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empFileForShare_20220813-091042

120855053_10222855552288181_6837998782638422512_nDNrzpp6VQAAt5l5DNrzpp4VwAA3-ot

二重埔出生的彭瑞麟與恩師石川欽一郎的合照
-1926年
-彭瑞麟(1904年11月4日-1984年2月3日)是台灣第一位攝影學士,台灣日治時期新竹州竹東郡二重埔地區出身,父母相繼在他15歲、17歲時過世,為求工作保障,彭瑞麟就讀台北師範學校,師從石川欽一郎學水彩畫。有歐遊學習經歷的石川欽一郎對在日本新興的藝術寫真很感興趣,認為是值得研究、發展的新領域,就建議愛徒彭瑞麟,如果想嶄露頭角,與其去國外學畫,不如學新穎攝影技術。
聽從恩師建議,彭瑞麟1928年負笈東瀛,進東京寫真專門學校攻讀攝影。彭瑞麟以客家硬頸精神拿下第一名成績畢業,成為台灣首名攝影學士,彭瑞麟的認真也打動東京寫專校長結城林藏,傳授獨門金漆寫真技術,彭瑞麟以這項技術創作的攝影作品「太魯閣之女」,讓他在1938年入選日本寫真美術展。大放異彩的彭瑞麟還曾替日本皇室官員拍照,甚至有機會進宮內廳任職或再前往美國深造,可預期在日本大有所為,卻沒忘記回家鄉的約定。
彭瑞麟的父親彭夢蘭為中醫師,在竹東地區開設了中醫院濟元堂,而彭瑞麟自小也有計畫投考醫專學醫。沒想到,因為父親投資家鄉臨近道路的一塊土地,招致債台高築,所以彭瑞麟1919年從樹杞林公學校畢業後,只好放棄原本的願望,轉而進入台北師範就讀,因為台北師範不需要學費,每個月還有50分錢公費可拿。
入學那年,父親彭夢蘭去世了,相隔不久彭瑞麟母親也在1921年離開人世,直至1923年彭瑞麟以第一名的成績從台北師範畢業,彭家債務都還沒有還清。所以彭瑞麟在當教師之餘,還為人畫炭筆肖像畫貼補家計,才逐漸擺脫債務的困擾。
新竹竹東懷舊篇 https://bit.ly/3lpOOuM


台灣攝影學士第一人 孫女整理老照片記錄彭瑞麟動盪一生
2020-08-16 11:16 中央社 / 桃園16日電
台灣攝影學士第一人 孫女整理老照片記錄彭瑞麟動盪一生 | 訊息藝開罐 | 閱讀 | 聯合新聞網 https://bit.ly/3nuy2w7
台灣首名攝影學士彭瑞麟(圖)引領時代數十年拍自拍照,照片裡的他從容、自信、有信仰,信仰著攝影。 圖/彭雅倫提供
台灣首名攝影學士彭瑞麟在孫女彭雅倫心中,如有實驗精神的當代跨領域藝術家,是攝影師、老師,也是中醫師,透過整理爺爺的底片與相片,爬梳出彭瑞麟動盪、充滿挫折又傳奇一生。
彭瑞麟與畫家陳澄波恩師石川欽一郎蓄著小鬍子,西裝筆挺、拿著畫筆與畫盤,溫暖又柔和的眼神看著相機,現在已很難想像在相機另一側的彭瑞麟,是以什麼心情拍下老師身影,但就在按下快門的那一秒後,這名與台灣有深厚淵源的畫家身影,永遠被定格在那一方相紙上。
石川欽一郎是彭瑞麟藝術生涯開端,也是影響彭瑞麟自畫筆、畫紙轉往相機、底片的關鍵人物。
彭瑞麟公元1904年出生在新竹二重埔客家小鎮,父母相繼在他15歲、17歲時過世,為求工作保障,彭瑞麟就讀台北師範學校,但沒放棄心中「藝術夢」,師從石川欽一郎學水彩畫。
有歐遊學習經歷的石川欽一郎對在日本新興的藝術寫真很感興趣,認為是值得研究、發展的新領域,就建議愛徒彭瑞麟,如果想嶄露頭角,與其去國外學畫,不如學新穎攝影技術。
聽從恩師建議,彭瑞麟1928年負笈東瀛,進東京寫真專門學校攻讀攝影。
「(石川欽一郎)大概是看中爺爺有開創性人格特質」,彭雅倫笑說,不怕挑戰的彭瑞麟在校期間雖比同學們大5歲,又來自殖民地,但比別人更認真,就讀東京寫專二年級時,以一幅拍攝花器的「三色碳墨轉染天然寫真印畫法」(three-color carbon print)攝影作品「靜物」,入選東京寫真研究會展覽,引起學校一陣轟動。
彭瑞麟以客家硬頸精神拿下第一名成績畢業,成為台灣首名攝影學士,彭瑞麟的認真也打動東京寫專校長結城林藏,傳授獨門金漆寫真技術,彭瑞麟以這項技術創作的攝影作品「太魯閣之女」,讓他在1938年入選日本寫真美術展。
大放異彩的彭瑞麟還曾替日本皇室官員拍照,甚至有機會進宮內廳任職或再前往美國深造,可預期在日本大有所為,卻沒忘記在家鄉的約定。
彭瑞麟廝守終身的妻子呂玉葉原是彭瑞麟執教公學校時的學生,一度沒到校上課,彭瑞麟家訪後才知家長不讓呂玉葉繼續就學,彭瑞麟堅持這名聰慧的學生不能中斷學業,呂家就要求彭瑞麟照顧女兒一輩子,讓重情義的彭瑞麟在畢業後就返台。
回台後的彭瑞麟「隱於市」,在台北太平町開設亞圃廬寫真館(APOLLO)及攝影研習班,成為台灣從事攝影教育第一人,但要走在時代最前端,沒想像中那麼容易。
彭雅倫說,當時台灣攝影界是師徒制,不少人認為彭瑞麟授課、公開攝影技術是「破壞行規」,甚至到寫真館鬧事、潑漆。
此外,第二次世界大戰影響,彭瑞麟寫真館遭拆除,時局動盪,讓他不得不將攝影工作放到一邊,轉而從事中醫師及教職,靠兼職多份工作養大7個小孩。
時代的殘酷不肯放過彭瑞麟,二二八事件前一年,彭瑞麟被國民政府以莫須有罪名強制拘留,人雖被救出,為「打通關」卻耗盡資產,結拜兄弟黃阿統被國府軍槍殺,更成為彭瑞麟一生傷痛,只留下彭瑞麟在黃阿統生前拍下的無數照片。
彭瑞麟有感於戰亂,曾把手邊相片集結成冊、搭配文字,製作第一本作品相簿,也基於對戰爭的理解,彭瑞麟替7個小孩製作個人相簿,保存回憶。
少年喪父的彭瑞麟重親情,但父親過世時卻沒留下獨照當遺照,彭瑞麟攝影學成後,找到一張有父親的團體照,擷取出僅火柴頭大小的父親影像後,不斷翻拍、重印,完成放大幾十倍的父親遺照,至今仍留存家族。
彭雅倫笑說,在她心中,爺爺有很多角色,個性前衛愛冒險,除愛攝影,對生命也充滿熱情,常帶著一套修照片的工具就開始環島,到學生們在全台各地開的照相館幫忙。
彭雅倫母親過世後,許多情緒悶在心中,死亡帶來的時代斷裂感讓她發現,每個人都曾那麼努力的活過,突然感覺「我們總要為失去的東西做點什麼」,數年前開始建立彭瑞麟資料庫,成立社群網站臉書(Facebook)專頁「彭瑞麟與我們的時代」,將有關彭瑞麟的所有展現給社會大眾。
彷彿冥冥中自有安排,家族中最晚出生的彭雅倫2歲時,彭瑞麟就因病過世,連爺爺手寫的族譜都沒紀錄到她,「沒想到最後是由我來做這件事」。
「我很確定我的角色,是開放資料庫的守門員」,彭雅倫堅持用歷史學、博物館學態度,免除轉譯過程,以最純粹方式展現彭瑞麟。
彭雅倫找了國立台灣大學歷史學系畢業的朋友一起進行這項計畫,一項項整理彭瑞麟遺物,翻拍、掃描、編碼、建檔、找尋文史資料、訪談與開網站,過程中彭雅倫曾被外界質疑「哪來的黃毛丫頭」、「聽都沒聽過的孫女」,甚至有人當面質問是不是在消費彭瑞麟。
每遇到這種「角色定位」的掙扎,彭雅倫總想起爺爺曾有過的思索,「攝影是藝術還是商業行為」,但石川欽一郎只對爺爺說,「你就不停地拍就對了」;這也讓彭雅倫相信,只要不停「做」,始終會邁向答案,也因著不放棄、不斷「做」,有了現在成果。
一如畫家常畫自畫像,彭瑞麟也引領時代數十年拍自拍照,照片裡的他從容、自信、有信仰,信仰著攝影。光是與攝影相關的筆記本,彭雅倫就整理出近百本,「爺爺到老都捨不得丟」。台灣攝影學士第一人 孫女整理老照片記錄彭瑞麟動盪一生 | 訊息藝開罐 | 閱讀 | 聯合新聞網 https://bit.ly/3nuy2w7

2020-10-08_1139412020-10-08_113927160199426164332_P8373965下載 (66)


當王子殿下蒞臨你的照相館:彭瑞麟的越南客戶與攝影外交 | 洪德青 / 腳是最好的筆 | 獨立評論

2020-10-08_1130342020-10-08_1128342020-10-08_1128092020-10-08_112804


新哆啦老師的又一天: 歲月背影 - 彭瑞麟 (2)

17645494591764549494 (1)1764549493176454949117645494902020-10-08_1134291764549489176454947617645494921764549473 (1)17645494731764549467

日本時代的臺灣男人要穿三件式西裝+麥桿帽/這頂「中折帽」,便是 1920 年代時,臺灣西裝男子時常配戴的帽子之一。中折帽原文 Fedora,Crown(帽冠)中間凹陷,前端兩側也有壓痕(Pinch),高度 10 cm~16 cm 不等,是常被人稱為「紳士帽」的類型之一/到日本統治到 1920 年代時,民間的文化運動興起,臺人意識逐漸萌芽,才開始使用「臺灣服」這個詞,來區分自己並非穿日本的「和服」或西方的「洋服」 @ 姜朝鳳宗族 :: 痞客邦 ::

17645494651764549471176454947217645494701764549469176454946217645494611764549460

新哆啦老師的又一天: 歲月背影 - 彭瑞麟 (2)


彭瑞麟彭瑞麟與我們的時代 - 首頁 https://bit.ly/3dcRGbl
彭瑞麟與我們的時代·2020年9月11日 星期五·
彭瑞麟,1904年生,新竹州竹東郡竹東街二重埔人。
1923年自台北師範學校畢業後,至1928赴日求學之前,在新竹峨眉公學校、竹東公學校二重埔分教場擔任教師。石川欽一郎於1924年二度來臺時,彭瑞麟拜其為師,於1926年加入石川的台灣水彩畫會。石川與他的台籍學生間的情誼,彭瑞麟是與石川較親近者,彭瑞麟父母早逝,石川也當有一種疼惜之情吧!從今日尚存的四十餘封石川寄予彭瑞麟的信件中,我們知道石川除了在藝術上予彭瑞麟訓誨外,也對彭瑞麟的生活細節極為關心。
為了就近向人在臺北師範學校教書的石川學畫,彭瑞麟曾多次表示希望可以調職到臺北,但是最終因沒有缺額,寫信請教石川老師後,於1926年請調到離台北較近,石川也經常至此一帶寫生的桃園埔子分教場任教。在埔子分教場教書時,發生了一件影響彭瑞麟一生的大事。當時,他的班上有一位聰慧的女學生,因為她的祖父要她休學回家,不要再唸書了。彭瑞麟於是前去做家庭拜訪,希望說服這位老人,讓這位聰明的女學生能繼續求學。不料,老人卻提出意外的條件:「讓女孩子讀書可以,但是你要照顧她一輩子。」結果,彭瑞麟允諾了,這位女學生即是彭瑞麟後來的妻子呂玉葉。也因為這個承諾,彭瑞麟在日本求學時幾次有師長為其相親與介紹工作,他都不為所動,畢業後立即返台。
石川欽一郎與彭瑞麟的藝術啟蒙
在石川當時的學生中,吳嘉寶指出「彭瑞麟擅長紫色的色彩表現與習藝在後的藍蔭鼎先生皆為石川的得意門生」(註1)、蕭永盛則表示「彭瑞麟與藍蔭鼎是表現較突出者,彭瑞麟駕馭藍色與藍蔭鼎驅使綠色都為石川稱許」(註2)。
畫肖像畫打下的紮實素描根底,以及水彩寫生的構圖用色觀念,無疑是彭瑞麟藝術的源頭。
然而,彭瑞麟日後為何捨棄繪畫,轉而學習攝影呢?
彭瑞麟曾告訴其長子,他的父親彭夢蘭逝後,只留下一張團體照,照片中父親的容顏小得幾乎不能辨識,為父親畫張細緻肖像畫的心願也就無法實現,所以他希望能藉最新的攝影技術將父親的影像複製放大,最後彭瑞麟在攝影學成後也完成了這個心願。不過,這大概不是當初促使彭瑞麟遠赴東京學攝影的最主要原因。
事實上,1920年代日本美術界對攝影的影響的例子中,石川曾實際參與其中!
1922年至1923年間,石川執筆的「構圖的美感」系列關於構圖、陰影法的文章連載於「Camera」雜誌。飯沢耕太郎在他的博士論文《1900-1930,藝術寫真的成立與展開》中指出,Camera雜誌是大正時代期間極有影響力的攝影刊物,石川的文章是屬於啓蒙性質的(註3)。故1924年二度來台從事美術教育工作的石川,已經與日本攝影界有了實際的接觸,他引介彭瑞麟前往日本學習新興的攝影技術,當有他正面的考量。
東京寫真專校的求業之路
1928年,坐了三天兩夜的船來到日本,準備在東京繼續深造,恩師石川欽一郎為彭瑞麟寫了推薦信給他在日本畫壇的友人—文化學院美術部部長石井柏亭、東京高等師範學校教授石川寅治。
不過,在拜訪過二位後,得知這兩所學校的招生皆已放榜,需要等到明年才有機會報考;再加上他們異口同聲地勸他投考「東京寫真專門學校」,石井柏亭教授還允諾要幫彭瑞麟寫推薦信給當時引領藝術寫真潮流、並任職於東京寫真專校的秋山轍輔,故彭瑞麟最後選擇報名了東京寫專的入學考試。
東京寫專的入學考試與彭瑞麟當時的英文程度有極大的落差,故彭瑞麟在考試休息時決定硬著頭皮去拜訪秋山轍輔教授,即使他並未及時拿到石井教授的推薦信。在秋山的獻策下,彭瑞麟直接到教務處尋求任何可以註冊的方法,但是始終沒有結果,就在心灰意冷準備離開時,隔壁走出來一位老人,彭瑞麟覺得他「風采不揚,言語又粗魯,心裡很不想理他」。
在這位老人的建議下,彭瑞麟將報名本科改為選科,最終才得以旁聽生的資格進入東京寫專。後來彭瑞麟憑藉自己的努力不倦成為本科生,最後,以第一名的成績畢業。
當時建議彭瑞麟的這位老人就是日後影響彭瑞麟創造出知名作品《靜物》的小野隆太郎教授。小野隆太郎與秋山轍輔,是為當時主流攝影「藝術寫真」的重要推手人物。
彭瑞麟在校時,以極為罕見的「三色碳墨轉染天然寫真印畫法」〈靜物〉作品,與小野隆太郎教授一同在如同美術界帝展的東京寫真研究會研展上獲獎(註4)。
大稻埕的アポロ寫場

風靡亞洲的アポロ寫真研究所
1931年返台,日日新報以〈臺灣最初の寫真學士 立志傳中の彭瑞麟氏 寫真界に於ける彗星〉報導(註5),邀請於報社三樓舉辦攝影個展,廣獲好評。
於報上發表〈永久不變色寫真〉(註6):
「介紹銀印畫法以外的各種,用顏料為感光後,結成像的印畫法後,世人紛紛議論起來,也知道有『寫真學士』的存在了。」(註7)
同年在本島人聚集的大稻埕,太平町三之二(延平北路二段一號)大和洋行(原亞細亞旅館,後為世人所熟知的大千百貨,現為森高砂咖啡館所在地)的二樓,開設「アポロ寫場」。アポロ為希臘神話故事中太陽神阿波羅,  Apollo。
當時《臺灣新民報》 報導:
君特購置新式高貴的機器、應用最高級的技術、從事於一般攝影而外、還有天然色寫真、永不變色的寫真、其他凡關於寫真方面的事無所不能應需、以期普及高級的寫真云。(註8)
1932年開辦アポロ寫真研究所,是台灣攝影教育的先驅。授課時長三個月、六個月至一年,分為速成科與專業科兩種。同時針對大眾初學者,舉辦過攝影短期講習。
日治時期桃園知名「林寫真館」負責人林壽鎰的師父徐淇淵,1920年即在桃園經營寫真館,是アポロ寫真研究所早期的成員。
アポロ寫真研究所的名氣據這兩人所述,アポロ寫場是臺北臺灣人攝影業者中價格最高、業務成績第一,更以新穎技術和淵博學理聞名東南亞,因此慕名而來學習攝影技術者相當踴躍,業餘者、內行者均有,其中女性亦為數不少。(註9)
報導更稱開辦寫真研究所為〈寫真界の革命〉:
打破一般攝影技術從來的陋習(秘密主義),也滿足了廣義上攝影素養,並解放特殊技能,達到大眾化的目的。(註10)
研究所總共辦了四年,學生穿著特定之制服,繡有黃底白字青線的徽章,彭瑞麟在日記中寫到「當時風頭很健,尤其是一起郊遊時非常引人注目。」學生遍佈全島,最遠還有從印尼、廈門、馬公來的,另有四名女性,總計五十八名。授課期間,為研究所學生舉辦數次成果展,使攝影作品受到大眾矚目與廣泛討論。
寫場的經營之道
在開辦研究所期間,アポロ寫場也搬遷至距原址的不遠處,同時思索著如何可以吸引客戶的銷售宣傳與展示方法,據彭瑞麟於昭和19年4月4日在「回想の寫真」札記中寫著:
「開業一年以後搬至右邊相片的地址,太平町二之四十三(現址為台北法主公廟旁)為了配合老朽房屋的色彩,在裝潢上費了不少苦心。
為了突出,招牌掛了阿波羅太陽神的裸體雕像。櫥窗的右邊,展示為啟蒙顧客的相片,左邊展示商用相片。除了櫥窗展示外,啟蒙方法尚有在店內開展覽會,研究生發表作品,介紹相片特殊處理法及在報上投稿等。」
在後來的日記中他也提到:
「第二年搬到二之四十三番地,法主公廟的格鄰。樓下兩間,樓上三間,樓下置兩個大櫥窗外,作為研究生的宿舍,樓上接待室及自己的臥室占一間。既結婚尚未有孩子。天天只是研究櫥窗的陳設。
櫥窗對收入有極大影響,每次更換後,必定收入增加。對佈置內容考量左列條件:
1. 季節。2. 為調查民眾的眼力及趣向,辦過人氣測驗,其方法是用一個女人照出姿勢、採光、布景個別的同大的相片六張,陳成一列編號,顧客任意投票,頭獎給予打五折之優待卷。3. 看比較有名氣的同業所使用的招牌女人特請她來照一張陳列出去,讓民眾比較。其他是在興南新聞(日刊)上發表各種關於照相的介紹及大阪每日常發風景作品,這樣一來名氣漸高......」
攝影可能被視為藝術嗎?
1933年畫家林錦鴻(筆名錦鴻生)在《臺灣新民報》道:
繪畫常被研究,相當受歡迎,但攝影並非如此。去年除了大朝主辦的攝影展之外,只有上個月在丸山吳服店舉辦的天然色攝影展和阿波羅畫展。現今攝影被活用在許多層面,廣告攝影、藝術攝影等。攝影是使用機械,也因此大家常會有疑問為何被歸類為藝術,但攝影是攝影,到獲得成品前,需要攝影師相當程度的加工,才能得到成品,也可從中看出攝影者的技巧以及巧思。所以意義上來說,無庸置疑是正統的藝術。比起看我的拙作,欣賞藝術攝影不知道是多少倍的痛快。
攝影的研究在本島人之中不太受重視,但唯獨阿波羅此組織,從去年以來持續鑽研,在本月三日開始的第二次展覽,與去年相比有大幅進步。彭先生的睡蓮絕對是佳作。構圖、光線掌控,無從挑剔。此外「相思樹」、「陳德明之照」,在小品之中亦屬良作。研究生的作品中,羅全獅特選第一名「水與麵包」格外突出。彭氏除此之外,還有許多優秀的作品,瓶子也是十分有趣的作品。吳氏(特選第二名)的「牛奶糖」也十分優秀,特選第三席的「小光」也很可愛,許時氏的「男人」也是充滿專業手法。洛可可獎的吳氏靜物攝影,可看出是耗費一番心思的作品。個人風格有些太過強烈但也屬佳作,外頭圍著木板、鋪著餐具、在玻璃上攤開畫布等許多有趣的作品。(註11)
1935年任日本風景協會「月刊風景」特約記者,1936年受石川欽一郎推薦,成為日本風景協會正會員。期間他與石川先生持續通信,不論在場館經營或藝術創作上都向老師請益討論,在石川先生寫給彭瑞麟的信中提到:
台展今年已是第七屆了,諒已頗具規模,我只希望它有台灣自己的風格、特色。以學自法國或東京的那套東西來狀外觀、向人誇耀,是非常膚淺的。
你所思考的關於「攝影之美術價值」的問題,我想最終是歸結在於技術人員征服科學的程度之別。像工藝美術之類,攝影作品本身並不被認為是純藝術,但我認為創作者的態度決定其藝術價值的高低。商業攝影,作為一個新的領域,想必在研究上將十分有趣。期望你在各方面都能竭盡全力。從商業攝影中,藝術攝影定將自然顯現。
與其說是繪畫,不如說是像插畫一樣的東西,插畫本來就具有雙重意義,並非純藝術。然而好的插畫當然具有藝術價值。不論是藝術攝影或商業攝影,創作者皆要能拍攝,且必須持續地拍。我建議你不要考慮太多,只要以拍出好照片為目標前進即是。為了拍出好照片,在準備階段無論是南畫或是水彩畫都有幫助。
蕭永盛〈在時代的荒街獨行——ㄧ位台灣攝影作家的肖像〉對於彭瑞麟這段奮鬥的歷程,寫到:
從他對櫥窗的刻意擺置,到1933年在寄給石川欽一郎的信中提到關於攝影之美術價值的問題,都可感受到陰藏在彭瑞麟心裡的掙扎、矛盾。
彭瑞麟的攝影創作為什麼在1938年左右就猝然停止,是個即可深入研究的題目,不論是攝影史上,或者是作者論上。在彭瑞麟心裡,他一生直正的志業仍是繪畫吧!而攝影是不是純美術呢?彭瑞麟顯然是持保留的態度。
彭瑞麟的疑問從十九世紀以來就是一個爭議不停的問題,直至今日雖然攝影的發展已進入了多媒體混合的時代,攝影是不是藝術的議題卻仍然存在。......彭瑞麟無疑是真誠者,他對攝影懷疑,但他對藝術真誠!(註12)
〈太魯閣之女〉純金漆器寫真
〈靜物〉天然色寫真
雙雙入選 
日本寫真美術展
1937年,彭瑞麟赴日購置寫場所需材料,並再訪校長結城林藏時,結城林藏將獨門的純金漆器寫真,獨傳給了彭瑞麟。1938年,彭瑞麟以名為〈太魯閣之女〉的純金漆器寫真與天然色寫真〈靜物〉入選大阪每日新聞主辦的「日本寫真美術展」,是15件入選作品中唯一來自台灣者。大阪每日新聞報導: 
彭瑞麟,昭和六年從東京攝影專門學校畢業後,在台北太平町二丁目四十三開設攝影館,精進攝影藝術,以三十三歲的新人之姿、且是該校第一位來自台灣,設立以來優秀的人才,在學期間常居首位,深獲結城老校長的疼愛。
今年六月前往東京鑽研秘傳的純金製的「漆器攝影」,這次的作品則是天然色的「靜物」與漆器攝影「太魯閣之女」兩項作品榮獲入選。
彭瑞麟表示,「靜物」花費了兩個月、「太魯閣之女」則是耗費三個月的嘔心瀝血之作,結城老師年過七旬,對於能報答恩師之情,感到十分欣慰。漆器攝影在美術工藝中,大有前景,另外以日月潭風光、台灣各地風景為題材,取代金銀,使用鋁粉等容易到手、相當廉價的產品,但是他有自信能完成台灣的特有作品。(註13)
同年,台灣新民報社,將彭瑞麟載入《台灣人士鑑》。
1938年,中國的上海與南京等已被日軍佔據,長男兩歲時,彭瑞麟突然接到日軍的徵召令,糊裏糊塗中被送入上船後,在海上漂遊了一星期才知道日軍要攻廣東,因為彭瑞麟的戶口籍貫是廣東,因此跟住在台北市的客家人一起都被徵用為翻譯員。1939年回到台灣後,彭瑞麟在日記中寫著:長男已經可以騎三輪車了。
美軍大空襲下的亞圃廬

終將拆除的瑞光寫場
當時政府的皇民化運動已達高潮,認為アポロ是外國名,限令一個月內要改名。先改為亞圃廬,以紀念恩師(欽一盧)與父親(香圃)。請在東京的石川先生題字刻在舊樟樹板上,壁上的大看版四枚全改寫。不久,這三個字被認為因讀起來仍是Apollo,要求再改,終於改寫為『瑞光寫場』。據彭瑞麟在「回想の寫真」相簿札記中提到: 「世人有以改名為榮者,但光是改屋號在攝影界就形同退隱,令人萌生退意。 」
1939年,在廣州結識的黃南雄先生來寫場,由他介紹和越南復國同盟會的主持人阮福氏(彊柢)先生認識,見證同盟會意欲東山再起的復國歷程,後雖告失敗,但彭瑞麟為這段歷史留下不少珍貴的攝影紀錄。
1941年,彭瑞麟被遴選為「臺北北區寫真組合」的副會長,據「羅訪梅寫真館」的羅重沐回憶述:「彭瑞麟代表北區向以日本人為主的南區寫真組合代表抗議,爭取本島人也可以在神社面前拍攝結婚紀念寫真的權利。」(註14)
1943年起向名醫游華學習中醫,當時負責寫場業務的主要角色依序為陳德明、羅全獅、詹德昌。彭瑞麟與結拜兄弟黃阿統已資助彭達基到東京學習印刷術,待彭達基學成後,預計在阿波羅的名義下,另設印刷部。
1945年,美軍大空襲轟炸台北城,政府公告寫真館所在地的建築物將成為防火工地被拆除。 因此彭瑞麟業已在籌備之後將在士林營業的空間,計劃於照相部外,新增中醫部、X光部,和工藝部。
彭瑞麟在「回想の寫真」中寫著: 「想自己兼開醫院,把黃阿立送進二中,資助他從高等理乙念到醫學系畢業。自己也以中醫為職志,購入《皇漢醫學》等讀物。 」這時,誰也沒有想到,彭瑞麟幫黃阿立拍攝的個人肖像,是他在台北最後的作品。
1945 年末,彭達基雖然自日本學成歸國了,但是一同創業的美夢,在友人家人的反對下化成泡影,寫場原址建物也不能再營業了。
彭瑞麟決定舉家遷回家鄉竹東二重埔。時值內灣線鐵路的竹東路段完工,以此為生的打零工人全無收入,彭瑞麟向林產租來十數甲山坡地,以邱傳恩為領班,雇用工人在二重埔種植甘蔗。
彭瑞麟與我們的時代
1947 年,二二八事件時期,彭瑞麟的結拜兄弟黃阿統,為淡水中學校(現淡江高中)訓導主任,與校長一同保護學生,被國民黨政府軍隊拘捕後射殺身亡。(註15)
而後身在家鄉竹東的彭瑞麟因不明原因被拘禁關閉,家屋房舍為軍隊所佔,後家人將甫花費畢生積蓄購入的木材變現以求釋放彭瑞麟,再經由當時的教育部長黃國書從中奔走,數十日後,彭瑞麟終於回到家中,他在日記中寫著:當時全家無米可食,僅有幾塊番薯,生活相當拮据。
1962年之前,彭瑞麟與徒弟詹德昌以及外甥莊和侊,分別先後在台北古亭與新竹竹東開設瑞光寫場與愛寶樂照相館,唯受限於語言與整體經濟環境等因素,不得不結束營業。
家中食指繁耗,為了讓七位兒女都能接受大學以上的教育,他勤學中文,在竹東國中與二重國中任教為美術老師、向游華先生學習後自己苦心鑽研的中醫術亦為人所認同,時在二重埔為人看診。
1967年,他已通過中醫師考試,取得中醫師職業執照,與畢業於醫學院的二兒子,父子兩人中西醫合併,在通霄開設新安醫院,開始全職醫師的職業生涯。
1968年自1980年間,他研究撰寫的醫學論文,在東洋醫學雜誌屢獲發表,並成為日本東洋醫學學會會員,其中〈先天心臟病的治療經驗〉(註16)一文更被廣泛討論。
1984年在妻兒兒媳的照護陪伴下,彭瑞麟逝世於通霄。
1985年,文建會「百年台灣攝影史料整理小組」,由吳嘉寶召集,成員包括張照堂、王信、莊靈、周本驥、謝國正、劉還月、張國良、古碧玲、胡福財、關曉榮等名家,在行政院文建會的支持下,蒐集台灣攝影百年史料。
《聯合報》報導:
「百年台灣攝影史料整理小組」,發現五十多年前在台北主持「亞圃廬寫真館」的彭瑞麟,是台灣第一位攝影學士。蒐集台灣攝影百年史料的最終目的,是從現存的攝影資料中,整理一套攝影在台灣的發展史。彭瑞麟後代所提供的豐富照片,使整理小組興奮不已。(註17)
1989年,視丘攝影藝廊舉行〈台灣專業攝影先驅彭瑞麟紀念展〉。
《聯合報》報導:
紀念展展出彭瑞麟生前得意攝影原作、水彩、油畫、水墨、書法、素描、筆記和圖書等珍貴資料。出生於新竹的彭瑞麟,曾師事石川欽一郎,與倪蔣懷、藍蔭鼎為前後期石川門生;民國18年留學日本東京寫真專門學校(現之東京工藝大學),2年後以第1名成績畢業,成為第一位獲得攝影學士學位的台灣人。民國21年,彭瑞麟返台後,由石川欽一郎命名在台北太平町開設「Apollo寫場」,成為台灣第一個專業攝影研習班;4年間,培養了60位學生,這批學生也成為戰後延續台灣專業攝影命脈的主幹。民國38年因戰事激烈,彭瑞麟結束了台北攝影工作返回新竹,而後與攝影漸漸脫離關係,也為人所淡忘;直到3年前,文建會展開一項台灣攝影史料調查,才將彭瑞麟從湮沒的歷史中重新定位。(註18)
1992年,承允父親意志成為醫生的么兒,回到家鄉竹東二重埔執業,診所與當年父親跟二哥在通霄開設的新安診所同名。
1994年,《臺灣攝影季刊》第三期名為《彭瑞麟紀念專輯》,蕭永盛撰寫〈在時代的荒街獨行— ㄧ位台灣攝影作家的肖像〉專文。
2010年,夏門攝影企劃研究室獲國科會數位典藏計畫補助,進行數位化典藏與資料庫建置作業,建構「意象台灣Insight Taiwan」網站,收錄彭瑞麟攝影作品與影像資料194筆,供大眾瀏覽搜尋。現為「意象台灣影像資料庫」(註19),為國藝會藝文社會企業創新育成扶植計畫育成單位。
2012年,位於台北教育大學內的北師美術館開幕展〈序曲展〉,展出前輩藝術家李石樵、李澤藩、黃土水、陳澄波、廖繼春與彭瑞麟及石川欽一郎等人的作品。展出作品中,僅彭瑞麟的創作為攝影作品。台北教育大學,前身為彭瑞麟就讀的台北師範學校,自1896年創校以來,是為當時台灣年輕學子的美術教育的啟蒙,曾就讀該校的前輩藝術家們,以作品形塑了台灣近代西洋美術的篇章。
2010年、2014年,簡永彬依序策劃了〈凝望的時代-日治時期寫真館的影像追尋〉(註21)、〈看見的時代-影會時期的影像追尋1940s~1970s〉,以及2016年由張照堂、簡永彬策劃〈銀鹽世代-尋找歲月靈光臺灣攝影家原作展1890s~2015〉的攝影展覽,於台灣國立美術館展出,其中展示彭瑞麟於アポロ寫場時期的人物寫真以及〈靜物〉、〈太魯閣之女〉等原件。
2018年,由張蒼松策劃的〈光影如鏡—玻璃乾版影像展〉,以二十世紀初期至中期玻璃乾版底片影像為主題,展出九位早期具代表性攝影家於1905至1940年間拍攝的玻璃乾版影像作品,其中展出彭瑞麟與其妻彭呂玉葉的寫真,並搭配早期攝影史料文物,包括亞圃蘆寫場的原木木刻匾。 
2018年底,由文化部與國立台灣博物館合作策劃的《台灣攝影家系列叢書》第二輯出版,六本書以傳記形式分別書寫了六位台灣攝影家彭瑞麟、李火增、吳金淼、許淵富、余如季與鄭桑溪的生平故事與創作精神,也收錄了攝影家的作品。
其中彭瑞麟一書,由馬國安所著,書中最後一幅圖像為1954年,彭瑞麟五十一歲生日時與妻子兒女的全家合影。作者於書末寫著:
在相片回憶錄中,彭瑞麟如此寫道:「在一代梟雄墨索里尼與希特勒如此死法的今日,又覺得一切都不必太計較了。」
大時代中,年少失怙的二重埔弟子面對命運的挑戰,努力地實現成為藝術家的夢想,以攝影生涯見證了小島上藝術與科學觀念轉型的關鍵年代。當我們嘆息時代為何還是面對藝術家如此殘酷的同時,也當反思,其實歷史從來不是只有一種面向,換一個角度,也許有更豐富的故事等著我們發掘。
彭瑞麟與我們的時代 - 首頁 https://bit.ly/3dcRGbl


當王子殿下蒞臨阿波羅照相館──臺灣攝影師彭瑞麟的相機外交 | 故事 StoryStudio

17645494932020-10-08_113623cường-dể-and-apollo-photo-studio-06-724x1024cường-dể-and-apollo-photo-studio-05cường-dể-and-apollo-photo-studio-04cường-dể-and-apollo-photo-studio-02cường-dể-and-apollo-photo-studio-03-703x10241764549494 (1)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nicecasio 的頭像
    nicecasio

    姜朝鳳宗族

    nicecasio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