treasury of Atreus﹞。進入這座寶庫要先走過一條壯觀和長達 40 公尺的石頭走廊前進,來到了一個由兩片巨石板鋪成的門楣,經過了這道門,就會進入了一個很特別的洞窟。洞窟的設計是一個呈蜂窩型﹝beehive﹞圓頂的石頭建築,但是整個蜂窩建築沒有用上一塊小石或水泥接合,由此可見那西元前十六世紀邁錫尼時代高超的建築技術。舒萊曼本以為這座寶庫是邁錫尼國王阿卡曼農﹝Agamannon﹞王的古墓,所以又把這黑暗堅固的石墓叫做阿卡曼農墓。阿卡曼農王就是荷馬史詩裏討伐特洛依國﹝Trojan War﹞的幕後英雄。這座特殊石墓是邁錫尼保存最完整的建築,而且是較早期的皇族墓地。
阿特雷斯寶庫
﹝Treasury of Atreus﹞
約西元前 1400 年
邁錫尼﹝Mycenae﹞,希臘
   位於邁錫尼南方 17 公里之外有一座泰利安城堡﹝Tiryns Castle﹞ ,據荷馬記載是希臘英雄赫考利斯〔Herculcs〕生之地。泰利安城堡有堅厚城牆,顯示其禦敵的功能,其中一段更建有一條長長的走廊,由兩邊石牆往上堆砌,至頂端呈拱形接口,每一塊大石都有數噸之重,石與石之間沒有石灰來補接,只以小塊石頭和泥巴來填補接縫的空間。
泰利安城堡
﹝Tiryns Castle﹞
約西元前 1400 年
泰利安﹝Tiryns﹞,希臘
  雕刻方面則有在邁錫尼出土的《黃金面具》﹝Golden Mask﹞,舒萊曼根據漂亮的鬍鬚,高高的鼻梁等特徵,推斷他就是阿卡曼農﹝Agamannon﹞的面具。這個面具除了可看出表情生動的容貌,也可看出其製作的精緻手藝。
黃金面具
﹝Golden Mask﹞
約西元前 1500 年
黃金,邁錫尼出土
國立博物館,雅典﹝Athens﹞,希臘
  愛琴海文化在繪畫部分原本是自由奔放的,但後來漸漸轉成抽象圖案,以至以簡化的人類或動物為主的圖式。這個文化後來被北方多利安人﹝Dorians﹞入侵,便告結束了。簡而言之,邁錫尼文明是以城堡、圓頂墓建築及精美的金銀工藝品著稱於世。
第6講 https://bit.ly/3kSSCVv

2020-11-03_0853432020-11-03_0853362020-11-03_0853302020-11-03_0853232020-11-03_0853182020-11-03_0853122020-11-03_0853072020-11-03_0853022020-11-03_085253


消失的文明——米諾斯文明
米諾斯文明(Minoan civilization),希臘克里特島的中、晚期文化。或譯作邁諾斯文明、彌諾斯文明、邁諾安文明、克里特文化、克里特文明,約始自公元前1900年,至前1450年左右克里特為邁錫尼人占領而結束。「米諾斯文明」一名,來自古希臘神話中之克里特賢王米諾斯。它是歐洲最早的古代文明,也是希臘古典文明的前驅。以精美的王宮建築、壁畫及陶器、工藝品等著稱於世。 
在古希臘時代,米諾斯王已是傳說人物,直至近代,學術界都認為有關米諾斯王的事跡純屬虛構。19世紀70年代初,德國考古學家先後發掘、邁錫尼城址等,證實古希臘傳說確有其歷史背景。1878年,希臘考古學家卡洛凱里諾斯在克里特島發現的一部分──陶瓶儲藏庫房,開始稱此為米諾斯王宮。1900年,英國考古學家大規模發掘克諾索斯王宮,出土的大量、遺物表明,克里特青銅文化確實是世界古代文明重要中心之一。在克里特島還發現多處王宮和城市遺址,重要者有馬利亞王宮遺址、古爾尼亞遺址等。
米諾斯神殿
地位
是希臘克里特島的青銅時代文明。是愛琴文明重要的組成部分。因其國王在希臘神話中被稱為米諾斯而得名。有時也據所在地而稱為克里特文化或克里特文明。以精美的王宮建築、壁畫及陶器、工藝品等著稱於世。米諾斯文明萌芽於公元前第三千紀末,當時愛琴海地區的基克拉澤斯文化充分發展,克里特島受其影響,過渡到青銅文化時期,並同古王國時期的埃及人發生聯繫。到公元前1900年左右,克里特島上建立起奴隸制國家,米諾斯文明遂告形成。至公元前1450年,希臘本土的邁錫尼人統治克里特島,米諾斯文明為邁錫尼文明所取代。
發掘研究
米諾斯文明經考古發掘而為世人所知。古希臘神話中雖有米諾斯王的傳說,但史學界一直認為是無稽之談。直到德國考古學者H.謝里曼發掘特洛伊城、揭開愛琴文明研究序幕之後,學術界才開始重視。
1900年英國考古學者A.伊文斯在克里特島發掘克諾索斯王宮,收穫豐盛,米諾斯文明遂被確認。
後伊文斯發掘和研究克諾索斯王宮近40年;在克里特島上還發現多處王宮和城市遺址。伊文斯把該文明分為早、中、晚期三個階段,各相當於埃及的古王國、中王國和新王國時期。
後來又有學者按克諾索斯和其他王宮的興建情況,把該文明分為舊王宮、新王宮兩個時期,以公元前1700年為界。舊王宮時期米諾斯文明的特點已經形成,但舊王宮被毀後重建的新王宮更加豪華富麗,米諾斯文明此時進入全盛。
海上霸權
在克里特文明的繁榮期,米諾斯王朝不僅統治了克里特島,還包括基克拉迪斯群島,米諾斯的商站和殖民點則遍及整個愛琴海地區。此外與埃及的密切聯繫和友好關係,使米諾斯人的商業交往日趨頻繁。為維護和擴大海外商業的發展,米諾斯人通過建立強大的海軍確立了海上霸權。古希臘史學家希羅多德在《歷史》中稱米諾斯為海上統治者,說他「是一個征服了許多土地並且是一個在戰爭中經常取得成功的國王」。修昔底德則在《伯羅奔尼撒戰爭史》中指出:「根據傳說,米諾斯是第一個組織海軍的人,他控制現在希臘海的大部分。」米諾斯海上霸權的意義就在於它控制了東部地中海的海運貿易網,它的勢力範圍形成了一個以克里特為中心,東達羅德斯島、西連伯羅尼撒半島的環形帶,這些地區和更遠的歐洲內陸作為待發展地區都迫切需要和地中海東岸的文明古國、特別是當時最富裕的埃及進行交往,而克里特控制的環形帶正好處於兩者之間,各方海運皆受其節制,從而使它得以擷取歐、亞、非三大洲的資源。
宗教
米諾斯文明的一個突出特點是他們對女性神祀的崇拜,而非男神。「埃文思已經發現米諾斯人的主神是一個強大的自然女神,而這一論斷從未被挑戰過。」
出土的壁畫和女祭司雕塑顯示了男人和婦女參與同一個體育項目(通常是跳牛),因而一些考古學家相信米諾斯社會中男人和女人有著相同的地位。甚至繼承權有可能是母系的。
諾索斯宮的跳牛雕塑
米諾斯人對宗教非常虔誠,這一點可由宗教儀式用具頻繁出現在繪畫中看出,如雙斧、神聖的雙角、放祭品的三腳桌或祭壇,這些物品都在許多廟宇中被發現,有些在室內,另一些則在露天的供奉場所。米諾斯人供奉的是一位女神,有一些以她為對象製作精巧的小雕像,雕像穿著米諾斯服裝。最初她常與蛇同時出現,但也與樹、鳥、動物有關,其中牛和鴿子最重要。女神的侍從和獸頭人身者,後者也許是扮演與宗教儀式有關的動物,這種宗教強調自然與美,而非幻想與怪誕。男性神靈以小男孩的形象出現,除了主要的女神與年輕的男性神靈,另外還有一些神和女神,他們通常手持矛或盾,但大多數情況很難區分神、祭司或宗教活動的參與者。 
蛇女神,諾索斯宮
原文網址:https://kknews.cc/history/28lrbg9.html

152410101836310npo9r40q


米諾斯文化的(Minoan) 了解古代米諾斯文明,你須知道的4處考古遺址! - 每日頭條
與古代克里特藝術與文明有關的;克里特藝術在藝術與技術上發展到相
當高的水準。米諾斯文明被學者分為早期(公元前3400-前2400)、中期
(公元前2400-前1580)以及晚期(公元前1580-前1100)。它在公元前
1500年達到頂峰。米諾斯陶器、濕壁畫及建築有其獨特的風格。早期和
早中期的陶器飾有各種植物、人物、動物和其它自然型態。1912年在克
諾索斯(Knossos)發現,並從那時起部分修復的米諾斯巨大宮殿牆上的
濕壁畫,使我們對米諾斯社會和宗教生活有所了解。雖然這些濕壁畫與
(與米諾斯人進行貿易)古埃及人的格式化壁畫相似,但米諾斯人更具
自然主義、美感和個性。米諾斯建築最好的代表為中晚期在克諾索斯、
費斯托斯(Phaistos)和馬里埃(Malia)建造的宮殿—每座宮殿是在先前
宮殿位置上建立起來的。除具備有精緻的壁飾外,這些之後搭建的宮殿
還以複雜的排水系統著稱。
米諾斯文化的(番紅花採集者,聖托里尼壁畫)
克里特文明
邁錫尼文化的(Mycenaean)
指希臘青銅文明(Helladic)晚期(約公元前1600-1100)美錫尼與希臘本
土上及其他城市的藝術與文化。從那些能與古埃及墳墓媲美的考古墳墓中
可以看出,美錫尼人安葬死者,採用裹屍法進行防腐處理,並用金色面具
覆蓋面部。這些墓穴中的陪葬的珠寶首飾、裝飾星的杯具和武器大部分為
金質的,均體現出米諾斯文化以及近東文化的影響。墓穴中還發現一些裝
飾石雕、象牙雕刻等,從美錫尼人在美錫尼、台寧斯(Tiryns)和特洛依
的墓中出土的文物中人們首次證實了荷馬史詩關於特洛依戰爭的描述。這
些發掘物是謝里曼(Heinrich Schliemann)於1870年首先發現開始進行發
掘工作的。
「阿伽門農面具」,雅典國立博物
《伊利亞特》的戰爭場面,安布羅西手抄本
邁錫尼城的獅子門
希臘青銅文明(Helladic)
凡屬於希臘本土青銅時期的事物均稱之。
希臘青銅文明區分為早期(公元前2600-2000)、中期(公元前2000-1580)
以及晚期(公元前1580-前1100)三個階段。
埃及藝術(Egyptian art)
從公元前3200年到公元前332年亞歷山大大帝征服埃及為止的古埃及藝術
。棺木雕刻與墓塚為埃及藝術的主要形式。人們在墓葬地區發現了法老王
金字塔以及一些較不出名的小墓塚。每個墓塚中均佈滿了雕塑、壁畫及留
給死者享用的居家用品。描述日常生活與祭祀的繪畫以水性顏料在不同的
質地上繪製完成。許多繪畫在極乾燥的空氣中已歷經千年以上,並且可用
濕布加以移除。埃及人所使用的顏料十分有名。至於黏結劑的真正成份還
不完全為人所知,只知道它含有牛奶、植物汁液與膠。有時埃及人也用樹
脂顏料填塗刻畫的線條。至於刻於墓塚牆壁上的浮雕也會加以上色。
厚重的死者塑像為其主要雕塑形式。這些雕像以石塊刻成,通常為標準的
站立或坐姿像,並在雕像上施以寫實彩繪;至於臉部,則不像身體那像,
通常為不同個人的臉像。埃及人的金、象牙、彩陶與半寶石工藝都極為發
達。
古埃及壁畫
《死亡之書》
古埃及壁畫
補充(參考)資料:
■ART TERMS AND TECHNIQUES
■克里特文明:
克里特文明,也譯作彌諾斯文明或邁諾安文明,是愛琴海地區的古代文明,出現於古希臘,邁錫尼文明之前的青銅時代,約公元前3000年—前1450年。該文明的發展主要集中在克里特島。“米諾斯”這個名字源於古希臘神話中的克里特國王米諾斯。20世紀初英國考古學家阿瑟·愛文斯(Sir Arthur Evans)在希臘諾索斯(Knossos)挖掘出古代的王宮遺址(就是現在的諾索斯王宮博物館)後,認為這就是傳說中米諾斯王朝的迷宮。但人們並未確定傳說中的米諾斯即是一位真實的米諾斯統治者。邁諾斯人自己如何稱呼自己的文明仍然是一個未知數。不過,古埃及人所稱的“Kefti​​u”和閃米特人的“Kaftor”或“Caphtor”都指米諾斯時期的克里特島,也許是一種啟發。………
http://www.hudong.com/wiki/%E5%85%8B%E9%87%8C%E7%89%B9%E6%96%87%E6%98%8E
■邁錫尼文明
邁錫尼文明(Mycenaean Greece,前1600年 – 前1100年) 是希臘青銅時代晚期的文明,它由伯羅奔尼撒半島的邁錫尼城而得名。這是古希臘青銅時代的最後一個階段,包括荷馬史詩在內,多大數的古希臘文學和神話歷史設定皆為此時期。…………。
http://zh.wikipedia.org/wiki/%E8%BF%88%E9%94%A1%E5%B0%BC%E6%96%87%E6%98%8E
■古埃及藝術
古埃及在公元前4000年左右出現了奴隸制國家,到公元前3000年,上埃及國王美尼斯征服了下埃及,建立了統一專制的王朝。國王被尊為法老,既是人間的君主,又是太陽神的兒子,統治者們利用宗教神秘的力量來統治國家。此後,埃及經歷了古王國(公元前3000年——公元前2300年)、中王國(公元前2150年——公元前1200年)、新王國(公元前1071年——公元前332年)三個統治時期。…………….
http://www.hudong.com/wiki/%E5%8F%A4%E5%9F%83%E5%8F%8A%E8%89%BA%E6%9C%AF
■埃及藝術:
一般指公元前332年前的埃及美術。其特點是:建築體量巨大,宏偉壯觀,具有強烈的崇高感;雕刻樸素寫實,整體性強,有觀念化、概念化和程式化的傾向;繪畫線條流暢優美,色彩豐富。現遺存一些金字塔、雕刻和墓室壁畫。埃及藝術是人類最早的文化遺產之一,具有重要的歷史價值和藝術價值。 了解古代米諾斯文明,你須知道的4處考古遺址! - 每日頭條
http://baike.baidu.com/view/719442.htm
藝術主張(三十六):米諾斯文化的、邁錫尼文化的、希臘青銅文明、埃及藝術 @ 曲線瓶工作室 :: 隨意窩 Xuite日誌 https://bit.ly/2TMSquX

2020-11-03_0854462020-11-03_0855252020-11-03_0855182020-11-03_0855112020-11-03_0855002020-11-03_085453


了解古代米諾斯文明,你須知道的4處考古遺址!
了解古代米諾斯文明,你須知道的4處考古遺址! - 每日頭條 https://bit.ly/3jSXWH9
克里特歷史文化,首先必須了解其代表性歷史文化階段 —— 古代米諾斯文明。在世人眼中,米諾斯文明充滿了神秘色彩,那些古老的建築、文物和文字隱藏了許多我們不知道的秘密。
要了解古代米諾斯文明,首先你必須知道以下4處重要考古遺址!
01伊拉克利翁
克里特最大城市
伊拉克利翁 (Heraklion),克里特島最大的城市,也是希臘主要城市中心之一,其從公元9世紀後才開始發展起來。後來,伊拉克利翁先後被阿拉伯、威尼斯和奧斯曼土耳其帝國戰略,在乾地亞占領期間統治者將其改名叫做"Khandaq" 或 "Handak"。
舊城的防禦工事是伊拉克利翁最著名遊覽景點。第一處防禦工事是由阿拉伯人建立,於公元15世紀毀於威尼斯人之手。七座城堡之中,只有馬丁嫩戈城堡保存至今,遊客在此可俯瞰全城景色。在此,還能參觀著名的希臘作家N. Kazantzakis的墳墓。進入馬丁嫩戈城堡需經過四個大門,僅只有兩個大門保存完好,一個有長著翅膀的獅子的標誌,建於1570年,另一個是建於1587年,位於南邊的新城門。跨過大門,仿佛時光穿梭一般,進入了一個充滿神秘和滄桑歷史的世界。
漫步伊拉克利翁城區,你將看到許多威尼斯與土耳其風格的噴泉,而它們是這裡的標誌。其中最著名是威尼斯式Morozini噴泉。它和建於1628年的the Lions噴泉深受本地人和遊客喜愛,遇見它們必定要合影留念。
遊覽市中心,你將看到許多建造於中世紀的紀念碑,而那時正值伊拉克利翁發展繁榮期。由港口進入Avgoustou街,來到廣場,這裡有一座建於1872年的拜占庭教堂——聖提多斯教堂,旁邊即是建於16世紀的威尼斯門廊,這是一座帶拱廊的建築,採用了繁複的花紋與獎盃等裝飾,壯觀華麗。據說,在威尼斯統治時期,這裡曾是公爵和其他貴族開會的地方。
伊拉克利翁的眾多教堂中,位於Agia Ekaterini廣場的Agios Minas教堂 (1862-1895) 十分宏偉華麗。與它相鄰的是Mikros Agios Minas教堂,東北邊坐落著建於16世紀的Agia Ekaterini教堂,如今它是用來陳列克里特島文藝復興時期的展品的博物館。威尼斯廣場有一座建於13世紀的Agios Markos教堂塔,此外還有聖彼得羅斯和帕夫洛斯修道院,Panagia Akrotiriani教堂和Panagia ton Stavroforon教堂等。
遊覽伊拉克利翁市中心,你一定要前往參觀伊拉克利翁考古博物館,這是一座功能型建築,是希臘最大最重要的博物館之一。
2014年初博物館進行了翻新,新展區展保管克里特島史前所有時期的手工藝品代表作,包括陶器、石雕物件、印章、小型雕刻物件、金屬物件以及在宮殿、豪宅、定居點、陪葬古蹟、聖所和洞穴中發現的壁畫。這些藏品覆蓋了從新石器時代到羅馬時代超過5,500年時間跨度的歷史。
參觀亮點 - 斐斯托斯圓盤
斐斯托斯圓盤,一個雕刻有象形文字和表意文字的泥土圓盤,是伊拉克利翁考古博物館中最令人印象深刻的手工藝品之一。持蛇女神、米洛斯壁畫、如「巴黎婦人」藏品、米洛斯國王指環和知名的「小蜜蜂」珠寶也都是最令人著迷的展品。
伊拉克利翁考古博物館
地點:克里特島伊拉克利翁,Xanthoudidou街與Xatzidaki街之間。
開放時間:
夏季:周一 13:30——20:00,周二至周日 08:00——20:00
冬季:周一 12:00——17:00,周二至周日 08:30——15:00
票價:
全價€4 優惠價€2
特價套票:全價€10,優惠價€5
02戈提那遺址
城堡中的遺址
公元前16世紀,人們在伊拉克利翁以南46公里處發現了戈提那遺址,並發現出土了許多米諾斯時期的物品。儘管關於戈提那是否在米諾斯時期繁榮發展存在很大爭議,但確定的是,在那個時代這座城市確實存在,因為荷馬曾提到過它。
在米諾斯時期,費斯托斯是最具影響力的城市,而在公元前1000年的時候,戈提那超越費斯托斯,在克里特島占據重要地位。
1884年,戈提那遺址開始發掘,發現了位於城堡中的人類居住廢墟遺址,其歷史可以追溯到公元前1050年,而其毀滅大約在公元前7世紀。根絕這些發現表明,人類在戈提那定居可以追溯到新石器時代。城堡中還有一座古寺廟,以及一些雕塑和壁畫。
03克諾索斯遺址
米諾斯文明的中心地
在古代,克諾索斯是繼戈提那之後克里特島最重要的城市。其位於伊拉克利翁以南5公里處,是歐洲最重要的考古遺址地區之一。克諾索斯是米諾斯文明中最重要也是最知名的宮殿遺址。
作為充滿傳奇色彩的米諾斯文明中心地,克諾索斯的重要影響一直從公元前1900年延續至1400年。克諾索斯宮是克里特島最具代表性的文明象徵,它向世人展示了兩種不同的建築風格,然而在公元前1450年的聖托里尼地震遭受破壞。
克諾索斯遺址包括克諾索斯宮遺址、官員、祭司和居民住所,以及墓地。克諾索斯宮殿占地22,000平米,是一處圍繞中央法院而建的綜合建築,內部錯綜複雜,除了有皇家公寓之外,還包含禮儀場所、珍品館、工作間以及儲藏室。
04斐斯托斯遺址
斐斯托斯圓盤
伊拉克利翁西南63公里處是古代米諾斯文明中重要的斐斯托斯遺址。遺址位於克里特島的中央。它是米諾斯時期的重要城址,擁有一座宮殿建築,後與克諾索斯宮殿毀於同一時期。
在這裡考古發現了著名的斐斯托斯圓盤,上面刻有謎一般的古老文字。
斐斯托斯宮殿建築布局與克諾索斯宮殿相同,而在內部裝飾上,它卻沒有多少壁畫,地板和牆面上覆蓋了一層質樸的白色石膏板。整個宮殿面積約有9,000平米。
了解古代米諾斯文明,你須知道的4處考古遺址! - 每日頭條 https://bit.ly/3jSXWH9
原文網址:https://kknews.cc/history/rqggv3r.html

401r00016n6555s8n775401p000186n6r80q8421401s00016o14no449po4401p0001869p9n1033464020000162p99pn8q2p3401o0004893789q156294020000162p7s97p18r3401n00041o883r8p1623401q000181290o2o02pp401r00016n67qr61n66o401n00041o877548q7s4401o00048939nr6q312o401r00016n6n8p8188rq401q0001812o4436oo56401r00016n66027p92n4


消失的文明——米諾斯文明
米諾斯文明(Minoan civilization),希臘克里特島的中、晚期文化。或譯作邁諾斯文明、彌諾斯文明、邁諾安文明、克里特文化、克里特文明,約始自公元前1900年,至前1450年左右克里特為邁錫尼人占領而結束。「米諾斯文明」一名,來自古希臘神話中之克里特賢王米諾斯。它是歐洲最早的古代文明,也是希臘古典文明的前驅。以精美的王宮建築、壁畫及陶器、工藝品等著稱於世。 
在古希臘時代,米諾斯王已是傳說人物,直至近代,學術界都認為有關米諾斯王的事跡純屬虛構。19世紀70年代初,德國考古學家先後發掘、邁錫尼城址等,證實古希臘傳說確有其歷史背景。1878年,希臘考古學家卡洛凱里諾斯在克里特島發現的一部分──陶瓶儲藏庫房,開始稱此為米諾斯王宮。1900年,英國考古學家大規模發掘克諾索斯王宮,出土的大量、遺物表明,克里特青銅文化確實是世界古代文明重要中心之一。在克里特島還發現多處王宮和城市遺址,重要者有馬利亞王宮遺址、古爾尼亞遺址等。
米諾斯神殿
地位
是希臘克里特島的青銅時代文明。是愛琴文明重要的組成部分。因其國王在希臘神話中被稱為米諾斯而得名。有時也據所在地而稱為克里特文化或克里特文明。以精美的王宮建築、壁畫及陶器、工藝品等著稱於世。米諾斯文明萌芽於公元前第三千紀末,當時愛琴海地區的基克拉澤斯文化充分發展,克里特島受其影響,過渡到青銅文化時期,並同古王國時期的埃及人發生聯繫。到公元前1900年左右,克里特島上建立起奴隸制國家,米諾斯文明遂告形成。至公元前1450年,希臘本土的邁錫尼人統治克里特島,米諾斯文明為邁錫尼文明所取代。
發掘研究
米諾斯文明經考古發掘而為世人所知。古希臘神話中雖有米諾斯王的傳說,但史學界一直認為是無稽之談。直到德國考古學者H.謝里曼發掘特洛伊城、揭開愛琴文明研究序幕之後,學術界才開始重視。
1900年英國考古學者A.伊文斯在克里特島發掘克諾索斯王宮,收穫豐盛,米諾斯文明遂被確認。
後伊文斯發掘和研究克諾索斯王宮近40年;在克里特島上還發現多處王宮和城市遺址。伊文斯把該文明分為早、中、晚期三個階段,各相當於埃及的古王國、中王國和新王國時期。
後來又有學者按克諾索斯和其他王宮的興建情況,把該文明分為舊王宮、新王宮兩個時期,以公元前1700年為界。舊王宮時期米諾斯文明的特點已經形成,但舊王宮被毀後重建的新王宮更加豪華富麗,米諾斯文明此時進入全盛。
海上霸權
在克里特文明的繁榮期,米諾斯王朝不僅統治了克里特島,還包括基克拉迪斯群島,米諾斯的商站和殖民點則遍及整個愛琴海地區。此外與埃及的密切聯繫和友好關係,使米諾斯人的商業交往日趨頻繁。為維護和擴大海外商業的發展,米諾斯人通過建立強大的海軍確立了海上霸權。古希臘史學家希羅多德在《歷史》中稱米諾斯為海上統治者,說他「是一個征服了許多土地並且是一個在戰爭中經常取得成功的國王」。修昔底德則在《伯羅奔尼撒戰爭史》中指出:「根據傳說,米諾斯是第一個組織海軍的人,他控制現在希臘海的大部分。」米諾斯海上霸權的意義就在於它控制了東部地中海的海運貿易網,它的勢力範圍形成了一個以克里特為中心,東達羅德斯島、西連伯羅尼撒半島的環形帶,這些地區和更遠的歐洲內陸作為待發展地區都迫切需要和地中海東岸的文明古國、特別是當時最富裕的埃及進行交往,而克里特控制的環形帶正好處於兩者之間,各方海運皆受其節制,從而使它得以擷取歐、亞、非三大洲的資源。
宗教
米諾斯文明的一個突出特點是他們對女性神祀的崇拜,而非男神。「埃文思已經發現米諾斯人的主神是一個強大的自然女神,而這一論斷從未被挑戰過。」
出土的壁畫和女祭司雕塑顯示了男人和婦女參與同一個體育項目(通常是跳牛),因而一些考古學家相信米諾斯社會中男人和女人有著相同的地位。甚至繼承權有可能是母系的。
諾索斯宮的跳牛雕塑
米諾斯人對宗教非常虔誠,這一點可由宗教儀式用具頻繁出現在繪畫中看出,如雙斧、神聖的雙角、放祭品的三腳桌或祭壇,這些物品都在許多廟宇中被發現,有些在室內,另一些則在露天的供奉場所。米諾斯人供奉的是一位女神,有一些以她為對象製作精巧的小雕像,雕像穿著米諾斯服裝。最初她常與蛇同時出現,但也與樹、鳥、動物有關,其中牛和鴿子最重要。女神的侍從和獸頭人身者,後者也許是扮演與宗教儀式有關的動物,這種宗教強調自然與美,而非幻想與怪誕。男性神靈以小男孩的形象出現,除了主要的女神與年輕的男性神靈,另外還有一些神和女神,他們通常手持矛或盾,但大多數情況很難區分神、祭司或宗教活動的參與者。 
蛇女神,諾索斯宮
原文網址:https://kknews.cc/history/28lrbg9.html

152410101836310npo9r40q (1)1524100746939qp944n68on2020-11-05_2110302020-11-05_211252


神秘的米諾斯文明,難道真是歐洲人虛構的嗎?
神秘的米诺斯文明,难道真是欧洲人虚构的吗? - 知乎 https://bit.ly/3kVYdKC
如果不是邁錫尼城址的發現,米諾斯文明估計直到現在都還是一個傳說。
有人說,它是歐洲最早的古代文明,也有人說,它是希臘古典文明的先驅,以王宮建築、壁畫及陶器、工藝品等著稱於世。
它就像已經失落的亞特蘭蒂斯城一樣,人們對它知之甚少,甚至連這個名字也只是一個現代的稱呼。 它們屬於哪個民族,創造了怎樣燦爛的文化,又是如何悄無聲息地消失在歷史長河中的呢?
著名的米諾斯迷宮
克里特島上的異域文化
米諾斯文明(Minoan Civilization),也譯作彌諾斯文明,是在愛琴海的克里特島上出現的第一個文明,存在於約西元前2000-前1450年。
因為出現於古希臘,它很容易被歸為古希臘文明方隊,但事實上,米諾斯文明即克裡特文明與古希臘文明沒有絲毫關聯。 當希臘人出現的時候,克裡特文明已經在大海中消亡了......
米諾斯人如何稱呼自己的文明是一個未知數,而現如今的名字則來源於古希臘神話中的克里特國王米諾斯。
宙斯的眾多情人之一:女神歐羅巴
米諾斯是宙斯和歐羅巴的兒子,因為被天后赫拉排擠,他和母親歐羅巴躲到了克里特島。 這個島上的國王阿斯特瑞厄斯與歐羅巴結婚,並收養了她的兒子。 之後,米諾斯成為克里特國王。
米諾斯因智慧和公正而著名,死後成為了冥國的判官。 因為米諾斯的故事太具神話色彩,在古希臘時代,米諾斯王就被看作了傳說人物,更別說直到近代,學術界都認為有關米諾斯王的事蹟純屬虛構了。
然而,曾經存在過的歷史總會殘留著蛛絲馬跡,等待著後人的開啟。
1878年,希臘考古學家卡洛凱里諾斯在克里特島發現的一部分──陶瓶儲藏庫房,並開始稱此為米諾斯王宮。
克諾索斯王宮遺址
20世紀初,英國考古學家亞瑟·愛文斯在希臘克諾索斯挖掘出古代的王宮遺址(即現在的克諾索斯王宮博物館)后,認為這就是傳說中米諾斯的迷宮。
出土的大量遺物表明,克里特青銅文化確實是世界古代文明重要中心之一。 比如克里特島還有很多處王宮和城市遺址,重要的有馬利亞王宮遺址、古爾尼亞遺址等。
此外,考古學家在法伊斯托斯和馬里亞也發現了宮殿。 島嶼可能被劃分為四個政治區域,北面的從克諾索斯管理,南面的從法伊斯托斯管理,中東部的從馬里亞,最東端由下紮克羅斯管理。
不僅如此,考古學家還發現,米諾斯有著極富魅力的異域文化。
線形文字A
米諾斯的男人穿褶皺短裙,纏腰帶,婦女則穿敞開至肚臍的長袍,配以短袖和鑲邊的裙子,服裝上的花紋多為對稱幾何形狀。 他們還使用一種尚未被破解的線性文字A,這是一種早期用來記事的希臘語字母。
米諾斯女神像
米諾斯宗教中對於女神的描寫也大大超過男神。 比如掌管生育的母神,一個女性的動物主宰,一個城市、家庭、收穫、冥界的女性保護者等,她們通常顯現為蛇、鳥、罌粟,或一個頭為某種動物的形象。
在米諾斯,婦女有著較高的地位,甚至繼承權有可能是母系的。 婦女可以擁有並繼承財產,而且可以向丈夫提出離婚。
瘋狂的跳牛雜技
並且,可能是出於宗教原因,年輕的米諾斯男女喜歡表演有生命危險的雜技。 他們輪流從衝過來的公牛的角上跳過去。 跳完舞后,他們把公牛宰殺了,把血撒在大地上獻神。 即使很少有人在跳過這種舞后能活下來,他們仍樂此不疲......
海上霸國的超前文明
希臘文明一直被奉為高度超前的文明,但其實,早在4000年前,地中海克里特島的社會發展就比大陸上的希臘要早好幾百年,貿易、航海、發達的排水系統都是他們玩剩下的。
農業:米諾斯人不僅會飼養牛、豬、山羊,還種植小麥、大麥、野豌豆、鷹嘴豆,培育葡萄、無花果、橄欖。 神奇的是,很早開始他們就已經學會種植罌粟,並可能用於製造鴉片了,還知道如何馴養蜜蜂,並且從近東接受了石榴和溫柏。
畫中年輕的國王正在百合花叢中主持祭祖活動
建築:別以為出現年代早,建築就非常簡陋,米諾斯人就跳出來打臉了。 他們的城市由石子鋪成的路連接,石子是用銅鋸切成。 道路還修建有排水系統,上層貴族還可享受用粘土製成的下水道設施。
而米諾斯人居住的房屋,通常為平的瓦片頂,灰泥、木質或是大石板地面,整體有兩三層樓高。 他們可能用石塊和碎礫建造矮牆,挑高使用泥磚,用天花板上的橫木來支撐屋頂。
米諾斯皇宮的想像圖
雄偉的米諾斯主皇宮就有五層高,裡面有1300多個房間,房間的牆壁上還裝飾著表現米諾斯人生活的彩色繪畫,極富藝術氣息。 宮內設有宗教神殿、工匠的工作室,儲存室和起居室等。
商業:米諾斯人以從事海外貿易為主,他們的文化在約西元前1700年之前就顯示出了高度的組織性,許多歷史學家都認為米諾斯人在與同時期重要的錫交易中扮演了重要角色。
克里特人的繪畫題材首選海洋生物
米諾斯水手不僅在克裡特島周圍的驚濤駭浪中打魚並把漁貨銷售到地中海東部,還進行番紅花的貿易。 這是一種產自愛琴地區的自然基因變種,現在已經很難找到這種貿易的實物證據,聖托裡尼的一幅壁畫"番紅花採集者"似乎還在述說昔日的繁華。
壁畫:番紅花採集者
更耐用的交易品是貿易市場上的香餑餑,如陶、銅、錫,以及大量的金銀奢侈品。
米諾斯人的海上貿易網路
藝術:由於木頭和織物無法抵禦歲月的侵襲,米諾斯文明最重要的藝術遺存為米諾斯陶器、宮殿建築與壁畫、石雕以及印章。 藝術和物質文化的遺跡,特別是陶瓷風格的序列,説明在考古學中界定了米諾斯文化的三個階段,每個階段有其自有的特徵。
戈提那遺址
要瞭解古代米諾斯藝術,克里特最大城市伊拉克利翁的考古博物館、戈提那遺址、克諾索斯遺址、斐斯托斯遺址都是最好的老師。
米諾斯是如何消亡於大海的?
毫無疑問,克里特島是歐洲古文明的發祥地之一。 然而,大約在西元前1500年前後,這座島上的所有城市,突然在一夕間全部被毀壞,這個古老的文明便從地球上永遠地消失了...... 人們對它消失的原因議論紛紛,但真相依舊撲朔迷離。
猜測一:火山滅亡
正如龐貝古城曾一度被湮沒在火山灰下長達千年般,很多人都支援米諾斯文明毀於火山爆發的觀點。
火山爆發是一場巨大的災難
1967年,美國考古學家在克裡特島以北130公里的桑托林島六十米厚的火山灰下,挖出一座古代商業城市。 經考證,這座城市是在西元前1500年前後,桑托林火山大爆發時被火山灰所埋葬。
那可能是人類歷史上最猛烈的一次火山大爆發,噴出的火山灰渣佔地面積廣達62.5平方公里,島上的城市幾乎在一瞬間就被埋在厚厚的火山灰下,並波及地中海沿岸及島嶼。
文獻記載,當時埃及的上空也曾出現了三天漆黑一片的情景。 此外,火山爆發還會引發巨大的海嘯,這些滔天巨浪,滾滾南下,很可能摧毀了克裡特島上的城市、村莊,米諾斯王國也隨之化為烏有。
猜測二:饑荒
也有證據表明,貿易網路的失敗導致了米諾斯的城鎮為饑荒所毀。 當時,米諾斯的麥子供應主要來自於黑海海岸的農場。
許多學者認為:古代的貿易王朝很容易因為貿易網路的斷裂而崩塌。 因為缺乏調控手段,糧食和其他生活資源未被適當地重視,而奢侈品卻被不當地過高估價,結果導致了饑荒和人口減小。
與此同時,日益成熟的鐵器逐漸取代銅器,米諾斯商人的貿易受到了嚴重的打擊。 當饑荒無法為貿易所緩解的時候,文明的衰落就不可避免了。
猜測三:外敵入侵說
部分學者認為,邁錫尼的入侵才是導致米諾斯文明隕落的直接原因。 米諾斯的航海能力因為錫拉火山的噴發而遭到重創,邁錫尼趁機入侵,當時的米諾斯國王的管理技能根本無法維持這樣一個龐大的貿易王國,於是很快國家走向滅亡。
少數生還的人,將米諾斯的文字、藝術、先進的技術帶到希臘伯羅奔尼撒半島東北部,逐漸發展起燦爛的邁錫尼文明。
克里特象形文字,字意:戰車
然而,大約在西元前12~前11世紀時,多利安人南下摧毀了邁錫尼文明。 隨著漫長歲月的流逝,人們已經逐漸淡忘了當時這一處於歐洲領先地位的燦爛的古代文明,米諾斯文明徹底淪為了傳說
假作真時真亦假! 誰能想到一個盲眼行吟詩人的故事裡竟藏著一段真實存在的歷史? 邁錫尼城址的發現如同打開了黑暗中的一個缺口,是否未來還有更多考古遺址的出土,去驗證那些古老的傳說?
神秘的米诺斯文明,难道真是欧洲人虚构的吗? - 知乎 https://bit.ly/3kVYdKC

2020-11-05_2112522020-11-05_2114302020-11-05_2114242020-11-05_2114162020-11-05_2114042020-11-05_2113372020-11-05_2113202020-11-05_211314v2-8236e5adb3f5a732b883d59362e83f37_720w

第6講


第 6 講《愛琴海文明的藝術》第6講 https://bit.ly/3kSSCVv
  從人類文化的歷史上看,希臘文明是歐洲文化的發源地,而希臘文化主要來自以愛琴海﹝Aegean Sea﹞為中心的愛琴海文明,因此愛琴海文明是歐洲最早發展的文明。這個文明包括發源於克里特島﹝Crete﹞的邁諾安﹝Minoan﹞文明與發源於伯羅奔尼撒﹝Peloponnese﹞半島的邁錫尼﹝Mycenaean﹞文明。從古希臘歷史的角度來說,愛琴海文明就是古希臘的史前文明,接著就是神話時期、古典時期、希臘化時期。
古希臘地圖
邁諾安文明〔3000 ~ 1100 B.C.〕
  愛琴海文明大約是在埃及中王國時代形成,有別於埃及文明或美索不達米亞文明所屬的河谷文化,這個文明是屬於島國文化。前兩個文明都掌控並維持著廣大的疆域,相較之下愛琴海文明的範圍則很小,克里特島只有 240 公里長,最寬處也只有 56 公里。然而這個島嶼的氣候溫和,農業發達,尤其是四面環海,保障了當地長達五百年的安全。因此,早在西元前二十五世紀時,克里特島的居民就已經創造了青銅石材並用的文化,靠著對外貿易在西元前 2000 年進入了繁榮時期,並以克諾索斯〔Knossos〕為首都建立起強大的商業王國。
  傳說中,克里特島上曾經出現一位很卓越名為「邁諾斯」〔Minos〕的國王,因此考古學家便稱他統治的王國存在時所展現的文明為「邁諾安文明」。
  儘管克里特島的地理位置與埃及相近,但是邁諾安文明與埃及文明卻有很大的差異。前者以宮殿為中心,後者以陵寢為特色。考古學家於十九世紀末在克諾索斯發掘出一個大規模的皇宮遺址,並稱之為克諾索斯皇宮〔Palace of Knossos〕。這個皇宮加上周圍的城鎮以及它的公共設施,卻是後來希臘城邦〔Polis〕的前身。
克諾索斯皇宮平面圖
  克諾索斯皇宮由灰土、木頭、石材建成,有好幾層樓高。王室住宅圍繞著中央庭院排列。公共房間則建在樓上。
克諾索斯皇宮
﹝Palace of Knossos﹞
約西元前 1600 ~ 1400 年
克諾索斯,克里特島﹝Crete﹞,希臘
  克諾索斯皇宮建築物上都塗了亮麗的色彩,並且有很多裝飾壁畫,為居住環境提供舒適的氣氛。這些壁畫的主題大多是來自大自然,譬如海浪、海草、章魚、海豚等,這充分顯現邁諾安藝術中充滿律動和歡愉的氣質。
海狗
舞者    
克諾索斯皇宮內的壁畫
﹝Wall Paintings in Palace of Knossos﹞
約西元前 1600 ~ 1400 年
克諾索斯,克里特島﹝Crete﹞,希臘
海豚
  在雕塑方面,最重要的一件是《邁諾安執蛇女神》﹝Minoan Snake Goddess ﹞。這件以彩繪裝飾的陶塑人像,在造形上,她雙手自由伸展,身著華麗的長裙,袒露出前胸的乳房。從藝術形式來看,她身上的線條不再追求埃及的嚴肅性與次序性,卻傾向於比較活潑輕鬆的表現,她面部的表情也因此流露出一種天真喜悅的感覺。
邁諾安執蛇女神
﹝Minoan Snake Goddess﹞
約西元前 1600 年
彩陶,高 34.3 公分,克諾索斯出土
赫拉克來恩考古博物館,克里特島﹝Crete﹞,希臘
  邁諾安文明沒有連貫的發展,他們的出現與消失都非常突然,或許是因為曾經遭遇到地震與火山,使邁諾斯王國受創倒地不起,雖然最後被強大與好戰的邁錫尼人〔Mycenae〕征服,但卻因為邁錫尼藝術的繼承與普及,而使得邁諾安文明得以傳播到其他地區。
邁錫尼文明〔2000 ~ 1100 B.C.〕
  邁錫尼人〔Mycenaean〕在西元前 1600 年至 1100 年群居在希臘伯羅奔尼撒﹝Peloponnese﹞半島的東南岸,與邁諾安文化極為相近。但自從 1870 年德國一位考古學家舒萊曼〔Heinrich Shliemann〕在邁錫尼進行挖掘,發現了巨大的宮殿堡壘,並有金器與用具等,證實了荷馬史詩伊利亞德〔Iliad〕中所記載的故事,因此才確定邁錫尼人是最早的希臘部落的後代。
  經過這次發掘,呈現於世人面前的是宏偉的邁錫尼文明遺跡,包括邁錫尼衛城﹝Mycenae Acropolis﹞和泰利安城堡〔Tiryns Castle〕,它們估計約建於西元前 1400 年左右。由於邁諾安建築太過自由開放且缺乏秩序,使得城牆設施的防禦能力降低,因此邁錫尼文明在建築部分便以堅固城壁的堡壘,以及可兼做王宮為第一功能。邁錫尼衛城的入口是著名的獅子門〔Lion Gate〕。
邁錫尼衛城
﹝Mycenae Acropolis﹞
約西元前 1400 年
邁錫尼﹝Mycenae﹞,希臘
  在邁錫尼衛城﹝Mycenae Acropolis﹞中,有一坐阿特雷斯寶庫 ﹝Treasury of Atreus﹞。進入這座寶庫要先走過一條壯觀和長達 40 公尺的石頭走廊前進,來到了一個由兩片巨石板鋪成的門楣,經過了這道門,就會進入了一個很特別的洞窟。洞窟的設計是一個呈蜂窩型﹝beehive﹞圓頂的石頭建築,但是整個蜂窩建築沒有用上一塊小石或水泥接合,由此可見那西元前十六世紀邁錫尼時代高超的建築技術。舒萊曼本以為這座寶庫是邁錫尼國王阿卡曼農﹝Agamannon﹞王的古墓,所以又把這黑暗堅固的石墓叫做阿卡曼農墓。阿卡曼農王就是荷馬史詩裏討伐特洛依國﹝Trojan War﹞的幕後英雄。這座特殊石墓是邁錫尼保存最完整的建築,而且是較早期的皇族墓地。
阿特雷斯寶庫
﹝Treasury of Atreus﹞
約西元前 1400 年
邁錫尼﹝Mycenae﹞,希臘
   位於邁錫尼南方 17 公里之外有一座泰利安城堡﹝Tiryns Castle﹞ ,據荷馬記載是希臘英雄赫考利斯〔Herculcs〕生之地。泰利安城堡有堅厚城牆,顯示其禦敵的功能,其中一段更建有一條長長的走廊,由兩邊石牆往上堆砌,至頂端呈拱形接口,每一塊大石都有數噸之重,石與石之間沒有石灰來補接,只以小塊石頭和泥巴來填補接縫的空間。
泰利安城堡
﹝Tiryns Castle﹞
約西元前 1400 年
泰利安﹝Tiryns﹞,希臘
  雕刻方面則有在邁錫尼出土的《黃金面具》﹝Golden Mask﹞,舒萊曼根據漂亮的鬍鬚,高高的鼻梁等特徵,推斷他就是阿卡曼農﹝Agamannon﹞的面具。這個面具除了可看出表情生動的容貌,也可看出其製作的精緻手藝。
黃金面具
﹝Golden Mask﹞
約西元前 1500 年
黃金,邁錫尼出土
國立博物館,雅典﹝Athens﹞,希臘
  愛琴海文化在繪畫部分原本是自由奔放的,但後來漸漸轉成抽象圖案,以至以簡化的人類或動物為主的圖式。這個文化後來被北方多利安人﹝Dorians﹞入侵,便告結束了。簡而言之,邁錫尼文明是以城堡、圓頂墓建築及精美的金銀工藝品著稱於世
第6講 https://bit.ly/3kSSCVv


米諾斯文化的(Minoan)藝術主張(三十六):米諾斯文化的、邁錫尼文化的、希臘青銅文明、埃及藝術 @ 曲線瓶工作室 :: 隨意窩 Xuite日誌 https://bit.ly/2TMSquX
與古代克里特藝術與文明有關的;克里特藝術在藝術與技術上發展到相
當高的水準。米諾斯文明被學者分為早期(公元前3400-前2400)、中期
(公元前2400-前1580)以及晚期(公元前1580-前1100)。它在公元前
1500年達到頂峰。米諾斯陶器、濕壁畫及建築有其獨特的風格。早期和
早中期的陶器飾有各種植物、人物、動物和其它自然型態。1912年在克
諾索斯(Knossos)發現,並從那時起部分修復的米諾斯巨大宮殿牆上的
濕壁畫,使我們對米諾斯社會和宗教生活有所了解。雖然這些濕壁畫與
(與米諾斯人進行貿易)古埃及人的格式化壁畫相似,但米諾斯人更具
自然主義、美感和個性。米諾斯建築最好的代表為中晚期在克諾索斯、
費斯托斯(Phaistos)和馬里埃(Malia)建造的宮殿—每座宮殿是在先前
宮殿位置上建立起來的。除具備有精緻的壁飾外,這些之後搭建的宮殿
還以複雜的排水系統著稱。
米諾斯文化的(番紅花採集者,聖托里尼壁畫)
克里特文明
邁錫尼文化的(Mycenaean)
指希臘青銅文明(Helladic)晚期(約公元前1600-1100)美錫尼與希臘本
土上及其他城市的藝術與文化。從那些能與古埃及墳墓媲美的考古墳墓中
可以看出,美錫尼人安葬死者,採用裹屍法進行防腐處理,並用金色面具
覆蓋面部。這些墓穴中的陪葬的珠寶首飾、裝飾星的杯具和武器大部分為
金質的,均體現出米諾斯文化以及近東文化的影響。墓穴中還發現一些裝
飾石雕、象牙雕刻等,從美錫尼人在美錫尼、台寧斯(Tiryns)和特洛依
的墓中出土的文物中人們首次證實了荷馬史詩關於特洛依戰爭的描述。這
些發掘物是謝里曼(Heinrich Schliemann)於1870年首先發現開始進行發
掘工作的。
「阿伽門農面具」,雅典國立博物
《伊利亞特》的戰爭場面,安布羅西手抄本
邁錫尼城的獅子門
希臘青銅文明(Helladic)
凡屬於希臘本土青銅時期的事物均稱之。
希臘青銅文明區分為早期(公元前2600-2000)、中期(公元前2000-1580)
以及晚期(公元前1580-前1100)三個階段。
埃及藝術(Egyptian art)
從公元前3200年到公元前332年亞歷山大大帝征服埃及為止的古埃及藝術
。棺木雕刻與墓塚為埃及藝術的主要形式。人們在墓葬地區發現了法老王
金字塔以及一些較不出名的小墓塚。每個墓塚中均佈滿了雕塑、壁畫及留
給死者享用的居家用品。描述日常生活與祭祀的繪畫以水性顏料在不同的
質地上繪製完成。許多繪畫在極乾燥的空氣中已歷經千年以上,並且可用
濕布加以移除。埃及人所使用的顏料十分有名。至於黏結劑的真正成份還
不完全為人所知,只知道它含有牛奶、植物汁液與膠。有時埃及人也用樹
脂顏料填塗刻畫的線條。至於刻於墓塚牆壁上的浮雕也會加以上色。
厚重的死者塑像為其主要雕塑形式。這些雕像以石塊刻成,通常為標準的
站立或坐姿像,並在雕像上施以寫實彩繪;至於臉部,則不像身體那像,
通常為不同個人的臉像。埃及人的金、象牙、彩陶與半寶石工藝都極為發
達。
古埃及壁畫
《死亡之書》
古埃及壁畫
補充(參考)資料:
■ART TERMS AND TECHNIQUES
■克里特文明:
克里特文明,也譯作彌諾斯文明或邁諾安文明,是愛琴海地區的古代文明,出現於古希臘,邁錫尼文明之前的青銅時代,約公元前3000年—前1450年。該文明的發展主要集中在克里特島。“米諾斯”這個名字源於古希臘神話中的克里特國王米諾斯。20世紀初英國考古學家阿瑟·愛文斯(Sir Arthur Evans)在希臘諾索斯(Knossos)挖掘出古代的王宮遺址(就是現在的諾索斯王宮博物館)後,認為這就是傳說中米諾斯王朝的迷宮。但人們並未確定傳說中的米諾斯即是一位真實的米諾斯統治者。邁諾斯人自己如何稱呼自己的文明仍然是一個未知數。不過,古埃及人所稱的“Kefti​​u”和閃米特人的“Kaftor”或“Caphtor”都指米諾斯時期的克里特島,也許是一種啟發。………
http://www.hudong.com/wiki/%E5%85%8B%E9%87%8C%E7%89%B9%E6%96%87%E6%98%8E
■邁錫尼文明
邁錫尼文明(Mycenaean Greece,前1600年 – 前1100年) 是希臘青銅時代晚期的文明,它由伯羅奔尼撒半島的邁錫尼城而得名。這是古希臘青銅時代的最後一個階段,包括荷馬史詩在內,多大數的古希臘文學和神話歷史設定皆為此時期。…………。
http://zh.wikipedia.org/wiki/%E8%BF%88%E9%94%A1%E5%B0%BC%E6%96%87%E6%98%8E
■古埃及藝術
古埃及在公元前4000年左右出現了奴隸制國家,到公元前3000年,上埃及國王美尼斯征服了下埃及,建立了統一專制的王朝。國王被尊為法老,既是人間的君主,又是太陽神的兒子,統治者們利用宗教神秘的力量來統治國家。此後,埃及經歷了古王國(公元前3000年——公元前2300年)、中王國(公元前2150年——公元前1200年)、新王國(公元前1071年——公元前332年)三個統治時期。…………….
http://www.hudong.com/wiki/%E5%8F%A4%E5%9F%83%E5%8F%8A%E8%89%BA%E6%9C%AF
■埃及藝術:
一般指公元前332年前的埃及美術。其特點是:建築體量巨大,宏偉壯觀,具有強烈的崇高感;雕刻樸素寫實,整體性強,有觀念化、概念化和程式化的傾向;繪畫線條流暢優美,色彩豐富。現遺存一些金字塔、雕刻和墓室壁畫。埃及藝術是人類最早的文化遺產之一,具有重要的歷史價值和藝術價值
藝術主張(三十六):米諾斯文化的、邁錫尼文化的、希臘青銅文明、埃及藝術 @ 曲線瓶工作室 :: 隨意窩 Xuite日誌 https://bit.ly/2TMSquX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nicecasio 的頭像
    nicecasio

    姜朝鳳宗族

    nicecasio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