宣統帝退位詔書
奉旨
朕欽奉隆裕皇太后懿旨:前因民軍起事,各省響應,九夏沸騰,生靈塗炭。特命袁世凱遣員與民軍代表討論大局,議開國會、公決政體。兩月以來,尚無確當辦法。南北暌隔,彼此相持。商輟於途,士露於野。徒以國體一日不決,故民生一日不安。今全國人民心理多傾向共和。南中各省,既倡議於前,北方諸將,亦主張於後。人心所嚮,天命可知。予亦何忍因一姓之尊榮,拂兆民之好惡。是用外觀大勢,內審輿情,特率皇帝將統治權公諸全國,定為共和立憲國體。近慰海內厭亂望治之心,遠協古聖天下為公之義。
袁世凱前經資政院選舉為總理大臣,當茲新舊代謝之際,宜有南北統一之方。即由袁世凱以全權組織臨時共和政府,與民軍協商統一辦法。總期人民安堵,海宇乂安,仍合滿、漢、蒙、回、藏五族完全領土為一大中華民國。予與皇帝得以退處寬閑,優游歲月,長受國民之優禮,親見郅治之告成,豈不懿歟!欽此。
https://upload.wikimedia.org/wikipedia/commons/b/bc/Qingtuiweizhaoshu.JPG
順天意民心退位讓國 隆裕太后獲盛讚 | 清朝 | 光緒 | 末代皇帝 | 大紀元 清朝的「末代太后」 順天意民心退位讓國 隆裕太后獲盛讚 | 清朝 | 光緒 | 末代皇帝 | 大紀元
隆裕太后之所以如此受推崇,正是因為她在1911年辛亥革命爆發後,沒有罔顧蒼生的性命,而是順天意而為,將國運長達296年的滿清政權所控制的版圖,完整地交給了中華民國。當時,清朝最後一位宣統皇帝、年僅6歲的溥儀,秉承隆裕太后的懿旨,發布了退位詔書,並由隆裕太后簽字後生效,其中有三點值得一提:
一是承認退位的原因主要在於「徒以國體一日不決,故民生一日不安。今全國人民心理多傾向共和。南中各省既倡議於前,北方諸將亦主張於後。人心所向,天命可知」。
二是承認「共和立憲國體」,目的是「近慰海內厭亂望治之心,遠協古聖天下為公之義」。
三是委任袁世凱以全權組織臨時共和政府,「總期人民安堵,海宇乂安,仍合滿、漢、蒙、回、藏五族完全領土為一大中華民國。」
順天意民心退位讓國 隆裕太后獲盛讚 | 清朝 | 光緒 | 末代皇帝 | 大紀元 https://bit.ly/3kChj92
順天意民心退位讓國 隆裕太后獲盛讚 | 清朝 | 光緒 | 末代皇帝 | 大紀元
隆裕太后生前遭光緒皇帝嫌棄,死後卻受各國大使敬重 - 每日頭條
隆裕太后
光緒帝駕崩後,慈禧下旨:立醇親王載灃三歲之子溥儀登基,即宣統帝;命載灃為攝政王。與此同時,又旨意攝政王載灃,凡遇重大事件,須請示皇太后,實際是培植葉赫那拉氏的勢力。宣統登基後,尊光緒帝皇后為皇太后,號「隆裕」。
當上皇太后的隆裕,很希望自己也能像慈禧一樣垂簾攝政,只是她並沒有那樣統領全局的能力。
1911年,辛亥革命爆發,各省紛紛宣布獨立。內閣總理袁世凱趁機逼迫攝政王交權,要挾清帝退位。清王朝更像一葉風雨飄搖里的孤舟。
最終,被迫走投無路的隆裕太后,以「諸皇族宜俯從民意,以救生靈」,接受《優待清室條例》,簽署《退位詔書》,宣布宣統帝退位。結束了大清二百餘年的統治,並授權袁世凱組織臨時共和政府。
電影《建黨偉業》中,范冰冰飾演的隆裕太后
清帝退位後,全國各界對隆裕太后大加讚許,稱其有「讓國之德」,是「女中堯舜」。
但是,我們仍然可以感受當時隆裕內心是如何煎熬的,因為清王朝畢竟是在她手裡丟掉的,這無論換做誰也是無法釋懷的。
退位後,隆裕深居簡出,鬱鬱寡歡。
1913年2月22日,隆裕病逝於長春宮,年僅四十六歲。
原文網址:https://kknews.cc/history/rxl94.html
1913年2月22日凌晨,隆裕太后病逝於長春宮,她是末代皇帝溥儀名義上的母親。 時任民國總統的袁世凱隨即下令全國下半旗致哀三日,文武官員穿孝二十七日。
祭奠當天,袁世凱親自臂戴黑紗,舉哀致祭。 當時的軍政要員紛紛致電名義尚存的清室,對隆裕的病逝表示哀悼。 副總統黎元洪更是在唁電中稱讚隆裕"德至功高,女中堯舜"。
https://is.gd/QQzULa
孝定景皇后(滿語:ᡥᡳᠶᠣᠣᡧᡠᠩᡤᠠ
隆裕太后 - 維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書 https://bit.ly/3iz04ne
,穆麟德:hiyoošungga toktonggo ambalinggū hūwangheo,太清:hiyouxungga toktonggo ambalinggv hvwangheu;1868年1月28日-1913年2月22日),姓葉赫那拉氏[2],一說為蘇完那拉氏[3][4],小名喜子;史未載其正名,有說名靜芬[5],或稱隆裕太后、隆裕皇后、光緒皇后。光緒帝的表姐和皇后,慈禧太后之弟都統桂祥的女兒,亦為清朝的「末代太后」。隆裕太后是宣統年間清朝實際上的最高統治者,統治清王朝最後三年,並代表清朝,也是中國最後一位皇帝溥儀頒布退位詔書,結束清朝的統治。
隆裕太后 - 維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書 https://bit.ly/3iz04ne
生平
隆裕太后出生於同治七年正月初四日(1868年1月28日),為慈禧太后之弟桂祥之女。光緒十四年(1888年)被慈禧太后欽點與光緒帝成婚,次年立為皇后,並住進東六宮之一的鍾粹宮。但光緒帝只寵幸珍妃,和隆裕之間的感情並不好。而慈禧太后之所以會挑選她為光緒帝之皇后,也是希望由自己的親侄女來監視光緒帝的一舉一動,因此光緒帝對她多有防備。她姿色並不出眾,且性格柔和懦弱,身為皇后既不得寵,在宮中也得不到慈禧太后的歡心,平日與諸命婦王妃見面時也不太有威信。
光緒二十六年(1900年),因八國聯軍攻入北京,在聯軍攻入紫禁城前夕,皇后隨著慈禧太后、光緒帝和其餘宮眷一同逃往西安。期間,和瑾妃同居光緒帝居室後的小屋,每天早上前往伺候光緒帝梳洗,一同進膳。[6]光緒二十七年(1901年),一行人再度回到了紫禁城。
光緒三十四年(1908年),光緒帝在南海瀛台涵元殿駕崩,依慈禧太后遺命由宣統帝繼位。皇后以遺詔被尊為隆裕皇太后,稱「兼祧母后」,地位在同治帝的諸位太妃之上,並遷往西六宮之一的太極殿居住。宣統帝登基時年僅三歲,因此由太后撫養。據宣統帝四十七年後回憶,隆裕太后在世時,宣統每日晨定請安,隆裕要求他把所學的四書五經念一遍,四太妃則未有。[7]同時隆裕太后也實行垂簾聽政,在朝政上依賴性格亦頗為懦弱的攝政王載灃(宣統帝生父,光緒帝之弟)。
宣統二年(1910年)東北爆發鼠疫,波及69個縣(大連、北京、天津、保定、旅順、芝罘、濟南等地先後都曾出現鼠疫患者),共死亡6萬餘人,隆裕太后任命天津陸軍軍醫學堂副監督伍連德擔任全權總醫官,負責東北鼠疫疫區防疫救治。1911年1月,隆裕太后指定協和醫學堂為鼠疫防治中心。4月23日,隆裕太后宣布東三省鼠疫肅清。
宣統三年十二月二十五日戊午(1912年2月12日),受袁世凱壓迫,以隆裕皇太后名義頒布《清室退位詔書》,結束1644年順治帝清兵入關以來共268年的統治(若從1636年清太宗皇太極定國號「大清」開始算起,清帝國共持續276年),同時也結束了中國兩千年的君主專制政體。
自頒布退位詔書之後,隆裕太后鬱鬱寡歡。民國二年(1913年)二月二十二日(農曆正月十七日),她在太極殿鬱鬱而終,享年四十五歲。死時注視當時七歲的溥儀良許,曰:「汝生帝王家,一事未喻,而國亡,而母死,茫然不知。吾別汝之期至矣,溝瀆道途,聽汝自為而已。」[8]。上謚曰孝定隆裕寬惠慎哲協天保聖景皇后,中華民國北洋政府以國葬規格置辦葬儀,隆裕祭奠當天,袁世凱親自舉哀致祭,副總統黎元洪更是在唁電中稱讚隆裕「德至功高,女中堯舜」[9],與光緒帝合葬崇陵。隆裕太后的葬禮,是最後一次出現在中國的大喪隆裕太后 - 維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書 https://bit.ly/3iz04ne
葉赫那拉·靜榮,是桂祥的大女兒,隆裕皇后的大姐
原文網址:https://kknews.cc/history/6l64jkv.html
相關二詔原文
“
朕欽奉隆裕皇太后懿旨:古之君天下者,重在保全民命,不忍以養人者害人。現將新定國體,無非欲先弭大亂,期保乂安。若拂逆多數之民心,重啟無窮之戰禍,則大局決裂,殘殺相尋,必演成種族之慘痛。將至九廟震驚,兆民荼毒,後禍何忍復言。兩害相形,取其輕者。此正朝廷審時觀變,恫吾民之苦衷。凡爾京、外臣民,務當善體此意,為全局熟權利害,勿得挾虛矯之意氣,逞偏激之空言,致國與民兩受其害。著民政部、步軍統領、薑桂題、馮國璋等嚴密防範,剴切開導。俾皆曉然於朝廷應天順人,大公無私之意。至國家設官分職,以為民極。內列閣、府、部、院,外建督、撫、司、道,所以康保群黎,非為一人一家而設。爾京、外大小各官,均宜慨念時艱,慎供職守。應即責成各長官敦切誡勸,勿曠厥官,用副予夙昔愛撫庶民之至意。
”
朕欽奉隆裕皇太后懿旨:前以大局阽危,兆民困苦,特飭內閣與民軍商酌優待皇室各條件,以期和平解決。茲據覆奏,民軍所開優禮條件,於宗廟陵寢永遠奉祀,先皇陵制如舊妥修各節,均已一律擔承。皇帝但卸政權,不廢尊號。並議定優待皇室八條,待遇皇族四條,待遇滿、蒙、回、藏七條。覽奏尚為周至。特行宣示皇族暨滿、蒙、回、藏人等,此後務當化除畛域,共保治安,重睹世界之昇平,胥享共和之幸福,予有厚望焉。」
留言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