耶穌在十三歲到二十九歲的生平沒有任何記載,這形成了部分史學家所稱的「耶穌消失的歲月」(The missing years of Jesus)耶穌在十三歲的時候離開了以色列Galilee,並由藏傳佛教的高僧大德帶回了去印度,展開漫長的修佛之旅。

fb82ef42f4f3891d26c40e506f367396_715__20a1aa87da87e163fe183e50ae64e8bbd_715__2

耶穌是否佛教徒?
文:演然 | 2020-06-10
耶穌是否佛教徒? | 佛門網 - 香港佛教網站 https://bit.ly/32Xk0v8
早前看了英國廣播公司(BBC)的一部紀錄片,影片石破天荒地提出一個驚人論點:耶穌是一名佛教徒!
影片提到一名叫尼古拉斯•諾托維奇(Nicholas Notovitch)的俄國探險家,他在十九世紀末曾遠赴印度、西藏、阿富汗等地旅遊,並把沿路所見所聞詳細地記錄下來。有一次,諾托維奇不慎弄斷了腿,寄住於印度Ladakh的Hemis Monastery,那是一座古廟,養傷期間,他發現了一本藏文古籍,那是關於一個叫īśa (伊薩)的聖人的故事。īśa 在梵文中解作「主」,相當於阿拉伯語中的Jesus(耶穌)。出於好奇,諾托維奇把古書翻譯過來,赫然發現了一個驚人秘密。古書所記錄的那個叫伊薩的靈童,出生於西元一世紀以色列一個貧窮家庭裏,十四歲的時候前往印度修習佛法,直到二十八歲才返回家鄉,此人莫非就是一直以來在西方宗教裏最具影響力的人物 ——耶穌?
大家都知道,《聖經》記載了許多關於耶穌的生平事蹟,但偏偏對耶穌在十三歲到二十九歲的生平沒有任何記載,這形成了部分史學家所稱的「耶穌消失的歲月」(The missing years of Jesus)。到底在那十幾年間,耶穌身在何處?他在巴勒斯坦?還是去了甚麼地方?他做過些甚麼?為何《聖經》對此隻字不提?要知道,一個名人的成長歷程與教育啟蒙相當重要,尤其是他的家庭、社會、教育、個人經歷等等因素,對於如何造就一代偉人至為關鍵。我們無法在《聖經》或巴勒斯坦的歷史文獻裏找到任何蛛絲馬跡。這是一個歷史疑團,耶穌消失的歲月,千百年來無法讓人解開。
諾托維奇嘗試把兩件本來是風馬牛不相干的事情聯繫起來,結果讓他十分震驚。
影片又向我們說了《馬太福音》的一個故事,這個故事其實很多人都會知道,就是在耶穌出生的時候,三個來自東方的智者,透過觀星來到伯利恒,找到聖嬰耶穌,並向這名剛誕生的嬰兒敬獻禮物。
而在藏傳佛教裏,每當活佛圓寂之時,弟子會透過上師生前立下的轉世遺囑及特殊事蹟,尋找活佛的轉世靈童,由此展開漫長的旅途。當靈童長大了,到了一定時候,便要離開父母,被帶回寺院去接受佛學啟蒙。
一直以來,人們只會對「耶穌降生」和「活佛轉世」兩個分別屬於西方與東方的宗教事件獨立來看。但是,當我們把兩者並列起來,會不會讓人產生懷疑,究竟《聖經》裏所說的三個來自東方的智者,會不會就是藏傳佛教裏的高僧大德?而《聖經》裏的主人翁耶穌基督,會不會就是被藏傳佛教認作為轉世靈童的活佛?
影片因此得出一個結論,耶穌在十三歲的時候離開了以色列Galilee,並由藏傳佛教的高僧大德帶回了去印度,展開漫長的修佛之旅。
當然,這些一切也可能是出於巧合,出於偶然,甚或諾托維奇只是在捏造事實,欺世盜名。我們更需要的是證據。如果耶穌真的是去了印度喀什米爾,度過了一段燦爛的成長歲月,那他有給我們留下任何歷史痕跡嗎?除了諾托維奇所說的那本古書以外,還有別的證據嗎?對此,影片引用大量例證加以說明,欲知後事如何,且聽下回分解。耶穌是否佛教徒? | 佛門網 - 香港佛教網站 https://bit.ly/32Xk0v8
------------------------
佛教徒可以慶祝聖誕節嗎?只要做到這幾點,即使我們處身現代聖誕節日的環境中,仍是一種有利修行的增上緣⋯⋯
文:章冰 | 2018-12-22
聖誕節又快到了。有些佛教徒問:我們可以慶祝聖誕節嗎?
英國伯明翰在1997 年首次以冬節( Winterval) 這名稱泛指聖誕節那段日子。目的是對所有宗教開放,讓人皆同慶。
在很多地方, 特别是受到西方文化熏陶已久之處,例如香港,佛教徒多不會故意避開聖誕節的種種慶典。但對於近年聖誕期間的消費風氣,佛教徒應如何回應,相信他們心底會有個衡量的。
一行襌師在他的書《生生基督世世佛》中指出,佛陀和耶穌基督的智慧都志於為人類拔苦,兩個宗教都能互相理解。
美國著名電視動畫情境喜劇《阿森一族 》 中有個叫麗莎的角色,劇中她從基督教轉信了佛教。牧師就對她說,聖誕老人不會把禮物放在菩提樹下啊!困惑的麗莎請教(劇中的)佛教老師兼著名演員李察基爾。老師對她說,佛教懷抱任何以愛與慈悲為念的宗教。
以上引述一行禪師和演員的說法,在宗教精神上有相通之處。那是從佛教的包容性上來講的。
作為一位修行的佛教徒又應怎樣在細節上考慮呢?
不久前,中國有位德光法師,他目睹內地不少青年人盲目追捧西方節日的享樂和消費習尚,當中不乏三寶弟子,不禁輕嘆起來。法師於是請大家好好想一想,以確定那些節慶可以隨喜,那些無需盲從。法師認為,雖然佛教提倡包容、慈悲、隨順、隨喜,但還是有原則的。他舉例說,在皈依儀軌中明明就寫了:皈依佛竟,終不皈依天魔外道;皈依法竟,終不皈依外道典籍;皈依僧竟,終不皈依外道徒眾。佛弟子實有責任在眾生誤入歧途的時為眾生點燈、為眾生拔苦。於是法師指出,在感恩節或聖誕節搞的各種慈善活動,佛弟子可予以隨喜,但是對於烹調火雞狂歡慶祝等種種不如法行為就不應隨喜了。
德光法師又説,佛教以外的其他宗教,佛弟子統稱外道,但這並無貶義,主要是指佛教向內求解脫,其他宗教則據外在而求。佛教徒希望一切眾生都具正見,終能出離生死輪迴,得到解脫。因此,節日的慶祝其實關乎焦點是否對了的問題。佛弟子應聚焦的是修行,了生脫死,渡己也渡人。在聖誕期間狂歡以至殺、盗、淫、妄、酒俱作,就焦點全失了。
西方對佛教持比較開放態度的人,他們往往傾向把佛教及佛教徒拉進聖誕節慶的系統中來。例如,他們會強調佛陀和耶穌基督都是智者或開悟者。當然這只是十分籠統的説法,中間有很多細節其實細思之下未能融通的。他們又會認為,聖誕節是付出關懷的時間,這無疑又與佛教的布施精神契合。
事實上,佛教徒也存在「多樣性」,對於佛、耶之間各種交滙處也有不同看法。當然,我們很難、也無需要統一所有佛教徒的觀點。
義理的討論之外,事實就是:今天世界上很多佛教徒置身在聖誕節的氛圍中。信念堅固的佛弟子,自然不為物質慾念所擾,他們持戒不改、行當行事、心不顛倒,照樣修持、習定和努力增慧。這樣,處身現代聖誕節日的環境中,仍可以是一種有利修行的增上緣。佛教徒可以慶祝聖誕節嗎?只要做到這幾點,即使我們處身現代聖誕節日的環境中,仍是一種有利修行的增上緣⋯⋯ | 佛門網 - 香港佛教網站 https://bit.ly/3hv1Sgm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nicecasio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 人氣()